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跳闸原因分析范文

2023-11-03

线路跳闸原因分析范文第1篇

从大量的调查数据来看, 电网外线电路的故障大都发生在10k V以下的外线电路中, 几乎是外线电路故障的70%。目前, 10 k V配电站的输电线路有三种:即空中线路、地埋电缆和混合线路。根据用户不同, 配电线路组成两大网络, 即城网线路和农网线路。城区用电量较大, 外线半径短, 线路连接实现单环网、双环网、多联网等, 从10 k V配电站直接出线, T接支线, 经过变压器, 连接户外环网箱, 再变压连接用户;农网线路较长, 供电辐射半径大, 外线电路分放射状和树杈形。无论是供电的城网线路, 还是农网电线路, 由于地面情况参差不齐, 有的线路绝缘度不高, 外线电路易发故障。

1.1 停电跳闸外因

外线供电线路, 纵横交错, 高压、低压线路混合架设, 每条供电线路的的设计施工, 考虑到本条线路的经过的地面、村庄、和其他设施较多, 对区域内全部外线供电线路的环境影响往往考虑不周全, 线路架设过程和后期环境外力因素, 对线路的破坏, 不同的线路的干、支路之间, 支路之间, 偶发冲突, 跳闸断电, 是最常见的;还有维修、安装施工时, 员工粗心大意, 造成隐患, 也会造成跳闸停电。

1.2 停电跳闸的内因

外线供电线路, 因为使用期长, 还有的品质低劣,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提高, 对供电需求急剧增长, 超过线路设计时的供电能力, 负荷沉重, 受热氧化, 以至烧断, 造成停电;除此之外, 线路的连接点和引流线处氧化了, 增大电阻, 负荷比较大的电流, 从导线输出时, 连接点因电阻大, 导致导线温度增高, 氧化更强, 烧断导线, 造成线路短路, 引发跳闸。

2 解决跳闸停电的基本措施

2.1 健全制度, 落实责任, 加强管理

(1) 强化责任管理。供电外线网的管理, 要根据各个干支线路的辐射半径, 供电负荷的大小, 用户多少, 实行量化管理, 专人专管, 千金重担大家挑, 人人肩上有目标。分段分户, 建立数据档案, 发生停电, 不管什么原因, 第一时间有人负责, 掌握一手材料, 及时拿出对策, 制定应急措施, 尽最大程度减少停电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危害。 (2) 增加外线巡逻密度。外线的巡逻检查很重要, 认真细致的巡逻检查, 能及时排除隐患, 发现潜在的问题;定期巡视, 保养线路, 做好点检记录, 根据工作经验, 判断导线变化, 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 (3) 提高线路工程验收标准。新形势下, 10k V供电站的数量, 与日俱增, 新架设的外线电路工程, 越来越多, 参与的企业很多, 受严峻的竞争形势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使工程验收工作难度加大, 建议各地各地电力工程技术部门, 提高线路工程验收标准, 强化责任心, 严把质量关, 确保工程的寿命。 (4) 不断总结教训。隐患险于明火, 防火胜于救灾, 责任重于泰山。这句话是针对火灾说的, 也同样适用于10 k V配电站的外线维护和保养工作, 把每次事故当做反面教材, 深刻反思, 查漏补缺, 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 定期研究, 进行经验与交流, 形成文字资料, 健全规章制度, 确保10 k V配电站的外线维护和保养工作优质高效。

2.2 10 k V配电站的外线电路的日常维护措施。

(1) 保证外线电路的建设质量。外线供电线路架设工程的质量高低, 主要取决于选料和接头质量, 导线的品质好, 接头的技术保证, 线路就经久耐用。怎样选取导线呢?, 综合考虑线路供电半径的负荷大小, 线路经过区域历史上较大风力和雷电的发生频率, 做好技术论证, 制定预案, 按照国家安全标准, 选用优质的导线材料。选用有资质, 技术水平较高的专业施工队伍, 组织施工, 签订工程施工合同。保证10 k V配电站的外线工程优质高效。

(2) 提高供电线路的日常维护水平。定期的培训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逐步提高专业需要的业务素质。重视线路的特殊时期 (节假日) 等和夜间的巡视, 对故障巡视, 认真细查, 如有发现, 及时彻底排除, 严防重复跳闸。引进GPS移动技术, 进行外线巡视, 发现问题的准确度更高, 更及时, 能确保线路的高效运行。

(3) 实施快速分断开关, 降低10 k V线路跳闸率技术。这种技术, 能大大减少10 k V线路的跳闸次数, 使供电稳定、可靠。

3 结语

从近几年的电网发展来看, 10k V配电线路纽带功能非常显著, 连接着变电站和用户, , 其外线电路的运行质量, 直接影响供配电网安全性、稳定性。综合考虑种种因素, 要确保提10k V配电站供电稳定、可靠, 依据用户的实际生产生活需求, 把技术水平与经济承受能力, 平衡运用, 提高可行性和实用性, 尽可能安装“物美价廉”的设备。本文提及的快速分断开关的控制10 k V线路跳闸率的办法, 是外线工长期的经验积累, 确实大大减少10 k V线路的跳闸次数, 达到设备供电稳定、可靠、高效。

摘要:10kV配电线路作为变电站和电力用户之间连接的纽带, 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供配电网安全性、稳定性.在城市规模扩大和小城镇建设进程加快的今天, 生产和生活的电力用户, 对供电的稳定性和供电质量的期望值与日俱增。如何不断更新配电网运维技术, 实现配电线路的日常维护检修, 确保用电安全稳定, 现就10kV配电线路为例, 介绍其检测技术, 分析电线路跳闸的原因, 提出预防办法。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10 kV配电站,跳闸,原因,措施

参考文献

[1] 黄建波.农村电网10k V配电线路跳闸故障问题浅探[J].机电信息, 2011, 36:63~64.

[2] 张晟涛.浅谈降低10k V配电线路故障跳闸率的频率方法[J].技术与市场, 2014, 02:46~47.

[3] 谭树雄.10k V配电线路跳闸故障原因分析及预防[J].通讯世界, 2014, 07:93~94.

线路跳闸原因分析范文第2篇

1 事故简述

2009年9月14日18时21分, 广西钦州地区某220kV变电站与电厂的220kV联络线路保护动作两侧A相跳闸, A相重合, 18时22分, 保护再次动作2051开关三跳造成该变电站与系统主力电厂解环运行, 而电厂侧的保护却是205开关A相跳闸, A相重合。某220kV变电站一次主接线如图1所示。

2 事故调查过程

2.1 故障波形分析

故障前上述220kV变电站所处地区刮风下雨, 该站110kV母线连接至图1中的某110kV变电站的线路遭受雷击造成瞬时接地故障, 保护装置启动历时约23MS距离I段动作跳开110开关。从发生故障的110kV线路所配置的南瑞继保公司RCS941A线路保护打印动作报告, 故障录波波形反映出, 与故障前相比, A相电流突增, A相电压下降明显, 且出现了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 零序电流相位与A相电流反向, 零序电压与A相电压反向, A相电压超前A相电流约80度左右, 零序电流超前零序电压约180度左右。检查RCS941A装置电流回路接线方式为反接, 即三相电流尾端短接后接入保护装置标识的I0非极性端进, 而从I0极性端流回N线, 故录波图反映出零序电流相位与A相电流反向, 实为同向;从而得知110kV线路发生了A相接地故障, 保护动作正确。另外220kV联络线该站侧保护打印报告和220kV故障录波图均显示, 在故障开始I0超前于U0, 而该站侧RCS902A保护装置零序电流同样也为反接, 则实际上U0超前于I0, 由此可知保护装置感受为区外故障, 这与上述分析出的110kV线路发生A相故障完全吻合。根据闭锁式纵联保护原理得知, 闭锁式纵联保护在外部故障时远故障侧保护的测量元件完成了一切跳闸准备工作, 只是由于收到对侧发来的闭锁信号才未跳闸。这次故障对于该站侧而言是区外故障, 对侧高频闭锁零序方向保护应判为正方向故障而停信, 该站侧高频闭锁零序方向保护应判为反方向故障而发信将对侧高频保护可靠闭锁。因此推断220kV联络线的高频闭锁零序方向保护可能属于误动作。可能原因是220kV线路保护装置电流电压回路接线错误而导致区外故障误动或者是因其他原因使得保护装置判为正方向故障而停信发令跳闸。某220kV变电站侧动作报告如表1所示。

从该站侧220kV故障录波图深入分析, A相电流突增, C相电流略有增大, 出现的3I0比IA略小, UA下降明显, UC略有下降, UB与故障前几乎相同, 三相电压中U A最低, 说明电压互感器中性点不存在漂移现象, 也就不影响保护感受的电流电压相位, 也就是保护方向判别。

进一步将该站侧和电厂侧220kV故障录波图进行比较分析, 对于该站来说, 由于故障点在该站侧110kV线路上, 为反方向故障, RCS902A发闭锁信号, 但录波显示对侧收不到, 故因收不到该站侧闭锁信号, 纵联保护动作跳闸, 形成非全相运行, 待该站侧110kV线路故障切除后, 220kV联络线的非全相运行对该站侧的零序方向元件而言为正方向, 此时非全相运行的零序电流也超过了该站侧R C S 9 0 2 A的零序方向过流定值, 且电厂侧保护单跳后需再停信150MS, 故该站侧RCS902A的纵联零序方向保护于起动后150MS动作跳开A相开关, 991MS重合成功。而在电厂侧来说, 故障点在该站侧的正方向, 且零序电流已超过该站侧RCS902A的零序方向过流定值, RCS-902A零序方向元件正确动作停信;因不能收到电厂侧闭锁信号, 该站侧RCS902A纵联零序方向保护于48MS动作跳开A相开关, 并于901MS重合成功。1分钟后该站上述的110kV线路再次发生故障, 220kV联络线两侧RCS902A保护再次动作, 分析同上。电厂侧动作报告如表2所示。

另外, 还存在一个疑点, 即该站220kV联络线重合闸实际为“单重”方式, 为何A相故障跳A B C三相, 而电厂侧的保护却是A相跳闸A相重合?从第二次故障动作报告中的开入量变位看出, 由于该站侧开关在前一次跳闸重合成功后开关合闸压力低未来得及恢复, 压力接点动作, 致使RCS902A的重合闸未能充电, 故第二次故障时该站侧RCS902A三跳不重。

2.2 现场检查处理

首先对220kV联络线该站侧保护方向正确性用钳型相位表进行检查, 并与该站其他220kV线路保护对比, 结果证实该站侧保护方向正确无误, 所以排除了因保护方向接反而导致误动的可能性。接着对保护通道设备, 发现该站RCS902A屏中的收发信机装置LFX912电源指示灯亮, 但正常运行灯闪灭, 说明当时110kV线路故障时, LF X912已经出现故障处于闭锁状态, 后来经过生产厂家人员到站检查确认为LFX912的接口板故障, 将其更换后LFX912恢复正常。因此, 220kV联络线该站侧RCS902A高频方向保护区外故障误动的原因为高频纵联保护的专用收发信机LFX912接口板故障所致。找到了保护不正确动作的原因后, 现场还检查了高频通道回路, 发现结合滤波器的一、二次地虽已分开, 二次接地在进入电缆沟处与100MM铜排相连接, 但是铜排在电缆沟里未发现与地网相连点, 这应该是导致LFX912的借口板损坏的原因, 已将100MM铜排与地网可靠连接。

3 防范措施

(1) LFX-912收发信机接口插件、电源插件以及线路滤波插件损坏率较高, 生产厂家应分析损坏原因, 提高LFX-912收发信机插件质量。

(2) 保护人员应加强对高频通道检测技能的培训, 提高收发信机年检质量, 并在月度或季度变电站巡视中重点加强对收发信机的巡视。

(3) 运行人员应加强责任心, 并理解掌握高频通道交换试验方法及逻辑回路, 确保在日常高频通道监视检查工作中能及时发现异常。

(4) 按照高频通道运行要求, 对执行高频通道反措情况进行摸查, 不符合要求的尽快安排整改。

摘要:以一起220kV线路区外故障微机高频保护跳闸为例, 分析了引起高频保护动作的原因, 并提出了可行的防范措施。

线路跳闸原因分析范文第3篇

因为在这些配电室的供电方式为母线分段运行,且由双回路进行供电,由于二配电多次使用之后,所应用的电动机由于短路而出现故障,当故障扩大有关设备的回路保护装置发生误动或是触动等动作的同时,将会越级顶掉上一级110kV变电站充电柜开关时所造成的故障,而除了充电柜这一设备之外,还可能会由于电容柜、变压器柜、高压电机柜以及出电回路柜等仍然配备有电磁式机电保护,可以进行速断或是过流等保护,其中速断保护指的就是具备有更高选择性且更为迅速且自动化的切除短路故障线路。过流保护指的就是如果整体电力线路中能够承受的负荷电流超出额定值,或者是由于出现其余的异常状况而进行报警或是切除跳闸,其原因可能会由于进行了速断保护,因此本文探讨了速断保护而导致的问题。

(1)继电保护方面的选择性

结合继电保护有关的理论,速断保护中的选择性,主要是依靠于动作电流所具备的特殊性整定,也就是说在电流缩短动作电流时,其保护的线路目标为最大短路限流之后进行整定才能够防止由于继电保护线路的手段出现短路故障而导致出现误动。也就是说在整体线路电流速断保护区中,110kV变电站以及焦化二配电之间的某一点出现严重短路故障,那么将不会启动出现速断保护动作,而应当使用过流保护器后保护动作迅速切断电路,而如果焦化二配电以及电机之间的某一点出现了严重短路,那么焦化二配电出现应当迅速进行切断保护,但是实际上如果这一点出现了短路故障,那么这一点前方的两个点都会进行跳闸切断动作,这也表明了前一个动作保护范围逐渐延伸,扩展到后一个保护区中而导致速断,保护不具备有较高选择性,这也是之所以出现越级跳闸的主要原因。

(2)跳闸的速动性

追究越级跳闸速动性往往是在电流出现短路故障,再到经过断路器分段短路电流,最后完成动作一些所花费的时间。一旦整个配电室中的回路由于短路而出现了故障,或者是线路中瞬间通过的电流远远高于速断定值电流时,那么就会直接的闭合继电器的跳闸接点。熄灭电弧,同时连杆机构带动贫油断路器分闸。

由于改正配电室中配备了拒动传动机具备有较大构成及较重重量,在惯性的作用之下跳闸速度相对较慢,而导致机电保护动作不具备较高速动性,这也是越级跳闸之所以出现的一个原因。

2.相应的改进方案及实施措施

(1)确定改进方案

选择性启动机电保护装置,主要是通过结合前期以及后期机电保护之间的不同动作,有效配合实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确定改进方案,则需要由焦化厂申请有关部门修改本身的保护定制,有关部门则派遣专门人员进入到焦化厂中,考虑到产能的方面,技术参数可能会造成限制。采取一定的措施及时处理配电所出现的短路故障,通过提高二配电继电保护的速断性,而使整体继电保护具备较高的速动性。

一般情况下,要提高企业保护的速断性,需要使得二配电当中各个高压柜具备,有较高的机电保护动作速度。一般情况下,断路器所具备的分闸时间较为固定,时间较为快的往往低于0.1秒,比如说新型真空断路器,而速度较慢的,大多围绕着0.2秒左右。

(2)实施过程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将CD10电磁操作机构以及少油断路器直接拆除掉,而在断路器使用安装VJ12型真空断路器之后,拆掉配备的电磁式继电器,直接的更换掉仪表门,之后在仪表室中安装综合保护单元,之后将电流互感器进行更换,同三相母五线连接到一起,再连接到二次线上,以充分的调用五防装备,之后由有关工作人员专门调试一次线路以及二次线路,在进行开关的调试,启动综合保护装置,进行实验,检测其耐压程度,之后再开展实验,测定保护定制,最后速断判断试验效果。在此次改造过程中,需要始终确保母线充分供电之后,分区域逐步完成改造工作。

(3)改进效果

作为一种有效的集合测控保护,以及遥控多个特点的新型综合自动化保护系统,整个系统中在各个高压柜仪表室中全都分布安装有保护测控单元,同时每一个测控单元使用16位CPU,具备较高性能的芯片作为核心部件,而在核心部件周围还分别布置有采集模块,电流模块,版面控制模块、电压模块、遥信模块、遥控模块等多种模块,其中以RS485总线进行微机通讯。应用断路器进行控制,相比于整定值而言,瞬时通过的电流更大,那么其动作时间应当远远小于0.01秒。

如果VJ12型真空断路器合闸完成之后,能够同时完成分闸储能操作,那么分闸线圈带电之后,可能会由于脱扣器撞击分闸半轴而导致分闸线圈产生转动,释放分闸扣板,此时在储能弹簧的作用之下,将会迅速断开断路器的触头,此时分闸的时间往往为0.02秒到0.05秒之间的任意值。

因此经过改造,VJ12型真空断路器动作时间往往为0.06秒左右,这极大的提高了跳闸的速度。

围绕着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性,如果二配电回路出现短路故障,那么在该电路当中顺势通过短路部分的电流不低于3370安培,此时配电柜出现柜速断保护以及变电站的速断保护检测值远大于整定值电流。

3.结束语

在将设备和物料运行过程时能够极大的缩短闸门分合的速度,而如果二配电着某一个回路由于短路而出现了故障,应用故障回路保护装置能够自动化有选择性的迅速切断,短路部分的故障极大提高了整体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同时在技术改造之后,整体焦化厂中所应用的各项操作技术指标都从行业标准相符合,而极大的缩短了站场中可能会产生的越级跳闸的安全隐患。

摘要:作为电力系统的有效保证,整体电气设备及电网安全运行的机电保护装置,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占据重要部分,由于其重要意义,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具备有可靠速度选择以及灵敏等多种特性。因为一旦电气设备运动过程中出现短路故障,可能会导致有关的电器保护装备出现雾灯或是聚动功能以扩大整体供电事故,损坏电气设备,甚至会导致整个电力系统瓦解,无法正常工作。本文探讨了6kV用电设备短路而造成的越级跳闸事故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有效消除或者避免由于配件室越级跳闸而造成的威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关键词:6kV配电,跳闸,配电室

参考文献

[1] 熊玉豹.6KV开关柜越级跳闸的原因分析.煤气净化、化产精制学术年会,2001.

线路跳闸原因分析范文第4篇

1 故障过程

2010年5月18日9时许, 龙屯站511-1刀闸C相刀口, 由于刀口接触不良, 在1000A左右工作电流的作用下, 严重过热, 产生电弧。造成511-1刀闸和511开关烧毁, 并使未热塑的进线桥三相电弧短路, 造成差动跳闸。

2 故障原因

511-1刀闸型号为:[GN22-10], 其结构有别于其它型号的刀闸。主要特点是采用了合闸-锁紧两步动作。所谓合闸-锁紧两步动作当合闸时主轴转动的前80°为合闸位移角, 用于闸刀转动, 使其从断开极限位置转到合闸极限位置。主轴转动的后10°为接触锁紧角, 用于锁紧机构将触刀锁紧。当主轴转动前80°时, 触刀能灵活地转动, 合闸到位后, 由档块、摇杆、顶销和限位销构成的定位限动机构使其转换为第二步锁紧动作, 通过滑块带动连杆运动, 从而使两侧顶杆推出, 借助磁锁板的杠杆作用将顶杆的推力放大5.5倍, 压紧在触刀上, 形成接触压力, 使触刀锁紧。分闸操作的动作过程与合闸时的相反。由于这类刀闸有一刀口锁紧机构, 在调试、维护不当, 操作不当时, 会造成锁紧机构锁键润滑不良、卡涩、变形卡死, 主要就是限位销在分闸过程中不能复位, 以致在下一次合闸时, 滑块由于没有受到限位销的阻碍而在主动轴转动前80°角时即开始滑动, 于是磁锁板在动触头还未插入静触头时即处于锁紧状态。在操作人员合闸冲力的惯性作用下刀闸合闸到位, 但引起了传动轴的变形, 于是刀闸虽然合上了, 但由于刀闸的行程不够, 致使动静触头间的接触压力大大减少, 锁紧机构与主体座不能解锁, 四块挡板不能受力压紧刀口, 或者锁紧机构未能到达顶点自保持位置致使刀口松弛虚接, 在大负荷状态下, 刀口产生过热, 形成电弧, 发展为三相电弧放电短路烧毁设备。

3 刀闸操作过程

一般10k V隔离依靠弹簧预应压力实现刀口压力的, 分合闸操作必须用力完成。

预合过程:由分闸位置, 轻柔地将刀闸操作把手推向预锁紧位置。在预合过程中, 锁键将锁紧机构与主体座销为一体。主体座带动刀体由分闸位置合向预锁紧位置。

在合闸过程中, 触刀在合闸到位后, 摇杆被档块推动而带动顶销运动, 顶销顶着限动销克服了复位弹簧的作用力而运动, 这时, 开始转入锁紧运动阶段。当限动销运动到位后, 滑块因失去限动销的阻力而开始运动。滑块的运动是通过连杆使两边的顶杆分别向外推出, 推动两侧的磁锁板压紧在触刀上。刀体到达预锁紧位置后, 限位桩推动转杆, 迫使解锁钉推动锁键移动解锁 (必须可靠解锁) 。用力推动刀闸把手至合闸位置, 锁紧机构由预锁紧位置至锁紧状态。

分闸过程:在分闸时, 分闸一开始, 滑块首先往回运动, 通过连杆使两侧的顶杆向内回缩, 于是, 磁锁板随着顶杆的往返运动而逐渐减小对触刀的压力。即四块杠杆压板解压, 锁紧机构复位后, 推动刀口分闸当滑块滑动到限动销在滑块与顶销间的贯穿孔时 (此时主动轴转动约10°角) , 限动销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 卡住了滑块的运动, 且限动销也带动顶销复位转杆与限位桩分离, 转杆复位解锁钉弹出, 锁紧机构与主体座被锁键销为一体, 刀口至分闸位置。为下一次合闸做好准备。这时, 刀闸的触刀开始转入从合闸位置到分闸位置的状态。这样, 就实现了动静触头间较少摩擦力的分合闸。从而, 大大减少了分合闸的操作力矩。

4 防范故障措施

根据对故障刀闸进行分析, 我们分别制定了整改措施如下。

我们认真组织运行、检修人员正确认识刀闸的操作力度。分闸操作后, 注意检查限动机构的顶销是否复位;合闸操作的过程中, 发现合闸困难时, 不要用力冲合刀闸, 避免扩大故障的范围;在完成合闸操作后, 一定要在观察窗检查滑块及其磁锁板的状态是否良好, 以确定合闸接触压力是否足够, 必要时要立即进行调校处理。

顶销、限动销及其运动孔洞因加工粗糙且极易沾污、失油等造成磨擦力增大, 造成在分闸时顶销、限动销不能顺利复位, 以至在下一次合闸时发生故障。针对这一现象, 我们采取了利用停电机会, 加强对刀闸的限动机构进行维护工作, 其中包括地顶销、限动销、运动孔洞用水磨沙纸打磨并注入适量的润滑油。

对限动机构的复位弹簧因金属疲劳或被滑块损害而引起复位弹簧变形的及时更换复位弹簧。

复位弹簧下方的锁紧螺钉松动, 引起复位弹簧的弹力不足。这时, 只需要紧固锁紧螺钉即可。

摇杆的刚性不足, 特别在其调整螺钉附近, 容易产生变形。此时, 摇杆不能准时启动限动机构, 引起磁锁板压力不足。这时需要重新对摇杆进行调整。

摘要:简要阐述了110kV变电站故障原因及防范措施, 结合此类问题, 警示操作人员及检修人员操作和检修预试时应该注意的工作事项, 避免或减少这一问题的发生, 从而保证设备的可靠运行。

线路跳闸原因分析范文第5篇

一、电力配电线路故障的具体分析

(一) 电力配电线路的内在原因

1. 线路使用不当

一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配电线路的设备质量参差不齐, 在使用过程中, 质量较差的部位是配电线路故障的高发部位。另一方面, 电力配电线路的使用时间过长, 接头处会出现老化现象, 当设备更换与维修不够及时时, 很容易导致配电线路短路故障。

2. 配电线路设计不科学

配电线路设计排布不科学, 会导致配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负荷过大, 电流值过大会引发线路故障。例如, 保险瓷瓶的设计应用, 质量较差的瓷瓶容易积累污秽, 降低配电线路设备的整体绝缘性, 增加配电线路的运行风险。又比如配电线路档距的设置, 档距过大时, 导线下垂弧度增大, 留下电力隐患。

3. 基础设施的不完备

配电线路的安装设计到的设备较多, 当基础设施的安装不完备时, 为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带来极大的隐患。例如避雷设备在配电线路中可以在雷雨天气减少雷电对配电线路的损害。如若忽略了避雷设备的安装, 对配电线路正常运行与维修都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 电力配电线路的外在原因

1. 自然因素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 配电线路正处于大自然之中, 很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飓风、雷电、大雨、暴雪等天气, 配电线路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风吹倒电线杆、雷电击中配电线路、暴雪积压等现象, 对配电线路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破坏。甚至在沙漠地区, 长期的暴晒与高温环境加速了配电线路的老化, 造成配电线路自燃。

2. 人为因素

一些电力人员在配电线路安装、检修与管理过程中出现失误或疏忽, 也容易造成配电线路故障的发生, 一些电力人员在遇到触电问题时, 不能做出正确的应对处理, 同样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伤害。另外, 现阶段交通、建筑等行业的不断开发, 对地下配电线路或地上配电线路造成的破坏, 也是现阶段配电线路故障的重要原因。

3. 其他因素

鸟类是自然环境中的重要因素, 鸟类在配电线路上活动很有可能造成配电线路的磨损, 出现断裂现象。抑或是鸟类在配电线路上筑巢、叼着铁丝在配电线路上行走等行为, 都有可能造成对配电线路的损害。;另外, 一些树木、枝条、攀援藤木等会引发配电线路的短路现象。

二、电力配电线路故障处理方法

(一) 完善系统化的配电线路管理机制

通过配电线路管理机制的设计, 对配电线路进行系统性的管理, 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配电线路故障, 对配电线路故障进行有效预防的同时对故障进行有效的解决。首先, 在线路管理排查上, 合理的安排线路检查的时间与次数, 综合采用定期巡检、登杆巡检与特殊巡检三种方法, 实现系统性、规范性、专业性的配电线路排查。提高配电线路的检查效率。其次, 规范配电线路管理的具体事项, 对导线的断股情况、腐蚀情况、运营质量等进行针对性的排查, 对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故障, 做好检测与维修记录, 并将相关的配电线路故障信息上报给上级领导。对配电线路的安全隐患进行原因调查与总结, 提出针对性的建设与维修意见。再次, 一些需要紧急处理的配电线路故障, 应强调保障电力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经验丰富的电力技术人员的带领下, 进行紧急情况下的电力检修, 仔细检查检修设备的绝缘性。最后, 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 对配电线路实行自动化检测与维修技术设计, 当出现电路故障时, 能够及时检测故障并做出针对性的处理, 减少配电线路损害为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为人类活动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为电力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并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对配电线路的具体故障、故障原因、处理方法等进行有效的记录与整理, 为后续的配电线路检修提供数据支持, 对配电线路运行进行有效的数据信息化管理。

(二) 严格把控配电线路质量与安装

设备质量决定了配电线路的质量, 在配电线路的架设过程中, 应当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线路造成的影响, 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电力材料与设备, 提高配电线路对故障的预防能力。例如配电线路保护导管的设计应用, 现阶段焊接钢管、普通碳素钢电线套管、套接扣压式薄壁钢管、可挠金属电线保护套管等, 在应用上具有规格齐全、性能良好、经济实惠等优点, 其抗压、抗拉、抗弯曲、耐腐蚀、阻燃性等特点, 有效保障了配电线路的安全, 降低外部环境为配电线路带来的故障风险。

在配电线路的安装方面, 应当优化配电线路安装的设计工作, 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进行针对性的、科学性的优化设计, 采取有效的建设手段, 提高配电线路的运行安全水平。例如合理设计导线支杆间的距离, 减小导线的弯曲弧度, 降低电力资源的损耗从而预防负荷过载对配电线路造成的影响。通过科学性的配电线路安装设计, 优化配电线路的各项性能, 提高其运行效率, 有效预防配电线路故障。

(三) 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

自然灾害是生活中常见的一部分, 电力企业应当做好自然灾害为配电线路带来故障的预防措施, 提前做好预测与应急准备工作, 妥善处理该类问题。首先, 在配电线路建设之初, 便可以通过避雷装置的安装, 降低雷电对配电线路造成的故障损害。其次, 电力人员应当综合当地情况, 进行针对新的配电线路设计, 例如高海拔地区经常出现暴雪天气, 应用耐寒、耐风化效果好、质量较高的配电线路设备, 能够降低大雪积压带来的故障影响几率。最后, 提前预测暴雨暴风电气, 进行配电线路故障预警, 电力企业组成维修小队, 准备应急抢修设备, 对配电线路进行及时的维修, 降低对广大用户的用电影响, 提高配电线路的运行质量。

(四) 加强对人为破坏的防范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 人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活动内容不断增多, 对配电网络的影响不断加强, 潜在的隐患不断增多。因此, 电力企业应当加强对人为破坏导致的配电网络故障进行有效的预防。首先, 应当加强配电网络的布局设计信息整合, 建筑工程施工时, 对导线的磨损或对地下电缆的破坏造成配电线路故障, 加强对配电线路的布局信息整合, 与建筑工程管理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确认电缆的具体位置以及配电线路的具体高度, 规范一定的建筑的实施范围, 降低建筑工程对配电线路的损害概率。其次, 加强指示性标牌的建设, 在重要的配电线路环节进行危险标记, 警示人们减少对配电线路的接触。最后,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 对恶意损坏配电线路的人员进行严厉的打击与处罚, 警示人们保护配电网络, 预防配电网络故障。

(五) 提高电力人员的综合素质

电力人员负责配电线路的日常维护与故障处理, 在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力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 为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首先, 配电线路材料的采购, 需要电力企业的采购人员整合需要的采购资源名单与型号需求。在对现阶段市场行情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选择与购买, 能够精准的判断产品的质量, 提高配电线路的整体质量水平, 降低故障发生的几率。

其次, 提高电力人员对配电线路的整体设计能力, 把握线路材料、距离、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为配电线路运行带来的影响, 不断更新设计配电线路, 提高配电线路的合理性。最后, 通过定期培训、创新竞赛活动、定期考核等手段, 提高电力人员的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电力人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加强对配电线路的设计应用, 通过提高配电线路的质量水平降低故障发生概率。

(六) 积极宣传用电安全

加强对配电线路使用安全的宣传工作, 一方面要求电力人员在配电线路故障维修中能够注意保障自身安全, 自己检查维修设备, 要求电力人员具有良好的触电反应能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是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 注意日常生活、施工、建设等人类活动导致的配电线路故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电力配电线路故障主要包括线路使用不当、配电线路设计不科学以及基础设施的不完备等, 由许多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造成, 通过完善系统化的配电线路管理机制、严格把控配电线路质量与安装、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加强对人为破坏的防范、提高电力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积极宣传用电安全等处理方法的应用, 能够有效处理配电线路故障, 保障配电线路的运行效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人们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电力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配电线路发生故障时, 会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 本文对电力配电线路故障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 希望为关注此话题的人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线路,短路故障

参考文献

[1] 刘伟.探究电力配电线路故障的分析处理[J].中国高新区, 2018 (08) :141.

[2] 黄海洋, 韩峰.电力配电线路故障的分析处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7 (19) :191-192.

线路跳闸原因分析范文第6篇

1.1故障检测设备

对于故障检测设备来讲, 其在实际的运行中主要原理就是, 在配电产生接地故障或者其他相应的故障时, 采用采样的方式来实施相位对比, 其主要的采样对象主要就是接地瞬间电流以及电压的首半波, 对于其之间的相位实施对比, 在这当中, 若是前者大于后者就表明输电线路对地电压产生下降, 这样若是有接地故障产生, 故障检测设备就能够将故障信息有效的传送到监控系统当中, 以此来实现定位, 相反, 就表明配网科学合理的运行。相对于一些短路故障在实际的判断中, 通常人为的对短路电路当中是否有突变现象进行判断, 以及是否有继电保护跳闸情况产生等, 从而来对短路故障进行判断。

1.2故障指示设备

对于故障指示设备其原理主要有, 电流在流过导体中, 磁场将指示设备进行触发, 在电流已经很高以及大于指示器当中的额定数值时, 就会产生相应的信息。在白天故障产生时, 指示器都会产生相应的翻牌情况时, 相反, 夜晚在产生故障时, 指示器就会产生相应的光信号。并且和故障检测设备比较, 这种指示设备成本比较低廉, 一般需要对这两者之间结合应用, 将其各自的作用体现出来。通常, 故障检测设备和负荷开关所在的位置进行有效配置, 但是对于指示设备就需要在杆塔的位置进行设置。

1.3监控中心

对于监控系统其主要有以下设备, 比如, 信息控制系统以及收发设备和相应的软件等。在监控中心进行相应的配网接线图进行设置, 相应的内部人员就可以按照改图来对配网的相关线路运行状况进行监控。一般, 故障信号产生之后, 接收设备往往会收着这种信号, 同时对其有效的传输到相应的在线监控中心, 有关人员可以采用这种系统软件来对故障进行分析, 就需要将相应的故障信号表现在显示器当中, 如果线路中故障产生时故障灯产生变色, 这就表明这种线路故障会产生。驱动报警系统能够提供相应的故障警示信息, 工作站就需要将这种故障信息发送给故障负责人。故障负责人就可以按照相应的信息来对故障线路实施检查以及分析, 保证故障能够及时的排除。

210k V配电线路故障点排查技术

2.1遥测绝缘电阻排查

和其他的配网故障排查相比较, 这种技术非常简单以及很容易操作, 其主要原理就是采用兆欧表来对配电线路的电阻实施检测, 采用对线路的阻值大小以及数据和动态变化等状况有效分析, 并且对其所产生的故障进行判断, 若是阻值比较大, 这就表明线路会产生故障, 因此可以采用这种线路来对故障点位置进行检测以及排查。

2.2尝试性送电排查

故障产生之后, 由于对故障的位置很难确定, 并且配网线路数量很多以及分支比较多, 对于一些复杂的配电线路很难将故障点进行定位, 就可以应用送电试探的方式, 比如, 可以采用合闸送电的方式来对故障问题进行排查, 对于送电的顺序主要就是主线以及支线, 然后再采用试送电源对故障以及非故障区域进行排查, 以此实现准确的对故障实施排查, 以此度故障点的位置进行获得。

2.3MODS系统的应用

在配网系统中将MODS系统有效应用, 能够保证对配网故障的检测以及检修效率提升, 并且其有着非常高的准确性。以此来为配网检测工作带来很好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这种系统其主要优点有:配网故障排查中的有效性。第一, 该系统主要就是对配网故障进行排查, 在一定意义上能够确保配网的正常运行, 从而将信号实现安全以及高效的输送。在信号遇到相应的干扰作用时, 比如, 电磁场以及高频振波等, 通信信号也会有效的实现传输。第二, 这种系统能够采用相应的数字代码来将配网的运转方式进行呈现出来, 主要表现在按照相应的数字组合来将配网的实际运行状态体现出来, 以此保证数据在传输中的效率和精度。使得故障信息及时的传输。第三, 这种系统在对电路建设中有着很高的质量, 由于其包装材料主要就是ABS材料, 并且在其顶部主要采用的是树脂对其牢固, 从而防止相关的干扰因素对其产生影响, 保证检测设备的作用能够体现出来, 并且还能够将其使用寿命提升。第四, 这种系统的检测设备有着很好的灵活性, 能够在故障的各个部位进行放置, 这样就能够将故障查找的范围缩小, 从而保证故障被及时有效的定位。MODS系统在对故障定位中其主要天线在, 对MODS系统故障定位设备进行设置的位置, 在一定意义上就能够将该位置的故障问题进行有效的检测出来。

2.4变电所排查与线路排查有效配合

故障在产生之后, 首先就需要对变电所的位置进行锁定, 以此来对故障进行排查, 在对相应的故障发现之后, 对故障类型进行判断, 若是产生短路故障, 往往在一定意义上就会产生二次故障, 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加强深入的排查, 同时再次实施排查, 不能只是认为故障产生在变电站内部当中, 并且, 也需要对外部线路加强排查, 在排查中需要按照细致以及认真的态度对故障实施排查, 在内外结合排查中, 这样才能够将故障所产生的问题及时的排查出来, 并且将故障有效的处理, 对故障再次产生的可能性降低。并且, 为了能够将配网线路故障在定位和排查的工作效率提升, 就需要加强对相关技术水平以及质量的提升, 并且还所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力度, 定期实施考核, 采用末位淘汰的方式对相关的维护人员进行约束, 使得其能够将自身的工作责任心有效提升, 为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使得能够对故障经验有效积累, 以此来提升配网故障定位以及排查质量。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我们的生活中电力获得了很好的应用,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供电问题非常重要, 相对于供电系统来讲, 配电线路非常重要, 其往往对于电力运输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 并且和我们的生活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然而, 因为地域环境的不同, 以及配电线路的材料也有一定的不同, 使得配电线路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产生很多事故, 对电力系统的整体安全运行有着直接的破坏。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故障点,快速定位,排查

参考文献

上一篇:橡胶生产实习报告范文下一篇:新警转正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