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文化的功能范文

2023-09-19

商业文化的功能范文第1篇

校园文化是以社会文化为背景,在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它的主体是学校的管理者和全体师生,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以多种学科、多种领域作为活动的载体的特殊的群体性文化。它既具有文化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一个学校的个性魅力,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它包括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美观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丰富的活动、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文化建设是营造素质教育氛围的重要途径,是铸塑校园精神的根本。因此,我们要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建设优良校风、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全面育人功能的作用。

一、建设良好的校园及周边环境

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也就是一个学校的显性文化,是现实教育育人目的载体,是必要的物质条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支撑,包含一个学校的整体布局、校园绿化、校园美化等,就是能让校园的各个区域都会说话,给人一种幽雅、宁静的感觉,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

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建设过程中既整齐美观,又大方实用;既着眼于近期使用,又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对象和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决定了文化环境建设的成功与否。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和指导,使学生积极参加校园环境建设,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可以使学校的绿化与学生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学生在参与绿化管理的劳动过程中,既学到了劳动的知识、技能,又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还培养了自治、自理和热爱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校园硬环境建设,用优美的校园熏陶每一位学生,创建花园式学校。校园的规划要合理、谐调,讲求科学布局,创设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的每一处空间的作用。设置相应的宣传栏、图书角、学习园地、表扬栏、竞赛栏、卫生评比栏等,充分利用黑板报、壁报、雕塑、图书馆、荣誉室、团队活动室等形式和专用场所,精心设置育人环境,渲染育人气氛,将会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给师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营造和谐、优美的校园,提高师生在校生活的质量,让文化氛围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

二、营造奋发向上的校风,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显著特点,体现了这所学校的特有精神风貌。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同时做好教风建设,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起“团结协作、勤廉高效”的工作作风,为促进良好校风的建设奠定基础,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加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确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明确现代人才的衡量标准,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

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好的校风能激发学校成员的内在动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作用,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

三、加强学风建设,建立以人为本,优化发展个性、培养特长的活动环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这有助于广大师生之间达到密切合作,形成团结高效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过各种载体和形式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学生中形成良好风气。

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这是推进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培养师生能力的载体,包含学校的各种活动,如文体活动、教学活动、健康教育活动、主题班会、综合实践活动等,达到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

应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这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可以结合形势,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还可以开展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学校和家乡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激发了热爱学校、家乡的情感。

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意深刻、富有情趣,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教育活动具体、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由道德感知向道德情感转化,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品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商业文化的功能范文第2篇

一、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文化是一个国家特有的东西, 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生产需求诞生的一种价值观, 如果某种文化是积极向上的, 他们这种文化往往具有活动性的特点。群众文化是基于群众的需要诞生, 也是为了社会大众来服务, 这些文化是人们为了减少自身的紧张感、压力而创设, 通过多元化的群众文化活动, 人们可以振作精神, 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与工作中。群众文化的精神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1、娱乐交际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结构、生活水平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人们的自由支配时间越来越少, 很多人为了工作, 放弃了节假日, 人与人之间出现了隔阂。尤其是在智能手机、社交软件出现后, 人们将闲暇时间消遣在手机上,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少, 娱乐活动更是寥寥无几, 严重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实际上, 评估一个人是不是幸福, 不仅要看他的物质生活, 更好从文化生活、精神生活、娱乐生活上来评估。群众文化活动属于一种集体性的活动, 艺术要求并不高, 没有门槛, 只要有兴趣, 就可以参与进来, 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解决人际关系疏离的问题。

2、文化传承功能

在现代社会, 各个地区都非常注重自身的特色文化, 发展区域文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共识, 但是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 这就需要借鉴群众文化。群众文化的质量直接表现着一个城市的生活风气, 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一个城市要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需要以群众文化为出发点, 强化群众文化建设工作, 汲取城市优秀的群众文化。

3、团结礼仪功能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在社会上形成了互帮互助、和谐友爱的风气。此外, 我国还非常重视每一个阶段的人生礼仪, 如婴儿满月、年轻人婚宴、老人去世等等, 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 这些仪式中涉及了极具特色的群众文化, 通过这种活动, 强化了社区、宗族之间的团结之感。在当代我国的一些县域、村镇中, 具有人生礼仪色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往往是增加人们团结意识的重要时机, 即便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群众文化活动也可以达到强化人们友谊的作用。

二、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分析

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习惯, 它们都是直接的或间接的满足人类的需要。一切文化要素, 若是我们的看法是对的, 一定都是活动着, 发生作用, 而且是有效的。群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应该把它作为文化整体当中的一部分来对待, 研究它在整体中所发挥的作用。从文化价值角度来看, 群众文化的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主导文化的价值

主导文化是我国形成的一种特色文化产业,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 如何充分发挥出主导文化的作用, 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 主导文化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 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阶段, 各族人民应该团结一心, 要构建出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每一个社会大众都应该积极参与进来, 肩负起自己的重任。在主导文化的建设上, 也要发挥出群众文化的作用, 利用多元化的活动达到武装群众的目的, 这样, 就可以为群众文化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平台, 又能够对国家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2、文化产业的价值

文化建设工作是由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两个内容有机组成, 其中, 文化事业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有着公益性的特点;文化产业则具有营利性的目的, 是由文化市场来提供的。在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下,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文化鉴赏、消费能力也不断提升, 文化产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升级, 群众文化中突出的文化产业价值, 也开始得到了学界的认可。

三、结语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需要从群众文化建设方面来着手, 从群众的实际生活着手, 创新文化发展观念, 强化创新, 提高文化市场的份额。进一步突出群众文化的服务性与普及性, 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摘要:群众文化是一种独特色社会文化现象, 是文化建设领域的重点组成, 有着突出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功能, 是精英文化产生的母体。本文论述了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并从主导文化的价值、文化产业的价值来总结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会功能,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源.浅析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J].现代营销 (学苑版) .2011 (11) .

[2] 胡守勇.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04) .

[3] 王燕.新形势下文化馆、站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有益探索[J].参花 (下) .2017 (05) .

商业文化的功能范文第3篇

国家一直以来也是非常重视新疆文化方面的建设的。在这样一个民族多样, 文化复杂的地区, 文化建设无疑是更为有效的一种软实力建设。改革开放后, 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建设新疆的文化事业。国家“六五”期间对新疆文化建设共投入6731万元用于文化建设;在“七五”期间, 平均每年投入800万元, 建设很多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

可以看到对于文化建设的努力是非常大的, 但是由于新疆文化建设的底子非常薄弱, 因此相对而言仍然存在有不足的地方。目前新疆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很多方面的欠缺。没有真正重视农村的精神面貌, 农民的精神文化诉求、思想道德、思维模式方面的建设, 只是重表面轻核心的面子工程是不会实现真正的文化建设的效果的。我们的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新疆农村地区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对于新疆目前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们可以评价为, 进步和努力的确是很大的, 但是还是缺陷很多, 文化建设的工作还是做得远远不够的。

二、加强新疆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 起到规范社会的作用

文化本身具有规范的功能。为了维护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正常的秩序而产生的文化主要伦理制度、政治制度等, 都是规范人们行为、保障社会正常生存和持续而形成的文化现象。社会发展水平越高, 社会越复杂, 此种社会性需求也就越多, 社会公正的需求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个方面。因此, 加强农村文化的建设能够让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加有序的互动、交往与发展。

(二) 具有整合社会的作用

文化具有整合的功能。整合是文化一种重要功能。它是使文化的各部分整合为结构紧密、彼此关联的文化整体的过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益于促进社会的整合, 在新疆这样一个相对敏感的地区, 社会的稳定整合是非常重要的。

(三) 具有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作用

文化的凝聚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内, 即凝聚本国、本民族或本族群, 共同发展。二是对外, 即团结紧密, 一致对外。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在增强社会凝聚力方面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新疆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新疆能够更加稳定, 作为一个资源大省, 它会发展的非常迅速。而稳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有凝聚力。因此一定要加强文化方面的建设, 发挥文化凝聚力的作用。团结一致, 阻碍三股势力的离间活动, 促进新疆稳定快速和谐的发展。

(四) 有促进文化适应的功能

中国社会的发展处在一个转型时期, 对于这一时期文化的适应是非常关键的, 关系到整个社会能否有序团结的发展。对于新疆这样一个有着特殊民族性的地方, 通过文化的作用来促进社会转型时期能够有效的进行时非常重要的。中国发展的转型在新疆这样的地方要尤为慎重, 因此, 先以文化作为软实力进行攻坚, 对于后续大规模的改革, 对于社会能够成功转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一) 在经济上予以绝对的扶持

只有经济上给予大量的支持与扶持, 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跟上。对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要重点着眼于村这一级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保证村中能够传达文化精神, 保证村中的文化组织不能荒废, 经常举办文化活动, 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必须从实现、维护和保障各族农牧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战略高度出发, 将其纳入公益事业的范畴, 由政府予以保障。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 维护边疆社会稳定和文化安全。

(二) 在政策上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力度, 加快实施文化立法项目, 并确保政策能被完整的落实与贯彻

要为新疆农村文化建设争取更加优惠的政策来解决新疆农村文化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党和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真正做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快实施文化立法工作, 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纳入到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 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其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三) 鼓励民众参与文化建设, 加大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的力度, 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实行文化对口援疆项目, 内地高等艺术院校对口支援新疆艺术院校, 并为我区定向委培文化艺术人才, 切实加大对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的力度。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的基层文化队伍。要建立健全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机构的工作岗位。与此同时, 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的培养、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注重发挥民间的力量, 培养民众的兴趣爱好, 让更广大的人们都能参与到新疆农村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注重保护新疆传统民族文化, 并将它发扬光大, 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

摘要: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于农村的文化建设, 做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对于农村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发挥文化的功能性作用, 塑造良好的价值伦理观念、规范社会秩序、整合社会力量, 加强团结, 凝聚人心、在社会转型中促进文化适应, 加强心理需要, 进而促进新疆地区系农村的建设,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保证新疆社会稳定有序。

关键词:新疆,农村文化建设,意义,文化功能

参考文献

[1] 徐俊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上半月刊) , 2006 (06) .

商业文化的功能范文第4篇

开展校园文化, 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 完善自我与人格。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来临的新形势, 当今社会要求学校培养出一个个全新的、具有完善人格的、时代需要的、有专业文化素质的新型人才。校园文化要立足在较高的层次上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创造出具有学生特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风貌。学校这种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在其中工作、学习、生活的每一位成员的情绪、观念、意志乃至行为, 并进而引导他们的行为取向。尤其对青年学生, 好的精神文化氛围既有益于他们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 又有益于陶冶心智、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同时对于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 提高他们的素质, 扩大学生知识面,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及个性的塑造, 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 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广大师生提供舒适的文化享受空间与活动背景, 创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 不仅是满足师生员工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适应社会主我现代化的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应积极吸引学生参加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 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陶冶, 既充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又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 以学生的活动带动校园文化建设, 用校园文化建设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者也是相得益彰的。

开展校园文化文学活动, 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是一种能力, 主要是一种动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技能与技巧。懂一点写作的“道理”并不难, 难就难在从“道理”到“能力”的转化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所谓能力不是一会儿就能够从无到有的, 看看小孩养成走路跟说话的能力多麻烦。阅读跟写作不会比走路跟说话容易, 一要得其道, 二要经常地历练, 历练到成了习惯, 才算有了这种能力。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也说:“是以学文之事, 可授者, 规矩方圆;其不可接受者, 心营意造。”“规矩”好讲, “巧”则难求。写得多了, 写得熟了, 就会“熟能生巧”。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学活动, 如举办文学知识讲座, 邀请在写作上颇有收获文学社成员介绍自身经验, 开展主题征文比赛, 组织编排课本剧, 以及让学生养成多读书、细观察、勤动笔, 按写作规律写作。做有心人, 对看似平常生活情景, 如一段往事、一缕情思、一抹晚霞, 街关一瞥、邂逅一逢等等, 多思考多体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 可以提倡多读书, 多读好文, 从中有民借鉴。“操千曲而后知音, 观知剑而后晓器”。积之愈厚, 发之愈佳。要追求立意的高远, 感情的健康, 认识的正确, 思考的深刻, 题材的新颖, 构思的精巧, 文笔的优美等等。在这反反复复地输入与输出, 吸收与消化中, 学生的灵魂会得到锤炼、净化和洗礼, 使情操受到陶冶。

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 注重“环境文化”建设, 让校园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花园、温暖的家园和幸福的乐园。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 是学校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 对师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校园文化一旦形成, 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它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心志得到改善, 情操得到陶冶, 视野得到拓宽, 品位得到提升, 那些消极、颓废的文化就能得到有效抑制。 (1) 美化自然环境。爱美是人类的天性。优美的自然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通过绿化、香化、净化、园林化、知识化, 让校园的一景一物, 每堵墙壁, 每个角落都在无声地“说话”。 (2) 优化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调查表明, “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 “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 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 颇受学生欢迎。 (3) 净化学生的心理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竞争给人的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压力, 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和作为社会一分子的学生自然受到影响。通过心理咨询活动, 突出情、知、理, “心病要用心药治, 心药最好是心语”, 师长的心语会像甘泉, 滋润学生纯美而健康的心田。心理环境的营造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者既关键又迫切的一项任务。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 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文化, 以及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质文化, 其中以精神文化为第一要义, 因此, 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 可以说,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品牌。

摘要:校园文化是通过学校的表现和反映出来的具有在校师生特点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心志得到改善, 情操得到陶冶, 视野得到拓宽, 品位得到提升, 那些消极、颓废的文化就能得到有效抑制。本文通过校园文化的功能, 来阐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校园文化,陶冶情操,提高能力,文化功能

参考文献

[1] 关建国.论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J].卫生职业教育, 2004 (11) .

[2] 孟韵.校园文化氛围与素质教育[J].思想理论与教育, 1999 (2) .

商业文化的功能范文第5篇

摘要:旅游地区视觉形象的整合塑造是占领市场高比重的重要因素。旅游地区的传播和推广离不开旅游产品的视觉形象设计,以增强旅游者的认知度和辨识度,实现出游的愉悦体验感。国外旅游研究表明,视觉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视觉形象”使旅游者产生一种追求感,进而驱动旅游者前往。目的:通过秦皇岛视觉形象的整合塑造更好地为国家的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服务。方法:通过“可视化”手法为主体塑造秦皇岛整体视觉形象面貌。结论:以“视觉形象”为核心主题念,转化视觉文化对秦皇岛当地精神、物质及旅游的强大塑造潜力,形成了“空间区域秦皇岛”、“色彩秦皇岛”、“图像秦皇岛”三个板块。

关键词:旅游城市 视觉形象塑造 秦皇岛视觉形象 可视化手法

引言

城市旅游视觉形象是指旅游参观者在城市旅行过程中,对城市的空间分布,色彩呈现,民风民俗特点产生的印象和评价。旅游城市视觉形象的塑造极大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繁荣,旅游者通过不断强化的视觉认知,对旅游地形象的人文历史和区域特色产生深刻印象和进一步了解,并最终实现出游计划,驱动其故地重游。秦皇岛是一个以旅游业闻名的城市,在国内享有高知名度,因此须有一套完整的旅游视觉形象与之城市定位相匹配。

一、国内外城市旅游形象发展现状

(一)国外旅游视觉形象现状

20世紀70年代,国外开始了对旅游视觉形象的研究。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Hunt,J.D.撰写的博士论文“Image:afactor of tourism”,是第一个针对旅游形象进行研究的作品。学者们认为,视觉形象影响着个体的主观感知、后续行为和目的地选择。Guthrie和Gale提出:在旅游研究中,视觉形象比可触摸的资源更为重要,因为感知虽不真实,却激发了消费者作出“做”或“不做”的决定。针对旅游视觉形象营销最为成功的当属美国的“I Love NY”(我爱纽约)、欧洲的“lamsterdam”(我是阿姆斯特丹)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视觉营销成功案例。

(二)国内旅游视觉形象现状

国内对旅游视觉形象研究始于20世纪末。近几年大量的城市针对视觉形象推出了一些城市标志等,但都没有持续的,针对城市旅游视觉的有效研究,导致半途而废。最早介入城市旅游形象的是香港的“东方龙”视觉、2008年北京奥运视觉整合、2010年上海视觉整合设计。2008年北京以中央美院为首的四所高校组成了一个北京视觉形象整合中心,对北京的城市形象、色彩、视觉景观进行规划,塑造了良好的城市形象。

二、秦皇岛旅游视觉形象塑造现存问题分析

秦皇岛市在经历了2015年山海关旅游事件后亟需解决旅游形象的重塑问题,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政府及旅游委的领导层面制定的相关政策和决策很难有效地传递到游客及市民层面,这就形成了传播的断层,孟祥伟书记在2016年旅游旺季动员大会上就曾强调“旅游业是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的重要保障,是秦皇岛的第一产业”,整个旅游业的发展与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视觉形象的宣传。其关系(如图1)。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让世界成为了一个视觉时代,这改变了以前口口相传的模式,一张照片、一个镜头会起到比“说”更有价值的驱动力,旅游形象的塑造更是需要视觉设计的整合,如目前的旅游节点: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高速路出口、民宿聚居区、景区门口等,这些节点需要大量能够反映、代表政府声音的视觉形象设计,这些设计将对游客起到重要影响,目前的现状是这些节点视觉设计缺少针对性、缺少档次,不能体现所在城市的文化和精神面貌,影响旅游者对秦皇岛的感受和评价,不利于生成好印象。

三、视觉形象对旅游城市整合发展的作用

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旅游产业也得以飞速发展,各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城市意识到城市视觉形象是吸引游客最关健的因素之一,良好的形象和体验感促进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对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各个国家及地区在建设城市视觉形象方面投入了前所未有的资金和努力。完善且独特的城市旅游形象有利于打造有特色的品牌效应,吸引人们前去参观游玩,最终在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当城市旅游形象开始广泛被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所认知,接受,欣赏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便会形成,从而为城市的旅游业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以及注入新鲜活力,给城市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和前景。因此就一个旅游城市而言,城市的视觉形象整合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四、影响秦皇岛视觉形象整合塑造的因素

(一)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划分对秦皇岛视觉形象塑造的影响

秦皇岛城市的内部功能分区与游客对秦皇岛的初步视觉形象感知有着密切关联。旅游者所到经过之地会对当地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评价,有些地方被认为舒适且有特色,有些地方则相对让人觉得有所不适。因此,不同的各功能区所发挥的作用对不同对游客的自身视觉感受也存在差异,根据这点,可将秦皇岛城市旅游形象的空间结构划分为视觉核心区与视觉边缘区。视觉核心区分为以下几点:

1.初步印象区:旅游者第一站到达秦皇岛或者视觉上最初被吸引的地方,主要是指火车站广场、飞机场、旅游景点的门景区、人民广场、秦皇岛高速路出口、北戴河站、宾馆饭店的建筑外形、重点街道等。

2.最终印象区:旅游者最后一个在秦皇岛游览的或在最后接触时被吸引的某个事物或者地点,多数情况下最终地点与初到地点相吻合。就多数人而言,初步印象区比最终印象区对其给与城市好形象的意义更大,最终印象区留下坏形象的影响比初步印象区更深。

3.光环效应区:决定游客对秦皇岛的整体视觉印象,是重要的核心地带。典型地区如:重点旅游区,核心商业区以及城市中心广场一带。提高上述地方的整体形象和设计感,为秦皇岛的视觉形象打造一个坚固,良好的基础,带动旅客的向往度。反之,光环效应区的这些地点没有给旅客留下好印象,那么即便在秦皇岛其他地点时刻的感受再好也会导致旅客形成对整个城市的不良印象,不利于长远发展。

4.地标区:区别于其他旅游城市、旅游地区所独有的,特殊的,标志性的区域。如何在这些地区将我们想要传达的理念通过视觉化的形式传播出来将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这些区域也是重点设计和策划的区域。

(二)城市色彩设计对秦皇岛视觉形象塑造的影响

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的重点在于对城市色彩的整合与设计。色彩具有辨识度,相比于文字和图形更具记忆性,让人产生一定的认知度和识别度。语言可通过视觉图像来传达,充分准确的词语或图形使读者对信息有了初步判断,其次,根据色彩的差异化和不同的搭配形式能进一步增强信息的辨识度,减少视觉上的沟通误差。在秦皇岛旅游形象整合设计中,色彩设计促进城市文化、精神的传播,让游客更加直观清晰地留下深刻的内心感受。色彩虽不会说话、没有具象的造型,但它能为旅途增添便利,用特有的表达方式传达出直观无法感受到的深层情感,留下深刻印象。在旅行中,色彩是城市与游客沟通的桥梁,它密切联系着两者的情感交流,触动人的心灵深处,因此,好的色彩设计促进秦皇岛旅游业的传播与发展。

(三)城市图形设计对秦皇岛视觉形象塑造的影响

每一处景点都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浩浩殿堂,图形是突破信息沟通障碍的直接途径,是一种国际化的语言符号,使不同语言,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产生一定的思想交流。用图形来传达信息是最为常见广泛的视觉表现方式,通过图形表达来传达秦皇岛的历史文化和深厚底蕴,通过设计创作和整合,使旅游者在接触到图像信息的同时就能辨识出它所代表的旅游城市,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及丰富的联想。好的秦皇岛旅游形象往往决定游客对秦皇岛的最终评价。因此,城市旅游形象好坏是一个城市旅游系统建设的重点环节,要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到城市的视觉形象建设中,对各个环节的形象管理进行有效规劃和管理,增加在旅游者心中对秦皇岛的良好形象认知。

五、可视化手法下的秦皇岛旅游视觉形象塑造方式

可视化手法是以更直观更便捷的视觉表现形式将信息传达给大众,以促进的更广泛传播和认知度。二十一世纪是“读图时代”,设计方式多样化,可视化设计手法也开始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从视觉延伸到其他能使大众更便捷接触的感知方式,例如嗅觉,听觉等。视觉形象作为最直观有效的表现方式,被人们最为看重。一目了然,条理明晰,层次分明的可视化设计促进视觉形象的整体塑造,有利于从各个角度给受众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

视觉形象是秦皇岛旅游品牌塑造的重点,利用秦皇岛的地理优势和人文历史优势为城市的视觉景观,视觉符号,色彩定位等提供可借鉴设计元素,这种视觉文化的设计与传播对秦皇岛的旅游产业有强大的推动力。针对秦皇岛的地域特点和资源配置情况,可通过以下方面来实现秦皇岛旅游视觉形象整合塑造:

(一)总体视觉形象定位

1.理念基础——长城滨海画廊,四季休闲天堂。

2.整体形象——以长城、山、海为主体元素设计。

(二)视觉景观形象

1.城市的空间形态发展的变化

根据秦皇岛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其远期将形成以海港区、北戴河及北戴河新区、山海关区三个综合组团为辅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形态。

2.城市重点局部地段策划

在城市的重点区域地段如广场、体育馆、汽车站、火车站等地中,来往人口密集且交通流量大,在保持统一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全方位综合治理,城市绿化保持井然有序且具有引导性。在管理重点区域的交通运行,治安状况以及整体环境的同时还需把握好“城市窗口”作用,给旅游者带来便捷的同时提高对城市的好感和认可度。

(三)视觉符号识别形象

1.旅游城市名称

好的名称对于一个景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秦皇岛不乏有风景优美但却始终默默无闻的地方,例如度假村、山水庄园、兴建主题公园以及娱乐配套设施等地。首要任务是需要提高它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征集或投票的方式选出与之内涵相呼应的、有足够吸引力的名称,进而吸引民众眼球。

2.旅游城市标徽

根据秦皇岛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城市地域特色,设计出秦皇岛独特的旅游标徽,以山、海、造型为基本设计元素,通过公开有奖征集的方式广思集益设计选出最合适的城市旅游标志设计,不仅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范围多层次的宣传与推广,还能形成最佳旅游形象标志的视觉冲击效应。

3.旅游城市象征吉祥物

吉祥物通常表现出事物的独特个性,通过设计趣味化的吉祥物体现独特城市魅力和生机活力,拉近与公众间的距离,全方位利用吉祥物造型进一步创造商业价值,促进城市商业的多元化经营。如:北戴河海滨风景区可用情态各异的海洋生物作为吉祥物原型进行设计推广—方面能体现出海边城市的特色所在,另—方面还能形成对旅游者尤其是年轻群体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4.旅游城市商品

旅游商品在体现旅游城市的文化和特色的同时也能实现经济效益,提取秦皇岛特有的山海关、北戴河中的山海文化和孤竹国文化为原形设计旅游城市纪念币(章)明信片,手工艺品以及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等。不但促进商品经济的多方位发展,也有利于传播秦皇岛的旅游形象。旅游商品的整合与视觉统一将有利于整个城市视觉形象的推广和传播,并将这一形象传播至世界各地。

5.旅游城市户外广告

根据国际化要求,并结合城市的形象定位,秦皇岛投放在户外的广告要做到五“化”,即广告形式多样化;广告的途径多元化;广告的风格地方化;广告的内容人性化;广告的语言国际化。有利于丰富城市视觉形象,达到层次分明,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

(四)城市色彩形象

北京奥运期间,北京将北京的色彩体系进行了规划,重点推出了“中国红”、“国槐绿”、“长城灰”、“琉璃黄”四个强有力的色彩体系,这四个主题色调不断地出现在街道、场馆、建筑、旅游宣传等各个与游客能够近距离接触的场所,极大提高了城市的整体想象和整体理念。

(五)人一人感知形象策划

1.旅游服务行为形象

旅游服务行为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指普通接待服务,通常包括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服务,以及旅游业中的车船、饭店、旅游购物商场等企业服务。另一类是景区服务,专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的核心环节一游览和娱乐时所接受的服务。

2.政府部门形象

旅游业作为奏皇岛的主导产业,市政府以及相关的部门需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和作用,促进旅游业的长期综合发展。

3.居民形象

提高秦皇岛本市市民的整体素质,规范文明用语和行为举止,培育健康、守法、安全、有序的行为风尚;提倡对游客热情、友好、真诚的态度。弘扬积极的价值观,努力培养提升市民的整体艺术文化欣赏水准和道德素质修养,树立良好市民形象。

4.其他旅游者与目的地形象

旅者对于旅游城市的认可度不仅受到城市本身影响,其他旅者的状态对其也存在着一定联系。按照关联程度区分,可将其他旅者分为三类:A.结伴同行的亲朋好友;B.同旅行团成员;C.不相识的其他旅游者。以上三类情况,都可能因为对方的认知不同或其他不可控因素影响旅者对城市印象的内心评价和感受。

通过以上方面对视觉形象的塑造,以“视觉秦皇岛”为核心概念,转化视觉文化对秦皇岛精神、物质及旅游的强大塑造潜力,为秦皇岛的旅游视觉形象提供基本方向指导,通过设计的整合提升,给旅游者带来全新且统一的视觉感受,促进秦皇岛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结语

视觉时代的到来决定了秦皇岛这座以旅游业为主的城市要加强其视觉形象整体塑造,视觉形象的塑造经验不仅用现代的设计方式赋予秦皇岛的旅游业新的营养价值,促进旅游价值的传播和推广也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及2020年冬奥会城市旅游形象提升做出前期铺垫和研究储备。

商业文化的功能范文第6篇

新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民族大家庭的聚集之地, 各个民族都在这片大土地上生活过。历史上的新疆也曾是交通和商人往来贸易以及各少数民族迁徙的必经之地, 在如今这个56个民族一个家的民族平等又团结的社会中, 各民族在新疆这片土壤上渐渐发展, 成为相互依偎, 不能分割的一个整体。所以新疆最大的一个特点, 就是多民族性, 多民族性在新疆表现出四大特点:①小聚居和大杂居并存;②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③少数民族所占地域更多;④新疆跨界民族较多;由于长期的生活融合, 新疆地域中各民族不断接触不断融合, 所以这种各民族的聚集导致了新疆的另一个特点, 就是多宗教并存性, 自古说有民族就一定会有宗教, 世界上不会有哪一个民族没有宗教信仰, 当然就也不会有哪个现代民族只信仰一种宗教, 所以说民族和宗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有民族必有宗教, 有宗教必有民族;新疆的地域多元文化也是其中一大特色, 由于民族和宗教的交叉融合, 在几千年的文化凝结中, 各族人民通过认识自然、认识人类社会和自身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传统兵团宗教等文化价值体系。

2 新疆民族文化的价值评估

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们都知道, 如果要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个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文化基础, 一定要以中华的传统价值观为核心价值基础。其中, 新疆的社会价值观培育一样也不能摒弃新疆文化多元性的价值观, 建立价值观的基础一定要以自身的文化为基础, 先在自身的文化背景下立足, 才能继而在新疆的广大地域上实现真正的价值创新, 要实现价值的创新与发展, 新疆丰富的本土资源和各种独特的传统宗教文化是发展的重要前提, 其发展成果中也包含着实现价值观的宝贵基础。无论是新疆的地域特色, 亦或是新疆的文化特质, 都能从各个方面体现出不同的新疆元素, 在核心价值的培育中, 新疆的文化培育一定要能充分彰显出新疆的元素特点, 而不能脱离它的文化背景, 用脱离轨道的方式去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集和团结, 必须要以真正为新疆人民行为所追求的价值和行为规范准则去创新。

3 新疆民族文化的社会功能

3.1 民族史学走出困境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历史人类学相结合

自20世纪前几年来, 很多历史学家都用民族学的理论原因和分析方法解释各种历史现象。而在中期年代期间, 历史学与民族学的关系日益密不可分起来, 而这时的大多数民族学者都是历史学专业所出身的。在20世纪中后几年的时期, 中国少数民族出版的各种简史丛书, 大多都是以历史学和民族学相结合所创生的产物, 各学界的交流互动也逐渐一点一点多了起来, 各种的研究生学习和专家级讲座也渐渐开展起来。在最后十几年的时候,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各学科有了逐渐分离的趋势, 交流了太久之后, 逐渐的, 有些人类学研究者和民族学的分析者变得不太重视各种历史文献资料, 他们慢慢放弃了这种文献的方式, 而开始进行田野调查, 以此进行分析和研究。而在21世纪后的阶段, 很多大学的年轻一点的晚辈历史学者开始倡导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理论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尤其是田野调查方法逐渐被他们重视起来了, 结合历史文献和口述历史故事, 俨然的成为了一种新的学习风气。

3.2 民族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综合性研究

在新疆多民族和多宗教所形成多元文化的情况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得到了一定的巩固和完善, 特殊复杂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认识, 还有家庭环境正是由于新疆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民族性、多文化性和多宗教性导致, 这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疆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拥有不可忽略的影响。文化的交往包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虽然在同质民族之间没有困难, 但在不同民族间, 共同文化的认可, 可以使不同民族文化进行一定融合。

结束语

经过对新疆民族文化的探究, 它各方面的特点深得我们所知, 新疆对于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有着其他地区没法比拟的特色, 在经过岁月的洗礼之后, 并没有丢失原有的特色感性, 更丰富了其文化内涵。

摘要:独具特色的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它的不断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 在新疆传统民族文化中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了完美诠释, 本文对新疆民族传统文化特点进行了介绍, 还有价值方面进行了评估, 还对社会功能方面进行了一个有效分析。

关键词:新疆,民族传统文化,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上一篇:进入初中的感受范文下一篇:高三数学教师年度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