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论文范文

2024-03-08

医学遗传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亲子鉴定作为一门严肃的生命科学,以前只是作为司法审判中的法庭证据、刑事侦察中的身份确认以及医院进行血型配对需要而用。自从全国人大2005年“2·28”决定面向全社会开放以来,社会各界争议很大,观点褒贬不一。可以说,小小的DNA鉴定实验室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幕幕人间悲喜剧,而它所折射出的人生百态正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科学与社会、法律与观念等诸多问题发生碰撞的一个浓缩。

关键词:亲子鉴定;法律;DNA;鉴定机构

亲子鉴定是近代法医学术语, 原是指用医学、生物学以及遗传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技术来鉴定有争议的父母与子女间是否存在着亲生血缘关系。因多数情况下孩子的母亲是确定的,而要鉴定有争议的“可疑”父亲与孩子之间的亲缘关系,故亲子鉴定又称父权鉴定,或者亲权鉴定。因常与财产继承权、子女抚养责任有关,故有此称谓。

亲子鉴定分为司法鉴定和个人鉴定。所谓个人鉴定,就是在非司法的情况下,在充分尊重鉴定人隐私的情况下进行的DNA亲子鉴定。所称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为查明案件事实,人民法院依据职权,或者应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申请,指派或委托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评定的活动。

根据我国法律之规定,公民在合法机构进行个人鉴定时,无需公开个人身份。公民个人在亲子鉴定方面的要求以及参与亲子鉴定的行为属于隐私范畴,受到法律的保护。在个人参与鉴定时,采样可以在非公开场合、无公证人员在场的情形下进行。DNA样品的邮寄以及结果的反馈过程均可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但个人鉴定的结果在法律上是不受到认可的,法院也不会承认这样的证据。

DNA亲子鉴定的准确性如何?专家说,DNA亲子鉴定是目前最准确的亲权鉴定方法,如果小孩的遗传位点和被测试男子的位点(至少1个)不一致,那么该男子便100%被排除血缘关系之外,即他绝对不可能是孩子的父亲。如果孩子与其父母亲的位点都吻合,我们就能得出亲权关系大于99.99%的可能性,即证明他们之间的血缘亲子关系。亲子鉴定,作为一项新型的科学技术,常常被当作检验家庭道德的试金石,正在越来越多地肩负着科学之外的感情和责任。

一、提起亲子鉴定的情况

提起亲子鉴定的情况,绝大多数发生在夫妻之间,一般发生在离婚案件和追索抚养费案件中。如丈夫怀疑妻子有“第三者”而起诉离婚或拒付抚养费,一方或双方要求鉴定子女是否丈夫亲生。这种情况在审判实践中发生较多,男方提出申请亲子鉴定的目的或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可以在处理婚姻纠纷中处于主动地位;二是可以不承担小孩的抚养费,可以不抚养小孩,有的甚至对以前抚养小孩的费用要求女方支付;三是有的男方认为可以因此解除其小孩是否为其所生这一“心病”。

另外,在涉及婚姻案件时,妻子主动提出其婚内所生小孩不是其丈夫所生,若男方不予认可,女方即提出申请,要求作亲子鉴定。其原因主要是:一是妻子要抚养小孩,且其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二是妻子另有隐情,如该子女的亲生父亲为抚养小孩对其提出要求等。这种情况在审判实践中较少。

还有在收养案件中,妻子怀疑丈夫所提出收养的孩子系其在外养下的“私生子”,企图通过合法的收养手续认领回家,故女方出于追究男方与该收养孩子之间是否存在血缘关系的动机而申请亲子鉴定。

未婚男女婚前同居或者发生性关系,女方怀孕,男方不认账或怀疑自己的父亲身份,男方要求亲子鉴定。

已婚妇女与“第三者”或未婚妇女与已婚男子之间发生抚养费纠纷,女方怀孕,男方坚决不认账,而产生诉讼,生下子女后,起诉要其承担抚养费,男方要求作亲子鉴定;有的是已婚妇女为继续与“第三者”保持通奸关系不成,提出子女是与“第三者”所生,要其承担抚养费,男方要求作亲子鉴定;也有的是妇女与丈夫离婚后,告“第三者”称子女为其所生,要其承担抚养费,同时提出鉴定要求。还有的是种种原因造成“抱错”孩子的,父母带孩子做鉴定。

二、亲子鉴定结论的合法性

亲子鉴定是司法技术鉴定的一种,在证据学上是一种独立的证据,对于这一特殊的证据,要能够在诉讼中发挥证明作用必须具备合法性。要使亲子鉴定结论具有合法性,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鉴定程序合法,二是鉴定机构、鉴定从业人员合法。

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只有申请权,而是否启动鉴定程序是由人民法院决定的,那么即使是为了满足丈夫的知情权,如果男方私自进行亲子鉴定,也是违反法定程序的。对于违反程序而取得之证据不具有证明力,也就不能作为丈夫一方要求妻子在物质或精神方面进行赔偿或者要求离婚的依据。如今民间机构所从事的亲子鉴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由人民法院委托的,因此民间机构出具的鉴定结论不具有证据效力。

鉴定机构合法,就是要求鉴定机构的主体资格符合法律规定。因为亲子鉴定结论具有极强的科技性和先进性,能够直接影响判决的结果,于是对于鉴定机构和鉴定从业人员有很高的要求。在鉴定机构从事鉴定业务的自然人须满足以下条件方可进行鉴定活动,否则其结论因不具有证据所应具备的合法性而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第一,鉴定机构的条件。法人或者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申请从事鉴定业务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明确的业务范围,可以接受法院的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2)须具备从事业务内鉴定活动所需的仪器、设备;(3)须具有在业务范围内从事鉴定活动的依法通过计量认证或者实验室认可的专门的检测实验室;(4)须具从事鉴定业务的三名以上鉴定人;(5)须在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或在省级以上司法行政部门登记,未经登记不得从事亲子鉴定活动;(6)须有专门的场所。

第二,鉴定人的条件。在鉴定机构从事鉴定业务的自然人须满足以下条件方可进行鉴定活动,否则其结论因不具有证据所应具备的合法性而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1)可以从事亲子鉴定活动的人员具有与所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与所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专业执业资格;或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2年以上;或从事相关工作10年以上,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2)不得从事亲子鉴定活动的人员:因故意犯罪或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受过开除公职处分的,以及被撤销鉴定人登记的人员。(3)具有相关的法律知识,良好的个人品德和执业道德。以上诸项只有本条需要编制鉴定名册的单位或部门仔细审核,以确保鉴定能依法、科学、公正地进行。

鉴定的结果是要负法律责任的,而我国目前却没有一个统一的部门对国内的亲子鉴定机构进行管理,对鉴定程序方面、鉴定机构的资格、设置也没有规定,有时候造成当事人重复到不同地方做几次鉴定的现象。

三、亲子鉴定的适用的

父亲怀疑子女是否为自己婚生,要求做亲子鉴定,在被女方拒绝的情况下法院能否委托有关部门做亲子鉴定?

据德国《星期日世界报》报道,德国每年进行的亲子鉴定约3万例,专家估计其中约5%是私自进行的。根据德国现行法律,私自进行的亲子鉴定在法庭上不能成为可信的证据。

从法学角度,笔者认为,亲子鉴定是有积极意义的。亲子鉴定应该得到提倡,它是诉讼阶段所需要的一项重要技术;有助于侦查审理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客观性;利于解决缠诉问题,减少诉讼时间,降低诉讼成本。

一些婚恋家庭专家对亲子鉴定提出质疑,虽然亲子鉴定这项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运用它来调整婚姻家庭方面的伦理关系,使传统家庭观念受到公开挑战,会不会引发更多夫妻之间的相互猜疑?会不会导致家庭体系的崩溃?笔者认为,科学的应用必然产生一个与情感、与习俗不相适应的问题。

许多法官在应用中也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过,无论人们对亲子鉴定如何认识,如何评价,这项高科技技术都在越来越多地介入法律,走进人们的生活。

有人担心,亲子鉴定会作为检验配偶是否忠贞的试金石而被滥用,甚至担心亲子鉴定会增加婚姻的解体,因而主张予以限制。对此,笔者认为,在法律日益健全的今天,以无司法机关委托为由,便将公民个人申请拒之门外是不妥当的;做亲子鉴定与家庭破裂、婚姻解体并无直接关系。“凡是为证实配偶是否忠贞而来做鉴定的,说明夫妻间早有猜疑或不信任了,即使不做亲子鉴定,该破裂也得破裂。”

我们应当理性对待亲子鉴定,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大力提倡,而应当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否则将使整个社会诚信度下降,使人们感到信任危机,这与社会文明是不相符合的。作为鉴定机构来说,也应当慎重对待亲子鉴定,必须在接受相关的委托或履行相关的法律手续才能进行亲子鉴定。

参考文献:

[1]什么是亲子鉴定.百度快照.www.lady.163.com/lady2003/editor/sight/041101 ... 68K 2008-4-16.

[2]亲子鉴定带来了什么?__湖南律师服务网|湖南律师门户网站|长沙律.百度快照. www.hn48.com/ShowArticle.shtml?ID=2007

111 ... 24K 2008-1-5.

[3]德国:私自进行亲子鉴定引发社会许多争议.百度快照.www.law-star.com/cac/30005692.htm 19K 2007-7-15.

[4]拒不作亲子鉴定的法律后果.百度快照.www.haolawyer.com/article/View_15370.html 27K 2008-6-15.

医学遗传学论文范文第2篇

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干扰抑制技术

 教学要求

1.了解噪声干扰的来源及噪声的耦合方式。 2.掌握噪声的干扰模式。

3.掌握硬件和软件抗干扰技术。 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 教学重点

硬件和软件抗干扰技术  教学课时

3学时  教学内容: 7.1 噪声干扰的形成 干扰与噪声:

在非电量测量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总是有一些无用的背景信号与被测信号叠加在一起,这称为干扰,有时也采用噪声这一习惯用语。

噪声对检测装置的影响必须与有用信号共同分析才有意义。

在测量过程中应尽量提高信噪比,以减少噪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7.1.1噪声源

1.机械干扰

机械干扰是指机械振动或冲击使电子检测装置中的元件发生振动,改变了系统的电气参数,造成可逆或不可逆的影响。对机械干扰,可选用专用减振弹簧-橡胶垫脚或吸振橡胶海绵垫来降低系统的谐振频率,吸收振动的能量, 从而减小系统的振幅。

2.湿度及化学干扰

当环境相对湿度增加时,物体表面就会附着一层水膜,并渗入材料内部,降低了绝缘强度,造成了漏电、击穿和短路现象;潮湿还会加速金属材料的腐蚀,并产生原电池电化学干扰电压;在较高的温度下,潮湿还会促使霉菌的生长,并引起有机材料的霉烂。

某些化学物品如酸、碱、盐、各种腐蚀性气体以及沿海地区由海风带到岸上的盐雾也会造成与潮湿类似的漏电腐蚀现象,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来加以保护:浸漆、密封、定期通电加热驱潮等。

3.热干扰

热量,特别是温度波动以及不均匀的温度场对检测装置的干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元件参数的变化(温漂)、接触热电势干扰、元器件长期在高温下工作时,引起寿命和耐压等级降低等。

克服热干扰的防护措施有:

选用低温漂元件,采取软、硬件温度补偿措施,选用低功耗、低发热元件,提高元器件规格余量,仪器的前置输入级远离发热元件,加强散热、采用热屏蔽等。

4.固有噪声干扰

在电路中,电子元件本身产生的、具有随机性、宽频带的噪声称为固有噪声。最重要的固有噪声源是电阻热噪声、半导体散粒噪声和接触噪声等。固有噪声可以从喇叭或耳机中反映出来,但更多的时候是反映在输出电压的无规律跳变上。

5.电、磁噪声干扰

电磁干扰源分为两大类:自然界干扰源和人为干扰源,后者是检测系统的主要干扰源。

(1)自然界干扰源包括地球外层空间的宇宙射电噪声、太阳耀斑辐射噪声以及大气层的天电噪声。后者的能量频谱主要集中在30MHz以下,对检测系统的影响较大。 (2)人为干扰源又可分为有意发射干扰源和无意发射干扰源。 7.1.2噪声的耦合方式

噪声要引起干扰必须通过一定的耦合通道或传输途径才能对检测装置的正常工作造成不良的影响。常见的干扰耦合方式主要有静电耦合、电磁耦合、共阻抗耦合和漏电流耦合。 1.静电耦合 2.电磁耦合

3.阻抗耦合 4.漏电流耦合 7.1.3噪声的干扰模式

1.差模干扰 2.共模干扰 7.2 硬件抗干扰技术 7.2.1接地技术

接地起源于强电技术,它的本意是接大地,主要着眼于安全。这种地线也称为“保安地线” 。它的接地电阻值必须小于规定的数值。

对于仪器、通讯、计算机等电子技术来说,“地线”多是指电信号的基准电位,也称为“公共参考端”,它除了作为各级电路的电流通道之外,还是保证电路工作稳定、抑制干扰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接大地,也可以与大地隔绝。

检测系统中地线的种类:

(1)信号地:指传感器本身的零电位基准线。 (2)模拟地:模拟信号的参考点。 (3)数字地:数字信号的参考点。

(4)负载地:指大功率负载或感生负载的地线。

(5)系统地:整个系统的统一参考电位,该点称为系统地。 以上5种类型的地线,接地方式有两种:

单点接地:有串联接地和并联接地两种,主要用于低频系统。

多点接地:高频系统中,通常采用多点接地方式,各个电路或元件的地线以最短的距离就近连到地线汇流排上。 7.2.2屏蔽技术

利用金属材料制成容器,将需要防护的电路包围在其中,可以防止电场或磁场耦合干扰的方法称为屏蔽。

屏蔽可分为静电屏蔽、低频磁屏蔽、驱动屏蔽和电磁屏蔽等几种。根据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屏蔽方式。

1.静电屏蔽:能防止静电场的影响,可以消除或削弱两电路之间由于寄生分布电容耦合而产生的干扰。

2.电磁屏蔽: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做成屏蔽层,利用高频干扰电磁场在屏蔽体内产生涡流,再利用涡流消耗高频干扰磁场的能量,从而削弱高频电磁场的影响。

3.低频磁屏蔽:电磁屏蔽对低频磁场干扰的屏蔽效果很差,对低频磁场的屏蔽,要用导磁材料做屏蔽层,将干扰磁通限制在磁阻很小的磁屏蔽体内部,防止其干扰。

4.驱动屏蔽:就是使被屏蔽导体的电位与屏蔽导体的电位相等,能有效抑制通过寄生电容的耦合干扰。 7.2.3滤波技术

滤波器是一种允许某一频带信号通过,而阻止另一些频带通过的电子电路。滤波就是保持需要的频率成分的振幅不变,尽量减小不必要的频率成分振幅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

一 滤波器分为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 1.低通滤波器 2.高通滤波器 7.3 软件抗干扰技术 7.3.1 数字滤波

数字滤波由软件算法实现,不需要增加硬件设备,只要在程序进入控制算法之前,附加一段数字滤波程序。

1.中位值法 2.平均值法 3.限幅滤波 7.3.2 软件冗余技术

进行软件设计时要考虑到万一程序“跑飞”,应让其自动恢复到正常状态下运行,冗余技术是常用的方法。常用的冗余技术主要有指令冗余技术、数据和程序冗余技术。 7.3.3 软件陷阱技术

当乱飞程序进入非程序区或表格区时,采用冗余指令使程序入轨条件便不满足,此时可设定软件陷阱。

软件陷阱,就是用引导指令强行将捕获到的乱飞程序引向复位入口地址0000H,在此处将程序转向专门对程序出错进行处理的程序,使程序纳入正轨。 7.3.4 “看门狗”技术

计算机受到干扰而失控,引起程序乱飞,也可能使程序陷入“死循环”。当指令冗余技术、软件陷阱技术不能使失控的程序摆脱“死循环”的困境时,通常采用程序监视技术,又称“看门狗”技术,使失控的程序摆脱“死循环”。

“看门狗”技术既可由硬件实现,也可由软件实现,还可由两者结合实现。

医学遗传学论文范文第3篇

PBL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来自三个方面: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1.1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这是一种主张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的认知学习观, 是强调学生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的一种认知学习观点。该理论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观点为基础, 并倡导以认知学徒制改进学习的复杂形式。维果茨基坚信, 儿童是在摆脱日常概念和成人概念的“张力”中学习科学概念的。如果仅仅将源于成人世界的预成的概念呈现给儿童, 那么他就只能记忆成人有关这一想法所说的一切。他强调, 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 社会可以对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支持和促进作用。

1.2 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关于知识与探究,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在回答“知识是什么”时, 始终认为知识是与过程、探究联系在一起的, 除了探究, 知识没有别的意义。杜威认为思维是明智的学习方法, 已有的、外在的知识必须通过个体的亲自参与, 才能成为个体自己的知识, 这样的知识才能成为进一步行动的工具。反映在教育中, 杜威提出的总的教学原则就是主张“从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 也就是“从行动中学”, 他说:“从教育上来说, 就是要使学校中知识的获得与在共同生活的环境中所进行的种种活动或作业联系起来。”杜威认为, 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应是课本中或课堂上传递的惰性知识, 知识只有应用到具体问题中, 才能变活、实用。通过“做中学”, 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 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 从而做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 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 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 学习者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

1.3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 也不是主观的东西, 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客体只是在它顺应或违抗主体在一个连贯的系统中的活动或位置的协调作用时才被建构的”, “只是通过被建构才被发现的”。因此, 认识并非大脑对于客观事物或现象简单的、被动的反映, 学习也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 而是一种主体主动的建构活动, 从中学习者学到越来越多的有关自己认识事物的程序, 即建构了新的认知图式。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 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的是学生的“学”,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 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

2 实施PBL的必要性

2.1 学生现状

职业院校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总体素质普遍下降、学习兴趣较低, 而他们毕业后大多数又要直接走向工作岗位。21世纪是信息社会, 知识更新极快, 竞争日趋激烈, 个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能力对于其生存与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会课本知识, 而且要学会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本领。面对现实, 找到一种最佳的学习模式, 使学生学有专长, 钻有兴趣, 用有本领, 学会终身学习, 能主动适应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2.2 教学现状

现在职业院校授课基本上是传统的讲授法。教师上课是“满堂灌”, 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局限于课堂教学中:学习社群狭窄、学习资源的获取极为有限、反馈与评价效果不佳;提问仅仅局限于课堂中:由教师当堂提出问题, 当堂解决问题 (大多数是教师或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参与的很少) , 其结果是——“学生是没有问题来, 没有问题去”, 缺乏合作交流、学生未能亲自去学习, 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知识的获得与应用分裂, 所提出的问题不能伴随知识获得过程的始终, 不能激发学生深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因此, 作为一名遗传学教师必须及时改变教学方法。

2.3 PBL的优点

PBL的突出之处在于:学习者作为自己知识的建构者, 在应用知识的情景中, 主动参与真实性的活动和任务,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 并在与小组其他成员的协商过程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 在元认知水平上监视自己对知识的建构。

PBL主张: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中, 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的问题, 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教学程序为: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讨论汇报;评估小结;练习迁移。其特色就是利用病人的问题作为学习内容, 促使学习基础和临床科学知识及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适合于以问题为中心的内容的学习。

2.4 医学遗传学的学科特点

随着人们对遗传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影响人口素质的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的更多了解, 医学遗传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医学遗传学以生命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主线, 以遗传病的发生、诊断、防治为重点, 将人们密切关注的遗传病与医学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医学遗传学基础、遗传病、遗传与优生的基本技术三方面进行论述, 并且在每部分的内容中列举了许多有关的遗传病病例, 在病例中详实的描述了遗传病的症状, 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说每个病例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符合PBL的特点。

在PBL中, 所有学习围绕的问题都源于真实的病例, 病例是学习的核心, 病例的解决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生面对真实的病例, 参与到解决病例的真实体验中, 在解决病例的过程中, 学生面对能够激发思考的真实病例, 积极思考, 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到病例的处理中。在处理病例的过程中, 检验了所学的知识, 确信了知识的有效性, 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 在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中实施PBL非常必要。

摘要:目前, PBL (Problem-Based Learing) 在医学院校的大多数基础课 (如:解剖、药理) 的教学中已经逐渐受到重视, 但在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PBL的理论依据、优点以及医学遗传学的教学现状、学科特点等几方面来论述在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中实施PBL的必要性。

关键词:PBL,医学遗传学,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和震.知识:探究、反省与行动——杜威的知识观对教育的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3, 5:11~12.

[2] 何克抗.建构主义——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四) [J].学科教育理论研究, 1998, 6:12.

[3] 张宏伟.在问题意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1:26.

医学遗传学论文范文第4篇

那么, 如何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右脑呢?结合本人在高职高专《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善于启发引导, 调动学生的右脑思维活动

根据日本村田晴彦所著《第四意识的奇迹》一书, 当人的左右脑处于不同步时, 人会感到倦怠, 注意力分散, 工作学习效率低。只有左右脑达到同步, 人脑才处于最佳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感觉头脑清醒, 工作学习效率高, 是发挥创新思维的黄金时期。因此, 在教学中应使学生的左右脑思维都处于积极状态。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运用语言、表象信息来激活学生的左脑和右脑, 并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控教学过程。尤其在课堂上, 教师讲课要“声情并茂”, 通过提问、暗示、形象诱导、幽默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右脑思维活动。要始终将学生置于动态的学习环境之中, 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不但让学生“知其然” (解决“是什么”问题) , 而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 甚至让学生“知其必然” (解决“将是什么”的问题) 。为了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教材之间和所存在的差距中, 通过“学-思-疑-问”解决心理矛盾, 开展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开放型探究, 进而形成了具有主动创新精神的“探究性行为”。为了解决多因的、不定的、复杂的教学现象, 要按照系统方法的原则和步骤, 通过反馈、强化教学过程的变量, 使教学过程形成一个有序而完整的训练系统, 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变动状态中通过自我控制和调节获得尽可能大的信息量, 并提高右脑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学中善于启发、激疑, 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而紧张的状态,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处于无疑状态时, 往往需要教师抛出一些问题, 促其思索, 引导学生善于提问,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敢于独立分析判断。当然有时这样做可能会使学生思维出现混乱, 不过这并非是坏事, 恰好是教师引导的好机会。一个概念、一个观点往往要经过“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 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教师要善于经常鼓励学生自己开展设疑、解疑活动, 创设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学习条件, 鼓励学生探索性地学习。这样做既提高当下的教学效果, 也为学生将来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2 加强直观教学, 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

要改变重抽象轻形象、重分析轻直观、重理性轻情感的传统观念, 多进行形象思维和形象记忆, 多使用右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思考问题时, 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 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样思考完成后, 我要花很大的力气把他们转换成语言。”他的相对论就是他躺在夏日的山丘上, 想象驾驶着一束阳光横贯宇宙旅行后发现的。此外,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 观看影像资料印象深刻且知识容量大、记忆速度快, 而阅读文字材料则耗时长而且容易遗忘。这是由于材料中的语言文字是抽象的, 分工由左脑负责;而影像资料则是直观形象的, 属于右脑管辖。根据日本中山正和教授的研究结果:在人脑的信息储存中, 形象信息与语言信息的比是1000∶1[2]。这就告诉我们, 大脑容纳形象信息的量是非常可观的, 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形象信息。

右脑的记忆容量比左脑大的多。如果能有意识地发挥右脑的作用, 对提高教学效果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认识文字和语言是左脑的机能, 但是教师仅凭文字和语言很难将自己所想的内容传达给学生。而且学生要理解这些内容也需要花费相对较长的时间[3]。因此, 在教学中尽量多采用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图表、影视、实验、多媒体课件等典型材料进行直观教学, 这样不仅生动直观, 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及表象, 掌握技能;而且有利于右脑功能的开发, 使学生将知识牢固地印在右脑中而不容易消失记忆。今天, 凡是媒体, 特别是电子媒体都有可能是“老师”。学习材料更多的是文字、图像、声音几种相互结合的“超媒体”形式, 使多种感觉通道参与学习。随着多媒体的高度发达, 学习将是一个愉快的过程。

医学遗传学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特性, 要使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正确牢固的医学遗传学知识, 不能只从抽象的概念和定义出发, 抽象地讲授医学遗传学的基本知识, 而必须通过上述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获得感受, 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讲“遗传的细胞基础”这部分内容时单凭教师的口头表达, 学生很难理解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 如果在讲解前能让学生先观看“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影像资料, 对“细胞分裂”的连续过程有了一个初步印象后, 教师再结合挂图或多媒体先进教学手段进行解释, 这样就使教材内容由抽象变为形象, 而易于被学生接受。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所要掌握的理论要点就有了深刻的印象, 容易理解并记牢, 使形象思维化为抽象思维。

3 重视实践教学, 让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我们说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学习目的所采取的方式, 其随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是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而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上偏重于书本知识, 忽视实践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偏重于单纯讲授, 忽视动脑动手的训练;偏重于灌输知识, 忽视创新思维的培养, 结果造成知识与实践脱节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多参加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具体的事物、具体的问题, 在实践中动手、动脑, 容易触发形象思维, 从而促进右脑思维, 因此笔者认为应多增加一些机会, 让学生以多种感觉器官综合应用的学习方法肯定比单一方法效果要好得多, 它能使大脑同时接受来自不同感觉器官的信息, 从而在大脑皮层的视觉区、听觉区、运动区、语音区等建立起多通道的暂时联系, 然后再经大脑皮层的加工整理, 使信息流下深刻的痕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此外,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913年实验表明:掌握无意义的材料会急速消退。对这种遗忘现象的解释之一是因为它没有被用上。这里的用上就是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体现, 有人感到学习用脑已经达到了极限, 很累, 这多半是大量无意义信息积聚在左脑, 没有或很少开发右脑的缘故。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实践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以“单基因遗传”内容来讲, 若只按教材照本宣科, 既枯燥又乏味。要想让学生学好它并应用这些知识去认识人类遗传病及其发病机理和防治原则, 就必须充实教材, 理论联系实际, 尽量让学生见得着或听说过, 这样才能生动形象而又易于学生的接受。一方面, 可利用已有的多媒体影像资料、患者的照片和系谱进行课堂分析讲解, 另一方面, 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人类正常性状或遗传病的调查研究”的实践活动, 根据调查结果, 绘制遗传家系图。通过这样的观察、分析、讲解, 就使得学生对一些较难理解又容易混淆的问题, 诸如遗传病的传递方式、近亲婚配的危害性等有了明确的认识, 并容易理解和记牢。当学生在调查中或在课堂上亲自感受到遗传病患者及他们家庭的痛苦时, 就会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医学生学好遗传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这样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有较大的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舒适轻松, 思维活跃。此外, 还可有效地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活动, 这样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既训练了左脑, 又锻炼了右脑, 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4 及时复习巩固, 使学生加深印象

作为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记忆的遗忘规律。要引导学生善于把学习的理论知识, 通过联想将其形象化, 进行形象记忆。艾宾浩斯对遗忘的另一种解释是因为材料没有被重复。这里的重复则是指复习巩固, 若不及时进行, 遗忘曲线将会急剧下降。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安排复习时间和方法的科学性, 才会产生及时启动右脑复习的自觉性。如果长期临考突击, 左脑疲劳, 右脑闲置, 学生成绩必然会不理想。

5 结语

教师要掌握和利用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特点, 发挥精湛的教学艺术, 充分利用实验、图表、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影视以及多媒体课件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教学, 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 尝试开发右脑, 唤醒似乎沉睡的右脑, 培养学生敏锐的直觉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获取创新思维的灵感,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得到启迪和培养。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智力得到充分发展, 拓宽学生的思维, 造就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在教学中有意识注意右脑开发, 培养创新思维, 是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摘要: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智力得到充分发展, 拓宽学生的思维, 造就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掌握和利用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特点, 发挥精湛的教学艺术, 尝试开发右脑, 唤醒似乎沉睡的右脑, 培养学生敏锐的直觉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获取创新思维的灵感, 是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右脑开发,创新思维,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吕英.浅谈如何开发人类的右脑[J].教育与职业, 2004, 20:63.

[2] 朱棉霞.试论化学教学中学生右脑功能的有效开发[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5, 20 (2) :9~10.

医学遗传学论文范文第5篇

1 传统教学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

从我国目前高等医学教育的现实情况看, 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 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 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个模式下, 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 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 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 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 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 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严重弊病则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 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学习理论方面的基础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只研究外显行为, 反对研究意识和内部心理过程。根据这种观点, 人类学习过程被解释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 而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外部刺激, 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外界刺激, 即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1]。P B L (P r o b l e m-B a s e d Learning) 教学法称之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 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 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 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 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 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不是知识在师生之间的简单传递, 而必须通过学习者主动的意义建构活动而实现, 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建构过程的主体, 教师只是建构的促进者。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是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

为了进一步适应当前临床医学对高层次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培养具有系统完整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人才, 建议对医学遗传学进行传统教学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双模结合”的教学模式:总论和必要的医学遗传学知识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采取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 选取与临床联系密切章节进行PBL教学, 既保证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获得又充分利用有限教学资源, 克服了全程PBL教学资源不足的困难, 又便于调动学生学习讨论的兴趣和教师设计病例。将培养目标的实现寓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即确定一个中心问题作为教学主线, 沿着教学主线将每一堂课的内容以问题方式提出, 通过学生自学-集体讨论-老师辅导总结等环节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消化理解。

2 病例教学

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学与医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研究对象是与遗传有关的疾病, 涉及到遗传病的发病机理、传递方式、诊断、治疗、预后、再发风险和预防方法等, 是一门较难理解而又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所有的疾病都与遗传有关”, 而且典型病例也比较多, 每一病例的分析要涉及多方面的知识, 如遗传病的发生机制、传递规律及病理过程等, 学生可以在病例分析的同时了解和学习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既可以为日后的临床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又克服了死记硬背理论而不会应用的现象,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病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教师运用真实的病例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病例, 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 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 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病例教学作为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形式, 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也有利于实现教学方式从灌输式向启发诱导式的转化, 使学生自觉、主动、创造性的学习,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3]。医学遗传学授课应始终强调以疾病为中心, 以遗传为基础, 深刻理解遗传与疾病的内在联系。因此建议在讲授各类遗传病时, 建议引入临床真实病例, 使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理解和巩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 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培养医学思维。例如, 在讲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时选取真实病例,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家系系谱,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显性遗传病发病特点等讲授重点和难点。

3 科研教学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 新知识、新内容、新观点不断涌现, 如何保持教学与科技发展的同步性, 从而将抽象的遗传学知识与丰富多彩的临床医学有机地结合, 突出以疾病为中心, 以遗传为基础, 已成为医学遗传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怎样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将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与当前医学发展相结合是当前医学遗传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参加科研任务, 将课本知识与科学实验结合起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在授课过程中, 应立足本学科特点, 充分发挥授课教师的科研优势, 适时地将教师的科研工作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会使相当数量学生对科研产生兴趣, 感到所学知识具体、实际, 感觉科研其实离他们并不遥远, 从而对学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浓厚的兴趣。教研室应结合其有特色的研究项目, 将部分难度较大、实用性较强、具有研究性质的实验内容发展为学生实验内容。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一个学期间, 通过开放的研究室和实验室, 可以长期做研究工作, 并鼓励他们发表科研论文。这样不仅增强了实验课系统性上的延续性, 也增加了实验的难度、探索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 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同时学生也增加了成就感, 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 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可以考虑在医学遗传学的实验教学计划中开设科研训练课, 学生在在有科研经验的老师指导下, 熟悉科研选题设计、文献检索与综述、实验操作和结果观察、记录、数据统计与分析、学位论文撰写的科研全过程。

4 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近几年来教育部多次下发文件, 要求高等院校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 (教高[2001]4号) , “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 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教高[2005]1号) , “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 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教高[2007]2号) 。因此, 未来高校课程必将向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医学遗传学这门课程也应该顺应网络化的趋势。我们学校去年引进了由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该平台为师生搭建了一个探究式的教与学互动的网络空间, 教师可以在校内外便捷地使用、发布、维护相关课程的电子资源, 并实现与学生在线研讨、交互、答疑 (注:网络教学平台只有选修了本课程的学生有权限登陆、浏览, 教师的课件只供选修该课的学生查询使用, 保证教师的课件版权) 。通过该平台, 教师 (或学生) 可以在校内外随时布置 (或完成) 作业、答疑等。利用该平台, 教师可以将最新的医学遗传学的前沿的资料在网上与学生共享, 并且可以全天后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科知识, 回答学生的提问, 将学习的空间拓展到了课堂之外, 有利于医学遗传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特色鲜明和发展迅速的医学遗传学的教学需求, 改革势在必行。以学生为中心, 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的结合和适应课程网络化是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的三个关键方向。本文倡导的传统教学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作用不单是讲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如何去学习。病例教学和科研教学方法的应用针对了医学遗传学这门课实践性强的特点, 合理的运用会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的结合, 并且可以紧跟本学科的发展前沿。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拓展了本门课的教学空间, 使学生和老师的联系更加紧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相结合, 灵活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 形成医学遗传学特色的教学方法, 可有效地促进教学工作向着以学生为本的方向不断发展[4]。

摘要:医学遗传学是医学院校课程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是医学与临床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它在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本文从传统教学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病例教学, 科研教学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四个方面探讨了这四种方式相结合的医学遗传学教学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PBL教学模式,病例教学,科研教学,网络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 (上) [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7) .

[2] 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 (下) [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8) .

[3] 岳丽玲, 等.病例分析教学模式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 (7) .

上一篇:基础护理学论文下一篇:肿瘤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