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论文范文

2023-03-02

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护理安全隐患的诸多隐患因素及制定管理对策。方法 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教育,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质量监控管理规定,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结果 在新形势下,护理管理者强化安全管理,提高风险意识,严防护理缺陷和纠纷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安全。结论 通过安全措施的防范,有效地促进护理安全,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护理管理;安全隐患;管理对策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医疗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在新形势下,护理管理者应该强化安全管理,提高风险意识,严防护理缺陷和纠纷的发生,本文就医院护理管理安全隐患中护理人员因素及相应的管理对策做如下分析。

1护理人员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法律意识淡薄

具体表现为未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违反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忽视患者的权益,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1.2知识及业务水平不过硬

目前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在临床工作的护士多数年资较低,学历不高,缺乏自我提高的能力和继续教育的机会。由于护理人员素质不高,护理业务知识欠缺,护理经验不足,在护理工作中不能预见和发现问题。技术操作水平低或不熟练;不熟悉仪器设备性能,操作失误或错误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2-3]。

1.3医患沟通不协调

医疗事故近年来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医患之间、部门之间、工作人员之间沟通障碍。误解性医疗纠纷是目前最常见的纠纷类型之一,而医患沟通障碍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果护理工作者交代病情语言失度,解释工作不到位,特别是在用药咨询、住院帐目查询时,如果护士缺乏沟通技巧,将很容易导致患者误解、不满,甚至产生护患纠纷。

1.4护理方面

未深入病房了解患者、观察病情,凭印象记录;护理记录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不够,抢救患者以及为危重患者做了大量专科治疗及护理却未及时记录;一旦发生纠纷,拿不出真实可靠的证据,导致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1.5护理告之制度缺陷

医疗风险告知已在各医院实行,例如手术告知、输血和侵入性操作告知等。在护理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与医疗相似的风险,却不为人们重视[4],如激素治疗的副作用,化疗治疗的血管刺激损伤问题,低蛋白患者的皮肤问题,气管插管、躁动患者引流管的固定问题等。

2管理对策

2.1增强法制观念,健全管理制度

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因此应牢固树立“安全是生命、质量是尊严”的观念。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一种模式,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护理管理的成败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护士法律意识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护士应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理人员关系较密切的法律知识要有所了解[5]。

2.2重视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

制定完善的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方案,经常性的进行专业技术理论培训,定期进行操作技能考核。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科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娴熟的抢救技能及较高的应激能力,因此管理者应给护士提供学习进修的条件,不断满足护士工作中对新业务、新技术知识的需求,同时加强对时间安排、人际沟通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2.3重视医患沟通,提倡人性化服务

针对患者心理,切实的关心患者的需要,主动和患者及家属沟通,有的放矢地加强人文关怀,自觉实施全面告知制度。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详细治疗方案、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应请主治医生向患者详细交待,以免因交待不当或与医生交待不一致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2.4加强宣讲及告之制度

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的遵医行为,完善各科入院指南的内容,各科室制定各项护理告知的内容下发给每一位护士。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详细治疗方案、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应请主治医生给患者详细交待,以免因交待不当或与医生交待不一致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6]。

2.5规范病历书写

病历是医疗事故争议的重要证据,完整的病历资料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培养护士深入病房认真观察病情的严肃

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树立书写记录的责任意识。

2.6改善医院环境、设备

医院环境整洁,空气质量良好,医院的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符合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医院设备仪器、设施以及相关医技科室的服务能够保证临床工作需要,由专人维护,定期检修,及时更换,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许燕玲,孙传风. 门诊护理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J]. 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4,2(17):83.

[2] 何晓英,闫翔,王雪梅,等.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J]. 西南军医,2007,9(11):143-144.

[3] 吕慧华. 护士工作压力相关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J]. 护理管理,2006,(12):14.

[4] 俞美定. 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分析和管理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2):70.

[5] 邢丽群. 风险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2):1267-1269.

[6] 章雅青,翁庆云,桑未心,等. 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与有效性调查[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5):1399-1402.

(收稿日期:2009-04-06)

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介绍了儿科如何加强护理管理、防范护理纠纷的策略,两年来,及时发现患儿家属不满情绪共65件,阻止了护理纠纷的.发生,与患儿及家属建立了良好诚挚的关系,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从2005年的66%提高到2007年的98%。

关键词:儿科;护理管理;防范;护理纠纷

文献标识码:C

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 分析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在妇幼保健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以妇幼保健院患者6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分为参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应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对比管理效果。结果 对于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5.0%)低于参照组(20.00%),差异是P<0.05。研究组管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幼保健院中应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有效预防不良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管理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妇幼保健院;不良事件;管理质量

医院查房为住院患者治疗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患者的病情,对病情讨论与诊断,并评估预后,作出临床决策,同时也是临床教学主要途径[1]。住院患者往往伴随多种慢性疾病,在住院治疗时存在坠床、跌倒等风险事件,影响治疗,不利于恢复,需重视病房管理[1]。三级护理查房模式为新型护理方案,具有科学化、标准化等优点,广发应用于临床,在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本文将以8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妇幼保健院患者6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分为参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参照组,年龄为23岁-42岁,平均年龄为(36.34±5.67)岁。年龄为22岁-43岁,平均年龄为(36.28±5.59)岁。对比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表现为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依照医院有关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研究组实施三级护理查房模式:(1)护理部人员参与查房,调查病房中存在问题,包括原查房內容不全面、制度不完善、存在电话查房现象等;收集有关资料,确定改进措施,包括完善夜查房制度、规范查房内容等,促使管理质量有效提高。(2)完善查房制度,使用检查记录表,对扣分项目进行明确,重点突出检查内容;每月汇总,并组织例会,反馈与通报。(3)根据医师医嘱设置护理等级,共有三个等级组成,其中1级护理是每1小时巡视一次,2级护理是每2h巡视一次,3级护理是每3h巡视一次。每天安排1名护士长进行护理夜查房,在夜间巡视过程中,观察患者体征变化,监测心率、血压等多种指标,重点关注跌倒倾向,若存在需重点指导患者及家属,并实施对应措施,悬挂警示标识,在夜间需使用壁灯,室内保持安全环境。(4)及时反馈:护士长在查房中遇到问题以后,值班护士进修确认与签名,由值班护士汇报给病区护士,第二天向管理部汇报,由管理部及时处理问题,并在例会上统一规范隐患与共性问题,持续追踪,表扬科室亮点,交流经验。制定护理突发事件上报单,对于夜间突发事件进行记录及上报。(5)提高管理能力: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学习,组织知识交流会,分享经验;定期参加院学习,汇报分享;采用以老带新、新老搭配学习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综合能力。(6)组建质量管理小组,定期进行考核,在月末综合测评,对操作规范性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组织质量分析会,对不合理现象中存在问题认真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完善养护方案。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坠床、跌倒等;最后,对满意度综合评估,由三个等级组成,包括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数据运用SPSS21.5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检验方式为x2检验,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对于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3.33%)低于参照组(20.00%),差异是P<0.05。如表1。

2.2 两组管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更高(P<0.05)。如表2。

3 讨论

在医院护理管理中,护理查房制度为重要措施之一,保障护理安全,对护理人员行为进行规范。三级护理查房模式为新型管理模式,应用于护理夜查房,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应用效果显著[2]。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中,通过夜查房对护理行为进行规范,其内容有患者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床单元管理、病区卫生管理等,促使护理人员慎独精神增强,避免工作中出现侥幸心理[5]。在医院夜查房中采取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该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应用效果显著。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应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参照组应用常规管理,结果可见,对于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5.0%)低于参照组(20.00%),差异是P<0.05。研究组管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实了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具有显著应用价值。三级护理查房模式为持续改进过程,在执行阶段中始终贯穿检查,对执行情况随时检查,及时纠偏[3]。

综上,妇幼保健院中应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有效预防不良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管理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魏书媛.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在妇幼保健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6):2.

[2]张昳.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在妇幼保健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母婴世界,2019,(11):154.

[3]于娟娟,刘然然.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在妇幼保健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20):119-120.

安丘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安丘 262100

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作者单位:411100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

通讯作者:周利华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绩效考核的效果。方法 通过制定心内科护理绩效的考核标准,把量化管理和绩效管理相结合,并对心内科的护理质量及时反馈。结果 对2009年度未实行护理绩效考核与2010年度实行绩效考核后的患者满意度、服务质量与护理工作的工作量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在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护理工作量都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绩效考核,不但能够有效调动心内科护理人员工作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更能提高心内科护士的护理质量与心内科患者的满意度,从而转变了心内科护理服务的理念,提升了心内科护理人员整体的素质。

【关键词】 绩效考核; 护理管理; 应用

绩效考核是目前护理管理者用来正确评价护理人员个人优缺点、工作表现以及其工作目标与执行工作效率的一项考查标准。能够让护理工作人员保持并改进现有的工作方法,并且具有人性化、制度化等诸多优点。能够体现民主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原则,从而形成一个明确目标-科学管理-公平考核-绩效奖惩的一个竞争氛围与良性循环。本文通过制定心内科护理绩效的考核标准,把量化管理和绩效管理相结合,并对心内科的护理质量及时反馈。对2009年度未实行护理绩效考核与2010年度实行绩效考核后的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与护理工作的工作量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实行绩效考核心内科床位166张,分三个护理单元,心内一、二区各60张,护士20名,心内三区46张(其中CCU16张)护士32名,共计护士72名,年龄20~41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占18名,护师占23名,护士占30名;其中有本科毕业的19名,有专科毕业的52名,有中专毕业的1名,以上与2009年进行比较,一二区人员在学历、职称、年龄以及护士人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护士分层定岗:成立护理绩效考核管理委员会,下设护理培训小组和质量管理小组,对心内科护士进行统一培训和质量考核,由绩效考核小组根据护士培训效果、工作效率、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学历以及职称等相关因素,对护士分层定岗,确定绩效奖金系数。心内科护理人员实行轮岗制,同层级护士实行月考核低于90分的末尾淘汰制,绩效最优者上上一层级。

1.2.2 绩效考核的标准

1.2.2.1 总原则:绩效考核项目包括护理质量(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量,各占护理总奖金的50%。护理质量包括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适用于心内一、二、三区。护理工作量考核暂用于心内一二区比较(因心内三区近期在床位数、护理人员等方面与心内一二区没有可比性,暂时缺少科学的护理工作量的权重比重,待心内一二区试行探讨出一个合适的权重比重后将护理工作量纳入心内三区考核)。

1.2.2.2 护理工作质量以单项奖否的方式进行。工作质量控制包括院级查房、区间交叉查房、区内自查,采用现场反馈结果落实到人并签名确认的形式落实,按照“护理综合目标评分奖罚规定”奖否。所罚基金纳入心内科护士长基金。区内护理质控按照区内累计积分进行月考核。依据分组累计积分,评出每月最优护理质量小组和组长,给予奖励。

1.2.2.3 患者滿意度采取区间交叉分组调查。满意度达到95%,不奖不罚。超过95%,给予奖励,每超过1%奖励1000元。满意度低于95%,予以否决,每降低1%,否决1000元。

1.2.2.4 护理工作量占50%,其中护理费、治疗费、出院患者数、病床使用率占25%。按照权重系数对各区、各小组进行护理绩效考核,给予奖金分配。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两组间的相互比较则应用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2010年与2009年实行绩效考核的前后其护理工作量进行比较(P<0.01),实行绩效考核后护理的工作量和护理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见表1。

2.2 对2010年与2009年实行绩效考核的前后其护理差错的发生与护理绩效的考核评分进行比较(P<0.01),实行绩效考核后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见表2、表3。

2.3 对2010年与2009年实行绩效考核的前后其患者的满意率进行比较(P<0.01),实行绩效考核其患者的满意率显著提高。见表2。

表1 2009年与2010年护理工作量比较

表2 2009年与2010年护理质量比较

表3 2009年与2010年护理培训考试平均成绩比较

3 讨论:

3.1 实行绩效考核能够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实行绩效考核不但能够体现出护理管理中其“以人为本”的理念[1,2],而且实行绩效考核其重要的内容就是要评估出护理工作质量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加以改进,从而打破类似的问题再重复进行出现的局面。通过实行绩效考核,总结其方法,这也对医院心内科护士的护理质量意识做了全方位的控制与检查,心内科护士其改进意识、问题意识以及质量意识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并且收到了较为良好的反应。护理质量管理其成效则依赖于护士群体的质量意识。心内科护理绩效考核的运行,能够让每个护士其工作业绩都与个人、科室息息相关。这也提高了护理工作中护士进行自我约束的能力,护理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做到相互提醒,相互监督。本文对2010年与2009年实行绩效考核的前后其护理差错的发生与护理绩效的考核评分进行比较(P<0.01),恰恰证明了实行绩效考核其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3.2 实行绩效考核能够提高心内科患者满意率:实行绩效考核不但能够体现出护理质量其管理的持续性、客观性、公正性、公平性,更能确保心内科护理质量其具有稳定性[3,4]。尤其是实行了奖金与绩效考核挂钩之后。患者对本科室满意度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对患者的满意度每月进行测评1次后发现,实行绩效考核以后,心内科护士其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都能够以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来对待心内科的每一位患者,并且能够完成好交待的各项工作。而在护士护理患者其整个过程里,如果患者对其有不满的情绪,护士们都能够及时的与患者沟通,并对患者疏导,以解决问题。本文对2010年与2009年实行绩效考核的前后其患者的满意率进行比较(P<0.01),证明了实行绩效考核使患者的满意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3.3 实行绩效考核能够转变心内科护理服务的理念:实行绩效考核质量管理不仅能够调动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充分的发挥护理工作者其无限的创新能力,并且能够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气与活力、充满尊重的良好工作环境,更有利于对护士的素质进行整体的提高[5,6]。心内科在转变其护理服务的理念同时,也逐渐的调整管理的思路以及模式,能够让以往单纯的依赖其护理制度进行管理护理工作人员的模式,逐步过渡到一个以人为本并且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中。能够把医院需要我完成什么其传统的服务理念充分转变成“患者要我为他做什么”这样的一个服务理念中。正因为如此,必须要使临床护理人员充分的转变其被动的、传统的服务理念,能够主动的为患者进行全方位服务。

3.4 实行绩效考核能够提高心内科护理队伍其整体的素质:实行绩效考核质量管理则是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以预防为主,并且持续的改进则是护士管理的精髓所在。实行心内科绩效考核,把护理人员其奖惩与绩效转化成分值,并且使其绩效工资与分值高低直接进行挂钩,能够让护理工作变成量化与质化的统一。

本研究通过制定心内科护理绩效的考核标准,把量化管理和绩效管理相结合,并对心内科的护理质量及时反馈,对2009年度未实行护理绩效考核与2010年度实行绩效考核后的患者满意度、服务质量与护理工作的工作量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在患者满意度、服务质量、护理工作量等方面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综上所述,通过实行心内科护理绩效考核,不但能够有效调动心内科护理人员工作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能提高心内科护士其护理的质量与心内科患者的满意度,从而转变了心内科护理服务的理念,提升了心内科护理人员整体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卢欣欣.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新进展.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10):690-692.

[2] 朱倩.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南方护理学报,2005,12(2):80-81.

[3] 李改珍.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10,24(20):1855-1856.

[4] 谢敏,杨兴华,杨帮翠,等.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西部医学,2006,18(3):81-83.

[5] 刘保萍,陈海英.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45-46.

[6] 张雪芳.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7):131.

(收稿日期:2011-05-03)

(本文编辑:梅宏伟)

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社区门急诊护理管理现存问题

组织管理: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急诊科设在2楼,没有电梯,急诊抢救床床头架不能移动,遇急需插管时操作不方便。各中心都制定了有完整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制度、抢救流程制度,但管理的力度不够,执行力不强。

人力资源:急诊护士护理梯队形成不够。急诊护士中工作年限在5年内的比例70%以上;部分把未进行本中心通科轮训的护士派在急诊科;90%的急诊护士没有派往上级医院进行急诊轮训史。急诊护士年资低,导致社区急诊护士整体队伍的技术不熟练和经验不足,专科水平更是匮乏;法律意识淡漠,责任心不强;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弱。

患者:患者在身体状况、疾病情况、经济情况、与医务人员的配合情况等方面存在风险。存在风险的患者应当是护理工作中关注的重点人群。

护理操作技能:有计划、分层次组织护士开展继续教育、模拟急救演练不够,甚至没有。低年资护士在考核中静脉穿术的成功率75%,存在的问题是:准确率低、药物外漏、外渗。原因是未接受规范培训,操作前对患者没有充分的评估,未履行告知义务,不熟悉危重患者的抢救流程,应急状态配合能力差等。

急救药品、设备器械:各社区中心及站点急诊科都有急救药品与器械检查登记本,但对急救药品的作用及剂量不熟,有些器械管道老化,没有发现问题的说明与调整。抢救物品不齐全,用过的不能及时补充;抢救器械使用后不能及时消毒维修;部分设备因使用少而维护保养不当问题。

社区门急诊护理管理的对策

抓制度,强化质量措施:针对常见风险因素制订相关的制度和措施,如:急救流程和应急预案,包括急诊服务制度、危重患者转运制度、护理风险警示报告制度、“绿色通道”服务流程、常见疾病的抢救流程、急诊科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许多医疗缺陷都是与医疗制度执行不严或违反操作规程有关。必须建立、完善并组织职工认真学习规章制度,使医务人员有章可循。强化制度执行力,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确保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及绩效考核制度:作为社区护理管理必须的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及绩效考核制度,成立院科二级质控,质控小组每月进行质控检查,并将存在的缺陷与绩效奖金挂钩,这样才能促进制度的落实。保证护理质量及安全。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护理部、科室要不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护理人员防范风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急救水平:开展专科知识、急救技能的培训。对不同年资的护理人员分层进行培训,要求护士人人掌握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洗胃机、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对新护士定期进行急救知识、急救药品、抢救程序及各种急救仪器的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使其掌握专科急救技能,每年对全科护士进行心肺复苏、呼吸机应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的技术的演练及考核,不断提高护士的急救水平。利用大医院托管社区的资源,寒暑假选送护士到上级托管医院急诊科进行短期轮训,也可把大医院的护理专家请进社区进行专题讲座,提升社区急救的整体水平,保障社区居民的健康。

加强模拟急救场景联合演练:模拟场景培训能够提高院前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率,院前心肺复苏成功是一系列复苏技术按规范流程实施的结果。模拟场景培训强调场景的真实性,特别强调团队行为,关注医生为主导的一系列复苏技术的实施与配合。有效避免了医生单独抢救时不间断胸外心脏按压与实施高级生命支持的矛盾问题[1]。

加强对学生、教师、社区居民各种急救知识的培训普及提高自救互救意识:我中心也是所高校医院,把“院前急救”作为常规开设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并于2007年成功申报学校“精品课程”的科研项目;与学生处、研究生处联合,对学生骨干、卫生员周期性开展各种急救培训班,进行系列培训;与学生“红十字会”等社团联合,不定期举行院前急救讲座和技能培训、操作演练。

急救物品与仪器的管理:急救仪器和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急救药品物品做到定人保管、定点放置、定量保存、定期检查。班班交接,要求每次抢救结束后立即补充消耗的物品;对抢救仪器,每周进行保养1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贵重仪器建立检查维护登记本,防止因器械维护不当,延误对患者的抢救。认真执行抢救工作流程,以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注重沟通技巧,化解风险:定期对护士进行沟通技巧的培训,通过学习培训让每名护士都掌握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的技巧,并根据急诊患者的特点灵活运用。改善服务态度,掌握沟通技巧。以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主动接受和承担风险。

鼓励护士主动上报不良事件:风险管理推行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事件的有效呈报。向护士说明风险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护士面临风险的大小,而不能反映护士的工作业绩。努力打消护士的顾虑,鼓励护士积极呈报护理风险事件。

建立社区急救体系的保障因素

建立适应我国现状面向国际先进水平的社区急救网络框架:根据国家对社区发展建设的要求,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以120急救网络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建立“社区大众自救互救-社区医院急救-中心医院标准急救”的三级体系,也只有形成“全民大众-120网络-医院救治”体系,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国家急救体系,改进我国的社区急救水平,最终与国际接轨[2]。

急救“黄金10分钟”的新理念:急救的时效性要求是建设社区急救的出发点和归宿。时间是急救发展的导航标。一切急救都是为了有一个好的脑功能成活体,脑组织在常温缺血缺氧下只能耐受4分钟,进行心、肺复苏(CPR)后可以延长至20分钟;早期除颤,即5分钟以内的除颤可以提高成活率;10分钟以内对于严重失血、窒息、气道梗阻者进行正确救治,可以成功挽救2/5的猝死者。而目前,120往往不能在10分钟以内到达事发地点。所以在专业人员到达之前,急救“黄金10分钟”的时效性是由家属、社区居民、目击者拥有。这个时间段的时效性远大于其后的专业人员抢救。所以建立社区大众的自救互救网是社区急救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讨 论

社区急救是社区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和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医学模式的转变,社区医疗服务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提供的服务已不再局限于往日的治疗感冒、输液、测血压,而将承担更多的院内医疗服务和社区的急救工作。其中危重症患者的先期救治是否及时到位成了衡量一个社区医疗水平的标准。

社区急救是EMSS中尤其是院前急救成功与否的根本保证,社区内危重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2011年中心3年共急诊出诊1132次,而社区急救在利用黄金时间方面更具得天独厚优势,能及时准确地将急救医疗送到患者身边,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治疗的空白时间(即发病后到获得救治的时间),为专业院前急救医护抢救赢得了时间,为患者的后续救护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医疗行业是一项高科技、高难度的“高危作业”,急诊科可称为“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心”、“疑难患者的诊治中心”,不难看出,急诊科是社会医疗供需矛盾的缓冲区。实行急诊护理风险管理,能不断识别急救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不仅能把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护理投诉和纠纷,同时能提高急诊护理的整体水平,赢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晓凡,张长春,张振新,徐科.模拟急救场景培训对心搏骤停院前复苏及其效果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12):1332.

2 何忠杰,马俊勋.建立社区急救体系、提高猝死抢救成功率[J].中国全科医学,2006,9(20):1659.

上一篇:护理干预论文下一篇:护理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