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模型范文

2023-09-19

评价模型范文第1篇

汽车外观评价模型主要应用于汽车美观程度的评价、车身结构布置评价和风洞实验等, 这决定了它的制作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精度要求

汽车外观评价模型要求有较高的制作精度, 尺寸公差一般要求在±1mm以内, 这样的车模才能在风洞实验中得到和真车效果相似的实验结论, 如果尺寸精度达不到要求, 评价模型的制作就失去了意义。

1.2 刚度和强度的要求

模型应该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 不能在制作加工、吊装、运输和后续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和破损。这就要求模型表面须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 并且模型内部须有一个刚度和强度足够的骨架来起支撑作用。

1.3 使用寿命要求

车模的使用寿命要求主要根据产品的设计周期、生产时间以及下次换型是否能继续使用来确定。

2 汽车外观评价模型的制作工艺流程

制作汽车外观评价模型是车身开发中的一道重要程序。目前市场上生产代木材料的厂家很多, 环氧树脂板材、环氧树脂糊状泥等都可以代替木材来制作评价模型。环氧树脂糊状泥造型方便快捷, 加工性能好, 改形和修补简单, 故广泛应用于汽车外观评价模型的制作。

从车身CAD数据到车模制作完成, 需要经过骨架设计制作、泡沫铣削、涂抹树脂材料、铣削成型等步骤, 其完整的制作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1 骨架设计制作

骨架决定了模型刚度和强度, 骨架设计时必须要考虑这一因素, 防止因为刚度和强度不足而导致模型产生变形。在尺寸和形状设计方面, 必须考虑到测量的基准、运输起吊装置、铣削时模型的定位及夹紧装置等, 在制作起展示作用的模型时, 因为模型需要组装车轮, 故需要考虑车型的轴距和轮距、轮胎的安装机构。

骨架是由型钢焊接而成, 大体形状可由整车的表面光顺数据确定, 对外表数据可以留一定的余量, 以便毛坯制作时的后续工作。在横梁或纵梁之间可设计一些连接梁以作加强用。制造过程主要是矩形钢料的割断、弯曲和焊接。但在关键部件的焊接时, 必须借助于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测量, 只有在保证位置正确并考虑到变形因素后方可在平板上焊接加工。

考虑到骨架必须完整地卡住填充泡沫材料, 因此骨架的制作必须和泡沫模型相结合。骨架应该完全沉在泡沫内部, 不可突出在泡沫组织之上, 防止在加工过程中刀具碰到金属骨架而损坏,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 泡沫模型铣削

填充泡沫依据缩小比例的汽车车身3D数据, 直接进行-15mm偏置铣削加工。以车身CAD数学模型为驱动面, 根据预留量和偏置值等生成刀具中心运动轨迹的NC程序。由于泡沫模型仅起填充作用, 只需铣削出大致车身轮廓即可, 故泡沫铣削可以使用直径较大的铣刀。

2.3 组合骨架与泡沫模型

结合骨架的设计数据, 在泡沫模型的适当位置加工出孔、槽等结构, 然后将泡沫模型和骨架组合, 并完成最后的焊接工作。要求所有骨架都埋入泡沫里面, 并且和泡沫模型牢固地组合在一起, 不能有松动的情况出现。

2.4 涂覆软质树脂材料

树脂材料涂覆过程中的最大问题是树脂中容易混入空气, 导致材料硬化后内部产生气孔, 加工表面出现坑洼, 难以保证表面质量。因此涂抹之前必须要充分地搅拌均匀。涂层厚度大概30mm左右, 其中15mm为加工余量。

必须待树脂材料完全干燥后才能进行铣削加工, 否则树脂收缩没有稳定, 加工成型后模型表面会继续收缩, 导致车模表面出现明显的凹陷。

2.5 树脂铣削加工

首先确定需要单独加工的附件, 如左右外后视镜、门把手等, 并在工作站中做好相应的装配设计。然后利用五轴加工中心完成车模外表面的加工。铣削过程中, 先用32mm的球形铣刀进行粗加工。然后依次使用16mm、8mm的球刀进行精加工。

2.6 表面处理、总装、检测及油漆

在汽车模型完成铣削后, 对表面细节进行打磨处理, 然后装上外后视镜等附件, 在根据CAD数据进行检测, 同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解决。最后根据配色要求, 对汽车进行油漆处理。

3 汽车外观评价模型的工况分析

汽车外观评价模型主要所处的工况是铣削加工、汽车运输和风洞实验。在不出现意外的情况下, 模型的最大受力状况完全在这三个工况之中, 因此对这三个工况的分析, 是建立优化数学模型的基础。

为了方便摆放和固定车模, 一般在模型底部靠近两轮轴的骨架上焊接4个方钢柱, 方钢末端焊接100mm×100mm的钢板。这样平时摆放时钢板与地面接触, 车模与地面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 消除了装卸和摆放时车模与地面碰撞的可能, 有利于车模防潮, 而且方便利用软索穿过车模底部起吊。在加工和实验中, 这四个钢板起着法兰盘的作用, 在钢板上配钻通孔, 利用螺栓将车模固定到一个通用支架上, 方便车模的定位和夹紧。

4 结语

该文介绍了汽车外观评价模型的制作工艺流程及设计制作中的注意事项;分析了汽车外观评价模型工况, 并简化实际的情况。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 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日渐增大。市场激烈的竞争对汽车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 消费者对汽车个性多样化日益强烈的追求, 使得汽车工业日渐走上小批量多品种的敏捷生产方式。这要求汽车产品型号多, 开发周期短、更新换代快。制作汽车外观评价模型是车身开发过程中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设计研究方法, 可以缩短车模的设计和制作周期, 提高车模的加工工艺性, 对汽车的新产品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汽车外观,车模

参考文献

[1] 石琴.基于现代设计理论的车身结构设计方法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6.

[2] 沈卫东.整车外部评价模型的设计和制造[M].上海汽车, 2004 (3) .

评价模型范文第2篇

决定一个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 它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三方面。这里我们选取了13个评价指标, 要求任课教师以4个等级 (95-优秀、80-良好、65-合格、50-不合格) 回答这些问题。

C1为能够做到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C2为能够虚心向老师请教。C3为能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C4为能够认真听讲。C5为能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C6为能够跟上老师的讲授思路、做好笔记。C7为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C8为解题过程思路清晰、步骤齐全。C9为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C10为能够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C11为解题能力有所提高。C12为掌握了数学学科的学习方法。C13为取得了优异成绩。

2 综合评价模型

2.1 多层次模型

根据层次分析法, 我们设评价总目标A={B1, B2, B3}, 其中, 学习态度B1={C1, C2, C3, C4}, 学习方法B2={C5, C6, C7, C8}, 学习效果B3={C9, C10, C11, C12, C13}, Ci (i=1, 2, …, 13) 为评价指标。层次结构图如图1所示。

2.2 权向量的确定

为了客观地确定各评价指标在相应的评价项目中的重要性程度, 通过对专家和长期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意见的收集, 我们建立了总目标A, 学习态度B1, 学习方法B2, 学习效果B3的成对比较矩阵。

依据有成对比较矩阵求权向量的特征根法, 计算各比较矩阵的特征向量, 得到数据如下:W={0.1 0 4 7, 0.2 5 8 3, 0.6 3 7 0}。W1={0.1329, 0.0805, 0.2515, 0.5351}, W2={0.0715, 0.4658, 0.1512, 0.3115}。W3={0.2484, 0.4308, 0.1029, 0.1774, 0.0405}。

各比较矩阵的一致性指标分别为:

一致性指标比率分别为:

由于都小于0.1, 故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因此, 上述W, W1, W2, W3可作为权重向量。

2.3 模型的应用

现有某位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评估结果, 如下:

设该学生的学习态度评判矩阵为R1={95, 80, 95, 80}T, 学习方法评判矩阵为R2={80, 80, 65, 80}T, 学习效果评判矩阵为R3={80, 80, 80, 80, 65}T, 则该生数学学习质量评价得分F=W (W1R1, W2R2, W3R3) T=79.6304, 接近良好。

我们用此方法对全校不同专业的1000名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进行了评估, 统计结果如下:等级是优秀的人数103人, 所占比率10.3%。等级是良好的人数319人, 所占比率:31.9%。等级是合格的所占人数487人, 所占比率是48.7%。等级是不合格的人数91人, 所占比率是9.1%。如表1所示。

2.4 结果分析

从抽样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我校高职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属中级水平, 还有待提高。在调查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学生的学习态度值得肯定, 但由于高等数学“学时少, 内容多”, 学生未免会有心无力、顾此失彼。另一方面, 教师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

2.5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首先, 保证《高等数学》充分的课时, 解决多年来“内容多, 学时少”的难题;其次, 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政策, 激发教师潜能, 同时建立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新思想、新方法。

3 结语

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学习质量评估体系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估, 是改革评估方法的新尝试。在实际应用中, 该法数据处理方便, 结论客观合理,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摘要:本文针对我院高等数学课程特点及学生学习实际, 建立了一套适合我院高职学生数学学习质量检测评价的指标体系, 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学生数学学习质量检测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范文第3篇

目前, 国内外民航已有多种运作成熟的航空安全评价系统, 如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IATA) 的运行安全审计 (IOSA) 、美国联邦航空局 (F A A) 的航空运输监察系统 (ATOS) 、国内航空公司安全评估系统和中国民航安全审计 (CASAP) , 这些系统均包含对航空公司飞行运行系统的评价[1]。但我海军飞行训练安全系统并没有引进一套科学可行的、适用于我军飞行训练的评价体系, 不利于提高安全训练水平、保证战斗力提升。

本文通过对军事飞行训练事故征候进行分析探讨, 并征求和咨询专家的意见,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相关指标的权重, 从人、机、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建立飞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 根据“模糊数学理论”建立“飞行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1 飞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首先利用相关的历史数据, 对已知事故和事故征候, 找出飞行训练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同时分析飞行运行系统中影响飞行训练安全的主要因素。此外, 要积极的记录飞行教员和专家的意见, 找出会影响飞行训练安全的潜在因素。从人、机、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建立飞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A (表1) 。一级指标记为B, 包括飞行员Bl、飞机B2、环境B3和管理B4;二级记为C (C1, C2, C3, ., C13) , 三级记为C11, C12, C21, …, C134。

2 飞行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2.1 模糊综合评价理论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理论基础是:在确定评价因素的评价等级标准和权值的基础上, 依据模糊集合变换的原理, 用隶属度来描述各因素的模糊界限, 建立模糊评判矩阵, 然后进行多层复合运算, 最后再确定评价对象所属的等级。

模糊综合评价包括单层次模糊评价和多层次模糊评价, 其中单层次模糊评价是多层次综合模糊评价的基础[2]。本文的算例是运用的“多层次模糊评价”, 即先对底层各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再对较高层次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最后对各顶级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通过加权平均得到最终定量评价结果。

2.2 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1) 指标权重的确定。

采用AHP (层次分析法) 确定各指标是我权重。先构造判断矩阵, 判 (如表1) 断矩阵的元素值反映的是:对安全评价各指标重要性的认识;专家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比较, 逐层判断评分。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从而得出下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贡献程度, 然后计算出各变量层指标对目标层指标重要性的排列结果, 最后把判断矩阵代入AHP计算, 就可以得出上级指标的权重。

(2) 评价集的建立。

评价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因素作出的各种评价结果的集合。本文将评价集分4个等级 (v) :很好、好、一般和差, 这4个等级构成评价集V={v1, v2, v3, v4}, 而指标的最终评价结果也相应分为4个等级。

(3) 评价矩阵R的建立。

采用专家调查法建立评价矩阵。由专家综合判断各指标所属的安全等级, 根据评价者对各指标的评价结果计算出各指标在各个评价等级所占的比重, 从而得到该指标在评价集中的隶属度。

(4) 模糊综合评价。

采用加权平均模糊算子M (·, ⊕) 对各指标进行评价, 该方法适用于通过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权重来求得总体指标的情况。根据指标权重矩阵W和评价矩阵进行综合评价, 得到综合评价矩阵B=W。R (“。”表示模糊矩阵的合成运算) 。根据加权平均原则和等级得分, 对B的分量进行处理, 得出定量指标值, 即可判断最终评价结果所属的安全等级。

(5) 评价向量的处理。

对最终评价向量B= (r1, r2, r3, r4) , 分别对4个等级赋以95、80、70和50分, 由公式G=95r1+80r2+70r3+50r4, 可得最终评价结果。其中, 95、80、70和50这4个分值是根据“很好、好、一般、差”4个等级, 经过小组讨论和专家咨询, 在[0, 100]中确定的最能表示每个等级特性的点。由于这4个点问的中点 (即87.5、75和60) 的隶属性比较模糊, 将这些中点作为边界点, 可得4个评价区间, 分别对应4个等级 (表2) 。

3 实例分析

对某一飞行训练团的飞行安全系统进行建模评价, 构建了的具体指标体系 (见表l) 。

3.1 权重系数矩阵W

我们依据层次分析法算出各层指标的权重。以4个2级指标为例, 首先构造判断矩阵;专家采用9级标度法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评分 (表3) ;将判断矩阵代入AHP计算软件, 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CI=0.048, RI=0.900, CR=0.053) 。由于CR<0.1, 一致性检验通过, 得WA=[0.460, 0.188, 0.059, 0.294]。

同理, 可求得WB1= (0.503, 0.080, 0.113, 0.206, 0.098) , Wc1= (0.5, 0.5) , Wc2= (0.581, 0.109, 0.310) , Wc3= (1) , Wc4= (0.333, 0.570, 0.097) , Wc5= (0.423, 0.312, 0.265) 。 (如表2、表3)

3.2 评价矩阵R

由10名专家 (外场教员、飞行训练专家等) 判定各指标属于哪种安全等级 (差、一般、好、很好) , 然后依据评价的结果算出各指标在各评价等级中所占的权重, 最后计算出该指标在评价集中的隶属度。以B1层指标为例, 评价矩阵为

3.3进行飞行安全系统的模糊综合评价

同理, 可求得

从而计算出飞行运行系统的综合评价矩阵为

根据评价向量的处理公式G=95r1+80r2+70r3+50r4, 可得到该团飞行训练系统的综合评价值为G=72.57分, 由此我们可以判定该飞行训练系统的安全等级是“一般”, 说明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和改进。

4 结语

本文从人、机、环境和管理等4方面, 构建了飞行安全评价体系, 并根据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验例证说明:该模型的测评可以确定总体飞行训练安全的水平和各个模块的安全状况。训练机构可针对不同模块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从而提高的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水平。

摘要:本文章是依据“模糊数学理论”构建的“飞行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对飞行训练中的事故征候进行原因的探析。通过对专家的咨询, 从人、机、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建立了“飞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研究分析表明, 本文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可对飞行运行系统进行总体安全评价, 能够克服我军当前飞行训练运行系统安全评价方法的一些不足, 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评价,飞行训练安全,模糊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 王莲芬, 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1990.

[2] 杨伦标, 高英仪.模糊数学原理与应用[M].广州:中国南方技术出版社, 1998.

评价模型范文第4篇

从绩效管理概念被提出以来, 绩效管理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课题, 也是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核心内容之一。但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中, 绩效管理已不仅仅只挂钩于人力资源管理, 现行企业都试图都过关键绩效指标或者目标管理等绩效管理体系以调动企业的人力财力等资源, 试图使企业中从底层员工到上层决策者的公司全员及相应资源均与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一致挂钩, 以促使公司能正向发展。

绩效管理最早可追溯到斯密在18世纪中后期所提出的分工理论, 随后这一课题的研究被引入了重要的发展轨道, 并且经过无数公司的不断实践, 已经得到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绩效管理方法, 比如平衡计分卡方法、KPI管理方法、OKR目标管理方法等。改革开放以前, 在绩效管理体系研究和实践方面, 西方国家要远远领先于我们国家, 但是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国家经过飞速发展, 国内的大规模企业数量不断增长, 尤其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生成规模、员工数量、生产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诸多发展, 如何通过绩效管理去调动企业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现如今由于企业国际化、我们国家的大型企业不断茁壮成长以及大学院校对绩效管理研究地不断深入, 我们国家对绩效管理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企业对绩效管理的应用不断深入;但是由于我们国家企业对绩效管理的应用程度参差不齐, 部分企业对绩效管理的应用只是流于表面, 部分企业甚至没有正确应用绩效管理。根据诸多企业管理经验和学术论文可知, 绩效管理不当会对企业造成反作用, 比如打击组织士气、降低团队效率、妨碍质量改进等, 然而这些反作用都很难以被管理者察觉, 甚至会被忽略。更为严重的是, 企业如果绩效管理不当, 会导致员工难以理解公司战略, 为达成绩效目标, 放弃长远发展策略、选择短期易于实现方法;这样导致公司短期可能有较好的绩效结果但是在长远发展和竞争中逐步掉队, 这种情况在生产制造企业中尤为明显, 典型可以参照日本的相关电子企业。

为了评价企业对绩效管理运用是否得当, 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否合理, 笔者提出了本研究课题, 试图通过本课题提出笔者对绩效管理体系评价的见解、评价模型建立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绩效管理体系的评价得出公司改进绩效管理体系的方式方法, 以促进公司的正向发展。

二、理论依据

笔者通过多年的绩效管理体系学习以及绩效管理经验可知, 目前并没有成熟的绩效管理体系评价方式, 但是以下为绩效管理相关工作者广泛接受的理论可以为本论文提供依据。

(一) 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于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著名学者罗伯特·卡普兰提出。该方法认为绩效管理体系需要以公司战略为导向, 从绩效的制定到最终的反馈都需要和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 将组织的任务和战略转为企业的全面运作目标和绩效指标。平衡计分卡包括四个维度: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经营流程、学习和成长, 这几个维度的内容实际代表着企业的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股东、顾客、员工。企业通过对企业的四个维度进行内部分析和行业对标, 可以得到企业主要的努力和发展方向, 并将相应的结果用于指导企业绩效实施, 以通过绩效和战略结合手段以促进公司平衡发展。

(二) 关键绩效指标KPI

关键绩效指标是一套将责任落实到部门主管, 并在此基础上, 围绕着部门主管的责任建立下属的业绩任务指标体系。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承接公司战略目标和员工工作的一套体系。

该体系建立的关键在于如何将战略目标层层细化为能够对员工工作和部门工作产生指引的小目标。指标分解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员工能否真正合理的指标以及企业战略是否能够达成。指标设定可以参考SMART原则绩效设定, 具体如下:

具体的 (Specific) , 对员工提出清晰的目标, 并用具体的方式表达出来;

可衡量的 (Measurable) , 只有能被衡量的目标, 才是有效目标;

积极进取的 (Ambitious) , 指绩效指标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避免出现过低的目标;

现实的 (Realistic) , 是指员工通过自己努力有完成的可能性;

有时限的 (Timebound) , 是指员工完成目标不是无限期的, 而是有时限要求的。

(三) 全视角考评法

全视角考评法又称“360度考核法”。360度考评分别从自评、直接上级、下级、同事和顾客对个体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 以综合不同评价者的意见, 对被考核者的各方面做出评价。相比传统考评方法相比, 能避免因考评不全面导致考评不公平, 从而使绩效管理能更加行之有效, 但该方法会导致绩效评估工作量大, 且容易在组织内部形成多个小团体从而影响组织的内部团结。

三、绩效管理体系评价模型构建

一般对过程、事物或者体系进行量化评价, 都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 本论文对绩效管理体系评价同样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笔者也对相关的论文进行学习, 得到不少评价指标的构建都是以结果作为建立依据;但是绩效管理的影响范围难以界定。现代企业都认为企业战略与绩效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企业是否按照既定战略发展是不仅仅取决于绩效做得好坏与否, 比如说公司的内部团结、公司的融资能力等等。或者从小的结果指标来看, 企业的离职率往往取决于公司的文化、公司的绩效管理、公司的薪酬体系、公司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及员工自身原因等诸多因素, 故笔者认为难以根据企业的结果指标进行构建管理体系评价指标。

考虑到以上原因, 笔者认为既然难以从结果中寻找体系评价指标, 那么是否可以从绩效管理流程的角度去获取评价指标。本文将从绩效管理流程的角度出发寻找评价指标, 并建立评价模型, 并以该模型说明如何根据评价结果优化企业绩效管理体系。

(一) 梳理绩效管理流程, 获取绩效管理体系评价指标

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 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完整、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从整体来讲, 绩效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分别是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应用。

1. 绩效计划

此处主要以目前比较流行且广泛应用的关键绩效指标管理体系来剖析在绩效管理的绩效计划需要考虑的评价指标。绩效计划可分为绩效目标建立和绩效目标分解。由现代的绩效管理理论可知, 企业的绩效目标需要与企业的战略相一致, 故绩效目标与战略一致性可作为绩效目标建立的评价指标。对于绩效目标分解, 根据前面讲述的关键绩效指标理论可知, 绩效目标分解需要做到SMART原则, 根据企业的实际管理经验可以知道MART基本都比较容易做到, 关键在于指标分解是否具体, 部门指标能否指导部门工作, 员工指导能否指导员工, 以及员工通过指标能理解到公司的战略意图等因素成为企业目标分解不到位的短板, 故目标分解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三个, 分别是部门指标理解程度、员工指标理解程度、战略理解程度。

总结如下:

2. 绩效实施

绩效实施的好坏关键在于绩效实施的过程管控得当与否。笔者认为过程管控得当与否取与绩效指标的阶段性指标设定数目是否合理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比如说对于研发部门可能会仅设立年度指标, 并不设定中间过程指标, 但对于销售部门可能需要每周都设立相应的考核指标。另外笔者还认为过程管控得当与否与当指标未能完成时是否有相应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比如当员工的个人过程指标或者部门的过程指标未达标时, 可采取相应的指标调整、对标学习、人员架构调整或者招募新人等补救措施。故绩效实施评价指标设定如下:

3. 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实际上是以资料记录为基础, 通过科学的方法来使用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来对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状况和业绩进行评估和测量。如何使绩效考核能做到公平、公正和客观尤为重要, 这就需要事先根据各类指标制定好考评标准, 并要求考评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考评标准实施考评, 并且最终将考评结果在员工和部门进行公布。根据以上可知绩效考评的考评指标设定如下:

4. 绩效应用

绩效应用也称为绩效反馈, 主要为企业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绩效员工进行奖励或者惩罚。企业在绩效应用时应注意绩效应用的实际深度, 过浅或者过深都可能导致企业内部出现员工不满的现象, 从而造成企业高离职率的可能性, 所以企业在绩效应用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人才战略需求, 让绩效应用深入与人才战略保持一致;并且为了表示应用的公平公正, 绩效的应用结果应该为公司更层员工所知晓。故根据以上可知绩效应用的考评指标可设定如下:

综上所述, 可以知道对绩效管理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二) 绩效管理体系评价模型构建

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之后, 构建模型只是一些技术手段工作了。首先需要得到评价指标中各指标的权重, 然后对各指标进行量化, 这样就可以得到绩效管理体系中各流程的实际得分, 从而可以了解到绩效管理体系的整体完备程度和各流程的完备程度, 以为体系优化提供参考意见。

1. 各指标权重设定

由于本论文为理论研究, 没有实际的数据依托, 但为了详细说明模型构建过程, 将给出虚拟例子进行说明。为了能简单说明问题, 笔者选取较为简单的AHP层次分析法进行一级指标权重设定, 二级指标中绩效计划的各二级指标以AHP层次分析进行权重设定, 其他过程的二级指标以权重均分进行设定。一级指标的层次分析示例如下:

绩效计划的各二级指标的AHP层次分析示例如下:

对其他二级指标进行权重设定。绩效管理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设定如下:

2. 各指标量化

以上各二级指标中除了标准完善率可以直接由具有完善标准的指标数除以总指标数得到外, 其他指标都需要对公司内部进行相应问卷调研, 得到实际的量化数值。

下面以绩效目标与战略一致性作为例子简要说明笔者对于指标量化数值获取的思考。要清楚绩效目标与战略一致性的量化数值, 那首先必须得到公司实际的战略需求, 此处利用平衡积分卡进行简要说明。 (实际中应该考虑公司战略的各维度)

首先假设公司内部已经确定了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经营流程、学习和成长等四个维度的重要程度, 其表示如下:

由于前面的分析可知, 绩效目标与战略一致性主要考虑的是公司级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可知, 公司级指标数量一般都较少, 故现假定有十个公司级指标。为了知道这十个指标与公司战略的关联程度, 以1~5分评分形式对公司中高层进行调研, 5分表示相关程度最大, 4分表示相关程度较大, 3分表示相关程度一般, 2分表示相关程度不大, 1分表示基本不相关。结果统计示例表如下:

由于每个指标都不可能跟所有相关联, 故保留以上指标关联程度3分以上的数据和评分最高数, 并将权重重新匹配到保留的各维度后, 重新计算加权关联程度, 得到表示如下:

对以上十个指标进行加权平均, 得到公司指标与战略维度的关联程度。表示如下:

然后将以上关联程度和重要程度进行加权求和后得到绩效目标与战略一致性的量化分值为3.74。

利用类似的手段, 对其他指标同样进行量化评价, 假定各指标的最终评分如下:

将量化评分与权重进行加权处理, 得到一级指标的评分, 如下:

对以上评分进行加权得到绩效管理体系评分为3.68。根据以上评分设定标准可知, 4~5分表示绩效管理体系优秀, 3~4分表示绩效管理体系良好, 2~3分表示绩效管理体系一般, 1~2分表示绩效管理体系不好, 0~1分表示绩效管理体系差。故根据以上评分可以认为本论文中假定的绩效管理体系良好。

(三) 基于以上模型的体系优化

建立绩效管理体系评价模型并不是本论文的最终目的, 我们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模型得到评分, 以明确实际的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以便于我们进一步优化绩效管理体系, 从而增强公司的竞争力。笔者将继续顺着以上假定例子进一步阐述体系优化。通过上面的评分可知如果要绩效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 绩效计划和绩效应用为重点改进方向, 尤其权重占比较大的绩效计划。并且根据二级指标得分, 绩效目标与战略一致性、部门指标理解程度、员工指标理解程度、战略理解程度、标准完善率、人才战略契合度等都是重要的优化方向。

至于如何优化, 本文以绩效目标与战略一致性进行简要说明。根据前面绩效目标与战略一致性的量化评分过程可知, 要想通过提高绩效目标与战略一致性的, 就需要增加公司级指标与战略的匹配程度, 以前面的示例来看, 可提出以下措施:1.增加与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经营程度等相关性较高的指标;2可适当减掉部分指标, 比如指标2、指标4、指标5等。

结语

本论文首先通过绩效管理流程找到绩效管理体系评价指标体系, 随后建立了绩效管理体系评价模型, 最后根据假定例子说明如何根据绩效模型评价得分进行绩效管理体系优化。本论文最大的亮点为通过绩效管理的各流程去寻找绩效管理体系评价指标体系, 并且利用调研量化指标的手段试图在评价模型建立时更多考虑企业和部门的实际情况, 本着只有真正适合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才是最佳的原则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但是本论文的模型构建仅是用简单AHP层次分析进行指标权重设定, 读者可自行选用区间数映射赋权、模糊综合评价等手段进行建模。另外本论文仅为理论说明, 没有实际的公司案例讲解, 为本论文的最大不足之处。

如开篇所讲, 绩效管理为目前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一环, 对企业战略的落实有着举足重轻的作用, 如何评价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以及进而如何进行绩效管理体系优化也是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将在目前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继续深入研究, 以期待能将目前的理论分析更多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也希望自己的研究将来能广泛应用于电网公司内部甚至其他公司。

摘要:随着现今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资源优化配置的挑战逐步加强。企业通过绩效管理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动力与难度不断增强, 更多企业试图通过绩效管理完成企业战略的实现。所以企业的现行绩效管理体系是否适合企业, 是否运用得当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尤为重要。本文将从绩效管理的实施环节进行分析得到绩效管理体系评价指标, 进而得到评价模型并进一步以该模型进行体系优化的探讨。

关键词:绩效管理体系评价,绩效管理流程,绩效管理体系优化

参考文献

[1] 吴健娜.Y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7.16-16.

[2] 李涛.正视问题, 勇于改进——评《避免绩效考核的反作用》[J].中国药店, 2012, 6:16-16.

[3] 张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14:1-1.

[4] 张镇东.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战略绩效应用研究[D].石家庄: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3:8-8.

评价模型范文第5篇

产事故发生最多, 危害最大的行业, 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灾害类型众多, 灾害事故频发[1]。其中, 瓦斯事故以其破坏性强, 经济损失大, 人员伤亡多等显著性特点, 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2], 它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煤炭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和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突出因素。因此, 评价、预防与控制矿井瓦斯事故是亟待解决的安全问题。

在安全事故分析中,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方法。所谓层次分析法, 是指首先将一个非常复杂的, 目标多样的决策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 将决策的目标分解成多个准则, 进而将问题分解为多目标 (或准则、约束) 的若干层次, 最后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每个层次单排序 (权数) 和总排数, 以作为目标 (多目标) 、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3]。其运用包括6个主要步骤 (:1) 构建层次模型 (、2)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3) 构造判断矩阵, (4) 确定权重 (、5) 判断一致性 (、6) 总体排序。同样, 上述分析方法可适用于矿井瓦斯事故风险评价。

鉴于此, 笔者在分析并归纳矿井瓦斯事故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建立矿井瓦斯事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矿井瓦斯事故影响因素的权重, 建立矿井阿斯事故风险评价模型, 以期为煤矿瓦斯事故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参考。

1 矿井瓦斯事故风险评价指标的确立

1.1矿井瓦斯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瓦斯事故的类型多种多样, 主要包括: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瓦斯中毒等。首先, 我们要分析清楚造成瓦斯事故的主要原因。瓦斯爆炸的形成包括3个必要条件, 分别是:①一定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一般在5%~16%之间。②一定的引火温度。瓦斯的燃点介于650~750℃之间, 且存在时间必须大于瓦斯爆炸的感应期。③充足的含氧量。氧气浓度不得低于12%。因此, 引发煤矿瓦斯事故的原因主要与地质条件、技术装备、人员素质、安全教育、环境安全、管理水平等要素有关。

1.2 矿井瓦斯事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由上述分析建立矿井瓦斯事故的AHP结构模型图, 详见图1。

2 基于AHP法的矿井瓦斯事故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2.1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层次分析法要求逐层计算出有关相互关联的元素间的相对重要性, 并予以量化, 进而组成判断矩阵, 作为分析的基础[3,6]。当一个上层元素与下层多个元素有关联时, 难以判定出下层多个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度, 但如果每次仅仅取2个元素来比较, 就易于判定了。在成对的比较矩阵中, 具体用数字标度来代表一个元素针对准则超越另一个元素的相对重要性[7]。这种量化的判断是近似的, 如表1所示。

现设上一层次中的一个元素A与下一层次B层中的3个元素, 具有关联性, 用表示 (对于因素A而言)

元素对元素的相对重要性, 结合专家打分的方法[5~7]将全部比较结果构成了对于因素A的判断矩阵B。如表2所示:

同理, 结合专家打分的方法及相关资料, 做出三级指标对各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

基于“瓦斯爆炸”的准则, 构造出导致矿井瓦斯事故各种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的比较, 做出的判断矩阵如表3所示。

基于“煤与瓦斯突出”准则, 构造导致矿井瓦斯事故各种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比较, 做出的判断矩阵如表4所示。

基于“瓦斯中毒窒息”准则, 构造导致矿井瓦斯事故各种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比较, 做出的判断矩阵如表5所示。

2.2 计算各项指标的权值

( 1) 采用方根法计算权重向量, 步骤为:首先计算元素几何平均值, 即需要算出各个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的每行的所有元素的几何平均值, 从而得到向量= () , 其中,

(2) 对列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 进而得到相对权重W=, 其中

由 (1) (2) 可以算出各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 将在后面的结果中体现出来。

2.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作为AHP的基础,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 采用AHP来处理问题时, 能否保证判断矩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至关重要, 需要对该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以保证其具有良好一致性。其检验步骤如下:

(1)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其中表示的i个分量。

(2) 计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

其中, n为判断矩阵的维数。

(3) 计算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例

其中, RI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值。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RI是多次 (大于500次) 重复进行随机判断矩阵特征值得计算后取算术平均值得到的。表6给出了1~6阶判断矩阵的RI值[5,6]。

当CR<0.1时, 一般认为A的一致性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否则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 直至该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

因此由 (3) (4) (5) 可对以上矩阵可分别进行一致性检验, 其计算结果如下:

2.4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根据上述各判断矩阵所计算出的各因素权重结果, 将造成矿井瓦斯事故各类型的因素层次综合起来, 排序列表, 如表7所示。

层次一致性检验如下:

由上述 (6) (7) (8) 式算出本模型一致性:

因此上述方法是合理的。

3 结语

(1) 由以上数据可知, 导致“矿井瓦斯事故”这个结果, 所考虑6种因素的相对优先排序为“技术装备”;其次是“地质条件”“环境安全”, “管理水平”“安全教育”;最后是“人员素质”。因此要大大加强技术装备的改善, 其次是注重环境安全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显然, 这种分析方法对矿井瓦斯事故的风险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2) 由矩阵A可知, 瓦斯爆炸是煤矿瓦斯灾害的主要类型。而防止瓦斯爆炸事故重点在于解决技术设备、安全教育、以及环境安全方面的问题。需要关注的是中毒窒息事故多发, 反应了煤矿基础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煤矿企业在加大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和科技投入的同时, 迫切需要强化职工安全教育, 促进煤矿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3) 层次分析法, 简单易懂。用来确定煤矿瓦斯事故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 比主观经验法、专家打分法等方法更加准确。由指标所对应的权重, 可以帮助矿井瓦斯更好分清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有效的发现矿井瓦斯生产过程中对应的安全隐患, 及时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防范矿井瓦斯事故的发生。

(4) 进行矿井瓦斯事故风险评价的重要前提是确定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但目前矿井瓦斯安全评价指标甚至是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仍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 还需进一步改进。

摘要:为对矿井瓦斯事故进行合理性评价, 进而预防与控制煤矿瓦斯事故发生, 分析并归纳矿井瓦斯事故影响因素, 并基于此建立矿井瓦斯事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矿井瓦斯事故影响因素的权重, 建立矿井瓦斯事故风险评价模型, 并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的煤矿瓦斯事故风险评价模型可提高矿井瓦斯事故评价的有效性和精确度, 符合客观实际, 值得推广并借鉴应用。

关键词:矿井瓦斯事故,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权重,风险评价模型

参考文献

[1] 刘亚静, 毛善军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矿安全综合评价[J].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7, 27 (4) :82~84.

[2] 谢景娜, 罗新荣.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矿瓦斯灾害评价[J].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1, 4.

[3] 刘玉雪, 王章虎.层次分析法 (AHP) 在风险分析和评价中的应用[J].工程与建设, 2008, 22 (1) :22~24.

[4] 卢国志, 李希勇等.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3, 3 (3) :29~31.

[5] 郭德勇, 范金志.煤与瓦斯突出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 2003:37.

[6] 王朋飞, 李翠平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矿井突水风险评价[J].金属矿山, 2012, 38 (12) :95~97.

评价模型范文第6篇

一、调研过程

(一)预调查

调研问卷根据SERVQUAL模型计算方特主题公园服务质量差距,分析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五个维度之间的差距。为避免选项太多用户难以识别,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并要求受访者提供年龄、性别、职业以及到访次数等信息。预调研阶段向10名同学发放问卷,根据反馈意见调整问卷,删除重复性问题,添加开放式问题,减少问题数量。整合后问题数量22道。

(二)调研实施

本次调研以线上调查为主,并结合实地调研、深度访谈、文案调查法等方法。线上通过问卷星设计问卷,并通过社交平台转发。线上共回收问卷258份,有效问卷251份,问卷有效率97.3%。调研人员前往郑州方特进行实地调研,掌握一手资料;采用深度访谈法了解游客对方特主题公园的评价;采用文案调查法,整理相关APP中的评论及评分情况。

二、数据分析

(一)SERVQUAL模型

SERVQUAL量表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度量服务质量的方法,由美国学者贝利等提出。它通过衡量顾客服务预期与服务感知的差值来测度服务质量。

问卷主体共有22个问题,要求被测试者根据来方特游玩之前的心理预期与游玩时的真实感知进行打分,SERVQUAL量表问卷问题如下。

有形性:游乐设施现代化、有吸引力;具有完善丰富的游乐设施;工作人员具有整洁、干净的穿着;提供的服务资料齐全(如游玩指南、项目介绍);

可靠性:当游客遇到问题时,工作人员会给予关心和帮助;郑州方特主题公园是值得信赖的;会向游客通报某项娱乐活动开始的时间;

响应性:服务人员提供迅速及时的服务;服务人员无论多忙,都及时回应游客需求;

保证性:工作人员能主动问候、微笑服务有礼貌;员工可以得到主题公园的充分支持,使他们做得更好;

移情性;工作人员能对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会主动了解游客的需求;会优先考虑游客的利益;提供的服务时间可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二)数据分析

通过对原始数据汇总、整理分析得到方特主题公园SERVQUAL五个维度的服务质量得分,如表1所示。数据显示,游客们在有形性和移情性方面实际感知和期望值之间差距最大,为-0.49,其次是响应性(-0.45),而游客们对有形性的期望值(4.17)最高,其次是可靠性(4.16)。

数据显示,在游客实际感知部分,均值都在3.5左右。其中,均值最高的为工作人员具有整洁、干净的穿着,最低的为游乐设施现代化、有吸引力。在所有题项里,游客对主题公园内的游乐设施现代化、有吸引力这一项的感知程度最低,而这一题项期望值得分是最高,这也说明游客对方特主题公园目前的设施现代化满意度较低。SERVQUAL服务质量差距方面所得数值均为负数,说明被测的实际感受与期望值之间总是存在差距,并且实际感知达不到预期期望。结合实地及深度访谈资料,游客针对游乐设施新颖性、排队时间、园区食品价格、门票等也提出意见。

三、建议

此次调研样本以在校学生为主,代表性及样本量对结果存在一定影响。通过调研及数据分析,主题公园服务质量的提升,需要在从多个方面下工夫。郑州方特主题公园应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个性化服务,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顾客满意度。

摘要:通过SERVQUAL模型,对郑州方特主题公园的服务质量进行全面调查,结合深度访谈、实地调研、二手资料搜集,得出游客对方特主题公园的服务整体评价。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以期提升游客满意度,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郑州方特,主题公园,服务质量,SERVQUAL模型,顾客满意

参考文献

[1] 刘桃.基于SERVQUAL、FMEA方法的主题公园服务改进[J].科技与创新,2018,(24):25-27.

[2] 范秀成,杜建刚.服务质量五维度对服务满意及服务忠诚的影响———基于转型期间中国服务业的一项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06):111-118+173.

[3] 吕倩.游客感知理论对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03):95-100.

上一篇:档案管理的要求范文下一篇:物流公司实习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