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安全论文范文

2023-05-21

航海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航海文化; 教育; 研究现状

一、引言

航海是一种活动,是种生产实践,同时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文明的载体,也是一种交流方式。航海文化是航海活动者在长期的航海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包括航海运输与贸易、航海科学技术、航海政策、航海军事活动、航海冒险精神、航海宗教与民俗、航海及涉海相关工程建设与法律法规及行规业约、海难与救助事务及航海文化艺术等方面。航海文化与教育的研究是航海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航海文化发展和教育传承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航海文化与教育研究回顾

我国最早提出航海文化这个词且准确定义这个概念的是刘巽明[1],他定义航海文化为人类群体在航海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事物、行为方式、心智状态等等。对于航海文化的教育宣传最早见于马广瑞[2],他提升高度超越于娄赫民[3]和沈宁[4],以航海文化宣传教育学生要认识到郑和是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它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是值得宣传的,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分。

航海博物馆是航海文化的存储记忆,也是航海文化宣传的最好载体,国外航海博物馆建设较早,田樱[5]称航海博物馆为航海文化的殿堂,故航海博物馆的建設是航海文化与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科技航模学校是加强我国航海文化和教育建设的一个内容。张秀华[6]倡导创建科技航模特色学校,构建以航模为主体的校本课程,来宣传航海文化教育。

航海文化的教育形式多样,参观有关文物,讲解相关航海历史和事例,宣传某一航海人物等等都是有效的方法和方式及途径,通过别具一格的模拟航海活动也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陆梓华[7]、李波[8]、李振福[9]分别报道了这种航海文化教育方式。

航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航海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从而要建设相应的专业和学科及学校,戴智明[10]研究指出,航海类高校的校园航海文化的建设应该从目的、方法与载体等方面来把握;继而潘仁善[11]强调航海文化教育在航运人才培养中占据极为显赫的地位。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文化建设和承载及传承的载体,航海文化是文化的一个方面,自然航海文化的建设和教育离不开高校。航海人才需要相关高校去培养,航海文化需要相关高校去挖掘、研究、传导、教育。高校特别是航海类高校如何去倡导航海精神,弘扬航海文化,加强航海教育,其方式方法众多,应该从各个方面入手,抓紧抓好抓实,校训也不失为一种非常方便和实在及便利的方式方法和载体,尹伶俐[12]认为可以用航海类学校的校训来凝集对航海学子的期望和要求,也就加强了航海文化教育。

各高校因为培养的人才类别不同,其基本价值观可能相同,但其核心价值观可能不同。林少栋[13]认为航海院校应树立航海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注重塑造信念力量,道德力量和心理力量,熏陶和引导航海类专业学生自觉形成航海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充分调动航海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热爱和投身于航海事业。

只有到2010年后,孙福胜在文献[14]中归纳和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较为清晰准确地阐述航海文化的内涵是:航海活动者在航海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航海文化的特征是:历史性、时代性、开放性和目的性;航海文化除具有一般文化的基本功能(信息传导、教化教育、促进优化、亲和凝集)外,还有其独特的功能:导向和约束、凝集和激励、外塑和发散。

海员是航海文化创造者的主体,其心理状态和素质也是航海文化的一部分,而海员的心理受职业环境和社会环境及人际关系等影响,胡大立[15]认为正因为如此,所以现代航海文化需要选择性地吸收东西方文化,用健康的航海文化来熏陶和形成海员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传递方式方法和载体众多,其中现代网络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航海博物馆是航海文化的承载体和航海文化的教育场所,必须加强建设,杨权斌[16]指出,必须正视航海博物馆的建筑文化、区域文化和专业文化的特定内涵建设,创新现代航海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方式,可以通过现代网络,利用航海行业专家的行为传播、航运习俗的仪式和现代艺术等传播航海文化。

一个国家要强大,定然要守住自己的海域,中国应该有个强大的海洋梦,华亭君[17]提到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就提出过中国海洋强国梦,如今一百年过去了,这个海洋强国梦也该不只是梦了。先辈们的海洋梦,这个梦包括守住海洋,建设海洋,发展海洋的构思和蓝图,也是我国航海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如今开放的世界,我国海员外派他国从事劳务性工作的越来越多,我们不能忘记对这些海员进行航海文化的教育工作,胡大立[18]认为扩展中国的海员劳务,需要弘扬我国优秀的航海文化,用以强化我国海员忠于职守的情操,爱岗敬业的精神,充满荣誉感的职业作风,富有责任感的事业心。

彪炳彰显中国航海文化特色,就必须加强沿海城市的建设工作,就得打造开放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如广州和汕头及广西北部湾地区。胡大立[19]指出,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世界著名港口和商贸中心,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广州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应彰显航海文化特色。

航海是较为冒险和艰巨的活动,薛国建[20]基于半军事管理在航海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实践,以半军事管理效能的提升为出发点,提出了半军事管理模式下管理与文化的耦合及创设的方式,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通识教育就是让普通大众都能得到的教育,航海文化的教育应该向通识教育发展。江小林[21]倡导新时期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积极贯彻通识教育理念,大力弘扬航海文化,形成有航海特色的大学文化精神和海洋文化竞争力。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校人才的培养有促进作用,航海学校必须加强航海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钱涛[22]认为以培育海事英才为目标,传承历史,立足现实,开拓创新,加强建设具有航海特色的校园文化的探索与实践。孙福胜[23]对中国航海院校建设和发展航海文化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增强自觉性;二是加强航海文化基础理论研究;三是坚持继承和学习相结合;四是坚持航海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五是丰富完善内容,扩大传播领域;六是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我国航海类高职院校的数目多于航海类本科院校,高职航海类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更具有实践操作性。近年来随着航海高职院校的发展,文化韵味缺失等不良现象逐步显现,并成为制约和困扰各航海类高职院校深层次发展、内涵建设的一大瓶颈。姜丽莉[24]分析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航海高职院校文化要素构成,并基于对文化要素的分析,阐述了航海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提出了构建大学文化、航海文化、半军事化管理文化以及传统特色文化的基本思路。

航海文化是航海活动者在长期的航海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包括航海运输与贸易、航海科学技术、航海政策、航海军事活动、航海冒险精神、航海宗教与民俗、航海及涉海相关工程建设与法律法规及行规业约、海难与救助事务及航海文化艺术等方面。航海文化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和目的性四大特征。

高校特别是航海类高校是航海文化宣传和教育的主要场所和主要传承及宣载体,做好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及校园建设,其本身就是对一个地区、省份和国家航海文化的打造和传承及发扬。而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是这个学校的主题所在,如果能够将航海文化建设渗透在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则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何将航海文化植入校园文化,值得人们思考和探索,田乃清[25]就航海教育植入“校园航海文化”的思考认为,重点往积极打造校园航海文化品牌,筹划航海文化特色的活动,营造校园航海文化氛围三个方面去努力。

潘非寒[26]认为提升航海文化软实力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成功实现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型具有战略意义。提出由文化自觉提升航海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将航海文化的创新意识和主张变成行业乃至全社会的文化自觉。

航海似乎是沿海一带的专有而与内陆省份及西北省份无关,但现在世界在变得越来越小,信息化时代,人员的流动和迁徙,劳务的输出和经济的輸入,观念的转变等等,为了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发展,拓宽人们的就业渠道,增加西北、西南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和速度,同时开拓沿海省份的航海业务,扩宽航海文化范围,也有必要在西北、西南等地区建立相关的海员培训基地,扩大航海人才的培养范围,扩大航海文化的承载载体,提升航海文化的建设成绩。韩涛[27]认为可以通过“西部海员培养基地”教育实施来扩展航海文化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建设。

在航海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各地海事部门作出了重大贡献,在2013中国海员大会上,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郑和平作了《务实服务船员,创新发展队伍》的演讲,从六个方面提出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海员发展的社会环境,共同服务海员的科学发展[28]。赵莉[29]认为所有的涉海实践活动的人和事都可以认为是航海文化,包括水师的建立和其一切活动,华侨的产生和活动,海神崇拜活动等等。

航海是由航运引起而发展起来的,航海离不开航运,航海文化包括航运历史和文化,包括航运产业的发展内容,建设中国航海文化就离不开大力发展我国的航运产业,航运产业包括制造船舶产业,水上营运产业及航运服务管理等一系列内容。瞿群臻[30]认为党的十七大将文化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凸显了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综合竞争力中的重要地位,以航海文化推进航海强国战略的实施,有助于国家文化政策的贯彻。

中国航海学会是由航海科技工作者及交通、海军、海洋和渔业系统中的有关单位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具有公益性、学术性的法人社团,挂靠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业务主管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我国航海事业发展、航海文化宣传建设的重要智囊,它和航海相关管理的其他部门同样肩负为实现中国强海梦强国梦伟大目标的历史使命。有关文献[31]报道了2013年5月28日,在第六届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和中国航海历史与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上,中国航海学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国航海文化建设的倡议书》,号召为推进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提升国家航海软实力与竞争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和航海观念,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伟大“中国梦”而振奋精神、开拓创新。

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和就业等也是航海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国际航运事业的发展,海员高风险、高收入、常年长时间的远离亲故漂泊在海上、远走异国他乡,要求海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及较好的综合素质,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有利于海员职业生涯的继续和发展。故陈勇[32]和石庆贺[33]认为航海院校为提升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就必须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

航海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个行业,这个行业要求海员的实践操作性极强,航海专业培养出来的合格人才要求具有很好的实践操作性,我们应该根据这类专业的特点,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瞿群臻[34]提出构建航运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动力机制的措施,包括行政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构建航海教育校企合作创新的动力机制、以航海文化教育形成软性动力机制等建议。

对于航海院校如何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设航海文化,关业伟[35]提出了几点值得参考的建议:(1)培育航海事业价值观,增强航海职业荣誉感;(2)建立航海文化建设管理机构,构建航海文化建设运行机制;(3)打造航海职业教育品牌,建立航海文化教育基地;(4)组织航海文化活动,加强航海文化宣传。笔者认为其中的第四点既重要又非常可行。

航海历史的研究行为和成果也是航海文化的内容之一,加强航海历史的研究,多出航海历史研究成果,也是对航海文化建设的贡献,航海文化建设中,相关航海类专业中航海史学科专业不应非直接培养相关航海实践操作岗位人才而被人们所遗忘,崔燕[36]报道了原全国政协委员、交通部副部长徐组选指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要建设海洋强国,丰富的航海文化是关键的基础和动力,应该尽快设立航海史教育学科点,加强并深化航海历史文化研究,塑造人才梯队培育体系。

高职航海类院校肩负着培养航海类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是航海文化的重要和主要建设者,袁铭[37]以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海员适任标准的新要求为参照,分析了高职航海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进而构建了职业素质训练的模式,并针对高职航海院校如何实施职业素质训练提出了具体措施。

学生的素养中,其政治素养是根本与关键,袁铭[38]认为航海专业及其大学生具有特殊性,决定了该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泛泛而谈,必须与其他教育方式有所区别。航海院校只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发挥半军事化管理作用、优化校园文化等,才能收到良效。李媛[39]为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提出了她的相关思考。

李晓伟[40]为了营造航海类院校的职业氛围,对其进行了基本内涵、基本要素等的分析,继而提出了在新形势下营造高品位、高层次的航海类职业氛围的有效方案,以期能为航海类院校营造具有航海类特色的职业氛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等,为全面提高航海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未来的就业竞争力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翁建军[41]为提高综合性大学航海教育质量,针对其办学现状,从决策与管理、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三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根据航海教育的规律和要求,并结合独立建制航海院校的办学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性大学发展航海教育的对策:发挥综合性大学教育优势,培养高层次复合型航海人才;重视航海教育需求,改善航海教育环境;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师资素质;加强航海文化建设,引导学生献身航海专业。

浦云飞[42]指出帆船运动和其文化也是航海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从我国传统航海文化的定义和内涵切入,反思我国传统航海文化,进而由航海文化的概念引申出帆船运动文化的概念。提出以帆船文化发展促进帆船运动发展的策略:以帆船运动文化教育提升帆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帆船运动文化与生活理念的相互渗透普及帆船运动的发展;以深度挖掘帆船运动文化资源,促进帆船运动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曹铮[43]介绍合格证培训的主要内容,并以海上求生、水手培训课程为例,列举合格证培训对提高航海文化采取的措施,分析合格证培训对培养航海院校航海文化的重要作用。

航海文化建设还包括有关海和海上发生的所有事情记载、宣传和探索,也就是说所有的有关海员、涉海人物事件的写作成果等都是航海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有些相关刊物如中国海事特意开辟了“海上传奇”专栏[44],这些刊物在航海文化的建设和教育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和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三、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我国航海文化的研究较晚,成果较少,很多航海文化仅局限于某个人物和某个事例,如郑和下西洋,对于我国历史航海事例的挖掘和拓展不够,延伸不到位。航海文化里应该包括航行文化,船舶的制造发展和河流的运输和疏导等,都应该是航海文化的一部分,显然我们做得不够。此外对于航海的支撑性产业如船舶制造业、航运管理业、海事法律法规、测量定位技术及其产业等没有很好地包容在航海文化建设之中。航海文化的教育没有得到宽广范围的扩充和拓宽,仅是局限在航海类专业和学科的范围之内,相关支撑性的专业和学科被遗漏在航海文化教育的范畴之外。此外就是航海文化与教育的相关研究机构和刊物较少,没有能很好地做到宣传、鼓动和发扬的功效。总之,在航海文化和教育的建设过程中,我国大大落后于西欧一些老牌航海大国,离强国梦强军梦强海梦所要求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必须加强航海文化与教育的建设步伐,为多出成果、早出成果、出好成果而努力奋斗。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中心2018年度课题项目“广西航海文化与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8BMCC01

参考文献:

[1]刘巽明,赵诗琮.自豪的航海文化[J]航海,1992(01):40-41

[2]马广瑞.《大航海家郑和》教学设计[J]江苏教育,1993(24):44-44

[3]娄赫民.《郑和下西洋》教案一例[J]宁夏教育,1984(12):38-48

[4]沈宁.纪念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周年[J]中学政治课教学,1985(09):40-40

[5]田樱.航海文化的殿堂[J]中国海洋学报,2003-11-07

[6]张秀华.创建科技航模特色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J]辽宁教育,2003(12):14-15

[7]陆梓华.还原一支模型船队去“远航”——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侧记[J]历史教学问题,2005(04):52-53

[8]李波.郑和之路与中国近代航海科技发展[J]现代企业教育, 2006(05):137-138

[9]李振福.航海文化与海上交通安全[J]珠江水运,2006(11):14-16

[10]戴智明.浅谈航海类高职院校航海文化的构建[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33-34

[11]潘仁善.航海文化教育在航运人才培养中的地位[J]中国水运,2009(07):56-57

[12]尹伶俐.凝集在校训中的航海期望和航海精神[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3):38-40

[13]林少栋.航海院校构建特色航海文化之锥[J]中国水运,2010(05):60-61

[14]孙福胜.航海文化建设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0(08):245

[15]胡大立.航海文化与海员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6):38-40

[16]杨权斌.中国航海博物馆的文化定位与传播[J]航海,2011(06):20-23

[17]华亭君.“辛亥百年:探寻中国海洋强国梦的历程”系列报告[J]学术月刊,2011(04):2-3

[18]胡大立.中国船员应增强文化适应能力[J]中外企业文化,2011(07):72-73

[19]胡大立.广州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应彰显航海文化特色[J]南方论坛,2011(05):46-49

[20]薛国建.广州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应彰显航海文化特色[J]南方论坛,2011(05):46-49

[21]江小林.通识教育理念下航海特色校园文化建设[J]科教文汇,2011(08):188-189

[22]钱涛.我院航海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教育,2011(25):61-62

[23]孙福胜.论中国航海院校的航海文化建设和发展[J]学理论,2012(20):206-207

[24]姜丽莉.关于航海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2(03):52-54

[25]田乃清.对航海教育植入校园航海文化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2(08):179-180

[26]潘非寒.论航海文化的软实力及其文化自觉[J]珠江水运,2012(06):44-45

[27]韩涛.对加快西北地区航海教育事业发展的探讨[J]天津航海,2013(03):63-65

[28]编辑部.务实服务船员创新发展队伍[J]中国海事,2013(07):9-10

[29]赵莉,顾宇辉.关于“人和航海”的思考[J]航海,2013(06):20-23

[30]瞿群臻,李立鑫.我国航海文化与航运产业发展[J]交通企业管理,2013(10):45-47

[31]编辑.中国航海学会倡议:加快推进航海文化建设[J]中国航海,2013(02):75

[32]陈勇.航海院校文化导引创新就业教育模式实践与探索[J]中国水运,2014(11):72-73

[33]石庆贺.航海院校学生敬业精神培养的实践策略[J]航海教育研究,2014(01):34-36

[34]瞿群臻,李立鑫.航运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动力机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02):166-168

[35]关业伟.航海院校航海文化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航海教育研究,2014(03):37-39

[36]崔燕.尽快设立航海史学科点——访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徐组选[J]中国船检,2014(03):24

[37]袁铭.高职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的实施途径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83-86

[38]袁铭.航海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5(15):77-79

[39]李媛,徐言民.航海技术专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5(08):74-79

[40]李晓伟,董萌萌.创设职业氛围对航海类人才培养的探究[J]科技视界,2015(34):250+256

[41]翁建军,江福才,牟军敏.综合性大学航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5(02):26-29

[42]浦云飞.我国传统航海文化大背景下的帆船运动文化与帆船运动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33):157-158

[43]曹錚,金奎光,刘颖斌.合格证培训对航海院校培养航海文化的作用[J]天津航海,2017(01):55-57

[44]编者.海上传奇[J]中国海事,2014(01):74

航海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大连海事大学坚持对航海类专业学生实施半军事管理,通过实施“校衔制”管理、创建军政素质养成区和专业素质拓展区等多项创新性举措,着力强化航海类专业学生体商培养。本文阐述了大学生体商培养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大连海事大学航海类专业学生体商培养现状及影响航海类专业学生体商培养的相关因素,对体商培养的制度建设、载体创新、方法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以期能为加强航海类专业学生体商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创新;体商培养;机制;航海类专业

一、大学生体商培养的科学内涵

体商(Body quotient,BQ)是欧美学术界自智商(Intelligent Quotient,IQ)、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EQ)之后最新提出的一个独特的新概念,源于欧美畅销的健康教育新著《YOU:身体使用手册》之中,作者是美国纽约大学药学与麻醉学教授迈克尔·罗伊森。他认为体商是人对自身真实健康情况自我认识的反映,是一个人的活动、运动、体力劳动的能力和质量的量化标准,可以采用类似问卷、量表的方法对力量、速度、耐力、速度耐力、平衡能力、定向能力、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等10大方面指标进行测量。美国家庭注重孩子“体商”培养,着重培养孩子对体育锻炼的热心程度以及参与运动的水平,家长认为孩子参与锻炼越早,体商的提高往往也越快,长大后更可能成为体育爱好者,或运动水平较高的“体育能人”。高校应该通过运动锻炼帮助学生克服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心理,让学生逐步建立起自信心,借助对学生体商的培养,达到促进其情商构建的目的。

二、大连海事大学航海类专业学生体商培养现状

1.航海类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为航海类专业学生开设有总计4学分的体育课(属于学位课),安排在第一至四学期,平均每学期每周2课时,内容为游泳。通过国内外航海类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对比发现,我校对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典型性和特殊性考虑不足,亟需优化改进体育课程设置问题。

2.场地与设施

大连海事大学东山校区建有田径运动场1个,场地周围设有单双杠、浪木、固定滚轮等训练器材若干,共有足球场1个、篮球场16个、排球场6个。2012年,学校初步建成航海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区,同时在部分寝室楼前安置了一定数量的健身器材。根据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我校体育场地与设施配置在结构上较为合理,但数量上仍显不足,个别设施的配置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

3.相关活动

各类体育竞赛活动是加强航海类专业学生体商培养的有效载体,大连海事大学坚持开展“海大杯”足球赛、“千班杯”篮球赛、“嘉实多杯”排球赛等多项普及性、机制化体育竞赛活动。“凌风远航”实践使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凌风”传统,航海技能大比武等实践活动检验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和拼搏精神。这些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航海类专业学生体商培养的载体和内容。

三、影响航海类专业学生体商培养的因素

1.航海类专业学生对体商培养的认识和理解不足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将要面临的是工作环境相对封闭、风暴频来的船上生活,其风险性、艰苦性对航海类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部分航海类专业学生对船员的职业特点及将来的工作环境认识不清,对日常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文化活动不够重视,甚至不愿意花费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文化活动的态度不够端正。

2.航海类专业学生体商培养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

笔者通过查阅学校相关文献资料发现,我校及国内其他航海院校对航海类专业学生体商培养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且暂未出台专门用于组织航海类专业学生进行有目的的体能训练、体能考核或与体能训练有关的其他体育锻炼的管理体系。这导致无法对体商培养的各个方面作出全面部署和计划安排,造成管理形式缺乏科学性和多样性,体能训练缺乏连续性和针对性,体商培养缺乏实效性和长久性。另外,由于缺乏体育专业教师对体育设施器材使用的指导教学和组织训练,造成一批体育设施器材使用率不高,效果不太明显。

3.航海类专业学生体商培养的广泛性和普及性不够

体商培养旨在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心程度以及参与运动的水平,促进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体能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勇敢拼搏的精神,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但学校举办的各类体育竞赛活动,比如春运会、足球赛、篮球赛等,都是全校体育精英在比拼和展示,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只能充当观众而不能参与其中,未兼顾体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成效不够显著。另外,各中队组织的体育活动内容和载体相对单一,致使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不高,这样就造成体商培养的广泛性和普及性不足,未能形成全员运动的局面。

四、加强我校航海类专业学生体商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1.完善航海类专业学生体商培养的管理体系

完善航海类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和体能训练计划等文件。培养计划是为达到培养目标所采用的具体实施措施,也是开展航海类专业学生体商培养工作的基本教学文件。体能训练计划是根据一定的体能训练目的和航海类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制定的体能训练工作的指导文件,它对体能训练的各个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航海类专业学生体能训练的内容、时间以及各种活动等。

制定航海类专业学生日常体能训练的管理规定、考核评价办法和奖惩办法等。相关管理规定和办法的制定能够有效促进航海类专业学生体能训练的顺利展开,充分调动航海类专业学生参加体能训练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体能训练和体商培养的效果。

优化航海类专业学生课程结构和内容,加快课改步伐。根据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在2012年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学校应对航海类专业的高等教育向着适用性、具有岗位针对性的培养方向发展,优化改进航海类专业课程设置,开设具有航海类专业特色的体育课程,适当增加公共体育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以促进航海类专业学生海员素质的全面养成,符合航海类院校学生毕业后的岗位特点。

2.创新航海类专业学生体商培养载体

与相关军校建立体能训练协作交流机制,创建我校“三位一体”(体育专业教师、指导员及学生体育骨干)的体商培养管理人员的培养机制,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以报告会的形式组织管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指导能力的讲座与培训,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到军校参加军事体能训练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训练理论、组训能力和器材使用知识,积极探索提高符合我校实际的体商培养实效性的方法。

充分利用航海类学生专业素质拓展区、体育教育教学设施、航海实验实训中心等载体和平台,在内容上做到“四个结合”,即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能训练相结合、体能训练与体能测试相结合、教育教学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专业素质拓展与航海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同时通过组织相关竞赛评比活动,激发学生训练热情,检验训练效果。

引入军事体育作为半军事管理的重要内容。军事体育教育有着“训练苦、速度快、成效明显”的特点,能够培养出学生强壮的体魄、充沛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学校可以在积极营造校园航海文化氛围的同时,增加5公里越野跑、引体向上、伏地挺身等军事体育训练项目,加强学生航海体能和心理素质的训练,强化学生纪律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促进航海类专业学生海员素质的全面养成。

3.构建航海类专业学生体商培养长效机制

(1)明确体育专业教师对体商培养的指导作用

要加强航海类专业学生体商培养,首先需要明确体育专业教师在体商培养中的指导作用。体育专业教师拥有专业的体育教育教学知识和经验,更懂得如何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和兴趣,经过学习培训后可对航海类专业学生的体能训练和素质拓展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2)发挥指导员对体商培养的引领作用

指导员是加强航海类专业学生体商培养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指导员在学生体商培养中的引领作用。指导员经常与学生接触沟通,在学生中有着较强的威信力,他们更清楚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文化活动,也更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课业设置,便于组织学生开展日常体育锻炼和各类体育活动。

(3)加强学生社团和学生体育骨干对体商培养的自我管理作用

创建专项体育类社团,承担诸如海员技能大比武、凌风远航等活动的队员选拔、训练和管理任务,负责航海类专业体育人才的挖掘、培养和输出,对航海类专业学生体能训练实施监督和考核,促进航海类专业体育人才管理机制化、常态化。同时,建立区队体育锻炼机制,创新早操内容与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学生体育骨干的示范带头作用,营造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强化学生自我管理与自主锻炼的意识。

(4)强化“凌风远航”活动对体商培养的旗帜作用

央视多套栏目曾播出我校凌风远航队的专题纪录片和新闻快讯,“凌风远航”这一品牌不仅给全校师生带来莫大的惊喜和自豪感,更展现出海大学子战风斗浪的气魄和胆量,“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凌风精神也成为海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重视和强化凌风远航活动对体商培养的旗帜作用。

(5)注重海员培训考试对体商培养的促进作用

航海类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参加为期六周的海员基本安全培训和考试,涉及救生、消防、急救及艇筏操做等四个方面,主要有游泳、跳水、救生、求生、操艇等水上运动,这些具有航海专业特色的水上项目可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适应性等,对提高学生体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6)完善体能考核机制对体商培养的督促作用

建立健全体能考核机制,完善航海类专业学生体商培养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体能考核对体商培养的督促作用。美国多数航海类院校都建立了较为健全的体能测试标准,以美国商船学院为例,他们将体能测试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国际海事组织发起缔约的《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简称 STCW78/95) 的总则 A-I/9健康标准为测试要求;第二层次是以美国国会通过的、运输部海事局参照执行的《1980年海运教育培训法》,以条款中的标准作为“海运学院规则及最低标准”进行考核,并明确规定只有在通过学院相关的体能测试后才能够毕业。

参考文献:

[1]迈克尔·罗伊森(Roizen,M.).YOU:身体使用手册[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2]陈志煌,等.集美大学航海类专业体育课改革策略[J].体育科学研究,2013(1).

[3]刘贺.船员体育活动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

[4]孙学川.论现代军事体能训练——训练原则、模式及基础体能训练[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2).

[5]姚博.增强航海类专业学生体能的运动处方[J].航海教育研究,2009(2).

航海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高职院校机制专业实施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可以提升机制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装备制造业的能力。在简述高职院校机制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先转变师生的职业教育理念,再具体从课程学习过程、课外指导过程到顶岗实习过程进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并结合校园文化氛围和考核评价体系来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所提出的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途径,可以有效指导高职院校机制专业开展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改革实践。

关键词 高职院校;机制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校园文化;顶岗实习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echanism major; technologyskilled tal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curriculum system; campus cul-ture; post practice

1 前言

職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1]。高职院校机制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面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相应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的形成情况。关于素养的培育途径,既是培育方式方法的具体化,又是培育过程的展开和程序化[2]。高职院校机制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途径在于从转变师生观念开始,以课程学习为重点,结合课外培养和文化氛围熏陶,到考核评价反馈结束等。

2 转变职业教育理念为注重职业素养培育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3],当代职业教育的价值理念已从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转为注重职业素养的培育[4],教师和学生都要知晓和适应职业教育理念的这一转变,从而可以在大学教育实践过程中切实做到职业素养培育。

对于转变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可以派教师参加相关的师资培训、学术会议,引导其学习有关职业教育政策文献、查阅教育教学改革论文等,使其理解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内涵和要求。要鼓励教师开展装备制造领域的行业企业调研,准确把握机制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工作中要求具备的职业素养,进而通过教学研讨活动修订实施职业素养培育的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督促教师结合所教课程开展实施职业素养培育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教学改革研究等,为开展实施职业素养培育的教学活动夯实基础。

对于转变学生的职业教育理念,要从新生入学时抓起,在做专业介绍时就要阐明机制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职业素养要求、毕业条件要求、就业岗位群等,并请企业人员和行业专家为学生介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与其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等,以及组织学生收看一些装备制造领域高技术技能人才事迹介绍的视频,让学生从入学起就理解机制专业职业素养培育的涵义和重要性,使其做好在大学阶段顺利接受职业素养培育的思想准备。

3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

课程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和载体,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5],因此,先要抓好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高职机制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每门课程都要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不同课程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内容有所不同,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培育了学生完备的职业素养。现以高职机制专业核心课程为例,说明各门课程主要培育的学生职业素养,见表1。

高职机制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不同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侧重点也不同,相应地要采取不同的培育方法,以全面培育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对于道德与法律、思想与理论、形势与政策等,主要通过讲解和分析的方式;对于就业与创业课程,主要通过讲解和实践的方式;对于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等课程,主要通过开展活动的方式;对于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主要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对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夹具设计等课程,主要通过讲解、分析和课程实习的方式;对于电工电子技术、公差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动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课程,主要通过讲解和实验的方式;对于AutoCAD、UG三维设计、机械CAD/CAM等课程,主要通过演示讲解和上机操作的方式;对于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电气控制与PLC等课程,主要通过理论讲解、演示操作和课程实训等方式;对于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自动化生产线装调与维护、智能制造执行系统、三坐标智能测量技术等课程,主要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对于金工实训、电工实训、先进制造综合实训等课程,主要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

4 在课外指导过程中培育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专科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多,课外指导已经成为高职专科学生培养的重要补充途径,教师可以在课外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培育部分学生的职业素养,参与的师生人数越多,加强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覆盖面就越广。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可以提高学生对某一职业岗位知识的理解度和技能的熟练度,并强化遵守规程、吃苦耐劳、钻研技术、工匠精神、安全操作、爱护设备等素养;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可以提高学生对某几门课程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强化开拓创新、钻研技术、团队合作、终身学习、积极乐观等素养;指导学生主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可以培养学生从事项目开发和应用研究的能力,并强化有责任心、忠诚守信、开拓创新、钻研技术、沟通协调、吃苦耐劳、奉献精神等素养。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学习科研方法和科技论文写作,并强化治学严谨、求实创新等素养;通过积极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和志愿服务工作,锻炼单项特长能力和学习组织管理方法,并强化拼搏进取、敬业奉献、沟通协作等素养。

5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培育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专科学生的顶岗实习时长一般在一个学期左右,此阶段学生既已学完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是在企业环境工作,可以进一步对接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要求,培育职业素养。

要利用顶岗实习过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就要优化顶岗实习的安排,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努力,让机制专业学生去装备制造领域的企业工作,在顶岗实习期间,每位学生都要有企业指导师傅的及时指导和学校指导教师的定期指导;制订好加工、装调、设计等岗位的轮岗实习计划,安排好循序渐进、合理全面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接受企业的各种内部培训,并且让学生接受与企业员工一样的管理。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特定领域具体的生产知识和技术技能,以及企业师傅的经验知识和操作技能,按照生产要求规范操作和控制质量,思考企业采用的技术、工艺、方法等的合理原因,反思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之处,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和发展规划,尝试与企业同事的互助协作和友好相处,寻求解决生产中所遇问题的新办法。同时,要巩固自己的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有责任心、团队合作、遵守规程、安全操作、爱护设备、质量意识、吃苦耐劳、钻研技术、终身学习、工匠精神、开拓创新、关心集体、积极乐观、着装整洁、保护环境等素养。

6 利用校园文化氛围培育学生职业素养

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培养有潜移默化、重复作用的效果,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加入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元素,既符合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特色要求,又有助于增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效果。

在校园文化大环境中,如校园的公共教学楼、报告厅、食堂、道路、广场等,通过海报、展板、实物等宣传展示学校各专业共性的职业素养,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责任心、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开拓创新、终身学习、沟通协调、忠诚守信、积极乐观、保护环境等。

在校园文化的小环境中,如二级学院的教学楼、实验实训室内部、宿舍楼等,通过海报、展板、标语、作品等宣传展示二级学院各专业共性及个性的职业素养,如机械工业发展概况、智能制造技术、安全生产要求、历届学生优秀作品等与装备制造技术技能有关的内容,以及遵守规程、安全操作、爱护设备、质量意识、钻研技术、工匠精神、着装整洁等与机制专业相关的素养。此外,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网站新闻、专家报告等形式,介绍职业教育相关政策、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案例、学生比赛获奖情况等,激励学生崇德尚技、务实成才。

校园文化氛围要保持及时更新,以紧跟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形势、装备制造业技术发展状况、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要求等,使得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作用符合时代要求。

7 应用考核评价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培育

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起到引导和督促作用,学生职业素养考核评价体系要覆盖面广、形式多样、权重恰当地进行。学生职业素养考核评价体系要贯穿大专学习阶段的全过程,包括对所有课程学习、校内实习、参加活动、顶岗实习等各个环节的考核。

对于课程学习和校内实习方面的职业素养考核,是在原来考核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加入素养考核内容。其中,思政类课程考试中加入关于素养的论述题;体育与心理健康、就业创业、英语、数学和计算机应用等课程总成绩中计入素养过程考核成绩;专业课程和校内实习中的素养考核,参照职业资格考证对素养考核的要求进行。

对于参加活动方面的职业素养考核,主要是考核素养,每次活动都计分,形成累计积分。对于顶岗实习方面的职业素养考核,由企业按照对员工职业素养考核的方式进行,在顶岗实习结束时给出评分。

学生职业素养的总成绩,是根据各門课程和校内实习成绩、活动中素养积分、顶岗实习中职业素养评分等评定出百分制的成绩,用以反映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

8 结语

高职院校机制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途径是贯穿大专学习阶段全过程、多渠道共同作用地展开的,旨在培育智能制造形势下机制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所需的职业素养,以提高机制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服务装备制造产业的能力。机制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途径可以直接应用于高职院校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发挥整个机制专业办学力量、协作联动地进行。同时,要在改革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机制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途径。高职院校机制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途径也可为高职院校其他专业开展职业素养培育的改革探索,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郭长龙,姜庆华.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8):55-59.

[2]商志晓.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3]李玉静,刘海.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发展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7(24):21-28.

[4]郑永森.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状况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40所职业院校教师、学生以及合作企业的调查[J].高教探索,2015(11):99-103.

[5]何昌伟.航海类专业高职课程改革的困局及对策[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2):93-96,100.

航海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阐述了如何从完善教学大纲和计划、选择合适的教材、优化教学方案、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教师素质、完善监控体系等方面改进航海英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合格率和航海英语应用能力,提高航海类职业院校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航海英语 教学质量 适任证书考试 合格率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考试发证规则》规定:在中国籍海船上任职的船长、高级船员和值班水手、值班机工应当持有与其所服务的船舶航区、种类、等级或主机类别和所担任的职务相符的有效适任证书。为促进船员不断地提高技术业务水平,保障船员生命与财产的安全,保护海洋环境,必须全面提高船员的素质。航海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海员队伍”的责任。航海教育采用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航海专业学生在校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训后。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要通过国家海事局船员适任证书全国统一考试的理论和评估所有项目,取得相应职务的合格证书,才能上船I作,,航海类驾驶专业学生在适任证书理论考试中,往往感到《航海英语》困难较大。面对适任证书考试要求和今后海上实际工作需要,学好《航海英语》是必经之路。

“如何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考证合格率和航海英语应用能力,提高航海类职业院校英语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是航海英语教师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要提高考证合格率、增加就业率、提高办学水平,就要不断改良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航海英语》课程教学必须结合实际,符合学生特点和客观需求。

一、不断完善和修正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改革英语课程设置并改革课程考试和评分标准,都是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举措。在航海类职业教学中。教师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平时教学中的总结,扬长避短,不断地进行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每年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题库进行重审和修正,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以符合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教学大纲和计划的定位决定了教与学的大方向,是教师日常教学的所围绕的核心和依据,但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墨守成规、脱离现实,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对它们进行完善和修正时要慎重地考虑到:海事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国家《海船船员统考航海英语考试大纲》的要求、航运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还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各门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和课时分配等各方面因素定夺。

而且对于同专业可采用不同的教学大纲和计划。例如:对OOCL公司的外派海员“订单”式培养班级,制定特殊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除了使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符合STCW公约的要求、国家海事局海船船员考试大纲外,较多地考虑到了用人单位的要求。强化外派英语口语教学,《英语听说训练》始终伴随《航海英语》专业课程,日常口语和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兼顾,增强船上实用性。相关的《航海英语》考证评估有听力,朗读,口述,问答四种形式,要求掌握英语实际会话结合专业操作技能。内容有:公共用语,进出港业务,靠离与锚泊业务,装卸作业,航行,修船与船体保养,事故处理,消防与船员自救作业,救助,遇险,港口国检查等。

另外,对同专业不同层次和基础的班级,制定适合他们学习能力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用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从改革基础英语课程设置做起。基础英语是航海专业学生统一开设的基础课程。它要与航海英语教学有效衔接,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专业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通过对实践教学的总结,把英语课从单一的《基础英语》改为两门课程:《基础英语》和《英语听说训练》,并且调整课时比例。《基础英语》采用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教材,着重致力于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提高;《英语听说训练》采用简单实用为主的教材,用话题的形式循序渐进,强调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培养英语口语会话和听力水平。这样做的好处是强化学生的口语能力,并减轻了《基础英语》教学任务过重的压力。

同时,特别为《英语听说训练》设计了课程考试和评分标准。此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日常交际口语,具备一定的听力能力和较流利的会话能力。因此,考虑到它的课程特点,考试方式决定采用口笔试结合的办法:英语听力考试是在期末考试时以试卷闭卷笔试形式进行,听录音选择正确答案,考试时间30分钟;英语口语考试是由任课教师抽题卡口试,每个学生单独面试。命题的要求和范圍应紧扣课堂教学内容,并考虑“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所规定的内容。口试和听力两项成绩分别占学生学期期末成绩的50%,确保英语听说能力的同步培养。

2.分层教学为教学和就业做准备。现实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尽快获得操作级船员“三副”、“三管轮”适任证书,因为考证科目多,难度大。而支持级船员“水手”、“机工”证书相对较容易取得。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水平有限,不能达到操作级船员考证要求。为使这部分学生也能就业,可以在基础课程学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几轮筛选,学习能力强的驾驶专业学生考“三副”证书、轮机专业学生考“三管轮”证书;学习能力较差的驾驶专业学生考“水手”证书、轮机专业学生考“机工”证书。这样做“一石:鸟”,一可以保证考操作级船员适任证书的学生质量,从客观上提高合格率。二可以让无法取得操作级船员适任证书的学生避免把时间荒废在一次次等待补考中,可以持有“水手”或“机工”证书先在船上工作,一边积累实践经验、一边考取操作级船员适任证书。就是常说的:先就业,再考“大证”。当然国内航运企业也需要大量水手机工从事船舶运作,而且每年有一些国内外航运企业来学校招收具有良好英语水平的外派“水手”、“机工”从事东南亚或国际航线航运工作。专业英语教学走单一化、专业化道路,可以为考证提高合格率、增加就业率铺平道路。

3.增加航海英语考证培训英语课时,加大辅导力度,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必须对考证有清醒的认识,有足够的重视。学完《航海英语》各知识点后要有足够的时间对考证进行针对性培训。使用补充复习资料和题库练习,加强时历次适任证书考试试卷的分析和理解,强化考前模拟训练和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积极应对考证,有备而来才能打胜仗。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选用航海英语教材要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海事局统考为依据。强调实用性,难易程度适中,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对考证有很大帮助的教材

为好。简单地讲,就是要既符合教学要求又符合考证需求的教材。

另外,还要选用最新的与考证对口的教辅资料和题库进行复习训练。

三、优化教学方案

作为专业英语,《航海英语》课文内容丰富、知识面广、信息量大、理论性强。每个知识点要掌握大量的词汇,每个章节可以说是其他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英文缩影。内容多、难度大、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会使学生学习上望而生畏。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须设计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案。

1.按需教学。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抽取一个国内沿海航区三副驾驶班(50名)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询问他们“航海英语学习中难度最大的是什么?”

图1调查数据显示:船舶驾驶班50个被调查的学生中有14人(占28%)认为“扩大英语词汇量”难度最大;20人(占40%)认为“英文词组和句子的理解”难度最大;2人(占4%)认为“掌握正确的发音”难度最大;14人(占28%)认为“航海专业知识的掌握”难度最大。从图1中我们确立了航海英语教学的重点,在“英文词组和句子的理解”上多费功夫,并结合“扩大英语词汇量”和学习“航海专业知识”,兼顾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各方面。

实际上,这与提高考证合格率是一致的。航海英语理论考试的题型全部是单项选择,提高了对“英文词组和句子的理解”能力,才能取得高分。

为提高《航海英语》课程学习的实用性,学习内容上也应该与时俱进紧扣考证方向。船舶结构、船上安全、货物运输、航海仪器、气象、海上通讯、海上应急、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航海日志等都是专业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内容。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教学改革必须以提高学生船上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

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词汇到课文再总结,留于表面的逐句翻译,枯燥乏味,效果不佳。教师就像在给孩子做菜:有了新鲜和多样的口味才能使孩子胃口好、吃得多。这“口味”就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一是航海英语课堂尽量采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教学。英文结合图片、动画、录像等多种途径提高学习理解能力。学习船舶结构、甲板设备、消防救生设备英文名称时使用图片形式;学习船舶运动和《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时使用动画形式更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学习海上应急时可以使用录像片配英语解说。

二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合作教学。STCW公约“关于STCW公约及其附则的建议与指导”部分,第二章“关于船长和甲板部的指导”中指出,船员培训中包括“理解引航员用英语发出的舵令”的项目。学习此内容时可以先用2个课时在英语课堂上学会舵令的基本术语,注意发音的准确性。另外的4个课时可以在船舶模拟器中0开展。授课教师由航海英语教师和操舵实践课教师共同指导,让学生在学会船舶操纵的同时使用标准航海专业用语应答引航员的舵令。

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是针对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手把手地教技能,使学生真正能理论结合实践。知识一学到就能用,使学生增加了学习兴趣,产生自信心。手、脑、口三项并用更有利于记忆。此外,还可以带学生到船舶上参观体验,用简短的英语说出见到的船用设备的名称和用途。航海英语实践性强,与其他航海专业课密不可分。既不能把航海英语课简单地当成学英语语言的课来上,也不能把它当成理论的专业课来上要把握好尺度兼顾双方。

三是增加生动的课堂教辅资料和讲座。加强与航运企业的联系,使用最新的船上资料(可以是图片或影音资料)作为教辅,开拓学生视野。最好是英语语言、中文字幕的影音资料,使学生理解航海英语专业术语在日常工作中的使用。并训练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可以聘请企业高级船员来开设一堂课“航海英语考证学习方法探讨”,谈谈他是如何通过这门功课考证的;也可以请船员模拟引航,与学生进行航海英语标准船舶用语的对话等,这些方法能使学生学习更具实用性。

四是考证复习期间多采用计算机模拟考试。《航海英语》适任证书考试自2009年以后采用无纸化考试,也是以100题单项选择的形式进行。考证复习阶段是总结和提炼知识的阶段,为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不断提高得分率,必须采用多次习题和模拟考试。采用计算机模拟考试可以基本杜绝作弊现象,而且自动批卷,迅速让学生复查错误的题目,更快进步。考前留一定时间给学生自主式学习:就是学生自习,教师全程陪同管好纪律,并随时采用个别答疑形式辅导、查漏补缺。

实践表明,与旧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学生思维积极,知识面广了;课堂气氛活跃,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加强了。开展多種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投入教学热情和耐心,多动脑筋想办法。促进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整体的学习与理解。

四、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学习目的的不同会导致学习方法的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很重要。调查“《航海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时,07驾驶班42%的学生认为是:考证合格;2%的学生认为是:学以致用;56%的学生认为是:两者都是。说明有近半数的学生只为考证合格而学习。

但航海英语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适任证书考试,也是为了学以致用。所以学习方法上不能死记硬背题库,应该力求理解,这样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好。更何况没有哪本题库保证是考证的“圣经”,很有可能死记硬背功夫白费。

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是关键。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敬业精神、服从和合作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很多学生不知道以后在船上具体做些什么工作,不知道该掌握些什么技能。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好高骛远,有的得过且过。我们要继续明确他们的就业意识,做好航海职业定位。尽早使他们明确就业压力,树立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使他们有目的、有目标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五、提高教师素质

学生就业前的船员适任证书考证合格率就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照本宣科不会有任何效果,教师要树立实干和进取意识,坚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为学生的考证服务,探索更直接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要胜任《航海英语》教学工作,教师需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主动为学生考证服务。

现在大多数《航海英语》教师是普通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他们没有经过航海类专业培训,没持有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这类英语教师对基础英语教学在行。普遍缺乏航海专业知识。因此,在实践中经常与船舶驾驶专业教师讨论,阅读大量的航海方面的资料,都是必须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对自己所教的课程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要有深层次的了解,才能应付教学中出现的各种航海专业问题。

航海英语教师还要灵敏地觉察考证最新动态,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俱进。

六、完善监控体系

要使《航海英语》教学越来越有效,就要在过程中实时监督。随时提供修改意见。方式可以有许多种,例如:

1.经常进行英语教研室的集体听课活动。结束后进行讨论研究。除了起到教师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作用外,还能起到监督教学环节和进度的作用。

2.每学期一次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或教学座谈会,可以直接反馈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授课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使教师随时获得真实的信息反馈。做到“教”为“学”服务。

3.教务科和教研室每学期三次(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集中检查每位教师的常规教学。内容涉及:授课计划书的合理性、授课进度检查、教案的规范性、预备课量是否充足、听课情况、作业批改情况等各方面,从日常教学的每个环节上督促教师正规有效地授课,并在检查后给出纠正预防建议。

七、多方合作培养学生

学生的培养是多方协作的过程,从学院行政管理、到任课教师、班主任、各教辅管理人员和学生家长都要通力合作,才能取得实效。加强学生管理,航海英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辅导员、班主任联系和沟通,使课堂教学成为学风建设的重要部分。有力促进教学效果。

结语

可喜的是:以考证为动力,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法与措施,经过航海英语教学模式的改进,在实践教学中的确提高了考证合格率。在2009年12月9日3000总吨及以上沿海航区船舶三副适任证书考试中,06驾驶班43名学生有19人通过《航海英语》考证,合格率为44.2%,在浙江省全省名列前茅(2009年12月浙江省的《航海英语》平均合格率为35.48%)。

英语使用能力是航海专业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改进航海英语教学模式。提高考证合格率,提高教学质量”是一条长远而有利的道路。不仅要改革航海英语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而且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完善监控体系等都是应采取的措施。解放思想,脱离旧的思维模式,才能迈出新的步伐。因此,我们必须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以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航海英语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我国船员整体素质,提高我国海运的整体实力和形象。

航海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本文从航海类专业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以及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当代航海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航海类专业 综合素质 培养途径

海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一方面需要承担重大工作责任和压力,另一方面又有其国际性和国防性的特点。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事航海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过硬的心理承受能力。本文结合从事航海类专业学生教育经验,阐述了培养航海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考虑哪些方面以及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当代航海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参考性建议。

1 从综合素质角度考量学生水平

航海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航海职业能力、健全的身心素质。大学生正处于知识学习、能力储备的阶段,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对于个人顺利完成学业以及未来职业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①

1.1 高尚的道德情操

航海類专业学生将来要在“流动的国土”上从事特殊的航海职业,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非常重要,它是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作为航海类专业学生,除了要培养自己的一般社会职业道德外,还要培养与海上运输业所要求的特殊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意识和集体意识是海员的基本素质。远洋船员所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需要经常远离祖国,远离家庭和亲人。在航行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各个港口,每艘船舶都代表着我国“流动的国土”。②因此,作为一名海员必须把祖国的利益、尊严和荣誉放在最重要位置,克服思家之情,积极融入工作集体,尽快进入工作角色。(2)安全第一、文明驾驶是从事船舶航运工作的生命线。为了保证航行安全,海员首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认识到“有效地履行职责对海上人命和财产安全以及防污染的必要性”,不能麻痹大意和丝毫的松懈。(3)坚守岗位、服从命令是海员的天职。海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坚守自己的岗位,绝对服从部门和船舶领导的调遣和指挥。擅自离岗、不服从指挥会危及船舶安全。(4)团结协作、同舟共济是海员的职业道德。海员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其自身的危险性要求海员必须意识到只有依靠团结协作,同舟共济,视船为家,齐心协力,才能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险情。(5)防止污染、保护环境是道德责任也是法律要求。国际国内颁布一系列的法规和公约对防污染、保护环境做了明确规定,并在船员值班标准中也对船员做了相应的防污染要求。(6)了解异国风俗、尊重异国文化。海员所从事的职业带有一定的“涉外”性质,在与世界各地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及风俗习惯各异的人交往时,要在了解相关地理、风土人情等的基础上,礼貌待人。

1.2 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大学阶段是人生获取知识的黄金时期,同学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结合航运事业发展的需要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1)英语、计算机知识。英语是作为船员日常交流的通用语言,远洋船员在参与国际合作交流中需要掌握熟练的英语业务交流水平,在进行船舶航行中才能避免或减少船舶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的船舶被滞留的可能。随着船用助航设备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船舶上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学会使用计算机,有利于正确操作、使用船上先进的仪器设备。(2)专业知识。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航海运输应用领域里很多看似先进的技术在几年后可能会被新的技术取代,只有对航海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熟练掌握才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新的航海应用技术。(3)人文知识。航海工作并不是简单跟船舶、海洋打交道。除此之外,船员还会经常跟各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风俗的人群打交往。因此,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是必需的。

1.3 良好的航海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固定职而应具备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具备良好的航海职业能力是胜任航海职业必备的条件。

(1)适应环境的能力。对从事航海职业的人员来说,不仅身体上能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且在心理上也要适应海上工作、生活环境、异地民族生活习惯等等。(2)专业实操训练能力。航海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职业,船员要想能顺利完成某项工作,就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实操训练技能。(3)语言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航海是一项团队工作,要使船舶安全营运,就需要部门与部门,人与人之间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因此,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对船员来说尤为重要的。(4)临机应变能力。航海中,由于环境的复杂多变,船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关系到能否阻止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或减少损失。

1.4 健全的身心素质

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增强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对于从事特殊行业的船员来说,具备健全的身心素质更是非常重要。

(1)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是德和智的物质载体,作为一名合格的海员,必须首先具备能适应海上工作环境、能经受艰苦生活条件考验的健壮体魄。(2)心理素质。由于工作和生活在船上,与大海打交道,工作和生活空间相对局限,以及航海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复杂情况有可能会给船员带来一些心理困扰。同时,船舶在世界各地间航行,停泊在不同的国家港口,语言的障碍、风土人情的不同等等,所有这些都给海员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带来极大的考验。

2 航海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

航海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系统工程,需要院校、社会以及政府主管机关在所有环节及各方面进行协调改革,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素质养成环境。

2.1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

通过兴办报告会、讲座、培训班、看录像、座谈、讨论、参观、召开主题班会和团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坚持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等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谈心、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在近期学习和生活中的思想状况和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2 严格履行半军事管理

不断完善航海类专业学生半军事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新生入学需要集中对半军管制度进行学习和教育,严格管理,做好集中军事训练。日常半军事管理要实行严格的相对封闭的管理。要以宿舍为重点,加强军事训练,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制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增强服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骨干,抓好学生的自我管理,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自尊、自信、自主、自强”的意识。认真抓好半军事化管理专职干部队伍建设,保证有一批热爱学生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干部去抓好管理。

2.3 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教学科研工作

全面修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改進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应按照面向市场、保证基础、注重加强英语、计算机、实际手动能力的培养、强化素质教育、紧密结合STCW公约区别层次、分类培养的原则修订。做好现代化科学技术与传统教学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加大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力度,提升新思维新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倡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维空间和余地。抓好海上实习和技能训练的环节,强化英语、计算机教学,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四级英语证书、计算机应用二级证书。注重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创新与危机应变能力。

2.4 抓好学风建设,积极开展各种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以熟练英语交流、使用计算机为要求,全面带动学风建设。一方面,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学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干一行;另一方面教育学生增强竞争意识,适应社会需要,做到博学多才。严格抓好学生纪律,实行以年级学生“集体晚上自习”制度;组织开展各种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开展论文征集与交流活动,组织课外科技制作展览,举办各种学术报告会、讲座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制定严格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和考试制度,逐步实现教考分离,进一步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2.5 加强校园航海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素质

通过举行演讲、辩论、书画展、各种体育比赛、歌手大赛、征文、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等各类航海专业相关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工作方面的能力;成立各种学生社团组织,定期开展活动;充分利用周末时间,开展各种培训班、讲座、选修课、辅修课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把部分文化素质课程列为必修课,要明确规定学生必须选修一定数量的文化素质课程。

2.6 加强社会实践教育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卫生、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参加义务劳动,清扫公共卫生,开展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让融入职业氛围、懂得回报服务社会、借以增强社会责任感。

2.7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要对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学课程。在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办公室,针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测试,并建立档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或是对专业排斥的同学及时进行矫治。

2.8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

航海类院校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是确保人才素质培养质量达到预定的教育和培训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得到国内外有关院校实践的验证,目前STCW公约及我国政府有关法规已明文做出了要求,该体系应对教育目标及有关适任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对学生应达到的素质水平予以确定,还应对教师及相关人员的资格和经历提出要求。通过质量体系的控制,使人才素质培养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3 结束语

要想成为高素质的航海人才,获得工作、事业的成功发展,为祖国的航运事业做出贡献,航海类专业学生必须了解自身应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以及培养的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项目基金:安徽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01579)

注释

① 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1.

② 范少勇.国际航运快速发展与远洋船员的综合素质[J].天津航海,2005.

上一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论文下一篇:安全工程概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