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情境范文

2023-09-27

规定情境范文第1篇

1 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1.1 通过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疑是思之源, 有了疑问学生就有了思考的内驱力,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思考价值的或富有悬念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悬念型的问题情境:教师让学生准备好一张纸, 指导学生将一张纸裁成两等份, 把裁后的两等份纸叠起来再进行两等分, 如此下去, 第43次后所有裁后的纸叠在一起的厚度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一张纸的厚度大概只有0.06毫米左右, 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是385000千米, 同学们你相信这样的结论吗?学生很是好奇, 纷纷动手做起来并不时的进行讨论。学生感觉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 教师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 即有理数的乘方。这样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再如教学“求代数式的值”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情境, 让学生见证教师的神奇。教师先对学生说:你们随便想一个数, 用你想的数乘以3后加上8, 然后把所得结果乘以2减去16, 你只需告诉我最后的结果, 我能在一秒钟内说出你所想的数。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迫切想知道老师是如何做到的。当老师说出化简后的代数式时, 学生会认识到化简代数式的重要性,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1.2 利用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数学学习注重实践, 教学中要把情境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 教师可以利用动手操作创设情境。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已经储存了角的概念、三角形的概念、内错角等的知识, 教师要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知识。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之间的逻辑不明显, 学生很难想到要研究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知识。教学前先让学生温习三角形的概念, 教师提出问题: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没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会引出很多结果, 学生可能会对两角之和与第三个角的大小作对比, 或者角与角的相等与不相等作对比等。学生还不会明确的思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律。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操作:让学生任意画直角、钝角或锐角三角形, 再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有没有什么规律?学生经过动手操作、测量、计算, 发现三角形内角和大都在180°左右。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测量中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但结果基本上都在180°左右, 是不是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样的规律呢?为了证实, 请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 再拼在一起, 看看结果会怎样?学生想了不同的方法, 纷纷动手操作, 完成实验后学生会发现三内角拼在一起会成为一个平角。这样学生在操作中, 不仅理解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还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1.3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要应用于生活。因此, 初中数学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的联系起来, 创设相应的情境,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开启学生思维, 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时, 结合学生基本上都玩过跷跷板的经历, 可以创设情境:小红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公园, 三人想玩跷跷板, 爸爸体重是80千克, 自己坐在一端;妈妈体重50千克, 小红和妈妈一起坐在另一端, 但爸爸的一端仍然着地, 小红又拿过来一个重10千克的哑铃, 结果, 爸爸被高高翘起, 小红和妈妈着地。请思考小红的体重范围大概是多少?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能让学生认识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满足两个不等式, 在对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抽象出不等式, 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 从而深入理解不等式组的意义。

1.4 借助数学故事、历史问题创设情境

初中生活泼好动, 他们对故事比较感兴趣。故事富有知识性与趣味性, 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故事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开启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 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创设情境:古印度的一位国王, 非常喜欢下棋, 为了找到下棋高手, 曾在全国范围内征召高手并承诺:谁能战胜国王, 国王就满足谁一个要求。很多人都前来尝试, 后来一个僧人战胜了国王, 国王问他有什么要求。他就让国王在棋盘上放麦粒, 第一格放1粒, 第二格放2粒, 第三格放4粒, 然后放8粒, 16粒, 32粒等, 一直放到第64格, 他只要棋盘上的麦粒。国王很是高兴, 觉得这个僧人有点傻, 只要这么一点麦粒。僧人说恐怕我的要求您一下子满足不了。那国王能不能满足僧人的要求呢?答案肯定是不能的, 一位加在一起棋盘上所放的麦粒重量大概为1800亿吨。学生很是好奇, 怎么会这么多, 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在学生疑问中, 很自然地进入“有理数的乘方”教学。

1.5 设计游戏创设情境

初中生喜欢游戏, 很容易参与到其中。通过游戏创设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认识事件的可能性”时, 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判断一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方法, 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设计“我们组最棒”的竞争性游戏:请各组 (小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搭配) 结合身边生活实际设计一些事件, 再请其他小组回答该事件会不会发生, 如果回答正确再继续回答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回答正确的小组将获得一份奖励, 如果回答错误则出题方获得相应奖励。最后看看哪一组获得的奖励做多, 评出最棒的小组。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学生思维, 从而设计出很多富有意义的事件。

2 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情境创设是否适当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 良好的数学情境能使课堂更加精彩, 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激发学生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实际教学中情境创设并不是都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还存在一些误区, 这就要求我们创设情境时要注意一些问题。

2.1 注重有效性

情境有效性是说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 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 创设情境时首先要做的是考虑情境是否有效。如教学“勾股定理”时, 有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两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3、4、5;5、12、13, 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并推出任意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创设情境, 学生无法经历勾股定理的形成过程, 体会不到数形结合的思想, 完不成预期的目标, 因此是无效情境。

2.2 注重发展性

情境创设的发展性是说情境应具有促进学生继续学习、深入学习的作用, 能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因此教学情境创设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提出当前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同时又含有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

总之, 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很多, 不管采用何种方法, 我们都要注意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和发展性,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数学情境的作用,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 一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缺乏学习的热情。因此,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就要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 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情境教学能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 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正是激励、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 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创设,方法

参考文献

[1] 钟文琴.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9 (8) .

规定情境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理论;实践;方法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理论知识和情境化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与应用能力。教师创设良好的英语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在英语教学情境中教师要注重趣味性和生活化,要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发言,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共同营造高效英语教学课堂。

一、情境教学的含义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的需求,创设和教学内容相互关联的氛围和情境,也可以称为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情境教学的主要特征有情境性、自主性、参与性,教师要把教學信息资源作为素材,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情境活动中不断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效率。

二、情境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情境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建一个英语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环境、语言中的英语知识,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具备较强的感染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如果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使教学氛围较为枯燥,而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积极研究、探寻、了解,能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教学中。

3.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

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导致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无法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而开展情境教学能够把英语理论知识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充分学习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为学生创建多种教学形式,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提高初中英语情境教学质量的方法

1.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学到知识,并且得到一定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例如,在学习“There be...”句型时,教师采用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组学生书包里的东西进行猜测,猜对的学生可以继续参加游戏,而猜错的要进行旁观,这样学生既感受到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充分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

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学生意识到学好英语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How can I get to...”这个句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来举例子,教师可以提问:“学校到你家的路应该如何走?”这样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把答案说出来,通过此句型的练习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英语其实很简单,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

3.情境教学法不能局限在课堂中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中,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英语知识,也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其他同学互通电话,用所学的英语交流,以此总结自身英语的不足,然后针对不足的地方加以巩固。让学生走出课堂学习英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学到更多的知识,不断拓宽自身的英语知识面。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建立QQ群,课下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一些优秀的英语素材让学生学习。

在初中英语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能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英语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英语教学有浓厚的兴趣,愿意积极、自主地投入到教学中,师生之间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才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初中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艳.发挥信息辅助作用 夯实情境教学效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4):88-89.

[2]邹华.初中英语讨论式教学初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S1):75-77.

规定情境范文第3篇

关键词:猜想法;直观化;故事

实践情境的创设是引起学生学习的首要环节。创设情境教学,不但能让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课堂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图形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让学生由“苦学”转变为“乐学”,从被动变为主动。好的开始才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一堂课的开头就可以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对数学实践情境的创设进行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怎样创设实践情境教学

以问题为圆点,开展教学分类活动。心理学一直认为,思维是从提问开始的,激发思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主动提出问题。利用问题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对学生内容的研究和探索,把教学内容变得问题化,用每个知识点来构建成完整的问题链,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连续的思维活动。同时,由于初中年龄偏小,认知能力就会有限,教师在创设问题的时候应该从形象、生动入手,导言更要引人入胜,具有趣味性。这样,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接受知识的效率会最高。

二、如何进行实践情境的创设

1.猜想法

在教学中,把猜想验证的方法引入课堂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猜想不是随意的胡编乱造,而是有依据的,要有理有据的进行猜想,在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前提基础之上,对新学知识进行进一步延伸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进行猜想和验证。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以先让一名学生量一量自己准备的三角形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然后说出其中的两个内角度数,教师迅速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学生就会非常惊讶,为什么老师能这么快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每个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都是180度。教师就可以问学生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学生们肯定会回答“是”。教师可以说“这不过是一个猜想”,可以让学生用手里的工具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所以,学生就会积极地动起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2.让实践创设的情境更直观化

“直观是认识的途径,是照亮认识途径的光辉”。只有进行更加直观的表现,才能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能看得见、听得着、感受得到并且可以进行思考,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会形成情感的记忆。所以,形象化的情境预设很适合初中学生的思维形象特点,更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比如讲“数轴”时,就可以利用温度计来导入新课。在几何课的讲解时,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来进行直观教学,创设更具有形象化的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充分利用一些模型和图片来展示数学材料,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地提供丰富表象,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3.用故事来创设实践情境

数学中的故事、典故有时就会反映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时还能反映知识的本质,用故事来创设情境问题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初中學生数学的思维能力。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很枯燥的课程,大部分都是数字和图形,对一些抽象思维不好的学生就不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加入一点故事,在故事的吸引下,学生就会多关注一下数学,进而能够引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坐标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欧拉是怎样发明坐标系的,有一天,他躺在床上思考:该怎样确定事物位置呢?这时候就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一张蜘蛛网上,蜘蛛就迅速地爬过去捉住了它。欧拉这时候恍然大悟,可以用一些网格来定位事物,怎么用网格来表示事物位置。这时学生们的兴致就会被调动起来。

例如,在讲“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时,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森林里,两只小猴子在玩耍中发现一棵结了很多桃子的桃树,便爬了上去,其中有一只小猴子先爬了3米,又继续爬了2米摘到了桃子;另一只小猴子爬了4米以后,下滑了1.5米,非常可惜,那么让同学们计算两只小猴子各爬了多少米?另外一只小猴子还应该爬多少米才可以摘到树上的桃子?通过引出这样的课题,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不但听到了有趣的故事,还能够主动分析故事和所学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在惋惜另外一只猴子的同时,由于特别想知道答案而迅速投入到思考中。在学习“圆周率”的时候穿插一些祖冲之的故事,不仅可以加深对圆周率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面对的就是个性不一的学生,想要进行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塑造等一系列基本任务,单一的教学模式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也就更谈不上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践情境创设中,既要有课程内容又要有教学方法,两者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会推进初中课堂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银根.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情景教学[J].学周刊,2013(11).

[2]周泽.新课标理念下中学数学情景教学模式探讨[J].学周刊,2012(4).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中学)

编辑 孙玲娟

规定情境范文第4篇

刘明霞

新课改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力理论为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就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交流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中“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针对新课改理念,结合初中生物教学自身的特点,创设初中生物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验证和掌握等一系列行为。而这些行为正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同时教学情境还能给学生设疑,使学习者表现出愉快的心理不和谐状态,并且为解决这种不和谐迸发出潜能,进一步及时顺利地将学习引入到问题之中。在新课改中,为了实现初中生物教学向初中生物教育的转变,除了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模式的改革外,更应注重初中生物情境的创设。过去有人曾提出,创设情境是为引入新课而服务的,其实,创设情境不只是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开始,而是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它是为课堂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服务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常可以创设以下六种情境。

一、创设实验情境

新的初中生物教学大纲规定生物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包括实验能力在内的各种综合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增强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几乎100%的学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特别是当他们成功地做成一个实验时,其喜悦之情难以自禁。学生这种对实验本身的心情又会迁移到相关的知识上来,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热情,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其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其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新教材中把各个实验分散在课本中,将实验和知识内容更加紧密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了实验和知识是不可分割的感觉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个重要要求,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绝不是自由学习,教师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因此,科任教师应与实验员共同进行实验创设,做到以下四个步骤:⑴分析实验类型,根据不同类型提出注意事项,以示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⑵引导学生将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结果、讨论、结论等项目加以系统化逻辑性阐述,以示实验的严密性;⑶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好从“扶”到“放”的工作,“扶”要扶得正,“放”才能放得开。实验条件有限的学校应从“演示”和“分组”实验的分配上进行合理安排,还可以通过播放实验录像或视频,创设理想的实验情境,让学生迅速实现从“依赖”到“自主”的实验认知,从而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条件进行动手操作;⑷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讲究“三多”,观察能力的培养要多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多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多想。

二、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物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一个个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初中生物问题,验证初中生物规律,因此,初中生物问题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创设问题情境是为问题解决服务的,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有理论依据、有主题、有目标、有策略、有程序,问题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一个“疑问句”,也可以是一项任务或目标的陈述,更可以是一种情境的创设。

结合现实生活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给学生创造一个初中生物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在用问题创设初中生物情境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⑴在设置问题时,应力求新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⑵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对复杂的问题化整为零,分散难点,逐步深入,使每一问题都能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体会到智力活动的愉快,既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⑷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讨论的机会,学生一时回答不出的问题,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去启发,去诱导。

三、创设简笔画情境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使用简笔画不仅能形象地说明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还能使教学的过程“活”起来,创设美好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创设简笔画情境,有以下四个特点:⑴简笔画可以使静态的过程动态化。。⑵简笔画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⑶简笔画可以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⑷简笔画可以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四、创设故事情境

布鲁纳在《论意义行为》中告诉我们:“逻辑假设在置于正在进行的故事之中时最容易为儿童所理解。”故事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故事。我们的生活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生活有了故事,也就有了精彩;生活有了故事,也就有了意义。听故事对于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是一大乐趣。通过曲折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故事在课堂中介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消除差生对初中生物的恐惧感,增强初中生物的趣味性。

其实在故事的背后隐藏着很深的哲理,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挖掘、去探究。在用故事创设初中生物情境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⑴故事中要隐含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初中生物知识,讲故事是手段,引导、挖掘故事中的初中生物知识,提出初中生物问题,解决初中生物问题,探究初中生物规律是目的。⑵故事要短小情悍,内容要健康,要有科学性,趣味性,能为学生创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⑶讲故事的过程中遇到有关初中生物内容时,要放慢速度,加强语气,引起学生注意,便于学生回答后面问题。

五、创设生活情境

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实现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的生活活动和需要。”生活世界是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的世界,生活世界是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的主要力量源泉。

初中生物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实际,增加感性认识。我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常用四个步骤:①发现并肯定学生的与知识有关的生活经验;②与学生交流、讨论相关的生活经验;③验证生活经验;④小结生活经验并指导生活。

用生活实际创设的初中生物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内容很广泛,既包括生产技术实际,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初中生物现象,还包括与初中生物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六、创设多媒体情境

规定情境范文第5篇

有效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摘要:《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应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同时,应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鼓励将信息技术融于物理教学。教师应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以及学好物理的愿望,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创设以自然和生活为背景的问题情境,以知识应用为背景的问题情境,以实验探究为背景的问题情境,以新信息为背景的问题情境等多元情境,让学生在多元的情境中愉悦自主地学习物理,构建和谐的物理课堂,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多元情境、思维发展

情境,就是激发人们主动想象和思维,产生某种情感体验,以获得某种形象或思维成果的一种氛围。情境教学是指在一定情境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教师应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创设成功的情境,能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物理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的和谐发展。

一、以自然和生活为背景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培养学生解释自然和生活现象的能力。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物理现象比比皆是,选择一些身边的事例,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例,让物理现象进入课堂,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提高学生分析身边出现的各种物理现象的能力。比如:在一次偶然的课堂上,我正复习动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忽然间从操场上“飞”进一个“活蹦乱跳”的篮球来,这下可不得了啦,容不得我半点的思考,顷刻间,教室炸开了锅,立刻沸腾起来,“怎么办?”看着他们的神情,看着篮球在讲台面前不停的跳动,我灵机一动,对着这些可爱的学生,以及这位“不速之客”,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实验”,看看它在运动过程中,有什么能量转化?还有那些物理知识?正在学生诧异的同时,我把篮球踢出了教室门。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回顾着刚才眼睛所看到的“实验”,争先恐后的回答:篮球在向上运动时,动能减少,势能增加;在向下运动时,动能增加,势能减少,它跳动的高度越来越低,一段时间后停了下来,是因为它的机械能转化成了其它形式的能„„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竟然想到了机械能与其它形式的能的转化!不管他们是否说得全面,我发现,他们的思维在拓展,他们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再如,上课的时候难免有时会遇到雷电交加的外界情景,这个时候,我对同学们说:你们知道雷电是怎么回事吗?你们知道雷电发生处距离我们多远吗?你们知道雷电会带来什么问题吗?现在我们可以学习一下。可见,情境的灵活应用会使教学充满魅力。

二、以知识应用为背景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至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技术是把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中间纽带,科学技术对促进生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一些以科技知识应用为背景的问题情景,将能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力 3

和运动”这一章时,可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着指挥员发出口令: “10,9,8,7,6,5,4,3,2,1,点火!”,白色的水蒸气从火箭的底部喷涌而出,随着一声浑厚,低沉的巨响,火箭离开发射平台,升入空中,并开始倾斜、旋转。声音震耳欲聋,大地也在晃动。托举着“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型火箭在轰鸣声中直冲蓝天,把一条巨龙般的桔红色烈焰留在秋日的戈壁长空。日落后的傍晚,有时你会看到夜空中有几颗明亮的“星星”正在缓缓的移动。他们就是环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这些卫星大多是用于通讯、天文观测、军事任务和遥感(气象、气候、地质、地理、)等等。而火箭常常被用来把卫星送入太空。”在描述例子的同时可以把火箭升空和人造地球卫星的照片展示给学生看,利用好看的图片吸引学生,从而引出问题:“火箭是如何发射升空的?”、“卫星的轨迹是怎样的?”、“卫星为什么会如此运动?”等,由此导入新课。贴近生活和科技的例子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使其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上述导入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使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以实验探究为背景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仔细留意实验的每一步,着力于一些容易忽视的实验细节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必定能够“以小见大”,于“不经意处”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冲动。

如:“浮力”的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难点。而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 4

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等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有什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接着演示如下实验:在盛有一定比重盐水的烧杯中,放进一个木块,木块便浮于水面;放进一块石子,石子便沉入水里。放进一个鸡蛋,鸡蛋则悬浮在盐水中。再将此蛋放进清水里,则见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蛋浮在水面上。看到这么奇怪的现象,学生们一定会被吸引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他们心里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在同一种液体里放进不同的物体,木块会漂浮,石子会下沉,而鸡蛋却会悬浮?为什么同一个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里,浮沉的情况也会不一样的呢?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出“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新课。正是这样一层一层的循序渐进,学生在实验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实验中提高了探究能力从而使物理的实验教学得到了升华。实验的优势是具体、形象、生动,是取得感性认识的理想手段,同时上述的导入,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的作用,能够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以新信息为背景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知道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离不开物理,从而培养学生处理新信息的能力。

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展,面对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必须具有处理日新月异新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及时了解、及时捕捉、及时处理当今最新的有用的信息,站在科学研究的最前沿,给出最新的、最有水平的科研成果。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创设以新信息为背景的问题情景时,要求问题中提供较多的信息,新信息包括新知识、新方法、新情景,通过解答新信息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转换信息、运用 5

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到超导体应用时,可引导学生到网上去搜索相关信息。我国上海已完成世界上第一条商业磁悬浮列车的应用开发,投入运行,可通过板报或电视录像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其工作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再如:“蹦极”是一种新兴的娱乐活动,但大部分学生没有体验过,甚至有同学没有看到过,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体验“蹦极”。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这一过程。在这样的情境创设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小结,得出规律。现在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因特网上,大量的生产生活信息与物理有密切的联系,具备新颖性和强时效性的为数不少,完全可以用来设置问题情境。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恰当地创设问题情景,用新信息刺激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使他们在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新课程下物理教学初探》

唐国锋

上一篇:创设情境下一篇:情境领导

热门文章

规定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