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职称论文范文

2023-03-07

初中语文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点内容。在2012年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就更容易理解语文课程中的内容;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有所提高。语文作为一种基础的学科,对其他各类学科的知识理解和掌握也有重要的意义。要充分调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推动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发挥推动作用。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弊端和不足

1.阅读教学所占比重太低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特别针对阅读能力提升而做出的教学内容不够多,使得学生接受的锻炼不足,自身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阅读内容仅限于课文内容的温习、复习等内容。在正常教学活动中很少留有充足的时间用来阅读和思考。

和其他的教学内容比如语文题目的讲解、语文知识点的介绍相比,阅读教学的显效性不是很突出,成果展现周期漫长,无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是初中课堂上很少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的原因。

2.阅读教学的方法单调无趣

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和方法太过单调,以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内容,阅读课文段落为主要方法。这种单调的阅读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和动力,使得阅读过程缺乏应有的效果,不能满足提高阅读能力的需要。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落入被动之中,而且阅读内容仅限于语文课文之中,没有适当的扩展到其他阅读材料之中,这也造成了阅读涉及到的方面过窄,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

初中生对语文的阅读热情不够高也是影响阅读能力提升的原因之一。现在的初中生大多为00后,他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文化形式都是快餐式的,比如手机、电脑中的电子书和互联网络上的帖子、新闻等。过多的接触这类信息传递方式使得学生对纸质的课文内容缺乏足够的兴趣,无法保持应有的阅读量。

手机、电脑的普遍存在还大量的挤占了初中生的课余时间,使得学生在课余时间中阅读课文或其他书籍杂志的时间也大大缩短,这也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方法

1.教学规划侧重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初中语文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扩展提高,需要落实到教学规划的内容上,需要在教学规划设计中加大语文阅读的比重,加大阅读课时的安排。通过严谨科学的教学规划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训练。学校要专门针对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系统完善全面的教学规划,包括阅读时间的安排、阅读内容的界定、阅读材料和书籍的推荐、阅读行为的指导和鼓励、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方向的把握、阅读效果的监督等方面。

2.教师主导带动语文阅读兴趣的提升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这和学生过多的关注手机、电脑有关,也和老师们没有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的乐趣有关。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关注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能够提升个人品味,增加个人的知识面和思想厚度。教师不妨从自身做起,阅读一些经典名作或青春励志文学,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推荐好的青春文学作品、书籍杂志等,让学生在老师的带动和鼓舞下去接触好的阅读材料。

教师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将阅读作为提升学生品味、学识、个人魅力与形象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对阅读的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带动学生产生阅读意愿,推动阅读行动的转化和成果的提升。

3.围绕阅读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活动

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做出阅读行动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还是要确保学生在开展阅读行动之后能够有所收获。教师要在教学中围绕阅读内容开展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读后感的写作、阅读经验的分享、阅读时间的安排、阅读话题的讨论等,让学生们在进行阅读的时候能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避免学生的阅读没有结果、没有监督、没有引导。通过一系列阅读能力培养和监督指导活动,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阅读中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份收获才是让学生在日后生活、学习、工作中坚持阅读的根本动力。

4.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教学训练

为提高学生对阅读能力的参与度,提高阅读的效率,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阅读朗诵比赛、读后感征文、阅读书目自我推荐、十佳读物评选、阅读经验交流会、分角色朗读比赛等。通过这类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阅读活动的参与度,让学生对阅读行为有足够的关注和思考,这都会在班级内营造更和谐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对阅读认知的改变,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想观念,让学生做到“读中取乐、乐中阅读”。

5.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指导

我国初中学校中已经普遍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不过长期以来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都不是特别科学行业有效。教师可以考虑在课堂上进行多媒体教学指导阅读的尝试,将某一段课外阅读材料投放在大屏幕上,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进行探究,了解阅读材料的思想感情和主旨,了解其中的角色分配、情节分配,对阅读材料进行赏析。

多媒体教学系统还可以用来对著名小说作品等改编的电视剧、话剧等影视材料进行公映,让学生从改编作品中体验原作本身的艺术氛围和价值。比如老舍先生的《茶馆》改编的话剧,利用投影仪放映出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效表现来感受作品的艺术氛围和特色,从而对原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影视剧视频短片与原作之间的搭配也更容易让学生情景交融的感悟读物中体现的思想主题。

三、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项重要内容。对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们遵从严谨科学的教学规划,切实将阅读教学纳入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来。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需要创新、需要突破、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成果,多措并举的推动阅读成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红星. 刍议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08)

[2] 袁巍. 论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0(07)

[3] 马志新. 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初中语文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初中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心理和生理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需要注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因此,中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快乐地学习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

关键词:中学生;快乐语文;课堂教学

一、引言

初中课堂应作为一个“乐园”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构建思维发展的平台,使学生能够通过互动、合作等形式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确保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积极开展快乐语文课堂,将快乐教育理念切实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既要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又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充分尊重,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有效培养,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通过角色转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大多被动地学习知识。为了能够打造高效快乐的语文课堂,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转换角色,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组织作用和教学指导作用。一方面,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了解和掌握,既要积极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又要及时对学生予以指导,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得以发展。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大胆质疑,提出独特且新颖的见解,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模式开展教学,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学文本,使学生在讨论探究中掌握教学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预留悬念,让学生学会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适当组织竞争活动,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知识关卡,不仅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培养,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由此可见,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换自身的角色,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提供保障。

三、合理运用影像教学资源

在中學语文教学中运用精心剪辑的优秀电影,有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秀篇章被改编成电影,教师可以发挥这些影像资料的教学价值,结合文本开展教学,在视觉艺术中融入语言艺术,使教学氛围得到优化,学生也能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加真切地感受学习的愉悦感。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欣赏影像之前引导学生阅读教学文本,也可以借助影像资料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处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

比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时,教师需要研读教材文本,以文中所描写的环境为导向分析人物特点,接着,再与《水浒传》这部电视剧相结合讲述该部分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在组织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使学生思考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另一方面,文章着重刻画了“慎”的特点,为了能够成功押运生辰纲,杨志可谓是小心谨慎、殚精竭虑,将视频与文本内容融合分析人物的心态,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押运路途的险峻,由此真切地了解到文中人物的心理,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感受到语文的乐趣和魅力,展现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一面,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有效调动,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实现快乐语文课堂的构建。

四、总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快乐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激发,还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因此,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认知水平不断总结、改进和完善,既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也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快乐中获取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武宜凤.牵住语文教学的牛鼻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9).

[2]邹文艳.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5(35).

作者简介:马长发(1963— ),男,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一、要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前准备,首先是教师的准备。要充分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方法,备教学环节。做到目标明确,设想充分,环节流畅,方法得当。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其次是学生的准备,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发端,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基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预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要提高课堂效率,课前预习必须到位。预习要怎样做才算到位呢?

第一、要制订导读设计。导读设计要集中体现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比如,我针对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一文,结合“理解.探究”,设置了这样的练习:1.通过最后一堂课,小弗朗士对法语的认识和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2.找出这些变化的语句?3.并说说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产生了这些变化?4韩麦尔先生有哪些古怪的举动?这样通过预习,就把学习这篇文章的方向定下来了。

第二、要制订具体可操作的导读设计。我在设计《最后一课》的导读练习时,完全按标准化试题形式设计,里边包含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阅读题。这样,既注视了基础知识的预习,也重视了课文重点难点的预习;既重视了基础知识的把握,也重视了各种能力的综合训练。这样,学生在完成导读练习的同时,也就基本上把握了学习课文的要领。

学生在懂得了学什么,怎样学之后,教学的目标就明确了,教学的方向也就确定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也就有了保证。

二、要设计科学的知识建构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主题来展开,要像写作优秀散文那样,运用各种手法来突出主题。通常情况下,要围绕主题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第一、点面结合。既注意做好面上的分析、训练,也要注意做好点上的分析、训练。

第二、教学结合。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突出主题。该讲则讲,基础知识要讲透;该练则练,基本能力要多练;该点则点,重点难点要点明;该引则引,教学目标要完成,每一步都要作到有的放矢。

第三、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师要遵循教和学的规律,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教师要作到心中有数;什么能力需复习什么知识,要做到手到拿来。

三、要设计有激情的教学情景

学生每天面对同一块黑板,本来就已经够单调了,如果每节课再面对同样的教学程式,面对同样的学习方法,那就会更觉得单调,甚至会觉得枯燥。这势必抑制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严重遏制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还要善于积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录音以及运用各种教具,充分调动各种可用因素。挂图和各种教具可以加强学习内容的形象性、可感性;投影可以加大课堂容量,增强知识点的稳定性和相对持久性;录音可以充分发挥课文的感染力。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利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感受知识。

我在上《故乡》时,就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在制作课件时,有最简单的语音、人物画像、字词知识,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练习,也有能力迁移的练习。这些内容,在一节课里都得到了落实。课件加大了课堂密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速了对知识的把握,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四、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宝。我们现在的中学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多于实践技能的学习。这样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每况愈下,大多数对学习还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家长、老师“威逼利诱”的结果。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前提是: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必须要引起学生的共鸣,若引不起学生的共鸣,我们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徒劳的,“言者有心,听者无意,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昏昏欲睡”正是没有引起共鸣的写照。引不起学生共鸣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所讲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脱节。学生不想听,不愿听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觉得所学内容空洞、与生活实际无关。理论知识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究其本源,无一不是来源于生产实践。

有学业优秀的学生这样诉说他的“兴趣观”:学习这个东西呢,有兴趣是最重要的,这里所说的兴趣不是表面的兴趣,而是指深层次的你内心中对这个知识就感觉很爽,一学完,就感觉很有乐趣,很想再多学会儿的那种感觉。这种感觉你会上瘾的!要是没兴趣呢,你找到乐趣也是好的,就比方说老师正在讲某内容,你试着多想想,“哎?这个东西是这样的,要是如果是……的,那会是怎样呢?”多带点疑问去学,等你的疑问都在老师的讲解下豁然开朗,你会感觉到身轻气爽!渐渐的,你的兴趣就培养起来了。其次呢,学习时千万不能走神,千万、切记切记。一走神,就会像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跑步,当你系了一下鞋带被拉下时,你再去追,就会感到很绝望、崩溃。学习也是的,错过东西,后面的都是连带着都没了,想追回来就很难了。另外,多学会儿是有好处的。不过当你感觉累或者烦的时候,你就不要强求自己。

五、要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师生主要是通过知识为媒介进行

例谈形成数学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策略

◇胡伟萍

我们经过“课题引路课,骨干教师引领课,课题示范课,实验教师研究课”等一系列特色与实效相结合的研究形式,提出了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课堂教学流程为:“发现问题··自主探究··构建模型··解释应用··综合运用”。

小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形成的流程图:

下面结合四年级上册《画角》一课具体阐述如下:

一、融入情境,发现问题,获取原初经验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数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节课中,有的学生学的主动活泼、津津有味,有的学生精神不振,昏昏欲睡,这种现象归根到底是兴趣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始,教师首先要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引导学生发现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问题,从而进入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情境的过程中,多样化的数学活动情境能够激活学生己有的经验,学生用已有的旧经验感知和

交流。在课堂上,由于全体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而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能让师生在学习中步骤合拍。教师的话语会让学生更加入心,教师的要求学生会执行得更加到位,教师的讲解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样学习合作还能效率不高吗?

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一、是让学生身心“动”起来——这是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需要

高效课堂体现在学生“三动”:即身动、心动和神动。以小组建设为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小老师要动,小组长要动,全体成员要动。教室是一个旋转的舞台,是学习的乐园,每一位学生都是表演者,同时每一位学生都是享受者。学生围绕教室四周的黑板,听小老师或小组长讲解问题,或蹲、或站;或发言,或思考;或讲解,或指点……没有传统教室的正襟危坐、一潭死水。这是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教学规律的,因为学生天生就是好动,学生天生也是好学的,学生天性也是好展示自己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只不过把学生的这些天性,都给压抑下去了,传统的课堂,他们没有这个机会。

第二、是让学生真正“说”起来——这是还原学生话语权的教学需要

真正的高效课堂,就是要让学生说,学科助理要说,小组长要说,小组的每一个成员要说。小组内的群学、对学方式,要学生多说;小组内的交流展示,要学生多说;班级上的大展示,要学生多说。教师的话语则要少起来,这是把话语权还原理解新信息,获得关于此情境的最初经验,我们按照杜威对经验的分类把它称为原初经验。此阶段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很大成分上是学生对数学情境中的实物、图形、操作对象、操作情境的一些感觉、知觉、形象思维等,显得较为零散、模糊、粗糙,但却是与即将探究的数学活动现象或结果紧密相关。

学习《画角》方法时,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示量角器,复习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2)示一个70°的锐角,复习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3)示一副三角板拼各种度数的角。(4)用量角器自主画65°的角。(5)交流画法,规范画法,看书统一画法。这一过程教师创设量角、拼角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经历观看、思考操作方法、语言描述等数学活动,激活了学生量角、拼角原有的经验,并迁移到用量角器画65°的角的方法,通过尝试画角、汇报交流、教师范画和看书等形式感知和理解获得用量角器画65°的角的原初经验,这些经验很大成分上是由一些对画角活动现象及过程的感觉、知觉、形象思维组成的经验,受到画角活动情境影响比较大。

二、聚焦问题,自主探索,积累再生经验

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常识要成为数学,它必须经过提炼和组织,而凝聚成一定的法则。这些法则在高一层次里又称为常识,再一次被提炼、组织,而凝聚成新的法则,新的法则又

给学生,教师不允许有话语霸权地位。我们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其实我们学习当中的许多问题,学生自己合作、探究是能够解决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起穿插引导作用,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一员,教师不仅仅是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合作者。

第三、是让学生的声音“大”起来——这是让学生仪态大方不再畏缩的教学需要

高效课堂不仅要解决学生不愿说的问题,还要解决学生不敢说的问题。笔者听课时常见到不少学生在课堂不敢说,声音细若蚊蝇,仪态卑微畏缩。遇到此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纠正,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大声地说。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今后要能够与人交往不卑不亢,语言表达清晰大方。这是促进学生将来与人正常交往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将来健全人格、完善形象的需要。

第四、是让学生的掌声“响”起来——这是让学生学会包容懂得欣赏的教学需要

初中语文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呈现出符合新课改要求、目标明确、注重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等特征,有利于充分发挥语文作业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缺乏对内容的合理设计、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作业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初中语文作业在新课改背景下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其优化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作业的科学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

新课改是我国为了改善现有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教育的重要作用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改革,其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升学生对课堂教育活动的兴趣。语文课程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其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量,帮助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作业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夯实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语文作业的科学性,进而充分发挥其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特点

(一)语文作业设计符合新课改要求

新课改要求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因材施教”的重要作用,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注重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鼓励学生充分思考。课后作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复习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预习即将学习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会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学生若想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就需要预习新知识。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并不是简单地重复书本内容,而是将其进行总结升华,以及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努力思考。其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通过要求学生查阅课外资料增加其知识储量。语文知识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国外,所有文明的发展进步都可以纳入语文知识的范畴,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并没有局限于书本内容,而是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查阅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资料,以此增加他们的知识储量。

(二)语文作业设计的目标明确

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有明确的目标,能够帮助学生知晓作业目标的评判标准是什么,進而在目标的指引下努力完成语文作业。日本学者稻川三郎将目标分为四类:可达到的目标,可相信的目标,可想像的目标以及可向往的目标。可达到的目标是指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切实实现的目标;可相信的目标是指学生相信自已可以达到的目标;可想象的目标是指学生的目标应当是可以进行语言表达并且在社会中真实存在的;可向往的目标是指学生自己想要努力实现的内容。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不同目标类型,帮助他们在实现“可达到目标”的前提下确立“可相信的目标”,进而在不同阶段通过不同目标的指引下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语文作业设计注重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语文教育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如阅读理解、古诗词朗诵、古文解读等,语文教学课本中的内容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增加学生的见识为主。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不仅需要回顾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需要进行充分思考,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教师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布置语文作业时都注重挖掘学生的智力资源,通过各式各样的作业类型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尽可能打破学生的固有思维方式,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语文练习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只需做到“言之有理”即可,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会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做答,以此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作业内容的合理设计

缺乏对作业内容的合理设计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之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语文作业多是对课堂知识内容的机械重复。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意识到课后作业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仅是将其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以及自己阶段性教学成果的内容,这就使得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只注重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注重激发学生对学习以及知识的兴趣。其次,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以及课后作业内容设计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现阶段很多教师在作业环节只侧重于突出自己的主导地位,导致出现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二)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是具有独特特征的独一无二的存在,因此教师在安排作业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以及内容。但是现阶段,鲜少有初中语文教师能做到这一点,无论是课堂教育还是课后布置作业,他们都崇尚“一刀切”,即所有学生都安排相同的学习内容。但是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这种“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方式会拉大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以及知识差距,进而增加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教师在作业环节不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条件,增加学生的信心。例如,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但是其动手能力较强,而教师在很多课后实践性活动中也仅是对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关注。

(三)语文作业形式较为单一

语文作业形式较为单一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又一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以阅读、练笔类作业为主。语文的学习本应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学生通过接触大量的知识内容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量,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对学习的兴趣,但是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没有充分尊重知识的多样性,大部分作业内容都是阅读和练笔,这虽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使得学生沦为了“机械的重复者”,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其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不注重对新兴媒体技术的运用。教师要求学生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完成作业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作业内容的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到大量新兴知识,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种类。但是现阶段,教师很少借助各种新兴技术来丰富作业的呈现形式。

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一)合理安排语文作业内容

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作业内容。初中阶段是学生各方面技能快速发展的阶段,教师在安排作业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变化。例如,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时期,而学生在思考时往往会调用自己以往的知识积累,进而得出对新事物的认识,因此教师应当多布置一些句子赏析类作业,要求学生自己在作文中寻找好词好句,并分析其好在什么地方,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多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目前,初中学生的课外作業以理论知识为主,这不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可以将书本中一些内容作为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安排作业时注重体现个性化差异

首先,教师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布置作业。教师在日常作业布置过程中要注重掌握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并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以此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同时,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以及学习过程,并及时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的变化调整作业方式。其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科学设置难度层次。虽然每个人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但是“平等”并不意味着“相等”,不同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等都不同,如果采用同样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完成同样的课后作业就会增加一些学生的学习压力,这不利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合理设置难度层次,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要完成的内容。

(三)创新语文作业形式

首先,教师应当根据作业内容安排不同的作业形式。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将作业分为读写积累类以及采集编创类。读写积累类是指教师指定相应的书目让学生阅读,并在阅读结束后写出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句子,并写出原因,以此强化学生对课外读物内容的印象。采集编创类是指要求学生在自己搜集优美篇章的基础上模仿名家进行创作,以此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运用能力。其次,教师应当积极借用各种新兴技术丰富作业形式。采用新兴技术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完成作业的兴趣,而现阶段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应当是抖音等短视频APP,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适合以视频形式提交的作业内容,并鼓励学生自由创作。

【参考文献】

[1]侯彩虹.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J].新课程,2020(23):1.

[2]耿会欠.初中语文教学中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分析[J].科普童话,2020(24):82.

[3]任彦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业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4]于佳.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5]徐冬霞.论农村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J].读写算,2020(05):134.

[6]程明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初中语文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初中语文课堂管理对提高初中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如何遵循课堂管理目标,多方面入手提高管理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课堂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措施

有效的课堂管理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对能否真正贯彻新课改精神,最终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初中语文课堂管理工作,做好各种教学优化措施,完成教学目标。

一、设计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是按照一个目标来进行的,笔者认为,这个目标就是新课程对语文学科的规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这三个目标,从不同的指向上分解了新课改对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贯穿了各种学习和教学活动环节,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因此,在开展课堂管理实践中,一定要按照这三个目标来进行,三者不可缺一,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综合发展是遵循着最高目标来进行的,才能最终培育出符合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1.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

让初中生学习到的语文知识能够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哪怕是学习的文言文也能用到合适的地方,而不至于学到的是“死的语言”“硬的知识”,这种知识和技能之间的灵活性、互通性是要给予格外关注的。

2.注意过程和方法的结合

新课改强调,要注意过程方法性目标的实现,不能简单给学生,而是更要关注学生在广阔信息海洋中“打鱼”的本领,只有赋予他们寻找、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和方法,才能培养他们综合素质,不至于沦为信息时代的“新文盲”。

3.灌输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古人云:“文以载道。”这说明文字对传承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将中国文化价值灌输给初中生,才能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掌握语文知识,发展更深刻的非智力因素,达到新课程提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结合这一目标。

二、具体的初中语文课堂管理措施

在具體的课堂管理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素质提高为终极目标,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而要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避免课堂无效行为的出现,争取做到课堂行为稳定、有效、有序。一般来说,教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到管理得当:

1.把握适度的教学速度

教学速度是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的,教师作为知识技能的传授者,一定要注意初中生接受能力水平的极限,要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和速度,从而能够有效地实现相关目标。比如,在讲授“父母对子女疼爱”方面的内容时,这种价值观的传递不能强行、直接地向学生灌输,而是要通过间接的、循序渐进的渗透,教师可以先从一些能够直接体现父母对子女疼爱的字眼入手,讲解这些字词如何精确表述这些感情的,再拿这些温情的、充满爱的动作与现实生活中父母用物质鼓励来表达爱意相比较,引发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思考,这不仅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还能够很好地把控学生接受这种价值观的力度和速度,效果就显得比较好。

2.适当地提高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度的,教师不能奢望短时间内提高所有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只能按照科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这点上,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思维多样性,不要让学生思维长时间停留在一个问题、一种形式上,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比如,可以采取分组讨论、分角色朗读、多媒体课件演示等手段来刺激学生各种信息接受器官的活跃,这样就能够始终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促使他们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概念,加深记忆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3.选择恰当的教学难度

恰当的教学难度是略高于学生当前认知水平的难度,这样才能保证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蒋红艳.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5).

[2]陈会凤,任柏强.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多重师生关系[J].中学语文,2008(30).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门市开发区中学)

上一篇:中职语文教育论文下一篇:农村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