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论文范文

2023-09-16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我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人民币已经悄然走出国门,“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作为迅速发展的经济大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符合我国国家发展的战略利益需要。本文立足国际国内客观实际,结合个人平时学习的理论,运用财经、金融界专家观点,对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人民币 国际化 研究

0 引言

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是中国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国际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货币自然国际化还是以政策推进的国际化发展过程,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机。

纵观当今国际经济形势,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和欧元区欧债危机的相继爆发,使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及学者开始深度反思目前以美元为主、欧元为辅的具有寡头垄断性质的国际货币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唯我独大的局面会给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造成越来越多的经济危害,国际金融秩序也会遭到不断的破坏,如何在不损害大多数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国际经济和货币金融秩序,使得各国在国际经济和贸易往来中获得更多收益而非损失,是每个国际经济主体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也是各国都需要努力共同促成的国际经济新局面。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前中国对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在今年第二届于家堡论坛年会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到底应该怎么走?人民币的国际化需要哪些先决条件,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要防止哪些风险?这些都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需要研究的问题。

1 中国的创新发展使人民币必然走向国际化之路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创新,是中国的创新发展。如果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人民币进行投资或贸易,那么,全球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就会增强。随着中国的金融能力、金融力量越来越强大,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必然会加快。

对于人民币来说,他不能复制IMF模型,对IMF模型来说,他有自己的定义,但是有很多的金融衍生品在某种经济体制中也造成了金融体系的一些动荡,而且这些动荡对于一些交易人员来说是可以获利的,但是,没有办法满足世界经济的需求。如果市场经济不考虑这样的金融工具,这是错误的,我们需要进行改变,西方的态度是需要改变的。

我国一直以来都在逐步地进行规划,并且已经成为了最大的金融国、交易国之一。历史表明,一国货币国际化的过程可能会取决于交易、贸易,比如说中国的贸易量非常高,和全球各国都进行很多的贸易,这个贸易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会带来真正的经济发展和整个国际化的进程。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想看到金融与货币的不稳定,我们希望有一个和谐的人民币国际化过程。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的创新发展。我们看到美元、英镑全面可兑换化的过程,但中国不一定要和西方走同样的路程,从贸易的角度讲,如果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人民币进行投资或贸易,那么全球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就会增强。如果说货币的可兑换性对货币的国际化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个过程不会太长,因为中国的金融能力、金融力量是越来越大,这也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2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实践性

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是人的认识问题,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该以局部区域作为重点突破口,在中国的周边地区实现人民币周边化,可以使得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更加稳健。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人民币国际化就如同中国加入世贸谈判一样,有百利而无一害,没有什么坏处。说到提高了我们金融货币政策的风险度,提高了外来因素的影响,我们中国人不就是希望通过影响世界的能力来造就我们的执政能力吗?当年很多人认为一旦加入世贸,我们的国有企业会破产,民营企业也要毁于一旦,十年下来,让人大跌眼镜的正是中国贸易的发展。以前外界认为加入世贸后中国出口会滑坡,外资储备会下降,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可见,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势不可挡。

正如泛亚金融合作战略研究院院长刘光溪所讲,人民币是否具有可兑换性是结果,能否通过交易环节和汇兑环节达到目的,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非常重要。1995年的人民币法规定,谁在境外交易人民币是非法的,现在看来是荒唐的,这是对自己的人民币没有充分信心的表现。如果说谁在境外交易货币还非法,全世界人民都违法。现在终于允许个人境外投资了,这是了不起的举动,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领导的市场经济有信心了,我们是靠实力、靠经济的发展保证人民的安康。

3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广泛与复杂性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非常广泛而复杂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或者说什么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分析影响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下这几个因素十分重要:

一是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加入WTO后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对外开放已经全部融入到全球经济化进程,所以,外贸以及关联国际化贸易需求结算的扩大,使得人民币对外汇的交易量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现在人民币国际化本身也就是作为结算货币的成长。

二是逐步地开放资本账户,推动跨境资金的流动。如果跨境资金流动受到阻碍或人民币流到境外,不能有效回流,就会为人民币持有者带来很大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三是外汇市场的深化。中国现在的外汇市场是依托上海外汇交易中心,每天都进行人民币与美元的交易,实际上,现在中国国内外汇市场和国际外汇市场拉得越来越近,如果我们不提供价格一致的外汇市场交易产品,使得人民币汇率的价值不能够真正反映市场价格,那么,人民币汇率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上出现的差异可能会对未来的投资、投机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外汇市场要有充分的发展。

四是更基础的汇率利率的市场。随着改革的推进,现在人民币的改革市场化已经有较大进展,在境内境外的市场价格上基本趋于一致。

五是国际市场的认可程度。

上述这些因素都是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从长期来看,要消除一些资本账户可兑换的障碍,除了上述说的因素外,确实还包括如何建立一个稳定的金融市场,如何对金融体系实施审慎监管,如何使国家的经济再保持20年的基本稳定等因素,这些大环境都会给货币当局提供国际市场上可使用货币的坚实基础。所以,从人民币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迈向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步伐。目前人民币是第二大货币,什么时候我们的结算货币在国际市场上能成为重要的交易货币、储备货币,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金融经济强国。

4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曲折与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非常曲折的、长期艰苦的过程,中国自身的金融体制改革还没有到位,所以,一定要积极务实,把各种风险、各种应对方案想清楚,把大方向的问题搞明白,我们的道路是曲折,必须要有这个思想准备。如,日本和欧元区危机的例子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反思。

联邦德国马克国际化的问题上非常谨慎,非常务实,采取了跟日元相反的政策。采取了很多拖延政策,防止联邦西德马克过早成为国际货币,因为担心西德马克过快地变成国际货币后实际汇率会升值,因此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英国不仅在货币问题上,而且在整个经济政策问题上,比较聪明。英国看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推进人民币在英国伦敦金融中心的使用,当然这是对英国金融中心发展非常利好的事情。

对中国而言,走得快也有问题。以离岸市场的发展为例子,如果离岸市场的发展非常迅猛,可以想象一下离岸市场的货币交易。应该逐步务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对这个问题不能过于浪漫,需要头脑冷静,实事求是。我们应该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作为中国大国复兴过程的一部分来理解,这是中国经济的复兴,要充满信心,但它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会遇到挫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也同样要做好准备。我们必须牢记,人民币国际化中有陷阱、有诅咒,不是一片光明的。现在香港已经出现了问题,香港人民币的汇率开始变质,产生了两种汇率。如果贸易平衡了,人民币升值步伐放缓。我们大量在海外发行的人民币现在却是以升值为前提的。

5 结语

从历史经验来看,无论哪种货币要想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乃至主导国际货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特定的历史机遇,更需要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作为基础,以及自身经济结构和各经济领域的协调与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的步调应该是沉稳而坚定的,将人民币不断渗透到国际金融市场,成为国际货币格局中不可分割的重要一角,从而真正的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作者简介:刘淑文,(1983-),女,河北邢台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行,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学。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范文第2篇

2011年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发生了一些出乎意料的变化,给学者和政府官员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一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急速增长,从2010年第2季度的500亿左右增加到2011年第2季度的6000亿美元。二是出现人民币贸易结算90%为进口结算的“跛足”现象,导致美元储备及其贬值风险的更多积累。三是央行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干预政策使香港与内地间套利空间持续存在,从而客观上助长了套利活动。四是伴随国际投行对中国经济的负面预测,第4季度市场出现反向套利和热钱撤出,香港人民币存款出现下降,12月份人民币汇率更是出现罕见的持续贬值。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似乎停顿或逆转。如何认识上述变化,学界和市场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是资本跨境流动的自由化,应暂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总结前期经验教训。而央行、香港和市场的部分研究者则认为,人民币“跛足”现象等问题是人民币国际化前期不可避免的,不足为虑。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正在进行的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国际金融体系的调整与我们的对策”已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本文期望能够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清晰描述出体现国家核心利益的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路线。为此我们将重点讨论以下问题: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利益是什么?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成熟了吗?什么是人民币国际化成功推进的标志?不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下是否适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如何把握合适的推进路线和着力点?

一、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核心利益是什么?

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全球化经济活动时的一个与生俱来的缺陷或“原罪”是本国在国际市场买卖的商品和服务、本国持有的海外资产或负债都用美元等国际货币计价而不是用本国货币计价,因而国际汇率的大幅度波动使本国经济遭受巨大伤害。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发展中国家的这一“原罪”。上世纪90年代美日之间大打汽车贸易战,前半期美元对日元不断贬值,后半期美元对日元则从1995年的79日元升值到1998年的147日元。首先爆发金融危机的泰国,当时实行25泰铢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在美元持续升值背景下出现严重的贸易逆差,并在外汇储备接近枯竭的1997年7月初被迫放弃固定汇率制度,泰铢急剧贬值为52泰铢兑1美元。泰国商业银行在货币危机前大规模借入美元短期外债,并在国内发放本币的长期贷款。他们以本币计的美元债务负担因泰铢贬值增长了1倍多,并先后陷入破产。韩国等其他东南亚国家也都陷入类似的混合型金融危机之中。这场席卷众多国家的金融危机是发展中国家以非本币举借外债从而遭受巨大伤害的典型案例。与90年代不同,本世纪以来美元出现持续贬值趋势,中国借此赢得了出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难以幸免的是大规模积累的美元储备资产遭遇了重大的购买力损失(美元针对16种大宗商品的购买力本世纪以来已贬值75.6%)。为防范危机而大规模积累美元储备的亚洲国家则再次受到了不小的伤害。弱小国家本国货币不可能成为国际货币,因此这些国家的利益需要通过国际社会推进国际汇率管理来维护。相比较,中国是全球第二的大国,并且可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因此完全可以通过人民币国际化主动而彻底地摆脱“原罪”问题。

由此可见,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核心利益就在于摆脱“原罪”,即通过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交易的商品和资产的人民币计价,中国参与全球化的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绝大部分的汇率波动风险,赢得全面的国际竞争优势和主动权。与此相比较,一国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铸币税不能简单理解为国家利益。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国际货币发行的铸币税对应的是发行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义务或责任。比如今天美国如果只想从美元发行中获得好处而不想承担国际责任,那么美元本位制离其崩溃之日也就不远了。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本身是中国金融强国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战略的成功意味着中国已从纯粹的GDP大国转变为全球的经济金融强国。它也是中国为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或创设具有内在稳定机制的多元储备货币体系所做的大国贡献。因此,人民币国际化作为国家战略来推进无疑是正确的。

二、货币国际化进程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是否已成熟了?

我们近期得到的一项研究成果,“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与潜能:来自全球8种主要储备货币历史的实证证据”(吴君、潘英丽、朱祁,2011)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假设一种储备货币占全球中央银行储备货币的比例是衡量该货币国际化程度的代理变量,并对1965-2010年全球中央银行8种主要储备货币(美元、欧元、英镑、马克、日元、法国法郎、瑞士法郎,荷兰盾)的比例,以及相应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与贸易规模、金融市场发展与开放、币值稳定以及储备货币的使用惯性等宏观经济金融变量的年度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用以探寻影响一种货币国际化程度的一般因素,回答目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具备基本条件,以及未来15年(即到2025年)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有多大潜能。

我们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一个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的首要决定因素是以GDP和进出口总量表示的经济与贸易规模。1980-2010年全球GDP排名前6位国家(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和中国)的货币,除人民币无一例外都是国际化货币。2、汇率波动性与货币国际化具有明显的负相关,也即汇率稳定对货币国际化致关重要。我们认为,国际货币最重要的功能是国际商品和国际金融资产的计价功能;它是结算、支付、财富贮藏功能的基础;而作为计价货币,其自身价值的稳定是首要条件。3、进口对货币国际化有显著正相关的影响。进口应该是除资本输出以外的另一个重要的本币海外供给渠道。4、货币升值、实际正利率和资本账户开放度对提升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都有积极意义。因为开放和深度发展的金融市场不仅存在大量低成本的投资和借款机会,而且有利于官方和非官方国际投资者从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角度实施高效的资产组合管理和货币风险管理。5、货币惯性十分重要。货币的国际化有网络外部性效应:使用的人越多,就越便利;越便利,使用的人就越多。因此制定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策略时需要重视如何打破美元的网络外部性,并迅速扩大人民币的网络外部性。

中国GDP和贸易规模在全球已经数一数二,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实际有效汇率稳中有升,以真实利率表示的高成长性等都表明中国已具备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人民币国际化欠缺的条件是进口需求的增长和资本账户的开放。进口需求的增长有待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型中的内部市场开发;资本账户的开放则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利率市场化以及银行体系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本土金融市场的深度发展特别是国内债券市场的深度发展;以及人民币汇率进入适度区间。

我们假设:1、主要国际货币经济环境和货币稳定程度不变(这使我们的结论可能相对保守);2、2011-2025年全球GDP每年平均增长3.5%;3、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至目前日本和英国的水平;4、在不考虑惯性或考虑惯性的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得出的货币国际化与其主要影响因素间相关系数的基础上,设定中国经济增长和人民币汇率两阶段(2011-2015、2016-2025)变化的三个情境,进行模拟分析。以GDP变量的一个情境为例,我们假定2011-2015年间GDP平均增长8%,2016-2025年为7%,然后计算每年变化着的中国GDP全球占比,再以实证分析估算的相关系数计算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影响。我们模拟分析的结果是:在不考虑货币国际化惯性场合,2025年人民币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的权重可以接近目前的欧元水平;考虑货币国际化惯性场合,2025年仍可达到日元曾经达到的最高水平。

三、什么是人民币国际化成功推进的标志?

人民币国际化成功推进的标志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计量指标不是一回事。货币的国际化程度通常可由三种指标计量:一是在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二是在贸易、投资和金融交易的结算和支付中的占比;三是在商品贸易与金融交易中计价的占比。由于市场经济活动中一种货币的运用不太好统计和测算,因此学者通常都拿IMF公布数据的官方外汇储备权重作为一种货币国际化程度的代理变量。但是,货币国际化成功推进的核心在于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计价功能的发挥。因为商品和服务的计价功能派生出结算和支付功能;而金融资产的计价功能才派生出财富贮存功能和外汇储备资产的权重。从历史经验来看,石油交易的美元计价给美元带来三大秘而不宣的好处:通过输出美元这一虚拟符号即可换回石油这一战略资源;通过美元汇率操纵世界石油市场(比如通过压低世界石油价格打击前苏联等石油出口国家);与黄金脱钩后通过与石油挂钩维护了美元作为计价尺度和交易媒介的国际货币功能,进而延续了美国作为关键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全球霸权地位。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美元在全球中央银行储备货币中的比重不降反升,从1970年的71%提高到1975年的78.9%(详见图表1),其背后的重要解释因素就是石油美元计价带来的石油美元积累,以及石油美元推动的伦敦欧洲美元市场(以美元计价的海外金融市场)的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成功推进的最重要指标是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交易中人民币计价的份额。人民币国际化成功的标志则是石油等战略资源和资产的人民币计价。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在于通过将中国金融市场转变为国际金融市场使人民币计价的国际金融资产池得到极大的扩张。在国际货币环境极不稳定、国际短期资本投机盛行的背景下,开放资本账户极易引发本土的资产泡沫和泡沫破灭的金融危机,因此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首先从资本输出、培育海外商业存在和稳健发展人民币计价的海外商品与资产市场起步,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在此笔者顺便对日本央行将持有100亿美元人民币国债的事件做出评价。日本央行持有人民币国债与中国人民币国际化没有实质性的关系。如果将此事作为两国政府政治上的示好,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将此看作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大进展则是十分荒谬的。其实只要看看国际机构对未来20-40年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的长期预测结果,我们就会明白世界各国央行的最大愿望是中国政府发行大规模国债让他们置换美元资产。因此我们会持续不断地听到,“你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那么资本项目就得全面开放!”“你们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最好发行人民币国债让各国央行持有!”问题在于:中国政府缺钱吗?中国政府缺外汇吗?我们为什么需要通过持有长期升值的人民币负债去换取更多不断贬值的美元资产?人民币国际化只是中国经济金融强国战略中的一项战略举措,人民币国际化本身需要遵从中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客观要求。需要明确的是:官方外汇储备中人民币的权重不是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追求的指标;相反这一指标只应是全球资源和资产人民币计价权重的一个自然结果。

在此笔者也评价一下国际学者差不多已达成共识的全球互换网方案。他们主张(包括部分国内学者有类似意见),未来国际社会可以在自愿原则上推进全球货币互换联盟,相互拥有对方货币作为外汇储备资产,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或避免给美元施加更大压力。这个方案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无疑是有利的,但对中国是否有利,需要分析人民币国际化与全球货币互换网是什么关系。如果全球货币互换网是人民币国际化网络的替代品,那么我们支持或加入这样的联盟,就是以中国未来的战略空间交换眼前的战术利益!这也许是得不偿失的。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更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对这些国家有利的包括对中国短期有利的方案并非一定符合中国的长期战略利益。因此中国学者在开展国际交流时需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四、当前不稳定的国际环境是否适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首先,笔者在此引用两个长期预测成果讨论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一是渣打银行全球研究部2010年10月发表的《超级周期》报告。它假定2010-2030年美欧日分别以2.5%、2.5%和1%的趋势增长率增长,中国以6.9%的平均增长率增长。2030年中国的名义GDP全球占比为24%,美国是12%。美、欧、日经济总量的全球比重将从2010年的60%下降到2030年的29%(详见图表2)。二是欧洲国际经济学智库和法国国际经济学智库的联合报告(CEPII﹠Bruegel,2011)中提供了1870-2050年部分国家和地区在世界GDP中所占份额的变化趋势图。该图最重要的两段趋势线是美国从两战期间的46%下降到2050年的11%左右,中国从1980年的不到3%上升到2050年的34%。由2005年不变汇率计量的这两条曲线将在2016-2018年间相交,自此,中国的GDP将超过美国并急剧扩大两者间的差距(详见图表3)。虽然此项对中国的预测不排除有乐观因素,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只要不为大的社会经济危机所中断,这一大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其次,笔者引用IMF(2011)《金融稳定报告》提供的数据讨论全球金融环境的未来演变态势。2010年世界GDP总量达到62.9万亿美元,全球由银行资产、股票市值和未清偿债券余额加总的传统金融总资产达到25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4倍,其中欧盟与新兴工业国家约为5.5倍(详见图表4)。另外全球金融衍生品账面市值达600万亿美元,接近世界GDP的10倍,其中最大部分应该集中在美国。由此可见,全球金融总市值大致为GDP的14倍,金融泡沫已膨胀到十分严重的地步。本次金融危机的发生是全球金融经济的历史性转折点,从泡沫生成到去泡沫和去杠杆化;后一过程已经开始但远未结束,估计未来10年都会以此起彼伏的金融危机表现和延续。因此未来10年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动荡不定的国际货币金融环境。

在这样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风险并存。机遇在于美国财政状况的不可持续对美元产生持续贬值压力,而各国央行和投资者都在寻求更为安全的投资场所和美元替代品,这种资产转换需求又对美元的稳定性构成威胁,由此很可能形成长期的恶性循环。中国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基础制度建设和资本市场体系的深度发展方面如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有可能成为长期安全的国际投资场所,人民币国际化也可顺势而为取得成功。反之,在中国经济转型和金融改革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放开资本账户,允许国际投机资本大规模进出,则很可能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因此在国际货币金融环境不稳定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重心应放在积蓄能量,也即稳健创造人民币国际需求上面,而不是急于推出人民币的海外供给。

五、如何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的合适推进路线和着力点?

笔者将未来15年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策略定义为“积蓄能量、伺机出击”。具体而言就是前期稳健创造国际需求,后期激进释放海外供给。稳健创造人民币国际需求的着力点在:资本账户管制条件下快速推进和强化海外商业存在;加快经济和金融转型;同时为后期激进释放人民币供给创造合适的国际货币金融环境,即从亚洲着手推进国际社会加强对国际汇率波动和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管理。

首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培育强大的海外商业存在。人民币国际化成功推进的核心是人民币国际计价功能的形成。其前提是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全球贸易、投资、生产和金融活动中能够逐步取得主导权!这是人民币国际化成功推进的微观基础。如果没有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在海外的快速发展,外国投资者出于升值预期持有中国可交易或具有流动性的人民币资产,极易导致中国本土资产泡沫的急剧膨胀,一旦外资撤离就可能引发泡沫破灭型金融危机和货币国际化进程的逆转。

培育强大的海外商业存在,已经进入战略机遇期。3万多亿美元的国家外汇储备和人民币的直接输出可以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海外投资提供雄厚的资本供给;西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海外收缩将会为中国腾出了空间;金融危机还为中国海外投资提供多个底部的买入时机。中央政府需要制定鼓励民间对外投资的国家政策,加快推进以强国战略为导向的外汇储备资产的战略配置。其未来投资的领域需要重点关注能为中国增加市场主导权的(如购买跨国企业和各类交易所的股权)、促进产业输出的(如在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设立国家产业园区等)、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价值链延伸的(研发、品牌、销售渠道等)各个领域。

其次,需要加快经济转型的步伐。经济转型在两个方面可以看作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首先,从国际经验和我们的实证分析得到结论来看,进口与货币国际化具有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将是人民币长期输出的主要渠道;进口的持续增长有待中国经济从出口导向型转为内需拉动型经济。其次,只有经济的成功转型才可能为经济增长提供需求和供给的持续动力。目前中国制造业的生产规模已属全球第一,其中很大一部分出口靠美欧不具有可持续性的过度消费支撑。随着美欧相对经济地位的下降和财政的收缩,中国出口的高速增长已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只有内部市场的开发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来自需求的持续动力。另一方面,中国高投入低效益的传统增长模式已面临资源环境方面的严峻挑战,只有体制变革带来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效率的提升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来自供给的持续动力。这样的经济成功转型才能支撑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长期信心,从而为人民币创造持续稳定的国际需求。

再次,需要积极推进行政垄断型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行政垄断型金融体制是中国工业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功能是帮助工业化战略解决廉价资本的供给问题。这些制度安排便利金融业和特定产业获得廉价资本,却长期损害了存款人和中小投资者等中产阶级的利益。目前中国制造业、房地产业和地方政府高速公路建设都已出现过剩,而内部消费市场的开发和服务业的发展有待培育一个队伍庞大的中产阶级。另外,行政垄断型金融体系也已成为居民储蓄转化为高成长新型产业投资的瓶颈。金融转型已经刻不容缓。政府的立场需要从支持企业低成本融资转向切实保护债权人和中小投资者利益;实施富民政策和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使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各类高新产业和服务业得到持续的资金融通,使本国居民更便利地分享这些产业成长的丰硕成果。

金融改革的主要领域在于:(1)放松各类金融服务业对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限制,在健全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安全网的情况下,促进金融服务业市场的有序竞争。笔者建议,通过国有控股银行向民间资本出售部分支行,形成一批不设不分支机构的民营社区银行和乡镇银行,以满足服务业、小型与微型企业、农户和个人家庭的金融服务需求。大银行与出售后的社区银行具有天然的母子关系,可实现差异化发展,并发展分工协作的代理行关系。政府可采取相应政策(比如减免营业税、允许提取更高比例的海外经营风险拨备等)鼓励大银行拓展海外市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出售支行的“内退外拓”战略可以实现“一石数鸟”之功效:通过回笼货币,可缓解我国通货膨胀压力,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减少再融资对股票市场的压力;实现银行业差异化发展的有序市场结构;转投海外分支机构网络建设,既可分散美元资产贬值风险,又可加快推进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化经营,进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2)改革股票市场发行审批制度和询价承销制度,强化证券监管和金融司法威慑力,提高市场的“三公”性和有效性。(3)分步缩小存贷款基准利差,给出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间节点,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换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并加快政府债券市场和公司债券市场的深度发展,探索通过人民币QFII间接开放国内债券市场,形成有效的海外人民币回流机制。(4)实现与美元脱钩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点是建设参考一揽子货币的爬行钉住制度,调低篮子中美元与欧元的权重,增加亚洲的日本、韩国、印度等大国以及大宗商品出口国的货币权重。在人民币对美元做出(有利于减缓贸易摩擦和促进资本输出的)较大幅度升值调整后,政府宜将人民币汇率稳定在合理区间作为基本政策。当前全球外汇市场年交易额已高达800-1000万亿美元,其中出于投机目的的交易接近97%。为了避免投机资本推动升值预期的“自我实现”,政府应避免激进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把握人民币定价的主导权。另外,美元与黄金脱钩后,1976年的牙麦加会议承认了的浮动汇率的合法性,但此后的双边汇率波动幅度高达50-100%,远远超出布雷顿体系规定的上下1%和凯恩斯设计的国际清算联盟中规定的上下5%的适度波动幅度,国际浮动汇率制度早已失去了事实上的合法性。国际社会需要探讨并将国际浮动汇率管理问题提到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议事日程上来,而不是压部分国家实施市场化的浮动汇率制度。另外,现有国际货币基金章程中并无条款规定会员国有实施浮动汇率制度的义务。在国际汇率大幅度波动和国际短期资本投机盛行的国际背景下,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浮动汇率制度,有利于投机资本单边汇率预期的“自我实现”,而外汇管制在投机资本的冲击下通常是不堪一击的。相比较,参考一揽子货币的爬行钉住制度可以凭借大国意志引导国际资本的市场预期,它与外汇行政管制以及短期资本交易税等经济杠杆一起将可应对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给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事实上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更多的是中间道路,而自由浮动与硬钉住的端点论也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放弃。(5)从新审视资本账户开放的项目和次序,清理利用外资政策,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和战略产业外商投资的管理。即使在完全放开资本项下人民币可兑换的场合仍可自主或与亚洲国家联合引入短期资本交易税政策。

未来10年可以看作是积蓄能量、稳健创造人民币国际需求的第一阶段。之后,在中资企业和金融机构海外业务网络建成、中国经济和金融成功转型、在人民币国际定价方面达成多个双边协定、国际货币环境相对稳定(或者美元爆发危机)时期,人民币国际化可进入激进释放海外供给的阶段。我国政府可在某一时点宣布人民币资本项下完全可兑换,并通过商品进口、对外投资、和对外发行债券等各种渠道急剧扩大海外人民币供给,以此打破美元本位制造就的美元网络外部性,迅速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的规模效益和地域覆盖面。

(潘英丽,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杨春升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自2012年4月16日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人民币兑换美元的交易价格浮动幅度由0.5%扩大到1%,同时并将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人民币兑换美元的现汇买卖差价由1%扩大到2%,这一政策的出台既顺应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也顺应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是中国经济发展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根据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背景和现状,重点分析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对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国际化 双向波动

一、研究背景和现状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应运而生,这将为我国未来经济前景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然而,在一个尚未完全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市场经济不够发达,金融市场制度不够完善的新兴经济大国,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还需要内外发展动力推动其进行发展,而这个内外发展动力就是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自2011年第四个季度以来,人民币兑换美元连续6年的单边升值阶段正处于结束状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以及部分学者的说法,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已经接近于均衡的状态。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是否达到了均衡水平,这将是一个难以衡量和解答的问题。事实上,我们现阶段所关注的汇率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汇率是否是达到了均衡状态,而是接近于此区间时的汇率双向波动实现的条件以及由于波动而给整体经济运行所带来的影响。然而,在美联储可能放缓量化宽松的预期不断增强的情况之下,新兴市场货币或将面临大量的撤资风险,我国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必然难以独善其身,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将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所以在此背景之下,本文进一步研究其汇率波动的现状和影响,这将对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二、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间接影响因素

自2005年7月以来,我国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形成机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重点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并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目前人民币兑换美元双向波动的趋势较明显,出现过连续贬值和连续升值的状态,根据此趋势,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幅度将会更加明显。然而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间接的途径缓慢影响。

(一)汇率双向波动促进企业提高国际经营风险管理能力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态势将成为新趋势,汇率波动弹性增大也对企业“走出去”汇率风险的规避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16年3月30日,人民币兑换美元的中间报价6.4841,较之上一个交易日大幅度上涨了219个基点,上调幅度达到0.34%,创造两周以内的最大上涨幅度。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一些规模庞大而且具有较强的战略意义的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的逐步落实,社会经济整体将会面临意想不到的损失。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汇率风险。企业为了规避对外投资的汇率风险,一方面可以选择汇率相对稳定的国家进行投资,进而根据政治和经济形势,适度的选择多元化的投资管理策略,规避汇率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汇率双向波动预期的存在,企业可以与商业银行合作,并开发出因地制宜的规避外汇风险的套期保值组合,同时将国外业务与國内业务进行长期合理的配置,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企业提高了国际经营风险的能力,才能在整个经济市场中占据经济地位,促使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二)汇率双向波动促进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核心之一即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能力。自201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双向波动,在此基础之上,银行的业务也面临了未知的风险,银行的业务经营管理也需要出现双向的管理策略:一是通过摸索并形成一套适合银行业发展的风险控制流程机制;二是实践监管原则。在这种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之中,商业银行应提高外汇经营管理能力,首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人民币预期汇率走势的变化,汇率双边波动是现行开放经济市场的新常态,其次银行应管理好客户风险和市场风险,加强外汇产品的投资风险管理,提示并引导客户和企业掌握衍生产品的交易方法,避免因市场波动幅度过大而造成的巨大损失。在新形势下,信贷利差过大、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缓慢都是在汇率双向波动之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所以银行既要面临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压力,又要不断进行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充分做好以上面临的挑战,才能使得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三)汇率双向波动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自1993年以来,至今为止将近24年的时间,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仍在进行,但却十分缓慢。利率市场化是货币市场改革和发展以及银行体系的关键指标,同时也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核心指标之一。我国中央银行在2017年5月12日发布的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在汇率双向波动的机制之下,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并完善金融调控机制。探索利率走廊机制,增强利率调控能力,并进一步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场及其实体经济的传导。支持人民币在投资和跨境贸易中的使用,积极发挥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推进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直接交易的发展,更好的为人民币跨境使用服务,密切关注国际新形势变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完善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审慎性监管,在国际市場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同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四)汇率双向波动推动外汇市场的发展

在中国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进程中,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这会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步伐。由于人民币汇率在汇率改革之前的三年间,人民币呈现单边升值的趋势,导致人民币外汇远期、期货、期权、互换以及掉期缺乏流动性。现阶段人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为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相关的外汇交易在近几年中的国内外市场全面展开,将使得外汇市场更加具有活力,使得人民币在世界经济复杂的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进而更加良好的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作者简介:罗艺婷(1992-),女,汉族,湖北人,硕士,云南师范大学,国际金融学。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针对国际经济学双语课程,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以学生为调查对象考查教学效果,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教学能力以及课程考核等,总结归纳出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程建设的方法。

关键词:问卷调查;国际经济学;教学效果

文献标识码:A

国际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际经济学属于外向型课程,开展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各大高校在开展国际经济学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了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将国际经济学双语课程设置为学校的优质课程,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以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基础,以多媒体教学作支撑,以网上教学资源建设为标志,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优质课程建设,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分析渭南师范学院国际经济学双语课程教学效果对于促进课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现对此基于问卷调查进行分析。

1 调查对象与问卷发放

以渭南师范学院经管学院大三、大四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抽样访谈等方式进行。本次问卷共发放100份问卷,大三学生50份,大四学生50份,回收问卷84份,有效问卷94份。

2 问卷设计与调查结果

问卷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课堂教学、学生课下学习、教学能力以及课程考核6个方面进行设计。调查结果以问卷设计为基础,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有20%的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课程兴趣很大,49%的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课程有兴趣,31%的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课程兴趣不大。近70%的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课程有兴趣或有很大兴趣,说明学生有想要学习的愿望,因此,把这么课程建设好,让学生们真正学到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2.1 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设计了几个问题,包括:(1)你支持国际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吗:A支持;B不反对;C反对。(2)你认为开设国际经济学双语课程的目的是:A提高学生英语水平;B吸收国外的先进知识;C培养国际化的经济专业人才;D其他。(3)总体上看,你觉得现有的课程设置达到你的期望程度是:A很满意;B基本满意;C不太满意;D很不满意。

调查结果显示1.52%的学生支持国际经济学实行双语教学,45%的学生不反对,2%的学生反对国际经济学实行双语教学。2.25%的学生认为开设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21%的学生认为开设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吸收国外先进知识,49%的学生认为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综合人才。

3.17%的学生对现有课程设置很满意,49%的学生对课程设置基本满意,其他学生对课程设置不太满意。说明将国际经济学设置为双语课进行教学是可行的,但是学生对于开设双语课程的目的并不明确,这需要我们教师进行引导阐述,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使教学过程更顺利,教学效果更好。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现有的国际经济学课程周学时为2,一学期下来只能学习国际贸易部分,学生反映对他们感兴趣的金融部分没有学到,因此,从课时上可考虑进行增加。

2.2 教材选择

教材选择方面:你认为国际经济学双语教材应选用的教材是:A纯英文教材;B国内教材;C国外教材但有配套的辅导书。

教材选择方面:3%的学生应为应选择英文原版教材,54%的学生认为应选用纯英文教材加注释,43%的学生认为应选择一本英文一本中文配套。本课程一直选择克鲁格曼教授撰写的《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英文版作为双语教学的教材,该书观点权威,设计独特,结构清楚,阐述详尽,语言生动简明,易于学生理解,内容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系统学习和掌握国际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最佳教材。另外本教材也有相应的中文译本,因此,教材选择比较符合学生的需求。

2.3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方面,设计了几个问题:(1)国际经济学双语课老师的授课方式是:A英语为主汉语为辅;B汉语为主英语为辅;C英汉结合不分主次。(2)你期望国际经济学双语课老师的授课方式是:A英语为主汉语为辅;B汉语为主英语为辅;C英汉结合不分主次。(3)课堂提问时,你的回答方式是:A英语;B汉语;C英汉结合。

调查显示,32%的学生期望国际经济学课程授课方式是英语为主汉语为辅,33%的学生期望是汉语为主英语为辅,35%的学生期望是英汉结合,不分主次。在课堂提问时,48%的学生使用中文回答,35%的学生中英文结合回答,只有17%的学生使用英文回答。由此可以对于教学过程应侧重于哪种语言,学生的期望没有一致性,因此教师应针对学校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对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差,采用英文教材的同时,较多使用汉语教学效果会更好。

2.4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设计的问题是:(1)对该门课程,你的努力程度是:A很努力;B一般;C不够努力。(2)你在课前是否会预习:A会;B不会。(3)你在课后是否会复习:A会;B不会。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自学方面,能够在课前预习的学生占27%。能够在课后复习的学生占39%。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应成为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5 教师能力

教师能力方面,设计的问题是:(1)你对该门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主观评价是:A优秀;B良好;C及格;D很差。(2)你对该门课教师的英语水平的主观评价是:A优秀;B良好;C及格;D很差。(3)你对该门课教师的总体评价是:A胜任;B水平一般;C不能胜任。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能力方面,28%学生认为该门课程教师的专业能力为优秀,44%的学生认为可到良好,其余学生认为可达到及格。30%的学生对该门课程教师的英语水平评价为优秀,49%的学生评价是良好,其余学生评价为及格。对该门课程的总体评价,69%学生认为水平一般,25%学生认为优秀。说明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还应继续提高。

2.6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方面:(1)《国际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是:A考试;B考查;C其他。(2)你期望的考核方式是:A考试;B考查;C其他。(3)你认为,期末考试双语课程的考核分值比例最好是:A平时和考试比例是2∶8;B平时和考试比例是3∶7;C平时和考试比例是4∶6;D其他。

课程考核方面,国际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是考试。19%的学生期望考核方式是考试,73%的学生期望是考查,另有8%的学生希望的考核方式是其他。17%的学生希望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的考核比例是2∶8,42%的学生希望是3∶7,37%的学生希望是4∶6。

3 分析总结

通过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国际经济学双语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甚合理,教师水平有待提高,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等,因此,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提高。

3.1 明确教学目标和增加专业知识的学习时间

教师在第一次授课时就应明确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目的,是培养专业化的国际经济人才,防止学生本末倒置,理解偏差,将英文教材当成阅读理解,单纯的提高英语水平,忽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但同时也要强调学习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双语教学的正确方法。

3.2 根据英语水平,实行分班授课

由于高考不划分单科分数线,导致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将国际经济学课程分班授课。对于英语基础扎实的学生,采用英文为主中文为辅的教学方式,对一些英语基础弱的学生,可选择中文讲解或较低比例的英文讲解。

3.3 联系国内实际,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经常运用中国案例来阐释相关理论,如人民币汇率变动、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等。这些案例使得《国际经济学》课程具有更强的活力。教师可以选择某个专题或个别章节作为学生自学、自讲的内容,学生以小组协作形式在课前就相关内容查阅资料并研讨,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报告其核心内容,其他同学提问并参与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如针对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的学术争论,组织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在辩论中理清理论问题和政策导向,这一教学方式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4 优化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

国际经济学课程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国际贸易,另一部分是国际金融。两部分加起来有五六百页内容,要在几时个学时上完难度很大。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分上下两册,据学生反映一学期下来只能学习上册即国际贸易部分,因此对于教师来讲,一定要突出重点,有所取舍,科学规划授课计划和进程,同时可考虑增加学时,优化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如将原来的周课时2增加为周课时4,保证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3.5 加强对现有师资培养和激励

双语教学的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英语知识和专业水平,要将两者融会贯通,而不是简单机械的将专业知识翻译成英文进行讲解。学校可从专业教师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储备,采取出国深造,参加双语教学讨论会,定期参加校内讨论会等多种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另外,要完善对教师双语教学的激励机制,对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专家的评定,可获得额外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参考文献

[1]蒋兰陵.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双影响因素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1,(06).

[2]刘玮.基于问卷调查的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J].学园,2014,(30).

[3]王威.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1,(03).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范文第5篇

早在公元一千年前后, 交子这种世界上最早的纸质货币就已经出现在了中华大地现在的成都地区。[1]基于交子的轻便以及对官府充足准备金的信赖, 人们纷纷使用交子进行货品交易。随着时代的变迁, 近几十年来, 美元作为实际意义上的全球货币, 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人们选择接受美元是因为他们相信在过去买到的东西, 能过在未来换的等值的商品。美元最初也是一种依靠信用, 被黄金所支持, 可流通、可兑换的货币。然而, 1971 年美国单方面背信弃义, 单方面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 改由发行国债来回收美金。随着, 次贷危机的爆发, 美元的种种脆弱特质, 慢慢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美元不可撼动的国际货币地位也渐渐发生了动摇。

人民币要成为一种国际货币, 就需要在国与国之间能够做到流通使用。十年前, 出境旅游, 由于不能在当地顺利的使用人民币、不能自由的用人民币兑换当地货币。所以, 人们要在出行前兑换好充足的当地货币, 或者在不能兑换到当地货币的情况下, 兑换充足的美金。而如今, 人民币变成了硬通货, 虽然出行习惯上仍然会去汇兑一些当地货币或者美元备用。但是, 到了当地, 很多国家都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购买物品或者是提供服务的。以笔者的亲身经验来说, 笔者已经能够在日本、韩国、柬埔寨、新马泰等亚洲国家顺利的直接使用人民币消费。而且当地人都会用奇怪的当地口音流利的说出“人民币! 人民币! ”的中文, 要求你使用人民币。在欧洲一些国家, 虽然商家还是要求使用当地货币或者欧元, 但是使用“银联卡”消费, 又成为了商家积极推崇的消费方式。甚至, 使用银联卡加小额当地货币消费的方式可以得到相当理想的折扣。另外, 在这些国家的ATM机上, 也可以方便的提取出一定金额的当地货币。当然, 有时候, 疯狂的中国购物团队的到访排起长队, 也会成为ATM机提款的障碍。伴随着, 旅游业以及民间贸易的发展, 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已经在这些国家中大量使用, 并能够同这些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人民币纳入SDR的一篮子货币, 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因为只有满足了两个“硬性”标准: 一是货币发行国家的出口贸易规模, 二是货币可自由使用, 一国货币才能加入SDR。

中国是一个外汇管制的国家, 外币不能在中国流通, 央行通过发行与进入中国的外币金额对应的人民币, 然后以人民币在国内流通。人民币要想作为世界主要的贸易与储备货币, 就必须持续输出本国货币, 方式只能是贸易逆差和海外投资。[2]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GDP与账户盈余比的收缩等原因使得在2015 年乃至未来几年很难出现贸易逆差。但中国政府正准备通过执行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 转而将外汇储备放入全球投资的计划中去。通过对外投资、以及尝试开放外汇管制账户等方式将每年盈余以资本投资的形式通过个人、公司重新输出世界各地, 来解决这一难题。

二、人民币国际化面临风险

随着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存量的提升和资本账户逐渐开放化、人民币汇率波动等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现象的出现, 也提醒着我们其另一面, 即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而来的金融风险问题。对于国内的金融市场、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 被美国这样的金融帝国视为剪羊毛的对象, 风险的显而易见的。因此, 政府一方面应当逐步推进市场的开放, 推动金融市场改革。同时, 加强国内金融市场基础平台建设, 提升对资本流动的市场化管理能力, 维护稳定的金融环境, 从而避免重蹈其他国家在货币国际化道路上金融风险的覆辙。这些都需要当代的企业家、法学家、经济家、政治家等等共同出谋划策, 积极建立和优化现有法律以及金融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以免造成汇率、金融、经济风险。

三、总结

美国作为一个金融帝国, 其基石除了领先的科技与强大的军事当然还有当它已经建立起来的具备普世公信力的货币体系和金融系统。中国若想避开美国贪婪的剪羊毛计划, 就需要更加积极的寻求自我的完善。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建立起成熟可信的货币金融体系无疑是这一计划实施过程中关键的一步。中国要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必须在以上领域进行适应性的法律制度变革, 循序渐进地开放资本账户、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发展国内金融市场, 深化国内金融改革、建立全方位的风险预警、实现多元化制度优化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全方位支持。

摘要:习近平主席不予余力深化改革开放, 频繁出访各国, 提出“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思路、与各国建立经济往来便利条件签订相关契约, 为人民币国际化助力, 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使得, 中国经济稳步增长、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 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形式的转变, 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更多积极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二○一五年十二月公布, 同意人民币正式纳入该组织的特别提款权 (SDR) 体系, 成为该体系篮子中的另一种主要货币。这些都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的一个个关卡, 但是否能在国际市场中真正站稳脚跟, 除了市场自发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深化国内金融改革、建立全方位的风险预警、实现多元化制度优化。

关键词:流通货币,储备货币,金融改革,风险

参考文献

[1] 宋鸿兵.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4.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范文第6篇

人民币国际化, 是指人民币的使用范围超出国界, 在发行国境外流通, 可以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使用和持有。它能为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实现记账单位、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等功能。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 人民币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成为主要结算媒介;第二, 人民币金融产品能成为国际上主要金融机构的投资工具;第三, 人民币在境外能具有一定的流通性。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机遇

2016年10月, 人民币正式被纳入SDR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 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向新征程, 人民币将从贸易货币升级至储备货币、投资货币, 人民币的使用规模与功能得到极大扩展。

(一) 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一年的经济增长量超过了相当于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中等国家, 并且进出口总值位居世界前列。我国与其他国家深入合作, 在经济、金融等方面扩大交流, 当前已有100余个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其跨境结算的贸易货币之一, 特别是在中国周边国家 (地区) 、“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 (地区) 中, 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二) 英国脱欧将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机遇

2016年英国公投选择退出欧盟后, 大家对于德国单独带领欧盟如何发展存在疑虑。英国脱欧对欧盟未来的经济方向带来了极大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 投资者摸不准情况, 投资就会非常谨慎或者选择不投资, 由此会导致欧元英镑贬值。再者,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投资者除了对欧元、英镑投资之外, 还会选择其他货币, 所以英国脱欧带来了对其他替代储备货币的需求。人民币的稳定相对欧元、英镑的不稳定, 就给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带来了机会。

(三) “一带一路”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 辐射区域包括65个国家和地区, 覆盖超过世界总人口的60%, 约占1/3的世界GDP, 无论农业、工业、进出口贸易均是世界最为活跃的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增长、贸易投资发展最为迅速, 不仅地区总贸易增长快, 而且地区与地区间贸易量也数据庞大, 同时这些地区也是对外资高度依赖和外资流入最快的区域。这些地区在贸易往来中, 对人民币管制宽松, 这在外商对华投资的计价币种选择中, 提供了优厚的条件。

三、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金融体系尚不完善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 中国金融体系还处在经验缺乏、条件不足阶段。中国企业负债额度激增, 金融业“硬件”、“软件”条件不足等若干难题, 使人民币要想完全承担起国际储备货币、投资货币的重荷还需努力。人民币国际化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有较高要求, 金融市场体系与相应服务提供还比较薄弱。

中国资本控制、外部投资监管较为严格, 导致了大量内部垄断, 且又与国际资本流动相矛盾, 此不利于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资本市场的需求。放开对金融市场管制与大量金融衍生品涌现会导致金融市场超负荷, 使资本交易量超过实体贸易交易总额, 这对金融市场的管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二) 人民币国际化来自其他国家的威胁与阻力

2008年金融危机源头在美国, 由于美国政府在此后大规模施行宽松财政政策, 加上本身具有的美元与美国金融市场独特地位, 促使美国经济的复苏情况快于且优于其他经济体。2014年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陆续退出, 2015年12月美联储首次宣布加息, 并可能会继续将利率提高的节奏加快, 已经并将继续迫使美元对世界其他货币强劲升值。也就是说, 美国利率的上升以及美元汇率的上涨, 将会吸引更多投资者向美国金融市场与美元聚焦, 这会造成美元的国际地位相对于其他货币在未来几年不断上升, 而这无疑将会倒逼其他国际货币。另外, 美国通过制度推动创新, 让自己总是居于每一轮工业革命的有利位置, 一直没有国家超越它的经济实力, 并且它也将拥有较高的美元国际地位。

再者, 中国来自政治领域的压力同样会阻碍人民币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 国际政治聚焦于经济问题, 这在中欧、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不言而喻。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可以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增强中国在国际地位的话语权, 而且也被看作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标志。在当前美国全球霸主地位, 东西方政治思维差异化较大的背景下, 来自政治斗争的阻力终究会阻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第一, 美国不愿看到中国崛起, 影响它的一国独大。改革开放后, 中国经济增长非常快, 美国对此极为敏感, 中美关系越来越激化。第二, 来自日本的不情愿。人民币国际化必然会带来中国在亚洲范围的影响力, 这是日本不肯看到的。近年来, 日本经济每况愈下, 它不希望中国崛起而被亚洲“边缘化”, 同时日元国际地位的削弱, 与其利益相悖。

四、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一) 加快金融机制改革,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中国境内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慢于跨境的与境外的金融市场, 只有同步加快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的步伐, 尽快实现国内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与境外、跨境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相匹配, 才能消除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差异给境内金融稳定造成的威胁, 也才能够消除跨境套利套汇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恶性循环。同时, 强化信息共享、完善监管措施、严厉打击跨境套利套汇行为, 切实避免流动资金无序形成难以控制的金融风险。

另外, 加快债券市场建设对金融机制改革同样有卓越效果。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信用债券的比重来丰富金融市场的深度, 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也为爱好不同风险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项。另一方面, 国务院与央行应共同探索并出台政策, 以放宽利率管制实行市场化定价, 例如基于国债利率的各类企业定价。丰富的国内债券市场定价经验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在国际债券市场定价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从而进一步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二) 与其他国家签订协议, 缓冲国家之间政治斗争

为进一步增强人民币的国际使用范围, 借助与东盟10国及日韩签订的《清迈协议》, 中国应积极与东亚各国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来增强人民币的区域影响力和抗击金融风险能力。通过签订和谐互助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来推动中国对外贸易中以人民币计价的使用规模, 加大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协调与金融合作, 逐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信誉。

并且还可以积极推动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根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设计, 首先实现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使用, 然后通过“以点盖面”模式, 由周边国家向更大面积辐射, 进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区域化。中国应与周边各国, 尤其是与发达国家日本之间增进观念认同感和互信感, 在不断加强自由贸易区和货币金融合作的条件上, 实现人民币区域化, 通过全面的区域经济与金融合作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摘要:近年来, 中国经济迅猛增长, 中国与国际间的经济往来越发频繁, 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高。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以美元主导型的国际货币体系在国际上反映强烈。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主张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此背景下, 人民币加快脚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体系,经济往来

参考文献

[1] 黄益平.国际货币体系变迁与人民币国际化.国际经济评论.2009, (5-6) :20-25

[2] 王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收益研究.国际贸易.2011, (8) :51-65

[3] 李文浩, 张宁.论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及对策:金融市场视角.武汉金融.2010, (11) :63-65

[4] 张宇燕, 张静春.货币的性质与人民币的未来选择.当代亚太, 2008, (02) :9-43

[5] 何平, 钟红.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发展效应及其存在的问题.国际经济评论, 2014, (5) :89-102

上一篇:保险公司论文范文下一篇:发射机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