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风建设论文范文

2024-03-15

民办高校学风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就当前学生学风建设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深刻分析,提出了加强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教学改革;和谐校园;长效机制;学生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高速发展,这要求高等院校要培养出德智体等综合发展的合格人才。但是学风建设作为高等院校自身发展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会直接影响到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影响到学校的自身发展。因此,加强新时期高等院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远大工程。

一、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学风是指师生个人和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稳定性的态度和行为,具体表现为师生的学习风气,它包括态度、习惯、风格、精神、方法等(本文中的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现代意识或现代意义上的良好的学风,是指能够调动学生个人成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在极大程度上使每个人的才智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同时有利于各种人才的脱颖而出,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大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而学风建设对于高校的自身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强学风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大众化教育进程的加快,高校的教育质量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成为高校的生命线和竞争核心。而学风建设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因此,抓好学风建设,既是提高教学质量、决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需要,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是学校声誉、信誉的载体和安身立命之根本,是一所学校能否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2.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纷纷进入大学校园。同时教师数量也迅速增加,难免良莠不齐。再加上扩招后教育资源的稀释效应,这势必给高校学风带来负面影响。如果不及时调整策略,加强管理,很可能会导致学风滑坡。因而,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与不败之地,各高校都把抓学风建设作为管理的热点和重点,这是高校为适应新形势所做出的必然选择。

二、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当前高校学风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近几年来在学风建设方面所出现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很多高校已经明显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然而在学风建设如何抓、怎么抓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实施措施。学风建设涉及的面很广,需要整体规划,系统安排。并且,在许多高校,教学改革并未得到深入开展,教材内容陈旧,版本不一。有的教师很缺乏敬业精神,对所讲授的教学内容,没有深入钻研;不去主动地挖掘自身的创造力,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更是无从谈起;不注重因材施教,不注重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没有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各部门协调不够,为学风建设工作服务不到位。随着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后勤与前勤,教务、财务、学生、饮食服务等各工作部门之间关系存在不理顺,不和谐之处,认为学风建设只是某一单位、某一部门的事,不把它当成自己的事,存在“事不关己”的错误想法,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不利于学风建设,进而影响到学校的中心工作。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纪律松懈。信息时代,网络等各种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大学校园中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屡禁不止。迷恋网络、考试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平时不努力,考前搞突击,致使重修成为部分同学的家常便饭,留降级学生数量有增无减。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学风建设不是某部门召集某些人通过几次会就能解决的事情,是所有和学生有关的工作的有机结合,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个学校上下多方面一起行动才能做好。

1.创建和谐校园,为学风建设服务。教风带动学风,端正教风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教风与学风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结果,只有老师做到用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并教育学生,才能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指引学生勤奋地学习。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推选师德明星、在学生中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学风建设年”等活动,形成有利于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的氛围。还要大力宣扬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工作作风,要求每一位老师把教书和育人有效结合,把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有效结合。要采取必要措施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进一步推动学风建设。理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创造和谐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服务环境。学风建设是学校持续抓的中心工作,学校各个部门应该以人为本,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共同搞好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如:食堂要做好可口饭菜,良好服务面对学生;宿舍要提供优质舒适的住宿环境,机关等部门要提供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加强软环境建设。作到服务促学风,环境育学风,人人关心学风。

2.依法治校,建立长效机制,为良好学风建设持续发展提供“永动力”。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抓不懈的系统工程,并不是某个部门召集某些人通过几次会就能解决的问题。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科学严明的纪律和各种规章制度。教职工层面建立完善包括“一把手”抓学风的领导班子问责制;工作量激励奖惩制;教学事故责任制;考风教风指标制;师德师能考评制;教学质量评估制;软环境服务投诉制;各类教职工岗位责任等制度。要作到人人抓学风,人人管学风,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

3.重视学生工作,明确学生学习目的,促进学风建设。学生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育人,准确定位在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上。学风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在当前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学生工作只有主动转变思想观念,转换工作方式,紧密围绕学风建设这一主题,才能取得实际效果。要通过细致认真的管理和细心服务,让学生感觉到学校对他们的爱护、关心和信任,使学风建设的每项工作,都能得到学生的充分理解并认真配合配合;还要采取管理与教育相结合,通过严抓学生日常管理,从而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学风建设首要的任务是通过思想上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在新时期,人才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日益激烈,知识在竞争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现代社会对于人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又要具有相对宽广的知识面,还要吸收反映最新技术成果的前沿知识。使学生在思想深处认识到勤奋学习是获得知识并能使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总之,高等院校的学风是校风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的整体风貌,透过学风这个窗口能了解到学生的精神风貌,看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看到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质量。学风建设是高等院校育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是一项周期长、需要综合整治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谭福强.浅谈如何加强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J].三峡大学学报,2002,(2):52.

[2]吕东燕等.高校学风建设研究与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2,(4):28-33.

[3]甘晖.加强学风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J].思想教育研究,2004,(1):33-37.

民办高校学风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引发了人们的一系列思考,高校的班风学风建设也引起了社会和学校的思考。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发展极其重要的部分,是推进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高校教育 班风 学风 问题成因

班风和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不仅由每一位管理者具体实施,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心。学风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一部分,要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齐心协力,协同完成。

班风学风建设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是一个潜移默化、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不断积累强化的过程。良好的班风学风需要一代又一代大学生的长期积累,同时对当今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与之相应的措施,努力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作风,让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在学习生活中按照社会规范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现就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提出一些看法和措施。

一、目前班风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为防止某些不和谐社会现象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挫伤,如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急功近利风气蔓延。高校要重点抓好集体舆论,强化集体观念,培养同学们对集体的归属感。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依托于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丰富的活动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自豪感,能够锻炼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理念和人生态度都发生深刻变化

2.提升教师教风。教师应该进行品德、知识、教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作风,帮助学生形成“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目前,教学中教师的态度、知识更新速度和能力、课堂教学的灵活性都有一些问题,与社会需要和学生需求不相符,所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班风学风建设的重要环节。对此教师一方面必须加强师德修养,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另一方面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3.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些学生缺乏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进入大学的学生缺乏纪律性和自我控制力,寄希望于通过父母亲戚拉关系、走后门;有些学生只是为了拿文凭,把学习视作一个有利可图的,今后应聘到一个报酬丰厚、环境舒适的工作单位的筹码;还有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优良的班风学风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条件,是保证良好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高校的一项基本和长期工作。

二、班风学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一些混学历、混文凭的学生进入校园,功利化、物质化等不良倾向严重影响校园文化氛围。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风气需要引起重视,特别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班风和学风建设。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是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桥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在研究班风和学风建设中占有很大比重。

2.高校师资力量有些许欠缺,一些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在授课方式上有一些缺陷,知识更新跟不上进度。同时上课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学习十分被动,自然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如今“倒书袋”似的教育方式对高校班风、学风建设十分不利。

3.高校扩招制度的实施,生源数量持续上升,质量却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没有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进入大学,没有高考的压力更是轻松自如。更有学生认为交了大学学费,就能获得文凭,也有些学生受家庭影响,认为父母会帮他们安排一切,浪费了时间,却没有追求和理想,最终离开校园时,什么也没学会。

三、抓好班风学风建设的基本对策探讨

1.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大环境。在新生刚进入大学时,要积极为他们营造良好氛围。每一个刚进入大学的学生都不知道大学是什么,不知道如何迅速适应环境。辅导员此时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观念教育,职业指导应纳入教学计划,实施全程就业指导,积极教育引导学生。

2.采用规范制度加强班风学风建设。为了进一步规范班集体成员的行为,使班集体全体成员都向着制定好的班集体目标奋斗,辅导员就必须采取相应措施,结合校纪校规、《大学生行为规范》等规则,制定与班规相配套的奖罚条例。同时,落实好考勤制度,对旷课、违纪、违规的同学实行严肃处理。

3.培养并规范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仅辅导员一个人努力研究班风学风建设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在辅导员的正确指引下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学生干部对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形成会发挥重要作用,每个班干部都要树立责任意识,带领班级工作走向规范化,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班风和学风的班级,促使和谐班级均衡发展。

总之,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是改善学校德育环境的前提。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硬件和软件的同步保障;需要相关部门、教师和学生结合学校环境建立好的学习机制;需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学习氛围,促进高等学校的班风和学风建设;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多角度地综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张莉.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教育,2007(04).

[2]代永建.当前高校学风建设若干问题浅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

[3]晏蕾.关于高校良好班风建设的几点措施[J].文教资料,2009(03).

[4]胡宝琴.民办高校班风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2012.

[5]郑晓娜,郑州,赵亚风.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一点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

民办高校学风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针对大学生中目前存在的沉迷于上网、课程缺勤和期末考前突击等现象,本文分析了造成上述学风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建设;职业规划

一、大学生学风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上网时间增多

自从智能手机和4G网络普及以来,学生每天花大量时间利用手机或电脑上网看新闻、聊天、甚至沉默于游戏。由此造成学生课堂听课不专心,课下自习时间不够,熬夜上网现象增多。有些学校即使采取了断电断网的手段,也无法阻止学生熬夜现象发生。

(二)课堂出勤率下降

大学课程总成绩大多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考核依据,平时成绩和出勤情况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一般较低,有些课程平时成绩仅作为参考,不计入总成绩,这就导致了学生出勤率下降。更有甚者,课程快结束了,连上课老师是谁都不知道。

(三)期末考前突击现象严重

由于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课程的考核依据,加之部分教师一般还会在学期末划重点,学生往往只要能够掌握好重点内容,就能通过期末考试。这就导致了某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或者睡觉,下课后从不翻看课本,作业靠抄袭,期末考试前来一个突击。调查还发现,上述现象期末不考试的课程比考试的课程严重;高年级的情况比低年级的情况严重;风气不好的班级比风气好的班级严重。如果宿舍里有一两个有如上情况的学生,会对整个宿舍的学习风气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此以来,踏踏实实学习的风气难以树立,投机心理增加,学生不能系统地掌握课程的知识体系,教学质量下降。此外,沉迷于网络和游戏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还造成伤害。

二、大学生学风问题出现的原因

通过在学生中进行调研,发现上述学风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绝大部分学生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考大学。但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进入到了一个迷茫期,不知道自己未来该干什么,未来的出路在哪儿。[1]在这种迷茫下,部分学生就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上大学只是为了文凭,对成绩的要求仅及格就好,学习没有动力,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自我管控能力差

大学和中学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同,中学是被控式学习,大学则强调自主性学习。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不能适应这种转变,加之自控能力较差,由此很容易养成纪律意识淡薄,上课迟到、早退,平时学习不努力,期末考试靠考前突击等不良习惯。[2]最终导致课程成绩不及格成了部分学生的家常便饭。

(三)专业意识不强

部分学生在入学前选择专业时缺乏对本专业的了解,入学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学的专业,因此感到失落,并产生厌学情绪。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专业知识不重要,只要拿到毕业文凭,以后并不一定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不深入学习专业知识,许多课程应付了事。

三、建立良好学风的方法建议

(一)设立学习小组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人数6~8人为宜,组长由班级学习好或获得一、二等奖学金的学生担任。学习小组可利用晚自习或者无课时间组织成员共同学习,学习内容为本学期的主要课程,每周1~3次。小组学习后要有学习报告,组长对本小组学习情况及组员学习态度做总结,学习委员对本班各学习小组学习情况做汇总。汇总报告每周提交给辅导员或班主任,辅导员或班主任批改后将各班学习报告情况点评后返给大家。表现优秀的予以表扬,表现极差的批评指正,旨在班级内部形成共同学习的优良学风,创建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二)改变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是期末考试成绩一锤定音,即使平时出勤和作业会占一定的比例,但只要期末考试能够及格,一般都能通过。在期末的时候,老师为了照顾学生,一般都会划重点,或者给出一定比例的相近题目作为参考。另外,学生通过校内打字店或者往届生能够拿到往年的试卷,试卷中试题的重复率高或高度类似也是一个问题。以上种种原因,极大地助长了学生的惰性,有部分学生平时不用功,仅靠期末突击,采用死机硬背的方式。更有甚者,采用各种方式夹带小抄。有些学生依靠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通过考试,甚至还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这样期末考试成绩就很难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将期末一次考试的方式改为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全程考核。在原有平时作业和日常出勤的基础上,可以添设小测验、期中测试、课程论文、课堂活动等等,这部分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占比应不低于40%。平时成绩所占比例提高后,想要获得高分,就必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认真努力。平时不用功,再想通过期末突击达到及格甚至取得好成绩就不可能了。加强平时综合能力的考核,使得平时那些刻苦认真学习的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平时成绩,及时做出必要的教学调整,这对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比学赶帮,形成良好的学风,均有实际意义。

(三)协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

对未来迷茫或者没有明确目标,是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常见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要积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现在很多学校已开设了学科导论这门课程,将本专业四年所学的课程做一個整体的介绍。除了课程的介绍,还要对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和规划,在大一时就应该指导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

可仿照学科导论的方式,在学生入学后,就开设职业导论课程,帮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规划。对有需要的学生,教师或辅导员还可以对其进行单独辅导,帮助其完成个体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要从学生的个人情况出发,结合当前的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职业介绍、咨询和建议,帮助学生缩短迷茫期,尽快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让学生知道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要完成什么样的学习任务,才能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职业规划与学业规划并行执行,两者相辅相成,通过制定规划表,敦促和检查学生每个学期的完成情况。

总之,良好的学风建设,需要学生、教师和辅导员、学校各部门的协同合作。教师要发挥其引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辅导员要加强学生管理,学校也要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各方共同努力,健全管理制度,创造良好学风。

参考文献:

[1]白浚宇.浅析大学学风问题、成因及对策[J].才智,2017,(2):55.

[2]韩宝峰.浅析大学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6,(6):189-190.

民办高校学风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高职院校准警务化管理是根据高职学生特点,通过参照警务化管理的模式和标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生、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良好行为养成的管理模式。本文以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准警务化管理工作为例,通过分析准警务化管理的实践意义、具体做法、成效、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探索一套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教育和培养的准警务化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 准警务化 管理模式

准警务化管理模式,就是参照人民警察培养标准,以准警务化管理为手段、以准警营文化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忠诚敬业、遵法守纪、文明规范的素质为目标的管理育人模式。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安防”为特色的国有公办普通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以温州警校为班底,借鉴警察院校管理模式,以“准警务化管理模式”为育人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生养成教育之中,彼此牵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准警务化管理的意义

作为培养和输送专业安全防范类人才的高职院校,准警务化管理模式是学生管理与培养的必然选择,将准警务化管理贯穿学生学业生涯发展的全过程,对引导和塑造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会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1、培养行为规范,形成严格作风。准警务化管理对学生的着装、寝室内务、礼仪礼节、日常行为准则等都提出了比一般大学生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塑造学生对制度、纪律的自觉服从,也养成了学生遵守秩序的良好习惯。

2、培养意志品格,严格自身素养。在当前高校中,学生作息不规律、缺少锻炼、精神萎靡等现象较为普遍。准警务化一日生活制度中的早操、队列训练等活动就起到了锻炼意志的作用,约束学生生天性的懒惰,磨砺了学生的坚毅品质,塑造了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年轻一代形象。

3、培养团队精神,树立集体荣誉感。学生在校生活实行统一服装、统一出操、课前集队,带队进教室或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既在日常行为的形式上达到了整齐划一的效果,又培养学生对集体的统一与服从,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准警务化管理的做法

1、以准警校建制,创新班团机构设置。

为了更好地开展准警务化管理工作,学院参照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将班级建制进行重组,按大队、区队、班小组的建制进行管理,10人为一班,4-5个班为一区队。每个区队配备一名教导员(班主任),成立区队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设有区队长、副区队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纪检委员等学生干部;每个班小组设有班长及副班长,负责10人班小组的各种管理工作,包括思政教育、学业辅导、生活服务等,及时掌握班小组学生动态,便于更好地管理学生,给予他们关怀与帮助。

2、以准警务管理,助推学生品格养成。

学院根据准警务化管理实施细则,推行“一日生活制度“,对学生在校服饰着装、礼节礼貌、集合列队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与要求,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及常态化管理:要求学生早上6:50集合参加早操或晨读,晚上10:00准时熄灯;课前、重大会议前集合列队,有序进教室或会场;每日进行内务卫生检查,保证内务摆放统一整齐。通过实施准警务化的日常生活管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纪律意识,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此外,学院还成立学生自管会、学生督察队,执行及监督学生对学校相关制度及规定的落实情况,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职能。

3、以准警营文化,引导校园文化建设。

在做好外在约束手段的同时,学院积极推进文化建设,打造富有安防特色的准警营文化,以准警营文化带动学校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助推育人工作。学院着重做好“安防鹰文化、公安警文化、三校和文化”的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通过校训、校徽、楼宇命名等设计方案的征集活动,提倡全院师生牢记“崇德尚能,知行合一”校训精神;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忠孝·感恩·责任”教育,以及“拼搏·务实·奉献”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活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奉献意识,突出“爱国、爱家、爱校”的重要性。

三、准警务化管理的成效

实行准警务化管理,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纪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的校园环境,有效地磨练了学生意志、促进了学习,提升了素质。通过两年的探索,学生在政治素养、身体素质及文化修养等方面都呈现出了与其他普通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不同的新面貌。

1、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

在我们校园里,学生始终坚持两人成行,三人成列,多人成路,集体成队,行走靠右,整齐划一的行走规定,突显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精、气、神,体现了学生较高的纪律意识。宿舍、教室做到“四无、四净、一新鲜”。宿舍内务严格“五统一”,即被子、毛毯叠法统一、被子枕头放置统一、蚊帐挂置统一、衣物挂置统一、室内物品摆放统一。相较于普通院校学生宿舍,更显整齐、清洁与规范。课前集合、严守课堂纪律,不准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进课堂,督察全程监督管理,无一不体现出学生管理制度的严格,同时也鞭策学生提高纪律意识,服从学院管理,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2、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

在准警务化管理下的校园,学生特别注重礼节礼貌,路上遇见老师,一定主动敬礼,大声问好;当有领导和老师来寝室巡视或检查时,会立即自行起立并向领导与老师问好;进入教室、老师办公室等场所前会喊“报告”,经允许后方才进入。前来参观考察的各级领导与老师都对我院学生的礼节礼貌给予高度评价。

3、强体魄、高素养、正能量

在准警务化管理的过程中,学院十分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通过实行“晨操制度”、队列训练、体能训练,组织拳击队、散打队等各类警体技能社团,组织长跑训练及各类体育技能竞赛等,广泛调动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热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因此,相较与普通院校的学生,我们学院学生的体育技能相对较高,身体素质也较好。

四、准警务化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准警务化管理的制度化,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当今的大学生多为95后独生子女,强调自由与个性发展。然而,准警务化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对学生日常各种行为规范进行约束,要求学生统一规范,集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管理过程中,有学生反映学校要求的集合规定过于制度化与形式化,特别是下午没课的同学对课前集合意见较大,认为集合后解散这个形式影响他们休息或参加其他活动。此外,寝室的统一规范及要求虽使寝室看起来整齐划一,但缺乏生活气息,显得寝室不够温馨与个性化。准警务化管理要求学生令行禁止,服从管理,导致个别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更不要提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二)学风建设力度不够,学习风气不浓

作为学生,学习应是第一要务。但是,因准警务化管理涉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工作方方面面,让大家产生了内务、训练比学习受重视,比学习重要的错觉。个别学生甚至把学习时间不够、学习精力不足、学习氛围较差等原因归结到准警务化管理过于严格,学生花费在准警务化规范上的时间过多,导致没有精力学习。此外,准警务化作为学院特色管理工作,全院上下倍加重视,因此,以准警务化为主题的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反之,关于学风建设的活动显得屈指可数,学院学习氛围不够浓厚。

(三)教师准警务化意识不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现阶段学院“教”与“管”处于分离状态,学院教师,特别是专任教师对准警务化的理解不够深刻,导致管理意识较弱,不能以身作则,全力配合学管管理。而一些年轻的学管教师,因为经验不足,还未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仅仅按照规章制度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懂得走近学生,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所需,给予关心与关爱,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开发潜能,不断成长,顺利成才。此外,学管教师还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以便能够对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五、下一步改进方向

(一)坚持以生为本的管理方针,严格执行准警务化管理的同时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树立“人性化管理,准警务化执行”的管理理念,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院在培养学生时,应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原则,把警务化的服从纪律意识、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勇于攻坚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同时,更应树立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关爱学生意识,将学生当成亲人,积极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因材施教,给予学生更多表达心声、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

(二)加强学院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校在强调集合、训练、内务检查等准警务化管理细则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与休息,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积极搭建学风建设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新青年在线等新媒体,结合线下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促进学风建设。此外,学院应积极挖掘优秀学生代表,通过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分享学习经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进一步增强全院教师队伍的准警务化管理意识,提高学管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管理能力

学院、各级部门以及全体教师应该树立一个统一的观点,坚持准警务化管理不动摇,了解准警务化管理的内涵与意义,在提高管理意识的同时要不断加强管理能力的学习。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加强专业学习,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要在平时多关心学生,对学生进行生活上的引导、心理上的疏导以及就业上的指导,形成自己的一套学生管理方法与理论,更好地管理学生、服务学生。

参考文献:

[1]阎继忠.关于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2]杨帆、舒云.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J].价值工程.2010,11

[3]许学添、宋健文、娄燕. 警务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理论.2010

[4]虞耀华、王泓、丁忠甫.警务化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谈——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思政工作透视[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

[5]李俊芝.对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探索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2

作者简介:

杨超,女,1989年7月出生,香港城市大学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助教,思政辅导员,目前主要负责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筹)学生准警务化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是学院学生会指导老师、兼职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

张挺,男,1982年7月出生,温州人民警察训练学校民警,负责安防学生准警务化管理工作。

本文系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筹)科研项目“安防学院学生实行准警务化管理初探”的研究成果之一。

民办高校学风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长期实践和不断探索循序渐进的历史课题,学风建设高校永恒的主题,二者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文中基于学习型党组织的相关理论入手,以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为突破口,从不同的层面探索其如何在实践中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做到二者有机统一。

关键词:高校 学习型基层党组织 学风建设

1 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内涵及重要性

学习型组织理论作为当今先进的管理方法之一,已深入到高校的管理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与系统思考。学习型党组织,就是把个体的、松散的、随意的学习行为变成党组织的行为,从而使党组织为每个成员的学习提供组织保障,如营造学习气氛、形成学习机制,在党组织的引导下,做到提升党组织和党员的学习能力,完善党建工作相结合。

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是推动党员干部、党员教师、党员学生和党组织改变或者优化原有的学习理念、模式、制度等,更加注重组织成员的“交叉学习”、“系统学习”、“个人学习”,注重培养目标的差异化、个性化,以保持党组织创新能力和先进性,提升党组织战斗力为目标的组织。推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其根本目的地是提高党员的学习能力,增强党员服务高校发展的能力,建设学校良好的学习风气。

2 学习型基层党组织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2.1 学习型基层党组织与学风建设二者目标一致 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重视学习本来就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生命源泉。而教学质量的高低、科研能力的强弱的关键就是学风建设的好坏。所以二者都是以“科学理论武装,善于把握规律,具有世界眼光,富于创新精神”作为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

2.2 学习型基层党组织与学风建设二者相辅相成 学习型基层党组织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更可靠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在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带动和支持各班进行学风建设的各项活动,为学风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高校学风建设是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实践载体。高校学风建设的三种外在表现:环境载体的感染力、管理载体的约束力与活动载体的主动性都是保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实效的助推器。因此,学习型基层党组织要把学风建设作为平台,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以学风建设推动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创建工作。

3 高校以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为载体,促进学风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3.1 改革创新,发挥高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优势促进学风建设

3.1.1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营造学习氛围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势,使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战斗活力的不竭动力。基层党组织要树立主动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更新理念,在党组织内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风气。

3.1.2 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完善学习方式 高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必须要探索适合高校人员的特点、贴近党员工作生活的实际、体现高校独特环境的学习方式。要坚持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基础上,鼓励互动式、交互式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实效。如:在向高校基层党组织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学習时,可以采取报告会、座谈会、观看纪录片、情景体验、撰写心得体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等方式。

3.1.3 拓宽新的学习途径,搭建学习平台 时代在进步,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客观上需要高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创造多种学习途径,搭建更广阔的学习平台。要充分利用业余党校、学习讲座、重大节日、培训班、网络、博客及时为党员“充电”,充分利用海报、宣传栏、手机短信、QQ群、论坛等各种途径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实现搭建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学习平台。

3.2 学习型教工基层党组织注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风建设 广义上的学风包括学校管理者治校之风、教师教学之风和学生学习之风。因此,端正教风实际上是高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推动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

3.2.1 以师德师风建设带动学风 教师要以德育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我院学习型基层教工党组织通过“引导加规范”的效应提升教工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如:通过先进事迹报告会、演讲会、“我心中的好老师”评选等活动大力宣传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制定教工行为守则,从各个方面加强对教工党员的言行举止的规范。

3.2.2 以提升教研能力保障学风 高校学习型基层教工党组织推动以教研室、实验室、基层学术组织、科研团队为单位大力开展学术科研活动,鼓励老中青教工党员组建学术科研梯队,提倡教工党员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增强团队意识,加强学术交流活动,增强教学科研能力。如:通过各种比武竞赛和评选活动,促使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开展“传帮带”助教活动等。

3.3 学习型学生基层党组织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风建设

3.3.1以思想教育引领学风 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理想与信念,是学风建设的思想保证。学习型基层学生党组织要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大力加强爱国爱校教育,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如利用全国“两会”召开、国庆、“12.9”运动、辛亥革命历史事件等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期开展一系列学习庆祝活动,使学生党员在活动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坚定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校发展服务的决心。

3.3.2 以目标教育激励学风 目标教育是以目标为基础和核心,围绕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学习型学生基层党组织以创建先进学习型党支部为总体目标,要求学生党员围绕支部目标积极制定自己的学习和成才计划,规划大学学业,设定专业发展方向和各阶段学业目标。这样就提高了全体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习成为大家的一种信念与习惯、一种行动与取向。

3.3.3 以强化管理推动学风 学习型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创建强化了管理,使学生党员的自发、无序的学习变成有目标的团体行为,把自上而下的引导与自下而上的带动结合起来,为学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如:在支部内成立了专门的学风建设工作机构“学风建设工作站”,、实行了学生党员导师制、满足和发展学生探求各种知识奥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觉能力,形成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3.4 以良好氛围养育学风 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于建设优良的学风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学习型学生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结合专业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各种课外科技文化和学术活动以及课余体育娱乐活动,大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知识的海洋。

3.3.5 以典型模范引导学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习型学生基层党组织推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应积极参与学习学风评比、创建优良学风集体和宿舍学习氛围等学风建设活动。如:实行党员帮扶制度,一个党员联系一个班级,从而影响和带动所联系班级积极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在宿舍对党员实行挂牌管理,接受全体学生的共同监督;对党员职责实行岗位管理,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其乐.新时期高校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探析[J].福建高教研究,2009(1).

[2](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1998.7.

[3]任志强.新升本科院校学风建设探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7).

注:本研究属于江西农业大学党建研究课题“高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对学风建设作用的研究”的成果。

民办高校学风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1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学风建设是根据学风的特点、规律, 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在校学生进行治学精神的培养活动, 是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这个根本任务而服务的。好的学风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 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品味, 是一所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学风的内涵是一所学校领导治校、教师治学执教和学生求学治学的综合体现和反映[2]。其内在的本质是一所学校特有的育人文化环境, 是无形的精神力量;其外在的表现是学校教师在教书与育人、治学与科研上的风气和学生在学习上的风气。

(1)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而良好的学风则是一所学校培养高素质学生的根本保证。加强学风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参与社会竞争的需要。学风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营造优良的学风, 使学生自觉养成求真务实、严谨自律、勇于创新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与意志,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努力使他们成为良好学习风气的维护者, 严谨治学的力行者, 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

(2) 学风是高校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 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生命线。学风的形成既有学习氛围、学习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也有学习态度、治学精神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两方面相互影响, 相互渗透, 最终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学风。学风建设直接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发展与壮大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前途和命运。良好的学风, 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 是衡量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指标, 在高校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

2 当前高校学风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校当前在学风建设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及外部环境的变化给学风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近几年来, 社会上的一些诸如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和思想开始逐步渗透到高校学生中, 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形成造成了不良影响。尤其是随着高校网络的普及, 良莠信息并存, 错误思潮、观念混杂其中, 青年学生极易受到感染。这种情况大大增加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使学校学风建设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4]。

2.2 教学管理工作的弱化趋势影响了学风建设的执行力度

随着管理体制的不断变化, 高校教师在学生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正在减弱。现在很多教师忙于一般事务性工作, 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的专业教师忙于科研和自身学习, 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非常有限, 还有一些教师责任心也有待加强, 不能很好的履行职责。高校教师的作用正在不断减弱, 这对于从中学毕业离开父母后来到大学校园才开始独立生活的迷茫的大学生来说是致命的, 从而使高校学风建设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这种弱化趋势使高校学风建设政策的执行力度大打折扣, 影响了高校优良的学风的形成。

3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途径

新时期,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以学风建设为主线, 紧紧抓住学风建设这个关键不放, 服务于学风建设。通过针对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思考, 作者认为, 现阶段高校为加强学风建设, 应当加强以下工作。

3.1 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高校在校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体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成才教育, 为学风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和动力支持。学风问题, 实际上是一个理想、事业心的问题, 一个大学生只有树立了远大理想, 具有较强的事业心, 才会有强劲的内在学习动力, 才会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因此, 加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主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成才教育, 引导树立远大理想, 明确奋斗目标, 端正学习态度, 明确学习目的, 这才是学风建设的治本之策。通过多方面的教育, 大力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 并帮助大学生认清所肩负的历史重任,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从而为学风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5]。

3.2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风建设的助推器

良好的校园环境, 对于建设良好的学风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学风建设不仅涉及到每个个体, 而且与学校的历史积淀、文化传统、管理体系和社会影响密切相关。在加强学风建设的过程中, 必须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中学习氛围的营造, 尽力创造安静、整洁、美丽、和谐的学习环境, 形成理想的治学、求学天地, 使校园环境在学风建设中发挥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这种有利于学习的良好校园环境和具有浓厚学术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风建设潜移默化的助推器[6]。

3.3 深化教学改革, 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

通过深化教育改革, 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 是建设优良学风的根本措施。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深化教育改革, 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学习能力、自学习惯。在教学改革上, 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 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途径, 使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7]。

4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是学风建设的关键

动力来源于需要的满足, 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学生对学习是否有强烈的需要。学风建设的关键是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与行为态度的问题, 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 变“要学生学习”为“学生自己要学习”。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大学生对学习的价值思考和判断, 而这种价值思考和判断的首要条件则是大学生必须了解和认识大学的学习[8]。学风建设的开展则为他们能够认识和理解大学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大学学习的价值和真正意义, 从而在他们内心深处产生对于大学学习的强烈需要, 进而从根本上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动力, 解决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加强学风建设是实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本质要求, 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 为了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担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 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因素就是高校的学风建设。就高校的学风建设而言, 它应渗透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之中, 其实质是教育、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 端正学习目的与动机, 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摘要:学风建设即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也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针对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应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 并积极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新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学风建设,高校教育,学生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利民.高校学生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实践和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28 (3) :77~80.

[2] 费文晓.高校学生工作与学风建设实践[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23 (4) :225~227.

[3] 孙传刚.关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9 (1) :31~35.

[4] 王宪平.高校学风建设的反思与对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5 (7) :106~108.

[5] 周全.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业科学, 2008, 15 (2) :73~74.

[6] 傅进军.关于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05 (4) :33~34.

[7] 吴明永.当枪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3 (5) :140~143.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增值税论文范文下一篇:液压润滑设备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