大众心理学论文范文

2023-04-04

大众心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教育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

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人的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 其面临的教育环境对教学效果具有深远的影响。与科学知识教育相比, 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学环境更加复杂, 而且,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也难以全面客观的进行评判。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反复性, 与知识性教育不同, 人们的思想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思想政治理念不坚定的人, 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冲击, 从而脱离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轨迹。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可以分为圈子环境与社会环境。圈子环境是由接触到的人的思想政治意识相互作用形成的环境, 简言之就是身边亲朋好友、师长同事等的思想政治状态形成的教育环境。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会对个人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圈子环境是正能量的, 总体处于正确的思想政治状态下, 那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将事倍功半, 反之, 将事半功倍。

此外, 社会环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们的思想政治状态是相互影响的, 而且, 大多数的人都具有从众心理, 社会环境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

二、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教育环境因素的积极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 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在互联网时代, 网络上经常充斥着一些有悖于正确思想政治意识的言论, 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十分消极的影响。从大众心理学的视角出发, 我们不难发现, 社会热点问题对人们思想政治状态的影响十分广泛, 而且, 思想政治影响常常表现出一定的网络效应, 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 给基于大众心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正视教育环境的影响, 并力争将教育环境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 真正指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想要减少教育环境因素的消极影响, 应当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把握。

一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由外至内, 由表及里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首先从人们的现实表现中分析主导行为的思想意识, 在从思想动机中剖析对其施加影响的现实因素, 并按照思想政治的教育方法, 使之具有良好的思想动机。因此在大众心理学的引导下,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形式, 注重教育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更加关注教育环境, 以此来促进学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思想政治知识。

二是正视消极的教育环境影响。社会价值观的形成, 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社会主流的一是形态会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在面对社会上一些消极的思想意识形态的时候,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应当忽视, 而是要义正言辞的指出, 并对社会现象做出深刻剖析, 帮助同学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

三是发挥积极的教育环境影响。在教育实践中, 教育环境对于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大众心理学视角下,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打造更应该予以关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应当注重弘扬积极社会精神, 培养学生们成为善恶分明的公民, 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对照社会上的先进典型, 激发同学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与积极性, 在学生中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 激发学生向先进典型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让学生能够以新时代先进模范为标杆, 不断锤炼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 养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大众心理学的视角下, 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此过程中, 应该充分利用教育环境的优势作用, 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思想政治知识, 摒弃教育环境的不利影响, 切实发挥大众心理学的积极作用。

摘要:对于学生来说, 在学习过程中, 教育环境对于学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也不例外。但是从当前的教育情况来看, 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于教育环境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 教育的整体质量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大众心理学视角下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大众心理学,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参考文献

[1] 罗文双.优化教育环境巩固思想阵地反腐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人民论坛, 2018 (2) .

[2] 杜鹏举.媒体融合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圈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 (4) .

[3] 蒋广学, 王志杰, 张勇.论全环境育人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与吸引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 (5) .

大众心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餐饮在酒店经营中的地位不容小视,然而现实状况并不理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大众化成为目前我国餐饮市场的主流。本文通过对酒店餐饮的SWOT分析,认识酒店餐饮自身的优劣势,机遇和挑战,探讨酒店餐饮大众化经营策略。

关键词:酒店餐饮 SWOT 大众化经营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我国餐饮市场表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餐饮消费成为拉动社会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与我国整体餐饮市场发展的总趋势相左,酒店餐饮业近年来却逐年下降,大众化成为目前我国餐饮市场的主流。

一、酒店餐饮在酒店中的地位

(一)餐饮是酒店的主要职能之一

在游客的基本需求“食、住、行、游、购、娱”中,“食”占第一位。良好的餐饮及其服务不仅能够满足客人的基本需要,而且是一种旅游产品,是一种可以引来客源,建立品牌的资源。

(二)餐饮是酒店收入的主要来源

一般来说,餐饮收入约占酒店营业收入的三分之一,经营得好的酒店其餐饮收入可与客房收入相当,甚至超过客房收入。虽然餐饮部原材料成本开支较大,毛利率不如客房高,但餐饮部相对于客房部来说,其初期投资和固定资产占用却要比客房部低得多。

(三)餐饮在酒店营销中充当排头兵作用

现代酒店的客房标准相对接近,竞争余地小,而其餐饮则具灵活、多变的能力。两家条件等级相似的酒店,其餐饮水平决定胜负的屡见不鲜。餐饮部门在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时会决定整个酒店的兴衰。

二、酒店餐饮的SWOT分析

(一)酒店餐饮的优势

首先,星级酒店均具有先进的设施和完备的配置,厨房、宴会设备设施等都比社会餐馆要好;其次,星级酒店卫生环境好,卫生工作有专人检查、督促,员工长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卫生情况让人放心,餐厅的氛围也给人以高档、雅致的感受;再次,厨师力量强,高星级酒店的厨师队伍等级高、素质更好。

(二)酒店餐饮的劣势

星级酒店一般资产存量大,劳动力密集,资产折旧及人员成本高,这些势必导致菜肴价格偏高。相对而言,社会餐馆以价格和质量取胜,它在提供优质服务、优质菜肴的前提下,经营相对灵活,而且成本控制相当低,所以较低的毛利润就可维持餐馆的经营,毛利虽低,但其最终利润却高于一般的星级酒店。

(三)酒店餐饮的机遇

目前有两大优势推动我国现代餐饮业高速发展。首先是新一轮消费增长期的到来和消费升级推动餐饮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从而使其引导消费、扩大内需、安置就业等的社会作用不断增强。其次是餐饮业稳固的可持续发展构架,培育了一个坚实良好的发展平台。

(四)酒店餐饮的威胁

国内餐饮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社会餐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规模庞大,价格实惠,菜肴特色突出,更贴近国民不同水平的消费需求。有的是平民化的美食城、火锅城,有些却向高水平的食府发展。社会餐馆鲜明的主题特色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分散了星级酒店餐饮的客源。

三、酒店餐饮的大众化经营策略

(一)压缩成本,降低餐饮产品价格

酒店餐饮部在盈利的前提下,处理好美食的高品位与低价位的关系,成本压缩后能保证利润增加。具体表现为:实施批量原料采购和加工以压缩成本,价格随之降低以增加竞争力,从而使客人增多,营业额增加,最终使得利润增加。以致形成良性循环,薄利多销,向规模要效益。

(二)突破程式化,创新菜肴品种

星级饭店过去主要针对高档消费者,主要采用程式化服务方式。但目前消费者要求菜肴实惠、美味、有特色。因此,创新的思路应该是用大众化原料辅之以创新的加工方法并精工细做,烹制出一些普通消费者难以自制的菜肴。一般消费者平时无法凑齐品种繁多的原料,但星级酒店的规模经营就完全做得到,加之专业厨师的加工,就可形成一道道颇有新意的菜式。

(三)建立大众美食广场,带动名菜销售

酒店餐饮可利用自身优雅的就餐环境和独特的服务品牌,创建美食街、大众美食广场,顺应大众消费这一必然趋势,提供各地风味小吃来吸引顾客,带动各大菜系名菜的销售。平民百姓进入酒店,进而促进高档饮食经营。而源于社会餐饮的茶馆、茶餐厅也是饭店餐饮大众化经营值得借鉴的形式。

(四)扩大餐饮规模,实行连锁经营

实行餐饮企业规模经营,是迅速有效地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效途径。餐饮连锁经营不是快餐的专利,酒店餐饮大众化经营也可采取连锁经营方式。例如酒店可在城市的不同地区开辟连锁经营的特色餐厅,以统一的市场形象出现,方便仰慕该酒店的顾客就近消费。

(五)重视家宴市场,拓展餐饮外卖项目

酒店可以推出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家庭快餐,通过酒店的食品外卖部服务千家万户,在外卖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新的实体——无店铺饭店。只需一间办公室,一个原料加工车间,无需餐位店堂,应顾客预约,以标准化的菜单向顾客提供上门服务,在顾客家中厨房现场烹制,既省去繁琐的家务劳动,又能足不出户品尝到酒店水平的美味佳肴。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大众消费已成为餐饮市场的主流。面对这一市场变化,酒店餐饮业要及时转变观念,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不能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市场,而应转变营销观念,“放下架子”面向大众,实行大众化经营,满足不断变化的餐饮市场需要,从而实现自身的尽快发展。

参考文献:

①刘小章. 试论旅游饭店餐饮业务发展连锁经营〔J〕.旅游学刊,2006(6)

②朱卫娅. 浅谈酒店餐饮大众化营销策略〔J〕.饭店世界,2005(5)

③张玉明,陈鸣.旅游市场营销[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④陈鸣. 体验经济中的旅游产品创新〔J〕.商业经济文荟,2005(3)

⑤吴可翔. 酒店会议经营[M] .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⑥黄葵. 浅析饭店餐饮大众化经营策略〔J〕.西部科教论,2009(5)

(陈杰,1981年生,重庆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酒店管理)

大众心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众音乐 文化背景 小学音乐

在教学角度上,通过流行的大众音乐来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现在大部分教师所选择的音乐作品多为课本内容,此类内容偏向于儿歌,这对小学生而言并不符合其兴趣取向,说明该教学存在缺陷。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探究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新方法,这也是本文研究课题的意义所在。

一、现代小学音乐教学问题表现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类流行音乐,其音乐取向在这一环境下会逐渐成形,与课本内容存在一定偏差,所以教学中小学生的兴趣表现不佳,不利于教学质量。此外,音乐本身是一种形式众多的艺术项目,贫瘠的教学内容会误导小学生对音乐产生错误理解,其音乐概念存在缺陷,这一点进一步说明现代小学音乐教学应当重视大众音乐文化。[1]

二、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

在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应当优先处理贫瘠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在教学内容方面,除了采用课本音乐作品以外,还应当引入一些流行的、受大众喜爱的音乐作品。但教师要注重对流行歌曲的歌词、旋律等方面的筛选,尽可能使用歌颂美好、旋律舒缓轻柔的歌曲,例如著名流行歌星范晓萱的《雪人》就十分适合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由此实现大众音乐文化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另外,为丰富教学内容,完全展现教学内容的作用,教师需要重视教学的层次性。举例来说,某小學音乐教学当中采用歌曲《雪人》作为教学内容。首先向小学生阐述了该歌曲的背景、作者的创作动机,其次以乐谱为初步教学内容教小学生识谱,要求小学生可以连贯的哼唱,最终带入歌词与背景故事教小学生如何展现出歌曲中的情感,如何掌握歌曲换气点,如何处理歌曲尾音等,此举可以更好地看出小学生唱歌技巧上的问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等,为教学提供准确方向。[2]

(二)实践性教学

在实践性教学方面,因为同一类型歌曲在技巧上是互通的,所以通过上述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另外指定一些流行歌曲要求小学生自行在家进行学习,并掌握其中技巧,之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由教师进行点评。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由学生自主对歌曲进行理解,随后利用自身掌握的技巧将理解内容以及自身情感准确表达,可以使其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举例来说,某小学音乐教学当中采用了《倔强》《莫斯科没有眼泪》歌曲作为教学内容,先给学生分别播放一遍后,由学生自行选择曲目,并回去进行学习,一周后在课堂上表演,教师再对每个学生的表演水平进行点评,指出其中问题后加以引导。学生经过反复练习,提高了其音乐水平。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的主动性,同时能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音乐观念,有利于学生情感世界的发展。

(三)创作性音乐教学

所谓大众音乐文化,就是在普遍视角下,不同人群因为对各音乐艺术形式的喜爱,而产生的文化体系。例如流行音乐,其就具有创作开放性、形式多样性的特点,此类音乐作品更容易受到大众喜爱,这些歌曲中蕴含着多种技艺,需要人不断地通过实践来磨炼。学生具备不同程度上的歌曲创作能力,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主题要求其进行自主创作。学生创作的作品不必是完整的,只需要满足要求即可。举例来说,某音乐教学当中教师向小学生提出了“快乐”的主题,并给出了《马德里不思议》的范例,随后要求小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创作要求为:作品字数不得低于60字,需要有对应曲谱,且不能与范例相似,否则视为不合格,创作完成后要求小学生进行表演,完成后由教师与其他小学生投票选择最优作品。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的理解,增加其音乐学习兴趣,在教学当中具有良好表现,同时投票的评估方式可以形成竞争氛围,保障小学生作品创作的认真度。

三、结语

本文主要对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进行了探究分析。通过分析得到结论:当前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与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之间存在距离,且体现出很多教学问题,所以需要改善;针对分析得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各项对策皆可以推动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具有更好的教学能效。同时通过举例方式,阐述了各项对策的应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周荣春.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06).

[2]徐娥.文化背景,大众流行——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1).

(作者简介:邓越,女,本科,肥西县严店乡中心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责任编辑 刘冬杨)

大众心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众;语言;艺术;现代视听;传媒

0 前言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阶段,数字技术的诞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喜悦,这种技术在视听传媒中的充分应用,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像数字电视、互联网数字广播、视听媒介等都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当中,特别是互联网视听传媒更是发展火热,很多媒体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在现代视听传媒发展中,数字化技术水平骑虎相当,而着力发展大众语言艺术,才是媒体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的主要因素。

1 研究大众语言艺术与现代视听传媒的重要意义

我国现代视听传媒已经步入了全新的科技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各项设施建设已相当完备,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或者听众,很多现代传媒在组织节目上丰富多彩,且投资巨大,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中,党中央对媒体提出的指导性的建议,在不断完善媒体科技发展的同时,节目在思想宣传工作中应该向“三贴向”发展,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新的思想指导下,媒体开始了发展性转型,这次转型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例如齐鲁电视台播出的《么敢当》,主持人小么哥以风趣优雅的形式播报山东省内的新闻事件,替代了传统古板的新闻模式,这次的转型引发了群众的热情,一时间山东齐鲁电视台的收视率快速飙升。可见媒体向“三贴向”转型是正确的,另外齐鲁电视台这次成功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语言亲民”, 在主持人主持《么敢当》整个节目中,所有的语言是地地道道的山东话,而且在语言表述上的艺术形式非常强,给人的感觉非常和蔼可亲,让人能够感受到温心和可接近性,这是节目成功的主要因素,以这种方式成功的节目很多,如上海电视台播出的《周立波一周秀》节目,全节目也是有特色语言及幽默性贯穿,还有浙江省播出的《爸爸去哪》和《奔跑吧兄弟》,两套节目类型是真人秀节目,朴实的画面及有趣的对话,增加了节目的客观性,从这些节目中不难发现,大众语言艺术对现代视听传媒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 我国现代视听传媒的形成特点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媒体发展阶段主要的传媒存在形式是电视、电影等,其共同的特征是只有画面和形象塑造,并没有发挥语言的重要性,这个时期人们对这些媒体的喜好程度并不高,随后迎来了改革开发的新举措,传媒行业开始快速发展,从无声影片发展到有声影片,又从黑白电视发展到了彩色电视,直到当今科技时代,彩色电视逐步发展形成了数字电视,这些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目前我国在现代视听传媒发展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分为三大类,即广播传媒、电视传媒及互联网传媒,其主要特点形式各具优势。

2.1 广播传媒的特点

广播传媒主要传播形式是收音机,这类传媒主要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将音乐、语言传播到千家万户中去,其主要特点分为广泛的覆盖性、传播速度快、伴随性、不稳定性、局限性、被动性。广播传媒具备覆盖面积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广播传媒以无线电波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无线电波具有传播速度快、穿透能力强、覆盖面积广的优势,因此只要有无线电波的地方都可以实现广播传媒的覆盖。广播传媒具备伴随性与不稳定性。广播传媒的节目形式通常为声音传播,这种情况下人们边听边做其他事情,这种特点便是伴随性;而不稳定性主要是因广播传媒的传播是依靠无线电波进行传送的,很多自然环境都会影响到信号的强弱,因此广播传媒的传播具有不稳定性。广播传媒具备局限性及被动性。所谓局限性就是指广播传媒的固定模式声音传播,广播传媒在广播时不具备画面,听众是无法观看到主持人的神态,只能从声音上来判别,虽然广播传媒具备局限性,但其语言的表达上丰富多彩,另外被动性也是广播传媒的特点,在广播时,人们只能接收信息而不能反馈信息,当然目前网络的发展,这个被动性逐步被改善了,很多平台互动、微信互动等改善了这个特性。

2.2 电视传媒的特点

电视传媒可谓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传媒体,其特点决定的它的发展地位,其具备声画并茂、现场感强、可信度高的特点,人类在接受外界信息时,单纯的通过图像或者声音是不能被轻易信服的,而声音与图像的结合增加了人们的直观感受,也增加了人们对事物原貌的信任度;内容丰富且表现手法较多,在很多电视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电视节目的内容较为丰富,有歌舞、音乐、杂技、相声、小品、探险、电影等等,在节目剪裁和制作上,表现手法也较为丰富,例如《奔跑吧兄弟》中,将人物的语言放大、将人物的头像放大等。从整体看,电视传媒的特点还有很多,但总体概括电视传媒能够更直观地将节目呈现给观众,更能够让观众从心灵上所接受。

2.3 互联网传媒的特点

互联网传媒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正在逐步提升,其特点分布广泛,且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在现实中的差距感在互联网上是不存在的,可以说互联网传媒给每个公民提供了公正公平的交流互动环境,其能够融合电视与广播的众多特点,还可以别具一格的形成新的传媒体系,例如电视传媒在互联网上已经实现了同步播出,而广播传媒同样也可以实现同步播出,在未来的发展中互联网传媒将逐步占据传媒的主体地位,另外互联网传媒正在向很趋势发展,例如商品视频介绍、网络游戏直播间、音乐K歌房、在线教育等等,网络传媒的发展结合了电视的声音与画面同步传送特点,让手机、电脑用户更直观的接受互联网传媒,同时互联网传媒还可以实现回放、快进、重复播放的功能,能够直接与主持人进行互动,这充分提高了传媒体系的价格,不过在互联网传媒监管力度尚存在不足的情况下,虚假、伪造的事件也屡屡发生。

3 充分利用现代视听传媒的特点展现大众语言艺术

不同的传媒形式都具备自身的特点,而语言艺术是促进这些传媒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在当今传媒体系的环境中,人们更喜欢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在传媒中应用,因此在不同传媒模式下,充分结合传媒特点,发挥大众语言艺术的观赏性,有利于推动传媒的快速发展,就像人们喜欢的脱口秀、相声、小品一样,人们欣赏的是语言的艺术,对于以语言艺术形成的节目,其表达的目标更能够让人们所接纳,换而言之,传媒工作者应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要满足大众心理的需求,以大众语言艺术来体现节目的价值,因此在传媒发展过程中大众语言艺术的应用非常重要。

3.1 站在观众角度来定位自己

任何传媒的工作者在大众语言艺术的表达上都要贴近观众的心理,大众是传媒发展的根源,如果舞台主持人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主持,就会失去节目的亲和力,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过:作为一个节目主持人,要了解当今是一个平民化的时代,我们没有资格把自己当成一个什么样的英雄,我们应该做的是如何成为百姓的代言人,要以平民的眼光去观察社会、思考平民所想的,我们的工作应该充分体现百姓的酸甜苦辣咸。

3.2 要擅长使用大众语言艺术

促进现代视听传媒的发展就要促进观众的认可度和亲和度,众所周知,之所以相声、小品艺术能够获得人们的青睐,主要是其大众语言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样不论什么形式的节目都应该充分发挥大众语言艺术,在节(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目中要充分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主持风格或者节目风格要干脆利落,节目中多运用幽默风趣、合辙押韵的语言,还要注意语言语调的亲切度,在形容事物上要形象具体,例如我们熟知的节目《非诚勿扰》,其本身是一个相亲节目,但在主持人孟非的主持下,整个节目的流程充满幽默感、亲切感,还不失目的性,这样类型的节目必将赢得了观众的喜爱,类似这类的节目还有很多,如《零距离》《宝宝来啦》等。

4 结语

大众语言艺术在现代视听传媒中的应用更亲民,它能够拉近节目与观众的距离,还能够时刻抓住人们的心理,一场融合大众言语艺术的节目,既生动、风趣幽默,还不失目的性,一定会赢得更多的观众关注,这对现代视听传媒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因此在现代视听传媒中广泛应用大众语言艺术,将是未来各大传媒必然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应天常.节目主持语用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2] 徐莉,毕凤飞.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3] 曹莉.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语言交流(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的三个平台[D].上海戏剧学院,2007.

[4] 陈贝贝.从心理学角度谈人物专访类节目主持人的准备[D].上海戏剧学院,2005.

[5] 韩洁.现代视听媒体动画的构思与艺术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04.

[6] 岳丽.大众语言艺术与现代视听媒体[D].山东师范大学,2004.

[7] 孙燕.科学教育影视作品中的动画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8] 神伟.现代视听媒体语言艺术的亲和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9] 高广元.现代电视视听教材的摄像创作思维[D].山东师范大学,2000.

作者简介:刘禹佳(1995—),女,湖南常德人,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王宏敏(1982—),女,吉林伊通人,硕士,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大众心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众传媒    大众文化     影响

一、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定义

有关大众传媒的定义,有多种定义方式。从手段、工具的角度定义,大众传媒是指传播媒介,即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信息的手段、工具;从机构组织的角度定义,认为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机构是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专业组织,从其生产规模的巨大性和受传者的广泛性而言,又把它们称为大众传播者,或称为大众传媒。大众文化是指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工具进行沟通,所构成的集团规则、习惯、语言、态度等。如果没有沟通交流,就只剩下没有意义的行为动作,而这一技术和沟通的手段、工具就是我们所说的大众媒体。可以说大众文化是由大众传媒决定的,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诞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大众文化的发展也与大众传媒息息相关,同时大众文化的流行也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兴盛。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互相促进发展。

二、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传播的影响

特别是近代社会,大众文化不能离开大众媒体。大众媒体影响大众文化,产生大众文化。大众媒体的类型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情报信息,大众传媒制造文化,并且大众媒体将其制造的大众文化进行扩展。随着时间的流逝,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密不可分。在经济发展、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大众传媒的发展速度飞快,作为手段和工具的报纸、电视、网络等传统与新兴的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则是大众文化的载体。而且,虽然大众传媒是手段和工具,但是大众媒体自己本身也是沟通本体,人们通过多样的大众媒体看世界,从情报中开发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曾任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所长的斯图亚特·霍尔说:“无论是就质和量的观点来说,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20世纪,媒介在文化领域里已经取得了决定性与关键性的领导地位,单只是就经济、技术与社会文化资源来看,大众媒介所能控制的部分,比起目前还存在的所有更为传统的、更为古老的文化渠道,其素质优越多了。”

1.报纸与大众文化

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体并不是物理、化学上等所定义的物质实体和现象,而是为了传递信息、情报,所携带的一种符号状态。特别是报纸这一印刷媒介,就是一种以活字的形式,为传播世界范围的情报,它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是大众文化的载体,以文字的形式将大众文化传播至每一个角落。报纸的特点为受众广泛、内容丰富、更新迅速、覆盖能力广泛。人们读了相同的报纸,如果看到同样的情报信息,容易形成相同的价值观,形成共同认知。尤其是报纸上具有评论性质的文章,代表着报社的立场,并且具有一定的舆论导向性,影响着人们的观点和思想以及生活方式。通过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大众文化得以创造和传播,没有大众文化就无法得以传播,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形成的重要手段。

2.电视与大众文化

随着电视传媒的迅速发展,电视具有传播的时效性、多样性、广泛性等,能够满足大众对信息传播的需求。近年来可以称为大众传媒中的主流媒体,是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2002年兴起的民生新闻,这一新型的新闻报道节目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广泛地发展起来。民生新闻以“民生”为理念,新闻内容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将镜头面向大众,贴近大众,全部是大众关心的内容报道,在每天晚上的黄金时段播出,收视率极高,建构着以大众为主导的大众文化,促进了大众文化的发展。而且,电视剧以及综艺节目也是大众文化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省级电视台对电视剧以及综艺节目的制作大力投入,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不断创新、题材新颖、层出不穷,促进了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发展,满足了大众审美和欣赏上不断变化的需求。

3.网络与大众文化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其已经成为大众传媒的新兴角色,冲击着报纸、杂志等传统大众传媒。近年大众文化的盛行与网络的高速发展密切相关。网络的发展速度飞快,同时信息传播速度也变得飞快,使大众文化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大众文化的传播时间和空间无限扩展,是大众文化延伸的重要源泉。网络媒体作为大众文化的载体,其传播的情报信息愈来愈被大众所接受、所熟悉、所喜爱,甚至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和日常生活,成为大众文化发展的新兴动力。网络媒体的出现使信息的传播速度空前提高,信息大量涌现。例如,大众使用较多的微信、微博的盛行,其评论、转发功能的运用,使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大众文化传播的流行手段。而且网络媒体具有能够保存的特征,将不断发展、日益更新的大众文化永久并良好地保存下来。

三、大众文化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大众传媒成就了大众文化,同时大众文化的流行也影响着大众传媒,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兴盛。大众文化在大众传媒的推动下快速发展,使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受众和传播信息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使得大众传媒自身得到了发展,使得大众传媒愈来愈有大众文化的特征。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为主要群体,是大众的文化消费形式。随着大众文化的扩散,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受众范围也从都市扩展到全体大众,具有了平民化、世俗化、标准化的特征。而且,从内容上来说,随着地方都市报纸的不断增加,其言说空间得到了扩展,从之前的政治、经济为中心扩展至与大众息息相关的社会文化生活为中心。大众文化也使得电视传媒具备了平民化的特征。除此之外,大众文化促使电视传媒不断发展壮大,内容不断丰富,愈加能满足大众的欣赏所需。其中,日益增加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所蕴含的大众文化也备受人们所青睐,使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身心放松、压力释放。在网络传媒方面,使得本身内容就极其丰富的网络空间不断得到扩展和延伸。例如,大众文化中动漫、音乐、游戏等内容与网络媒体结合,使得网络媒体中增加了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等内容。大众文化与网络传媒的结合,加速了网络传媒的发展,形成了许多网络文化,网络传媒的内容增加了许多大众文化属性。

总之,大众文化的盛行是文化发展的必然,大众传媒在其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它推动了大众文化的发展;同时,大众文化也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发展,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黄匡宇.当代电视新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3]武小红.试论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影响[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02).

[4]刘寒娥.试论我国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S1).

上一篇:艺术心理学论文下一篇:大学生情绪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