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职称论文范文

2023-03-27

中石化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石油石化;工程项目;应急体系

引言

在社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增加了石油等相关产品的需求量,迫使石油石化工程项目不断在扩大。因该项目本身具有较高的建设成本和较多的参建方,再加上较多的高风险作业,致使在工程建设期间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不但要完善日常安全管理,还要建设应急体系,以便能够及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一、石油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的特征

(一)较长的工程建设周期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石油石化处理装置朝着大型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多数石油石化项目建设周期都比较长,同时众多参建单位参与到项目建设中。基于此,在开展石油石化工程项目中,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并严格要求施工按照进度计划进行,并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科学有效协调管理施工现场,最大程度的选择科学合理控制施工进度的方法。除此之外,因各系统之间存在着较多的交叉施工配合,要想高效合理使用有限的资源比较困难,而且有些施工单位缺少充足的项目管理经验,进而减慢工程施工进度,降低施工质量[1]。

(二)繁杂承包商和较高的标准与要求

通常情况下,石油石化工程建设项目都有着较大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给建设标准要求和项目管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决定着承包商数量,由于石油石化工程建设项目规模庞大,因此会涉及多个承包商。因石油石化工程建设项目有着较长的周期,再加上施工工期普遍都比较短,给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而且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较多的工程合同和较多的施工队伍以及较大的现场管理难度。石油石化工程建设项目会涉及很多专业,包括钢结构和土建以及设备制造安装等,尤其是石油石化海洋工程项目需要进行水下施工作业。另外,大规模的石油石化工程建设项目专业需要涉及多个承包商,当施工进入高峰期,就会导致在同一现场集中多个施工队伍,开展立体交叉式的施工,倘若未进行及时有效的协调,就会影响到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2]。

(三)严格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大多数的石油石化装置运行条件都是高危高压,有毒或者易燃易爆是主要的运行介质,这种比较特殊的生产工艺在一定程度上给工程建设质量和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在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设计和标准开展施工工作,倘若工程质量不达标,就有可能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石油石化工程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保证建设质量,并保证装置能够稳定的运行下去。

二、石油石化工程项目建设应急体系的建设

(一)对工程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辨识

石油石化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对项目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组建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将各项安全管理责任充分的落实下去,定期组织其他相关参建方采用多个工具全面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对不同阶段和施工内容中的风险进行辨识。以风险辨识结果为基础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控制策略,并保证各项措施有效的实施下去,尤其是存在较高风险的作业,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方案,通过相关专业对该方案评审后再充分实施该专项方案。另外,制定完善的检查和监督机制,石油石化工程的建设、施工和监理等单位要根据相关的要求监督检查施工现场,以便能够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整改和跟踪检查工作[3]。

(二)制定健全的应急预案

在建设石油石化工程建设项目应急体系的过程中,工程建设单位应保证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使该项应急方案能够有效应对突发的事件,使协调指挥和应急救援能力得以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各个参建方的人员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使企业的经济损失得以减少,而且还不会对环境和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工程建设单位需要做好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石油石化工程建设项目应急预案主要有两种类型,即专项和综合两种应急预案,而施工承包商建立的应急预案在此基础上还包括现场处置方案。在编制应急预案之前需要充分调查该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其在建设施工中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辨识和评估,并对该项目组的应急能力进行有效评估,并对有关的应急资源进行梳理。同时,还要对应急响应级别予以明确,保证各个参建方有相应的应急职责,对发生风险较高的安全事故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預案。需要注意的是,制定的应急预案内容应符合相关的要求和规定,确保有齐全的应急预案要素,并和项目建设实际情况相符合,重视应急预案的可执行性和系统性。另外,所制定的应急预案需要有效衔接上级主管单位和地方政府预案以及参建方应急预案,并对应急响应流程和事故报告予以明确,保证应急预案内容深度能够有效的起到指导作用,从而高效的开展应急处理工作[4]。

(三)保证应急资源充足

应急响应的基础是应急物资和应急队伍,二者在建设应急体系中也占有较高的地位。在建设应急队伍的过程中,应急救援力量可以由项目各个参建方组成,包括安保、消防和医疗等团队,并以兼职的形式组成。另外,对能够参与救援的社会力量和规模进行确认,包括对周边消防队和医院响应时间等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有助于及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然而石油石化海上工程施工,就会导致应急救援中社会力量无法及时的参与进来,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企业自身和项目组是主要的应急救援力量。因此,工程项目组应根据实际情况组建具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队伍,同时培训队伍中成员的应急救援能力,保证应急队伍中的成员都具有一定的应激能力,从而能够使应急救援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应急响应中应急物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储备应急物资方面做到及时合理,就能够有效节省应急救援时间,从而在救援黄金阶段开展有效的救援工作,为减少经济损失提供有利条件。基于此,石油石化工程项目各个参建方应每间隔一段时间调拨和查验储备的应急物资,按照风险类别对应急物资进行不断的完善[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石油石化工程建设项目规模扩大和施工难度增加的背景下,在石油石化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石油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组应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分配,并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方法,保证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有序的进行下去。定期对工程建设中潜在的风险进行筛查,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在出现安全事故的第一时间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这对于顺利安全完成石油石化工程建设项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解.石油石化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分析[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21(7):2.

[2]华娟,张以飞.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能力建设体系初探[J].2021(2015-16):102-105.

中石化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适应精细化管理要求,渤海钻井从单井标准成本入手,构建细化项目管理、深化过程控制、优化成本归集、强化考核分析的管理新模式,提升了单井盈利水平。文章就单井标准成本管理模式作一探讨。

【关键词】 标准成本; 钻井; 成本; 管理模式

一、实施背景

近年来,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施工环境日趋复杂,井型、井深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有的钻井成本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从管理基础看,在预算和核算上仅侧重于反映价值量而忽视了实物消耗量,难以判断量价是否配比。同时各钻井公司的成本归集和费用分摊标准互不统一,缺乏标准的单井消耗定额,钻井成本的精细化管理缺乏有效支撑。二是从制约过程看,以前只是针对成本费用要素进行整体制约,缺乏对钻井单井成本的过程管理与节点制约,很容易出现效益漏失点。三是从对钻井队的考核看,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无法获取钻井队真实的成本支出信息,导致考核依据不充分、不透明。

二、主要做法

(一)细化项目管理,制定单井标准成本定额,实现公司成本定额合理化

公司原有的单井成本定额由钻井一、二公司分别制定,其编制依据为各自制定的单井成本定额编制标准。经对比分析,钻井一、二公司制定的建井周期、成本控制项目及消耗标准存在很大差异,对钻井公司和钻井队来说定额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为规范公司的单井成本定额,统一单井成本考核,公司研究制定统一的单井标准成本消耗定额,完善单井成本标准。

1.统一单井施工区域范围,制定单井周期定额标准

公司对2007年以来1 700多口完成井进行综合分析,采集了当前施工区域,如滨南、桩西、孤岛、孤东、河口等采油厂;分探井、开发井等不同井别;分直井、定向井、水平井等井型;根据不同井段等情况的钻井周期进行统计分析。参照历史资料和当时的价格水平,制定了在不同区域、不同井别、不同井型、不同井深、不同钻机类型条件下的单井周期预算标准,根据钻井工程设计和周期预算标准确定了单井建井周期。

2.统一单井成本预算内容,制定单井材料定额标准

为保证单井预算管理的有效运行,公司单井定额管理运行领导小组组织财务、经管、定额、技术、生产等部门搜集、汇总近年来不同区块、不同井型的钻井单井成本消耗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汇总。针对钻井分公司在单井成本定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确定把规范标准成本项目作为完善公司单井标准成本体系的基础工作。经分析,将钻井单井成本费用划分为九大类49个小项130个明细项,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公司统一的单井标准成本消耗定额。通过规范标准成本项目,为标准成本消耗定额的制定打下基础。为统一单井核算项目,有效控制钻井单井成本,制定了不同区域、不同井别、不同井型、不同井深、不同钻机类型条件下的单井成本预算标准。新的标准不仅有价值量,而且增加了数量,体现了量价分离的核算原则。

3.统一单井核算内容,制定单井费用消耗定额标准

为加强内容管理,方便单井项目的考核和预算管理,加强对钻井队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由定额价格管理站牵头,财务、技术、生产以及经营等多部门配合,根据钻井成本特点及钻井成本构成情况,制定了《渤海钻井总公司单井内部预算费用标准》,该标准在量价分离标准和直接套用上级定额标准基础上,明确了公司内部标准和计提费用系数标准。制定新的内部成本定额标准后,公司每一项费用都有定额标准,逐步理顺了结算关系,提高了公司内部管理水平。

4.搞好量价分离统计,实时调整预算标准,实现定额合理化

量价分离是基于传统的概预算制度实行的量价合一的预算定额。只有制定单井标准成本消耗定额,才能确保单井成本预算管理的科学有效。结合中石化定额及近年来管理局对钻具摊销、安全生产费用等成本项目的有关规定,经大量分析,公司确定按钻井队可控及分摊分别制定单井标准成本消耗定额。为保证定额体系的科学合理,公司组织钻井一、二公司近20个井队的队长、成本员对单井成本预算管理及单井考核进行了座谈讨论。对近年来单井成本消耗资料进行纵、横向对比,并考虑“量价分离”等因素影响,通过与分公司经营、井队成本人员进行交流、分析、试算,在充分吸取两个钻井分公司近年来实行单井成本预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渤海钻井公司钻井队单井标准成本消耗定额体系。

(二)深化过程控制,落实部门责任,实现公司成本管理精细化

1.细化流程梳理,过程控制到节点

坚持把单井成本预算落实到每个班组和岗位,实施“两会、两表、两曲线、一台账”的过程控制办法,加强对单井预算成本的动态跟踪、预警分析、合理使用和节点控制。“两会”即开钻前的成本预算分解会和完井后的成本分析总结会;“两表”即成本预算大表和施工运行大表;“两曲线”即成本预算曲线和实际消耗曲线;“一台账”就是将每天的成本消耗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登记造册,形成资料台账。

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成本和燃料动力成本,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与制造费用,都要依赖定额制度,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成本消耗定额与量价分析相适应的承包模式、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实现成本、投资与产量构成的有机结合和效益最大化。

在工作实践中,公司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控制需要确定项目。严格分清量价收入与非量价的关系,如套管、水泥、添加剂、柴油等结算价格与完工时期的价格有关,而数量与单井定额及甲方要求相关。因此公司严格合理确定材料消耗量,以应对材料价格的波动,同时确定消耗量的收支对比,体现公司效益。如套管要对比实际收入和消耗使用成本;柴油的收入与消耗对比,并进行台月消耗量统计对比,由于价格变动,仅用单位成本无法说明升降原因;水泥采用口井或单位成本对比分析;钻头采用单位成本对比;材料消耗采用台月消耗等指标进行,形成科学的定额指标对比体系。公司严格控制成本,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成本控制网络,彻底堵塞跑、冒、滴、漏现象,真正把生产和非生产费用降下来。完善了单井成本控制及考核、奖励机制,探索以分级管理、过程控制、项点考核、责任追究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办法,使公司每一项支出都处于受控状态。

2.强化层级职能,管理控制到部门

我们强化分层级、物资供井过程控制,构建起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成本管控新格局。一是强化分级管控。公司、钻井分公司、钻井队、工程班组是实现单井成本过程控制的四个层面。四个层面控制各有侧重,其中公司是单井成本预算管理的决策者,主要负责单井成本预算编制、归集和考核等工作;钻井分公司是单井成本预算管理的组织者,主要负责生产组织、安全监控、技术管理和队伍建设等工作;钻井队是单井成本预算的实施者,主要负责细化单井成本分解和节点控制等工作;工程班组是单井成本控制的执行者,具体落实各项成本控制措施。二是强化物资管控。材料费用占单井成本的45%以上,历来都是钻井成本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公司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生产物资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物资管理制度,将单井成本有关材料费用分解到11个职能部门进行管控,并按照单井材料预算和钻井队用料计划进行物资配送,超预算用料由井队申请,逐级审批,确保材料消耗得到有效控制。

3.落实工作职责,成本分解到岗位

按照“谁主管、谁控制”的原则,将183项成本项目落实到21个责任部门。在基层队,根据项目成立以队长和指导员为组长、副队长为副组长、大班和司钻为成员的单井项目法施工领导小组,将单井预算成本划分为技术费用、泥浆费用、油料费用、一般材料费用和固定费用五大块,分别由技术员、泥浆组长、司机长、材料员、经管员负责监督和控制。各项目组负责人又将预算指标细化分解到三个工程班组和全队各个岗位,每个岗位都对应目标值,并有相应的控制措施,使人人参与成本管理、岗岗成为经营单元。

(三)优化成本归集,坚持量价分离核算,实现成本分析信息化

1.优化单井成本归集,实施量价分离核算

为规范钻井队成本费用的归集、核算,便于对单井成本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我们按照完全成本法将单井发生的实际成本细分为外购材料及燃料、外购动力、人工成本、折旧及摊销、分摊费用及其他费用支出共6类195项。树立“发生即归集”观念,对当期已经发生或应当承担的各项费用,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无论是否支付,均计入当期成本费用。钻井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套管、钻头、泥浆药品、石粉等主要材料,在归集时坚持量价分离的原则,对单井发生的各项材料按数量和金额分别进行归集。在单井考核时,通过单井定额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结合钻井队单井实际情况分析,落实考核结果与单井定额差距较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通过细分优化成本费用归集,进一步加强了单井成本管控工作。

2.发挥信息网络优势,实现成本分析信息化

信息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成本管理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现代成本管理又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联,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能否随形势发展而提高,经营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成本的信息反馈水平。目前公司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信息系统有:生产指挥系统、车辆调度信息系统、钻井井位地理信息系统、单井预算信息系统、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日报查询系统、IADC数据查询系统、钻井井史数据查询系统、井场信息实时发布平台系统以及源头数据采集系统,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分属于不同部门的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这些系统分属于不同的部门,造成各部门间的数据无法共享,部门之间数据不统一,标准不一致,汇总数据效率低下,给财务成本分析造成很大的困难,无法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系统的优势。加强全面管理需要建立起一套能够与主要生产经营系统接口的集预算管理、结算管理、单井核算管理及财务成本分析于一体的全面财务系统。基于上述原因,公司开发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充分发挥单井预算管理系统、物资供应系统、生产指挥系统网络的优势,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机结合起来,优化了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作为共享数据资源,能够为各部门提供口径一致的数据与分析结果,极大提高了经营管理工作效率。

(四)强化业务考核,注重对比分析,实现成本管控科学化

1.严格单井成本考核,实现考核激励差异化

公司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职工奖金挂钩,切实维护考核的严肃性,实现了考核激励差异化。一是按照“所有部门都有责任、所有责任都有指标、所有指标都有考核”的原则,构建起公司、钻井分公司、钻井队、班组“四位一体”的考核体系,进一步落实考核责任,明确考核内容,体现了考核内容的差异化。二是建立了公司、钻井分公司、钻井队连带责任考核机制,把钻井队单井考核结果向上延伸到钻井分公司和公司。公司机关与全公司钻井队月度考核挂钩,钻井分公司机关、后勤与所属钻井队月度考核挂钩,重点向一线倾斜,向钻井分公司倾斜,做到严考核、硬兑现,体现了考核责任的差异化。三是实行盈亏账户管理。在钻井队强力推行职工盈亏账户管理,建立钻井队职工个人盈亏账户,钻井队将考核结果分配到每名职工账户。职工在公司内部调动时,个人账户跟随职工调入新单位,调出公司职工必须还清欠款。通过实行职工盈亏账户管理,将单井效益与岗位职工收入挂钩,提升了全员成本管控意识。

2.注重单井预算总结与评价,实现分析改进常态化

我们利用差异化、异常化管理方法,坚持对单井成本管理进行全要素总结分析,不断提出改进措施,实现了分析改进常态化。一是公司定期召开月度经济活动分析会,主要分析单井成本及专项费用控制情况;钻井分公司每月召开单井成本分析会,重点对所属钻井队单井成本进行分析;钻井队对单井预算实施及项目施工情况总结分析,形成自上而下的单井成本分析体系,实现单井成本日常分析改进常态化。二是通过经济活动分析会,对单井成本超支较多的钻井队,组织经营、技术和纪检监察等部门深入现场,重点剖析,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对单井成本节约较多的钻井队,总结经验,提炼做法,加以推广,做到异常单井成本分析改进常态化。三是利用差异化管理方法,对同一区块、同类型井、同类型钻机施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真实反映钻井分公司、钻井队管理水平;对不同区块、同类型井、同类型钻机施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客观反映不同区块的盈利能力。

3.实现从部门到井队的科学管控,实现单井成本管理规范化

通过制定标准的成本体系、及时的数据归集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了对单井成本的科学化管理。完井后钻井队召开成本分析会,对全井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核算对比,对本井盈亏、成本消耗、费用控制、存在问题及每个班组、每个岗位的材料消耗、节超原因等方面情况,一一汇总分析,考核评价。各专项费用项目组通过开工前预算、施工中控制、完井后总结,认真分析收入与支出情况以及影响效益的因素,制定整改措施,指导生产实践。

三、实施效果

通过建立标准成本消耗,实施单井成本预算精细化管理,钻井成本控制和生产经营实现了“四大转变”。

(一)钻井队成本控制实现从事后算账向事前控制转变

单井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前,钻井队能够提前掌握的仅有一个年度承包指标。单井预算管理体系建立推行后,钻井单井成本预算在每口井开钻前就下达到钻井队,使钻井队在每口井开钻前就能对单井成本做到心中有数,便于井队在施工过程中对照目标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

(二)经营考核实现从部门考核向项目考核转变

单井预算体系建立前,最基本的考核主体是所属钻井公司,考核依据是总体承包指标。由于具体施工条件的不确定性和人为因素干扰,经常会造成经营成果失真。单井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后,可以作为一个尺度对单井预算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考核工作更具体、更客观、更有说服力,更能起到激励作用。

(三)成本分析实现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变

单井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前,单井分析没有具体标准作为参照,在一定程度上是定性分析,分析效果较差。单井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后,成本预算在开钻前下达到钻井队,钻井队月末结算完当月交井的全部费用后,将实际发生费用按成本项目与单井成本预算中成本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

(四)钻井生产效率逐步实现了向预期目标转变

单井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前,目标成本不明确,经营效益很难与钻井进尺相匹配。单井预算体系建立实施后,钻井队精细管理,厉行节约,严格控制过程消耗,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同一区块相同设计单井钻机时效提高了10%,总体经济效益不断显现。

【参考文献】

[1] 司尚魁,李军芳,赵贵平.油田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深思[J].经济师,2009(12).

中石化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物资供应管理在企业经营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核心部分,由于历史问题、企业自身及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石化企业仍沿用分散的物资管理体制和落后的物资管理手段,严重制约了企业成本的降低与物资管理效益的发挥;本文拟将供应链理念及管理手段运用于石化企业物资管理中,打破石化企业现有物资管理中的信息瓶颈,从而为挖掘及提升石化企业物资管理水平提供建议,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水平。

关键词:供应链;物资管理;竞争力

物资供应管理在企业经营中居于重要地位,也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之。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理念和管理手段的引入,在互联网信息管理理念的驱动下,石化企业物资管理水平得到了长足的提升与发展。随着现代管理理念及手段的发展,信息化问题成为制约石化企业物资管理水平提升的瓶颈,信息流传递的畅通性日益凸现出来,为解决现代石化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中面临的旨意问题,本文拟将引入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及手段,在分析当前石化企业信息管理及传递现状的基础上,对石化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中的采购和物资保管两个环节重新架构,为在整个物资供应管理中运用供应链管理理念提供新的思路。

一、供应链的内涵

现代管理学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不仅是一种管理手段,更能体现现代管理思想。

物资供应管理企业生产循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同样面对着供应商、内部物资的需求方。因此,从整个企业的角度来看,物资供应管理是整个企业供应链中的一环,而由于物资供应管理同样面临着供需双方,可将供应链理念封闭性地单独运用到物资供应管理中。

二、石化企业物资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许多石化企业随已提升了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但仍没有将信息系统在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下进行集成,内部信息的共享性较差,内部部门间的信心传递交流不畅通;同于与外部企业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及畅通性更差。

信息的获取、传递与集成在供应链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及工作流相互交织形成了完成的供应链体系,本文接下来按照这一思路对石化企业物资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再此基础上初步设计供应链理念下石化企业物资供应流程。

1.内部信息共享性较差

石化企业现有系统中,物资供应管理供应系统称为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与其他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衔接较差,各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多数都是独立开发,缺乏整体上的规划与部门间信息系统匹配性的战略安排,各部门在信息的占有、利用上形成了“孤岛效应”。信息“孤岛效应”导致了部门间信息传递与共享的“瓶颈”,抑制了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限制了管理效能的发挥与提升。

2.与外部信息互联、互动运行功能差

基于企业信息的安全性,企业在信息的管理上常常采用封闭化,与外部信息的互联、互动较差,对外部信息的利用程度较低,限制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事实上,对企业的信息应进行分级管理,将部门保密级别较低的,能对外公布的应及时发布,并将供应链采购中的信息系统,尤其是信息发布系统与供应商、制造工程等进行互联、互通。将企业资源充分融入到社会资源中,更加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从而提升企业在整个市场中的信息户获取能力,改善企业的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利用供应链理念提升石化企业物资管理的水平

根据上述分析,信息传递问题时制约石化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瓶颈性”因素,而供应链管理理念从整体上系统性地解决了信息在物资供应管理过程传递与协调性。本文拟利用供应链理念重塑或优化物资采购和物资库存管理两个环节。

1.利用供应链管理理念重塑物资采购流程

加强物资采购管理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能有效地降低企业支出、提高经济效益。在供应链理念下,为了保证采购信心的畅通,将物资采购中心作为核心,从而向外辐射,形成物资采购体系。新的业务流程广泛的借助了信息管理技术,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和准确性,精简信息处理层次,实现供需的信息共享,提高需求反应度,减少物资采购人员,提高物资采购效率。

图1 供应链管理下的物资采购流程图

2.利用供应链管理理念重塑物资保管流程

在供应链管理理念下,将库存管理作为整个供应链理念的一环,同时又将这一环节作为一个供应链进行管理。将库存管理作为核心部门,向计划部门、财务部门及安全、质量等部门辐射,作为一个半封闭的管理链条,充分利用相应部门的数据信息,实现信息在相应部门的传递。根据这一思路,下图绘制了供应链管理理念下的库存管理流程图(参见图2)。

四、结论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按照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对物资供应管理中的物资采购和物资储存两个环节重塑;重塑后的物资供应管理架构显著解决了信息传递问题,彰显了利用供应链理念管理现在物资供应的意义及价值。

图2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流程图

参考文献:

[1]靳万民.供应链理论在石化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中的应用[D].北方化工大学,2004.

[2]陈立新.石化企业物资管理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

[3]林春强.试论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在茂名石化物资供应管理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1.

作者简介:邱连华(1971.01- ),女,上海人,大学本科,职称:物资管理主管师

中石化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技能抽查;石化专业;抽查标准;题库

湖南省教育厅为了加强对全省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与督查,从2010年开始分批开展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与题库的建设工作,建立了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抽查专业涵盖了全省高职院校开设的全部专业。2014年3月至2016年底,由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石化教研室主持,联合省内兄弟院校教师(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和部分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展和完成了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的技能抽查标准与题库的建设工作。

一、标准与题库的建设意义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办学思想,以及《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要求。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的工作部署,开展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与题库建设,其意义主要在于:

1. 检查专业办学水平

通过建立科学可行的技能抽查标准、覆盖全面的基本技能考核题库,为检验全省相关高等职业院校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的办学水平提供一个科学的评判依据,有效促进各学校专业办学质量的提高。

2. 引导专业教学改革

通过专业技能抽查工作的实施,引导各高等职业院校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发展方向,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同时有效促进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3. 培养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通过专业技能抽查,促使学生进一步提升化工单元实训操作能力、石化单元仿真操作能力、化工系统仿真操作能力、新技术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安全与规范意识等。通过专业技能达标,提高职业院校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学生切实掌握专业相关的实际操作技能,增强毕业后的就业竞争能力,为企业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适需对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二、开发思路

由于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涉及面宽,应用领域广泛,对应的职业岗位较多,各院校对本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课程体系和就业方向上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对专业技能抽查的相关要求,标准与题库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如下:

1. 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与题库开发工作以“化工总控工(四级)”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企业标准为参照,以学生能力考试为主体,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制定出具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色的技能抽查标准。

2. 根据职业岗位(群)的核心能力划分考核模块。分模块制定专业技能抽查标准。根据企业实际确定专业涵盖的岗位(群),明确本专业通用的、最基本的核心技能模块。

3. 以企业实操项目为载体设计考核内容。考核内容以实操项目的方式呈现,主要考核学生利用相关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取职业岗位广泛应用的最新技术和关键技术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项目的设计要体现湖南区域经济特点,兼顾通用性。

4. 以综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依据,设计评价标准。避免把职业技能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学生在复杂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结果评判既要关注学生操作技能,又要关注职业精神与操作规范。

三、开发步骤

技能抽查标准与题库的建设,需要学校和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资团队、中石化长岭分公司等合作企业的石油化工专家团队通力协作,以企业专家提出的专业岗位(群)的需求为依据,共同制定技能抽查标准,以教师团队为主要力量,共同开发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和题库。具体开发规划和实施步骤如下:

1. 建成技能抽查標准开发网络空间交流群,利用网络空间建立三方交流平台,方便企业专家与教师团队相互沟通。

2. 根据企业专家提出的专业岗位(群)需求,制定出《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开发方案。以本专业通用的、最基本的核心技能为依据,以职业岗位广泛应用的最新技术和关键技术为参考,制定出题库建设开发方案。

3. 企业专家为院校教师团队提供专业岗位(群)需求的同时,配合院校教师团队到企业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找到本专业通用的、最基本的核心技能。

4. 完成“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以“化工总控工(四级)”鉴定题库和中石化“炼油操作工”鉴定题库为参考,以企业实操项目为载体,建设完成技能抽查题库。

5. 为了审核题库的适用性,在题库正式投入使用前,可在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进行考查试点,并对题库进行修改和完善后再报上级单位审核。

四、建设成果

通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完成了“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包括测试目的、抽查目标、抽查对象、抽查内容、评价标准、实施条件等六部分内容。题库内容以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为参考,内容全面,涵盖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分为化工单元实操、化工单元仿真操作、油品分析等三大模块,共150道题。其中化工单元实操部分包括传热、萃取、管路拆装、间歇反应器、精馏、流体输送等8个子模块,共62道题。化工单元仿真操作部分包括固定床、换热器、加热炉、间歇反应釜、精馏塔、离心泵、吸收解吸、压缩机等9个子模块,共80道题。油品分析模块包括水分、密度、闭口闪点、黏度等4个子模块,共8道题。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与题库的建设,我们得到以下几点主要结论:专业技能抽查应注重专业基础能力的考核,同时充分考虑各校相同专业的差异化发展现状;专业技能抽查工作能有效促进石化类专业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对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如将技能培训模块课程纳入每学期教学计划。

专业技能抽查不仅是评价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手段,更是促进专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有效方法,其作用和意义深远。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专业技能抽查的作用,逐步从“定时抽查”过渡到“常态自查”,还有更长远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首珩,喻丕珠.湖南省高职学生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开发与实施[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0):16-18.

[2] 何飞红.关于湖南省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技能抽查工作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2012,(11):239-240.

[3] 李逢振,张雯亭.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抽查的思考[J].教育观察,2016,5(17):118-119.

[4] 陈庆,肖茜.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与题库的研究与开发[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0.

(编辑:秦俊嫄)

中石化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选取的财务指标进行观察和总结,建立了我国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危机前四个年度的多重截面的主成分分析预警模型。研究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现金流量状况对财务危机有显著性影响,危机发生前两年的主成分分析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到了82.5%,能有效地预测企业在下个年度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

关键词:财务危机 主成分分析 石化行业 预警

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上市来筹集资金,而因陷入财务困境导致公司经营失败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因此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对公司管理者、投资者和市场监管者及时识别并规避财务风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表明,财务风险具有行业特性。石化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基础行业之一,为此,本文以石化行业上市公司作为对象研究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一、文献回顾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始于Fitzpatrick(1932)、Beaver(1966)等人用单变量法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其后,学者Altinan(1968)和Blum(1974)等采用多变量分析方法来建立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Ohison(1980)和Zmijewski(1984)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方法构建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随后又跨越到人工智能模型阶段。与国外相比,我国关于企业财务预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且其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陈静(1999)用单变量判别分析和多变量判别分析方法做了实证分析,得出在宣布日前一年总的准确率分别为100%和85%。吴世农、卢贤义(2001)建立Fisher线性判定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三种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研究结果发现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误判率最低。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运用人工智能模型进行财务预警,但统计方法因其较强的操作性和可理解性,仍被广泛的应用于财务预警中。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通过降维来简化数据结构的方法,这种方法由Pearson(1904)首先使用,以后经Hotelling(1933)、Cooley和lohnes(1971)、Kshirsagar(1972)、Morrison(1976)和Mardia、Kent&Bibby (1979)发展和成熟起来。其优点是可以对观测样本进行分类,并根据各因子在样本中所起的作用自动生成各因子权重,简化实测指标系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本文在吸收主成分分析法优点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石化行业为例的多重截面的主成分分析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的选择

本文从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市场上石化行业首次被ST及*ST的37家上市公司界定出26家作为财务危机公司的研究样本。然后通过资产规模、上市时间相近等原则,按照1:1的比例进行逐一配对,得到相应的财务健康公司26家作为配对样本。再将52家公司平均分成训练样本26家(其中危机公司13家,健康公司13家)和检测样本26家。定义财务危机公司被ST或*ST时为T年,本文选取其T-2、T-3、T-4、T-5年内的比率数据进行分析。财务数据均来自瑞思数据库(www.resset.com)。

(二)指标选取

在财务危机研究中,变量指标的选取通常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本并在其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遵循全面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选取涵盖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现金流量和资本结构六个方面的22个财务指标,具体指标见表1。

(三)模型的构建

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实测的多个指标,用少数几个潜在的相互独立的主成分指标(因子)的线性组合来表示,构成的线性组合可反映原多个实测指标的主要信息。主成分分析法的一般模型为:

其中,X1,X2,...Xn为实测变量;aij(i=1,2,...,m;j=1,2,...,n)为因子荷载;Fi(i=1,2,...,m)为选择确定的m个主成分因子;Ki(i=1,2,...,m)为主成分因子的权重(即第i个因子的贡献率);F是公司财务状况的预测值。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1.均值对比分析。将选定训练样本的13家财务危机公司和13家配对的健康公司分成两组,然后分别计算两组22个财务指标在被ST的前四年的均值,然后利用EXCEL的折线图将均值的对比情况描述出来,具体的变化详见图1。从折线图我们可以看出,ST公司和非ST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的平均值的变化趋势不一致,有以下规律:第一,随着ST年份的临近,ST公司和非ST公司部分财务指标的差异逐渐明显,折线图上二者之间的距离逐渐扩大,因而得出结论:指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如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经营净现金流量/负债比率、每股收益增长率、应收账款收益率、销售现金比率、股东权益比率等。第二,两类公司多数的财务指标变动曲线可以分开。例如,若非ST公司的指标在ST公司指标变动曲线的上方,则这类指标就是正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若非ST公司的财务指标变动曲线在ST公司的下方,这类指标就是逆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比率等。也存在两类指标互相交叉的情况,如流动比率、净利润增长率、存货周转率、销售现金比率等。

为了进一步挖掘配对样本之间的差异性,本文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别计算危机公司和健康公司的22个财务指标T-2、T-3、T-4、T-5四年的均值及标准差,并将它们的均值与标准差相减进行比较。得出,健康公司与危机公司在均值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健康公司的财务指标中除存货周转率(X13)、资产负债率(X20)、固定资产比率(X21)的均值比危机公司小,其余的财务指标的均值均比危机公司大。且非ST公司样本组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等指标明显高于ST公司样本组的对应指标。从标准差的对比中可以发现,财务指标中标准差的差值大部分为负数,说明ST公司样本组的被ST前四年的均值波动要大于非ST公司样本组。

由均值和标准差对比分析可知,危机公司与健康公司的财务指标存在显著的差异,当某个公司的多个财务指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且波动较大时,表明该公司存在财务危机的可能。但是,均值对比分析是基于各指标的平均值来进行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极端值造成指标均值差异的可能,所以我们只能够依据均值分析进行粗略的估计。

2.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为从统计上检验选取的变量在危机公司样本组和健康公司样本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我们应用非参数Wilcoxon Mann-Whitney检验法对两组样本22个财务指标进行统计检验。通过检验得到,在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前四年内,在显著性水平为0.1时,通过显著性检验的,T-5年、T-4年、T-3年、T-2年依次有5个、5个、10个、12个指标。由此可见,距离财务危机发生的时间越近,危机公司与健康公司财务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就越大,这说明危机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时序渐进性。

(二)主成分分析模型

主成分分析之前,先需要检验数据是否适合做主成分分析。根据KMO和Bartlett’s检验结果,发现T-2、T-3、T-4、T-5年KMO值依次为0.611、0.559、0.808、0.426,Bartlett’s检验P值均为0.000,小于0.001的检验水平,拒绝单位相关性的原始假设,故可知适合做主成分分析。因此,运用SPSS16.0软件依次对T-2、T-3、T-4、T-5年的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方差最大化旋转,在满足特征值大于1的前提下,提取主成分因子。具体情况见表2。通过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对主成分因子进行解释,由统计结果可知:T-2年的第一个因子主要解释了X1、X2、X3、X4、X9、X11几个变量,可解释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第二个因子主要解释了X5、X20、X22几个变量,因此F2主要代表公司的资本结构状况;第三个因子由变量X8、X17、X19贡献最多,故F3可解释为现金流量状况。以此类推,各年的主成分因子的含义如表2所述。在确定了各主成分的经济含义后,可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建立各个主成分关于原始财务比率的线性表达式。同时,根据统计结果中各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可以得到主成分预测函数。

(三)各年预测结果的比较

将训练样本和检测样本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将各年标准化数据代入危机前四年所建立的主成分分析模型的预测表达式中,计算F值。根据误差最小化原则,确定各年F值的临界值,从而进行预测准确率的计算。其中危机公司判定为健康公司为一类误判;健康公司判定为危机公司为二类误判,得到训练样本和检测样本的预测准确率的结果见表3、表4。从表中可以看到各个年度训练样本的预测准确率均高于检测样本,说明训练样本对预测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且T-2年主成分分析模型的综合预测准确率训练样本达到93.50%,检测样本达到82.50%,高于T-3年和T-4年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而T-3年和T-4年的预测准确率差别不大。由此可见,危机到来前两年的数据预测效果较好。

四、结论及局限

本文选取石化行业上市公司中配比的危机公司和健康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选取22个财务指标作为指标变量。从各年度的主成分分析表达式中可以归纳出,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现金流量状况是影响石化行业企业是否会陷入财务危机的关键性预警因素。此外,本文选取石化行业上市公司被ST前四年的数据建立多重截面的主成分分析模型,实证结果表明T-2年主成分分析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是最高的,明显高于T-3和T-4年的模型。但本文的预测准确率整体上并不是很高,主要存在以下因素:(1)大部分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均选择了T-1年的数据,而上市公司在T年是否被特别处理是由其T-1年财务报告的公布决定的,因此,T-1年预测模型即使有很高的预测精度,在实际预测中也没有太大的应用价值。(2)财务指标的局限。本文建立的财务预警系统主要是以财务指标作为输入变量进行判别和预警,而财务指标又有其局限性,不能概括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非财务因素。(3)样本量的局限。根据数理统计的大数定理,评价样本的数量越大,协方差矩阵就越趋于稳定,主成分分析的准确性就越高。而本文选取了2008-2012年5年间石化行业被ST的26家上市公司为危机样本,样本量相对较小。X

(注:本文受54科研基地-科技创新平台-商务运作与企业服务创新项目的资助)

参考文献:

1.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2001,(6).

2.刘红霞,张心林.以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4).

3.李学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1,(7).

上一篇:实验师职称论文下一篇:测绘学概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