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相关统计分析范文

2023-09-16

体育活动相关统计分析范文第1篇

摘要:基于分析民间体育游戏走进幼儿园户外活动。首先分析出民间体育游戏开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出民间体育游戏的选择原则。其次分析出民间体育游戏走进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有效策略,通过有效的结合活动目的;创设良好的情境;确保活动的教育性三种活动途径。最后分析出民间体育游戏走进幼儿园户外活动中,有效的丰富了户外活动的教学内容,增强了户外活动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     幼儿园活动    户外活动

分类号:G623.8

民间体育游戏是作为每一人成长经历的游戏,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中融入民间体育游戏,能够增强活动的教育性,使幼儿在民间体育游戏中受到更多的启发。由于民间体育游戏具有悠久的历史,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的发展智力,同时使民间体育游戏得到传承。从而民间体育游戏有效的节省了活动开展的条件和素材,只需要利用户外的空旷场地,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1.民间体育游戏开展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中,虽然幼儿教师将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到活动中,但却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幼儿教师对民间体育游戏的教育资源不够明确,对一些真正的民间体育游戏的认识不全面,没有深入的了解到不同民间体育游戏背后的故事,以及游戏对幼儿所带来的影响,导致在引入过程中准备不充分。其次,幼儿教师在整合民间体育游戏时,对游戏的内容、规则等方面没有进行适当的创新,导致一些民间体育游戏不能符合目前幼儿的发展。同时,幼儿教师让民间体育游戏,走进幼儿园的户外活动中,没有把活动与民间体育游戏相匹配,导致幼儿在民间体育游戏中难以达到活动的要求,以及教学的目标。

2.民间体育游戏的选择原则

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引进民间体育游戏,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参与活动时,应该充分的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兴趣爱好等方面,能够调动起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游戏活动中。并且,幼儿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使幼儿在游戏中掌握规范化的动作,以及游戏规则等,促使幼儿更好的发展[1]。同时,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身体素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幼儿教师要确保游戏的选择,与幼儿的运动量相符,使幼儿的体质得到有效的锻炼。

另外,幼儿教师在选择民间体育游戏时,要注重游戏的团结性,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养成良好的体育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学会互相帮助。从而有助于幼儿良好的品质,以及健康的人格形成,提高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幼儿在今后的人生成长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3.民间体育游戏走进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有效策略

3.1有效的结合活动目的

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充分的将活动的教学目标,与民间体育游戏有效的结合。由于民间体育游戏的种类很多,而户外活动主要强调的是对幼儿身体的培养。因此,幼儿教师要为幼儿选取适当的民间体育游戏,来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比如,跳房子,可以发展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的弹跳能力。首先,幼儿教师为幼儿画出跳房子的形状,让幼儿自己去寻找喜欢的石子,作为抛掷物。其次,幼儿教师引导幼儿按照游戏规则进行跳房子游戏,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可以提高幼儿的投掷准确性,增强幼儿的腿部力量[2]。同时,有的培养了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意识,使幼儿在跳房子过程中,脚或者石子压线、出线后,能够自觉的停止,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充分的体会到了乐趣,还在潜移默化中舒缓了幼儿的身心,使幼儿的体质得到了训练。

3.2 创设良好的情境

幼儿教师将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到户外活动中,就要为幼儿创设出良好的活动情境,使幼儿的情感和内心获得体验。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一些民间儿歌,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幼儿在良好的气氛渲染下,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3]。比如,丢手绢的游戏,幼儿教师让幼儿围成一个圆圈坐在一起,指导一名幼儿拿着手帕围着圆圈跑,其他幼儿边拍手边唱丢手绢的儿歌,“丢啊丢啊丢手绢.....”此时这名幼儿可以将手帕放在其中一个幼儿的身后,并寻找空位坐下。在此过程中,幼儿要是发现自己的身后有手帕,就可以站起来追逐前一名幼儿,如果追到则为胜利,失败就继续进行游戏。从而有效的锻炼了幼儿的反应能力和敏捷性,增强了户外活动的趣味性。

3.3 确保活动的教育性

幼儿教师在开展户外活动,虽然是锻炼幼儿的身体能力,还也要注重活动的教育性。因此,在选择民间体育游戏时,幼儿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竞争类的游戏,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理,使幼儿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有效的增强了活动的实效性。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让幼儿进行拔河比赛,在拔河比赛的游戏过程中,让幼儿感受到了力量要往一起聚,自然的心也朝着一个目标前进,有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使幼儿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且,拔河能够使幼儿的爆发力得到激发,也使民间体育游戏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从而有助于幼儿塑造良好的品质,健全幼儿的人格和思想形态,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间体育游戏走进幼儿园户外活动中,有效的丰富了户外活动的教学内容,增强了户外活动的教学实效性。通过体育教师为幼儿精心的选择民间体育游戏,充分的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兴趣爱好等方面,能够调动起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游戏活动中,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养成良好的体育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学会互相帮助。同时有助于幼儿身体素质的增强,促进幼儿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形成,发展了幼儿的综合能力。从而使民间体育游戏也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金红姣. 弘扬传统,创新发展——民间体育游戏走进幼儿园户外活动探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 v.15(06):224.

【2】朱晋. 如何让民间体育游戏走进幼儿园户外活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17):134-134.

【3】陈健. 把快乐种进孩子心田——淺谈幼儿园民间游戏与体育活动的有效结合[J]. 新课程·上旬, 2017(6).

作者简介:黄珍,女,汉,1990年2月生,南平市顺昌人,本科,学前教育,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体育活动相关统计分析范文第2篇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幼儿园体育课程的具体化实践,是幼儿在园内开展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得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课程组织形式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体育教学有很大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特征方面,即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是幼儿园体育课程的基本特性。[1]

为了解开展课程游戏化项目后,幼儿园在组织体育活动方面的情况,我们采用教师随机访谈、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项目园中教师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与理解、实施计划和评价、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频率与活动内容,以及幼儿园在开展体育活动中的困难和疑惑进行了调查访谈。

一、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片面理解体育活动的概念

幼儿园参加课程游戏化项目后,93%的教师认为体育活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户外自主游戏变多,46%的教师认为集中性的体育课变少,7%的教师觉得没有变化;有43%的教师知道体育活动中晨间锻炼、户外体育活动及体育游戏课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40%的教师了解幼儿园早操活动创编的原则和步骤。访谈中,有些教师片面或错误地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精神,他们认为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到户外自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化就是减少集中性的体育课,有的幼儿园甚至一度出现取消早操活动,让幼儿在户外自选器械、自主游戏的现象。过于“游戏化”,使得幼儿在运动时间效率低下、运动量不足,使体育活动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二)体育活动计划不规范、评价不科学

调查中,68%的教师会制订班级体育活动计划,65%的教师能够在每次课后及时评价。32%的教师偶尔制订活动计划,31%的教师集中评价一段时间的活动,4%的教师在上级检查时才评价,他们在组织体育活动时会处于盲目随意的状态,呈现无层次、无挑战、低效能的现象。活动前缺少科学的设计和安排,评价不及时或者流于形式,阻碍了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功能的发挥。

(三)轻视有计划性体育游戏的开展

调查中,68%的教师认为一周一节集中性的体育游戏课比较适宜,46%的班级能每天开展两次户外活动。在班级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方面,86%的教师选择自选器械活动。通过访谈多名来自不同幼儿园的教师,大家集中认为自主体育游戏时间比以前有所延长,这足够发展幼儿的体能,集中性的体育游戏课可以适当减少。调查中有29%的教师认为不用开展集中性的体育游戏课,这种活动形式仅排在体育活动的第五位。

(四)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

在“影响幼儿园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因素”调查中(见下表),专业体育教师的缺乏排在首位,其次是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的缺乏、人数问题、安全问题以及课程设置。幼儿园教师基本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非常少。专业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素养的缺乏使得教师们更多关注体育活动中幼儿的安全问题,对组织程序、时间分配、幼儿的材料选择、动作发展、运动强度与密度等方面缺乏思考,这导致体育活动流于形式,未能起到锻炼的效果。

二、强化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的对策

(一)加强培训,明晰概念

《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2016年度视导报告》中指出:“由于没有从整个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角度去理解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内涵和价值,很多项目园的课程改造还局限于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尚未形成整体的课程架构意识,课程的基本概念含混。”体育活动游戏化要求教师具备正确的课程观、教育观和游戏觀,正确理解课程游戏化的精神内涵。此外,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素养,这样才能开展高质量的体育活动。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如早操、晨间锻炼、计划性集体体育游戏、户外自主活动、室内体育活动、运动会、远足等。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同,其活动的教育价值也不同。例如,晨间早操的内容是基本体操,形式有徒手操、器械操、基本动作练习、队列练习等,通常采用集体活动的方式,有利于全面锻炼身体,培养幼儿的习惯和良好的组织纪律性。[2]优化户外体育活动需要重新审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及自然环境的存在价值,从幼儿、家长、教师等角度进行系统的探究和实践。

(二)科学规划,有效反思

幼儿园需要基于儿童立场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科学规划幼儿园的户外游戏环境。

首先,幼儿园要关注幼儿的能力差异,打造富有梯度的环境,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能体验成功感。如在设计大型运动组合器械时,吊板的高度、宽度都要有变化,让幼儿从不断挑战中产生快乐。其次,幼儿园要关注器械的实用价值,打造有效的环境。在创设户外环境时,除了要有挑战性,还要突出实用性,这特别体现在对传统自然景观的改造上。最后,幼儿园要关注游戏场地的合理规划,打造整合的环境。幼儿园需要反复研讨器械的分类、投放及使用,制订详细的场地规划图以及班级活动时间表,努力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幼儿园应在学期初期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要求,制订适宜可行的活动目标。各年级教研组在此基础上研讨制订年级和班级层面的学期体育活动计划,要求每周各有侧重,以保证幼儿基本动作、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幼儿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同时,要重视评价的作用。体育活动评价是衡量活动目标实现与否的重要方式,起着检验、反馈、调节的作用。体育活动评价分为即时评价与课后小结,前者一般针对个体,后者一般针对班集体,即课堂学习评价。

(三)正确理解,重视游戏

根据王洪耀(2013)的调查研究,幼儿园的体育游戏基本为每周一次,幼儿参加体育游戏的次数较少,活动的强度和密度达不到,这影响了幼儿的锻炼效果和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的需要。有关部门和幼儿园领导应重视体育游戏的开展,增加每周体育游戏的次数,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体育工作是通过两条途径来完成的:一是体育活动(包括早操、体育课以及户外体育活动等常规锻炼方式);二是体育游戏。体育游戏,也称活动性游戏或运动游戏,是根据一定的体育任务设计的,由身体动作、情节、角色和规则等组成,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幼儿园体育活动与体育游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逻辑上是包含关系。相比较而言,体育活动只有锻炼的属性,而体育游戏除了锻炼之外,还兼有趣味性和竞技性。体育游戏比一般体育活动更能发展幼儿的身心。[3]

(四)分众教研,分层研修

教师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他们的专业经验是在学习中获得的。园本研修是专业对话的主要表现方式,它的本质是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本土资源,解决教师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来达成教师的成长。[4]根据幼儿园现阶段的情况和教师的特点,我园成立了体育活动教研小组,利用分众教研、分层研修,开展专项体育活动,不断提升教师在体育活动中的组织能力。

1.认真观察幼儿表现,做体育活动的观察者。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的活动空间较大,且处于运动状态,这对教师观察和捕捉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在体育活动前根据活动形式确定好具体的观察内容。如教师主导类的体育活动以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体性体育活动为主,可以重点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运动能力、运动品质以及情绪反应等;幼儿自主性体育活动偏重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自由玩耍等,需重点观察幼儿与材料、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同时,教师要结合观察的重点内容,综合采用危险区域定点站位、整体巡视等多种观察站位。

2.细心解读幼儿行为,做体育活动的指导者。

幼儿的运动行为转瞬即逝,教师应该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和活动情況,及时跟进调整教育行为,提供适宜、有效的指导。如,两位教师同时执教“玩椅子”活动,在最后的椅子组合环节,A班幼儿使用多种方法组合椅子,有效练习爬、跳、走、平衡等多种技能;B班幼儿的组合方法较为单一,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评课反思环节,A班教师说,在发现幼儿方法单一、相互模仿时,很有必要及时用语言加以提醒,从而打开幼儿的思路。

“理念向深度走,行动向宽处行”,这是课程游戏化实施中必须面对的命题。唯此,我们才能让教师感受到课程变革带来的不是繁重的任务,而是解放;才能让幼儿体验到课程变革不为外显的快乐,而为收获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刘馨.学前儿童体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94.

[2]张慧和,顾荣芳,薛菁华.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丛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0.

[3]杨枫.学前儿童游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10.

[4]崔岚,黄丽萍.如何当好教研组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0.

体育活动相关统计分析范文第3篇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校机电, 计算机, 商务英语, 艺术系四个专业, 24个班。采取“问卷”课堂提问及观察法。

1.1 调查结果 (表1)

2 调查结果分析

本院学生年龄一般在20~23岁只见。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意义都有较好的认识, 并有切身体会。就他们这个时期的解剖生理特点来看, 肌纤维已经变得强劲粗壮, 骨质坚硬。骨的结节和粗隆加大, 骨小梁的结构组织符合力学规律, 各个器官发育成熟。由于过去部分同学错过了青少年最佳的锻炼时期, 现在亡羊补牢, 未为晚矣;但是他们毕业后多从事脑力和体力劳动。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的发展与身体的生长相适应, 大脑皮层的形态结构和思维过程日趋健全有助于各种规定的技术和负荷较大的运动量。为上好体育课具备了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正因为大脑皮层的功能完善, 各个器官已经成熟, 改变了青少年时期神经细胞兴奋与抑制过程的不均衡, 兴奋过程占优势, 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特点兴奋与抑制开始逐渐走向均衡, 抑制占主要地位。加上专业课程多, 难度大, 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技术和压力, 挤掉了应该参加业余体育活动的时间。

综合上述高职学生体育活动心理有以下几种。

(1) 职业需求的心理:将来毕业后大部分要到中小企业去, 竞争强, 工作时间长压力大, 劳动强度大, 生活单调。他们把体育视为增强体质, 满足个人兴趣爱好, 消除疲劳, 恢复体力的一种需要。他们对体育项目有个人爱好, 希望老师能给予重点辅导, 体育课上给予一定自由活动时间。

(2) 积极参与的心理:他们人为能再次深造上大学是次非常难得的机会。过去不重视体育活动, 现在有了机会, 对上体育课积极性很强。对各项比赛, 争先恐后;对竞赛全力以赴, 争取好成绩, 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

(3) 娱乐的心理要求:这部分学生女生比例大, 体育基础比较差。她们希望老师上课要轻松、自然、不拘一格, 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教师的讲解要耐心, 说话和气。不要要求太高, 以满足学生生理、心理的要求。

总之, 高职体育的培养目标, 规格必须以满足企业的需要为宗旨。体育课设置的原则应为体现实用性, 突出针对, 显示灵活性, 教学环节的组织。应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使他们毕业后在岗位上有充沛的体力, 有组织群众体育活动能力和本领。

3 改进意见

3.1 对学生方面

(1) 摆正专业力学学习与体育课的关系。 (2)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结合自身专业、爱好、身体状况, 提倡突出一、二个专业方面, 为将来终生体育打下基础, 能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成为企业某一、二个体育项目的骨干和积极参与者、组织者。

3.2 体育教师方面

3.2.1 认真钻研教材, 结合特点, 运用启发式教学

体育课如果是按照常规学法: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练习这一公式进行, 就显得呆板、单调、乏味。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材, 灵活多样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不断变化方式, 运用提问、诱导、先练后讲。让学生示范、学生评议、教师纠正等灵活运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 寻找动作规律, 把感性知识变成理性知识。

3.2.2 要努力学习新知识, 不断提高自

表1对学生体育态度, 兴趣程度比较

己的业务水平

体育是门科学, 来不得半点虚伪。他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的总和。要不断学习前人的经验, 还要刻苦学习现代体育科学知识。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体育教师要狠抓自己的基本功, 坚持体育运动。讲解要简明扼要, 条理清晰, 风趣幽默;示范要准确、协调、优美。学生会很快领会动作要领, 振奋精神, 产生跃跃欲试, 积极参与的情景。

大学生学习目的性、方向性比较明确。有的喜欢足球, 有的热爱篮球, 有的是系乒乓球代表队的, 还有的想学习一种健身方法。笔者认为应该给予照顾, 重点指导, 并鼓励他们对项目的偏爱。积极而带动了一大批学生积极参加。

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 已被更多的人所重视, 也是时代的要求, 未来的需要。健壮的身体并非是永恒不变的, 如果缺乏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体育能力, 再好的身体也会走向反面。所以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不仅是在校内的需要, 更是出校门长期生活, 工作的需要。

3.3 对学校

(1) 要把体育放在广义议事日程上, 要有一位院长分管体育。 (2) 要参加省、市级体育竞赛活动, 给学生锻炼, 增长知识的机会。 (3) 要有专项体育经费, 每年为体育多办实事。 (4) 要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 与其他教师同工同劳。 (5) 开展体育科研, 推广教学经验,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树立典型, 走出去, 请进来, 形成浓厚的教学气氛。

摘要:本文采用自编“问卷”课堂提问及观察法的调查的方法, 对广东白云学院学生进行了体育锻炼心理活动状况的调查。通过对广东白云学院学生进行了体育锻炼心理活动状况的调查的调查研究, 有59.3%的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比较浓, 有36.3%的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一般浓, 有4.4%的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不大;大部分学生期望学院加强球类教学和开设选修课和专修课。针对学生心理活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解决的方法, 从而为提高高职高专学校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有利于高校体育课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活动,体育锻炼,兴趣

参考文献

[1] 胡英宗, 林少娜.对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心理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89, 15 (2) .

[2] 李渊.云南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7 (6) .

[3] 江荣, 唐新.对部分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闽江学院学报, 2005, 25 (2) .

[4] 周洁.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9 (4) .

[5] 贾卫国.杨洋.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31 (1) .

体育活动相关统计分析范文第4篇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 随着课改的深入, 对体育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都作了大量的研究, 然而对于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调研报告却不多。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 教育部部长周济部长代表教育部向全国广大青少年学生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 对于落实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 弥补体育教学不足, 增强学生体质,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 发展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 据浙江省2007年度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报告:温州市中小学生体育活动场地人均面积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都不是很理想, 已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温州市高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形式、时间、频度、内容等状况和影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为更好服务课改, 开展体育教学, 进一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推动温州市学校体育发展, 提供一些参考数据。

2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分析法, 随机抽取了温州市二所省级重点高中、二所普通高中、重点职高和普通职高各一所, 共1100名高一到高三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生468名, 女生632名。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70份, 有效回收率为96.4%, 并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查阅了有关专著及相关的论文, 结合调查结果, 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3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3.1 温州市高中学生通学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 温州市高中学生住校比例高达79.8%, 其中重点中学学生住校的比例比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高, 住校生中女生回家的频率比男生小。原因是重点中学学生生源范围广, 文化成绩较好且学习要求期望值高;高中女生对学习重视程度比男生高。同时说明学校安排的课外体育活动对温州市高中学生的健康水平、终身体育意识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3.2温州市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

表2表明, 有58.3%的学生喜欢参加体育课外活动, 有6.4%的学生不喜欢, 说明大多数学生能持积极的态度参加体育课外活动。其中男生的喜欢程度比女生高, 重点中学比普通中学高, 普通中学比职业中学高。原因是男生比女生好动, 并且到了高中阶段, 随着年龄增长, 女生受传统观念影响, 影响着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3.3 温州市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表3表明, 温州市高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层次的。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动机的排序依次为:增强体质、调节精神、爱好喜欢、消遣娱乐等。由此可见, 温州市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积极的, 认识是较高的。体育的娱乐功能、社交功能、社会文化等功能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学校体育的功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学生有一定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观念。其中学校体育功能得到较好发挥的顺序依次为:重点中学、普通中学、职业中学, 同时绝大部分女生把调节精神作为活动动机首选, 说明女生高中阶段学习压力比男生大。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的活动动机存在着问题, 急需我们学校体育工作着加以正确引导。

3.4 温州市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和频度

表4表明, 有91.9%学生每次活动的时间少于60分钟, 其中有29.8%学生活动的时间少于30分钟, 尤其是女生活动时间太少。同时只有29.1%每周课外体育活动次数达2次以上, 其中女生比男生更加被动, 这与学校领导不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不力有一定关系。由于学生锻炼时间较短、次数又少, 所以锻炼的质量并不高, 难以适应高中阶段繁重的学习任务。

3.5 温州市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选择项目情况

表5表明,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 在项目选择上呈多元化, 选择项目依次是:篮球、羽毛球、排球、足球。选择的项目娱乐性较强, 所需场地、器材简单, 投入资金也不是很多, 而且与教学内容相关。但是还有20.3%的学生选择慢跑作为活动的手段, 不得不令人深思。说明学校在体育方面经费投入有限, 不能充分提供运动场地和器材。同时, 男女学生在项目选择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男生更多选择对抗性激烈、竞争性强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女生则更多选择对抗性不强、运动量小的项目, 如:羽毛球、排球、健身操等。

表6表明, 影响温州市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影响的主要因素是:运动场地不足、运动器材缺乏、对体育不感兴趣、运动技术差、学习紧张等。其中女生的学习压力比男生大, 重点中学学生学习压力最大、普通中学学生其次、职业中学最轻。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温州市高中学生住校的学生比例大、在校时间长, 课外体育锻炼基本上在学校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4.1.2温州市高中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具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

4.1.3温州市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次数明显不足, 以至于锻炼效果不好, 难以承受学习所带来的压力。

4.1.4 温州市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选择项目以篮球、羽毛球、排球为主, 男生趋向于篮球、羽毛球、足球, 女生趋向于羽毛球、排球、健身操。

4.1.5 影响温州市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有运动场地不足、运动器材缺乏、对体育不感兴趣、运动技术差、学习紧张等。

4.2 建议

4.2.1 着重解决温州市高中学习体育场地不足、器材缺乏的问题, 争取多方位引进资金, 改善学校的运动场地设施, 以满足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

4.2.2 针对高中学生喜欢项目, 体育教师要充分重视, 结合课堂教学, 加强对学生喜欢项目的教学和指导。同时,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营造良好锻炼氛围, 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丰富学校体育文化生活。

4.2.3 加强女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和体育活动组织, 引导她们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提高女生的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

摘要:随着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对学生身心发展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温州市高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形式、时间、频度、内容等状况和影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因素的调查, 发现温州市高中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具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次数明显不足,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选择项目以篮球、羽毛球、排球为主;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有运动场地不足、运动器材缺乏、对体育不感兴趣等。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 范立仁, 顾芙蓉, 王华倬.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况的研究[J].体育科学, 2000, 2.

[2] 周建伟.宁波市大、中学生体质监测及参加体育活动状况分析[J].体育科学, 2004, 10.

体育活动相关统计分析范文第5篇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医学院等10所非体育专业在校本科生1200人为研究样本。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知识、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方便抽样。在各高校以自然班为单位, 由有一定实践操作能力的体育老师对学生进行问卷发放, 调查结果详实。发放问卷12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148份, 其中男生562份, 女生586份, 有效率95.7%。

1.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处理, 用百分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描述。

2 调查结果与分析[1]

2.1 云南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目的的调查

乐休闲 (占43.6%) 。他们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明确, 动机比较积极健康, 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处于良好水平, 已具备了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认识基础。由此可以看出, 他们对体育教育学习与锻炼的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 意识到了课外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

2.2 云南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

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是学生需求的最直接表现。从云南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统计表可以看出 (表2) , 男生选择的是篮球, 足球等对抗性强的项目, 而女生更多的是选择健美操, 羽毛球等强度较小, 轻松休闲性的运动项目, 主要原因是男、女生在生理、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也反映了大学生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充分考虑到了毕业后继续从事锻炼的需要与可能。

2.3 云南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是衡量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主要指标之一, 是保证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基本条件, 是显示体育行为最为集中的表现。表3的调查表明, 云南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达到30分钟至1小时的学生占42.4%, 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的学生占21.6%, 约74%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间超过了30分钟。从男女生的调查结果看, 女生活动时间短于男生, 将近一半 (46.9%) 的女生活动时间都选择在30分钟以下。表明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明显不足, 离“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差距较大。

2.4 云南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次数

广泛开展学生体育活动, 高等学校要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2~3次课外体育活动。[2]但调查显示 (表4) , 云南省14.3%的大学生几乎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没有达到体育人口和学校体育教学的有关要求, 应引起云南省各高校有关部门的重视。

2.5 影响云南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制约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调查显示 (表5) :影响云南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 (1) 学习紧张没有时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占35.6%) ; (2) 没有场地器材 (占31.3%) 。其原因在于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大, 加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促使大学生不得不抓紧业余时间进行本专业外的各种专业知识培训, 还有学分制的实施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

3 对策与建议

3.1 深入学习贯彻《纲要》, 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拟定多样化的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切入点, 是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应用和实践的主要场所。所以, 大学体育应为大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个时期, 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运动技术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体育健身知识, 培养良好的健身态度与习惯, 懂得如何评价自身体质与体育锻炼的效果并且能科学地制定运动锻炼处方。各高校应全面领会和理解《纲要》的精神, 转变教学观念,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 以“学生为本”, 制定有学校特色的、行之有效的体育课课程[3]。在重视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同时, 强调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目标的达成, 促进学生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意识, 获得全面发展。[4]

3.2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方法的运用, 应以学生身心发展及需求为依据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各学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等因素, 开设学生喜欢并具有锻炼价值的内容, 选择一些难度小、易开展、趣味性强、有利于终身体育, 融健康、娱乐、休闲于一体的项目, 大学的体育教学内容应该全面考虑运动项目的锻炼价值和社会转移价值, 知识技能在进入社会后能得到实际运用,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5];教学方法的制定和落实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原则, 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让学生既掌握了体育知识, 提高了技能, 又能感受运动的乐趣, 成功的快乐, 形成体育习惯。

3.3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实施应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价,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随着“健康”新概念的深入人心, 教学评价只对技术掌握与身体素质赋值的评分已经成为过去时, 评价的内涵被大大的丰富了, 评价更趋于客观化、合理化。教学评价通过对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主体, 评价的方式等进行改革, 将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 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努力程度, 进步幅度, 平时表现, 出勤率等, 重视评价的主体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可以激发师生更好地进行教与学的活动, 促进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

3.4 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进行选项课自主分层教学, 构筑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体育课课程设置要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为中心, 以学生为本, 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从健身、娱乐、休闲等角度加以考虑, 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要大力开展哪些对场地设施要求不太高学生又喜欢的运动项目, 同时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 把“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体育理念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使学生乐于学习, 易于接受, 便于课外锻炼, 从而养成习惯而终身受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身体素质基础, 体育专长基础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 按水平分班、按兴趣分班。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要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性和多样性, 采用基础课、选项课、选修课、训练课等多种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并存方式, 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发挥课堂教学对课外体育的辐射作用, 在课堂中重视教学内容的选用与学生课外活动内容相“链接”[6]创建体育网络平台, 让学生可以直接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知识, 相关的体育比赛规则, 最近的体育要闻与赛事, 开辟教师专栏, 专门解答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注重培养体育辅导员和体育骨干以点带面, 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课外体育工作的开展。[3]

3.5 与时俱进,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伴随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体育教学新课程理念的不断融合、发展, 对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的要求会越来越高[7]。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尽快提高师资学历层次较低的现象,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学习新兴的运动项目;其次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措施, 加大经费投入, 使体育教师成为一专多能, 复合型, 创新型和科研型的体育教师。[8]体育教师只有提高素养, 才能适应日前教学改革的需要, 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跟上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

3.6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改善场馆设施, 满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

针对高校扩招后, 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体育资源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策与经费支持, 大力发展体育场馆设施;另一方面应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挖掘学校自身的环境优势和校园优势, 因地制宜, 开发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体育项目,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

摘要:通过对云南省高校部分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评析。云南省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有所提高, 但由于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场所、教师等方面的原因, 影响到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云南省高校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遵循“健康第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评价的实施, 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优化高校体育课课程, 加大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才能提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桂源海, 张凯, 赵咏梅, 等.云南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状况的调查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 2009 (9) :506~507.

[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教体艺[S]. (2005) 4号.

[3] 崔世君.浙江省大学生余暇体育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探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第20卷第3期2008 (9) :108~110.

[4] 季浏.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桂林, 2005, 7.

[5] 谢铭.普通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制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09:132.

[6] 魏勇.高师院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效性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4, 6:92.

[7] 蔡德坤.体育课程改革期待新型体育教师[J].体育与科学, 2002, 23 (4) :79~80.

体育活动相关统计分析范文第6篇

1小学体育游戏创编的社会需求

1.1应试教育的弊端

在长期应试教育形式的影响下,我国基础教育管理显得异常保守,将学生优秀与否与考试成绩划等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考出好成绩,这也正是为什么学生毕业以后与社会脱轨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问题是关键所在。 目前实行的应试教育正在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学校与家长普遍不重视体育课程,学生体质下降是与学生从小培养的体育兴趣分不开的,学校和家长对体育课程的漠视,严重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加上目前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不高,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 要想真正改变这一现状,就应该从小学开始,引导学校和家长重视体育教学,设计更好的体育游戏,使体育课程成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有力手段。

1.2不能忽视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问题

目前学校与家长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学习压力,他们没有时间去玩游戏,没有时间去锻炼身体,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 学生身体健康不仅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同时也与学生的健康家长以及家庭的幸福紧密相关。 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问题已经非常严重,面对学生体质下降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部已经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解决学生的体质问题,就要从小学教育阶段开始,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体质进行锻炼。

1.3体育游戏的教育优势

首先,体育游戏存在寓教于乐的优势。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兴趣会直接影响学生在体育游戏过程中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和提高。 所谓寓教于乐,重在强调体育游戏的娱乐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欢乐中游戏,在欢乐中体育,进而使学生在欢乐中学到知识。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身心发展都不成熟,所以要选择适合他们参加的游戏来进行教学。 对此要求小学体育老师自身教学能力优良,深入了解该阶段学生的特点。 设计一些积极向上且能够让大多数学生参与的游戏,让每个学生有能乐在其中。

2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多元效应

2.1体育游戏对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影响

通过大量数据分析,经过体育游戏锻炼以后的学生,其基本活动能力与身体素质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体育游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对学生完成基本任务的能力起到了培养作用,学生的各项基本活动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手段,体育游戏和其他体育活动一样,将身体运动作为主导,提前设计好游戏的内容和形式, 与其他体育活动一样具有健身的作用。 此外,在体育游戏中运用的体育手段比较强,所以会对学生起到比较全面的锻炼效果,学生参与到体育游戏中主要出于自己的直接动机, 对有趣的游戏过程进行体验,因此参加游戏是学生自愿的行动,这种自愿性的行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进而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2.2体育游戏对学生活动水平的影响

教学活动组织形式、 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等因素是影响学生是否能够产生对体育课兴趣的重要因素。 学生之所以会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 主要原因是在体育课程中学生可以尽情表现自己, 体育游戏教学的进行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体育活动水平,在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事先对所有学生进行合理安排,给学生制造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产生成就感,进而喜欢上体育课。 新课程实施以后,师生角色被重新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中心,体育教师在课程中应尽量少讲一些专业知识,多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进行主动的学习。 例如笔者在体育课中组织班级的足球赛,教师自己当裁判,利用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足球比赛规则进行了解,进而对带球、奔跑等动作进行练习。 在比赛过程中体育教师将具体的动作进行简单讲解以后,将其融入到体育游戏中,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动作,体会到参与游戏的乐趣。

2.3体育游戏对学生文化学习兴趣的影响

小学生的负荷不应过大, 小学体育课堂中玩游戏是主要的部分,以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为主,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留一些活动的空间,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进而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在传统体育游戏中一般以身体活动游戏为主,教师可以将一些语文或者数学方面的重视融合在传统游戏中,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大脑智力进行开发, 同时还能对学生的文化学科兴趣进行开发,使学生体会到活学活用的重要性。

3结语

综上所述, 体育游戏教学可以对学生爱好体育的意识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学科成绩,因此,笔者建议体育教师应该进一步明确体育游戏的具体教学目标, 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与能力,注意体育游戏方式与内容上的创新,最终激起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逐渐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

摘要:体育游戏不仅存在体育本质上存在的功能,同时还具有很多延伸性的功能,不仅可以使学生体质得到增强,同时还能起到寓教于乐、发展智力等作用,因此体育游戏存在的多功能性直接体现了游戏的多元效应。

上一篇:体育场馆商业运营方案范文下一篇: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