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电气专业论文范文

2023-12-14

自动控制原理电气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分阶段地引入Seminar教学,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阐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进行步骤及其特点、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以及对本科大学生培养中的积极意义。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入一方面使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使本科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在同类工科课程中起到了典范作用。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Seminar;教学改革

一、引言

在欧美的大学里,Seminar模式表现为学生与教师组成研习班或研究小组共同讨论研究某一问题,其核心是充分挖掘教学双方的学理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认知互动。Seminar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模式中,近年来多表现为研究生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活动,在本科教学中仍处于积极的尝试和探索阶段,也仍然表现为文科课程,在工科专业课教学中尚无实例。[1]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自动化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基于其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构建Seminar教学模式,训练学生整理总结知识的能力,检验学习效果,挖掘其创新能力,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

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Seminar模式

基于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特点,一般意义上的Seminar教学并不适用。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穿插Seminar教学模式,一个学期内进行2~3次即可。归结起来,这种Seminar教学模式可分三部分[2]:任务布置,课堂交流,成绩评定。

1.任务布置。在课程进行到某一阶段,将任务分配给学生。任课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份详细的Seminar课程计划,内容包括Seminar教学目标、Seminar选题范围、成绩考评标准以及关于各个选题的相关参考。根据班级人数具体情况和选题范围,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此环节教师要干预,保证每个小组既有成绩好的学生也有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小组间的优劣悬殊,又可以达到好学生带动差学生的目的。然后学生自由选题,每个小组领到一个题目,经过1~2周的课下准备,进行具体的课堂交流。

2.课堂交流。不同于一般的Seminar教学,每次只进行一个主题。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Seminar中,要进行多个题目的讨论,每个题目为时20~30分钟,共计100分钟。首先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宣讲或演示所选题目的分析研究结果,然后其他组员给予补充,时间约为8~10分钟。其后,教师和学生们在此基础上展开积极提问和热烈讨论,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时间约为10~15分钟。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新的问题和观点会不断涌现,教师在Seminar上除了倾听、参与和评价学生们的讨论之外,还要注意控制讨论节奏,引导学生发言,保证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观点。最后,再由教师对整堂课的内容做出简明的梳理、总结、扩展和引申,时间约为3~5分钟。Seminar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处于一个相对轻松、平等的环境,对课堂上学习过的一些知识,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观点交流、碰撞、融合和分享,使存在于学生内心深处的问题浮出表面。

3.成绩评定。教师对学生在Seminar的成绩评定,将作为期末成绩的组成部分。学生Seminar成绩的评定由课堂宣讲、个人发言对集体讨论的贡献情况、书面报告、出勤率四部分组成。课堂宣讲以小组为单位,或以多媒体辅助进行,它是学生口头展示分析结果,引发Seminar讨论的基础,教师根据学生准备情况评分,口头表达的学生代表酌情加分。Seminar上的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在现有的分析总结基础上深化对于自己题目的认识,开展进一步的探索和分析,以形成完整的书面报告。书面报告所涉及分值将占Seminar成绩评定的较大分值,教师对书面报告要严格把关,同一小组的学生的书面报告不能雷同,应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去完成。个人发言和出勤率,是用于衡量学生在参与Seminar讨论时的表现。一般情况下,个人发言和参与讨论情况所占分值比例较出勤率要高,因为讨论部分是Seminar最核心内容,是用于激励学生不再仅仅满足于“身在课堂上”,从而脱离他人讨论时的“旁观者”的身份,改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发言。教师根据发言情况和发言的质量评定成绩。

三、实施Seminar教学的关键问题

1.构建具有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特色的Seminar模式。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繁多,理论性和基础性较强,课程的特点并不适合一般意义上的Seminar教学模式。需根据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它的Seminar模式。不适合整个学期采用Seminar教学,最好在学期中,课程进行到某一阶段,适当地组织Seminar教学。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选题范围,并给出成绩评定,作为学期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教师应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和Seminar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教学活动。Seminar的引入,不是原有的课堂教学的对立或重复,而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有益补充、深化和应用。在这期间,采用一种任务驱动模式[3],引导学生探索主动学习。因此,适时引入Seminar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不失为自动控制原理教学过程的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2.制定合适的选题范围。Seminar的主题内容要兼顾课程的整体性、层次性,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可讨论性和拓展性。任课教师需拟定详细的、条理清晰的整体筹划纲要,形成一以贯之的学术脉络,并将课程内容分割形成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相关主题,能够使讨论有序进行。

3.设立严格规范的课堂交流制度。Seminar教学活动不能简单化地等同一般的课堂讨论,否则将失去Seminar教学的意义,因此必须制定严格规范的交流制度。在制度的运作上,必须严格、公正、一视同仁,奖惩分明,评分严格。若有的同学出现抄袭报告的情况,雷同报告一起作废。表现优秀的同学要适当加分。交流过程中,及时控制讨论节奏,避免使活动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甚至出现游离于主题之外的闲聊和不负责任的空发议论,从而走向歧途。

4.任课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素养和较强的控场能力。Seminar教学模式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奉献精神。能够即时把握学科发展动向,收集相关素材,提炼升华课程内容,以战略性的眼光制定选题范围,既能适合目前学生特点,又能体现专业课程内容的特点。Seminar教学模式的引入,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备课难度增大,课外指导学生的时间增加,批阅书面报告的时间和精力增加。这都要求教师具有敬业奉献精神,孜孜不倦,无怨无悔。在学生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及时地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例如新观点、建议和学生的困惑,以便有效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四、Seminar教学模式在本科生培养中的积极意义

1.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Seminar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改变传统的学生只听不讲这一垂直的单向教学模式[3]。要求学生根据指定任务主动去探索,寻找答案,然后在相对开放的平等空间里,亮出自己的答案,也亮出自己。这种模式也为参与者提供了相互激励的空间背景。

2.培养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表达能力。Seminar教学模式的引入,要求学生课前准备阶段必须广泛查阅资料,自主分析总结,这样他们将提前接触各类数据库的文献检索,并熟练操作技能。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Seminar的讨论需要学生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重点明确地回答疑问,有理有据地进行辩论,积极理性地说服他人;在书面写作能力方面,学生对于选题的最终研究成果都要以报告的形式出现。[4]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自动控制原理是专业基础课,面向学生90人左右,必须分成若干小组进行Seminar教学,设一组长负责联络本组同学,同一小组的同学面向同一任务,这时候需要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查阅资料,分析整理研究,课堂交流进程中,作为一个团体,回答其他小组的发问质疑,并提出问题。在整个准备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激励,增进同学之间的学习情谊和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平等互动的独特模式,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Seminar教学模式的独特性体现在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大家可以任意提出问题,发出质疑,双方平等互动。这个平等、公正、亲和的结构空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教学相长”的现实化提供了真正的可能。教师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提问、回答,不断地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处理问题的经验。教与学有机地、动态地融合在一起。

五、结论

Seminar教学模式的引入是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补充。它打破了传统的学生机械接受信息的模式,将学生的内在认识结构充分激活、展现,从而能真正激励学生进行知识的主动探索。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入一方面使控制原理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使本科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

参考文献:

[1]沈文捷,朱强.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7-8):43-47.

[2]雷化雨.本科教学中构建Seminar教学模式的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102-106.

[3]强盛,史小平,何朕.基于项目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416-418.

[4]朱郁闻.论Seminar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运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3(28):46-47.

自动控制原理电气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

前言: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加快我国向着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迈进。在当前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现已广泛应用在各领域,电气工程领域也在不断建立完善的科学技术体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空间。

1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概念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核心在于经过电子学、控制论、计算机技术的关系,将其三者进行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应用在电气工程中,实现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主要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核心技术,将会影响到其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从实践分析得知,电气工程中采用自动化技术,工程中就不需要人力进行完成所有工作,减少劳动力应用,促进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在当前电气工程中,现已普遍应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向前推进,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气工程中有着重要地位。

2 自动化控制技术优势

2.1 自动化控制技术具有较强的安全性

现阶段,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广泛的运用在各个领域,主要原因在于其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因为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实现运行的自动化,这样就能够减少人力的投入,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就不需要人工的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实现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操作,还有以有效的提高电气工程运行中的安全性。和传统的供电方式相比较,自动化技术的供电方式不但可以提高电气工程的生产效率,还可以对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一定的基础保障,避免在操作过程中造成一定的人身伤害。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在电气工程中全面的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既可以促使施工工序的有效进行,还可以为电能检测的质量和能力提供技术支持。在电气工程中,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不但可以对相关的工作进行详细的技术分析,为了方便后期工作的顺利进行,自动化控制技术还能够有效的提高供电的质量以及对相关数据测量的准确度。自动化控制与传统的监控方式相比较,还有一个更强大的优点,那就是可以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通过这种监控方式,可以对电力系统中出现的任何一个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自动化控制技术不仅可以为相关企业的利益提供一定的保障,也能够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2.2 便于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的监控

传统的供电系统控制主要是通过人工的方式来对电气系统进行控制。在传统的供电系统控制中,每个操作环节中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倘若供电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对电气系统的整体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传统的供电系统还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监控的力度不足,容易遗漏一些不被注重的地方,这些简单的工作问题,也会使电气故障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但是,如果在电力系统中采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对电力系统全方位、全时段的监控,可以有效的避免传统人工监控中存在的问题发生,通过实时的监控办法,既可以达到对电气系统监控的目的,也可以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年限。

3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3.1 在电网调度中应用

由于我国的地域面积较广,电网调度也一直是一项工作难度较大的工程。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网调度方面也已经运用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这样既可以使工作人员对电网调度工作进行远程、实时以及动态的全面、全方位监控,对电网调度的工作进行实时的掌握,如若电网调度工作出现问题,相关人员还可以进行及时的解决,对电网调度工作的稳定性有一定的提高,相应的也提高了电网调度工程的整体安全性。通过运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相关部门的成本支出,降低人力的消耗,也可以推动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科学性发展。

3.2 在变电站中的运用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的作用在各个行业也已经突显出来,很多的产业也已经充分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并已经全面的运用在生产过程中,使产业能够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空间。而在供电系统中,主要是运用了计算机技术的转化作用,通过把变电站作为核心内容,把我国的供电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提高到了更高的水平。为了实现供电系统的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统一,在引进新技术的过程中,则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将计算机技术和供电系统的控制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

3.3 在电气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在电气工程管理过程中,为了有效使得管理程序有效运行,还需后台提供保障,若是产生机械设备问题,那么后台就需要排查,进而找准故障点,对于故障进行检测和维修是需要浪费大量时间。若是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便可对机械设备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检测,如果说管理阶段产生问题,对于发生故障的故障点进行及时准确的检测,并对相关问题可以进行及时的分析和研究,并及时的进行维修,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也加大了过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所以在现阶段,相关科研人员应当对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创新,确保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气工程的有效运用。为了提高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有效运用性,首要就要对加强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工作支持,還要进一步加强自动化的监控模式管理,进一步实现操作过程中无人监控的技术,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自动控制技术的工作效率。从现阶段的发展形式来看,应当把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放在首位,这样才能确保运行设备具有较高的数字化水平。为了满足时代的多元化发展需要,首先应当加强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一体化与智能管理,只有推动智能化和一体化发展,才能使电气工程的各项工作高效率的完成,也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增加更高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经过以上分析得知,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说是时代发展下的产物,经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使得我国各产业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各领域、生产效率,推动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奇巍.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0):161-162.

[2]刘世凯.综采自动化智能无人化技术与应用研究[J].石化技术,2020,27(09):106+112.

[3]任金宝.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2020(26):62-63.

[4]徐芳芳.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10):156-157.

[5]史激特.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8):132-133.

自动控制原理电气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目前的“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引入了项目教学法;进一步阐明了“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条件、应用举例和项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机床电气控制;项目教学法;应用

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具有90%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显著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章“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改革为背景,探索和分析项目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课讲解干瘪、无味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机床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仍然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虽然黑板粉笔改成了多媒体教室,增加了一些继电器器件以及部分机床电路原理图的图片展示和动画演示,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仍然很少,加之大多数学生实际接触真实机床的机会很少等原因,最终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纵使教师精神饱满,富有激情地不断重复讲解,并以考试作为手段,配有部分内容的实训实验,但单调和枯燥的讲解和部分不切实际的实训内容,还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也沉闷乏味,毫无生气。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只能通过机械似的记忆来掌握主要的授课内容,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达不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实验实训内容较少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实训条件的限制,对于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实践环节往往是敷衍了事,对实训环节更是有心无力,最终导致了实训环节在“机床电气控制”教学中的缺失,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机床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效果。比如,作为一所高职院校,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在实验室建设中投入的资金和人力虽然是很多的,但是目前能够用于“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的设备却很少,只有一个有两类机床共40套仿真设备的实验室,这两类机床虽然是机床电气控制课程中很重要的部分,但是其他机床实验设备的缺失,使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总是存在遗憾。

(三)理论教学和实践过程脱钩

目前,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教学基本沿用了理论教学加实践教学的模式,理论与实践分时段进行。一般教师在安排教学时总是会先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进行实践环节的锻炼。这样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分开易导致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上的脱节。首先,“机床电气控制”课程中有很多的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图,学生在对机床的外观、动作方式没有任何直观概念的情况下进行理论学习,接受知识很被动,没有自己的主观理解,课堂内几乎是教师的一言堂;其次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不同步,在实践课需要与理论结合时理论知识近乎忘却,实践课程无法及时享用理论课程的成果,实践课教师在安排实践内容时无法实现最佳效果。另外,实验室机床设备的仿真模型化,也使“机床电气控制”课程的实践教学和工厂的实际机床脱钩。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状况,可以尝试将项目教学法引入“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之中。

二、项目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课程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机床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高技能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托校内的实训基地实验室硬件条件,把项目教学法引入到“机床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效果比较显著,从教师到学生反应都很理想,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参与性、互动性和课堂气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仅如此,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较大提升。

(一)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条件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成为了教师指导、监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具体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

人是决定事件成败的关键,项目教学中的“人”就是指教师,引入项目教学的关键就是教师。项目教学法虽然也讲求理论,但主要是要做实践项目,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法需要花费教师更多时间和精力,同时对教师的教学和实践业务水平要求也更高,教师不仅需要精通教材内容,更需要熟悉实际的操作过程,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要想实施项目法教学,就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特别是实践能力,然后才是对教材理论的理解,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才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所在。

2.必须具有开展项目的实践条件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再好的教师也不能纸上谈兵。“机床电气控制”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各类机床的结构、外形、工作原理十分的复杂,如果没有实际的机床供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养是不可能发展提高的。对于开设机电类专业的学校,实验室建设在专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教学法也注重实践条件,实践条件决定了教师项目的选择,决定了最终实施的项目好坏,实施项目与实际工厂中的设备的区别,也必然直接影响着最终教学效果的发挥。

3.项目教学不能脱离教学大纲

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项目教学法,大家的目的都是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的高职高专人才,都有自己的培养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项目教学非但不能脱离教学大纲,反而应该确保所选择的项目能够将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够在具有一定难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考核方式要合理公正

项目教学中,考核必须要合理公正,必须兼顾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评分标准必须明确,对完成项目的评价必须合理公正。项目教学具有重过程轻结果的特点,教师在进行项目评价考核的过程中更应该要合理公正。具体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教师的指导性评价和学生的自主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机床电气控制所涉及的机床较多,每一种机床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优势和适用场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并掌握知识,必须以每一个机床作为一个项目进行实践操作。比如,对于普通车床,设立了识读并检修普通车床CA6140电气控制电路项目,共6个学时。根据课程标准,这个项目确立的知能目标是:掌握常用普通车床电气控制原理图的识读方法,会识读普通车床的电气原理图,会处理普通车床的常见电气故障。根据知能目标,将整个项目分为若干个阶段任务,并在每一次上课前以项目单的形式发到每一个同学手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预习和查找资料。

第一阶段:总体认知阶段,学生的任务是:(1)观察实验室内车床CA6140的外形、动作方式、工作过程;(2)找出车床上面(包括车床内部)的所有的低压电器元件及控制柜并明确每一个低压电器元件的作用;(3)根据实际操作,领会低压电器元件在电路图中的位置和作用。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总体观察普通车床的工作方式、运行过程并对其上面的低压电器元件利用已经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第二阶段是分析普通车床CA6140原理图,学生的任务是:(1)根据前一阶段得出的结论对普通车床的电路进行设计并和实际电路图进行对比;(2)分析理论中的电路图与自己所设计电路图的区别,找出其优点所在;(3)看懂并分析电气原理图,掌握普通车床CA6140的工作原理。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对自身所设计的电路和理论上的电路进行比对、分析,得出自身设计的缺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掌握掌握普通车床CA6140的工作原理,同时,学生之间也会交流和合作,共同评定设计的好坏,该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阶段是故障检修阶段,通过实际车床的操作和原理图的分析设计,让学生学会对普通车床CA6140进行检修。学生的任务是:(1)分析普通车床CA6140的故障现象;(2)根据故障现象,对实际所设置的故障进行检修。在这个阶段中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仪表的使用,针对各种突发性问题需要自主寻求解决方法,这一阶段的实践对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有很大作用。

最后,根据项目完成的情况,教师集中讲解和点评。当然在前几个阶段,教师也要参与并实时地进行指导,但应突出学生在项目完成中的主体地位。

三、项目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项目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它以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形成直接经验的形式使学生掌握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在项目教学中,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性活动,注重的不再是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因此,在项目的具体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选择项目要合适

选择项目要合适,必须实用、优秀,并符合学校实验室条件。项目的选择是项目教学法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的效果。项目的确立必须充分考虑实验室的现有条件,同时还要考虑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要尽可能囊括全部的教学知识点,难易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另外,在项目的选择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入企业人员参与,这样选择的项目才更符合社会生产的实际。

(二)教师指导要把握好尺度

教师在项目教学中的身份是组织者、监督者、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发生错误和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纠正、指导和帮助,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指导也应因人而异。项目教学法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和运用知识,从而提高操作技能并完成自我能力的提升。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多做启发性指导,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

(三)项目教学中必须进行实时总结和点评

每个学生在基础知识、自身经验和接受能力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同样的项目中所获得的结果也不同,实时的总结和点评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项目完成的最佳方法和技巧,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便更好的完成项目并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将项目教学法引入“机床电气控制”教学中,改变了传统教学说教式的被动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 刘成晔,蒋科军. 项目教学法在“汽车构造”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5).

[2] 张莹.浅谈高职院校的项目教学模式[J]. 江苏高教,2008(1).

[3] 程少伟.谈行为引导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应用[J]. 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4] 蒋庆荣.以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自动控制原理电气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制定依据;注意问题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电气自动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及使用效率,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机电一体化已成为现代机械工业发展的整体趋势。从电气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在保证电气相关工作质量的过程中,其基本前提在于掌握电气控制设备的路线设计,以此来保证电气设备安全、高效的运行。在这一问题上,本文从电气控制方案的制定依据、电器控制的线路设计要求及电气控制线路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对电气控制的线路设计进行分析。

1.电气控制方案的制定依据

受电气设备种类及使用方式的影响,电气设备有着多种控制方案,设计人员在进行电气线路设计时,需本着简便、可靠、经济、实用的设计原则进行设计,以此来发挥出电气设备的操作优势。一般来讲,电气控制方案的制定,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1控制方式需满足设备的拖动需要

在判断电气设备控制方式科学与否的过程中,其主要评判标准在于电气设备创造的经济效益。简单的电气控制逻辑与稳定的生产设备工序,多适用于继电-接触控制方式,这也是较为合理的;相反,若加工程序多变,设计人员则需要考虑采用编程序控制器。

1.2控制方式需满足电气设备的通用化程度

在电气设备的实际运行中,所谓的通用化是指生产机械加工中面对不同对象时的通用化程度。如某些加工一种或者几种零件的专用机床,其通用化程度低,这种设备可以保持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因此,这类机床一般适用于固定的控制电路;但如果是用于单件小批量零件加工的通用机床,则需要结合着加工对象来选择与之相符的加工程序,如数字程序或者编程控制器,以此来体现电气设备运行中的灵活性与通用性。

1.3科学稳定的电路电源

在选择电路电源的过程中,若电气设备控制电路整体比较简单,则可以使用电网电源,若电气设备中的元件比较多且设备内部电路比较复杂,则需要设计人员对电网电压进行隔离降压,以此来减少设备故障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针对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设备,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直流电源,在节能安装空间的同时,还能便于操作、维修。

2.电气控制的线路设计要求

设计人员在进行电气电路设计时,其设计顺序一般按照主电路、控制电路、设计电路、信号电路及局部照明电路等几个方面进行。且在初步设计完成后,需要设计人员结合着电气设备的使用功能,对其进行检查,确保线路设计符合要求,并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对其进行完善与简化。

2.1控制线路的设计要求

在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案上,主要取决于电气设备的实际操作,换而言之,不同功能的电气设备,其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要求不同。但从整体设计规律上看,其电路设计仍需满足以下几点基本要求:第一,设计方案的制定,必须满足生产机械的工艺要求,确保电气设备能够按照工艺顺序准确、可靠地运行;第二,在电气线路设计上,应确保整个线路简洁有效,且尽量选择常用的、经过实际考研的设计线路;第三,线路设计应满足操作调整与检修方便的原则;第四,确保所设计的线路具备必要的保护装置及连锁环节,确保出现错误操作时,设备能自动断电,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五,设备线路的设计,必须安全可靠,以此来保证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

2.2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主要由经验设计法语逻辑设计法两种。首先,经验设计法。所谓的经验设计法是指结合着生产工艺的实际需求,依据电动机的控制方法,选择典型环节路线直接进行设计。这种路线的设计需要设计人员结合着电气设备的实际要求,将各个独立控制的电路设计出来,然后结合着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对各个分部的电路联系进行确定。这种设计方案的优势在于简单有效,缺点在于线路设计需要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来设计,且需要绘制大量的分部线路图,设计时间上比较长。其次,逻辑设计法。所谓的逻辑设计法是指采用逻辑代数的方式进行电气线路设计,这种设计方法的优势在于线路结构合理,可节省所用元件的数量。在逻辑设计法中,需要设计人员明确控制对象的运行信号,尤其在整体逻辑变量系统设计上,对整个运行元件的使用性能进行分析,进而明确控制对象每个动作的启动、停止信号。

3.电气控制线路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的實际发展趋势不难看出,线路设计是进行电气设备设计、生产和调控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电气设备正常、可靠、安全运行的保证。由此可见,保证电气控制中线路设计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对电气控制线路的安全运行有着直接作用。

3.1尽量减少线路连接导线的数量

设计人员在电气控制线路设计中,应从电气设备各个元件的实际占地位置出发,在符合线路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配线时的连接导线,避免导线引起不必要的故障。

3.2正确连接电器线圈

在电气控制线路设计上,电压线圈受自身阻抗性能的不同,无法进行串联使用,避免造成两个线圈电压分配不等的现象发生,即使是两个同型号的线圈,在面对额定电压的前提下也应避免这种连接。这是因为电器动作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先后顺序,当一个接触器运行时,其线圈阻抗会增大,且线圈上的电压将增大,导致另一个接触器无法吸合,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线圈烧毁的状况。与此同时,电感量相差悬殊的两个电器线圈,也不能并联连接。

3.3避免寄生电路的出现

顾名思义,所谓的寄生电路是指线路运行中意外接通的电路,这种电路在运行中,除了降低设备元件的运行效率外,还会加大机器的磨损程度,增加设备的运行成本。此外,在线路设计上,设计人员还应最大限度的减少电器数量,采用标准件和相同型号的电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触点以简化线路,提高线路可靠性。

4.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电气设备已成为工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推动作用。做为电气控制系统的重要环节之一,电气路线设计对整个电气设备的整体运行有着直接影响作用。这就要求电气线路设计人员能够深入电路设计研究,结合着电气设备的实际功能及自身的工作经验,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确保电气线路设计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科]

【参考文献】

[1]莫少荣.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基础的探究[J].科技传播,2011(02).

[2]陆斌.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探讨[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08).

[3]杨春光.小议电气设备的故障维修与检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8).

[4]孙丽英.电气设备故障维修与检查的技术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9).

[5]顾卫东,陈玉光.浅谈电气控制系统常见的故障现象及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9).

自动控制原理电气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各类电气设备的综合利用率,还能够协助相关部门快速搭建环保高效的电气控制网络体系。在电气工程相关技术领域内,电气自动化技术资源的合理运用方法比较多,也能够呈现更加省时省力的信息化部署与应用态势,有效节省较多能源。本文将主要探析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优势以及要点。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应用

在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内,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控制装置能够呈现更加稳定和高效的運行状态,也能够创新结合多项电气自动化技术资源,并能够与集成化的软件系统功能进行有效衔接。但是在很多分布式电气工程项目的部署和应用过程中,也需要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殊应用思路,及时开展信息化管控和调度工作,才能够显著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

1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势

1.1 便于调控与运行管理

在广泛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能够及时进行系统调控以及运行管理等相关工作,并能够根据实时数据指标全面整合各项设备和技术资源,普遍呈现动态化的监管模式[1]。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便于调控以及运行管理,但是需要及时解决能耗量较高的缺陷和管理问题,避免影响到相关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在各类电气自动化系统中,调控操作和运行管理模式的合规性和正确性,能够直接影响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效果。在电力和电子行业领域内,通过广泛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显著提升调控操作的精确度,还能够协助系统管理人员进行运行管理工作[2]。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过程相对比较简单,能够根据目标系统的操作规程,重点筛选相关调控参数和运行监管参数。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与相关电气系统进行有效衔接,并能够在正常的调控与运行管理模式中,精准采集相关电力电子数据信息,还能够根据具体操作功能模块儿中的业务流转形式,准确输出相关监测数据指标,并能够协助管理人员提升调控和运行管理效率。

1.2 无需单独构建控制功能模块

在广泛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资源的过程中,无需单独构建控制功能模块,也能够及时响应系统调控和运行管理等相关功能的操作指令,还能够精准输出相关控制信号。尤其在PLC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资源的可视化特征非常明显,也能够根据电气设备中的具体零部件运行状态,综合评估和判断分析控制指令的执行路径是否科学合理[3]。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路径,在无需单独构建控制功能模块的基础之上,能够精准把控相关数据信息的流转效率,还能够进一步凸显低能耗以及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优势。在集成系统的控制平台中,能够充分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资源,综合评估管控一体化的控制指令是否正确,也能够有效约束和限制相关操作人员的误操作行为,并能够显著提升控制操作功能的精确度。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系统控制操作效率,但是需要建立在更加优化和完善的设计模式基础之上。

1.3 信息化程度较高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等相关行业领域中,信息化程度相对比较高的现象非常普遍,也能够显著提升相关技术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信息化程度较高,并且对系统操作人员的信息素养要求也比较高,因此能够直接影响到电气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质量[4]。在统一信息化建设标准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各类电气自动化技术资源,动态协调相关机电设备的自动控制模块,也能够及时采集和统计分析相关运行数据指标。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信息化程度较高,能够根据特定的编程设计方法和算法流程,定向调整电气自动化设备中的相关控制指令,还能够协助集成控制平台精准采集相关数据指标。信息化程度相对比较高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资源,能够为电气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并能够根据特定控制功能模块中的业务操作流程,及时检验各项管控指标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1.4 易于拓展和功能解耦

在集中部署和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将拓展功能选项进行严格监管,才能够及时迎合工业发展需求,还能够将功能解耦模式与软件设计模式进行有效衔接。易于拓展和功能解耦,能够充分展现电气自动化技术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并能够按照实际部署应用需求,量化统计分析相关硬件运行维护指标,也能够提升信息化建设质量和管控效率[5]。虽然电气自动化技术具备易于拓展以及功能解耦等显著应用优势,但是也需要及时结合集成化的平台系统软件,才能够精准管控各项运行参数指标,还能够显著提升网络化以及系统化的自动控制效率。尤其在电力以及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内,易于拓展以及功能解耦的具体应用形式会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因此更需要精细化部署和应用相关电气设备和技术资源,并需要协同低碳高效的部署方式,重点提升电力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2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2.1 发电厂的分布式控制应用

在电气工程建设项目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被广泛应用在发电厂的分布式控制应用模式中,也能够进一步提升相关电力电子技术资源的依赖性和协同性。在对发电厂的分布式控制应用模式进行全面部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电气系统的自动化调控管理模式,定向筛选发电厂中的相关控制指令,并协同科学合理的自动化控制方法,精准输出相关控制指标和统计数据。在对发电厂进行分布式控制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PLC系统元件,根据分布式控制功能模块中的相关操作参数,将相关电气设备的运行管理模式进行自适应调整。通过应用发电厂的分布式控制方法和技术资源,应该能够显著提升电气工程的整体部署质量。不同建设规模的发电厂,需要配备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平台有所不同,也能够直接影响到电气自动化技术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在发电厂的分布式控制应用模块中,能够根据相关自适应模块参数,定向调整相关业务系统的控制操作模式,并及时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操作。

2.2 变电站智能运行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能根据变电站等重要电力设施的智能运行管理模式,重点筛选运行管理参数,才能够精准适配相关控制指令的输入或者输出模式。在变电站的智能运行管理模式中,能够将电气自动化设备和相关信息资源实现精准链接,还能够进一步凸显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功能的操作目标。在处理变电站的智能运行操作需求过程中,就要根据电气工程中的相关操作模式,按照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相关方法的应用流程,重点部署和应用相关功能模块,也能够进一步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化设计效果。根据变电站等相关装置的具体运行参数,全面整合电气自动化技术资源,凸显调控运行管理模式中不同层次数据信息指标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在变电站的智能运行应用模式中,能够将电气工程中的相关设备资源,与自动控制网络的部署形式进行有效衔接,并充分保障变电站内部相关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

2.3 电网调度应用

在集成式的系统控制平台中,能够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在电网调度功能选项中,也能够根据该功能模块输入和输出数据指标的精确度,及时开展定向筛选和调整操作,也能够及时均衡不同电力网络之间的负载形式。部分城市和地区的智能电网建设工程中,需要根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效果,及时优化和完善电网调度功能模块中的相关设计模式,也能够及时按照低碳,节能,高效等相关设计原则及时调整和优化调度操作参数。在组合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将电网调度功能模块中的相关操作指令与自动控制系统中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有效衔接,才能够充分保障电子技术资源之间的依赖性和协同性不变。在集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将电网调度功能选项中的具体数据参数进行全局化处理,及时同步相关信息处理结果到集成控制平台之中,还需要在优化设计调度功能模块的基础之上,定期筛选功耗相对比较高的电气设备。

2.4 断电保护应用

在电气工程项目的部署和应用过程中,断电保护装置能够承载较多自动控制功能,因此也能够有效承接电气自动化技术资源的应用形式,还能够充分满足电气工程中相关施工技术方案的应用需求。在执行差动保护以及断电保护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电气设备的信息输出状态,及时定向调整断电保护参数,并充分提升相关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自动操作效率。根据电气工程的具体部署需求,需要将断电保护装置的系统响应能力以及安全性能参数进行统一采集和数据处理,并在可视化监控平台中,重点排除相关安全隐患因素的干扰。在广泛应用差动断电保护装置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资源的具体配置条件,需要定期开展故障维修工作,才能够精准把控相关电力电气设备是否始终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

2.5 电力在线监测应用

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应用特点,其能够协助电气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实现更加精准的电力在线监测应用功能。在统一部署和应用电力在线监测功能模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自动化控制装置和电气设备的整体运行状态,在开展故障检修等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重点筛选在线监测数据参数的合理区间范围,也能够快速整合相关控制信息资源。在对电气电力系统进行统一建设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避免选用能耗相对比较高的在线检测装置,以免影响到电气自动化技术资源的应用状态。根据电力系统的在线监测指标,也能够有效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效率,还能够根据供配电网络中的各项运行参数,在集成式控制平台中定期更新相关在线监测数据信息。

结束语

在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技术已逐步应用于电气工程环节中,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电气工程智能化水平。随着我国电气工程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电气行业领域对我国电气工程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只有推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发展进程,才能保证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确保电气工程项目的运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玉涛.浅谈电气工程及电气自动化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J].电子世界,2020(24):206-207.

[2]陈泉润.关于电气与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之中的融合运用探讨[J].电子世界,2020(24):69-70.

[3]郭呈凌.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木工机床,2020(04):20-21+24.

[4]王俊清.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管窥[J].中国设备工程,2020(24):189-191.

[5]马赫欣.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析[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4(12):73-74.

陈婷翌、1993年6月、女、云南宣威、汉、电气工程、助教、本科

涂祖蕾、1978年9月、女、云南昭通、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讲师、硕士研究生

自动控制原理电气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正在快速的向前发展,这就涌现出了许多高新技术,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在电力工程中运用自动化技术实现自动化运转需要大量的支持,但是当前我国自动化技术的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异,自动化技术水平比较低,需要很多设备来进行支持,这样就需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将电气自动化融入到电气工程中,从而就能提高工作效率,顺应电气工程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融合运用

在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当前电气自动化还没有与电气工程有效的融合,极易造成一些消极影响,所以务必要采取一些与其相对应的措施进行融合,从而就能充分发挥电气自动化的作用,提高电气设备运行速度,保障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发展。

1 电气自动化概述

所谓电气自动化就是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发展,包括硬件、软件设备,将计算机作为操作控制终端,进一步实现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进入到新世纪以来,电气自动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自动化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在高新技术产业当中电气自动化是重要组成部门,在农业、工业以及生活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还可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来,电气自动化已涉及了每一个领域和行业,从开关设计到工程都有电气自动化存在,并且我国范围内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很快,为了对电气自动化研究进行加深,不断提升技术人员的培养水平,大多数高等院校都设置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社会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且电气自动化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所以该专业的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这就一定程度促进了电气自动化不断向前发展。电气自动化具有非常多的优势,不仅可以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方便与快捷作用,也可以使得人民群众发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势,比如OPC技术的技术。除此之外,电子计算机的使用使得电力系统得以快速发展,也扩展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从而推动我国电力行业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2 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优势

2.1 能实现无人操作

站在当前的角度来看,在自动化控制中智能技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已全面实现了无人操作,远程操作的工作模式,此工作模式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不仅可以减轻工作量,还可以一定程度提高自动化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目前一些人员对其提出了疑问,电子工程在自动化控制中智能技术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现有的水平不能与自动化相关标准相符合,一些消息不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致使自动化工作效率较低,系统稳定性不够,导致卡顿情况的出现,因此作为相关工作人员务必要与具体情况相结合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解决这些问题。

2.2 具有很强的安全性

安全性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引入的主要目标之一。众所周知,电气系统的施工以及后续的使用往往包含一定的危险性,一旦施工不规范或是后续系统的运行出现问题,很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则能够保证系统施工以及后续使用的安全性。这是因为自动化的系统往往具备预警功能,在感知风险后能够第一时间通过自动操作避免问题的影响持续扩散,同时能够防范电气工程施工及后续运行过程中因人为失误等因素引发的安全问题。

2.3 能加强联动性,不断优化利用效率

电气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联动性,对利用效率不断优化。对现代化建筑进行施工过程中每栋楼之间应用智能化技术和高新技术非常有必要,不仅可以促使每栋楼之间自动化设备具有紧密的联系,还可以最大限度确保建筑工程利用效率,如果建筑施工中消防、电气以及照明系统出现了问题,该技术都可以对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促使总效率得以提高,強化系统内部的联系。

3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进行国家综合实力衡量时经济和技术是重要标准,为了在国际上占据主导地位一定要大力提升国家的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融合运用效果不佳,是制约电气工程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尽管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运用中没有达到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但是也有很大的进步,自动化变成周期和电气自动化效率有了很大的进步。除此之外,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更新和提升,电力自动化技术正在不断完善,朝着灵活集成控制系统方向不断发展,因此在不久的将来电气自动化技术将会与电气工程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以满足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的技术需求。

4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

4.1 在工程管理中的融合运用

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其在每个行业中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电气工程中应该该项技术需要高度重视编程调试工作,强化编程调试,从而才能充分发挥出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作用,确保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在仪表管控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应该把管理重点转变到DCS 及 PLC 控制系统中,且在使用过程中采集、整理以及分析工程温度、压力以及流量数据,对数据准确性进行监督管理,从而就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负担,保障工程安全稳定性能。从上述的分析理解到在电力工程中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使得管理效率更加科学,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4.2 在变电站中的的融合运用

在变电站中运用电气自动化能分成两个阶段:借助电磁装置来实现监控变电站的工作, 电气自动化应用的初级极端,这是第一阶段。借助全危机设备实施监控,它的监控能力比在监控时借助电磁装置要更强,这对提高变电站运行效率是有帮助的。在变电站运用电气自动化能做到屏幕化监控操作与变电站运行管理的自动化。电磁监控系统在慢慢被用微机系统作为核心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所取代,能促进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慢慢做到监控、操作的一体触控化。最终提高整个电气工程的运转效率。

4.3 在电网调度中的融合运用

在城市建设中电网运行具备复杂性的特点,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简单的工作设备到大型的工作站都要对电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电网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气工程中时候为了配置适合每个设备和环节具有很大难度,所以在具体的应用中要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把机械设备和工作站之间进行有机连接,从而形成统一的电网,进一步实现自动化控制,一般来说,这种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连接设备和工作站的方式为专属局域网。同时,发电站和调度室能利用局域网线路进行连接,进一步实现信息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对电网进行科学有效的调度,在常规的运营中要利用自动化技术对电气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要是发现出现故障和隐患,就需要通过使用自动化技术报警系统对其进行及时检测与报警。在电网调度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合理化提升电力负载,保证电网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4.4 在远程监控中的融合运用

具体来说远程监控就是使用电脑终端对全部区域的设备进行控制,在电气工程中远程监控可以对电气工程整体情况进行监督控制,大大节约材料和安装成本,减少电缆数量,保障组态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获取更大的生产效益。通过科学有效的应用计算机设备可以对电气自动化和远程监控同时实现,促使其在监控当中能够得以有效的开展,提高工作效率。一般来说电气工程中应用远程监控技术可以一定程度减少电缆使用量,以免因长距离电缆对电力系统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确保系统稳定性,减少生产成本,促进我国电力工程的蓬勃发展。可是因为电力工程具备比较大的通讯量,且现场宗霞通讯速度不能有效满足相关要求,这样在一些信号比较差的区域中就不能对远程监控技术进行实现,因此只可以应用在比较小的电力工程中,不可以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得以有效应用。

4.5 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化

随着社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着电力工程的发展,在电力工程当中继电保护装置是重要的构成之一,能促使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工程有效融合在一起。对于电气自动化和电气工程的融合机电保护装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立刻对故障进行反应,在启动报警装置的同时切断问题线路,从而保护其他无问题的线路,最大化降低电气设备的损坏程度。此外,将机电和电气自动化同和在一起能够促使检测更为全面,避免电路和设备遭受损坏,若是机电发生故障设备就会主动拒绝启动和错误启动,从而很大程度降低难度。

4.6 在发电厂发散监控系统中的融合运用

在发电厂发散监控系统当中电气自动化具有显著作用,站在分散监控系统结构角度来看,一般构造可以呈现出分层分布式,且由以太网、过程控制单位、高速通讯网以及工作人员等几个部分组合而成,电气自动化能够在过程控制单位的输入输出、主控单位中得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用于接收各種各样的信号。通过处理和运算这些接收数据之后,能够形成实时展示数据,随后使用打印机设备输出运行状态和参数,以此帮助工作更好的决策,确保电力系统监测、控制以及连锁保护的实现。除此之外,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可以确保人机接口通信的实现,过程控制单位也可以从工作站中发出指令,把信息及时发送到工作人员,实现更加高效的实时监控和控制机组设备。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工程中为了将电气自动化技术有效融入进去,务必要对技术服务理念进行不断创新,拓展自动化技术平台,从而就可以将其合理运用到电气工程、变电站、电网调度以及远程监控等,从而大大提升电气自动化水平,使其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促进我国电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翰城.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7(01):99-100.

[2]房文平.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前景展望[J].中国住宅设施,2018(06):73-74.

[3]汤旭祥.浅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現状与展望[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236.

[4]徐星.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的融合应用现状与优化措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3):88-90.

[5]蚁舜松.电气工程中电气和自动化设计的融合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9(12):39-40.

上一篇:地方职业技术教育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市场化运作的民族音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