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政治论文范文

2023-12-31

绿色政治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提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解决生态环境与居住舒适度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需要利用绿色建筑最先进的技术、最新的理念对建筑物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本文阐述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规则、绿色建筑应遵循的设计原则以及绿色建筑设计的重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原则;设计重点

绿色建筑是指建筑业在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空间的同时,还能在其全寿命周期里,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以降低对我们生存环境的破坏,实现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当今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建筑高能耗问题也逐渐被提上日程,这使得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只有遵循绿色环保建筑设计原则,抓住设计的关键问题,才能实现建筑的绿色、环保、节能。

一、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规则

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规则指的是非通用的可持续发展规则,它结合了地方的环境特色,用现有的技术进行建筑施工,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还能满足人们需要。绿色建筑的提出就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绿色建筑的涵盖范围越来越广。鉴于地方的差异性(资源、气候)建筑的解决办法比从前更注重因地制宜,这就意味着选择更加适宜的技术,应用最好的而不是最廉价的建造工艺,使用可循环再生的评估方法,利用当地能源和材料,采用当地的建造技能和技巧。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不仅是低耗能、低污染,还要求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这种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生态理念,需要设计师将其融入到设计当中,这种融入必须是高品位、有着丰富内涵的。

二、绿色建筑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1、与环境融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其建筑要与周围的环境相互融合,首先应在保护好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地形,就地取材,绿化环境,才能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2、采用高效、节约、可持续发展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应尽量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可再生能源,推行智能化设计,始终不渝的坚持近期规划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的方针,推进绿色建筑健康发展。

3、以人为本。发展绿色建筑的目的就是确保人的身心健康,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有活力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具体体现在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布局等等方面。比如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应尽可能选择那些低毒或无毒的建筑材料;在结构上应采取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的方式,尽可能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保证室内相对的温、湿度。

三、绿色建筑设计的重点

1、建筑地点的选择。建筑物地点的选择,应在遵循一定设计原则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地形、地貌、主导风向等各种问题和地理环境因素。在设计时,应对建筑物进行合理布局,应尽可能多的利用周围自然能源,使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建筑物地址选好后,设计人员还应到现场实地考察,对施工现场的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进行分析,并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现场热岛效应的出现。

2、室外环境的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室外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环境绿化是绿色建筑的室外环境设计关键所在。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居住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视。环境美化、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建筑整体的环境质量势在必行。

3、建筑物单体设计。(1)建筑物外形设计。一般情况下,建筑物体型系统越大,其能耗量就越高。因此在对建筑物进行单体设计时,应尽量减少建筑物的外形面积,控制其层高,并采用规则的外形,这样也可以起到降低能耗的作用。(2)外墙材料及门窗的选择。在对建筑物结构进行设计时,以优先满足自然通光和通风要求为宜,这样可以降低能耗,提升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在外墙材料选择上,应以节能效果好的材料代替传统的粘土砖等。在门窗材料的选择上,首先考虑到其气密性,选择那些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这样可以改善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3)设计方案的选择。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时,为了提高建筑物的适用性和可变性,对建筑结构及设备要采用弹性方案,即采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的方案。比如说,在设计管道时,应留有一定的管道空间。如在2011年获12大绿色建筑之称的美国OS小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了特殊的管道系统,把自来水管和喷淋头的管道和按照需求供应的热水循环泵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4、节能环保设计。(1)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在对建筑物进行节能设计时,首先应考虑到建筑材料自身的能源消耗问题,尽量选择绿色环保的建材。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能量消耗,合理的外形设计也能起到降低能耗的效果。这是因为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形状、体形系数等这些因素也能直接影响到节能效果。对建筑物墙体、门窗、屋顶等方面的选材和进行节能设计,都能提升建筑物的整体节能效果。此外,对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应尽量就地取材,减少建筑材料在生产运输及施工过程中的能耗,这样不仅能降低运费,也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总之,绿色建筑设计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合理选材,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低对环境造成的负荷。如优先选择绿色混凝土、低耗能建材,选用预制模数构件减少建筑垃圾。(2)确定人的主要地位。绿色建筑设计首先要确保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在选材上应选择那些无毒、低污染的材料。在结构上应尽量采取自然通风,保证室内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通过合理的设计调节室内的温湿度和气流等,以达到改善室内的热环境,提升节能效果。(3)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回收利用旧材料,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出。如在建筑物在拆除过程中,可对一些木制品、混凝土预制构件、钢材、保温材料等加以回收,经过二次加工和改造,在符合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再利用到新建筑中。另外,太阳能和风能是两种清洁能源,并且用之不竭,又无污染,可广泛应用到绿色建筑中。通过太阳能光电屋顶和太阳能光电玻璃等,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以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此外,通过安装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设备,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或其他能源。采用可再生材料,如木材、纤维保温材料等,既可以节省成本也可以抑制环境的恶化。

5、绿色建筑的前景。绿色建筑虽然在前期投资上要高于普通建筑的投资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后期的运营成本要远远低于普通建筑。这样看来,绿色建筑的整体效益是非常可观的,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绿色建筑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现阶段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各种因素,采取积极应对措施,逐渐建立和完善与其发展相协调的管理模式,建立评估体系,并通过政府的激励体制和市场的调节双重作用,促进绿色建筑朝着健康、绿色、环保、节能、舒适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随着能源的日趋紧缺,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已势在必行,它不仅是我国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各国建筑设计师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发展健康、舒适、简单、高效的绿色建筑,切实提升建筑的绿色、节能、环保意识,不断推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夏麟.绿色建筑的设计革新思路[J].建筑技艺,2013(02)

[2]许方明,戈海玉.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13(02)

[3]缪清.论现代绿色建筑设计前策略与发展[J].门窗,2013(05)

[4]浅析绿色建筑设计[J] 建筑建材装饰 2014年11期

绿色政治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先采用SWOT分析法,从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和外部威胁对温州市绿色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再由此得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绿色物流;SWOT;策略

1 前言

我國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一书中,首次将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定义为指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也对物流环境起到净化作用,最充分利用物流资源。据统计,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在2016年达到229.7万亿元。和2015年比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6.1%,每个季度也呈缓慢增长态势。温州市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处于我国沿海,是中国交通运输网中重要枢纽城市之一,发展温州物流业至关重要。近年来,温州物流业也在快速成长。在快速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时,物流活动也造成大量的能源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问题十分严重,生产和消费所产生的废弃物对人们造成很大的困扰。温州对物流的需求也使得对发展绿色物流有着更迫切的需求。

2 温州市绿色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将各种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因素互相匹配起来,再对其进行系统、全面、准确地评价,具体从自身内部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和外部引起的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中得到相应具有一定决策性的结论。

2.1 优势分析(S)

2.1.1 地理优势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的东南部,是浙东南部沿海经济发展最活跃地区之一。其地处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与赣东、皖南、浙西南、闽北等地区临近,是浙江省南部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其东濒东海,与台湾一衣带水,台湾海峡连通南海与东海,是海运必经之地,也是国际航班的必由之路。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港口,这也是形成物流中心的重要条件。温州作为港口城市,发展绿色物流更加顺畅。

2.1.2 交通优势

一是温州现已经拥有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重运输方式。近几年来,温州投入超过1000亿元来完成综合交通建设,使得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完善速度,实现了“通道型”向“枢纽型”转变。二是温州有金温铁路、温福铁路相交;它也是国家公路和省级公路的交会处。2017年3月份,杭温高铁开工建设,一期工程从高铁义乌站出发,经过金华市、台州市、温州市,实现温州与杭州“1小时”交通圈,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的发展新趋势。温州也能够快速对接杭州、上海等大都市,对绿色物流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2.1.3 产业优势

一是温州经济繁荣的其中一个原因为区域块状经济,这也是温州主要经济特征。温州产业集群主导优势明显,在国内外市场都占据一定的地位。二是温州集群所在的产业已经比较成熟。温州已经有多项发展较好的特色产业,许多产业的产品在全国市场有着较高的占有率。制鞋业最为出名,是规模最大的传统产业。截止2016年,皮鞋生产企业就有5100多家。三是温州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形势良好。2016年,温州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55.4%。温州发展绿色物流十分有利。

2.1.4 经济发展良好与独特的精神

温州经济曾有一段低迷期,现已经处于恢复期和结构转型期,发展速度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温州人拥有灵敏的嗅觉,懂得将产品与市场需求奇妙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温州是一个创新的地方,是一个可以发展经验和发展好经验的地方。这是独特的温州人精神,是温州人拥有的特质。他们敢于尝试新东西,敢于创业,不畏艰难,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创办企业。这为更好地发展温州绿色物流提供可能性。

2.2 劣势分析(W)

2.2.1 绿色物流意识薄弱

绿色物流在我国不为众人熟知,温州许多企业和消费者对绿色物流缺乏认知或者是有偏差。一是大多企业错误地觉得绿色物流会增加自身的负担,有损经济利益。一些小企业更是不会认识到绿色物流的重要性,它们只着重于自己当前的利益。有些更是认为绿色物流是归政府有关部门管辖,与企业没有任何关系。二是对于普通消费者,很多人对绿色物流十分漠视,最多也只是停留在可回收物品上,而自己的行为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等等都置若罔闻。

2.2.2 专业人才缺乏

与国外的发达国家对比,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比较迟。绿色物流又属于新兴理论,接受的人群有限。物流专业开设比较晚,物流人才教育总体规模偏小,每年本科、大专的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不足200人,其中能够在温州并且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的不足50人。具备物流专业知识且绿色物流理论基础扎实的高素质人才从事物流工作的时间不久,尚未总结出一套管理经验。温州绿色物流还未发展起来,相对于沿海其他经济发达的城市不具备竞争力,很难引入高素质的人才。

2.2.3 基础设施不健全,信息化技术落后

虽然温州物流设施装备提升项目中已投入200万元以上,包括电子数据交换设备、立体仓库设备、快速分拣设备等等。但是总体基础设施还不够理想。如:温州仓储设施功能单一,设施老化;货运站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不高,以人工操作为主;甚至是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低,仅是仓储运输流程复杂,重复等等。温州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高,许多企业没有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目标尚且久远,更难推进绿色物流发展。

2.2.4 缺少绿色物流标准化

物流涉及的环节很多,对于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等等环节将其各自量化统一标准十分困难,各环节之间的标准也存在互相不匹配的可能性。这也使得绿色物流标准化工作异常困难,无法规范出一套标准的流程。产品自身相关的运输方式、包装、储存、加工等等也制约着标准化工作的进行。

2.3 机会分析(O)

2.3.1 环保意识加强

近些年来,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问题接二连三被媒体曝光。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深有体会,对城市污染也是十分地担忧。从自带购物袋、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等,就可以看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体会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环保意识正在不断加强。而实施绿色物流能够节省所用资源、给环境减压,正符合人们的环保心理。多加宣传,让人们意识到绿色物流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绿色物流发展指日可待。

2.3.2 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温州的矿物资源和生物资源充裕。海洋资源丰富,有江南的“鱼米之乡”之称。但发展与生态环境总是无法平衡,物流活动很多环节存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温州物流运输路线规划不合理,造成大量燃料浪费和空气污染;包装材料设计不合理,不可降解,对环境造成污染等等。现温州也在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倡导企业既要考虑目前的经济效益,也要对未来有所规划,实施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而绿色物流使得减少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有着很大的帮助。温州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离不开发展绿色物流。

2.3.3 绿色物流的趋势

我国发展绿色物流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不妨已有不少企业将它应用在生产经营中。2017年10月16日,苏宁易购在O2O购物节上宣布投放20万个共享快递盒,每个快递盒使用寿命可达1000次以上,这不仅环保还降低企业成本。绿色物流就是以节省所用资源和减轻环境压力为目标。它是世界物流发展的趋势,中国渴望在国际物流上发展并取得一定成绩,发展绿色物流是无可避免的。

2.3.4 国家政策支持

2017年11月2日,国家邮政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环保部、住建部、商务部、国家质监总局、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的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绿色包装工作所要实现的三大目标,2020年可降解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将达50%。可见国家对绿色物流的重视程度,温州应积极响应国家。

2.4 威胁分析(T)

2.4.1 没有市场需求

一是由于现在温州企业的绿色物流观念还不够强,对绿色物流所知甚少,各企业不会自发发展绿色物流。二是即使有所了解,但没有相匹配的人才和技术,也就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三是小企业忙于生存,只顾当前利益,无暇顾及发展绿色物流;大企业物流管理方式自成一体,疲于更改模式。

2.4.2 竞争压力

一是温州虽是港口城市,但是沿海竞争日益激烈,周边又有宁波、上海等港口城市的威胁。这些港口城市都比温州经济发达,发展速度快,使温州不具竞争力。二是温州是民营企业的天下,全市民营经济占比高达98%。民营企业大多实行家族式管理。企业主多数文化水平低;员工素质也低,对其培养缺乏。管理水平与接受过绿色物流理论知识的无法竞争。三是温州企业发展绿色物流本来就艰难,这就更难与新涌入温州具备高素质人才的外企进行抗衡。

2.4.3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引导。在我国,物流领域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但绿色物流的法律法规较少,在法律法规的执行上会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温州绿色物流发展本来就困难,又没有政策方面的引导,更是使实施的困难程度加大。

3 温州市发展绿色物流的策略

结合SO战略、ST战略、WO战略、WT战略,得出以下对温州市发展绿色物流的策略。

3.1 政府加大对绿色物流的重视

政府在绿色物流发展上起着精神上的引导作用。一是应加强对绿色物流的宣传,让企业和消费者在心理认可绿色物流是为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让企业意识到发展绿色物流是它们的使命。发展绿色物流能够在企业间更具备竞争力。二是制定绿色物流的法律法规,可结合国情,吸取国外绿色物流政策与立法的经验,推动绿色物流的标准化发展。

3.2 政府给予支持,创造绿色物流需求

政府应给予实质上的支持。一是温州的物流基础设施虽然在慢慢完善,但对满足发展绿色物流的需求还远远不够。政府应对绿色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多加投入。有健全的设施,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需求才可能变大。二是政府可以对发展良好的企业进行绿色物流的试点,给企业给予一定财政上的支持,调动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积极性。用成效带动其他企业,创造需求。

3.3 加强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

一是温州各大高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加强对绿色物流的理论知识学习,为企业多培养绿色物流的高素质人才。二是企业应多注重绿色物流的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多创造向外学习的机会。三是企业要为绿色物流人才提供相应令人满意的薪资与福利,创造与其他城市竞争绿色物流人才的优势,留住人才。

3.4 利用自身优势促进合作,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温州具有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应灵活地运用自身的优势。一是利用地理和交通优势与宁波、上海等经济发展较好城市积极合作,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竞争力。而是利用产业集群优势,企业间可以进行通力合作,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减少资源浪费。企业间整合自身资源,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智能化建设,提高自动化程度,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目的,协同发展绿色物流。

3.5 发挥独特精神,管理方式整改

温州应发扬独特的温州人精神,敢于去尝试新事物,勇于对新兴的事物进行挑战。企业吸收绿色物流观念,对内部员工进行绿色物流的培训,并且时常更新知识。对家族式管理方式进行一定的整改,广纳具备绿色物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戴晓震.温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5,(04).

[2]孙晓琳.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10).

绿色政治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从目前资源、能源的使用情况来看,不可否认的是,建筑是消耗能源量较多的行业,也是造成各类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因此解决和环境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就是更新教育的观念,从人才的教育入手,培养绿色建筑管理人才,这样才能满足建设生态文明的需求,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进行如下研究。

关键词:绿色建筑;管理类人才;培养 机制;实践基地

一、培养建筑管理类人才的重要性

在社会经济和城市的高速发展下,环境问题日渐严重,雾霾、废气排放、能源紧缺的当下,世界各国都推行绿色建筑,倡导绿色生活,寻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早在2017年发布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绿色建筑指标和任务,保证我国在2020年城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推广比例超过50%,增加绿色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以上,建筑行业的政策、标准相继出台。绿色生态之风广泛盛行,绿色建筑涉及的工作人员较多,涉及的领域也相较广泛,比如规划、施工、监理、材料选取等等多学科的知识,加上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都需要更多的人才。根据数据统计,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数已经突破4000万,由于管理松散、意识浅薄导致安全事故也屡屡发生,对社会也造成负面影响,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推广与发展。因此,建筑企业想得到强有力的发展必须挖掘综合理论与实际相融合,知识与能力相并存的管理人才。

二、绿色建筑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人才培养意识浅薄、认知不到位

绿色建筑在国外的发展较早,理论、实践、人才培养方面都相对成熟,而国内距离国际绿色建筑标准来讲还是有一些差距。管理人才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意识浅薄,培养目标不准确,而管理类人才是要求有广博的知识、有较强管理能力的同时还要有优秀品德素质的人才。由于对管理类人才培养没有足够重视,往往培养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这不仅仅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也阻碍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才培养机制相对落后

由于我国绿色建筑人才培养尚未形成系统的机制,在管理类人才培养方面缺乏规划,并没有处理好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的关系,在专业设置方面与社会需求不相辅相成,较多的课程过于强调专业课而部分建筑企业对学员的培训内容也缺乏针对性,形式也较为传统,培训内容过于简单,流于形式,学员就更容易走马光花,授课方法单一导致学生缺少兴趣,达不到实际效果。没有专业性的培养机制导致建筑业管理人才严重短缺。

二、绿色建筑管理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缺乏

管理类专业培养的是管理人才,管理类人才大致分为理论性与专业性人才。这样传统模式下培养的管理类人才遇到实际问题缺少解决能力,很难走向社会去实践创新,能力的欠佳也会导致心理素质低下,压力感也会随之增大,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建筑类管理人才需求存在很大差别。

(二)教学方法与内容缺陷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型教学方法仍然是十分普遍的,满堂讲的教学模式,即使有实践环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脱节,始终停留纸上谈兵,忽视做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条件,长此已往,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强,丢失团队合作的意识,能力培养的不足以至于走到工作岗位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实践,严重者甚至达到不能胜任工作,学无所用。

(三)校内外实践基地问题

实践基地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基本保障之一,高校都应具备模拟实验室,用来提供实践学习需要。但是校内实践课程浮于表面,其中也是受设备、环境、场地、实践课经费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实践训练只表现在简单的操作训练,例如模拟训练,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校外的实训基地很难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经过有关调查发现,学生对校企的实践课程积极性不高,认识度欠缺。

三、绿色建筑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分析

(一)完善考察评定体系

完善考察评定体系,形成多元化的评定标准。把传统教学的评定标准转变为综合能力的测试与考核。例如从教学过程性考核(占比20%)、理论知识(占比35%)、社会实践(占比30%)、论文(占比5%)、答辩(10%)等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各种评价标准也会随之有所改变。实现细节化、过程化。过程化的管理更能掌握学习的真实性,提高创新能力,在这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达到走上工作岗位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明确目标

绿色建筑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具有复杂性,而高质量教育需要高品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具有实践管理经验的教师队伍,坚持实践育人。高职教师应具备科学的思维、跨学科的学习体系、将情商、心理、挫折管理等等方面的知识加入到管理类人才培养的任务中。教师定期进行深造、培训、转型,能言传身教感染学者的同时更多的给学生提供实践类的帮助,强化实践的作用。明确培养目标,深度挖掘视野开阔、能力全面的管理者人才的同时考虑为能力强的学生加强实践,在实践中温故而知新与时俱进,真正做到让学生受益于课堂,收获于实践。满足社会与企业对管理者人才的需求。

(三)增加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实践

教学体系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加大建筑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交流互动,利用教学资源,通过外部的实践培训,构建合理的培训模式。明确建立人才培养目标,利用好高校、企业、政府三方面的合作。为推动高校对建筑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必要的情况下可改变教学计划,将原本大学四年的课程转变2+2,即2年校内课程学习,1年實践学习,1年企业综合实训。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多接触社会,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实习与就业零距离。

结语

在新时代高速发展下,加强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管理类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注重管理类人才的后备力量,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好教学、科研、实践,从实际出发做出有效改变,依靠学校、社会、企业的帮助进行建筑管理类人才培养,从根本上给予强有力的人力支撑,打造符合当今社会的新型人才,进而促进绿色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檀秋. 绿色发展理念下我国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2]张琰琰. 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关键措施[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万知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智慧工程二)[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8.

绿色政治论文范文第4篇

绿色会计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展开的会计,其基本目标是促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环境效益。但当前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历史成本计价方法在绿色会计计量的运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因环境变化所引起的间接收益与间接费用的计量存在困难。因此,如何认识与把握绿色会计计量的模糊性与精确性就显得十分迫切。

第一,必须明确绿色会计计量模糊性与精确性的基本理论。绿色会计是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许多国家的会计理论界不断将环境问题纳入会计研究的范畴,从而导致了环境会计或称绿色会计的产生,绿色会计理论也因此形成并得以发展。绿色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是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其在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原则、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等诸多方面必然与现代会计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计量是“根据特定的规则把数额分配给物体或事项”的活动,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将有关经济业务和事项确认并列入账户和财务报表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也就是在会计确认的基础上,对业务和事项按其特性,采用一定的计量单位,进行数量和金额认定、计算及最终确定的过程。而在不同的经济历史背景下,会计计量往往还受到不同计价模式的影响。绿色会计作为一种现代会计,在会计计量过程中由于计量方法的主观性以及人们对会计对象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将不同程度地导致计量的模糊性。同时不论选取何种计量单位一旦数量化后都造成结果的相对精确,因此对绿色会计计量的模糊性与精确性进行充分地认识十分必要。

第二,辩证看待绿色会计计量模糊性与精确性的关系。绿色会计计量的模糊性与精确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精确性不是绝对的,而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人们在研究事物的过程当中,按照认识的需要与可能,把本来在几何空间或结构上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中介加以简略,使事物界线清晰明了,从而获得质和量的规定性。所以,精确性大部分都是为了满足一定误差要求,并对某些模糊部分加以扬弃的结果,它并不是绝对精确的,是包含了一定程度模糊性的精确。另一方面,由于事物的复杂性,人们对事物认识的非全面性,造成事物的模糊性则是绝对的、普遍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会计计量过程中,由于计量方法的主观性以及人们对会计对象的质和量的规定性,都不同程度地造成计量的模糊性。但在传统的观点中,往往把模糊性排除在会计之外,片面地认为越精确越好。实际上,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在会计领域中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定程度的模糊性是有好处。模糊与精确都具有其两重性,它们有各自适用的范围,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三,正确把握绿色会计计量模糊性与精确性。绿色会计计量模糊性的把握主要有:一是在理念上必须承认会计信息模糊性,它是绿色会计计量的前提和核算基础,也是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二是对于绿色会计要素的确认或计价,应根据实际,适当适用模糊性计量。在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无法对其直接计量的,因此绿色会计计量往往要大量地依靠合理估计的方法,但只要估计具有合理性,就可按估计的结果进行计量。而这种估计就是基于绿色会计计量的模糊性。三是灵活运用计量方法。绿色会计计量方法多种多样,当会计要素的确认或计价适用模糊性估计时,则须适用相应计量方法。绿色会计计量精确性把握主要有:一是在思想认识上克服机械唯物论和形而上学的绝对观点,树立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观点。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度必须根据会计反映对象的不同特征,提出不同要求;在会计方法上,常规数字和模糊数字相互配合,共同提高信息的质量,使产生的信息在质、量、度三方面充分满足决策者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二是正确把握好需要准确确认与计价的会计要素。如环境效益的确认,由于环境效益的效用一定能够用货币计量。三是讲求计量方法。当会计要素需要精确计量,方法的正确运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绿色政治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目前房地产市场推出的清水房、毛坯房,购房者都将面临二次装修。二次装修不仅会耗费购房者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为推进建筑节能、环保,精装修房屋将是今后房地产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污染;节能、环保;精装修;

一、目前商品房的现状

目前在市面上出售的商品房多半都为清水房、毛坯房,屋子刚建好,墙就刮了个大白,没有简单的地板,甚至连厨房和卫生间的地板也没上,还有的是连卫生间的门也没有。如此简单的住宅完全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为了能入住使用并且有家的感觉,因此98%的住户都会面临二次装修的问题。

然而,装修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对任何一位装修过房子的人来说,都将搭进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从改水电到瓦工;从地板砖、插座、灯具到木地板;从吊顶、腻子到卫生洁具;从抽油烟机、橱柜到空调……大都将装修当作是一次痛苦的经历。

1、隔行如隔山

大多数装修房子的人并非行家出身,因此对装修中的技术和陷阱并不是很清楚,消费者花几十万元买房装修总想换个满意放心,但由于许多消费者对家庭装饰设计的认识程度较低,加上居住空间、审美能力有限,在家庭装修设计过程中只能凭感觉、靠印象、多效仿、随大流,而相当一部分所谓的装修设计师,其实对室内装潢设计的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对室内设计的目的不够明确,对装修的理解也比较肤浅,甚至给消费者下“套”、故意误导。如:低价入套,高价交房。以次充好,偷梁换柱,吃拿回扣,故意增加装修项目,从而提高造价等。花了大笔费用,却没得到相应的回报,甚至恶劣的还会造成很多的质量事故,给今后的入住和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2、无足够时间和精力监工

目前购房的主要生力军是八十年代的白领阶层,他们的生活节奏非常快,为了生计不得不整日奔波,而装修是非常耗时费力的,如果装修采用包工的方式,则需要自己经常跑建材市场,采购将耗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如果材料供应不及时,会造成误工;自身对材料品质不了解,无法保证所采购材料的品质;采购量小,价格是零售价,无法享受到批发价,往往自己采购的材料价格较高;在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时,无法认定是材料品质还是施工质量问题;材料用量无法控制。如果包工包料又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顾暇装修房子的事情。不监工又担心装修公司“烧”自己。

3、材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行业发展部测算,住宅装饰装修平均一户可能产生大约两吨垃圾,其中有85%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资源,一年如果有2000万户进行装修,就会产生4000万吨垃圾污染环境。传统的毛坯房在交房时已经对住房进行了初步装修,如:门窗安装、墙面粉刷等,可这并不能满足业主的审美和使用要求。业主往往会重修进行二次装修,势必将原有的材料剔除,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在装修中往往工人让买多少材料就买多少;剩余材料无法处理,少量的或者污染了的材料商家又不允许退货,因此只能作为建筑垃圾扔掉,造成浪费,还有因外露的玻璃、砖块等造成人员伤害。一些切割下来的边角料就更加无法利用,从而变成建渣,影响环境。二次装修产生的问题,是我国建筑能耗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4、装修过程长,造成扰民

如今购房者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购房是为了投资升值,为了炒房。因此,目前很多小区都出现了虽然从售楼处反映出楼盘已全部销售,但入住率却相当低的现象。投资客在小区内购房并闲置等到房子升值后再出售,而这时间可能是一年、两年甚至十年等等,这就造成整个小区今天有人装修,明年有人搬家,一年四季天天都是噪音、灰尘,从而影响其他邻居正常的日常生活。

因此,对以上问题的分析,需要解决的方法便是开发商修建精品房,从而可以很有效的消除问题的根本。

二、精装房的发展及其优点

精装房的开发是最近几年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股新潮流,它无论对开发商还是消费者都是一件好事,开发商由于可以对住宅装修直接介入,从而杜绝了一些个人装修对房屋结构的破坏,而邻里间因各种因装修问题造成的影响也有所避免。在国外房地产市场,住宅基本上全属成品的精装房,而我国早在两年前就明文规定要大力推广精装房,并且逐渐取消毛坯房市场,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等因素,精装房必将会成为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趋势。

据有关资料显示,精装房在北京、上海、深圳及广州等城市的楼市产品中所占比重正以每年10%的增幅递增。目前,广州70%以上的新建楼盘都实行精装修,上海约为60%,而北京的精装修楼盘也达到50%以上。精装房销售之所以形势看好,是因为它具有四大好处:

1、能规范装修市场,产生规模效应

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将精装好的房子卖给购房者,意味着开发商对购房者要承担保障装修质量的责任。这就要求开发商必须选择有资质有信誉的装修企業。开发商开发的住宅少则几十套,多则上百、上千套,装修企业承接这几十套甚至上百套,自然要求规模作业、规模进料,产生规模效应;操作得到规范,成本得到降低,同时对材料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对环境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一批业余拼凑的“游击”装修队,有助于规范装修市场。

2、便于责权明确,保证质量

以精装房的形式销售,开发商要与装修企业签订合同,装修企业对开发商负责装修质量;购房者与开发企业签订合同,开发企业对购房者负责装修质量。这样责权明确,一旦出现装修质量问题,一环扣一环,谁也不能扯皮,解决了购房者的后顾之忧。

3、避免对相邻居民的干扰,减少对住户单独装修的管理负担

搬进新房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床头传来一阵阵刺耳的电钻声;下边的刚装修外,上边的又开始叮叮咚咚,左右两边的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动……等到一切规矩了,年把年就过去了,失眠也形成了。由于购房者入住时间,装修时间的不同,装修时产生的噪声、灰尘对相邻居住者难免形成干扰,同时也增加了物业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存在着破坏邻里关系,产生纠纷的隐患。如果入住前统一精装修,则完全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4、节省购房者的时间与精力

大多数购房者不了解装修的基本常识,更不了解建材装饰市场,但又担心上当受骗,结果大量时间与精力花在购买建材和与装饰队斗智上。购房者购买精装房,只要再购买家具,拎着行李搬进去,既省事又省心。

三、目前精装房存在的问题

在越来越忙碌匆促的都市生活里,花费巨大时间与心力的家居装修工程似乎成了比买房置业更为艰难的一个过程,也正因此,精装房成为越来越多人不二的选择。而精装房或者叫一次性装修到位的住宅,在未来也将成为住宅产品的主流。但是在追求个性的今天,精装房千篇一律的木地板、四白落地,表情呆滞如大工业流水线下的产品,让那些甩着钥匙链,悠悠然踏进以为装修好的房子的人们,顿时泄了气。大动干戈再装修一遍?实在没时间也对不起加在购房款里的装修费;忍气吞声住着?又实在不甘心,精装房如何改头换面而个性鲜明似乎成了入住后最费脑筋又最要算计的事情。

精装修除了家居风格被圈定住以外,格局也同样是比较死板的,对于家居空间功能的要求却又往往是千人千面,这也是购买精装房经常出现的矛盾。

四、精装房的发展趋势

精装房有利于国家规范装修市场,促使住宅装修生产从无序走向有序,有利于住宅装修工业化生产,精装房将会成为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而根据发达国家的房地产成功经验,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是住宅产业化的必由之路。在国内,尤其对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化大都市来说,精装时代即将到来,这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房地产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实质上,修建精装房是大势所趋,国内并不缺乏购买精装房的人群,缺的是真正像国外那样高水平的精装房!因此,这就需要设计师和开发商共同考虑开发出不同户型不同风格的房子以供选择,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市场出现的变化,说明需求在发生变化,而在这个比拼品质的年代,谁能站在购房者的角度,最大限度地解决他们的问题,谁就能在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参考文献

【1】夏燕,《精装房:房地产发展大趋势》;经济纵横,2008.6

【2】罗林林,《家居业“恋上”精装房》,东莞日报,2012.06,第C04版

上一篇:政治秩序论文下一篇:政治逻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