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范文

2023-03-10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社会发展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企业发展管理中,信息技术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网络安全对计算机的使用又起着保障性作用,只有做到网络的安全,才能使计算机正常使用。因此建立完善企业内部计算机管理维护系统至关重要。本文就是从现有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中的问题人手,找出问题,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网络安全维护;计算机;企业内部;策略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管理的支持。为了保护企业的内部信息和技术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在企业内部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要做到规范管理,保证网络安全,健全维护保障机制。

1 企业内部计算机管理中网络安全维护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网络安全维护的程度不够

从当前来看,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计算机管理系统,在企业工作中也发挥了作用[1]。但在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企业的重视度还不够,计算机内部的信息没有得到很好的地保护,一旦造成内部信息泄漏,就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没有一个全面完善的维护系统,各个部门各自管理自己的计算机设备,这样不但企业内部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发生了问题,而且也给网络安全埋下了一定的隐患。根据有效调查浒多企业都不能对计算机安全技术有非常高的重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由于企业不重视,在资金等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网络安全技术有待提高。

1.2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较差

计算机安全的维护并非是一次维护,终身受益的,网络安全维护具有一定时期的“保质期”。也就是说,在做完计算机的网络安全维护后仅能保证一定时期内计算机不受病毒的侵害,过了一定的时期,这种技术可能就会被攻破,出现较大的安全漏洞,也极易受到木马和病毒的侵害,给企业的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影响。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企业都没有高度重视内部计算机的安全技术,由于企业不重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只知道在硬件设备上花大资金投入,在网络安全系统的维护上反正限制了资金的使用。

1.3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对于内部维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意识较差,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重视度不够。企业对于内部安全管理制度不够详尽,还需要完善,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专业技能都欠缺,相关设备没有得到更好地维护。企业在购买计算机设备时对硬件要求较高,要高配置好品牌,但在安全软件上却舍不得投入,甚至觉得花钱在安全软件上是花冤枉钱。这种认知很容易造成网络安全软件部分过于薄弱,非常容易受到病毒和黑客的侵袭。

1.4操作网络系统的欠缺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最基础的软件,计算机若没有操作系统,有关应用程序就不能将重要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有些企业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还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给病毒入侵提供了方便。计算机操作系统不但程序繁多,构成也很复杂,一旦有问题,内部系统就容易瘫痪。企业内部管理的过程中,重视计算机安全问题程度不足,也没有及时更新有些应用软件,造成许多不安全因素出现。

1.5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企业内部在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专业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网络安全的维护。有些企业员工缺乏较高的专业能力,忽略了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技术性问题,遇到问题也没有尽快解决,缺乏良好的综合素质,导致网络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不但没有很好地保护系统安全,也没有严密地保护企业内部的信息[2]。

2 网络安全维护在企业内部计算机管理中策略

2.1 提高企业内部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意识

企业若想对内部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维护,安全有效地进行管理,安全管理意识必须要全面地提高。在企业内部计算机管理中,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必须要了解,企业员工培训教育工作应该加强,使员工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无论是计算机硬件应用的情况,还是相关网络安全软件的性能都应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对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全面的维护。

2.2 提升企业管理层人员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作为管理人员无论是网络安全意识,还是计算机操作水平素养都要提升。企业应该结合实际的情况,制定计划,使管理人员计算机素质能够得以提升。例如,企业招聘管理人员时,在招聘标准中,把计算机管理和应用作为其中条件之一,可以使企业中高素质人员的比例得以提升。此外,还要对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企業员工给予鼓励,也可以做出相关的测试,用来考核员工,监督员工计算机知识学习。这样在企业中,无论是员工的安全意识,还是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对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2.3 计算机网络维护管理体系建立健全

企业计算机在工作的过程中,计算机信息内部传送时,可能会一并传播病毒,使计算机网络安全受到了威胁。所以,企业内部维护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体系应该建立健全,实时监控系统运转的情况,将病毒信息全面清理,从而使计算机安全运行得以保证。若要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管理系统,具有专业资格和专业技术的技术人员是系统的支撑。因此,教育和培训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应该不断地提高,在实践中对安全维护管理经验进行总结,计算机内部系统维护网络安全的技能必须掌握。

2.4 强化计算机网络维护的管理制度

要使企业内部维护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得到完善和保障,制定计算机内部维护网络管理的制度必不可少,结合本企业内部计算机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管理制度,从而使企业内部计算机能够得以安全平稳的运行。例如,制定传递信息管理的规定、制定计算机内部网络操作系统的规定以及制定计算机安全处理的规定等,从而使企业的内部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的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计算机网络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监督,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

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维护机制和安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其一,必须安全管理计算机网络,根据计算机网络的共享性和开放性,安全维护计算机,有效运用身份认证技术和加密信息技术,使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以保证;其二,对网络性能更好地管理,既能够提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运行的水平,又能够提升效率,无论是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还是网络管理,都要更好地维护,不断地完善计算机的维护机制和网络安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牢固的安全基础;计算机网络故障管理体系建立并完善,无论是计算机的故障,还是管理上的缺陷,都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从而使计算机网络安全得以有效地提升。

3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计算机已经在市场经济的各大领域中广泛地应用。计算机虽然将工作的便利带给了企业,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威胁了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内部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的工作必须要加强。

参考文献:

[1]王贺.浅析如何完善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维护机制[J].信息系统工程,2018(12):74.

[2]刘芳.网络安全维护在企业内部计算机管理中的探讨[J/OL].现代交际『2020-03-30]. http://kns. cnki. net/kcms/detail/22.1010.C.20170622.1116.004.html.

[3]荣春阳.对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维护机制完善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5):216.

[4]白晓,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企业内外的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0):208.

[5]杨家兴,企业内部计算机安全系统的维护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2):49-50,53.

[6)彭继峰,企业信息化建设内部计算机网络完善与安全维护机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8):222.

【通联编辑:张薇】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高屋修建钢构件工程日益增加,为提高施工的顺利进行,应当注意高屋修建钢构件工程的施工与安全管理工作。本章重点对高层房建钢结构建筑的特征、技术要求以及安全管理内容,展开了详尽的剖析。

关键:高层楼房,房屋建筑;钢结构工程,安全管理

1、钢结构工程的含义

钢质材料建造的主体构件即为钢构件,由于这种构造自我尊重较轻,施工技术简便,在国内外的大中型楼房结构、大中型场馆、现代高层住宅楼以及超高层建筑构件上均有广泛的使用。钢结构房屋建筑主体构件包括钢粱、钢纵桁、钢柱等,都是用型钢或钢板加工制作而成钢构件的,联接方式一般包括铆接、紧固螺栓以及焊缝等。钢构件建造的重要优势包括:抗风性功能好、隔声性好、使用寿命长、保温性好、防震能高。和其他建筑物形式一样,钢构件建造也拥有较大的可用空间。由于钢构件优良的热电抗功能,使其在承受平等压力及强度时的截面可以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因而有效的扩大了建筑可用空间。外墙等自重轻型的钢构件当震害来临时,不出现巨大起伏地的摇晃,稳定能力较好、防震性好。而钢构建筑物中的钢梁、钢柱等钢材都可以收回并使用,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垃圾较少,在材料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也很少,不排放有毒有害的物质。

2、钢结构工程的主要特点

2.1强度高、塑性好、韧性强

钢结构具有强度高,塑性好,韧性强特点,可以适合承载高层的房建。钢结构材料各组织之间分配均匀,受力情况与实际的工程力学计算更为符合。与其他传统材料相比,密度和强度的比值远小于传统的施工材料。而且在同样的房屋承载力的标准下,钢结构与其它的建筑材料技术相比,质量轻、占地小,可以更好地适用于跨度大、高度较高的高层房建建设。

2.2建设时间短

钢结构工程材料,一般是在工厂当中通过机械化的建设,来形成精准度和精密度较强的材料。所有的钢结构材料都是在工厂内就已加工形成。加上其连接方便,质量较轻,所以在现场施工只需要进行有效的连接和组装,就可以进行工程建设。由于钢结构工程是通过连接各材料来进行有效的工程建设,所以更有利于加固拆迁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3、高层房建钢结构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分析

3.1螺栓预埋

建筑钢构施工过程中的固定螺钉预留工十分关键,在固定螺钉预留工中一定要确保杆脚预留工作点的准确性,不要产生任何的误差。因为一旦预留工作点不正确将将影响后期安装施工,进而影响施工的品质。所以,在施工时要严格把控好杆脚的预留工作点。为确保预留工作点的准确性,首先要控制好基础轴线测量位置和高度基线点,在确定下来之后必须进行多次的测量,确保万无一失。而首次测量必须在预留工确定以后才进行的,二次测量则必须在混凝土施工时进行。一旦出现了预留工作点的不正确,施工必须要进行适当处理,再次进行预留工。预埋点的位移也有着很严谨的规定,高程的偏离必须要保持在±5mm以内,而位置轴线方向的偏离也必须保持在±2mm以内。

3.2吊装施工的技术要点。

(1)钢柱吊挂。钢柱构造是高、超高层建筑物决定层高和建筑物总标高的主体竖向构件。其吊挂工作是高楼房屋的钢结构项目建设的重要工序,吊挂速度的高低和工程质量的优劣都对建筑总体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第一、钢拄吊挂工作中通常应区分吊挂施工的工程作业时间范围,在吊挂时,应先布置整个建筑框架横梁构件后的楼层构件,建筑总体平面上由建筑中心向四周延伸,按前主桥后次梁构件依次实施。第二、在吊挂国际甲组联赛钢杆时,应在预埋工作的地脚螺钉上加设防护罩,以防在钢杆安装或就位时碰坏地脚紧固螺钉的丝牙。在钢杆吊挂之前,应预先从地基中将操作吊篮、爬楼车等设备定位在施工要求的立柱部位上。第三、钢杆的吊装工作地点位于柱对接耳板螺栓孔的地方,采取专用吊索吊装;在钢杆吊工作时预备好了校正用的垫木和钢楔,并将临时高强螺栓等拴牢于梁底联接耳板上。第4、将钢杆垂直起吊至正确安装地点后,拧紧了临时连接板的M二十二大六角头高强螺栓,以得到零点六KN.M力矩值。对正后,要调高度,当与标高偏差大于六mm时,应加以适当调节。

(2)钢梁连续吊。在钢柱连续吊之前,应在立柱牛腿处检测标高与立柱的距离。在主桥吊装施工位置之前,应在桥上装好支搀扶柱与扶手绳,待主桥吊装位置施工完毕后,将扶手柱绳和钢柱系牢,以确保建筑施工者的生命安全;在挂点部位根据钢柱拼装的跨度,一般在钢柱拼装上翼缘处开孔,以作为挂点。同样为了提高塔式起重机的垂直运输效果,对比重较小的次柱和一些小柱,可使用多头吊索一次性吊装数根,也有时将梁、柱与地板安装的鳞次栉比架实现了整个吊装施工作业,压缩了工程作业时限,在确保工程质量的条件下,也提高了整个吊装施工工程作业速率。钢梁起吊完毕后,在对其实施组装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留出经测试后确认的最大焊缝收缩量(2-3mm),其次调节结构的正确定位,以确保与固定螺钉孔全面对正,并装入高强度螺栓临时定位管,待主梁整个吊装过程工作完毕后,再实施高强度螺栓的初拧、复拧和终拧紧。

4、高层建筑建筑钢结构工程安全管理内容

4.1加强了建设项目施工前的安全技术管理。

所有大中小型建筑物及钢构建筑物在进行建设时,都必须作好建设项目施工前的准备。掌握建筑操作过程,以建立科学高效的工程质量体系,改进设备,以掌握工程作业规范。工程建设管理还应当建立好有关的建筑文明做法和建筑施工预测急救方案设计、措施,在施工中起到领导性作用。负责人对整个施工现场的负责管理、执行和督查。在开工之前,必须先按照施工图纸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把施工概况,施工工艺,技术标准,员工职务分配,生产设备以及施工进度等都明确列了出来。而现场作业人员应当具有基本辨认建筑图样的能力。在工程建设前应当与建筑设计单位或者监理单位对图样进行会审,指出工程设计错误和有问题的地方,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

4.2加强对工地准备的安全性技术管理。

在施工建设进行前要对施工建设机械设备和设备进行严格检查,以确保其的正常运行,对有问题的机械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对维护期到的机械设备要做好固定检测,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正确进行。对刚进行的钢构材料,必须严格检测并记录,以确保钢构的优质品性。使用检测仪等设备加以检测,确保在施工过程中的正常使用。对仓库的钢铁结构,要按照合理贮存条件合理贮存。要作好记录。在工地,要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并确定了企业的信息安全产品管理制度和文明施工具体细节。在明显地方,设置信息安全指示牌、标识和说明牌,并时时提醒在场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视。

4.3严格建筑工程生产作业现场建筑施工的安全性管理。

在高处房建钢构砌筑生产作业现场建筑施工时,应该设置好对使用操作工具的保护,以避免职工坠落。比如扭矩扳手、角磨机以及撬棍等,而为了避免滑落的现象,还应该绑上保护性的安全可靠绳索。在互相间传递器具时,不要抛掷和长距离传递,以防打滑或坠落伤害工人。还应规定工作人员对拧紧螺钉垫块等工人随手可用的操作技术工具做好工具袋的存放。在建筑施工生产作业流程中,应使用撤除或增加牢固的方式对有可能发生掉落的物品加以保护。

结语:

由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钢结构逐步在建筑行业中发展开来,并广泛应用于高层房建工程当中。尽管其中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但整体来说影响因素还是可控的。管理人员应根据钢结构工程的施工技術规范要求严格管理,从而保证高层房建钢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继锋.高层房建钢结构工程的安全管理与施工解析[J].居舍,2021,(19):137-138.

[2]王森.浅析钢结构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2017(06).

[3]姜春雪.浅谈如何做好钢结构施工安全[J].防护农家科技,2016(03).

[4]顾金山.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要点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6(22).

[5]马爱国,孔国华.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5,(20):52-53.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质量;质量价值关系;高职质量标准:高职质量管理

作者简介:闵建杰(1955-),男,湖北应城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学校教学管理。

教育质量是教育领域一个永恒的话题,特别是当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时候,高职教育的质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话题。2008年12月戴冬秀先生在《职教论坛》上撰文《关于高职教育质量的三个问题》(以下简称“戴文”)对什么是高职教育质量等问题进行了阐述。戴文对深入理解高职教育质量内涵,加强教育质量管理有重要的作用,但其完全套用企业质量管理的模式却值得商榷。

一、什么是教育质量?

戴文引用了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基础和术语》中的规定“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高职教育的质量就是高职教育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那么什么是高职教育的固有特性呢?回答是在高职教学主要环节中体现出来的“高等性和职业性”。这种界定模糊了高职教育质量的真正涵义,并从字面上容易产生歧义,如果直接从文字来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越高,教育质量越高;或者职业性越强,教育质量越高。这肯定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实际。戴文这种对高职教育质量的理解,也不符合教育质量基本内涵,是将工业或者商业关于质量的概念生硬的套在教育质量问题上,忽视了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标除了直接的经济意义还有更深的人本意义,

什么是质量?在质量管理学上对质量有这样定义:质量“是反映实体(产品、过程或活动等)满足明确的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的总和”。美国质量管理协会和欧洲质量管理组织认为:质量是产品或服务内在特性或外部特性的总和,以此构成其满足给定需求的能力。这里的实体的特征是质量的载体,其表现是这种特征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能力或程度的大小。换一种方式说就是:产品或服务具有满足人们需要的性质,这种性质能够满足人们需要能力的程度就是质量。从更深层面上看,质量概念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关系,即一种物的能力特性对人需要的价值关系。其中“实体”是价值客体,满足的对象是主体,质量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的程度评价,正如肖化移先生所说:“质量的定义实际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部分是本质质量,即产品或服务的特性或特征;另一部分是评价质量,即用户对实体满足其明确或隐含需求能力的评价。”

在经济生活中,质量关系是明晰的经济关系,“实体”是生产者提供的,“实体”的特征是满足消费者需要。质量关系是一种明了的、可以通过金钱来表示的经济关系:“实体”对消费者有用性的程度决定了质量的高低,从而决定了使用价值量的大小,使用价值是价值量的载体,“实体”的质量用经济量来计算,就是所谓的优质优价。

但是,教育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经济过程,所包含的是与人的再生产相关的复杂的社会关系。第一,教育并非简单的经济行为,学校并非简单的经济组织,学校对社会提供的教育服务,既有其经济性的一面,也有非经济性的一面,经济上的有用性并不能包含全部教育质量价值关系;第二,教育质量评价具有多环节和间接性。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不象经济活动中,一个人到旅馆,对旅馆提供的服务质量可以直接评价,因为他就是最终消费者,教育服务直接对象是学生,而最终消费者还包括家长、用人单位、政府和社会,教育质量的评价者主要是这些没有参加教育过程的间接最终消费者。因此,对教育质量的准确评价只能以学生为载体,通过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作出间接评价;第三,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学生、家长、政府、用人单位等。这些主体对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并非完全一致,比一般的产品或服务质量评价要复杂得多:第四,教育过程影响因素复杂性和教育质量形成的复杂性。学生是具有能动的主体,学校提供的服务质量对学生的质量起主要作用,但同时仍然有大量的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其复杂程度远非生产过程可以比拟。

因此,教育质量是学校、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政府、社会之间的质量价值关系,是学校提供的具有经济、政治、文化、人本等广泛效用的教育服务,通过以学生为载体,家长、用人单位、政府、社会对其进行多方面有用程度作出评价的质量价值关系。所以,教育质量反映的价值关系是一般的产品或者服务反映质量价值关系无法比拟的,简单的用产品质量的概念套在教育质量上是错误的。

二、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评价

质量必然包含着评价,没有评价就没有质量,评价是质量价值关系的具体展现。经济活动中物品或者服务质量的评价可以依靠人们的直接感觉甚至是物理的化学的测量来完成。教育质量评价绝对不是那样简单的事情:

第一,目标复杂性。经济活动的目标是满足人们需要,目标是明确和肯定的。但是教育的目标中,有个人的目标,个人的目标中有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目标,有谋生的目标,有兴趣爱好的目标。还有家庭的目标、政府的目标、社会评价的目标、某些思想流派对教育理解的目标等等。甚至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教育评价没有一个可以肯定准确的目标。

第二,标准不同。产品质量评价的标准就是最终需要者消费的标准,是明确和肯定的;而教育质世的标准包含着复杂的关系,是不明确或者难以确定的。教育评价从19世纪起源时是以学生的学力定量化作为标准,后来对教育质量的测量一直围绕这一思想展开,但是学生的学力也好,学生的学校效果评价也好,其标准都是根据当时的某种社会需要设定的,相对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

第三,评价对象不同。经济活动中,质量评价针对的对象是产品或者服务本身,对产品或服务本身作出评价。教育活动中,教育服务所面对的是学生,学生在社会上来说是未成熟的主体,不能对教育活动本身作出评价,只能对这种活动的结果,即培养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教育评价中虽然人们提出了形成性评价,好象是在对教育活动过程进行评价,但是这种评价仍然是借助学生作为载体来完成评价。

第四,评价主体不同。经济活动中评价的主体是产品或者服务的消费者,是产品或者服务的最终完成者。但是,在教育领域,教育服务分为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学生是教育服务的直接消费者,而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人们的引导才能对教育作出相对的评价。只有教育服务的间接消费者,用人单位、家长等才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质量作出实际的评价。但是,他们又不可能进入教育这个非常专业非常复杂的领域来评价教育质量,因此,教育质量的实际评价主体是作为技术中介形式

存在的教育专家或者政府组织委派的教育专家。

总括上述教育质量评价的特点可以看到,在教育质量评价中,是由社会中介根据“意识形态”的要求,确定一个理论上的目标和标准,在技术上依靠专家评价才能识别。学校再用这个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达到教学质量评价的目标。这里要肯定一点:这并不是社会在评价教育质量,或者说教育最终消费者在评价教育质量,只是社会中介的一些教育专家在一定的“意识形态”指导下评价教育质量,这种评价具有极大的相对性和模糊性。

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直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所谓高等教育的职业性是教育为职业提供所需要的文化、技能和学术基础,并以有限的功利性为参照实现教育的社会价值”。作为职业教育主要最终消费者之一的用人单位怎样评价高职教育的教育质量,社会怎样评价高职教育的教育质量始终是一个非常困惑的问题。复杂的千变万化的利:会需要,要想做出一个理论上通用的质量教育评价标准是极其危险的。复杂的教育过程对社会外部来说,几乎是一个不透明的黑箱,试图对职业院校的质量进行直接评价也是不成功的。对我国基础教育以后的教育的质量评价,曾提出的评估标准、就业率等,实践证明风险还是很大。

国外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有的依靠以社会最终用户需要为标准制定的职业资格来评价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有的依靠社会最终用户组成的社会中介组织来评价教育质量,有的甚至是直接由政府深入职业教育过程,组织开发课程来控制和评价职业教育的质量。这些评价方式有各自的特色,而其中最根本的是根据教育质量的本质特征,准确的定位评价的对象和设定评价的目标。

三、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质量标准

戴文就如何衡量高职教育质量标准,提出了一个终结性标准,一个形成性标准。二者为因果关系,其中提出终结性标准是高职教育质量和最终表现形式,是结果;形成性质量标准决定了终结性质量的好坏,是终结性质量标准的实现手段和形成过程。戴的观点值得肯定。但是,在具体的高职质量标准中,他依据《企业标准体系》提出三种标准,核心是所谓的技术标准,其次是管理质量标准和工作质量标准。

很明显,戴文的这种划分忽视了教育质量内涵的复杂性,忽视了高职教育质量自身内在的逻辑联系。高职教育的质量标准只能是综合社会多主体对教育需要基础上的标准,是在这种需要基础上,按照高职教育规律进行技术分析,按照高职教育管理规律进行逻辑延伸构建高职教育质最标准体系:

(一)高职教育终结性质量标准

高职教育终结性的标准是什么?这在技术上仍然需要认真的研究。对高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很客观上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时点,这个过程甚至很长。如有的院校在学生质量评价中,引入了初次就业岗位的概念。同时人们也注意到,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工作了相当一段时间后,最终稳定于一定层次的岗位的现象。因为学生离开学校后,既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展现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继续学习提高的过程。

高职教育终结性标准,应该是高职教育过程校内终结所要达到的标准(人才培养目标)。戴文提出四个方面:培养目标的实现、学生能力增长、毕业生胜任岗位、无违规。戴文这样提出终结性标准是不科学的。这四个方面中,第一个方面包含了后面的所有方面。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目标是什么,不就是学生的能力增长、素质提高等等内容?至于形成性衡量标准实际上是对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的评价。他提出了教学策划合理、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活动正常、教学结果合格。但是仅仅是这样的评价是远远不够的,

根据高职教育质量的特征,高职教育的终结性标准应该是反映教育最终消费者要求的实证性的标准:第一,充分反映用人单位的需要:第二,在技术上分解分析,符合教育规律;第三,充分反映人的成长的本质要求;第四,符合社会主导的意识形态的要求。

(二)高职教育课程质量标准

高职教育过程的质量标准是高职教育的内部质量标准,即高职院校根据终结性质量标准,分析、研究确定的教学各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其中,教育的载体主要是课程,因此过程质量标准主要是课程质量标准。

高职教育的过程质量标准是由教育专家的工作来确定的,即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和终结标准的要求,分析学生达到标准需要知识能力素质,根据分解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育内容,序化确定科目课程,确定各门课程的质量要求及其教学方法和方式。具体体现教育过分解质量标准的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各个科目课程的教学大纲,,

学校教育除了具体的科目课程外,有大量的教育内容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职业教育的实践活动米完成,根据培养学生的素质需要,确定这些活动的教育质量标准,即所谓隐形课程的质量标准。

(三)高职教育的管理质量标准

戴文设想在高职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直接套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平台是不合适的。高职教育的管理质最标准是高职教育过程中,根据教育的终结目标及其教育过程管理要求确定的具体管理评价质量标准。主要内容包括:

课程管理质量标准。主要是评价教学内容组织是否达到终结性质量目标的要求,包括所谓各种专业质量的评价标准,各种科目课程的评价标准,各种教材、教案、课件的质量评价标准等。

教学行为的质量标准。主要是依据终结性质量标准确定的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质量评价标准。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教育行为的主要承担者,学校的教育质量的主要承担者,因此,教师的教学质量标准内容多、制定复杂、评价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教学管理过程的质量标准。主要是根据终结性质量标准要求和上述两个方面质量管理的要求,确定的对于内部各个管理单位和管理环节的质量要求,包括对教学管理部门、院系管理部门、教研室基层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等直接的教育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评价和为教育提供间接服务的行政、后勤等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评价标准。

(四)工作岗位质量标准

工作岗位质量标准属于管理质量标准,但是这类标准是具体到每一个人,在管理实践中有特殊的意义,它是将学校教育过程的各项质量要求最后落实到具体的教师或者学校管理人员、后勤工作人员,是学校终结性质量标准在学校具体办学实践中的最终具体化。

具体包括工作标准或岗位工作质量标准,指在执行相应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时与工作岗位的职责、岗位人员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等相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它是确保执行力的最有效的途径,用来规范和约束每个岗位的,具体做法是将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所要达到的工作质量标准进行明确的规定,并配套以相应的考核办法。

四、高职院校的质量管理

高职教育质量与企业等经济单位的服务质量是有非常大的差异的,这些差异决定了我们不能简单的将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引用到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中来。戴文主张全盘引入ISO9000系统来细化或者规范高职院校质量管理,在管理实践上面临明显的局限性。

第一,高职教育质量的载体是还没有成熟的人这种特殊的社会主体。他既是社会的主体,有自己的思想、愿望、情感、意志、习惯、生活阅历等等,并且是能动的,具有创造性的,又是职业教育的对象。他们可以主动的接受教育和影响,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拒绝某种教育和影响。在某种社会条件下,可能是非常有效、有质量的教育,在另一条件和环境下,可能对学生毫无作用,没有质量。这种情况与经济活动根本不相同。

第二,学校文化对高职教育质量形成的重要作用,不可否认在经济领域文化对企业生产有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是通过员工的活动体现,与产品质量本身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学校文化对学生学校效果——教育质量直接发挥作用。一所教学质量优异的学校,首先是学校文化底蕴深厚,教师、环境等各种形成质量的要素同时也成为学校文化的要素,对学生的心灵行为发生深刻的影响,直接构成教育质量的内涵。

第三,教育质量和教育活动的不确定性。教育从根本上是人的社会本质的反映,人的本质是极其复杂、变化和发展的,教育质量在本质上是变化和发展的。即使在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也不能说其质量就是绝对的优异。同时,教育过程是人与人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过程,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不确定性,教无定法即是这种不确定性的说明。任何僵化的质量管理模式,都可能扼杀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可能背离教育的内在要求。

因此,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可以借鉴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先进方法和模式,特别是对学校运行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完全可以用现代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的模式,如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但是对高职教育过程来看,不能直接套用企业质量管理的模式,不能用所谓标准化的模式来扼杀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高职院校的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高职质量管理也是建立在文化管理基础上,体现高职质量管理的规律要求。戴文对高职教育质量管理提出的所谓的质量管理的三全原则:全程化、内容全面化、监控人员全员化:多样性原则:监控层级多级化、监控形式多样化:快速反馈和持续改进原则,均是直接搬用于企业的质量管理,如果真正的将这些原则和管理模式用于学校,在实践上必然会面临大量的矛盾,同时也将扼杀教师与学生的主体精神。

参考文献:

[1]戴冬秀,关干高职教育质量的三个问题[J],职教论坛2008(12)上:21-24

[2]伍爱,质量管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2

[3]肖化移,姚海娟,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理论探析,职教通讯,2008(05)

[4]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杨天平,沈培健,学校质量管理新概念[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12

[6]赵学义,论高等教育的职业导向,教育发展研究2008(11)

[7]刘拓,国外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分析及启示,高等理科教育,2006(01),

[8]闭建杰ISO质量标准不能代替学校自身管理[N],中国教育报,2008-01-07(05)

[9]康万栋,文化管理:学校管理的新走向[N],中国教育报,2009-04-28(06)

责任编辑 徐惠军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高校安全管理是学校进行正常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这就对高校学生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高校在原来安全管理模式上大胆积极创新,应用信息化技术使管理模式更加快捷高效,总结出适合现状的管理模式。文章根据作者多年来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上的经验和总结,针对现在学校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安全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进行探讨,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可以共同交流探索。

关键词:高校;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大高校在办学规模上快速发展,有的学校在异地增加分校办学,使得高校的在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加之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学生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受网络信息的影响,原来的学校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于现在的工作条件,不能满足高校在新环境下的学生管理。在安全管理方面继续应用以前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就显得力不从心,工作上具体表现为管理程序复杂繁琐,管理内容杂乱等现象,对学校的各方面工作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进一步说明了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根据高校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的安全管理问题的情况对学校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提出适合高校学生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方案。高校信息化的安全管理模式是针对每个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等活动而形成管理系统,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以做到高校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充分应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让管理模式更加快捷高效,總结出适合现状的高校安全管理模式。根据现在高校在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信息资料管理不协调、管理标准水平不高、信息数据库规模大小不统一以及系统管理人员在专业操作上的能力不足等问题,对高校安全管理模式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在工作方法上进行探索。

一、高校安全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意义

信息化管理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当中的主要应用是借助于现代化网络技术来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安全管理保卫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信息化管理在高校安全管理建设中主要的目的是加强对学校信息安全的保卫工作,能够让校园的信息安全得到保障。最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也得到了进步,现代化网络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能够为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带来新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高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目前,在我国高校安全保卫科部门中,信息化管理还相对落后,有很多的高校保卫部门还没有完全的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安全管理网站,高校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自身对于信息化安全管理的意识也没有跟随时代的脚步,都是属于较为落后的。

除此之外,我国诸多高校安全保卫部门还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学校内部治安管理,政治保卫,消防管理以及学生安全教育等多种教育服务工作。当前,我国高校保卫部门工作人员大多还没有被纳入编制形式,据不完全统计调查,我国诸多高校中安全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没有达到常住校内人口的3%,这种情况的出现,会让我国高校中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人员不足等诸多问题。正是因为高校内部保卫人员的缺少,才在一定程度上让高校安全管理很难得到开展,高校保卫部门的各项服务工作其实是较为繁多的,事情较多,事件较繁杂。所以,高校领导人员必须要坚持以科学的力量,主动的去更新思想理念,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现代化网络技术,只有这样才能让信息化管理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得到改善,要构建起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要推动安全保卫工作的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完善,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去实现高校保卫工作顺利开展以及效率上的提升。让信息化管理服务于高校安全管理,让其为我国诸多高校搭建一个优质的安全教育系统,为广大师生带来更为方便,更为快捷,更为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服务。

二、完善信息化管理在高校安全管理中体系

(一)分层次的建立健全高校安全管理制度与手段

信息化管理体系规划在当前高校安全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高校安全体系建立的,主要的目的是识别安全问题所在,要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安全管理的内容以及安全管理的范围,建立完善高校安全管理组织管理机制,完善机制必须要从高校管理和技术这两个方面去分析。其中分层次信息化管理规划在这两个环节的安全管理防范中,都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可靠,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体系。以下将信息化管理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过程分为七个环节。第一:识别保护对象。识别保护对象主要是识别高校当前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要分析这些风险的所在点和原因,然后再将所分析出的结果引入进高校安全管理体系规划当中。第二:完善高校安全管理组织体系。高校安全管理组织的成员必须要由专业人员来挑选,还要将各个层面的人员都进行合理的培训分配,要从IT,行政,管理,保卫等部门选取人员来担任这一主要职位。第三:完善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是能够形成文件资料形式的工作条例,要制定出校内各个岗位之间明确的具体责任和需要承担的义务、服务等,将工作职责分清楚能够确保高校各岗位员工在工作上的运行效率。第四:将高校安全管理归纳进校内建设规划,要充分了解到高校建设项目,比如教学楼,食堂等项目,要根据实际情况看其建设是否会影响到高校安全管理规划,若是在建设过程中,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那么,就必须要将安全管理规划进高校建设规划当中。第五: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待现有的高校安全管理预防措施,充分了解高校自身的安全管理措施,并且要在一定程度上去预估所能产生的作用。第六:必须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高校安全管理,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而忘记长远的考虑,因为信息化管理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第七:将传统技术充分结合在现代化信息管理安全技术当中,这样能够有效的节约经济成本,还能让安全管理得到改善。

(二)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框架的主要内容

上面所描述的规划信息化在高校安全管理体系中的步骤从组织,管理到技术等方面全面考虑高校信息化安全管理的相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完善高校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提高师生对信息化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在高校整体教学工作中不能为了提高暂时的教学效率而放弃了信息化安全管理,要把管理目光放长远,从大局出发。要对学校教学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各个方面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其重要性的认识。其中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可以详细的分为三个方面。安全组织体系。其能够确保高校信息安全工作得到落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决策,管理,运营以及应用的实际作用发挥出来。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是整个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实际运行的重要保障,其最为基本的框架包含了安全制度的建立,运营工作条例的建立以及高校应急机制的完善和评审机制的建立等。高校信息化安全技术体系。信息化安全技术体系是保障高校信息资源以及应用系统不受外部任何形式的病毒攻击,其主要的基本框架式由系统层安全技术和网络层安全技术组成。其中系统层安全技术主要包含了高校内部数据库安全的保护,校内数据备份以及恢复和相关人员身份验证等功能;网络层安全技术主要是包含了对外来病毒的防范进入的检测,防火墙的运行等方面。

三、信息化管理在高校安全管理当中的问题成因

(一)高校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

高校安全管理是学校信息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诸多高校内部网络都存在很大的管理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调查,高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是校内网络安全风险的主要问题来源。在某种程度上因为校内网络设计的不规范,漏洞百出,在校内人员使用网络时有可能会因为某些网络陷阱,错误代码等原因,让其运用网络进入到不该进入的网站、页面等。此外还有很多的校内网络内部用户充分使用自己对信息网络的了解去随意的改动网络数据,让学校的网络受到损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学校信息化安全管理受到网络损害而不能及时的保护,导致学校信息丢失等。虽然我国诸多高校中没有很多的机密文件,但是某种非法访问也在某种程度上严重的破坏了信息化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秩序,这种情况的出现所引发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根据相关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高校中所出现的安全问题有70%都是来自于校内的内部网络使用人员,还有很多校内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相关人员的同意擅自对校内信息进行改动或者删除,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就是校外有人充分利用校内人员采取内外勾结的方式对高校安全管理系统进行破坏,让高校中诸多信息丢失等。

(二)高校安全管理技术较为落后

因为当前我国诸多高校校园网都是运用共享网络结构模式,网络用户和主机之间,用户和用户之间都是通过网络相连接的校内网络传输线路大多都是由双绞线线路和光纤线路所构成的。校园网络所覆盖的范围越大,那么网络的线路也会越多,其所覆盖的网络区域也会越广泛。这种形式的网络结构的本质特征也是构成校园网络安全问题的必要基础,在实际中所出现的网络病毒,校园网络受到黑客袭击以及用户的隐私曝光等问题,都是因为校园网络所受到的破坏,从而致使使用校内网络用户遭到相关的网络袭击。

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网络计算机用户都是采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因为这个系统有一定程度上的缺点,所以其自身在防御病毒的能力上相对较弱,很容易受到网络中所附带的病毒破坏系统安全。高校各部门学院做出属于自己学院的网站数量相对较多,但是大多都是技术水平较低的网站,其安全性相对较多,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会给那些入侵者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除此之外,我国高校内部所使用的网校园网络都是由校园网络中心服务器所扩散出来的,高校网络中心服务器基本都是使用的Windows2003作为主机操作系统,这种操作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其预防能力和抗入侵能力是相对较弱的,没有固定强悍的杀毒和防御系统,要想将病毒或者是入侵病毒解决掉,就必须要让高校安全管理部门将网络中心的服务器换成IIS讓其作为校内网络的Web服务器,然后再将sql server作为校内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系统服务器,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高校网络的安全程度提升,从而高校信息资料安全得到保障。

四、高校信息化安全管理的优化探索

(一)完善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和教学信息协调

要完成并做好高校安全管理系统和教学信息协调工作,要求高校在管理技术上和行政机构上做出优化措施。行政机构上要化繁为简,为高校安全管理系统和学校行政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减少不必要的程序,各行政部门之间在协调工作上要由专门的工作部门统一指导,在协调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有系统具体的工作计划并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既要有大方向又得有小目标。在技术上要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方法,提高系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的稳定性。

(二)全面提高信息化安全管理认识

现在高校学校的管理基层在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忽略安全管理的工作,对学校上级管理部门所提出的安全管理方案的实施力度不够,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全面、充分的认识到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安全问题的出现。因此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首先要提高对信息化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在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不能为了提高暂时的教学效率而放弃了信息化安全管理,要把管理目光放长远,从大局出发。对学校教学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各个方面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其重要性的认识。把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到关系学校一流大学建设上的战略高度来把握、来布置工作,抓好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

(三)信息化管理模式推进管理制度的健全

在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上无论是网络还是其他方面的问题在工作中都要做到明确安全责任,建立责任追查制度,从学校层面将网络和信息安全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切实网络信息安全的责任,形成追责、补救机制。因为没有责任人就有安全漏洞,所以必须明确责任人和事故处置办法,以此整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其次在管理制度上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快捷,管理程序大大简化,安全管理部门和学校二级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在保证快捷的前提下,做到真实准确。信息化安全管理体制在建设中要时刻做到以学生为本,并且服务于全体学生,实现安全信息互通,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实时高效、个性化、全方位的管理服务,并全面实现了校园安全信息化系统。

(四)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信息化安全管理模式的管理不仅需要管理人员有较强的安全管理意识、知识,还要对信息化管理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做到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的精通。这就要求高校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迫在眉睫。培训要让学习人员学到先进的管理方法,技能和系统管理工作思想,掌握并能在工作中应用信息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只有真正在工作人员上做到计算机技术的熟练应用,才能更好的在高校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到信息化。

(五)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是把双刃剑,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要对网络宣传工作格外的关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是国家战略,也是学校的战略,办学重要的支撑,做好网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更是广大师生的愿望,希望引起大家高度重视。学校将进一步健全机制,加快管理队伍的建设,人才专业队伍的建设,推动学校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纵深发展。首先要善于利用网络进行正面的宣传,增加正能量,对学校的办学亮点、特色进行宣传,对炒作和诽谤要及时地处理、回击。要牢牢地掌握网络话语权,探索网络舆情引导管理新模式,及时发现处理网上的不良信息,主动加强与网信部门、公安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建立健全舆情沟通协作机制。其次校园网络已经成为教学、科研、办公等主要教学活动的支撑平台,是正常办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平台,重要性不亚于课室和实验室。加强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学校教学秩序正常运行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面对突发事件,必须尽一切可能快速地恢复,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并且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预警和应急响应方案,明确应急处置的流程、权限、落实应急响应技术队伍,强化技能训练,开展网络防范应急演练,提高网络应急处置能力。

五、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大发展趋势下,高校安全管理系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信息化安全管理中要加强在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安全管理的技术水平,一方面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构建信息化平台保安全,科学论证、统筹考虑学校安全信息化建设的方案,另一方面加强和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网络系统建设,加强对学生信息的掌控能力,提高信息化的水平和质量。才会为学生提供更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最优的发挥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便利,对学校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必舜.信息化管理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03):228-229.

[2]朱海波.我国高校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37(04):76-78.

[3]王萍,王智新.高校安全管理重要性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06):164+182.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鉴于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科学技术进步,烟草公司的安全生产和管理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和创新。烟草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对安全构成某些风险。如果发生事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烟草公司的安全管理是其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基于此,烟草企业要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风险来源识别,建立科学应急保护制度,总结以往事故的主要原因,为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促进行业发展。

关键词:烟草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前言

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部分,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的项目,需要对烟草业所有部门的监管和设计采取科学合理的办法。在当今快速增长的社会中,我们必须建立一系列有效的运行机制,以确保企业在安全的环境中顺利运行。自我国市场经济长期发展以来,烟草企业一直是巨大的受益者和贡献者,长期以来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烟草公司必须以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管理其生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烟草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1.调查不足。一些烟草公司不够强大,不足以消除隐患,不够深入。一些烟草公司仍然存在生产设备和设施不符合标准、不属于风险纠正范围等问题。例如,一些卷烟厂没有按照要求在配电柜前安装隔震垫;一些卷烟厂没有安装电气设备的避雷针和接地装置;一些卷烟厂甚至存在电气设备老化等问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2.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差距。一些烟草公司货物堵塞,消防设施没有定期维护,辅助电气工具没有检查标记,但有关领导人没有提出问题和纠正,安全管理存在重大缺陷,这也可能造成风险。

3.缺乏风险识别机制。烟草公司生产和电气设备的保护和维护系统不足,治理优先事项不明確,安全监测不足,缺乏预防风险的完善识别机制,以及缺乏应对风险所需的针对性识别措施。

4.对有关各方的监督不足。烟草公司有重要的生产任务,但也有危险的交叉作业然而,在某些烟草公司与利益攸关方进行技术安全沟通时,大多数烟草公司对诸如业务管理、监督和管理等来源风险流程采用了普遍要求,而未能及时有效地提供某些危险来源和控制措施。

二、烟草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

1.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原则

安全管理是烟草公司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明确界定安全管理目标。例如,澄清安全管理任务,建立安全检查点、技术和服务,并继续进行技术创新,以满足安全管理需求,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效率。发展安全管理制度,详细划分责任,完善生产安全管理标准。根据烟草公司的安全生产需要,有必要建立一个查明风险的机制,及时查明生产安全风险,制定预防和管理措施,建立一个消除紧急情况的机制,并及时制定大力改进安全管理和防火系统的实施,及时落实安全要求。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及时消除人的安全风险,及时解决安全问题,实现准确控制生产实践各个方面的效果。

2.安全管理体系结构的配置

烟草安全管理结构主要由安全文化、安全战略、安全预防和控制程序以及实施组成。第一,安全文化主要包括风险识别、人身保护、人身保护和促进技术保护。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将安全文化融入员工思想,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主导作用,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感,为企业稳定有序的生产奠定基础。第二,安全战略必须注重科学技术安全,积极利用技术提高安全预防和控制水平。为了使情报、信息和预防成为安全管理改革的优先事项,我们必须积极投资于智能安全监测设备的使用,加强数据收集,并对预期的安全风险进行深入分析。第三,必须加强实地安全管理,建立及时的安全预警系统,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满足烟草公司的生产需求。最后,烟草公司的安全程序繁琐,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检查点。因此,安全防范控制管理必须立足于现实中的各种风险因素,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优化生产技术规范,提高安全控制质量。

三、加强烟草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概述

1.加强企业中安全管理和生产的意识

在烟草公司,安全管理的基础是提高雇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只有提高有关管理人员和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注意和执行安全管理。为了提高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企业的所有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都必须加强对安全文化的学习,通过实际案例了解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安全措施。特别是,安保管理人员必须高度优先重视安保管理,并在日常会议上强调生产监督。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烟草制造商必须确立强有力的职业安全责任,完善安全责任的部署,并确保安全责任扩展到企业的所有部门,甚至个人。各部门之间的分工意味着每个工作人员都参与安全管理,安全工作在烟草业的所有部门都是可见的。与此同时,烟草公司必须建立具体的激励和威慑制度。奖励率先妥善管理生产安全的员工,增强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还可以将雇员的工资和有关福利与安全工作联系起来,对发生安全事故的雇员实施制裁,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适用具体的制裁标准,评估不太严重的事故并将其排除在晋升之外。

3.辨识危险源,加强风险控制

合理预防是大幅减少烟草公司生产事故的最佳途径。建立企业风险保护网络和加强风险控制可将风险降至最低。这就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查明危险来源,并建立适当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系统。改进风险识别是烟草公司安全生产和管理的重要先决条件。对烟草业的一项研究发现,烟草公司有340多种危险来源,其中包括机器和设备故障、柴油、高温、酒精、压力贮器等。为此,烟草公司必须按照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编制关于主要危险来源的统计表,查明责任人,并强调控制。与此同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风险预防和控制机制,制定风险应急计划,并确保对所有重大危险来源的控制。

4.开展应急演练

在制定合理的应急计划时,还需要定期进行紧急演习,模拟事故状况,迅速安排人员撤离和疏散,并对生产设备进行紧急干预。定期进行紧急演习可以帮助员工掌握躲避危机的技巧,免于恐惧,并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断提高自我帮助和自卫的能力。烟草业设立了一个紧急和救灾指挥部,由该厂的厂长和总指挥负责。在所有紧急情况下发挥组织和协调作用,同时迅速作出必要决定,尽量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事故发生后,应该调查事故管理,分析事故原因。

通过定期的紧急演习,不仅提高了紧急指挥和救援能力,而且提高了相关人员的相互救援能力, 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对某些雇员的安全认识不足和报告延迟。这将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改进,并迅速纠正已查明的问题。制定一系列应急计划可以帮助雇员提高安全意识,在连续的练习中,员工还可以正确地处理意外问题,并且不会因恐慌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问题十分重要。烟草制造商有责任履行其安全生产义务,完善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要求,明确安全管理标准,并在每个具体阶段改进安全生产的实施。还需要加强安全风险控制,积极消除安全风险,制定强有力的应急保护计划,认真审查和分析各种潜在风险的原因,并提高生产做法中的安全控制水平。此外,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预防和控制技术设备的更新,提高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更科学的烟草公司安全管理制度,促进烟草公司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琪.利用管控平台提升烟草企业安全管理水平[J].成功:中下,2018(2):11-12.

[2]文雅玫,李建强,谢博文,等.烟草行业工控系统安全监测与管控方案[J].自动化博览,2018,35(11):78-80.

[3]朱洪波.烟草行业数据安全管理平台的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6):93-95.

[4]马爱伦.大理烟草公司职工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6.

[5]张辉扬.泉州烟草企业文化体系建设过程中问题及对策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6.

上一篇:信息化项目管理论文下一篇:城镇经济与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