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2023-03-19

工业工程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工业工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在我国发展迅速。在此基础上,通过回顾西方先进国家工业工程理论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工业工程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现状。

在西方国家,工业工程已经发展了数百年,并建立了非常完整的学科门类。此外,工业工程形成了一种十分完美的体系,深入各个工业领域中。现如今,工业工程在我国存在了十多年,以被很多的企业、高校接受,并且工业工程在很多企业当中也都得到了有效的实践,工业工程的使用,帮助这些企业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然而,在目前的研究当中,本文发现,我国的工业工程应用较为局限,主要应用在了制造业当中。在第三产业中工业工程的应用研究还十分有限。物流作业是第三产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探讨适合我国物流行业应用工业工程的理论。

一、工业工程概述

工业工程的字面意义可能不像医学,会计学等专业那样通俗易懂。首先,首先解读一下“工业工程”,以便让大家对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一)工业工程的起源

工业工程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的诞生是由于军事的需要,之后被用于工业生产。最具代表性的是制造业。现在,工业工程广泛应用于机器领域,已由最初的制造业扩大到了建筑,交通运输,销售,航空,金融,医院,公共卫生,军事后勤,政府部门,服务业等领域。泰勒和吉尔布雷斯是工业工程的创始人。

(二)工业工程的定义

工业工程也称为IE,是将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组成的集成系统,来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简而言之,工业技术是技术和管理的结合,旨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二、工业工程在国外物流领域当中的应用

在国外,工业工程的发展较早,因此工业工程较早的在服务业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工业工程在美国的快递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联邦快递的业务有着比较高端的环节。由于联邦快递拥有众多客户,因此有着很高的时效性要求。为了能够更加准确配送货物,联邦快递采用了工业工程的方法,对客服、工人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力求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对货物进行配送。

三、工业工程在我国物流领域当中的应用

通过借鉴国外的工业工程应用情况,我国也对此进行了研究。物流的初期概念是指对货物进行派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物流吸收了后勤学的概念,从而形成了现代的物流概念。如今,在国外的物流行业当中,工业工程正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国,物流领域在工业工程的应用受到严格限制。首先,从中国物流角度来看,国内研究侧重于宏观理论层面,在企业的选址、配送节点的选择方面虽然已经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但对仓储管理等方面没有进行更多的研究。在宏观方面的研究,它对知识要求不高,但对微观操作环节却有着较高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工业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其次,物物流企业的建设盲目侧重硬件配置。目前中国的许多物流公司都十分重视对于硬件的购置。虽然硬件条件很好,但许多物流公司在建设信息系统方面相对落后。相关软件的迟钝严重限制了工业工程在我国物流领域当中的应用。第三,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在许多企业中,管理者都会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做出决策,并没有应用工业工程理论。

四、改善工业工程在我国物流领域应用的策略

要密切关注工业工程技术的应用,比如在企业设立专门的职位。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管理员的工作量。工业工程的内容非常丰富,因此要对其进行应用,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储备人员。其次,要注重微观操作环节,进行优化设计。由于工业工程的作用很难通过物流的宏观管理来实现,为了有效地保证运营效率,这就要求企业能够重视微观操作的环节,利用多种理论对微观操作环节进行规划。第三,要运用标准化动作研究,对物流企业内部人员进行规划设计。与其他公司不同,物流公司需要不间断地工作。同时货物运输高峰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企业成本不断上升。因此,要利用工业工程理论对标准动作以及时间进行研究,在保证经济条件的情况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五、结语

隨着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工程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加强IE的宣传、培训、教育和试点工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工程体系,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持。我相信工业工程在中国肯定会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会更加的广泛。最后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今后的专家学者研究工业工程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有一定的帮助与借鉴作用。(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工业工程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业工程;应用;概念;作用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我国每年都会引进大量的外资、合资企业,这不仅会为企业带来大量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等硬件设施,更为企业带来了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模式等软件设施,这其中就包括工业工程在内。再加上制造业在中国仍旧是主导产业,因此企业应用工业工程技术提高企业的管理基础与管理创新能力是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1工业工程概述

1.1工业工程的概念

工业工程的概念来源于英文单词 Industrial Engineering,也简称为IE,指的是以优化生产系统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综合效益为目标,以规模化工业经济系统和工业生产为研究对象,在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和生产制造技术等科学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工业工程是一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它有效地综合了工程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科学体系,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巾场需求的不断发展而变化,其内涵和外延还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1.2工业工程的作用

工业工程在其发展和应用实践过程当中,体现出自身的重要性。工业工程的基本作用包括系统规划作用、系统设计与实施作用、系统评价作用和系统创新作用等方面。

①系统规划作用。一方面包括对产业结构、产业政策、技术发展规划、产业技术政策、工业教育及培训规划等的宏观系统规划,另一方面包括对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更新和改造、业务发展规划、企业经营战略、安全环境规划、产品标准及系列化规划、质量成本规划、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等的微观系统规划。②系统设计与实施作用,主要有系统设计与实施、工作研究与实施、制造过程控制、标准制定与实施、企业重组与改造等。③系统评价功能系统评价作用,这主要指的是借助各种分析评价工具对系统的效益或成果进行评价分析,以达到最优的结果,主要包括技术经济发展预测评价,奖惩机制建立与评价、各种规划设计方案的评价、产品设计评价、投资分析、工程经济分析与评价、质量与可靠性评价,职工业绩与职务评价、现存各子系统的评价、评价指标及规程技术评价,宣传教育系统结果评价等。④系统创新功能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通过这一系统的分析评价、完善改造以达到促进系统不断创新的日标,是IE的功能之一。这里主要包括产品改进、系统组织改进、工作方式改进、设施改进、技术创新的激励与组织、工艺改进、新产品新技术的工作开发等。

1.3工业工程的特点

①整体系统的特点。工业工程的理論和思想是追求系统的整体效益。各子系统的目标必须服从系统的总目标。

②技术与管理集成的特点。工业工程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从技术角度研究和解决生产组织和管理中的问题,而具体实施则是站在系统全局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设计、改造和控制系统的运行行为,以求整体最优。

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特点。工业工程从一开始就经历了围绕提高作业效率为重要内容的传统工业工程阶段;与运筹学相结合进行更系统和精确设计的独立活动阶段;以系统工程为新的支柱,形成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分析和设计的系统科学体系阶段;目前可以认为是工业工程应用各种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和范围的新的发展阶段。

2 工业工程应用现状

工业工程的兴起于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工业工程的应用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据调查,在中国己有很多行业(汽车行业、钢铁行业、机械制造、家电行业、建材行业、资讯行业),及上百家企业,如第一汽车集团、美的集团、东南沿海的许多企业等不同程度地应用工业工程并作为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乎段,并有几十家企业(广东科龙集团、一汽大众有限公司)已获显著效果。然而,企业应用工业工程的动机不同,以及管理水平的不同,对工业工程的应用情况也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外资、合资企业是工业工程的推广者,这类企业从80年代后期就开始应用工业工程,从建厂的时候就设有工业工程部(科),或者设有工业工程岗,如上海大众、MOTOROLA、一汽大众等。由于沿袭了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工业工程在企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这些企业具有规范的工业工程工作,清晰的工作职责,明确的工作范围等,如图1所示。

②东部沿海地区市场经济发展很快,这些地区的企业也是最早接触到工业工程理念及其重要性的企业,他们从90年代开始应用工业工程,他们将工业工程的应用作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表1显示了广东科龙应用工业工程的具体情况。

③国内的企业普遍认识到了工业工程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起于90年代。伴随着更多的企业认识到各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为企业所熟知,中国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从简单应用工业工程的技术,转变为在企业中专门建立起工业工程部门来对企业的决策出谋划策。例如,2000年一汽集团成立了工业工程科,通过推行精益生产的方式,不仅规范了企业经营模式,还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最终使企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④CIMS工程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工程的需求与应用。工业工程结合CIM S工程与企业资讯化工程来应用,在企业中己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形式。CIMS的实施与应用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技术与软件系统的应用问题,还是管理问题与组织问题。企业结合企业资讯化工程与CIMS工程,大大的推进了工业工程的应用,并己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应用形式。

⑤工业工程应用的局限性。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已经严重的影响到CIMS工程的实施,而且很多的企业对工业工程的应用比较盲目,对工业工程的需求也仅仅是在外力推动下产生的,是一种无知识性的行为。因此,企业应用工业工程既需要有系统的工业工程理论与技术的支援,又需要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工业的全面和有效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工业工程发展趋势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主导产业仍将是制造业,因此工业工程也必然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企业间的国际交往的增多,工业工程的应用将呈现如下的趋势:

①产学研结合是未来工业工程的发展与应用的趋势。由于在企业中相对缺乏系统的工业工程的理论,那些从事工业工程的员工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有效推行工业工程的应用工作。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使企业能够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与科研技术优势,进而实现企业生产力的转化。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咨询公司将是未来推动工业工程应用的主要力量,产业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②企业将会更加注重国际间的交流,在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工业工程的发展与应用。只有通过与国际先进的工业工程水平的不断交流,才能够快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交流不仅包括学术界的交流合作,也包括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③企业应用工业工程将会朝系统性发展。当前国内企业必须要解决工业工程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能、工业工程组织或机构的工作定位和日标、工业工程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的关系、工业工程的工作流程与工作方式等问题,工业工程的系统性将会有效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并推动工业工程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言.工业工程及其应用[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1,(8).

[2] 李言,李淑娟.先进制造技术与系统[M].西安:陕西利学技术 出版社,2000.

工业工程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现如今,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以及施工技术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未来发展地位。为了有效地改善建设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水平,文章将会从实际出发,系统的分析工业工程法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建设施工行业;现场管理;工业工程手法;应用探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不断提高,现场管理意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为了实现工程项目施工的最终目标,整个施工的现场绝不能处于被动的状态,管理者要采取主动进攻的模式,提高管理力度,找寻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漏洞,让管理模式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全面,从而保证工程顺利完工。

一、工业工程的含义

工业工程指的是对人员、物资、设备以及能源或信息等资料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的进行专业的设计与改造的一门学科,工业工程会利用数学、物理等专业知识,应用工程分析以及设计原理,对获得的相关成果进行确定、预测以及评价。工业工程能够合理地利用各类实用的方式方法,将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为组织以及管理提供一些专业的科学依据,要想真正掌握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所在,需要借用专业的管理控制技术对其进行调查与分析,而工业工程法恰巧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工业工程中的相关职能与建设工程中的现场管理环节息息相关,能够及时的让管理者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对质量管理进行现场的数据分析,从而推动建设行业的管理发展,提高现场管理的整体效率与实际水平。

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工业工程法的实际应用

(一)分析工序

工业工程法在工序分析方面的应用程序在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重点—制定解决方案—实行方案执行评价与合理改善方案—跟踪问题解决,整个过程属于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在施工现场的管理过程中,要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对过去的数据进行再度分析,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与重点,进而提出改正的方式与发展的目标。对于现阶段一些大型的施工企业,需要对其常用的工序进行完善,在原有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改善方案,并依照方案予以实施。总的来讲,建筑产品本身具有个性化,无论是选择材料、订制货物还是安排进场、实施安装等,每一道工序,每一项工程都具有相应的流水关系,对工序进行合理的调度,能够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从而实现质量化施工的目标。

对工序进行分析,主要的目的就是了解并把握整个工序的流程,从中找到改善的重点,所以在施工现场的管理过程中,使用工业工程管理中的工序分析方式,对于施工质量的提高有着特殊的意义。每一个施工管理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与业务开发能力,牢牢的掌握工序与工序之间呈现的关系,在分析工序的同时必须要考虑是否能够进行工序的完善与管理,要针对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工序完善,从而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二)分析相关动作

在施工现场,每一次施工作业,无论是什么工种的作业一定是由相应的动作组合而成的,对于每一项工序作业涉及的相关动作都需要挖掘其潜在的改善潜力,要想达到此目标需要有一批能力较强,技术较为完善的骨干精英参与现场管理,在现场施工中做到细致入微,排除一切不合理、不均衡的动作现象。这一点对于成本降低,改善现场作业环境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工业工程应用的主题所在。值得一提的是,在分析动作时绝不能仅凭感觉进行分析,要应用合理的科学手段,以数据作为基础,以灵活的手法改善工序,带着问题分析动作,从而排除一切不合理的动作现状。

(三)规划搬运

要想保证施工现场的高效有序,必须要对机械设备进行系统的布置,考虑各类原材料以及结构配件的进场、堆放等,利用现场的环境特点分析、工种关系分析、工种特点分析,依照高效原则、立体原则、安全原则、灵活原则,采用工业工程手法改善现场的总体布置,进而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

施工时的材料引进、货品订购与进场堆放等务必要做到合理、有序、完善,尽可能的提高机械的运行效率,减少二次搬运现象的出现,保证施工的整体进度,防止出现由于材料短缺而导致的工期延迟现象。同时,工程产品本身在生产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工序完成的时间不定,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此,工业工程法中的分析搬运是现场管理的主要方向之一,对于现场管理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分析时间

在施工作业中,时间分析是最基础的手法,对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建筑成本的降低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必须要致力于时间的缩短以及方法的改善两方面,而改善方式方法绝对不能脱离时间的分析,这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存在。

对时间进行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时间的数据对现状的进展以及所遇困难进行标识,这是改善现场管理的最为基础的数据性资料,例如:某日本公司在一次QC活动中,利用工业工程法对时间进行分析,从而缩短房屋施工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施工。值得注意的是,时间的分析方式同分析对象的种类、分析的性质以及分析的目的相互对应,一般可以采用时间观测法、VTR分析法、样本分析法等进行。

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能否得以生存,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六大基本要素(生产率、质量、成本、工期、安全、员工士气),掌握合理的、科学的现场管理方式。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灵活的将工业工程法应用在建设施工行业的现场管理中,排除一切逆向元素,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完成工程项目施工,为企业发展、社会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已经在建设施工行业的现场管理中,系统的分析了工业工程手法的实际应用。在建设工程施工中,质量的保证需要由人来完成,人作为管理的主角需要对施工的整体进行掌控。施工方在施工时需要采用工业工程法,并且将其与项目现场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完善现场管理模式,降低工程施工成本,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工程建设的整体发展,让施工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刘继文.工业工程手法在建设施工行业现场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2.

[2]徐琳琳.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策略的探讨[J].企业导报-经营管理,2013.

[3]孟瑜清.工业工程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J]. 潞安职业技术学院,2007.

工业工程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工程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已逐渐成为当前的朝阳专业之一。考虑到这一点,相关部门应十分重视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在施工管理工作中必须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拥有敬业精神和专业技术技能,有效保证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工业工程;安装;质量控制;现状;要点

引言:在施工过程中对安装点的充分了解可以确保设备的平稳运行,并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和获利能力。工业工程的专业知识在不断增加,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强。渴望进一步加强技术管理,加强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以确保企业工业工程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由于掌握技术是质量控制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当前的工业工程操作中,有必要在设施和施工现场方面加强工业工程的质量控制。文中简述了工业工程安装质量的现状,对安装质量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1工业工程的安装质量控制现状

从20世纪开始,中国在工业工程中有了一定的应用水平,自1980年以来,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工业工程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促进,近年来中国的工业工程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工业工程业务管理的动机和应用水平不同,以及对工业工程的理解和掌握水平的差异,国内公司在改进工业工程的过程中正在应用许多工业工程。企业管理层面的困难和问题,这包括缺乏对安装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缺乏项目的质量以及缺乏材料本身的质量保证。

2工业工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可以促进工程项目的建设,从目前的角度来看,提高业务质量和利润的关键是经济结构的影响,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企业工程效益比较差。随着工业工程方法和系统的出现,已经满足了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与工程设计的协调和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其次,实现科学再就业,企业职工下岗和再就业与公司改革和深化社会稳定直接相关,是公司发展面临的最敏感,最困难的问题。将工作研究技术应用于工业工程系统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3工业工程设备质量控制要点

3.1介绍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工作经验

引进国外先进质量理念包括:以人为本,无事故和无伤亡,在施工过程中強调痕迹管理的概念;不盲目追求进步,以安全质量第一的理念去发展;商品的创造和维护着眼于建筑环境和文明理念。焊接日报表准备在每种工业设备的焊接过程中,最佳实践和应用是根据工作介质,测试介质和测试压力将设备的系统管道分为压力测试包,以进行子系统压力测试。

3.2通过充分利用办公自动化来加强质量管理

根据施工图纸,项目部质量负责人根据施工图事先准备好混凝土基础清单、设备清单、工艺管道清单、电气工程清单、仪表工程清单等管理资料,为方便所有专业和项目的各阶段建立了一个数据库。例如,设备清单包括设备位置编号、设备名称、结构、设备规格及类别、材料、设计压力和液压测试压力、设计温度、工作介质、压力测试时间、重量、制造商、运输数据大小、绝缘保温、支撑条件、螺栓孔规格等内容;工艺管道列表包括管道编号、介质,材料、规格、设计压力、设计温度、管道级别、无损检测率和合格级别,每个规格中的焊缝数量以及预期的固定焊缝数量,固定焊缝的数量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来准备这些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对于生产调整准备是必需的。每天进行焊接,进行无损检查与设备制造商连接,土木工程(设备基础)的安装防腐以及绝缘的质量控制均是有益的。如果提前做好准备,就会有质量的概念。对整个项目的建设进行预控制,在整个项目建设结束之前,可以使用两个月收集的数据,对交付技术编制文档带来了良好的收益。

3.3严格管理各类技术人员的学历

员工的技能和操作水平在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当员工的质量达到要求时,任何人才能自信地做事。项目部门的质量负责人必须严格管理其下的各种专职操作人员,并向项目部门提交所有进入现场的人员的资格证书,以便专职操作人员必须获得100%认证。特别是,焊工必须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接受相应的焊接项目。

3.4焊接技术准备

例如焊接工艺规范和焊接工艺卡以及焊机的有效焊接范围在施工现场进行焊接之前,焊接负责人填写有关的压力容器和压力管的焊接程序和焊接工艺卡,并将其发送到每个施工现场各个岗位,然后由实际的施工人员进行跟踪。

4工程机电装置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科学合理选择相关设备

机电设备的初期选择与整个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有关,因此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机电设备,使设备能够适应实际设备项目的需求,为了使相关设备的价值最大化,必须仔细筛选模型以促进机电安装项目的顺利进行。另外,为了使所选设备达到工程标准,必须仔细测试设备的耐水性和耐冲击性,并进行特定测试以确认设备的整体质量和性能。

4.2做好机电设备测试检查

在机电安装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机电使用的质量,有必要对机电安装进行具体的性能测试和现场试验,并对整体运行进行相关检查。另外,为了确保野外实验过程中实验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相关负责人必须认真记录和存储实验数据,以为今后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相关信息。

4.3加强电机的安装,调试检查和监督

当前,在我国的机电安装中,所安装的设备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这极大地影响了建设项目的整体质量。在这方面,建筑公司非常重视机电安装工作,在不断提高施工人员认识的同时,有必要结合相关标准进行定期的安装调试和设备检查,避免泄漏及电路老化和其他问题。另外,有必要结合设备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加强监管,才能有效地保证机电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4.4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建设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

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加强人员培训和组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建筑业中有必要聘用人才并培养相关的专业技能,同时,有必要不断完善公司的内部薪酬制度,并向表现出色的员工提供一定的薪酬,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对于企业管理员需要创新管理方法,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并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的概念。同时将提高机电安装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实现建筑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项目的建设过程包括一系列相互关联且相互制约的过程,流程质量是项目质量的最基本单位,在先前的过程中存在质量缺陷或隐藏的风险。此过程的质量不符合标准,将直接影响下一个过程和后续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也影响最终项目的质量。建筑电气安装工作不当会影响项目的质量,并增加后续电气维护的成本。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并减少后期维护的成本,有必要对建筑物的电气装置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以找到质量的技术要点,控制并修复出现的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辛林.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7(23):83-84.

[2]高璐燕.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0):23.

[3]马金山.工业工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J].煤炭工程,2011(02):126-128.

[4]工业工程的应用[J].价值工程,1991(01):37.

[5]刘尚财.探讨工业建筑水电安装工程质量[J].建材与装饰,2015,(16):90-91.

工业工程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工业工程是一门技术与管理的交叉学科,注重实践是工业工程课程的重要特征,而知识创新直接关系到工业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区别于传统的正式知识交流,基于非正式的实践社群知识交流,构建了“实践社群-知识创新-教学质量”工业工程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框架,具体从教师实践社群、学生实践社群和师生实践社群三个维度来研究实践社群,从知识扩散、知识重组和知识集聚三个视角分析知识创新,研究实践社群对工业工程课程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进而探索工业工程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实践社群;工业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知识创新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9015

工业工程是一门技术与管理融合的交叉学科,研究如何配置生产要素(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使生产力更高和运行更有效的系统。工业工程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课程体系的时代特征也更为明显。工业工程学科的知识领域较为分散,如何提升工业工程课程教学质量,是很多高校面临的难题。在工业工程课程体系建设中,知识的有效集成与创新是学科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工业工程学科主要包括运筹学、人因工程(包括方法研究与时间研究)、生产与运作分析、工程管理(包括工程经济)、制造与设施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六大知识领域[1]。提升工业工程课程教学质量,需要强化工业工程学科知识的集成与创新,注重教师、学生工业工程教学知识的流动与集聚。而实践社群能促进社群成员间知识的有效流动,增强知识管理能力,促进知识创新[2]。基于此,本研究从实践社群视角,关注工业工程学科知识创新,研究工业工程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

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质量提升路径模型

教学质量提升依赖于有效的教学知识流动,教学知识流动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實验、视频等各种教学手段,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并能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教学知识流动涉及教师、学生、知识、情境、媒介等因素。其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知识流动的主体,教学知识流动不仅包括师生间知识流动,也包括教师间、学生间的知识流动。师生间有效的知识流动是很多高校关注的焦点,很多学校也通过各种方法,如师生研讨、实验教学、辅导答疑等各种方法来强化师生间的知识流动。事实上,教师间知识流动与学生间知识流动也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知识交流,实现教师、学生间的知识扩散、知识重组和知识集聚,推动了知识创新,有助于教学质量提升。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实践社群-知识创新-教学质量”工业工程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模型,如图1所示。

二、实践社群

实践社群,又称实践社区或实践共同体,与传统组织方式不同,它是一种非正式组织,实践社群成员是自愿选择加入,以专业技术或对一个主题的热情为基础,社群每位成员所具有的知识聚合在一起,融合成一个知识网络,社群成员通过各种非正式方式交换工作经验、技能和诀窍等[3]。在这种开放的氛围下,促进社群成员间知识的有效流动,提升成员的知识水平,推动组织创新,达到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目标。虽然不同的实践社群在成员构成、时间框架、组织认同程度上有差别,但所有实践社群都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定义一组问题的知识领域;关心该领域人的社群;社群中成员希望在该领域中取得进步的有效实践活动[4]。

(一)教师实践社群

现有高校招聘新教师,更多关注学历、海外经历、年龄、科研成果、职称等,往往忽略企业实践经验。工业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许多课程如基础工业工程、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因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质量管理等均涉及大量企业实践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对工业工程课程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有高校工业工程教师不少都缺乏企业实践知识。如何丰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难题。构建工业工程教师实践社群,大家聚集在一起,就共同关心的工业工程主题,分享知识和技能,并不断进行知识创新。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作为知识发送者,可以将经验、知识、技能与其他教师分享,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法,其他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知识接受者,认真聆听、吸收和消化知识与技能,并与自身理论知识结合,形成新的教学表现形式,以较低的成本实现知识传递与知识创新,并运用到工业工程教学中,实现学以致用,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学生实践社群

工业工程课程授课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实训等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认真理解、消化和吸收,将知识为自己所用。然而,学生学习过程中,由于工业工程各门课程难易程度存在差异,学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也不相同,学生并不一定能全部领会教师讲解、理解课程内容、熟悉实践操作,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难题。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及反思予以解决,然而也有不少问题需寻求其他帮助。同时,因学生知识的异质性,学生对工业工程课程的想法与学习困惑也不同,此时就需要一种能解决不同学生课程难题、集聚学生课程想法的平台。而实践社群恰好能充分发挥此作用,基于此构建学生实践社群,学生可聚集在一起,对工业工程的难题和共同关心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既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积极回应其他社群成员的问题,通过知识沟通与分享,吸收其他成员知识并与自身知识重组和集聚,实现知识创新,促进工业工程知识的有效运用。

(三)师生实践社群

师生间良好的知识互动与情感交流,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理论知识丰富,思考问题的立足点较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知识的关联度与逻辑性,主要从课程体系出发进行系统地传授知識。对学生而言,如未能经过系统的训练,在学习中大多是零散地接受新知识,很少将知识融为一体,也难以从课程体系的整体性来理解和吸收知识,这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业工程课程教学尤为突出。教师与学生知识技能与思考角度的差异,是教师与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在一个“频道”的主要原因。传统的学校召开师生座谈会、网上评教、对学生问卷调查等,因学生出于隐私、他人的看法、评奖评优等各种顾虑,很难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中的问题,而构建师生实践社群,能有效克服这个难题。教师与学生就关心的工业工程课程知识聚集在一起,展开交流与研讨,在知识沟通中“微调频道”实现“师生对焦”。学生可充分表达对工业工程课程的认识、学习中的课程疑惑、工业工程发展的想法、工业工程实践运用的认知等,这些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真情流露很难通过其他正式的途径获得。同时,教师可以就学生对课程的问题给予认真解答,并在与学生知识交流中分享工业工程知识,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予以纠偏和引导,同时还可以对工业工程的发展进行共同畅想。

三、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是在现有知识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导出和产生各类新知识的過程,如新的产品知识、新的业务知识、新的组织文化知识等。实现工业工程知识创新,是提升工业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通过教师实践社群、学生实践社群和师生实践社群的知识交流与共享,非常有利于工业工程教学的知识创新,进而推动工业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知识扩散

通过社群成员的知识交流,知识可以在社群内得到扩散和传播,使原本仅是某个成员或少部分成员所具备的知识,上升为整个实践社群所拥有的知识,这反映了社群知识的普及性。知识扩散虽然不能增加社群的新知识,但它保证了相容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以及对实践社群的认同感。知识经济时代,工业工程课程知识越来越呈现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社群成员教师和学生只有必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新知识。通过教师、学生知识扩散,能够将原本仅是某个或某些教师、学生的知识传播至整个教师、学生群体,并上升为整个实践社群知识。知识扩散既反映了知识在社群的辐射范围,也丰富了社群成员知识储备,有助于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知识重组

知识重组是将知识组合对象按其属性类别加以集中整序和组合的过程,将大量分散的、随机的、无序状态的特定知识,采用一定方式和原则进行整合、优化和重新组配,使之形成一套有序和便于有效利用的特定知识系统[5]。知识重组的过程是知识集中化、精炼化和整序化的过程[6]。在知识重组中,内容上的重组是知识重组的核心,不仅是对知识单元的有序化,而且还通过知识整序和加工,使得知识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并重新组合,产生大量的新知识。在教师实践社群、学生实践社群与师生实践社群中,社群成员通过知识交流,接受、储存、理解其他成员的知识,并将知识纳入自身的知识体系。此时,这部分知识会与成员原有知识发生融合,自身知识与新吸收的知识实现知识重组,使社群成员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并创造出新的知识。在工业工程教学中,教师间、学生间与师生间的有效知识重组,能拓展知识功能,挖掘知识的潜在价值,使分散的知识更加集中,加强知识的有机联系,避免知识的散乱状态,知识流得到优控,创造出新的知识,进而有助于工业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知识集聚

创新依赖于多方面的知识,知识的有效集聚对创新有着重要影响[7]。知识集聚并非简单将知识汇聚在一起,它需要一定的临近关系,或是地理空间上的临近[8],或是社会关系上的临近[9]。知识集聚主要表现在知识之间的互补性、利益相关、共同目标、知识载体之间结成的联盟等。知识集聚有助于知识创新和经济发展,能够产生知识创造、传播、交易和使用的规模经济效应,同时形成知识和人才双向增强的正反馈效应,能推动教学的创新活动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工业工程课程教学,由于教师实践社群、学生实践社群与师生实践社群中教师成员、学生成员地理位置上较为临近,成员之间沟通方便快捷,相互间关系的亲密性也使交流沟通鲜有障碍。社群成员之间通过面对面沟通、圆桌会议、线上讨论等形式,围绕工业工程课程教学的某个主题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和相互交流,分享知识,形成课程教学问题解决方案和新的工业工程知识,实现知识集聚,进一步推动工业工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工业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路径

(一)创建实践社群,搭建课程知识流动平台

高校应提高对实践社群的认识,实践社群是提升工业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平台。创造实践社群形成的条件,鼓励教师、学生创建教师实践社群、学生实践社群和师生实践社群,合理引导具有不同知识结构但有相近学科背景的成员加入实践社群,并能根据实践社群知识交流的进展,提出有意义的工业工程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的主题,推动实践社群知识交流。同时也需注意,实践社群知识交流主要是基于成员的自主参与,高校行政部门一般情况下不要干预实践社群知识交流,让社群成员在无外界干扰下,畅所欲言,充分交流知识,探讨工业工程教学研究、課程建设、学科发展等问题,实现有效知识流动,推进工业工程教学质量提升。

(二)提高成员知识收发能力,营造交流氛围

工业工程课程知识交流既需要社群成员较高的知识收发能力,也需要知识交流氛围与渠道。实现工业工程课程知识交流,依赖社群成员准确地表达知识和深入理解别人传授的知识,但并非所有教师和学生都具备较强的知识表达与知识吸收能力,高校应对社群成员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技能的培训,提供知识分析的工具,畅通知识流动的空间,培养社群成员教师和学生分析、消化和整合知识的能力。另外,高校应鼓励社群成员根据研究与社会需要,反思工业工程课程教学,对工业工程教学改革提出建议,并包容社群成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研究中的小失误,让社群成员能愉悦并安心地进行知识交流,保持社群成员对知识交流的热爱,实现工业工程课程实践社群知识交流的可持续性。

(三)创设激励机制,激发师生的交流热情

多数工业工程教师同时承担教学与科研工作,参与课程知识交流,有可能使教师在其他方面有所损失,比如在实践社群工业工程课程知识交流中分配过多时间,则分配在科研工作的时间会缩短,对学术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会产生一定影响。又如,若当天社群知识交流时间较长而错过班车时间,教师需自己掏钱打车或坐公交回家。因此,高校应设计科学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对积极参加工业工程实践社群课程知识交流的教师与学生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允许成员有部分自由活动时间,为知识交流提供一定的聚会场所和实验室,允许成员在学习网站上建立知识交流园地等。另一方面,高校还应对知识交流表现优秀的教师实践社群、学生实践社群和师生实践社群给予奖励和表彰,对特别突出的教师和学生,可在全校进行经验交流,激发社群成员进一步探索工业工程课程教学研究热情,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孔繁森. 高等学校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类课程体系模型框架[J]. 工业工程, 2016(6):131-137.

[2]Wenger E C, Snyder W M.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The organizational frontier[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0(1): 139-146.

[3]Wenger 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4]埃蒂納·温格, 理查德·麦克德马, 威廉姆 M. 施奈德. 实践社团: 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指南[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5]徐树栋. 知识创新与知识重组[J]. 情报杂志, 2002(6): 24-25.

[6]李克征. 图书馆知识重组技术方法[J]. 情报杂志, 2006(7): 51-53.

[7]Arvanitis S, Kubli U, Woerter M. University-industry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in Switzerland: What university scientists think about co-operation with private enterprises[J]. Research Policy, 2008(10): 1865-1883.

[8]Maskell P. Towards a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geographical cluster[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2001(4): 921-943.

[9]Breschi S, Lissoni F.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local innovation systems: a critical survey[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2001(4): 975-1005

Research on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ment of IndustrialEngineering Curriculum Based on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ZHU Xuechun

(School of Management,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212013, China

Key words: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eaching quality; knowledge innovation

(責任编辑:赵淑梅)

上一篇: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下一篇:土木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