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功能中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2023-11-15

德育功能中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通过对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演绎浅析,以对比性探究其现代音乐与古典音乐表现内涵之美,以The Queen的作品《Bohemian Rhapsody》中对古典元素、古典音乐手法、现代音乐技术的运用,進行实例分析,以探究现代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基于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技巧以及相互融合技巧的使用为切入点。结合阅读文献史料,浅析音乐创作发展历程,对中国现代音乐创作与市场结合及应用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感知,为现代音乐的发展衍生一点学术基养。

[关键词]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异同比较;The Queen乐队;《Bohemian Rhapsody》

在社会的发展变迁中,音乐的风格和特点随着历史的变迁有不同的变化。现代音乐与古典音乐表现元素可从纵向思维角度进行详读,两者源于不同的社会发展进程,不同的时代背景,构建出各异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区域性特征,在诸多音乐表现方面均有所不同的显现。音乐的表现承载着社会政治、经济、民俗等文化元素,也显示出迁异变化、丰富多样的特点。当下我国很多现代音乐均受到古典音乐的影响,汲取和融合了古典音乐中诸多元素,并在现代音乐教育的业态下衍生与发展,繁衍出基于古典音乐活动为主题,且具有多元化表现形式及差异巨变的表现内容。

一、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概述

(一)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从地域进行划分可分为西方古典音乐与中国古典音乐两大类,西方古典音乐(Classic)一词源于拉丁语,有“古典的、严肃的、古典文学的”之意,所以我们国人将之称为“古典音乐”,确切的应该是“西方古典音乐”。特指1750—1820年左右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巴洛克历史时期的音乐特征主要是以复调音乐为主,华丽多样,其多声部创作技术和显现的厚重文化内涵有别于世俗音乐和民间音乐,这一时期的音乐是现代音乐创作的渊源。

古典音乐初期是巴洛克时期的一个重要演绎方式,以复调音乐为主,华丽多样,带有多元化属性:华丽、复杂、藻饰、扭曲,着重于超现实和雄伟厚重,四声部和声及数字低音(Figured Bass)在此期间应运产生。同时延续欧洲传统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艺术风格,确立有交响曲式、奏鸣曲式、协奏曲式等多种音乐形式,室内乐也在这个时期得到发展,对现代音乐创作起到重要的影射作用。

在音乐形式表现中,巴洛克风格为代表的古典音乐逐渐消失,音乐的浪漫主义风格形成合并,巴洛克音乐过渡到早期的古典音乐。在众多乐派之中,被现代人最为了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主要代表作家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主义音乐的主要发展特点是注重教学形式、讲究谐调、风格高雅、乐观积极向上,所使用的乐器以打击乐器、弦乐乐器、木管乐器、键盘乐器为主。

1820年随着古典音乐时期的结束,浪漫主义音乐开始萌发。音乐呈现形式更为丰富,古典音乐巅峰时期艺术特征距现代音乐创作最近,现代音乐借鉴古典音乐出自于这个时期。浪漫主义音乐注重以人为本的精神境界和情感表达,对于民间和世俗音乐利用更为频繁,真正趋向大众化、商品化的源头,从此古典音乐逐渐向现代音乐进化,对人文情怀的表现也逐渐突出,创作中对民间和世俗音乐的利用愈加频繁[1]。

(二)现代音乐

现代音乐(Modernist Music)是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印象主义音乐以后,繁衍至当下的专业音乐创作。自20世纪以来非传统作曲技法、非功能和声体系、多元化的配器手法不断涌现,全新的作曲技术、音乐表达、音乐语言所创作的新音乐题材。现代音乐创作与传统音乐创作和流行音乐创作两种纯调性音乐体系有一定的差异性,逐渐构建出独特的现代和声、拟声等作为创作理论依据。“Modernist”指20世纪初音乐表现语言方面的分离,在音响效果、和声、旋律、节奏等的音乐认知中创造出系列全新的理解性音乐表现性语言。其音乐表现特征为和声结构多样、形成调性模糊、多调性、泛调性、无调性[2]。以整体音乐为视角,现代音乐更适合当下人们对音乐内心的审美认知,多数现代音乐作品更有利于人们理解与传播。

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之初的美国,又定义称“商品音乐”,是以盈利为目的委约创作的音乐形式,是音乐消遣、娱乐商业性与的商业现象,其主要是以市场性为需,艺术性为载。从音乐呈现形式看,是在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等世俗音乐架构基础上衍生的音乐形式。其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具有市场性、商品性强的都市化大众音乐特征。

流行音乐特点为形式活泼、情感真挚、结构短小、内容通俗,被当今广大人群所接受,广泛传唱,通俗易懂,流行瞬时或者流传于世。这些世俗音乐作品均植根于百姓生活丰厚的土壤之中,又称之为“大众音乐”[3]。

二、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

(一)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异同

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异同植根于音乐的表达和呈现方式。古典音乐恪守传统音乐调式体系、调性体系、和声功能体系等传统创作技法,现代音乐突破这些技法,寻求新的表现形式。同时,古典音乐是古代流传至今堪称经典的音乐,是将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结合的经典,不受时间和地域等局限,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呈现。现代音乐的艺术特征是追求演绎多样性、探索性、开拓性、创新性,结构自由、奇特变异,多样的多调性及无调性、和声织体语境不和谐、音响效果幅度变异离奇,带有极大的刺激性和震撼力。作曲家们将古典音乐写作技法与各民族风俗、各地域特色完美融合,创造出全新的内容、新颖的音乐作品。但音乐的初衷与目的均是抒发和宣泄人类内心的情感,承载人们对社会的情绪表述和大自然的畅怀,所以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最大相似之处就是一种基于这种情感层面的抒发与表达,载韵着人类对情感、社会、大自然、未来的共鸣。

(二)古典音乐对现代音乐的融合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古典音乐的特性和渲染力已不足以满足听众对音乐的渴望,现代音乐的作曲家们在音乐创作中,感受到现代音乐元素因追求个性,带来的技法与音乐动机上的不足。古典音乐缜密的结构和规整的调性特征逐渐被现代音乐作曲家们所接纳,许多作曲家将古典音乐元素和技法日渐融入流行音乐创作语境之中,显示出现代音乐的戏剧动力,给人以冲击力,并带有古典音乐元素厚重的韵味。与此同时,现代音乐创作特性也在古典音乐的熏陶下追求内在的感染力和彰显厚度,营造出源于生活并凸显于生活之上的音乐语境。

三、歌曲《Bohemian Rhapsody》对古典音乐元素的运用

歌曲《Bohemian Rhapsody》是英国国宝级乐队The Queen在1975年发行的传奇唱片《歌剧之夜》中的经典作品[4],从发布该唱片之后,The Queen乐队的艺术风格从单一的巴洛克流行风格演化为多元化的演绎风格。

(一)歌曲《Bohemian Rhapsody》简述

《Bohemian Rhapsody》(中文:《波西米亚狂想曲》)为The Queen乐队演绎,是乐队主唱Freddie Mercury原创的歌曲。这首歌连续9周位居英国单曲榜榜首,并在许多西方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在英国售出了200多万册,是英国历史上销量最高的单曲(现在是历史上第三)。本曲在当初被视为The Queen乐队最伟大的现代音乐原创作品范例,被誉为“摇滚歌剧的范例”。之后以The Queen乐队初始、走红为题材拍摄了音乐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在近似歌剧唱诗般的华丽配乐中不断融入大段重金属吉他riff和solo,显现出The Queen乐队的典型艺术风格,同时以Freddie Mercury丰富的内心情感与创作动机为要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ohemian Rhapsody》长达6分钟的单曲中包括五个部分,开始是Freddie Mercury独唱,呈现出五个声部的人声合唱;随即在钢琴烘托中塑造出框架性的痛苦倾诉;接着是Freddie Mercury用歌剧咏叹调与背景和声音乐的对唱;接着是狂飙撼动的重金属模仿;最后在Freddie Mercury钢琴烘托下倾诉至结尾。

(二)歌曲创作中古典音乐的融合

1.歌名蕴含的古典主义

“Rhapsody”譯为狂想曲,该名词源自于古希腊史诗,咏吟者用乐器伴奏歌唱或朗诵,在音乐创作中将咏吟者的风格定义为以民间曲调为特征的器乐幻想曲。大多数狂想曲是民歌曲调缓慢拓延,基于古希腊时代在文字发展并不全面普及,通过学生吟诵、歌唱的形式口耳相传历史渊源。在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开始用这种特殊的表达形式,结合自身民族艺术特色进行创作,狂想曲这一形式被大众所接受。

2.序曲与叙事歌谣的古典美

序曲和叙述歌曲(0:00—2:39)的以下部分作品也使用这种表达的一种特殊形式;开始(0:00—0:51)以多声部的形式使用清唱和谐的前奏,接着钢琴音乐会作为歌手加入主体,各部分交织并与声学乐器点缀混合,立体声技术将很有层次感,同时进入两个独立的通道,迷幻的感觉,使工作更富有想象力,但在今天看似简单的技术在当时做出时却是复杂和创新的。

在叙事歌谣部分(0:51—2:39)作曲家用狂想曲吟诵历史演绎形式,陈述出歌曲的核心——一个少年杀人后悔恨的内心世界。这段音乐由钢琴律动为表现手段,以重复和变奏的形式衬托出少年杀人后的内心压力波动。作者通过使用吟唱的方法构建出歌曲深邃的内涵背景,简单、缓慢的旋律发展走向作为一种衬托,以波西米亚主题的民歌曲调作为创作基础数据进行变奏,构建出自由、脱俗的叙事性段落,呼唤出乐曲之主题——波西米亚狂想曲。以古典时期的狂想曲为形式,表现了崇尚自由、反传统、反规则、反秩序的波西米亚风格之韵。

在长达6分钟的歌曲中表现了五个章节内容体现了四种不同的风格。在20世纪70年代,当摇滚乐非常流行的时候,乐队吸收了很多古典元素和风格,并大胆地将它们融入到一首摇滚乐中。其卓有特色的表演形式与创作手法被加以关注,是运用古典音乐元素与丰富音乐层次创新技法以及与现代创作技法融合的写照。

通过分析该作品创作中多种古典音乐元素与主流摇滚乐结合,折射出借鉴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古典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技法的创新改进,这首歌在顺应时代风格又不失古典音乐元素的同时,体现出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完美结合的美学特征。其独特的风格在当时进行吸引了诸多热爱者,其别出心裁的表现形式也被接受欣赏。

音乐是人类促进情感交流和表达的有效载体,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的现代音乐,随着经济时代的不断创新发展,音乐的创作技法与人们的美学思想观点随之变化发展。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呈现给我们众多优秀作品,不同的题材、纷繁各异的内容均有不同的特征,不同音乐元素带给听众的思考和情绪表达也不尽相同。古典音乐中所蕴含的历史内涵与沉淀的艺术传统文化价值,得到现代人们的尊重与厚爱,与现代音乐碰撞出不同的火花。二者开辟新的主题,并在相互融合中不断折射出新的音乐风格。

注释:

[1]钱庆利.传统曲体在近现代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以板腔体对中国歌剧创作的影响为例[J].音乐文化研究,2018(03):97—104.

[2]植姬川.现代音乐中复调技法的运用分析[J].艺术品鉴,2017(05):280,382.

[3]莫日根.内蒙古蒙古族风格创作歌曲编曲中流行音乐元素运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4]路鹏飞.古典与浪漫的交融——《勃拉姆斯中提琴第一奏鸣曲》的创作背景与演奏诠释[D].杭州师范大学,2016.

[收稿日期]2020-12-25

[作者简介]王子健(2000—  ),男,吉林大学艺术学院本科学生。(长春  130000)

(责任编辑:庄  唯)

德育功能中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对小学音乐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展开研究,对促进小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的高效课堂构建还存在着许多有待改善之处,因此,本文以小学音乐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为视角对相关问题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高效课堂;构建

高效课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构建对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小学音乐教学的高效课堂构建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培养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小学音乐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音乐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充满审美元素的学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促进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音乐教学的实施中,更重视音乐知识的傳授,对于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缺乏应有的重视。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施中,可以通过对音乐作品审美元素的深入挖掘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在教学中有一些音乐作品是体现山水美的音乐作品,当教师在开展这类作品的教学时,可以在教学时充分运用多媒体来开展这部分的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各地的风情片视频,结合充满自然美元素的音乐教学内容,让同学们在欣赏大自然之美的过程中,学会欣赏音乐之美。通过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促进小学音乐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加强情感体验以此促进小学音乐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许多音乐教学的内容都蕴含着情感的元素,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的高效课堂构建中,教师要重视加强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们在音乐教学的实施中,感受到了更多的喜怒哀乐,在这些教学内容中,学生的情感受到了极大的陶冶,思想品德也得到了有效的升华。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的体验引导,可以更好的促进小学音乐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同时对小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以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小学音乐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总是将自己看作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学活动的实施都是以教师的音乐教学活动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都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只是小学音乐教学实施的配角,只能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解,自主学习的意识与音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严重的压抑了,课堂教学的气氛不够和谐、不够活跃。小学生正处在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这种缺乏生气的小学音乐教学的氛围,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是非常不利的,这样的音乐教学对学生来说是缺乏吸引力的,难以满足小学生对小学音乐教学的需要。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尽最大的可能发挥学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主体性,同时,教师也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不仅要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组织者,也要成为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的教学理念,构建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要创设和谐民主的小学音乐教学的气氛。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推进剂,好的教学气氛形成可以更好的促进小学音乐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教师要以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小学音乐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视音乐知识的讲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大多是机械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只是那种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学生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施缺乏兴趣,参与小学音乐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音乐学习缺乏热情,由此可见,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没有以学生的音乐素质提升作为音乐教学的基点,师本的教学思想较为严重,长此以往,对小学音乐教学的高效课堂建设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实现小学音乐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就要转变现有的教学观念,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的实施要以学生的音乐素质发展作为根本的目标,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基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以探究式、发现式、提问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代替以往接受式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也不应只是局限于一些刻板的音乐知识,而是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开拓学生的眼界。在教学中,不以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更不要以学生成绩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唯一评价标准,要改变与小学音乐教学不相适应的教学观念,以先进的教学观念引领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并且要以小学音乐教学观念的转变推进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转变,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音乐问题,并能够根据发现的音乐问题,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音乐问题,并能够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更好的开展探究活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施中音乐教学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学观念转变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施才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开展,因此,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小学音乐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途径。

结论:开展小学音乐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对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看到现阶段的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开展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徐希茅.音乐美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45-47.

德育功能中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1更新观念,改变角色

在现代的课堂中,教师已不再是满堂灌的角色。新的课改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与领导、专家、学生、家长、同行及社会人士共同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在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育能力、教育行为等诸多方面作出调整,转变自身角色。音乐教师应该本着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信念,还音乐以及音乐艺术的本来面目,展现给学生一个较为宽松的、和谐的、动态的、充满的美与浓厚人情味的音乐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步入音乐艺术的美妙殿堂里尽情畅游。在音乐的实践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角色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在这里,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学生不再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课程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教材内容,相反,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习音乐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愉快地学习。这样,教师和学生就都成了课程的创造者可开发者,成了最终实现教学目的的有机结合体。

2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学生身心和智力发展的规律,运用音乐教学的规律, 并根据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征去组织教学,才能使音乐教学科学化。比如:现在社会上一些人认为钢琴水平达到十级的人,教小孩是绝对没问题的,其实不是这么绝对的,不了解小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只会扼杀他们的音乐天赋,甚至会给教学带来阻力。因此,音乐教师应该具备教育学、心理学以及音乐教育法等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能力, 才能少走弯路,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那种认为不学教育学、心理学,也能教书的想法是错误的。只有以科学正确的理论知识作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3扎实的音乐专业技能

音乐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然而,音乐又是一种十分特殊的艺术,是一种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从而引起联想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形象。因此,《新课标》提出了以“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为主的新的内容标准。所以,原来那种能“弹琴、唱歌”就能当音乐老师的观点是片面的。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音乐教师除了要重视基本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逐渐地掌握合唱指挥、乐器演奏以及音乐创作等复合的专业技能。教师单一的技能是不能满足学生日益膨胀的音乐需求的,同时,一名音乐教师也绝不只是上好课就完事了,他们的任务还在于课外艺术实践。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管乐队、民乐队、舞蹈队、合唱队等。这些团体组织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而平时知道组织这些活动团体进行排练的任务就不由分说地由音乐教师来承担,如果一名音乐教师不具备鼓号队组建训练能力、舞蹈队编排能力、合唱队组织排练能力等这些符合的专业技能的话,怎么能算得上一位合格的音乐教师呢? 这也是高师音乐教育为什么要开设合唱指挥、舞蹈编导、管乐合奏等专业选修课的原因。

4具备教学实施的能力

音乐课较其他学科相比,很容易产生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宽松、活跃的课堂看似很“乱”,但实际上是“活”的,正所谓是形散而神不散,让学生在“乱”的课堂上学到“活”的东西。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实施能力,要求教师具有既要放的开,又要收的拢,把握好课堂,驾御好课堂的能力,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又达到教学目标的效果, 确保课程目标在课堂上顺利完成。并且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良好的处理课堂教学中始料不及的偶然事件。新课程要 求把教学 的重点从 关注教师 的“教”转向 关注学生 的“学”,教师要能给学生创造和提供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这将促使音乐教师重新去反思“好课”的标准。教师必须具备很好的教学实施能力,才能上好学生的每一堂课。

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几个方面紧密相关,不容割裂,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有其地位与功能。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音乐教育能够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保障; 专业素养是音乐教育教学得以成功的知识保障和技能保障。因而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老教师要迅速更新旧观念,新教师要尽快进入角色,在专业技能、知识体系、实施教学等方面去充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以适应教育的发展、时代的需求。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样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提出便顺理成章的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认同。本文就在音乐教育领域,音乐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以推进美育工作的发展,浅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德育功能中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1 音乐素质的影响因素

1.1 听觉

听音乐是人类的生理、心理活动的产物,人体对音乐的感知主要是靠空气传导声波至听觉器官而形成听觉。声波具有频率、强度和谐波三种特性,从而产生音高、响度和音色知觉的效应。

1.2 记忆力

音乐活动是属时间性的艺术,这一特性就意味着良好的音乐素质是与音乐记忆力密切相关的。音乐记忆力是通过记音乐的主题、旋律,作品的前后对比和发展而获得整体的记忆。它主要表现为音乐记忆的敏捷性、精确性和持久性,这些都是经过反复的感知、即反复的“记”——认识、保持和“忆”——再认或回忆而获得的。

1.3 想象与联想

想象是在感知的材料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是由某一事物而想到与其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想象与联想无论多么新奇,其材料来源于客观现实。因此,感知愈丰富,想象与联想也就愈丰富。

1.4 情感与审美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优美动听的旋律使人喜爱, 喧闹的噪声令人烦恼。这些表现出来的主观感受或体验就是情感。审美是指人在感受、理解、评价、创造美的方面的能力并按照美的规律来实现。

1.5 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

节奏、旋律、和声是音乐中最基本的三个要素。节奏是音乐的根本要素, 节奏给音乐以动力, 推动音乐运动。无论是歌唱或演奏器乐都要具备良好的节奏感, 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的速度、节拍、节奏的准确性。

2 音乐素养的提高

2.1 加强音乐理论的教学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一把钥匙,掌握好理论知识,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事物,对事物的认知要从本质上理解学习,从而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要学好音乐,音乐理论就是打开音乐之门的钥匙,要重视并要求学生学习好音乐理论知识就是这个道理。授课中,往往忽视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是音乐教学的一个致命不足。所以,让学生更深意义地理解并学习音乐,音乐理论教学首当其冲。如果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只限于在日常生活中唱歌、跳舞,弹奏音符,这是不够的,要从理论的基础上去学习,创造、发展音乐,挖掘音乐的真理与魅力,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2.2 教学方法是获得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学所使用的各式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师不仅运用恰当的方法去指导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也应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教材的内容,甚至教学的氛围等来决定适当的方法。随着时代进程的加快,教育事业也随之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采用诸如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多媒体的教学,生动、立体并加强了情境、情趣、情感的引入,活泼的画面、节奏鲜明富于动感的织体、详尽悦目的解说及配合练习的实践,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形象生动,感知鲜明,印象深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掌握知识的质量,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知识的巩固、对智能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音乐教学的改革是促进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兴趣的良好手段。

2.3 提倡健康音乐的学习与欣赏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当然和音乐的特性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心理感知是分不开的。人们对音乐的感知、理解与欣赏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完成的,而音乐的社会功能也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得以发挥。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感情体验和升华的过程,由于情感体验是受理性支配的。所以,一个人从小到大,对音乐情感的体验会随着社会实践、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而得到提高,同时也将会从中丰富自己的情感。

健康艺术能使人生更加丰厚,良好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社会面貌也往往通过音乐鲜明地反映出来。音乐能启发人们产生美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好的音乐作品不仅有鲜明美好的音乐艺术形象,充满生活的气息,表现出朝气蓬勃的乐观情绪,可以振奋人的精神,弘扬新的社会风尚。古时,把音乐分为正音和邪(淫)音,正音可以移风易俗,净化人的心灵,邪音没有节制,会乱人心志。荀子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他指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假、美丑、善恶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满爱国主义的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所以,我们应尽量让他们接触有一定高雅情趣的音乐,使学生在接触音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个人修养也得到了提高。

2.4 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重要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好的教师队伍,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注重对音乐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音乐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 才能有力地推动和实施创新教育,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实现音乐教师素质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条件。正确认识教师素质的含义、特点和作用,明确教师素质转变的核心内容,了解实现教师素质根本转变的条件,对于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音乐的世界是绚烂多姿的,音乐的教学方法是丰富多彩的。我愿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和特殊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从而使音乐发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学生的性格,完善学生的个性。

摘要:音乐使我们充实、愉快、轻松, 音乐具有它独特的功能, 即调节人的心情, 陶冶人的情操, 锤炼人的意志, 培养人的个性, 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音乐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 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 它具有整和人格的作用。本文将对音乐素养及音乐素养的提高作一下分析。

关键词:修养,影响因素,提高

参考文献

[1] 贝内特.雷默 (BennettReimer) .走向音乐教育的改革[A], 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2003.

德育功能中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在音乐课堂上创设情境, 让他们仿佛身临其境, 是学生们最容易接受的聆听方式。他们会真切地感受到主题的情绪和音乐形象, 主动地走入音乐情境中参与教学互动, 表现主题形象。如:在欣赏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二册的《大象》《小象》时, 请孩子们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轻声步入教室, 再观看丛林实景的动画影片, 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这时, 缓慢、低沉的音乐声响起来, 孩子们立刻感受到了大象笨重的身体、缓慢的步伐, 准确的抓住了主题形象。调皮的孩子甚至离开凳子, 不由自主地模仿大象走路的模样。

此时, 老师可以表演笨重的大象, 学生们模仿轻快活泼的小象。在情境的创设下老师不再是老师, 而与学生们共同感受、相互合作, 两者之间建立起民主的伙伴关系, 营造出和谐的师生氛围。这样进一步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轻松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音的高低、节奏的变化等, 感受到了两种不同的主题形象。

二、调动多重感官, 展现主题要素

人类感知声音主要利用听觉器官, 而音乐活动则是一项多种感知器官协调工作的感知活动。聋哑舞蹈家可以通过鼓的振动感知鼓点的变化, 从而翩翩起舞。有一定音乐积累的音乐家能够从无声的画面创作出动听的旋律。

1. 通过演唱表现主题旋律。

引导学生演唱主题旋律, 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 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 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 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依据音乐主题的难易程度, 可以直接唱谱, 或依据音乐表现的情绪或情景进行填词演唱。如, 欣赏《铁匠波尔卡时》音乐主题可以填词:丁当丁当铁匠干起活来真快活, 丁当丁当铁匠干起活来真快活。演唱音乐主题, 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集体演唱、分角色演唱、师生对唱、接唱……

2. 视听结合感受主题内容。

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 部分外国作品学生们了解不多, 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向同学们展现独特优美的风景, 引起他们的共鸣。有的作品甚至改编成了动画, 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更加清晰的感受音乐主题的内容。如:人音版五年级音乐教材中选取的《魔法师的弟子》, 就是法国作曲家保罗杜卡在1897年写的一首交响诗。它以管弦乐诙谐曲的形式, 在古典音乐严谨的架构下, 引入风趣幽默的元素。这部管弦乐曲由于成为迪士尼经典动画片《幻想曲》的核心片断而变得十分著名。我们在欣赏的时候也借助于动画的观看感受到了“魔法师弟子”的天真可爱以及充满魔力的故事情节。

3. 肢体语言表达主题变化。

《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音乐表现的描述中说到,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 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肢体语言便是表达自信、交流沟通不可或缺而又自然产生的反应。在欣赏课的教学中老师常常挖掘音乐主题中力度、速度、情绪的变化来进行主题的分辨以及表现。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八册的《森林狂想曲》主题一与主题二两个旋律末尾相同, 无太大的对比。然而当主题三出现后音区提高、节奏拉宽, 与前面的主题形成一定对比, 情绪也更加热烈。这个转变用恰当的动作来表现使学生对主题印象更加深刻。笔者这里用高山族舞蹈中甩头这一动作来表现长音的出现, 使气氛更加热烈, 学生也更为投入到乐曲的表现当中。另外,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声势运用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用说儿歌、拍手、做游戏等, 表现音乐主题, 培养儿童的乐感, 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 使学生能够在欣赏音乐主题时产生快乐, 热爱音乐。让学生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主题, 既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 又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速度、力度等的变化。

4. 音乐材料丰富主题创编。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 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 其中包括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摘自《音乐课程标准》) 。在小学阶段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声音材料表现音乐主题或自然界的声音是学生对音乐的创编。小学音乐课本中, 打击乐器的教学内容在课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新课标也对打击乐器的学习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可以看出打击乐器在音乐课中的重要性。选择人声和打击乐器为音乐主题编创节奏丰富了主题的表现。在进行创编表现时, 首先需要了解打击乐器的特性。按其音高不同、材质不同、音色不同等分类的相关知识。其次, 还要了解每件乐器独有的音色和个性等。最后, 还要掌握必须的音乐基础知识选择伴奏形式。所以, 运用音乐材料进行的创编不光丰富了主题的表现, 也展现出了学生音乐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组织小组合作, 增强主题表现

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学生对音乐表达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根据每一位学生表现能力和方式的不同可以整合表现形式, 增强主题表现。如: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十册《京韵》一课的学习中, 表现各行当的唱腔及人物特点时, 如用同一种方式进行学习势必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无趣。这时, 老师以四大行当为同学们分组, 在课前学生自己搜集生、旦、净、丑的相关资料, 并在课堂上用不同的方法向大家介绍本行当的特点, 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生”组的同学通过角色扮演向大家介绍了老生、小生、文武生;“净”组的同学介绍京剧脸谱的表现人物, 使大家体会到了京剧国粹的博大精深;“旦”组的同学模仿了《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选段, 教导同学们“花旦”的唱腔;“丑”组的同学们播放了经典剧目《顶灯》视频片段, 让同学们直呼“意犹未尽”。在课堂组织形式上, 老师要运用小组合作表现的方法, 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 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德育功能中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音乐美学作为音乐学的一个分支, 其根本目的是要从音乐的角度去研究探索音乐作品的创作、表演和欣赏, 是人类审美活动中最普遍的规律。下面我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匈牙利田园幻想曲中的音乐美的表现手法:

一、民族性音乐美的表现手法

所谓表现, 是指人们在艺术活动中直接抒发主体的内心情感或以夸张变形的抽象符号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表现方法。[1]《匈牙利田园幻想曲》中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吉普赛音乐元素的运用。由此可见, 吉普赛音乐是匈牙利民族的精神财富。

吉普赛人是一种“居无定所”的民族, 11世纪初各个部落才统一, 建立了国家。因此匈牙利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受其他民族的影响较深。早期的匈牙利民族音乐文化受基督教的传入和教会圣咏的影响, 而失去其本来所具有的东方传统被欧化了。直到16世纪土耳其的侵入, 匈牙利音乐又开始受到东方音乐的影响;17世纪德奥侵入匈牙利, 匈牙利沦为德奥统治之后, 德奥音乐的传入也对匈牙利民族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早期的匈牙利农村的民歌多采用五声音阶调式, 节奏自由且结构多不规整。到17、18世纪的时候, 匈牙利民族音乐才慢慢开始变得规整, 也出现了一些能体现匈牙利民族语言特色的切分节奏, 民歌的结构也比较规则对称了。

匈牙利吉普赛音乐特点在《匈牙利田园幻想曲》中的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吉普赛音阶的运用

18世纪时, 吉普赛人常在匈牙利招募新兵时的城镇演奏, 在演奏过程中, 吉普赛人常“即兴地增加一些切分音, 插入炫耀演奏技术的华彩乐段, 把其中的某个音升高, 使乐曲出现色彩独特的增二度音程”[2]。因此这种音阶常常就被成为“吉普赛音阶”, 其主要特征是升高小调的第四级音和第七级音, 这样就在3、4级和6、7级之间形成了两个增音程, 这种独具特色的增二度音程就形成了吉普赛音阶。多普勒的音乐思想强调音乐内在心灵的塑造, 这首作品充满着幻想性, 他将音乐美当做某种神秘的力量来崇拜。

2、吉普赛节奏和速度的使用

多普勒的《匈牙利田园幻想曲》的匈牙利吉普赛的民间音乐风格还体现在吉普赛节奏和速度的使用。这部作品一开始长笛主旋律的进入就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和特殊音型, 从第58小节开始, 速度由快板转为行板, 切分音与附点音符的交替使用, 加上带有即兴性质的倚音, 这些都将匈牙利舞曲恰尔达什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多普勒的这部作品, 通过吉普赛音乐元素的使用, 给了我们从音乐形态到寓意其中的精神追求的音乐美的体验。

二、戏剧性音乐美的表现手法

关于戏剧性的解释, 英国戏剧理论家阿·尼科尔曾经这样说过:“对作者讲述的对象—公众来说, ‘戏剧性’这个词的含义是指意外的事件, 同时也暗示某种震惊, 这种震惊可能出于奇妙的巧合, 或是由于所述事件背离日常生活的普遍规律”[3]。德国著名戏剧家、诗人也曾说过:“‘戏剧性的东西’的特点是表达时的某种激情, 及展现各种力量彼此间的冲突”[4]。由此可见, 音乐中的戏剧性常常会与作曲家个人的精神感受和个人情感联系在一起。多普勒的《匈牙利田园幻想曲》就是极力的表达了他细腻的情感和强烈的冲突, 他还利用音乐各个要素之间的对比, 灵活的表现出音乐美的戏剧性的变化。具体的表现手法为:

1、节奏的戏剧性交替

节奏的快慢交替是最典型的表达音乐戏剧性的方式, 《匈牙利田园幻想曲》中, 有多处节奏的快慢变化, 给人以一种时而优雅华丽, 时而激情诗意的音乐美的感受。该曲在开头的序曲部分长笛一进来就是一个附点四分音符, 随后是六连音的三十二分音符的使用和十六分音符的使用, 到下一小节的四分音符。在两小节中进行如此频繁的节奏交替, 营造出一种静止—流动—静止的感觉。最重要的是这种流动性把旋律的美感更形象的表达出来, 戏剧性的对比使音乐的表现力得到了增强, 更好的表现了音乐的美感。

2、力度的戏剧性对比

力度是指音响强弱的程度, 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不能简单的用物理学里面的分贝单位来衡量。在音乐中, 力度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用来很好的表达丰富的情感, 并带动音乐情绪上的对比和发展。强烈的力度对比也是多普勒表达音乐美的方法之一。

3、音域的戏剧性跨越

长笛常用的音域为三个八度 (c1到c4) , 因此我们通常认为超过两个八度的音程都算跨度大的音域了。多普勒在这部《匈牙利田园幻想曲》中就用到了音域戏剧性跨越的形式来表现音乐美。

三、开创性音乐美的表现手法

多普勒的很多长笛作品都体现了与前人的不同, 最突出的是开创了长笛泛音的先河。在音乐美的表现形式和音乐表现力方面, 也体现了新颖的创作手法。不仅如此, 多普勒还在发展炫技性技法的同时, 还十分注重作品音乐性与炫技性的融合, 让炫技最终为音乐服务。这些都体现在了其长笛代表性作品《匈牙利田园幻想曲》中。

1、泛音技术的开创

音响物理学认为,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震动而产生的声波。若这些震动是有规律的, 那么发出的音就是有固定音高的乐音。反之, 如果物体不规则震动发出的就是无明显音高的噪音。那么何为有规则的震动?就是物体发音时, 在整体震动的同时, 它的2/1、3/1、4/1、5/1、6/1等等也同时都在震动, 这就是泛音。多普勒首创将泛音技术运用到长笛上, 而且用的十分巧妙, 用比基因高两个八度的第三泛音, 将声音效果逐渐虚化, 使长笛高音区也能吹出纤细柔和的声音效果, 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音乐美的意境。

2、音乐性与炫技性的融合

《匈牙利田园幻想曲》就是多普勒作品音乐性与炫技性完美结合的典型。他力图把音乐性与炫技性完美融合在一起, 炫技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音乐性服务, 同时优美的旋律也为炫技性增添色彩, 两者相互促进。这首作品旋律性非常强, 将优美的曲调与超高的技术巧妙的结合起来, 两者相得益彰, 让人们在惊叹技术的同时感受作品的音乐美, 使人有种“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之感。

注释

1[1]《表现田园的长笛音乐分析研究》杨丽佩北方音乐2015年第21期.

2[2]《欧洲民间音乐》张玉榛雷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3页.

3[3]《西欧戏剧理论》阿·尼科尔著徐士翻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12月出版第7页.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武装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光纤网络与光纤通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