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论文范文

2023-03-26

园林建筑论文范文第1篇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作为苏州的一张旅游名片,苏州古典园林的美是那样的精致优雅。而作为四大造园要素之一的建筑,在苏州古典园林景物的构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园林中处于主导地位。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独特的建筑艺术塑造了别样的江南符号。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形态各异,种类繁多,布置方式也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常常与自然环境紧密融合,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同时,苏州深厚的文化土壤也深深的影响着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艺术,使之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美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类型多样,有厅、堂、轩、馆、楼、阁、舫、榭、亭、廊等,不同的建筑,展现不同的韵味。可以说,苏州古典园林里几乎找不到一模一样的建筑,可见园主对建筑的要求已经不局限于居住的目的,观赏性也成为了古典园林建筑的主要目的。石舫是江南古典园林中常出现的建筑形式,舫体构造下实上虚,舱顶各部分式样变化,欲动实静的感官对比,构成了石舫舒展轻盈的造型美。亭亦是常用建筑形式之一,其空间造型丰富多样,在园林中起着重要的点景功能。单就亭来讲,就有多种形式,从平面上分有方形亭、长方形亭、六角亭、八角亭、圆形亭、扇形亭等。如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亭、怡园的金粟亭等是方形亭;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绣绮亭等是长方形亭;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怡园的小沧浪亭、留园的可亭等都是六角亭;拙政园的塔影亭、天泉亭等是八角亭;拙政园的笠亭是圆亭;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狮子林的扇子亭是扇形亭。正是这多样的建筑形式,组成了苏州园林那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形象的特征,可说是突出的表现在屋顶的形式上,屋顶是古典园林建筑富有艺术表现力的部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屋顶造型多变,翼角轻盈,形成了建筑轻巧灵动的风格特征。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有硬山、歇山、卷棚、攒尖等。不同的屋面形式表现不同的视觉感受,如硬山简单朴素、歇山端庄典雅、卷棚流畅飘逸、攒尖灵巧活泼等。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檐角起翘大多都很高,建筑檐口在角部的处理以嫩戗发戗为主,就是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到屋角处有很大的起翘,形成翩然欲飞的意象,如苏州沧浪亭的看山楼、留园的明瑟楼、拙政园的远翠阁等,建筑看上去轻巧灵动、飘逸飞扬。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屋身造型大多疏透空灵,精巧雅致,由于江南气候温暖潮湿,空透的造型便于疏通空气,降低湿度。比如苏州拙政园的芙蓉榭和网师园的濯缨水阁,整体造型疏透,墙体开敞,漏空窗格。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十分讲究细部处理,比如门和窗的形式就非常讲究。门的类型多种多样,有长方门、圆洞门、八角门、梅花门、如意形和各种瓶形门。窗除普通形式外,还有花窗、漏窗、空窗,而窗上的花纹,几乎各不相同。比如沧浪亭的花窗就有一百多种,分布在园内各条走廊上,图案花纹,变化多端,构作精巧,无一雷同,是苏州园林花窗的典型。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装饰美

园林中的建筑装饰主要呈现出的是一种图案美,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装饰图案可谓是精巧雅致,美轮美奂。而这种美又不张扬,表现的恰到好处。金学智老先生在《中国园林美学》一书中将中国古典园林的装饰性概括为三“隐”三“显” ,这个概括同样很贴切地适用于苏州古典园林:一、大处隐小处显;二、明处隐暗处显;三、室外隐室内显。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门楼总体比较质朴,但细节的雕饰美轮美奂。建筑的屋面和墙体整体简单,“粉墙黛瓦”凸显了素雅,但暗处的斗拱和挂落又精巧细致。建筑整体比较朴素,但室内的装饰又十分讲究,装饰性极强。室内的柱子、门窗、內檐等的装饰无不精巧美观,装饰的雕刻、镂空、构图、花纹都十分细致到位。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人文美

苏州古典园林多为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所,其建筑深受人文因素的影响,有些园林在设计之初,就有文人雅士的参与,在园林中表现自身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如文征明参与了苏州拙政园的设计与建造,园中处处流露出一种高雅的艺术品味和诗情画意。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命名表达了造园者或园主的审美情趣,如苏州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远香堂、听雨轩、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月到风来亭等。好的园景命名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按园景的具体对象命名,有的按绘画意境命名,有的用古典名诗名言命名,都包含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建筑上的匾额楹联反映了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是中国园林所特有的,融诗词艺术于造型艺术中,融思维空间于自然空间之中,有着很强的人文意味。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多有匾额和楹联,不仅起到装饰作用,同样能起到情景相容的升华作用。苏州古典园林的匾额或写景抒情,或寓意言志,如网师园的小山丛桂轩就是写景类,拙政园的远香堂就是寓意言志类。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匾额楹联不仅有很好的装饰作用,美化了建筑,同时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美已经很难用言语去表述清楚,它融于自然,表现自然,巧妙地处理了景与情、意与境、动与静的种种关系,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吴地文人的文化情怀都已深深的融入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作为后人,我们在游园的过程中,惊叹于建筑的精巧美观,感怀于古人的闲情雅致。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供后人参观欣赏,同时对现代建筑的建造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夏玉兰(1980-),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园林建筑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对于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风景园林建筑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而且还满足了人们对于审美的要求,并对我国绿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众所周知,风景园林都是人工建造的,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地形、植物、水体等因素,使得风景园林建筑能够与大自然完美的融为一体。对此,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将地形、植物、水体科学合理的运用到风景园林建筑中的措施,以期为我国的园林事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风景园林建筑;地形;植物;水体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便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地提高。同时再加上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风景园林建筑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了建筑行业中的重要工程。风景园林建筑不仅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还能满足人们对大自然追求的向往,从而受到了社会的重视。在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合理的将地形、植物、水体等因素科学合理的运用其中,使其与城市景观、自然风景能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一、风景园林建筑中地形的运用

(一)地形的概念

所谓的地形主要是指地表形态。我国的地形主要分为盆地、高原、平原、丘陵和山岭这五种地形,不同的地形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風俗习惯、生活特点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风景园林建筑中,地形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风景园林的整体设计需要根据其地形作为依据,使之设计出来的风景能够与地形看起来十分和谐,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

(二)风景园林建筑中地形的具体运用

首先,应该对当地的地形条件进行充分地利用。在一个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地形进行仔细的勘察,并对环境气候等特点也有所掌握,考虑到其中能够对地形产生影响的因素,随后再根据所勘察的地形特点对风景园林建筑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保障设计出来的风景园林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对当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在风景园林建筑中,如果有些地形的表面不平,起伏比较大的时候,不能采用人工进行平整,因为这样不仅无法体现出当地的地形特点,而且还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特点,例如可以在这种地形的地势比较高的位置设计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楼阁或者是亭台,从而使得地理环境与园林建筑相互融合;其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应该与当地地形相互结合。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不仅需要充分利用地形,而且还需要与地形有效的结合起来,将地形的缺点通过设计成为优点,并与整个风景园林建筑的景观相互衬托。风景园林建筑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人们的视觉感官,将园林建筑根据地形而进行建造,并根据地形元素,突出风景园林的特点和风格,这就像多种不同颜色的颜色混合在一起,只有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调试,才能保障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满足观赏者的视觉要求。

二、风景园林建筑中植物的运用

(一)植物的概念

植物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其主要是指具有生命特点和形态的事物,种类复杂繁多,常见的植物类型有苔藓植物、种子植物、蕨类植物等。植物的生长主要是依靠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而维持地,并利用光合作用,将光能变成糖分,同时释放氧气,并给自身的成长和呼吸补充养分。植物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空气质量的净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风景园林建筑中,植物是主要元素之一,不仅能够为风景园林的景色添加一种环保的功能,而且还能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风景园林建筑中植物的具体运用

首先,将植物与风景园林建筑的景观配置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风景园林建筑中,对于景观配置的第一步骤是充分保护植物的完整性,不能轻易覆盖新搬植物或者是动工翻新,这样不仅能够减少绿化的面积,而且还能影响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局限思考空间。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原有的植物景观的基础之上搭配一些与之和谐的植物品种,经过合理的配置,尽量将新的植物品种与原有的植物自然的结合再一起,从而增添风景园林建筑的和谐之美;其次,利用植物的配置提高风景园林建筑的整体美感。在风景园林件建筑中,植物是人们视觉接触的直接事物之一,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可以增添植物的种类,让风景园林在一年四季中有着不同的景观。因此,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在园林的室外还是室内,都应该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以及人们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合理的植物进行搭配。除此之外,在不同的地方配置不同种类的植物,使之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季节内为观赏者提供不同的景观。同时在种植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层次种植法,这样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觉感受,而且还能提高风景园林建筑的整体美感。

三、风景园林建筑中水体的运用

(一)水体的概念

水体是水的集合总称,是自然环境中地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淡水和咸水这两大类型,其中淡水只占有2.5%左右的比例,剩下的全部是咸水。在一个风景园林建筑中,如果没有水体,就如同失去了生命力和灵性,从而使得风景园林建筑看起来比较沉闷和生硬,因此水体在风景园林中也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

(二)风景园林建筑中水体的具体运用

首先,是开阔视野,构建空间。众所周知,水是人体日常所需的重要物质之一,并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很多人在园林建筑中也喜欢与水相接触。因此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的引入水体,使之与风景园林建筑中的景观和建筑自然的融为一体,在建筑的外部引入水体,不仅能够开阔人们的视野,而且还能扩宽空间。此外,还需要对当地的地下水进行充分的利用和保护,根据原有的水体条件,缩小建筑的范围,使得风景园林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国模能够与水体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其次,将建筑与水文化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传统文化的观念中,水是文化的源头,具有文化性的特点。因此在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能够将设计出来的水体充分反映出当地的文化特色,从而构成与之相适应的园林建筑形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园林建筑的欣赏功能,而且还充分发挥出了文化的传播作用,从而使得风景园林建筑充满了人文气息。

结束语:

在风景园林建筑中,地形、植物和水体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对这三者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得风景园林建筑的景观与自然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和谐美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毕迎春,张骏,王未等.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23-21126,21130.

[2]夏唐福.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地形、植物、水体的应用探析[J].江西建材,2014,(22):205-205.

[3]朱文元.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地形、植物、水体的应用探析[J].科技展望,2014,(18):11-11,13.

[4]姚亚英.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相关运用研究[J].中国农资,2014,(12):105-105.

[5]高宗翔.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33):64-64.

园林建筑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园林建筑;配置关系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条件提出更高要求。当代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人们开始注重生态环境,开始兴建各种园林工程。园林植物作为园林工程最重要的组成元素,对园林工程起着重要作用。建设园林建筑时,往往用植物进行配置,配置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循美学原理,合理搭配各种植物,同时,根据植物生长规律、具体建筑实际情况和植物对环境的要求,因地制宜的配置恰当的园林植物,增强建筑的景观效果。要更好的发展园林建筑,需要深入分析园林植物和园林建筑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园林植物和园林建筑的配置关系,从而给园林建筑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2园林中的各种建筑和植物配置

2.1私家园林建筑及其植物配置

众多私家园林中,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古典园林规模最小,建筑小巧玲珑,经常使用假山假水做装饰,展现较为淡雅的色彩效果,注重用植物装饰表达主题,尤其是在建筑角落设计一些具有象征性的植物,例如:松、竹、梅等植物,以展现古代文人像梅花那样孤傲及像竹子那样高风亮节。

2.2皇家园林建筑及其植物配置

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园林注重自然美和建筑美的有效融合,两种美相结合营造出温馨的环境氛围,这种温馨的氛围主要依靠植物的合理配置所呈现出来,充分体现人工美和自然美的美感。皇家园林最大的特征就是规模特别大,其内部含有很多真水真山,园内建筑的色彩也丰富多样,园林的整个布局也规范有秩序。園林建筑的体型都很高大,把帝王至高无上权利充分显现出来,每座建筑都像是宫殿建筑一样金碧辉煌。皇家园林里常常栽培意境较为深远的传统树种,例如:海棠、国槐、圆柏、银杏等。

2.3现代园林建筑及其植物配置

现代建筑的样式多种多样,建立现代园林时,可以自由选择树种。实际园林建设过程中,设计单位常常依据园林的景观要求、园林的功能需求及园林周围的环境来挑选合适的树种,例如:榆叶梅、海棠、银杏、白皮松、梧桐树等植物,这些树种的栽植方法也可以分为较多种。

2.4陵园、寺观等园林建筑以及植物配置

与其他园林相比,陵园、寺观等园林显得更为严肃庄重,在构建这些庄重的园林时要注意展现庄严的气氛,可以选择性的栽植油松、白皮松、银杏及圆柏等植物。

总之,园林的植物配置有着特色鲜明的季节性植物以及比较高的观赏价值,并且可以给人以启示来提高季节性和季节感,说明景观的植物特殊的艺术效果。例如春季到来时山花烂漫,炎炎夏日时荷花满塘,秋果园林,进入冬季腊梅飘香。而在部分地区常常突出一到两个季节的特点。

3园林的植物配置和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3.1植物配置影响对园林建筑起着重要作用

园林之所以要进行植物配置是为了突显园林建筑的意境和主题。根据不同园林建筑的特色和主题选择与其适宜的植物,以此来强调与突显园林建筑。现实生活中,一些园林为了突出其特点,园林部分景点用植物来命名,用建筑来作为标志。例如:注明的杭州西湖中的柳浪闻莺,用相当规模的柳树来点缀园林的中心位置,使柳树形成柳浪的景观,就是为突出其柳浪闻莺的主题特色。用植物配置可以使园林建筑的构图更加丰富。通常情况下,建筑物线条为平直形状,如果在其周围栽植一些植物,用各种弯曲形状的枝干进行点缀装饰,能够使建筑物的整体景色效果更加均衡。例如青岛天主教堂成圆尖形状,显得尤为单调,但周围培植了枝干向各个方向弯曲的古树,使天主教堂整体外观显得更加和谐,并且绿色的树叶也调和了建筑物的多种颜色,比如白色香花在浅灰色墙面前面显得特别鲜艳,而墙面的爬山虎使这种色彩比对更加鲜明夺目。植物对园林建筑和周围环境起到协调作用。当建筑的形状和色彩同周围环境出现矛盾冲突时,可以在其中间栽植一些植物来缓和这种不相称。园林植物可以在绿色的环境色彩下使建筑生硬的轮廓变得柔软。植物纸条具有一定枝干和自然的曲线之美,可以用这种自然美点缀由僵硬材料构建的规则的建筑形状,通过对比使纸条质感和建筑材料硬质感更鲜明。当建筑物的形状较大、正面比较庄严时,可以选用质感较粗较高的树种;当建筑物结构比较细致时,可以选用枝干较为细小的树种。例如:在园林厕所周围可以栽植枝干较浓密的植物,使其显得更加普通,不鲜艳夺目。园林植物可以丰富建筑物的层次,使景色显得更深。植物通过其枝干和叶子相互交织构成一种界面,能够对建筑物空间起到一定的限定作用,促进园林植物疏密均匀,上下相称,和建筑物有效结构,构成一种和谐美。植物配置能赋予园林建筑生命力。经过对园林建筑进行植物配置,促进建筑物形成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使建筑和植物巧妙结合,可以针对不同的园林意境配置不同的植物,突显植物的特征,使园林内容更加丰富。

3.2园林建筑作用于园林的植物配置

很多园林建筑本身就有一定的形象特征,例如其建筑线条、整体轮廓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搭配协调,要对园林内植物进行配置,需要利用树木、花草等进行搭配,防止建筑物孤立。园林建筑可以说是园林植物的一个背景、框景。只有把植物和建筑作为对比,才能衬托出植物的优美,例如私家园林中都是用墙作纸,用植物在纸上描绘,使植物和建筑形成优美的画面。园林植物能够给各种植物的栽植创造必要的生存环境。经过各种建筑物间相互遮挡包围,使其可以给植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建筑外环境给植物的生存提供基址。园林建筑既来自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如果把建筑物建在山水之间,会提高自然美到更好的空间境界。园林植物和建筑相互搭配,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使园林植物与建筑都不孤立,二者有效融合构成优美的景象。

4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逐渐提高,人们开始要求城市的生态环境,园林城市会是以后城市发展的方向。要建立园林城市,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的配置是必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园林植物是园林的灵魂,是园林中建筑物的生命。园林建筑的艺术气息的体现需要园林植物,所以,园林植物与建筑的良好配置非常重要,一定要充分认识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不断探索协调他们关系的正确方法,促进园林的多姿多彩,也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 郑巍,陈国斌. 论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5)

[2] 唐丽勤.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几点思考[J]. 民营科技. 2011(04)

[3] 陈国斌,邓新文. 论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6)

园林建筑论文范文第4篇

“瓦”字本是陶器总称,后来成为覆屋之瓦的专名。考古发现证实,瓦早见于西周早期的建筑遗址中,春秋战国以后逐渐得以广泛应用。瓦的出现改变了先民土筑草覆的原始建筑形态,开启了中国传统木构瓦屋建筑新的形制,是古代建筑技术上的一大突破。在中国建筑史上,古代匠师们运用不同的材质创造出形制有别、功能有异的多种瓦件,并形成一套成熟的瓦作技术,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建筑体系。

材质上不同

出现在中国传统建筑屋顶上的瓦,除了陶土制成的青瓦、琉璃瓦以外,还有金瓦、明瓦、竹瓦、石板瓦等其他材质的瓦。

青瓦是用黏土烧制的瓦,外表呈深灰色,因此得名青瓦,也称小青瓦;又因制作泥坯时模具上附衬有布料,也称布瓦。青瓦既可以做成弧形的板瓦,也可以做成半圆形的筒瓦。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有古人制瓦的详细过程:选取无沙的黏土为原料,把黏土调和好后,用脚踩成熟泥,再用铁线切割成片,围在圆桶形的骨模上,待瓦坯干燥后入窑烧造。烧制时间视物料多少而定,或一昼夜,或两昼夜,熄火之后即成。除此之外,民间还有另外一种青瓦泥坯的做法:将调和好的熟泥放入瓦坯内压实,然后用瓦弓顺瓦坯的弧度切割,去掉多余的泥土,留在瓦坯内的就是瓦片,晾干后再烧制即可。

琉璃瓦是施以彩釉的陶瓦。琉璃制品早见于西周时,很长一段时期内是作为贵重装饰品存在的。作为建筑材料,琉璃瓦在汉代自西域传入中国,北魏时开始大量出现在宫殿上,唐宋时使用渐广,到明清时琉璃瓦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可以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瓦件,其色彩也變得十分丰富。梁思成在《清式营造则例》中说:“琉璃于汉代自罽宾(汉代西域诸国之一)传入中国,用于屋顶始于北魏,明清两代,应用尤广,这个由外国传来的宝贵的建筑材料,更使中国建筑放一异彩。”

琉璃瓦是经过二次烧造的瓦。《天工开物》中录有明代琉璃瓦的制作过程:以安徽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县,当地产的黏土称太平土)的黏土制作瓦坯,装入琉璃窑中,每窑用柴5000斤,烧成瓦片100片;然后取出挂色,以无名异(一种含有二氧化锰、氧化钴的矿土,常作瓷器釉料)、棕榈毛等煎汁涂染成绿色,再以黛赭石、松香、蒲草等染成黄色;之后装入另外的窑中,减少薪火缓烧至呈现琉璃光泽而成。

削割瓦是不施彩釉的琉璃瓦胎。削割瓦色彩上虽然接近青瓦,但其烧造工艺比青瓦精细得多。

金瓦并非是纯金的瓦,而是铜胎上鎏金的瓦。清代常将它用在喇嘛庙和皇家园林建筑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普陀宗乘庙、须弥富寿庙,故宫内的雨花阁等建筑屋顶上都用金瓦。

明瓦是用蛎、蚌之类的壳磨制成的薄片,嵌在窗户和天棚上,以利采光。南方传统民居在光照不足的瓦顶上嵌上一两块专门加工成板瓦形的玻璃片,也称明瓦。

铁瓦用铁铸成,形如筒、板瓦,有的用木做瓦,外涂铁色油漆,也称铁瓦。四川峨眉山的庙宇多用铁瓦,江西也有古代铁瓦的发现。

石板瓦虽然也称瓦,但它并非是瓦,而是铺在屋面上的石片。民间以石板代替瓦片,铺有石板的房子称石板房,主要见于贵州的一些地区。

竹瓦是用竹子制成的瓦件。制作竹瓦一般选用直径大、杆身挺直的毛竹,把锯好的竹节对劈,除掉竹节、竹膜即可。竹瓦自重轻、造价低,但耐久性差。

形制上相异

瓦件是指瓦的不同构件。为了有效地封护住屋顶,防止雨水的渗入,传统建筑屋顶上的瓦件式样繁多,试择几种做简要的介绍。

板瓦是由筒型陶坯四剖或六剖制成的瓦件,也即瓦的弧度是圆筒的四分之一或六分之一,瓦的一端比另一端稍窄,瓦面看起来比较平整。传统剖瓦的过程也是“瓦解”一词的本义。板瓦除了用作底瓦(凹面朝上),在合瓦屋面上也作盖瓦(凹面朝下)使用。

筒瓦是横切面呈半圆形的瓦件,覆盖在两垄板瓦的交接处,以防雨水从接缝处渗入。筒瓦的后端设有凸出的榫头,称为雄头,以与上面的另一块筒瓦相搭连。

瓦当是元代以前的称呼,明清时称勾头,俗称猫头,是覆盖在屋顶筒瓦前端的一块特制的瓦,有保护椽头免受侵蚀的作用。瓦当的式样和纹饰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式样上,秦汉之前盛行半圆形瓦当,秦汉之后多为圆形瓦当。纹饰上,秦汉之前的瓦当有动物纹,也有植物纹;秦汉时期的瓦当除了各式云纹外,文字瓦当更为常见,多为吉祥语句,如“长生无极”“千秋万岁”等;自南北朝一直到唐宋时期,流行莲花纹瓦当,文字瓦当渐少;明清时,瓦当的纹饰更为丰富,皇家建筑上多使用龙纹瓦当。

滴水也称垂头、花边、华头板瓦,俗称滴子,是铺设在屋顶仰瓦最下面的檐头瓦,外形上比普通板瓦多一个如意形的“滴唇”,用以防止雨水回流,与瓦当合称檐头用件。汉魏时的滴水多呈带形或齿形,唐代出现重唇滴水,宋代出现垂尖滴水,这些式样一直沿用至后世。

脊瓦是屋脊上用来防水止漏、御风固顶的各类瓦件。脊瓦有青瓦材质,也有琉璃瓦材质。由于传统建筑屋脊式样不一,脊瓦的类型多种多样。《释名》曰:“屋脊曰甍。甍,蒙也,在上蒙瓦也。”脊瓦的使用早见于先秦时期,宋《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都专门列有垒屋脊的规制。

在歇山、悬山的博风板上,排列有一排勾头(瓦当)和滴水,用以保护博风板和山墙,这就是排山勾滴。勾头和滴水交错排列在博风板上,兼具实用和审美的功能。

铺设上有别

瓦作,按宋代《营造法式》的记载,包括苫背、铺瓦、瓦饰及瓦的规格和选用原则等。在中国传统社会,屋瓦的铺设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定,民居建筑上多用青瓦,衙署建筑上多用筒瓦,只有皇家建筑和大型寺观上才能使用琉璃瓦。传统称琉璃瓦铺设的屋顶为“琉璃作”,青瓦铺设的屋顶为“黑活”。

另外,传统建筑有大式建筑和小式建筑之分。大式建筑主要是指坛庙、宫殿、陵寝、府第和寺庙等组群建筑的主要、次要殿堂,属于高等级的建筑;小式建筑主要是指上述组群建筑中的辅助用房以及民居建筑、商业店肆等一般性建筑,属于较低等级的建筑。大式、小式在建筑间架、构件、用材、做工、彩绘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限定,涉及到瓦作的内容,也有大式瓦作和小式瓦作之分。

大式瓦作是指大式建筑上的瓦作,其特点是用筒瓦骑缝,屋脊上有脊瓦、吻兽等装饰性构件,除青瓦外还能使用琉璃瓦。歇山、庑殿等有翼角的建筑无论有无脊兽,其瓦作也称大式瓦作。小式瓦作是指小式建筑上的瓦作,其特点是用板瓦骑缝,极少使用筒瓦作为合瓦,屋脊上不设吻兽等装饰性构件。受等级制度的限制,小式瓦作只能使用青瓦,大式建筑中可以有小式作法,但小式建筑中绝不能有大式作法。

在琉璃瓦的铺作中,一种是檐头和屋脊用琉璃瓦,而屋面用削割瓦或青瓦;或以一种颜色的琉璃瓦作檐头和屋脊,而以另一种颜色的琉璃瓦作屋面,凸显屋顶的轮廓,这种瓦作方式称为剪边,也称镶边。按清制规定,亲王、世子、郡王只能用绿色琉璃瓦剪边,离宫别馆和皇家园林建筑可以用黑、蓝、紫、翡翠等颜色剪边。

聚锦作法是以两色琉璃或多色琉璃瓦拼成吉祥图案的屋面瓦作,常见的图案有方胜(菱形)、叠落方胜(双菱形)、喜字等,多用于皇家园林建筑或地方建筑上。

筒瓦作法是用板瓦作底瓦,用筒瓦作盖瓦的瓦作方式。筒瓦屋面常用于宫殿、庙宇、王府等大式建筑上,民居等小式建筑中很少使用筒瓦。

合瓦作法是底瓦、盖瓦都使用板瓦,按一阴一阳(一凹一凸)的形式排列,北方称阴阳瓦,南方称蝴蝶瓦。合瓦屋面主要见于小式建筑中,我国南北传统民居建筑屋面多用合瓦,南方地区的庙宇也用合瓦。

干槎瓦作法是一种只用板瓦的瓦作方式,其特点是不用盖瓦,而是把瓦垄与瓦垄巧妙地编搭在一起的瓦作方式。干槎瓦屋面多见于河南、河北一些地区的民居建筑上。

游览中国传统建筑,不管是青砖黛瓦的普通民居,还是碧瓦朱甍的皇家宫阙,瓦都是传统建筑审美的重要内容。在历史的延续中,因为融入了权力、信仰、审美等诸多的人文因素,屋瓦与整个建筑一起历经朝代的更迭,成为一个民族或一个地方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也往往成为后人抒发思古情怀的重要凭藉。

【责任编辑】王 凯

园林建筑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容颜也在不断更新。一个城市中高档星级酒店的数量及质量间接反映了该地方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和水平,作为传统服务业的酒店无疑是给外来消费者的一张城市名片。文章以扬州香格里拉酒店建筑设计为出发点,阐述星级酒店设计在城市特色文化的展示中需

一、扬州香格里拉大酒店的简述

隶属于郭氏集团旗下的“香格里拉”早已享誉亚洲。郭氏集团由有“亚洲糖王”之称的郭鹤年成立于1949年,扬州香格里拉大酒店是香格里拉酒店集团旗下在中国大陆的第35家酒店。酒店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扬州新城西区),是扬州第一家按照国际豪华五星级标准建造的酒店。扬州香格里拉大酒店集古典园林建筑美和现代化建设艺术于一身,将风格与古典文化相结合,处处彰显扬州古典园林的自然之美,恰似一个隐匿于城市中的桃源圣地,酒店的装饰设计中处处散发着浓厚的历史韵味,亭台水榭,暗香撩人,透过酒店餐厅或是客房玻璃窗,酒店后花园的恬静水色一览无遗,为入住的宾客增添一份与众不同的闲逸与雅趣。

二、扬州香格里拉酒店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一)设计手法

建筑是文明的见证者,也是一座城市的特点和文化特色的具象写照。建筑造型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通过点、线、面、体这些基本要素的完美融合,才组合成各具风格的建筑。

中国的建筑追求对称之美,香格里拉的建筑也不例外,方正的几何形外观和亭子,不仅表达出规律、安宁的寓意,更体现出威严和庄重的气势。园林细节与主题建筑相辅相成,有一种独特的节奏和韵律美。主体建筑旁园林院落组合的错落有致、独特水景的别出心裁、灰石假山巧妙安排的独具匠心,皆彰显扬州独具风格的古典园林文化艺术特色。其亭台轩榭的布局、近远景的层次、花草树木的衬托等从多个角度让置身于内的人好似进入一幅优美画卷中。

(二)酒店建筑设计的前提

高星级酒店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几项重要环节部分,更多的是对各个部分的细节考虑,在保持本酒店特色的同时,结合本地文化特色融入到酒店的各项设计中,在确保酒店整体风格统一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消费者可能会在意的各种需求,保证消费者体验到酒店带来的特殊感官感受的同时对酒店及城市特色也有初步的了解。酒店大堂作为人进入酒店的必经场所最容易给客人产生深刻印象,比如高大宽敞、动静结合等设计手法体现出独特的设计风格。建筑的外部形态是视觉感受的第一印象,是建筑本身设计形态是否成功的主要评价点。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物质和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享受及品位层次逐渐增加,开发商和设计者需要沟通、交流、构思,选择适合时代发展及文化需求的造型和材料,通过创新性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赋予建筑独特的文化表达和价值体现,从而与众不同。

在建筑设计行业中,酒店设计本就极具挑战性,其建筑设计对功能性和专业性要求较为专业和复杂。作为城市窗口的酒店在设计过程中除了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外,还要将城市特色文化元素与酒店内容相结合,从而形成独特的酒店特色。

(三)建筑设计与建筑材料

1.建筑外部设计与建筑材料的发展

建筑工程形态设计分为内外两部分。在两种设计中始终要贯彻其实用性,将建筑的功能作为基本出发点,比如外部设计的防雨、抗风、抗震、维护等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融入希望表达的特色文化及艺术表达手法,最大程度地赋予其独特的灵魂。

建筑师应该对需要表现的文化有足够的理解以及深厚的专业基本功。由于建筑材料具有多样性,其使用性能和艺术特征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要有对各种材料的功能、特性和搭配方式熟知并能够恰当应用的能力。

建筑材料与建筑外形两者的关系也是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伴随着建筑行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新型材料将被研发出来,建筑材料的种类和应用方式也会越来越多。

2.建筑材料应用原则

对设计项目的所在地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本地文化有着深刻的体会理解的设计师做出的设计才是足够优秀的。在一般原理要求指导下,设计师要根据施工环境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等限制因素,结合本地审美偏好、地域文化文化认同、使用群体,选择最适宜的材料作为主要建筑选材。在此基础上还应考虑当地气候规律、维修保养因素。星级建筑多位于高层,空气较为湿润,太阳光照射较为强烈,雨水侵蚀情况更为严重,需要考虑材料的防腐性、抗旱抗冻抗暴晒等常见问题的出现。

设计师应该秉承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作为一栋超高层建筑,其存在时间较为久远,要确保所使用的材料能够在长久使用中不会出现被建筑所在地的自然等情况所损坏,使用的材料容易维护且可循环利用,建造绿色建筑。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有着良好的装饰性和实用性,且具有无毒、无污染、低成本和可循环利用的特性。

环保理念的不断普及使得更多的建筑材料转变为环保健康的新型材料。我们应该遵从发展趋势,设计师需要增加对新型建筑材料的了解,确保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提高材料利用率,构建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3.酒店建筑内部空间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需求,室内空间设计由最初的生存需求逐步上升为精神需求。人们对于审美的重视度不断增加,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时喜欢添加多种元素进行融合,达到装饰美观的效果,逐渐产生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及将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相结合、将封闭式空间像开放式空间转变的趋向。香格里拉酒店所处地区自然环境较为优越,设计风格为新中式。借鉴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多用木质隔断、承重柱等装饰品物遮挡视线和布置绿色植物的方式促使空间形态丰富,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传达出带有扬州园林特色的古典雅致的意境。木質镂空隔断的好处在于半开敞式设计让酒店内部空间看起来虚实相交,宛如行走在扬州园林之中。也正因此,室内观景角度丰富而独特,每一处所观之景造型独特,极具古典之美。

无论运用怎样的建筑材料进行装饰和美化,室内空间终究只是一个供顾客用来遮挡风吹日晒的空间。室内设计者们所期望的是在一定大小的空间内,运用自然中独特的元素和符号,通过多种多样的建筑材料和装饰物品让消费者体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之美便足够了。

(四)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酒店设计在今天不断成熟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酒店设计通常由多家设计公司共同协作并由多家建筑公司共同施工。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沟通较差,很难做好统筹规划,不能按照统一的建设理念去建设可能会导致建设过程中出现配合不到位甚至矛盾的情况,由此增加建筑内耗。如果酒店本身的功能布局和结构本就不适合专业酒店的规范和使用要求,哪怕通过后天改造,客人及服务人员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存在各种问题。酒店在进行设计前要充分做好选址定位、市场调研等系统性分析。如果不能全面考虑选址等因素,缺乏调研基础分析和市场支撑,仅靠感觉和生搬硬套进行选址和设计的酒店在运行管理中就会出现沟通困难的问题。

三、绿色环保型酒店才能实现可持续环保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次在联合国第二届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被正式提出。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習近平同志也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环境保护现已经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环保时代”在要求人们不断加强环保意识的同时也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尽管酒店行业与其他污染严重的行业相比污染较少,但是在“环保时代”的大趋势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道路是各行各业都要坚持到底的要求,绿色酒店已成为必然。

四、城市建筑要展现城市精神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理念自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后,全国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明确为提高城市建筑设计品质与文化内涵。一座城必然会有代表城市文化特色的建筑,不仅仅是因为“高”或者“独特”,更多的是被寄予城市中独特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

以扬州为例,在扬州市民和游客看来,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建成以来,五亭桥一直以来都是扬州标志性建筑。随着城市面貌的更新换代不断变快,在希望打造多元化、多样化城市设计、布局的今天,单一的城市建筑不足以体现城市的文化,建筑对地域发展的影响涉及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文化的传播等多个方面。一栋建筑的设计需要尊重城市的历史和本土文化,通过建筑来传播城市文化也让建筑被赋予了独特意义。

《纽约市地标法》对地标建筑的规定是:“建筑的存在时间达到30年以上且必须具有历史文化传承价值。”曾设计台北101大楼的中国台湾设计师李祖原也曾说:“不见得地标建筑一定都要盖的很高,个性才是区别建筑和建筑物的最重要分野……而真正了不起的建筑,就是真正的文化和创意。”建筑作为特定的文化载体具有特定的文化传播功能,传统建筑留给后人的是城市的独特记忆。星级酒店作为异地游客旅游观光的必经之所,应当在建筑外形设计中融入城市文化内涵的符号和元素,在宣传自身酒店文化,为消费者提供建筑和商务场所的同时,作为城市的文化载体。

正如城市标志性建筑一样,无论是建筑设计创意还是城市特色文化,它们始终要经受时代的和历史的检验。融入大量城市“底色”的酒店建筑是具有文化特色和灵魂的建筑,它们不仅仅是为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更是星级酒店自身的发展之本。

参考文献:

[1]金威.酒店建筑设计注意要点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9).

[2]陈贵菊,付冰.浅谈绿色酒店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香格里拉酒店为例[J].品牌,2015(11).

[3]李旻.建筑外形设计中文化和建材的功用[J].企业文明,2016(8).

[4]叶青玄.打线城市地标,记录城市之美[J].产城,2018(11).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上一篇:园林经济论文下一篇:古典园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