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论文范文

2023-03-27

水利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经济现代化的建设发展,水利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水利行业的发展建设已离不开的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就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来从事水利行业的工作经验详细的分析了现今我国水利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数据库;现状分析

1 阐述水利信息化重要意义

水利信息化在水利全行业普遍应用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应用与水有关的信息资源,实现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的网络化与智能化。因此,大力发展我国水利信息化对于建设包括农业、工业在内的节水型社会,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资源共享程度,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 我国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的近况

(1)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基础的稳健步伐。全国已累计建成防汛专用微波通信干支线15000多公里,微波站500多个;初步建立了26个重要蓄滞洪区的县、乡级洪水预警反馈系统;全国雨量站全部实现自记,其中54%实现了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水文站有一半以上实现了水位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其中中央报汛站有75%实现了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在重点防洪区和大中型水库建立了自动测报系统,这些工作奠定了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基础。

(2)不断深入的开发系统化业务的建设。在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的同时,一大批应用范围广、发挥作用大、具有代表性的水利业务应用系统相继投入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丰富了水利业务工作的技术手段,充分展现了水利信息化的巨大作用,引领了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这些系统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水量调度管理技术手段,有力地提升了对水资源和生态管理的调控能力,提高了调度和监督管理的科技手段和现代化水平。

(3)加快基础数据库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流域、省级水文基础数据库,全国80%以上的历史水文整编资料已经实现电子化。在水利数字图书馆方面,已建立了中外文图书库、中外文期刊库、特种文献库等4类13种试验型资源数据库。

3 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难题

3.1 对资金投入的不足

虽然我们初步建立了各级资金补助渠道,但由于信息化工程涉及的资金需投入较大,对于大多数地市,特别是财政比较困难的地市来说,资金严重不足是困扰信息化建设的最大障碍。

3.2 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相对落后

随着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需要开发的水利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但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相对落后,致使目前我国在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服务方面,与国际的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

3.3 水利信息设施基础的建设迟钝

水利信息的采集设施达不到要求,全国各地很多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尚未建立安全监控系统,大量的堤围泵闸主要是手工操作运行管理,实时工情自动化采集几乎还是空白,急需建设以自动化监控和安全监控为重点的水利工程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同时,水利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不能满足要求、急通信保障措施不够。同时,由于水情遥测通信设备24小时不间断工作,设备内部电子元器件老化现象普遍存在,从而降低了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4 综合数据库及业务应用与管理系统的建设滞后

整个水利信息资源开发严重不足,尚未形成水利综合数据库信息平台,一些宝贵的信息资源还保存在纸张上难以共享。从已具备的存储能力和配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及网络服务器看,存在小型系统支撑环境配置过多,大中型系统支撑环境不足的现象。在信息管理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方面,基本的办公自动化尚未实现,信息采集与公用平台建设的滞后也造成了各种应用系统建设的空白,不少地方仍然处于传统手工办公状态。

3.5 人才素質方面建设落后

由于水利信息化的特殊性,需要水利和计算机交叉型人才,而全国各地普遍缺乏具备这两个专业素质的人才。

4 促进水利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4.1 增加政府的资金投入

水利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政府投入是资金的主要来源。总体上看,水利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资金来源更加广泛,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大,但重要的是确保落到实处,应将信息化建设资金列入各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财政专项预算和水利发展基金,确保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资金投入。

4.2 加强水利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建设

各级水利信息化工作机构应主动研究水利信息化发展战略,紧跟国家信息化发展方向和信息技术发展潮流,研究制定水利信息化相关的政策、规划和标准。并遵循国家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结合水利工作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表,对必要性不大的要予以调整,对内容相近的要合理归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完成各单项标准制定、修订任务,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避免重复建设,保证不同网络系统间互联互通,提高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益。

4.3 逐步加快水利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一要继续加快水利信息采集的建设通过几年时间的建设,逐步使大多数地方可以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来完成第一手信息的收集,能够从实现信息共享的高度,逐渐形成基本满足各类业务需要的水利综合信息采集体系。二要继续完善水利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并建立水利系统自己专用的通信体系。三要加强水利计算机网络的组建,建议在公网发达的地域,优先利用公网,逐步取代技术落后、成本较高的专用系统,以降低维护使用成本;通过建设无线同播系统,巩固和加强公用通信不便的基层部门特别是重点工程水利专用通信手段,同时也保证了应急抢险的需要。

4.4 加快综合数据库及业务应用与管理系统的建设

从目前来看,建立统一的综合数据库是解决数据库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的好办法。现在各系统都全面进入实施阶段,但由于数据库的建设尚未完善,大部分只不过有初步框架,应考虑对原有的及正在使用的各系统进行优化、升级。

4.5 增强人才队伍素质等各方面的建设发展

每各级水利部门应该把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强化认识,定期培训,同步考核,提高水利职工的信息化素质。要重视适当引才,并营造和完善有利于信息技术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同时,依托高校等社会科研教育机构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既熟悉水利专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且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水利信息化管理干部和技术精英。

参考文献

[1]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讨论稿).2011.

[2]王建武,陈永华等编.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4.

[3]宋文平.浅谈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3):15~17.

[4]岳华军,阎宝宏.浅议水利现代化的基础一一信息化[J].中国科技财富,2009,(2):23~24.

水利信息化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历年来,中国各界政府都在重视水利工程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各级政府水利信息化建设本着“统一规划,逐步实施,急用先建,先易后难”的原则,都或多或少地建立起一些信息系统,以往的信息化建设中,由于基础资料的普遍缺失,条块分割,“信息孤岛”层出不穷,共享困难,如何整合原有的系统和数据就成了下一轮水利信息建设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就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一些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水利;SOA;XML数据总线;Ajax

一、引言

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信息资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资源,对水资源的控制与利用是经济社会重要的人类活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对水的控制和利用正在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水利信息资源,加强水利管理,有效防治水害,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这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GIS技术的成熟应用,为水利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水利信息绝大多数与空间位置相关联的,数字地图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描述,将现实世界中分散不同位置的、不同结构的水利信息标准化后凸显在数字地图上,可以直观、准确地反映水利现状,为科学的管理和利用水资源提供信息支撑和保障。

历年来,中国各界政府都在重视水利工程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各级政府水利信息化建设本着“统一规划,逐步实施,急用先建,先易后难”的原则,都或多或少地建立起一些信息系统,如:水利政务信息系统、三防会商系统,水利政务信息系统、水雨风情遥测系统、水利工程自动化监控系统、三防会商系统等。但是,在以往的信息化建设中,由于基础资料的普遍缺失,条块分割,“信息孤岛”层出不穷,共享困难,从而导致了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未能达到原有设计目标。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水利信息化的继续发展面临一个“瓶颈”;同时也面临着从单纯地提供信息到提供决策支持服务的飞跃,如何整合现有的系统和数据就成为现阶段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和负责多个水利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凭着对水利行业和信息系统的建设的深刻理解,提出了以后水利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二、总体思路

本项目的设计思路是基于“一个中心,两个平台”的基础上搭建各个水利应用。一个中心是水利数据中心,两个平台是:数据管理平台和业务应用平台(本项目只需实现数据展示功能的业务应用),采用service或WebService的模式通过XML数据总线把各种水利数据信息发布出来提供给业务应用系统如三防决策支持系统、OA业务办公系统等去使用数据中心的数据,此外,水利局的水利数据中心还要与信息中心的基础数据中心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水利数据中心所需要的基础数据来源于基础数据中心,同时水利数据中心的数据提供给基础数据中心的一张图查询系统展示水利专题信息。

三、技术路线

针对当前流行的开发框架和技术,以下这些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上会将会越用越广。

(一)采用SOA模式实现B/S与C/S无缝结合。

架构采用SOA模式实现B/S与C/S无缝结合,只需在服务器端部署GIS平台,不再需要在客户端部署,为用户节约GIS软件平台成本。局内用户采用C/S结构,客户端无需安装任何GIS平台控件,即可是实现GIS功能,为用户节约GIS软件平台成本。采用J2EE的B/S架构提供给公众用户使用,浏览器零安装。两种不同架构的系统间数据交互由中间服务器提供的Service或WebService服务功能通过XML技术进行数据交换来实现。

(二)采用XML数据总线交互技术。

考虑到水利数据中心的安全性以及与系统之间的内外部接口,本项目统一采用XML数据总线技术访问水利数据中心的数据,即应用系统和用户不允许直接访问水利数据中心的数据,而是通过数据管理平台把需要访问的数据库内容生成XML数据进行交换。

(三)同时提供Service、WebService两种数据服务。

考虑到公众服务以及局内用户不同应用的需要,数据管理平台要求同时提供Service、WebService两种服务分别给C/S、B/S架构的程序提供数据服务。

(四)虚拟数据库技术

由于水利数据中心的十大类数据来源、结构不同,数据种类多、应用需要复杂多样。所以要求数据管理平台能够通过虚拟数据库技术把将多个不同物理分布、不同结构的数据能通过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集成管理,并且同时满足各种复杂应用对数据的需要。数据中心的存储数据能根据不同应用的需要自由的图属组合,满足各应用系统对数据书的需要。

(五)提供组件式的二次开发帮助以及套接字编程接口。

系统要求并采用面向对象的组件式的软件工程开发技术,以有利于系统升级、功能的扩展与延伸。以组件图展示系统各个有机组成部分,以展开图表达出对系统的部署想法,达到与用户、系统开发人员及系统维护人员的充分交流,同时要求提供各个组件的二次开发帮助,写出每个组件的接口如:属性、方法、事件以及调用的例子,也便于系统维护与升级。

套接字编程接口的提供便于一些高水平的用户自己编写访问服务器的通讯引擎。

(六)智能客户端技术

本项目要求使用智能客户端(Smart Client)技术,使客户端的程序可以自动下载、升级最新版本的程序,方便系统管理员的升级和维护。做到C/S的客户端零维护服务。

(七)全文检索

客户端的应用系统要求提供简单实用的类似于google的全文检索功能,用户只需要输入关键字,就能把在存放水利数据中心的与关键字匹配的信息罗列出来,以供用户进一步确认浏览查询。

(八)Web3.0+Ajax

为了减轻服务器的负担和提高显示速度,本项目要求使用Web3.0+Ajax技术。

Ajax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在用户和服务器之间加了—个中间层,使用户操作与服务器响应异步化。这样把以前的一些服务器负担的工作转嫁到客户端,利于客户端闲置的处理能力来处理,减轻服务器和带宽的负担,从而达到节约ISP的空间及带宽租用成本的目的。

四、实施策略

基于“一个中心,两个平台”总体设计思路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框架

要很好解决现有系统的信息孤岛问题以,我们必须首先制定统一数据标准和根据标准预先建立好数据框架预留给后建的系统,使水利信息化建设都在统一的数据中心上建立。

(二)整合现有系统数据

要使水利数据中心框架短时间内发挥作用,最好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系统的数据,我们只需把原有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我们的ETL工具迁移过来即可。

要把现有系统的数据整合到数据中心是本项目建设的一个难点,一来要搞清原有系统数据库的结构和系统所展示的字段;二来要了解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数据中心之间的关系。

(三)建立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

考虑到水利数据中心的安全性以及与系统之间的内外部接口,本项目数据管理和地图应用服务的接口统一采用XML数据总线技术访问水利数据中心的数据,即应用系统和用户不允许直接访问水利数据中心的数据,而是通过数据管理平台把需要访问的数据库内容生成XML数据进行交换。

(四)构建统一的数据管理、数据应用平台

当前空间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有以下三种模式:

1、图层与属性以文件方式存储(常见于GIS桌面系统和图形软件系统。(如mapinfo、autoCAD等)

2、图层用文件方式存储,属性用关系型数据库(RDBMS)存储。(图、属分开管理)

3、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引入面向对象技术,建立对象关系型数据库(ORDB),将空间数据按照点、线、面对象要素存储于关系数据库,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一体化管理。典型的例子是ARCGIS的GEODataBase。

我们的“空间数据中心”就是基于第3种模式管理。再此基础上我们扩展了ARCGIS的管理模式,将图层作为对象集合,多个图层的组合作为一个数据集,并根据应用需要定义为一个主题域。而且实现了这种组合的多级任意组合。为每一个应用定制相应主题的数据,体现空间数据的人性化管理。

以下是我们的数据管理和应用服务平台的架构图:

(五)开发直观、易用的“一套图”展示查询系统

以基础地形图为背景,水利空间数据为主题,建立基于WEBGIS的水雨情信息查询、水利工程信息查询、水利工程资料查询、水利工程监控信息查询等水利工程信息查询系统,以直观、形象表达为形式,展示水利数据中心存储的数据,实现“图上管水务”的目标。

五、结束语

总体来说,水利信息种类多,涉及面广,信息分散、不全、也不规范,缺乏一套全面、系统、准确的水利基础信息资料,也没有实现水利基础信息标准化和各级水利部门共享;这些分散的、结构内容各异的水利信息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和查询应用平台。这种现状造成了数据使用起来不够直观而且与现实的地理位置无法对应,特别是遇到重大险情时就无法快速地定位和查找所需的图文资料,给领导的决策、调度指挥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已不能适应现代水利管理工作的需要,也严重地阻碍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了尽快解决水利信息化的继续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实现水利信息的最大程度共享和高效利用,我们提出基于原有的水利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一套图”的图、文、表的查询、联动展示的番禺水利地理信息展示系统是非常适宜和及时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利信息化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水利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逐渐提升。作为水利工程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工程运行管理水平,改善和优化管理结构,有力地促进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发展。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计算机技术;存在问题;措施

引言

水利工程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环节,其规划、建设及运行管理水平对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一步为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证,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效率,需要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内容,科学的制定更加完善的应用方案,从而全面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经过近年来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回顾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为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持续稳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

相较于其他的工程建设而言,水利工程是一类相对较为特殊的工程内容,具备时间周期相对较长、城建部门相对较多且流程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大量的档案和数据,要求业务模型上的变动和处理。伴随我国水利工程上的完善和推进,如何优化水利工程的推进,以求更好完善实现国家经济的充实成为关键性的任务。在水利工程的需求不断提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对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求也不断提升。承建水利工程的主要单位,不仅需要统筹兼顾好不同的配置以及生产原材料,还需要明确不同职能人员和生产单位之间的协同、配合,保证不同队伍之间的紧密协作,达到最佳的效果。所以,信息化技术成为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后续工程建设质量。如何利用好信息化技术,实现大数据的水利工程建设,力求帮助我国水利工程的持续进步和完善,成为现代化管理过程中的核心[1]。

2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2.1信息化认知问题

随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水利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认知也逐步提高,但仍存在部分人员认知不足的问题,将水利信息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只是增加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并未从根本上理解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意义,也就意味着,在实际的水利作业中无法使用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利与优势[2]。

2.2信息化建设人才问题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中水利信息化人才储备相对较少,水利是一项复杂程度强、技术要求高且具有较强专业性、系统性的行业,相应的对从事水利工作的人员也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要求,同时,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又进一步要求水利工作者需要既掌握水利专业知识,又掌握信息化技术,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水利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水利信息化创造的优势条件。因此,提高水利工作者信息化技术水平,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实现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先决条件。

2.3基础设施问题

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开展时间较早,但受诸多因素限制,目前,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基础设施仍很难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为部分地区没有足够完善的水利信息采集系统且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存在滞后现象,导致水利信息化建设很难顺利开展[3]。

2.4信息化建设经费问题

水利信息化建设属于一项长期持续开展的庞大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目前,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来源渠道极为单一,资金问题已成为阻碍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问题[4]。

3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问题应对方法

3.1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认知

为了保证信息化建设得以顺利开展,水利工作者必须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对信息化建设拥有足够的认知将会成为信息化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在水利工程中,信息化建设不仅会影响水利技术的综合发展,还会影响水利工程的管理质量,所以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应该专门构建组织协调机构,通过加强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完成。同时,还应该根据水利部门的实际情况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从而完成对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5]。

3.2强化专业人才培养

在水利工程中,信息化工作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能够通过通信、计算机等技术完成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与管理,因此,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相对较高的技术含量,需要更多专业人才才能够保证水利工程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完成。在培养信息化人才时,应该从信息化信息技术与水利知识入手,确保人才的全面性。在培养人才期间,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第一,集中强化培训。水利部门中技术人员大多都具有相对较多的水利专业知识,结合其特点设置有针对性地强化培训方式,可以加速高质量人才的养成。第二,优化专业人才引进工作。由于水利部门缺少信息化建设人才,所以,应该适当结合自身条件,对原有用人机制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吸引更多人才投入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設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价值。

3.3完善基础设施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本身是一项综合性要求非常高的系统工程,所以,为了加快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速度与质量,政府应该专门构建出能够覆盖全国的水利数据信息网络架构,确保可以数据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完成扩散,避免产生信息孤岛的情况。在此期间,可以优先在各个地区的水利系统中构建数据库与网络,然后,在逐级验收完成后,完成面向全国的公共网络,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的构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采集的各种水利信息及时得到应用与管理,保证水利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应用[6]。

3.4增加资金投入

在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中,资金保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中,资金来源相对较少,很多部门无法顺利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了保证信息化技术的顺利开展,水利部门应该优化现有的信息化融资政策,拓展现有的融资渠道,以保证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能够拥有足够的资金保障。

结语:综上所述,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虽然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仍存在很多问题,但只要在具体推进过程中结合实际入手,不断完善、优化配置,定会全面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J].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2019(34):39-42.

[2]陶东,张印,田志存,许军.宁夏固海扬水工程泵站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12):69-71.

[3]王跃国,赵翠,宋家骏.人工智能技术在安徽省县级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建议[J].中国水利,2020(01):43-44+47.

[4]李璐,刘春光.水利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评《水利工程与财务管理》[J].水资源保护,2021,37(02):156-157.

水利信息化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信息化时代水利档案管理工作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但同时新的工作方式和思路也给水利档案管理问题带来了新问题。档案管理规范化的缺乏和档案利用率低制约了水利档案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此,水利部门应转变档案管理思路,丰富档案利用方式,推动档案管理规范化,助力我国水利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水利档案

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工作也得以迅速的发展和创新,水利档案作为我国水利事业和档案管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时代呈现出资源数字化、传输网络化、利用多元化的特点。但与此同时,这也给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对水利档案资源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还用不断创新管理方式、转变管理理念,不断探索水利档案管理的新方法和新路径。

一、信息化时代水利档案资源的特点

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水利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当前,水利档案管理以逐渐趋于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数字资源和网络传输已逐渐取代传统的水利档案管理模式,在这一背景下,水利档案资源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1.档案资源数字化。传统水利档案资源的载体多以实物为主,如纸质文本档案、图片档案、磁带档案等。实物档案一方面需要占用较多的存储空间,另一方面其长期的保存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维护。而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進,水利档案资源的载体也呈现出数字化的特点。目前,水利档案存储的载体主要包括移动存储设备、软盘等,且其容纳的格式也十分多元,文本、表格、影音等格式都能够有效地兼容。相比于传统实体档案的保存方式,数字档案资源具有突出的优势,首先是占用的空间小,能够节省出库房等存储空间,同时存储的容量也远远超过实物档案。第二是后期维护和管理的成本较低,一般来说数字化的档案资源只要保证存储设备的有效期即可,其面临的档案损坏的风险相对较小。

2.档案传输网络化。传统水利档案的管理模式下,档案的收集、归档和传输等日常管理工作以手工方式为主,这就造成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空间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较大,档案管理效率低下;档案管理的流程冗长,水利档案资源流通率较低。在信息化背景下,水利档案以数字化资源为主,这也给其收集、归档和传输等工作的网络提供了基础。网络化传输给水利档案资源的整合和管理带了两方面的优点:一是方面了档案的收集与传输工作。在过去,受限于地理环境,很多基层水利档案的收集工作效率低、周期长,而在信息化时代,基层水利档案得以高效的收集,进一步丰富了水利档案资源,也给档案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二是能够推动各级水利档案资源的共享。传统水利档案管理模式下,首先于实体档案的缺陷,各级水利档案管理部门的资源无法有效流通,档案的整合和管理工作效率低。而借助网络化的传输,各级水利档案管理部门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通,为水利档案的利用提供丰富的资源基础。

3.档案利用多元化。水利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和传输网络化给其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资源和技术上的支撑,推动了水利档案利用的多元化发展。在传统水利档案管理模式下,水利档案利用模式单一,且效率较为低下。而在信息化时代,通过对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水利档案的利用率和利用方式都得以拓展。目前,已有大部分的水利档案管理部门已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省级水利档案管理部门也开始普及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不断优化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工作。这给水利档案利用带来了两点优势:一是提高检索效率。档案查询与检索如今仍是水利档案最普遍的应用,传统管理模式下水利档案检索效率较低。而在信息化时代,档案检索方式更加多元,关键词、元数据的多元化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档案检索的准确率,可视化的操作界面也让档案检索更加智能;二是推动水利档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在信息化环境下,以数据分析和信息资源为基础开发水利档案利用,增强了档案利用的针对性和客观性,有助于档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利档案资源整合与管理面临的问题

1.档案利用率低。长期以来,水利档案管理部门尤其是基层单位存在着“重保管轻利用”的思想,对于水利档案的规划和拨款都不足。首先是经费分配不均的问题,领导层较为重视档案的日常保管工作,对于硬件管理设备、库房建设、档案装订上投入的经费比重较多,实体档案的保存与管理工作开展的较好。而对于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就不够重视,这也使得水利档案保持着较多的数量和较高的装订美观度,而实际的应用却较为缺乏。大多数水利档案自归档装订后就一直处于尘封状态,一些具有较高凭证和参考价值的档案无法得到较好的利用,从长期看极不利于水利档案的持续健康发展。上文中提到,信息化给水利档案的利用带来的新的思路,但无论是数字化档案资源、网络化的传输方式和多元化的利用方式,都要以网络环境和信息设备为基础。从我国各级水利档案管理部门来看,省一级的信息化建设都较为完善。但基层管理单位受限于经费的缺乏和技术水平的不足,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上进展较为缓慢,没有与上级或平行单位建立其良好的网络贡献机制。而在信息化建设较为完善的部门,也存在着信息孤单的情况,各个单位缺乏高效的沟通机制,一体化趋势发展极为缓慢,档案工作分散性强,这也就导致了各部门无法建立起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水利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受限,进而导致了档案整合与管理创新面临着重重阻碍。

2.档案管理缺乏规范化。档案管理规范化缺乏的问题在当前水利档案管理中普遍存在。长期以来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一直处于封闭式的管理环境之下,在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了水利档案管理部门存在着大量格式不统一、保存质量不同的档案。如在实体档案管理方面就存在着很多遗留问题,档案的编制,案卷的命名不规范,装订的形式五花八门,档案管理无法更直观的了解到档案内容,这也给档案的查询、检索等利用工作带来了极大地不便。此外,档案组卷方式的不标准和不规范也是影响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如在对档案进行排序和排列时,不同部门采取的计数单位不统一,有的用“卷”,有的用“件”,这也使得后续的管理者无法高效的对档案资源进行整合。第二,在数字化档案资源管理上不规范的情况就更为突出。首先是大多数的水利档案管理部门没有根据自身单位的情况有针对性制定数字档案资源的收集和归档标准,由于在新西湖背景下数字化档案存储的格式更加的丰富,存储方式的不统一不仅会带来系统兼容的问题,更给数字化档案的规范化管来带来了难度。如在水利档案中使用较多的设计图纸档案,其中就包含了数码照片信息、图片信息和影响资料等,缺乏规范化的收集和整理,不仅会出现信息无法调阅、兼容性出现问题的情况,更使得水利档案的参考价值大打折扣。

三、信息化时代水利档案资源整合与管理的对策

1.加强水利档案利用。针对水利档案利用率低的问题,档案管理部门应充分提高认识,依托信息化建设不断丰富档案利用方式,提高档案利用率。首先,就要打造完善的水利档案利用体系,推动水利档案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以加快水利档案数字化资源和网络化传输建设工作的进行。在档案共享平台建设方面,省级水利档案管理中心应牵头进行,综合利用现有的档案信息资源,增加档案的流通率。同时,借助省级单位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搭建上下级单位和平行单位档案资源对接系统,为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立基础,扩大档案利用和档案服务的覆盖面,推动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到水利档案利用中。对于基层的水利档案管理部门来说,更要注重资源体系的搭建,加强实物档案的数字化工作,着力将数字化档案资源录入到资源共享平台中。同时,做好基层档案利用需求的收集工作,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上一级部门,促进档案利用的循环创新与发展。第二,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平衡发展。针对各级水利档案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不平衡的情况,要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县级及以下的单位应投入经费进行资源建设,同时搭建良好的网络环境实现高效率的信息资源传输工作。省级单位则要深入开发档案利用,如档案个性化服务、智能检索服务等等。第三,优化档案使用流程,在保证档案保密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使用流程,将档案使用流程网络化,拓宽档案利用的场景,进一步提高水利档案的利用率。

2.规范水利档案管理。首先要着力建立统一化的水利档案管理标准与规范。水利档案覆盖面广且内容也十分繁多,这也给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应根据当地水利工作的现状、特点以及未来的工作规划,对现有档案资源进行充分的调研,制定出有前瞻性的档案管理规范。同时,与平行单位和上级水利档案管理部门做好沟通工作,在档案管理规范的大方向上保持一致,以促進档案资源的高效流通和利用。此外,按照水利档案的种类进行差异化的管理,如根据水利工程的大小进行划分、根据水利档案的种类进行划分,水利工程、水利灌溉档案要根据各自工作的特点进行管理,不能一枚的追求档案格式的统一而系统了档案资源的丰富性。通过完善的档案分类规范化管理,也能够促进档案管理部门对高价值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第二,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人是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和创新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水利档案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具有综合性、专业性等特点,与农业、气象、水文等行业密切相关。这也要求了档案管理人员既要具备专业档案管理知识,也要对水利专业有一定了解。对此,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培训工作,对计算机操作水平、档案专业素养和水利知识做出新的要求,使其不断提高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能力,以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聂丹萍.信息化背景下水利工程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 16(9):91-91.

[2]王晓燕.水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陕西水利, 2009(2).

[3]王辉.基层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管理创新[J].河北水利, 2018, No.279(5):23.

水利信息化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水利水电企业是我国的基础建设行业之一,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调查走访结果,重点论述现阶段,我国在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中,信息化管理常见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关的信息化建设措施。

【关键词】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信息化;管理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水利水电企业不断发展,许多水利水电行业经济效益较差,管理模式落后。陈旧的管理体制和快速发展的企业相矛盾,在企业管理中,落后的管理模式直接影响了水利水电的施工设备工作效率。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的水利水电企业中,无论是大、中还是小型企业,水利水电工程设备的使用效率普遍较低,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1.管理水利水电施工设备的原则

1.1安全性原则

无论是哪行哪业,安全都是首要原则,对于水利水电行业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水利水电企业的特殊性,在施工方面,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建立完善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和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工作人员。在施工设备的使用方面,应当以安全原则为主。结合我国发生的施工事故情况报道,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全生产不仅对个人的切身利益有影响,还对企业单位的管理质量有影响。在企业单位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后,员工应当自觉自律的遵守规章制度,在心中把安全制度放在首位。

安全性原则还与分包施工项目有紧密的联系。这主要是因为分包小组对成员管理方面理解较浅,基本上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方法。在施工作业中,管理较为粗糙,没有深刻理解安全性原则,比较容易发生施工安全事故。需要进一步将操作人员、分包队伍设备列入施工企业的设备安全管理范围内,避免发生传统施工管理中“以包代管”的问题。促使每位施工人员认真仔细的对待工作,加强各部门对设备安全管理的认识,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实行有赏有罚的制度,以此来激励员工的安全意识。

1.2效率性原则

效率性原则也是水利水电企业要遵守的原则之一,它促使水利水电行业在施工设备管理中,投入成本与生产物资之间处于正比例关系。它还有另外一个优势,就是通过优化设备结构来提升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

水利水电企业若是想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那么周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设备技术就是基础。只有保证了这个基础,才有可能实现目标。在笔者看来,设备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从优质的投资效益和良好的设备效益着手,以便实现企业经营的目标。施工设备是企业运行的前提,保障施工设备的完整性、正确操作性和可靠性是水利水电行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在笔者看来,进行施工设备管理就是尽可能的发挥企业的潜在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关于这个问题的具体措施可以有:盡可能的提高施工设备的有效使用率和功能价值,以企业收入效益优先的原则,规划企业的施工设备投资和维修决定。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施工设备的完整性和有效使用率,也反映了企业在设备管理中的精确化动态。

1.3经济性原则

经济型原则是企业生产运营的基本原则之一。在设备管理方面,因为它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所以当设备管理工作碰到设备采购、维修、保养、升级、租赁等一系列问题时,企业的相关技术职能部门需要根据总体项目的计划清单、工艺要求和工作实行顺序的要求。制定出切实合理的设备需求计划清单。这个计划不仅要保证机械设备的数量、也要明确规定机械设备的种类、什么时间进厂。还要结合本单位的机械设备使用技术水平,充分考虑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维修费用高低。通过多反面比较来选择最适合本单位、最优质、最经济的机械设备,从而达到既能满足施工生产要求,又能使企业责任成本最低的目标。

由于企业承担建设的项目工程量比较多,种类比较分散,并且建设周期较长、生产流动性较大,所以会对企业设备管理的严格性和有效性产生影响。需要做好物资的统筹安排管理,建立企业内部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这样以便于各个施工单位的设备管理部门,能随时了解企业所有施工设备的情况以及配件存储数量。

2.信息化建设在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管理中的影响

2.1降低管理成本

实现了施工设备信息化之后,企业就可以通过一个完整的网络,随时掌握整个企业的设备具体情况。碰到施工设备出现问题的状况时,可以及时做出反应,提出解决对策。而且这种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还能有效地减低人工管理的成本,与此同时也降低了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

信息化建设在降低管理成本方面的表现,主要在优化施工设备管理上。它主要是利用不同时间段和工程的要求,及时将需要的设备调试出来,节省了中间环节的时间。达到了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施工效率的目标,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还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施工机械的使用率。

2.2优化设备管理结构

现阶段,我国的水利水电行业中,实行的是“谁在使用设备,谁就管理设备”的管理模式,它的主要形式是分成小组或其他单位形式进行管理。这主要是为了适应水利水电行业施工机械类型的诸多特点,不过与此同时也导致了重复管理机械设备的问题,严重时会引发不能及时使用机械设备等问题,影响整个施工进程。

信息化建设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多媒体计算机管理的优势,实现施工机械设备统一管理的目标,通过固定的设置程序,明确划分施工设备的机械作用,也方便了维修和保养工作的开展。

2.3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鉴于信息化的运用,工程项目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和集中化管理。这能保障在施工过程中,信息化管理系统能通过天气、地质状况和时间的变化,及时有效的提出关于设备使用的合理方案,促使每一台机械设备发挥最大的功效。

3.水利水电企业在施工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具体措施

3.1完善现存的水利水电企业关于施工设备管理制度

现阶段,我国的水利水电行业管理体制的内容比较分散,主要的依据是管理人员的日常记录,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和偶然性。运用了信息化管理制度后,核心管理对象是施工设备,能为每个都设备带来相应独立、完整的监测记录系统。在维修保养方面,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及时分析各种各样的维修方式,最后考虑成本、技术在基础上的维修和保养。

3.2加强信息化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现阶段的施工设备管理人员大多数是整个企业中人员素质最低的。所以企业单位需要着力提高施工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主要是需要定时定量的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促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操作规范,保障施工设备管理信息能够及时更新,提高信息质量。

4.结束语

水利水电企业信息管理化施工设备,是整个信息化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位,并且推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从长远的角度来论述,笔者认为信息化设备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仅可以降低管理成本,还能提高管理效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上一篇:水利工程师论文下一篇:水利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