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范文

2023-10-27

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范文第1篇

2013年7月9日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生态环境恢复方案 玉树县联合执法大队:

在4.14的强烈地震后,为了保障灾后重建期间的石料供应,加快重建的步伐,我千户祥砂石厂加入到建材料供应组,该项目组地于青藏高原腹地通天河谷间,采挖后,项目地区环境恢复首要任务是通过采取覆地坑填整措施在不破坏原有的基础上开采,将拟治理区高低不平的落地整理成一定坡度的平顺地面,减少控制水土流失,然后利用土改,客土回填等于段改善裸地的土壤状况,为设有土壤或母质的裸地皮面创造土壤环境。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建产环境保护机构,配备专(兼)职环保人员,尊重当地民俗,保障当地群众饮用水安全,切实采取措施确保不影响当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并与当地政府积极配合,加强周边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的保护。对于工程采取的各项环保措施及其效果,应主动接受当地环保主管部门的验收检查,以利于本工程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 对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如山体崩塌,泥石流、尾跨坝等应作出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监测预防措施。

2、 要做好本工程的施工组计划,明确工程可能扰动和破坏的范围,应做到少占地。

3、 加强开采砂石施工期间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知识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因此减少认为因素对植被的破坏。

4、 加强对生产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培训,增强的环境保护意识。

5、 在原有的生态基础上加以保护及时平整压实,黑土尽可能集中堆放,防止到处散落,影响生态景观。

6、 确保场地坡脚稳定,必要时加强挡护,防止地质灾害发生。

7、 高山的植物是世界既有的草植物,为了留下美好的三江源自然风景,不擅自开采不属于砂石的范围,我公司将予以平整,在规定开采砂石内进行采砂,不随意采挖,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

8、 自觉服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鉴定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协议,落实管理制度和保护措施。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破坏植被,同时车辆不得下道行驶。

二、生态环境恢复方案

1、 使用工程措施,平整弃料堆和恢复植被工程,防治土址砂化,临时堆的废石全部回填采砂坑改善当地牧民的生存环境,提高牧民的生产条件,消除开采点地质灾害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在植被破坏干拢区通过播种牧草建设植被,多草种混种,提高生物多样性,防治了土址沙漠化的发展,提高土

地生产力,有利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安全。

3、 场地进行全面清理,不得留下杂物,将预先剥离的植层重新覆盖在受工程破坏的区域,以尽快护肤当地生态,消除因弃土石堆放点引起的生态斑点。

4、 施工时布设的简易平流沉淀池撤除,并将产生的泥浆(自然硬化后)用作矿区道路修整。

5、 重建砂区草物,恢复草地资源,保护原有生态环境。

6、 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填埋,搞好场地区营地周围环境。

玉树县千户祥砂石厂

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范文第2篇

一、重视环境工作

为确保文明施工,促进施工顺利进行,我处将采用以下环境保护措施。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时,把环境工作作为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的组成部份,并认真贯彻执行施工的全过程。

二、加强环保教育

组织职工学习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意识,使大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贯彻环保法规

认真贯彻各级政府的有关水土保护、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法令,结合设计文件和工作特点,及时申报安全环境保护,切实批准的文件组织实施。

四、强化环保管理

定期进行环境检查,及时处理声音事宜,主动联系环保机构,请示汇报环保工作,做到文明施工。

五、美化施工现场

场地废料处理,应按设计要求按工程师指定地点处理,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排水通道畅通,工地干净卫生。施工中还尽量减少对周围绿化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范文第3篇

[摘 要] 本文从东西部金融生态建设的差异出发,通过金融环境、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调节这三方面对制约西部金融生态建设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构建西部绿色金融生态文明的根本思路。

[关键词] 西部 金融生态 思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间资金流动更多地取决于地区信用环境和金融环境即金融生态。一个地方金融生态好,就会吸引更多资金流向这个区域。但是,西部金融生态现状很不容乐观。

一、东西部金融生态建设的差异

1.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

东西部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表现在以下方面:在金融资产总量上。2005年东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61%、16%,东部是西部的3.8倍。省级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的差距也极为悬殊。以广东省为例,2005年广东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为38119亿元,是云南省的7.6倍,贵州省的13.6倍;同年广东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3261亿元,是云南省的5.7倍,贵州省的9.9倍。

在金融深化程度上,东、西部金融机构与本地区GDP的相关比例分别为267%、213%,东部金融深化程度明显高于西部。

在金融开放程度上,由于东部地区开放的时间比较早,金融市场化的开放程度比较高,而西部地区随着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金融开放程度也得到了较快的提高,但其资源配置的效率并不高。

2.金融市场结构的差异

一是股票市场存在差异。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数量少,质量不高。截至2005年底,西部十二个省、市、自治区已经有224家上市公司,股本总额达518.8亿元,占全国股本总额的13.68%,累计筹资253.8亿元,占全国筹资总额的16.47%。与东部相比,西部上市公司在规模、数量和筹资能力等方面都相对不如东部公司,而且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资产重組滞后、融资渠道较窄等问题。二是债券市场的差异。2005年,东西部分别通过债券融资1413亿元和27亿元。而西部的债券市场发展极为落后,2005年,西藏、青海和甘肃无一家企业发行债券。

3.金融机构分布的差异

金融机构是金融生态系统中主要的金融主体,其发达与否,直接影响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质量。东部国有商业银行数是3066个,是西部的2.03倍;股份制商业银行数是391个,是西部的5.9倍;城市商业银行数是245个,是西部的2.3倍;债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分别是7个和31个,是西部的3.5倍和1.5倍。特别是西藏、青海和宁夏没有一家股份制银行,金融机构较为单一。这种差异性必将影响西部资本形成能力的强弱。

4.信用体系建设的差异

目前,东部已经不仅建立了社会征信系统,而且建立了信用担保体系。上海等地还开展贷款企业咨询业务,并建立了个人信用征信系统,而这在西部还是一片空白。西部信用担保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制约西部金融生态建设的因素

这里从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调节三方面对金融生态展开研究。

1.金融生态环境

(1)金融市场法制不健全。西部的金融法制环境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从借款人角度看,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得他们可以通过非正常关系来获取银行贷款,而在银行发现不良资产后往往却拿不回钱。其次金融市场也应该有市场准入条件、自由竞争机制和市场退出条件。但金融市场法律关键缺乏金融机构的破产法规,金融机构有准入没有退出,导致缺乏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不能有效处置经营不良的金融机构,造成金融生态日益恶化。

(2)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缺乏信用意识和信用管理措施,社会信用中介机构不健全,信用数据不透明,失信成本低。部分地区出现银行有钱不敢贷,企业借钱不想还的环境冲突。

2.金融生态主体

(1)西部金融机构运营效率不高。首先是西部金融机构普遍存在不良贷款比率较高,资本充足率偏低,这就客观上限制了金融机构的活动空间。西部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较为单一,在盈利资产中90%以上都来源于贷款,中间业务收入只占很小的份额。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在当前情况下只能体现在信贷规模的扩大,这样无形中又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再次,西部金融机构的收益率水平较低,导致对不良资产的“消化”能力不强。

(2)金融产品单一。金融产品的开发是金融机构盈利的主要手段之一。西部金融机构单一的负债经营模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金融产品的需求,特别是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需求。

3.金融生态调节

(1)金融机构缺乏自我调节机制。首先,对金融业的过度保护和管制措施,极大地削弱了竞争力。其次,国家信用担保机制把金融的信用演变提升为国家信用,一旦出现风险都是由中央银行等对问题金融机构的救助,这不仅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不符合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规则,使金融机构对内控和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我抵抗风险、自我调节的能力受到较大局限。

(2)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随着银监会的成立,我国金融业形成了“一行三会”的格局。但是,在新的监管格局下,由于缺乏协调机制,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与各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之间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直接影响了金融工作的效率。

(3)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的情况比较普遍。对金融业的保护和管制政策极大地削弱了金融机构自主经营的能力,从而使西部金融机构不能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西部一些地方政府在思想上仍然认为银行是国家的,企业是地方自己的。因此当企业融资出现问题时,不在企业内部找其原因,而是强行要求银行放贷或把企业“包装”上市融资。但这些企业由于自身的重大缺陷很快就又陷入亏损,这些损失最终只能转嫁给银行和广大投资者。

三、构建西部绿色金融生态的根本思路

1.坚持市场导向,建立和完善自愿交易的平等竞争的金融生态环境

(1)完善企业破产制度。与金融生态有关的法律制度主要是破产方面的法律,它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使一些市场行为无法进行实质上的规范,这使得银行对借款企业没有最后的“杀手锏”来威慑,致使企业逃废债务等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大大破坏了金融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对于金融机构缺乏一部实用的破产法规,实践中对经营失败的金融机构得不到有效的处置,对金融生态环境形成一定影响。因此要尽快出台一部《金融机构破产法》。

(2)规范社会信用体系。西部的金融生态系统中,信用缺失已成为制约金融生态发展的瓶颈。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已成为构建西部金融生态的当务之急。

首先要建设信用政府。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政府要在信用建设中率先垂范,强化公共服务意识,严格依法行政,增强政务透明度,提高政务质量和效率,同时要构建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积极惩治危害社会信用的各种行为。

其次,要提升企业信用。企业是金融资源的主要载体,是金融生态优化的微观基础。因此,要加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全面提升诚信观念,推进企业诚信经营。

第三,要积极构建个人信用。社会信用归根结底是个人信用,政府信用和企业信用均与个人信用有关。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诚信教育,弘扬和培植信用文化,强化信用道德,建立守信的激励机制和失信的惩戒的机制,提高公民个人诚信素质。

第四,加强对信用中介机构的管理,规范信用中介机构的行为。对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信用担保机构、评估机构、评级机构等信用中介机构进行全面的整顿和管理,规范其行为,提升其服务水平和诚信水平。

2.加快对现有金融机构改造,完善金融生态主体体系

西部金融机构要提高运营效率,首先要继续推进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使其产权明晰化,各级经营者对其经营成果真正负责起来。其次,在规范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同时,积极探索对农信社、诚信社等产权改革的方案,放低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门槛,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最后,还应大力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即深化中介机构改革,实行市场化、公司化运作;强化中介机构的市场竞争;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

3.建立和谐的金融生态调节机制

提高西部金融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必须健全金融生态调节机制。首先,制定和完善金融监管的绩效评估和考核机制。具体应强化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二是要及时量度金融机构资产风险;三是要及时启动、并在实践中不折不扣地运用矫正措施。

其次,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稳定机制。在金融生态建设中,银行破产会极大地损害存款人的利益,而且会造成社会和经济的震荡。为维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张 杰 刘红艳:我国区域金融环境构建刍议[J].集团经济研究,2007(1)

[2]滕春强.我国区域金融生态失衡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3]伍 艳:我国区域金融生态的差异性研究[J].海南金融,2007(4)

[4]吴旺延.西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商业研究,2006(24)

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范文第4篇

中国的城市化快速发展, 构建作为区域政治经济为中心的现代城市, 其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方向。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物资来源于自然资源, 在工业活动中, 包括城市建设和交通对自然环境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环境问题开始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 城市物质资源的消耗也随之增加, 这就面临着资源稀缺的问题。城市人口的增加, 导致交通拥堵, 越来越多的汽车增加了尾气的排放量, 空气污染更严重。不仅阻碍城市的快速发展, 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以战略高度、长远眼光看城市发展, 坚持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生态环境建设。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也没有任何意义。因此, 同步推进城市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社会, 经济, 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 使人们在舒适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可以保持积极的情绪, 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从而促进良性循环, 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城市生态状况

2.1 城市空气概况

中国目前城市空气污染严重。最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因为阴霾现象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城市空气污染是由烟尘和二氧化硫造成的污染。北方城市冬季采暖煤的燃烧, 造成严重的污染。近年来, 私家车数量逐年增加, 城市的生态环境汽因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影响非常严重。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 汽车尾气污染尤为严重, 尾气排放已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生活在城市的人们,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受到了严重的危害。在空气中存在大量化学物质, 如SO2、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是增加人们患癌症风险的概率。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空气污染造成的酸雨现象, 对农业土壤造成严重影响, 成为城市生态问题的罪魁祸首。

2.2 城市水资源概况

城市工业、生活废水排放对城市水源地、河流污染极为严重。据统计, 中国的370 亿吨工业废水中城市工业排放量在300亿吨左右, 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 造成的城市几乎所有的水污染。水污染物严重超标还对河流生态破坏,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里生物无法生存。地表水污染将导致地下水污染, 经调查中国的城市地下水污染率高达80%, 水污染严重, 将使城市饮用水和生产水危机, 如果不加强治理, 城市居民的生命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将成为一个城市生态环境污染的最大问题。

2.3 城市废弃垃圾污染

在中国许多的生活和建筑垃圾堆放在露天, 垃圾处理不及时会造成污染, 城市景观、城市生态环境都会受到影响。中国缺乏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 不能有效的回收利用, 危险废物堆放, 不但会影响市容, 还会造成空气污染, 土壤、细菌污染等。

3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对城市污染的治理

应做好垃圾处理厂的建设, 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管理人员应对环境破坏行为进行监督, 促进城市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城市人口集中的工业聚集区会造成大量的环境压力。因此, 它是城市治理的重点, 工厂的排放控制, 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进行处罚, 加大整改力度, 从而提高污染控制的效果。

合理开发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推动城市工业发展, 目前我国的工业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在生产过程中, 资源利用率不高, 产生大量的工业废物, 造成环境污染。因此, 应着力发展工业技术, 淘汰落后设备, 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 工业废物回收利用, 减少工业废物排放量。还注意到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以减少煤炭的使用量。使用节能设备, 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3.2 加强城市绿化及垃圾处理工作

加强城市绿化和垃圾处理, 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项目, 需要的自然环境和城市人口的特点, 增加城市绿地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城市的污染。加大城市绿化面积, 减少空气污染, 优化城市空气。使城市拥有更优美的生态环境, 提高城市亲和力和环境友好度, 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城市垃圾处理问题一直是研究人员的重要课题。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环境中, 作为一个整体, 保护环境也需要改变自己的修养, 从环保活动开始。

4 结语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基于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同时, 加强城市绿化, 环境污染预防, 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做起, 创造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 使城市和自然和平共处。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 城镇人口数量迅速增加, 城市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城市面积和人口的增长以及工业开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环境损害会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存。每年在世界上, 许多城市居民因环境污染而生病或死亡。因此, 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优化城市生态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士弘.试论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中国城市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7 (1) :62-68.

[2] 赵其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土壤 (Soils) , 2003 (6) :441-449.

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范文第5篇

2012年06月07日07:10西安晚报[微博]我要评论(4)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集城市防洪、景观、旅游观光为一体。 记者 魏影 摄

昨日,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正式建成免费向市民开放。 记者 魏影 摄

自驾游路线图 本报讯 (记者 程慧) 昨日,我市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正式建成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市长董军宣布开园。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社长杜峻晓、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王丁,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金学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启文、市政协副主席郭若为、市政府秘书长王德安等出席开园仪式。

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省文联副主席翟志荣,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主席王西京,著名画家崔振宽为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开园纪念石揭幕。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是我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公园位于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工程通过对灞河的综合治理及湿地景观的重建,彻底改变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确保灞河百年安澜。

在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项目进展,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赵正永对项目建设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孙清云,市长董军多次深入建设一线检查和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有力推动了项目顺利建设。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弘扬,成为集城市防洪、生态景观、人居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景观长廊,有效改善了周边区域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

3000亩水面碧波荡漾 体验湿地旅游的乐趣

生态湿地公园 市民可免费游

本报讯 (记者 程慧) 3000亩水面碧波荡漾,鱼翔浅底,芦苇、香蒲、河柳等植物郁郁葱葱,白鹭悠然栖息,构成一幅美丽、灵动的湿地生态画图。昨日,西安生态建设的又一样板工程——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正式建成免费向市民开放,上万名市民来到这里,目睹令人向往的城市湿地公园的芳容,体验湿地旅游的乐趣。

生态治理

大美城市生态湿地现城东

“不敢想啊,以前这里河道都是大沙坑,现在风景竟然这样美。”十里流动水面、十里绿色长廊、十里绮丽花海。昨日,来自洪庆街办燎原村70多岁的唐大爷和同伴在公园里游览,灞河流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感慨万分。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2012年6月,投资近5亿元的一期工程完工。公园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

如今,在灞河华清桥至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约2.45平方公里区域内,3000亩水面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波摇石动,各种植物郁郁葱葱,野生水禽悠然栖息,徜徉在这样的天然氧吧里,真叫人心旷神怡。

美景怡人

市民尽享自然野趣时尚

碧波荡漾、水鸟飞翔,百花争艳、柳树依依。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最大限度保持灞河湿地、灌草、林木等独有的自然肌理和环境特征。景观结构包括一河两岸三段,一河是指灞河河道景观,两岸是指左右岸绿化景观,三段为指以花荡为主体的湿草景观区、以河心岛为主体的亲水体验区、以柳园飞雪、生态荷塘为主体的湿地景观区,从而形成一幅重塑灞柳风雪胜景的自然画卷。

昨日,前来游园的市民络绎不绝,堤顶路上修有自行车道,两边遍植柳树,不时有游客骑着自行车而过。漫步园中,小广场上、灞柳深处不时传来悠扬的音乐声,以及厚重的秦腔声,一湖清波,满目葱笼,无不散发着城市山水的诗意,处处呈现出优美和谐、天人合一的惬意景象。

公园看点颇多,园区由“原生态湿地公园”、“亲水休闲乐园”、“绿动灞水运动公园”、“灞桥柳河展示园”、“百花千树植物园”五大园组成。园内有植物213种,原生态鸟类33种,原生态柳树20000余株。

九大区域

打造绿色生态湿地长廊

记者获悉,公园二期目前已正式开工,工程从灞河祥云桥到蓝田界,全长11.8公里,规划面积约4.3平方公里。延续一期的设计理念,将建成休闲娱乐区、户外运动区、湿地体验区、田园风情景观区、湿地教育区、“桥”文化区、生态农家体验区、原生态自然景观区和“灞上人家”休闲度假区等九大区域,集河道防洪、生态保护、休闲游览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湿地长廊。

到2013年整个工程完工后,一个全长15公里,水清、岸绿、自然、野趣、时尚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将完全展现在世人面前,并将成为既具有原生态魅力又具有历史人文魅力的独特“古城绿道”。

原生态湿地、“亲水线”乐园、百花千树植物园„„ 美哉 五大园 乐哉 亲水游

碧波荡漾、水鸟飞翔,百花争艳、柳树依依,昨日起免费向市民开放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到底有多“迷人”,只有亲身去体验一番,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绿、它的美„„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看点颇多,园区由“原生态湿地公园”、“亲水休闲乐园”、“绿动灞水运动公园”、“灞桥柳河展示园”、“百花千树植物园”五大园组成,无论是欣赏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还是带小朋友来这里“亲水游”,或是在这个天然氧吧里打球、骑车,不同的园区让每个游客都能尽兴游览。

●原生态湿地公园

公园建设以原生态为基础,利用原有生态环境,以保护、治理为主,重构为辅,对环境进行科学保护和修整,形成了一个由2000亩湿地、33种鸟类、87种乔木、39种灌木、68种花卉、8种地被、11种水生植物、4478.5平方米芦苇荡组成的绿色原生态湿地公园。让游客避离城市喧嚣,畅游原生态大湿地。

●“灞桥柳河”文化展示园

自古以来,灞桥一直以“灞桥、灞柳、灞河”闻名,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体现自然乡土风情,集中展现桥文化、柳文化、河文化。这里融合了各种桥文化,有木桥、石桥,有平桥、拱桥;有早期已建成的桥,有已经规划准备修建的桥。这里有14种、近20000棵柳树将重现“灞柳风雪”的人文胜景。灞河,西安的母亲河,古称滋水,是滋养帝都长安的八条水脉之一。灞河公园段平均宽度为400米,最宽处达500米,颇为壮观。

●“亲水线”休闲娱乐园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沿河有7公里的水岸线,可以近距离接触灞水、大湿地,观赏水生植物,与鱼儿私语,看水禽嬉戏,尽情呼吸久违的新鲜空气。漫步亲水石滩,卵石或高或低错落排布而成,行走其间感受别样风情。公园里还有20余处休闲娱乐设施,生态商业街、风土博物馆、民俗观演广场、儿童乐园,还有规划中的红酒庄、茶馆等项目。

● 绿动灞水运动公园

21公里的沿河小径、环河堤顶路是散步的绝佳之地,堤顶路两边遍植柳树,徐徐清风扑面而来。堤顶路上特别修建了自行车道。右岸的集中运动广场更是闲暇的好去处,可以打篮球、羽毛球。

●百花千树植物园 这里是花的海洋,植物的王国,这里有大片的池塘,生长着形形色色的水生植物。这里保留了原有乡土植物,增添了适合在灞河生长的植物,形成了1765亩的植物园。柳树、大叶女贞、青桐、连翘、德国鸢尾、玉簪、长春藤、风铃草„„ 87种乔木,39种灌木,68种花卉,8种地被,11种水生植物所组成的植物园让人目不暇接。

“开园活动周” 10项活动让您饱眼福

6月6日至6月10日将在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内举办“开园活动周”。 “开园活动周”包括举办生态影展、民俗展演、放流活动等10项系列活动。包括风土博物馆里的秦腔老腔表演、民间杂耍;亲水码头的放流活动;公园堤顶路的东城新一家运动会等,感兴趣的市民游客可以前来参观。

公交、自驾 怎么走? 7条公交线可到达

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灞河华清桥至祥云桥(战略桥)之间,市民可乘坐

213、30

1、7

18、530、90

7、2

33、237路公交车至西安市第34中学站下车。 :

由北向南游 给您推荐这些景点 ●花 荡

花荡,从华清桥到西临高速,绿化面积10.7亩,水域面积约9000平方米,共由15个植物园组成,分别为:红枫园、常夏石竹园、红花继木园、大花金鸡菊园、隶棠园、天人菊园、黄金菊园、红王子锦带园、红帽子月季园、美女樱园、红叶石楠园、紫穗槐园、金叶女贞园、红叶石楠球园、海桐球园。置身花海之中,可以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静地。

●湖心鸢尾岛

湖心鸢尾岛由两桥一亭组成,拱桥名为念柳桥,全长21.2米,宽3.3米;平桥名为紫鸢桥,长17.46米,宽5.5米;木质景观亭名为柳心亭。通过平桥和拱桥将河道内的岛屿连接,并配以木质景观亭和鸢尾绿植,小桥流水,亭影玲珑。婉转莺声常醉客,婆娑柳浪欲迷鸿。这一处水面从千年古城变迁而来,亲近的不仅仅是水,更是这块土地流淌的文化根脉。

●秀水廊桥 灞桥,因水得名,以桥闻名。秀水廊桥全长424米,桥面净宽3.5米,每跨长度为20米,桥面略呈拱形,采用塑胶铺设,并配有3个彩色钢构廊亭,方便游人来往灞河两岸,以最佳视觉观赏灞河湿地景色。

●柳园飞雪

早在明清时期,“灞柳风雪”便是“关中八景”之一。公园里共有14种柳树,分别为:垂柳、龙爪柳、馒头柳、桎柳、银芽柳、旱柳、金丝垂柳、水曲柳、绦柳、杠柳、大柳树、雪柳、杞柳、龙柳。柳园飞雪处面积约为7.7亩。近20000棵柳树将为您重新呈现“灞柳风雪”的壮景,重温古人折柳送别、十里相送的一抹温情。

●生态荷塘

生态荷塘总面积为46.2亩,共由10个园组成:分别为月季园、荷花园、睡莲园、香蒲园、菖蒲园、石榴园、石竹园、漏斗花园、金光菊园、火把莲园。欲滴莲花送月香,抚琴弄笛醉荷塘。10个花园荷塘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集中体现了生态之美。

●亲水石滩

亲水石滩面积约为3.6亩,此处景观充分利用灞河卵石,以不规则的形状,对滩涂进行铺装,便于游人在枯水期直接进入河道,近距离观赏灞河湿地植物景观。千年的河水流觞,优越的地理位置,亲水石滩是改造滩涂的杰作,让游人近距离亲水,充分体验原生态之美。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1年10月25日08:09西安晚报我要评论(0)

本报讯 (记者 史佳) 10月24日,西安生态建设的又一样板工程——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整个工程完工后,一个全长15公里、水清、岸绿、自然、野趣、时尚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将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西安最令人向往的湿地公园。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项目是灞桥区和西安市纺织城综合发展办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东部生态新城的重要举措。项目位于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全长15公里,规划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实施。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项目于2008年11月正式启动,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目前公园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2.45平方公里已建成,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并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公园建设最大限度保持了灞河湿地、灌草、林木等独有的自然肌理和环境特征,彻底改变了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的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初步实现了原生态湿地公园的景观效果,创造出一个拥有生态丰富,适于多种野生动物栖息的绿色河流廊道。

10月24日开工建设的公园二期工程,从灞河祥云桥到蓝田界,全长11.8公里,在灞河西路与灞河东路之间,规划面积约4.3平方公里,工程概算投资5.5亿元。公园二期延续一期的设计理念,将建成休闲娱乐区、户外运动区、湿地体验区、田园风情景观区、湿地教育区、“桥”文化区、生态农家体验区、原生态自然景观区和“灞上人家”休闲度假区等九大区域,集河道防洪、生态保护、休闲浏览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湿地长廊。

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范文第6篇

摘要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作为首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肩负着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积累经验,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示范的使命。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中的科技支撑共性与特性需求,以期探索符合中国国情、体现高原特点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建设思路,为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建议。

关键词 国家公园;三江源;科技支撑;需求

Key words National park;ThreeRiverSource;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Requirement

建立國家公园体制是国家战略,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近年来,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虽然取得了进步,相关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虽有很大进展,但也滞后于现实发展,存在研究方法比较缺乏、研究深度不够深入的问题,难以满足国家生态保护体系建设与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需要。

国外的国家公园管理主要有3种模式,分别是中央集权型(如美国、挪威等)、地方自治型(如德国、澳大利亚)和中央-地方共治型(如日本、加拿大等)。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虽然可以借鉴他国建设与管理国家公园的经验,但由于国情的差异,不能完全照搬,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本土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模式。我国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及研究可分为国家公园理念借鉴、理念引入和地方探索、国家推进发展3个阶段[1]。期刊、报纸等发表的关于国家公园的文章5 000余篇。众多专家学者围绕国家公园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8]。

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我国首个国家公园在青海启动试点,迈出了体制改革的第一步。第一批国家公园除了三江源外,还包括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湖北神农架、福建武夷山、浙江钱江源、湖南南山、北京长城和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9] 。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区,是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敏感区,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重要地区”。三江源国家公园又有其独特性,维护其水源涵养以及稳定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为重要[10]。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肩负着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积累经验,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示范的使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要在立足本地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高原特点的新路,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和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探索新路径。

1 三江源国家公园科技支撑存在的问题

三江源国家公园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 个园区(图1),总面积为12.31 万km 2,介于89°50′57″~99°14′57″E,32°22′36″~36°47′53″N,占三江源国土面积的31.16%,其中冰川雪山833.4 km 2、河湖和湿地29 842.8 km 2、草地86 832.2 km 2、林地495.2 km 2(图2)。涉及治多、曲麻莱、玛多、杂多4县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辖区域,共12 个乡镇、53 个行政村[10]。同时,三江源国家公园是10余万藏族同胞的世居之地,藏传佛教教义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维持该地区发展与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科技支撑是国家公园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国家公园建设中决策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保障。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我国首个国家公园,在建设过程中没有现成的成熟模式可借鉴。科技支撑存在只看重当前需求,追求成果和效益短平快的现象,而忽视了长期和前瞻性需求。国家公园建设中的科技支撑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缺乏针对性,需要坚持实践和不断探索。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其科技支撑需求主要针对体制机制、生态保护关键技术、生态机理和生态监测、信息化等方面,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 对策与建议

2.1 三江源国家公园科技支撑共性需求

2.1.1 开展本底调研。

开展生物物种名录、分布与生存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研究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具体分布;开展生态系统与重点物种的定点、定期监测与临时、流动监测体系的初步建设;开展大型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和分布的调查与监测;搭建野生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監测体系与网络;开展野生动物与人类冲突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等工作。

2.1.2 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利用星-空-地一体化监测新技术,整合气象、水土保持、土地、林业等行业监测网站,建立地面监测、空中监测及卫星遥感监测平台;摸清水文、生态、生物、人类活动、土壤、冰川冻土、湖泊湿地、植被群落结构与生产力、人口、野生及家养动物数量等基础资料。

2.1.3 搭建生态环境本底数据库。

在前两项工作的基础上,搭建生态环境本底数据库,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提供与时俱进的依据。

2.1.4 搭建合作发展平台。

鼓励和促进发展有关国家公园建设的科学技术研究,鼓励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规划设计、科研监测、社区共建,依托科研院所、大学及智库组建专门科研机构。调动和发挥专家学者咨询参谋作用,为国家公园建设与发展提供广泛技术和学术支撑。

2.1.5 开展环境承载力评估工作。

通过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本底数据库的分析调研,对国家公园的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估。例如,开展现有野生动物和家畜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的调查,并进行评估与风险防控。以此为国家公园功能区的合理划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2.1.6 建立永久性生态保护区,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在国家公园建设和保护中,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制度和行政措施,以确保生态保护的力度。大力培育和推广适应不同区域特点的优良林(草)种,推广造林适用技术,促进生态环境向集约经营、科学管理和高起点、高水平方向发展,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1.7 生态的自然修复与人工辅助相结合。

在大区域要加强封育管护,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以生态修复为主,同时采取封禁管护、围栏封育、划区轮牧、退耕还林(草)等生态修复措施,加速生态自我修复的进程。

2.1.8 构建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平台。

通过规划路线、研讨活动内容、制定组织实施机制等有序开展生态旅游和自然体验。以实践为指导,制定与实施生态旅游中科学知识普及和传播的规范,搭建生态环境科研基地。

2.1.9 研究生态系统的功能演变机理。

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升对生态系统演变机理、生态安全格局及气候变化影响等关键领域的认知能力。就三江源国家公园而言,三江源涵盖众多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草甸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河水生态系统、微生物生态系统等,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特点;研究优势及建群物种的特点及高寒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退化草地植物物种的组成特点、草地退化的过程和机理等。加强学科之间、部门之间的合作,不断探索协调发展的模式,梳理生态系统功能与可持续性管理的关系,为其生态保护和建设奠定理论基础,并指导实践。

2.1.10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

以珍稀、特有、濒危重点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和植物为主,因时因地制宜,制定保护策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着力提升自然保护区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2.1.11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纸媒、网媒等各种途径广泛宣传保护环境与改善生态环境的紧迫性,使广大干部群众认清形势、统一认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生态公民,不断增强全民保护湿地的意识、管护森林资源的责任感、治理并恢复草地生态的自觉性, 形成群众主动保护、有序扩大社会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建氛围,实现国家公园建设成果全民共享。

2.1.12 建立国家公园的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

完善国家公园的建设体制机制和政策咨询机制。鼓励以政策建议和研究报告等形式的阶段性成果的产出,调研、跟踪、服务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国家生态保护地体系建设的进程,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并建立国家公园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

2.1.13 加强保障体系建设。

强化科研经费支持,加强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开展项目执行和管理成效评价,整合科研基础设施和资源,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和普及。

2.1.14 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

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和管理意识,不断强化灾害应急能力建设,加大对气候变化的监测、风险评估与预警预测,结合国家公园当地实际,增强水资源、生态系统和农牧业等敏感行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2.2 三江源国家公园科技支撑特性需求

2.2.1 世居民族和藏传佛教在国家公园建设中的作用。

藏传佛教思想与现代保护理念存在差异点,应用现代保护理念来完善世居民族在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的思维转变、促进科学知识和保护理念“本地化”;通过在世居民族中选派生态管护员,参与并逐步主导生物与生态系统监测,形成一定比例的居民参与度,从而推动三江源国家公园公众科学的发展。

2.2.2 加大生态移民力度,助力农牧民脱贫致富。

适当增加生态移民区域,妥善安置移民,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并培育龙头企业,逐步增加移民收入。从实际出发,按照以草为本、以大畜牧业安置为主的原则,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将保护环境同消除贫困联系起来,对源区居民予以适当补偿,调动其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2.2.3 开展高原动植物独特适应性研究。

完善高原特有、珍稀和濒危大中型哺乳动物、鸟类的行为和生物学基础资料,高原生物对高海拔、低气温、高辐射、冷季长和生长季节短等环境因素有其独特适应性,针对独特且稳定的生物性状,采取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手段进行基因资源挖掘和关键基因功能验证。

2.2.4 开展高海拔地区野生动物管理模式的集成与创新工作。

三江源国家公园有独特的野生动物资源。开展雪豹、狼、棕熊、藏狐和小型猫科动物保护的同时,要做好人兽冲突的协调;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藏原羚等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相较而言数量多、分布广,应开展其物种数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动态平衡的预测与管理。

2.2.5 发展现代畜牧业。

加强现代家庭牧场建设,建成标准暖棚舍饲养畜、围栏草场划区轮牧、人工饲草料种植储藏、水电路条件配套的基础设施,实现“人居有住房、草地有围栏、牲畜有棚圈、冬春有贮草”的目标,提高牲畜生产率。同时加强牧民培训,提高牧民生产技能。

2.2.6 开展基于原生草地畜牧业的特性研究。

研究生态补偿机制对减畜的实际作用;围栏拆除后,建立有效的游牧制度;藏族传统游牧方式與定居点距离远近,不同类型草地禁牧制度及其恢复或者部分恢复的可行性;基于返青期休牧的放牧制度的原理、优化及应用;以草定畜,冬季饲草储备阈值估算;高寒牧区家畜冷季掉膘状况缓解中的关键因素;人工草地建植的生态学效益评估,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人工草地和农田如何有序退出及其替代措施;国家公园物质输入与输出模式及生态学效益研究等。

2.2.7 构建水资源立体研究体系。

综合考虑空中水资源的开发与地表水资源的调配、利用,逐步形成空中水与地表水、地下水相结合的三层立体水资源研究体系。如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水资源涵养模式的特点,降雨量变化对其的作用,三江源河流营养物质输出特点及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研究。

3 结语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肩负着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积累经验,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示范的使命。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自身的建设和长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科技支撑的需求应建立在对其生态系统过程和原理理解更加透彻的基础之上,平衡共性与特性需求,不断与时俱进、完善理念,加强对其山水林田湖草重要生态系统的永续保护,处理好当地牧民群众全面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社会和生态相互促进的良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芳林,王梦君,李云,等.中国国家公园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3):17-27.

[2] 唐芳林.中国需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公园[J].林业建设,2014(5):1-7.

[3] 曾贤刚,吴倩艳.国家公园怎么建? 怎么管?[J].环境经济,2015(8):20-21.

[4] 吕植.中国国家公园:挑战还是契机?[J].生物多样性,2014,22(4):421-422.

[5] 欧阳志云,徐卫华.整合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依法建设国家公园[J]. 生物多样性,2014,22(4):425-426.

[6] 钟林生,邓羽,陈田,等.新地域空间——国家公园体制构建方案讨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126-133.

[7] 唐小平,栾晓峰.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J].林业资源管理,2017(6):1-8.

[8] 毕艳玲,冯源.生态系统管理的原则:以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8):64-65,68.

[9] 张修玉.加快编制国家公园总体规划[N].中国环境报,2018-01-26(003).

[10]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通知:发改社会〔2018〕64号[A/OL].(2018-01-17)[2019-01-15].http://www.gov.cn/xinwen/2018-01/17/content_5257568.htm.

上一篇:格言成语名言哲理汇总范文下一篇:高一下学期政治期末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