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理论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教学质量

教学语言是课堂信息传递的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重要载体。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语言,提高课堂语言表达技能,实现教学的艺术化,是增强政治理论课的感召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优化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塑造自己的语言形象,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技能和方法。作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手段,政治理论教师的教学语言技巧运用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特别是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多媒体广泛应用,教学手段日益多样化,对政治理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高校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塑造学生美好的灵魂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赋予了课堂教学语言新的历史使命,教师能否恰当地运用优美生动、深入人心的动人语言,把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中“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艺术的力量和情感的力量”[1]表达出来,是吸引、影响、感染学生的心灵世界,激发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内容“入脑、入心”,并自觉塑造和内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信念,进而增强政治理论课感召力、实现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此,政治理论教师不仅要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素养,而且要着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改变传统政治理论课堂抽象、沉闷、枯燥的氛围,打造充满艺术魅力的课堂;不懈追求和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与魅力,不仅能够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以“理”服人,而且能够以生动优美的语言吸引学生,以“情”感人,突显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增强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

二、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1.教学语言逻辑严谨

政治理论课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首先要做到严谨准确。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一定要符合语言的逻辑规律和逻辑结构,把具有内在层次性和条理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在授课时,无论是阐述讲解还是分析论证,每句话都要进行推敲,每个概念和原理都要做到严谨准确,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主讲什么,次讲什么都需要环环入扣子,井然有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式地进行教学。同时,应该明确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思维规律,进而准确地使用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把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才能提高学生理论思维的逻辑水平。

2.教学语言流畅明晰

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许多理论热点、疑难点等问题需要教师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应在理论思考中廓清迷雾,明辨是非,进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明晰流畅且富有节奏变化的语言,能够有效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如果教师语速过快,就不能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就容易造成听课疲劳,难以实现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目的;如果教师语速低缓,没有抑扬顿挫的高低起伏,则容易削减学生的听课兴趣,昏昏欲睡。这就要求教师课前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教学语言,课上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调整节奏,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恰如其分地传情达意,力求创造声情并茂、悦耳感人的语言情境。

3.教学语言生动形象

传统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课堂作为理论灌输的阵地,把学生作为说教的对象,语调常常刻板单一,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政治理论教学内容抽象枯燥,学生不想听、不愿听的情绪一经产生,就会与教师形成隔膜,师生关系变得冷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抽象的知识表达出来,把社会时事热点问题引入课堂,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学生熟悉的语言说话,营造平等、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想听、愿听、乐听,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4.教学语言饱含激情

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理论讲授常常占据了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时间,要让理论感染学生,就先要用理论感染教师自己。正如马克思曾说的,“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课堂语言的表达应该富有逻辑和激情,而不是苍白无力、平铺直叙,应保持一种高昂的激情状态,以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实现师生间思想的深度交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政治理论教师只有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在每次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差别,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同,热点、难点的分布等方面设计入情入理的教学语言,才能真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并将所学内化为理想信念,进而切实增强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曾学龙,高岳仑,黄礼彬.广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改革的特点、经验及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1.

编辑 马燕萍

理论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把国家规定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的过程。课堂理论课教学负担着以上知识传输的任务,是一种强化认知过程。受教育者要对教师传递的教学内容加以反映并内化为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研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性,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在国家的不断推动和教育界的不懈努力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从最早的课堂实践性学习活动,如简单的课内讨论、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了多种多样的课外教学形式,如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参观实践基地、“三下乡”、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同时,有越来越多的校内部门,如团委、学生处、各系部等加入到这样的实践教学中来。

内容、形式和管理上的不断总结创新,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越来越具有自身独立的价值和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式、教学载体,而是在独立特征的基础上更加接近于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我们有必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澄清认识,掌握规律,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进一步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和理论教学是统一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从最初提出到今天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平行存在,越来越表现出独立性,自成体系的趋势日益明显。但是,我们应看到,作为共同提出的一对范畴,二者首先是统一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的学科,严谨认真、具有逻辑性的理论教学是整个教学的基础、前提和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必须要以理论教学为指导,在目标、内容、环节设置上保证不脱离整体大局。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水平和发展,是实践教学的理论载体。

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实现和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部分,用来印证理论教学的正确性并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把居于被动受众地位的学生转变为活动主体,将理论思考加以深化和升华,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活动反过来可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者在育人功能上相互配合,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作用,构成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独立性特征

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大量案例都是强调从学生的经验和社会实际出发,以主题形式开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得比较好的案例,严格按照问题提出、理论研究、资料搜集、数据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对策、实施、效果考核的程序作为项目开展起来,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虽然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为依托,但从某些方面看,它已超越了一般理论知识体系,实现了与其他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已经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在教学目的、教学规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变化。

(一)教学目的方面的不同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教学目的上又存在不同。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提出不仅仅是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角度,而且是从整个高等教育的角度。因此,不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般教学目的直接迁移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过程性活动,其教学目的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学实践本身即是教学目的,具体的教学目的仅仅是过程的外化表現。在对不同的院校进行调查中,我们发现,各高校均制定了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不一而同,但总体来说,是院校综合社会相关情况制定出来的,体现了过程和目的的一致性。

(二)教学规律方面的不同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强调对既定知识的正确反映,在教学中强调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内在逻辑结构,要求以科学理论和文化基础知识为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坚定信仰、加强修养、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包含多个层次的立体教学,一般课上和课下实践活动简单、普遍、易行,能够经常性开展,通过一些特殊案例的分析来引导学生对周围生活世界的问题、现象或事件等进行探索,对热点时事形成正确认识;校外项目实施过程往往真实、复杂,强调过程研究和知识的分析应用,学生主动获取直接经验,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科学理论内化为自身的信念与修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主要强调间接经验的获得,步骤简单直接,而实践教学的整个实施过程存在着更多的环节和因素,已明显具有了不同的教学实施规律。

(三)教学内容的变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在内容上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任务,主要是进行国家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工作。虽然在教学中也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但多是用作支持理论、辅助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实施过程更具体,环境更真实,各类影响因素更多,使得其覆盖的学科范围也更加广泛,延伸到诸如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是一种更具综合性的学习过程。虽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其他科目知识的学习没有列在教学目的中,但究其实施过程来看却是必需的,没有这些科目知识和能力的支撑,就无法很好地完成实践教学项目。这也就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自发地扩大,而不仅仅是理论教学内容的简单复制。

(四)教学方法的差异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学习。为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要在学生意识领域镌刻上理论知识内容,虽然是间接知识的掌握,但要求越直接、越迅捷越好,其内容也要求越正确越好。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过程性教学,通过实践过程达到目的,这就使得实践教学项目不是直达目的的,而是要通过摸索、探究,要在很多的偶然、不可控因素中发展。过程不确定,结果多元化,学生在实践项目中既要研究归纳,又要进行演绎,是一种研究型学习,同时也是建构主义学习,能够推动和开放学生的思维。即便是在最简单的课上讨论实践中,为了强化过程学习,也可以故意制造弯路来加强其过程性,实现能力训练的目标,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五)评价的区别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多以试卷问答作为成绩考核形式和学生水平评定依据。在考核中,不仅仅考核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会通过时事问题、材料分析题目等方式来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水平。但是,这些题目的滞后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更多反映的是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对社会的了解,而不是学生的分析能力。由于题目没有真实环境,也难以体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的非确定性、答案的多元性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偶然、变化、分歧或错误的发生,使得考核能够更准确地展现学生的真实水平。但这种考核也变得更加艰难,更多的主观判断会直接影响到客观公正性,对教师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内在地推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水平的提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育“人”的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面向真实社会的教学。在不断的创新与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越来越展现出不同于理论教学的独立性特征,在研究这些新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淑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辩证关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5).

[2]陈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7.

[3]侯云霞,于金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与实践教学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2).

作者简介:

陈然,女,河北辛集人,法学硕士,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郭建怀,男,河北定州人,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理论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运用

1.建构主义与新建构主义。20 世纪初以来,对学习的认识观点经历了由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的演变。传统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学习主要依靠学习者主动建构,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并要求将这种自主学习与基于情境的合作式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何克抗 2004)。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王竹立 2011)主张通过与网络建立联系,来进行知识的建构与创造。该理论认为,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五大技能,即:如何搜索、如何选择、如何思考、如何交流、如何写作。而根据以上指导思想,新建构主义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注重鼓励学生在课堂外基于网络进行个性化、多样化的自主学习,并以课堂为平台进行分享和交流,选取共同兴趣点进一步协作探究以深化学习,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实现原知识片段的加工整合,完成学习目标。

2.教学中的运用。当前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研究更多集中在理论层面,对于理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效果探究较少。这里创新性引入SSCE教学法,针对《管理会计实务》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推进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于SSCE教学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落地运用,并观察其效果。SSCE教学法的含义是:设置Setting、学习Study、建构Construct、评估Evaluation。这一方法围绕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观点进行课堂整体架构,即学习产生的前提是学习内容引发学习者的关注,进而使其形成对学习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倾向。因此SSCE强调“学生中心”、“问题中心”、“任务中心”,在课堂实施中,由老师掌控流程,提出问题或要求,组织学生进行个人学习或小组讨论,通过内容或成果的展示让知识的学习建构更加深入,最后老师的讲解与评价确保解决问题,固化建构成果。

SSCE模式在具体实施中,会出现以下五大学习活动类型。问题讨论型学习活动中的SSCE四个步骤是: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学生提供解决方案、对各方案进行评价;技能演练型学习活动中的四个步骤是:提出能力要求和标准、学生按标准练习、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根据标准进行评价;案例分析型学习活动中的四个步骤是:呈现整理加工的案例、学生案例分析、学生得出案例见解、评价和引导、迁移;成果展示型学习活动中的四个步骤是:提出成果展示要求、学生练习、操作、学生展示成果、评价成果;而项目竞争型学习活动中的四个步骤是:提出竞争项目、各小组练习、竞争PK、评价竞争优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合理选择适当的学习活动类型。

二、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

1.以学情分析为基础设置学习目标。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者在与外界互动中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因此,学习目标的实现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目标的设置过程也应当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风格、实际需求等因素(Graves 2008)。

《管理会计实务》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高职二年级会计专业学生,以会计某班为例进行学情分析。搜集全班41名同学以往课程的成绩,分析他们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课前邀请学生在蓝墨云班课程平台上参与为会计职业贴标签的活动,观察学生对于会计职业的认知程度。学生知识、技能、职业认知三个维度的情况表现出两大特点:第一,全班在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上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在课程推进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注重利用软件,实时监测学生进度;另一方面应考虑更多引入小组合作形式,成员间能互相帮助和带动。第二,学生的职业认知成熟度低,这在课堂上很可能表现为参与度不足。因此,强调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建构主义SSCE教学模式被引入进来,成为一个设计学习活动环节的恰当手段。

2.SSCE教学法指导下的课程环节。选取作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运用案例的《全面预算》章节共设计8个课时,每2课时为一次课,4次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企业全面预算;经营预算与现金预算的编制;财务预算的编制与弹性预算;以及全面预算的实际运用。根据SSCE教学法,将每课内容划分为分类子任务,在每个子任务中选用适合的学习方法类型,比如第1次课认识企业全面预算中,就划分为6个子任务,分别灵活运用了项目竞争、问题讨论、案例分析、技能演练等学习活动类型。

3.教学评价与学习效果。新建构主义教学法主张从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一个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分享和参与程度,另一个是学生个性化知识体系的完成程度,整体评价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进行。本章节的教学评价环节,基于云班课平台,引入了学生自评,组内互评,题库系统客观评分,及教师评价四个来源,充分体现了新建构主义教学法下的多元化评分标准。而对整体课程中SSCE法的落地运用效果,也可以通过量化的学习目标达成度进行初步评价。就同一学生群体来看,会计某班同学在8课时教学完成后,ARE虚拟仿真平台企业运营纯熟度有所提升,说明对于预算知识有了一定理解与掌握。三次在题库完成全套习题,错误率有明显下降,说明技能目标有效达到。课后,全班同学再次给会计职业贴的标签,从“管钱”到“管理”,词云图与课前出现了很大不同,这体现了职业认知的升级,也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整有很大帮助。另外,选取一情况相似班级作为使用普通教学法的对照组,教学完成后,他们与使用SSCE教学法的班级完成同一套综合练习题,后者班级同学得分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SSCE教学法在管理会计课程中的使用起到了一定效果。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运用与反思

SSCE教学法作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会计课堂教学中的落地运用,产生了一定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学过程中每个子任务环节的设置步骤,都需要经过更加精心地打磨,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其次,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学习主动性,仍是一个难点。在SSCE教学实施过程中,课前与课后的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但是在“观看全面预算教学视频”等课前选做环节中,学生参与度还在50%以下,说明还需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文中只选取了一个代表性章节,在一个会计班级进行SSCE教学法的实际运用,也只选取了一个对照组班级,得到的数据可能存在不准确性,还需进一步将SSCE法推广运用,并收集相关数据,以完善其运用效果分析。[基金项目: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名称:云班课支持的会计专业基础课程SPOC教学模式实证研究——以商学院会计专业为例;课题编号:JY201812 ]

(作者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理论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XX市委中心组,成员43人。主要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及市检察院、市总工会、市委群工会等组成。中心组设组长、副组长、学习秘书和联络员,并明确了相应的职责。XX市委始终坚持把加强和改进中心组学习作为重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省、XX市委统一部署和XX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抓好落实,坚持1月左右1次集中学习,全年集中学习10次,参学率在97%以上。为方便学习,宣传部还为每位中心组成员订阅了《理论热点面对面》、《形势与任务教育干部读本》和《学习活页文选》以及XX大以来的各种《学习辅导读本》。一年来,市委中心组成员参加各种辅导讲座和辅导报告10余场次。中心组成员在积极参加集中学习的同时,认真搞好自学,做好读书笔记,撰写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市委中心组集中系统学习、个人自学和集中研讨,中心组成员的综合素质、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运用理论学习成果分析解决县域经济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各项工作的开展和任务的完成。

一、领导高度重视。

市委中心组能够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坚持一月左右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每次学习,市委书记吴孟铎同志都亲自确定主题、审定学习计划、主持集中学习,带头谈学习体会、作学习总结,并定期对中心组其他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成为理论学习的带头人。市委中心组其他成员在抓好自学的基础上,积极参加集中学习,踊跃发言畅谈体会。在市委中心组的带动下,全市基层党委(组)中心组学习自觉性明显增强,都把中心组学习作为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的有效途径,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履行领导职责的内在要求,作为统一领导班子思想和民主科学决策的重要形式,摆在重要位置上,作为紧要工作来抓,确立了“一把手”抓学习的领导责任制,形成了党委(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协助抓的领导机制。做到年初有计划,中期有检查,年终有总结。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学,亲自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充分发挥了龙头作用,极大地调动了中心组其他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新学习形式   市委中心组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努力在吃透精神、深刻领会上下功夫,在学好原著原文、准确把握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学以致用,推动实际工作上下功夫。为提高学习效果,采取了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学习一是召开专题学习会。通过学习,市委中心组成员及时掌握当代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使理论素养得到不断提升,科学判断、正确分析、有效面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并以《今日XX》为阵地,开辟了理论学习专版和领导干部论坛,为中心组成员提供了理论交流平台。中心组成员还把学习与理论宣讲结合起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宣讲活动,深入基层开展理论宣讲41场。二是举办专题讨论会。根据市委中心工作,特别是XX进入全国百强县之后,就如何应对经济危机,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组织开展了“跳出XX看XX,破除自满争一流”大讨论和“我为科学发展发展进一言、献一策”活动,通过讨论,查找出了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市委常委会分析检查报告》。三是举办形势报告会。我们针对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邀请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到目前为止,共邀请了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XXX同志、省委文明办创建处处长XX、省委党校教授XX作科学发展观、文明城创建、“六个为什么”等4场专题报告,进一步开阔了中心组成员的视野,深化了对重大问题的认识。四是开展调查研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各成员结合各自分管的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研究和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和办法,形成调研论文,推进科学决策。今年,组织开展了“深入基层、倾听民生、广集民智”大调研和“千名科级干部进企入村入户大走访”等活动。五是组织参观考察。参观考察的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借鉴的过程,不仅要借鉴先进思想,还要借鉴先进行为。

三、完善学习制度   有效的学习制度是规范领导干部学习、增强学习自觉性、提高学习效果的必要保证。一年来,我们进一步完善定期学习、学习档案、学习预告、学习通报、学习交流和学习考核等一系列的学习制度,使市委中心组学习实现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定期学习制度,一月左右集中学习一次。二是个人自学制度,中心组成员平时搞好集中自学,深入研读原著和有关学习材料,认真撰写集中学习发言提纲,养成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三是请假补课制度,因故不参加集中学习要向中心组组长请假,事后要及时补课。四是个人签到制度,参加集中学习必须由个人签到,不准补签、代签,考勤情况每半年在中心组集中学习时公布一次。五是学习调研制度,把理论学习和调研结合起来,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认真撰写心得体会、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要求每个中心组成员每年撰写论文或调研报告1至2篇。六是学习笔记、学习记录交流和调阅制度。要求基层中心组要有专用的集体学习记录本,每个成员要有专门的学习笔记本,市委宣传部每两个月抽查调阅一次,并将调阅情况通报全市。市委中心组成员也有专门的学习记录本,每季度在市委中心组集中学习时交流传阅一次。

四、学习成效显著   (一)思想认识上收获新成果。中心组理论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立足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中,深入调研,积极思考,形成了一批有真知灼见、有一定深度的思想认识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中心组成员撰写心得体会40余篇,理论文章40篇。   (二)科学发展上理了新思路。通过走出去学习,请进来辅导,沉下去调研,坐下来讨论等方式,经过反复酝酿、讨论研究,进一步理清了XX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放思想为先导,以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紧紧围绕建设集聚带动作用强的中心城市这一方向,大力实施农业稳市、工业强市、旅游活市、生态名市、科教兴市发展战略,打造汉兴之地、能源之都、面粉之乡、生态之市,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平安、生态、幸福新XX。

(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理论源于实践,指导实践,科学理论一旦与科学发展的火热实践相结合,便迸发出巨大的物质力量。XX市委中心组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实践推动工作,XX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一是全市gdp收入255亿元,增长8.2%,财政总收入43.2亿元,居全省第一位,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3亿元,居全省第六位;

二是“四城联创”工作快速推进,跨入省级文明城先进市行列,同时,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和省级园林城市,城市品位和市民素质大幅度提升;

三是经济发展方式得到很大转变,财政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速,税收收入达到85%;

四是以“五个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效果显著,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

五是平安建设扎实有效,社会治安稳定,居民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攀升;

六是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氛围已经形成。   虽然我市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所担当的工作任务相比,尚存在着一些差距,如理论学习形式不够灵活;

学习开展规范化抓得不足;

理论学习的绩效考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

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情况汇报范文3篇2

市委组织部中心组对理论学习非常重视,及时布置,认真研讨,坚持学习,效果明显。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傅德志同志亲自审定学习计划,检查中心组成员自学情况;每次都主持中心组集中学习并带头发言;认真记笔记并撰写理论文章,积极参加研讨。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有计划和每次学习情况记录,完成了每年最少集中学习4次;积极探索学习形式,有计划地邀请有关专家做专题辅导;学习计划,每位成员都能主动地完成规定的阅读任务并作读书笔记,每人每年记读书笔记不少于3万字,撰写调查报告和理论文章2篇上。通过努力,市委组织部中心组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得到了加强,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1、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开展系统学习。根据市委要求,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系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是依据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的高度概括,着重从九个方面来把握邓小平理论。二是根据上级下发的关于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在通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基础上,全面地学习了邓小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完整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三是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了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等重要篇目。四是认真学习“三讲”教育的必读书目,如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等。五是及时认真地学习了党的十五六中全会精神,并就《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意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通过学习,中心组成员对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有了较深入的掌握。同时,提高了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为维护全市工作大局,促进我市组织工作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2、结合我市组织工作的实际,组织重点学习。中心组经常根据一个时期的工作中心,有计划地选择邓小平同志原著的有关篇目和重要理论观点、江泽民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组织重点学习。一是围绕“三讲”教育有关内容组织重点学习。在“三讲”教育期间,中心组成员进行了为期15天的封闭学习。二是围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来组织重点学习。从解放思想入手,多次学习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不断深化解放思想。三是重点学习了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心组成员认真研究了我市党的作风建设问题,并就在组织工作中如何贯彻《意见》进行了深入探讨。

4、强化学习制度的落实,切实保证学习。按照市委1999年4月制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县(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意见》要求,我们规范了中心组学习制度。其中包括自学制度、集中研讨制度、理论务虚会制度、学习心得体会报告制度、学习组长责任制度、秘书责任制度、学习档案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在实践中,加强对各项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使各项制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保证学习质量。

5、处理好三对关系,积极促进学习。一是系统学习和重点学习的关系。系统学习,就是按照计划进度要求认真研读原著,正确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而对于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则采取重点学习的方式。对于前者我们主要通过具体指导,在自学阶段来完成;对后者我们运用集中学习研讨、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学习。二是走出去学习与请进来学习的关系。走出去就是到发达地区参观考察或深入到基层向实践学习。2000年,组织部长带领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长到大连、青岛等地进行了考察。请进来就是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来讲学,我们邀请过组织部老领导、市直有关部门领导来给我们讲课,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三是开展理论学习与经常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关系。中心组成员一方面重视理论问题的研究和学习,另一方面注意深入实际进行调研,总结工作经验,把实际调查作为重要环节安排到整个学习进程中。这样不仅有利于深入理论学习,而且有助于 全面了解和把握实际,找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

通过中心组学习,我们主要有了如下收获:

一是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二是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理清了工作发展思路;三是用理论指导实践,使组织工作在发展中创新,不断登上新台阶;四是提高了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

几年来,我们的中心组理论学习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问题和不足。由于组织工作比较忙,中心组成员经常出差,集中学习时间不能完全保证;学习还不够认真,理论与实践脱节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日后学习工作中加以改进。

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情况汇报范文3篇3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中心组不断推进理论学习工作,切实加强理论学习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学以致用,为建设××*“中部地区工贸强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舆论环境。现将近年来我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突出一个核心,做到四个结合

根据市委宣传部的具体部署,结合我镇实际,镇党委中心组主要突出一个核心,做到四个结合。一个核心即把十七大精神作为学习的核心内容。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和科学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意义深远的科学概念,以新的思想内容丰富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因此,在安排学习时,进行,全体成员摆正了位置,务实了作风,切实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四是坚持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理论学习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采用集中学习研讨、领导干部学习会、专题辅导讲座、专题调研等方式,不断创新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有效形式,切实提高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成效和水平。

(二)完善一项制度,强化三项措施

为使党委中心组学习步入制度化轨道,我们完善了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内容涵盖周学习日、领导主持日、述职述学、考勤等方面,中心组学习进一步得到规范。同时通过实施三项措施,保证各项学习任务落到实处。一是保障充足的学习资料。根据需要,及时征订、购买了理论书籍、辅导材料及音像资料等,供中心组成员参考。二是做好充分的会务准备。每次学习都根据学习计划,提出具体的学习方案,经中心组组长审定后,协调好学习时间、发言人、学习资料等。三是搞好细致的调查研究。学习过程中,结合我镇发展稳定的实际,围绕“建设富裕××、和谐××、幸福××”、“村级建设发展”、“村级和谐稳定”等主题,提出调研方案,认真开展专题调研。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解决。调研活动的开展,在解决实际工作的同时提高了领导干部工作实践的能力。

(三)把握一项原则,确保一个目的

近年来,我镇党委中心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原则,以学习提素质,以理论促发展,紧紧围绕建设××*“中部地区工贸强镇”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招商选资、现代农业、城镇建设和民生工程等重点,全镇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达到了指导和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的目的。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强镇。坚持招商引资和做大做强两手抓,按照“抓大、引强、提质、增量”的工作定位,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引进企业达14家。通过整合提升,形成了铜铝铸造优势产业集群,全镇铜铝铸造企业达到20余家,初步叫响了“铜铝铸造之乡”的品牌。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富民。推广“××*”牌有机大葱,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定单养鸡存养量达到100万只,特色农业规模逐渐壮大。三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实现城建兴镇。先后投资1200余万元,完成××路××城区段、××路的高标准改造,拉开了城镇发展的框架。在××路和××路交界处规划建设的大型综合商务楼即将竣工。规划建设面积6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已开工建设,城镇形象进一步提升。四是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实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投资300万元的自来水户户通工程,入户率已达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100%。新敬老院已完成建设规划,即将开工建设。为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投资300万元,对××小学进行迁建。创新实施“12345”信访代理工作制度,促进了社会稳定工作的健康发展,谱写了富裕幸福、平安和谐的新篇章。

二、存在的问题

理论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民族声乐经历了长期的艺术积淀,形成了成熟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民族声乐教学理论是现代民族声乐教学的基础,对于声乐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对相关的民族声乐教学工作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民族声乐 教学理论 应用

前言

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分支,其内容博大精深,在发展过程中逐渐通过实践不断进步,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当代民族声乐教学中,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出来,名族声乐教学理论的体系构建是否科学、实践应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民族声乐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在民族声乐方面的修为造诣。从教育理论的层面来说,为强化民族声乐教学的质量,必须首先完善民族声乐教学的基本理论,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民族声乐理论的科学应用。

1.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原则

为完善民族声乐教学的基本理论,首先需要对民族声乐理论的体系进行良好构建。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应当遵循基本的中国传统美学、哲学、文化理念,并坚定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自身的历史使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民族声乐理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却和中国的文化脉络息息相关。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衣钵需要通过民族声乐理论进行继续传承,民族声乐的传承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一脉相承的。在此基础上,为了追求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的更高价值,还需在构建民族教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融入现代声乐文化的结构和方式,将现代文化在心理学、美学、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融入其中。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化而稍显复杂的工程,既需要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理念,也需要融入现代文化的结构和形式,并要求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良好的实践应用效果,突破传统的声乐理论的局限性,充分发挥民族声乐教学理论在当代教育中的指导价值,推动民族声乐教育的快速发展。

2.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的应用实践分析

2.1科学的发声技巧是民族声乐演唱的基础

民族声乐演唱是表演的艺术,而科学的发声方式,是完成好民族声乐演唱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用比喻的方式来描述,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表现是树枝、树干,那么科学的发声技巧就是树的根茎。为培养良好的发声能力,首先需要对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的呼吸方式进行系统训练,要求演唱者根据演唱内容、演唱方式的变化,科学应用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等呼吸方式,达到对声音的良好控制。在此基础上,演唱者需要结合良好的哼鸣练习,达到较好的头腔共鸣的效果,实现轻松发出松、通、亮的歌唱声音的目的。在发声技巧的训练过程中,开口音和闭口音的交替训练必不可少,并且要注意开口音训练中“呜”音的联系,此项联系可以帮助演唱者打开腔体,迅速进入基本的歌唱状态。除此之外,演唱者还需要从开口音入手,对弹跳音进行重点练习,以“a”音完成弹跳音的有效练习,遵循放松的循环式呼吸方式,将每一个音阶表现清晰。

2.2准确的语言表达是民族声乐演唱的桥梁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而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语言表达同样扮演着的桥梁的作用,起到连通演唱者和听众的心理共鸣的作用。在声乐演唱中,歌唱者语言表达的要求极为严格,否则很容易画蛇添足,导致演唱的美感尽失。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语言表达,一是要用夸张字头保持吐字清晰,字头发音必须“正”,以求通过清晰、干脆、准确、有力的字头发音,达到咬字发声过程中“字正腔圆”的艺术效果;二是要通过清晰吐字实现对语言的准确把握,在清晰吐字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语气,将语言的情感内涵充分传达出来,实现对听众的感染;三是要实现声乐演唱中语言表达的身心合一,语言表达不仅仅是发出声音,更要用身体、思维去感受气息在身体中流动的感觉,将身体想象成一个管道,体会气息流动的方式,从而形成成熟的声乐演唱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对于语言表达效果的准确掌控。

2.3丰富的情感传达是民族声乐演唱的升华

民族聲乐艺术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仅在于其具有优美的唱腔,也在于其传达出了丰富的情感,使人们形成了心理共鸣。为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实现良好的情感传达效果,要求演唱者首先对民族声乐作品的风格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每一首民族声乐演唱曲目都有其独特的创作背景和独特的情感内涵,演唱者在演绎民族声乐作品的过程中,要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身份、作品内涵,充分掌握作品的风格,将作品的演绎方式、情感传达效果在心中固定下来。其次,为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实现良好的情感传达效果,演唱者还需要对作品的韵味进行深入揣摩,依靠自身对于作品的理解,将作品的音乐特征有意识地渗透到演唱过程当中,形成主题突出、情感具体、富有感染力的演唱风格,最终将作品完美演绎出来。

结束语

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的应用,需要民族声乐研究者和民族声乐教学者不断挖掘。通过教学理理论体系的完善、更新,通过时代精神、现代文化形式的融入,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的应用效果还将会进一步提升,从而有效推动民族声乐教学在当代的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姝声.谈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6:61-62.

[2]王郁芝.王品素教授民族声乐教学理论初探[J].民族音乐,2009,03:95-97.

[3]杨孜孜.声乐教学中表象理论的应用与实践[J].音乐创作,2013,01:180-181.

作者简介:

韩兴(1967.6.22-),男,汉族,普洱学院艺术学院讲师,山西翼城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音乐学。

理论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不可逆转的数字化时代及数字信息技术的支持使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成为必然。其变革主要表现在课堂的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在数字信息技术之于课堂教学的阔步改革中,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精神性,不断加强人文关怀;要增强课堂教学的社会性,恪守化育成人旨归;要重视教与学的依存性,固守教学交互品性。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中小学课堂教学 数字信息技术

一、数字化时代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必然性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研究的经久话题。而今蓬勃的数字信息技术发展,更是推动并使其变革成为必然。20世纪90年代以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及其软件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化成为现实。而社会各行业在新技术应用上更是紧跟时代步伐,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数字政务、商务,凸显着数字信息技术魅力;聊天、购物、报刊、书籍、电视、电影,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等等。课堂作为制度化时期的主要教学形式,面对时代变化和要求以及所要培养“社会实践主人”的育人目的,必然要进行变革。

数字信息技术的支持与嵌入使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成为必然。数字信息技术本质上是一种传播媒介技术,而“媒介技术是一类支持人类表达、交流与沟通的技术,它包含表达符号、载体种类、复制方式以及传播特征等四个子属性”[1]。回眸教学的发展史,可发现传播媒介技术发展是推动变革的主力。口耳相传,师徒传授,使练习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符号-文字”出现,但记录载体有限,教学依然靠讲授和背诵方式进行;印刷媒体技术出现,使教学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如讲授、讨论等,也使班级授课制得以确立并不断完善;电子信息技术使视听教学走入课堂,但单向传输的局限,并没有给课堂教学带来实质性的变革;人类进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支持双向传播,能够使教学在多个空间开展。随着数字信息技术被不断嵌入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必然越来越深刻。

二、数字化时代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的表现

“在‘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对网络、对数字化给出态度,或许你热烈地欢迎它、享受它,或许你排斥它、拒绝它,或许你听之任之、安之若素,却唯独不能闭眼不见、充耳不闻,当它不存在。”[2]数字化时代,我们必须正视数字信息技术带给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变革。

1.课堂教学观念:植根于教学实践由内到外的自然转变

数字化时代的中小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课堂教学观念来指导当下的教学实践。当然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教师的现实课堂教学实践与其先有的教学观念发生矛盾,并在相互斗争中逐渐发生改变。而今数字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虚拟课堂空间的存在、教学资源的可复制性与通达性、信息表征形式的丰富性,知识多渠道的获得打破了专有、学习方式线上线下的共存、不能“装回”纸书的全新知识组织结构以及教学电子产品的操作,等等,必使教师先有的课堂教学观念与新的教学要求发生冲突。技术的不断创新给予课堂教学的挑战,我们无法抵制,也不可能去抵制,唯有适应才是最佳选择。因此,教师要保持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现实的清醒,并发自内心地去改变不合时宜的课堂教学观念,以形成新的教学观念并在课堂中实践之,以实现由内而外即从课堂教学观念到课堂教学行为的自然改变。

2.课堂教学主体:从一元的消解到多元的实现

数字化时代,随着互联网和数字信息技术被运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主体间的相依性发生了变化。从师生角色上看,对于教师,除了在现实课堂进行教学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网上学习指导,其角色随技术不断被运用于课堂教学而融入新意义和内涵;对于学生,不仅要和教师一起面对课堂上共同的活动,还要独自面对“线上”学习活动。从师生的课堂交往形式看,面对面直接交流是自教学以来最为基本的交往形式,尽管电媒体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些许改观,但这种交往形式并没受到大的影响。今天的数字传播媒介技术以及互联网走入中小学课堂,使教师的课堂交往不再局限于教室,而是走向了面对面和不受时空限制的多种交往形式的共存,即“教师-学生”“教师-机器-学生”“教师-机器-学生-机器-教师”交往等形式。不过,数字化时代课堂教学活动的真正发生仍需师生的“共场”,师生作为共生体,不管师生的课堂教学交往形式怎样变,师生课堂交往的本质都没变。

3.课堂教学方式:现实的在场与虚拟空间的牵绊

数字化时代,数字传播媒介跨入纸媒体与电煤体共撑的课堂,使其教学成为现实与虚拟共谋下的在场与不在场的存在。即使是在教室,由于互联网、电脑、手机媒体的融入,原初的课堂教学方式已不在是原初,直接对话介入虚拟场景、在线学习和咨询可即时发生、屏幕录像课件(包含教师授课语音、板书、教学材料、教学过程的微视频课件)教学使知识点更具针对性,课堂教学方式成为现实的在场与虚拟空间的牵绊。在场的课堂因不在场的映衬,教学的个体性更加凸显;虚拟的教学,因有现实的支撑显得更具有生命性和活力。但教学既要揭示文字符号背后所隐含的深刻道理及知识所内蕴的人类发现知识的活动方式,也要在教学中以平等的态度去“讲理”,教唯一的存在价值就是引起学[3]。因此,数字化时代的课堂教学依然要秉持“讲理”要旨,在现实与虚拟中建构起好的课堂生活。

4.课堂教学内容:物化形态表征与数字化表达的联袂

数字化使教学内容的表征发生了变化,凭借互联网媒体传播技術,只要有移动终端,便可随时学习。中小学课堂教学内容因有数字化媒体表征及其与纸媒体、电媒体之间的相互叠加、融合,使其呈现样态更加丰富多样,可平面、线性,也可立体集中,可静可动;呈现通道由口头言语转为口头言语加媒体,而微课、慕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说,上传的微视频、课件仅是可能的课堂教学内容;集纸质教科书、音像制品、电子课件、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虚拟媒介等于一身的慕课,以一种全新的信息表达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服务。数字化时代,课堂教学内容的物化形态表征与数字化表达的联袂,使中小学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传输、呈示等,不断地扩展,但能够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材料必定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材料。

三、数字化时代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中的坚守

在数字信息技术给中小学课堂教学带来诸多变革、发挥其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应关注其负面效应,因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不仅是让知识传输更快、信息呈现更迅速、过程更加高效、多感官认知配合与协作得到满足,它应有更丰富的内涵。

1.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精神性,不断加强人文关怀

数字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可以使课内与课外相通、多重对话关系即时形成、纵横讨论交流随时发起、需要资源立等可取;可将宏观世界微缩,微观世界放大,瞬间化漫长,缓慢转快速,不可视为可视;键盘和手指滑动代替手写,仿真的虚拟代替真实的体验。这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课堂,的确能带来教学信息的丰富多样,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理论、把握过程,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但运用不当很容易使教学成为操作程序。当课堂交往被物理构件和技术取代,相互探讨用文本语言表达,交流时间被课堂教学信息挤占,课堂因人的存在而具有的精神性情愫也很容易被滤掉。

课堂教学变革需要技术,但技术的为人服务性没变,虽然课堂教学具有工具理性,但作为“人为”存在的活动,因人存在而具有的精神性不能忽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价值和浓厚的人文情怀不能小觑。课堂教学不仅关注传递知识、发展智力,更关注精神、意志、情感、道德的培养;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思维的形成,更注重学生内在品性、社会责任感、价值观的形成。既要看到课堂教学传承文化、学生获得生活技能的工具性价值,更要看到其实现师生人性和滋养心灵的本体价值。课堂教学是“成人”“成己”的活动,在用技术使其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其精神性,坚守人文关怀品性,使学生在其中成长、发展、成人,教师获得发展和生命意义。

2.要增强课堂教学的社会性,恪守化育成人旨归

数字化与互联网的结合使学生个性化学习成为常态,并因可有弹性地选择时间而受到重视。作为学习资源的教学视频、微课程以及在线课程,确实能实现学生自主自愿自由地学习。强大的技术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学习性向进行判断。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一是他们的心智不健全,自我意识还不完善,自制力和自控力还不强,当面对网络强大的海量信息,他们能否真正地进行自主学习;二是他们社会性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的涵养,“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的自由”[4]。

“人是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5],因而课堂教学不仅要展现个体性,还要彰显社会性。学生个体在课堂社会中体验公共逻辑、理解遵守规则的必要、掌握达成共识的方法、明晰承担责任的价值和意义,并学会如何把握自己,控制其行为及滋生的情绪情感,使其成为个体性与公共性的统一体。尽管自主学习能够养成学生独立判断、自主抉择能力,但集体熔炉能够培育学生的公共道德和做人品质。况且“人在社会中存在不是因为‘许多’个别的人相互‘联合’,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最适合自己,而是因为人就其自身本质而言只可能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6]。由此课堂社会对于学生成长关系重大。在利用技术促进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中,要秉持学生的发展特性,增强课堂教学的社会性,恪守化育成人旨归,不能让数字信息技术窄化课堂教学的“育人”内涵,要让它成为培养完整人的得力工具。

3.要重视教与学的依存性,固守教学交互品性

数字化技术将物化媒介信息转化为数字媒介信息,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呈现、传播,快捷地分享,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根据网络评价系统评估学习结果,学生可以完成学业要求,但未必“成人”。因为单维知识目标达到并不代表“人之完成”,还需能力、智慧、德性和品格的养成。另外,海量和碎片化信息易使学生养成惰性思维,“信息的疯狂侵蚀了我们对于意义的容纳能力。把思维的弦绷在信息上之后,我们注意力的音符便短促起来。收集的是支离破碎的断简残篇。我们逐渐习惯于抱住知识的碎片而丧失了对知识后面那智慧的感悟”[7]。面对互联网中真实与假象、真实学业上的困难与网络世界中的成功,很容易使一些学生沉溺并习惯虚拟世界,而失掉对真正情感和意义的判断。让学生具有鉴别能力并在海量信息中把握有用信息,需要教与学的交互。

尽管学可以离开教而存在,但离开了学,教也就不存在了。“教师的教承担着使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精神财富世代相继和发展的重任,不是学生学习能代替的任务;双方及其活动关系的性质,也不是主次和谁依附谁。……即使是在课堂内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不等同于教学活动。”[8]学习与教学是具有明显区别的概念,前者有内容和个体就可开展,而后者必有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方可进行。数字信息技術的运用能够实现自主学习,但代替不了教师的教。技术手段使用的高明在于恰当、有度,计算机充其量只是承担部分教的任务,更何况预设的程序不可能处理唯有处在情境中面对面的人才可能读懂的眼神、表情、肢体等非语言式的海量信息[8]。课堂上教与学的交互,不仅使学生能够探幽发微,而且能使其养成良好道德品性,具有社会责任感。由此,数字化时代的课堂更要重视教与学的依存性,固守教学交互品性。

总之,数字化时代,在利用技术助推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的过程中,我们要站在教学的出发点——“人的发展”上,使教学技术为课堂改革服务,为人的生命成长和发展而设计。

参考文献

[1] 郭文革.教育的“技术”发展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3).

[2] 郭华.新媒体时代的教学及教学变革[J].中小学管理,2014(12).

[3] 郭华.教学即“讲理”——兼论变异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学报,2013(5).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 徐继存.个人主义教学及其批判[J].课程·教材·教法,2007(8).

[6] 费兰克.社会的精神基础[M].王永,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7] 迈克尔·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M].金吾伦,刘刚,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8] 叶澜.课堂教学过程再认识:功夫重在论外[J].课程·教材·教法,2013(5).

[作者:邢思珍(1970-),女,河南唐河人,信阳师范学院教科院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

上一篇:贸易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国际保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