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书画院范文

2023-12-05

人民艺术家书画院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宋代;书画艺术;交易市场;艺术市场

一、背景分析

(一)城市经济的繁荣

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宋代的商业迅猛发展,城镇繁荣发达,还出现了“交子”,同时宋代又取消了坊市制度,这些无不促进了当时艺术市场的发展。许多的民间艺人以演艺为生,他们自发形成专业表演团体;“瓦舍勾欄”遍布全国各地,为普通百姓提供各类娱乐表演;人们在茶坊、酒肆聚朋交友,休憩消遣,还有其他一些文娱活动,说书的、评话的、唱曲的等等。宋代书画艺术市场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当时社会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离不开汴京、临安等当时的大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市民阶层开始逐渐兴起,使得宋代的文化艺术生活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在商品市场高度发达的社会大潮下,艺术作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变得愈发商业化和大众化。

(二)良好的人文环境

由于宋代官方对于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发展,较之前朝,不管是官员大夫,还是寻常老百姓在整体上文化素养都比较高。人们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于是他们会常常购买书画,以此来满足审美心理的需求,这无疑极大地促进了艺术市场的发展,并且书画艺术的创作也要适应社会市场的需要。在南宋临安的酒楼、茶肆等店铺和勾栏瓦舍等商业性的文化娱乐场所,为了吸引顾客,往往会张挂名人书画,供顾客欣赏、消遣。另外,在宋代,收藏书画等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人们身份的象征,也是他们一种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两宋交际时,李清照为躲避金人侵扰,随身携带着和她的丈夫赵明诚长期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一批金石书画四处逃亡,但是在颠沛流离的过程中,这批珍贵的金石书画不幸丢失。李清照后来继续重金收购,她曾感叹“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

(三)统治阶级的影响

宋代“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使得文人知识阶层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社会上的文化主流随着上层文人知识阶层的审美变化而变化,对于书画艺术作品的艺术欣赏、审美要求在宋代各个阶层中弥漫开来。宋代的皇帝大多也对艺术作品非常着迷,甚至产生出赵佶、赵构这样史载的书画名家。他们在五代各国建立的画院基础上,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和书艺局。宋徽宗进一步改变了“凡以艺进者不得佩鱼”的旧制,把书画者地位几乎提升到文职官员的程度。[1]画院由国家直接进行管理,画院的画家以“翰林”“侍诏”的身份享受与文官相近的待遇。画院考试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列,考试按题材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摘古人诗句为题,看谁的构思巧妙,更有创造性。宋代统治阶级对书画艺术的重视扶持、审美趣味,潜移默化地影响到社会上的其他阶层,主导着整个社会大的文化艺术发展方向。

二、原因分析

(一)职业画师

宋代的艺术市场之所以会发展得那么迅速繁荣,第一个原因就是在当时存在着一个很大规模的、以民间画工为主体的、集创作与出售为一身的群体,也就是所谓的“职业画师”。这些民间画工以卖画为生,由于竞争的激烈,他们通常创作的作品都是市场所需求的,而非自身想创作的、感兴趣的艺术题材,这就意味着真正纯粹以书画生产交易为生的职业书画师出现了。这些职业书画师在宋代十分普遍。

(二)职业中介商

由于宋代各类艺术的迅速发展,在整个大的艺术市场环境下,相关的艺术中介组织也随之出现。在我国最早的专业化剧场瓦子,出现了集戏剧演出和营销为一体的艺术经纪组织。几乎著名的画家、词人都有自己的“经纪人”,比如柳永的经纪人就是他的歌伎。在这一时期,专职的书画交易中介人,即牙侩,也出现了。牙侩的出现,代表着两个情况,一是表明了宋代书画艺术作品的商品交易极其频繁;二是表明了这一时期的书画艺术市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牙侩既是书画商品交易的中间人,同时又是书画艺术作品的鉴定者,可以说是双重身份的职业书画商人。众所周知,只有当书画艺术作品的市场达到一定的繁荣程度,才会衍生出“牙侩”这个行当,才需要中间人来协调买卖、引导交换。同时也正是由于中间人的存在,书画艺术市场才更加活跃和繁荣。

(三)固定交易场所

在宋代之前的书画艺术作品交易多是行商贸易,通常是没有的固定的交易摊点或店铺,其实我们观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会发现,在画中已经清晰地展现了当时街道上的售卖字画、售卖绢扇的摊位,这表明在北宋的一些城市中已经有了书画店铺以及定期存在的集市,书画艺术作品的固定的交易场所为作品交易带来了诸多好处。首先是方便了书画买卖双方的交易,其次这间接扩大了书画市场的交易渠道,最后这也使得书画交易市场变得更加规范。集市贸易是宋代书画艺术作品交易的重要形式,当时在朝天门就有专门售卖年画的市场,出售各种书画艺术作品。每年二月初八,在钱塘门霍山行祠都会举行各种庙会,艺术家都会带上自己的作品赴会,进行买卖交易。

南宋时期临安的书画市场,交易方式比起北宋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虽然还是主要以店铺和集市贸易为主,但是也辅以其他形式,比如官员造访、友情赠送等。其中集市贸易规模较大,交易十分频繁,有着自身独特性。

(四)赝品市场

普通市民阶级所购置的书画艺术作品肯定鲜少有艺术名家,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赝品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赝品市场的存在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宋代书画艺术作品市场的繁荣状态,毕竟只有一定的经济利益才会驱动部分职业画师来模仿当时名家的艺术作品,并且正是因为有“需要”,赝品才会有发展的空间。南宋时期,雕版印刷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繁荣,活字印刷术在北宋时期已经出现,但是在当时被人们普遍使用接受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中央和地方官府、学宫、寺院、私家和书坊都从事雕版印刷,雕版数量多,技艺高,印本流传范围广,有些方面甚至以后明清两代也难以赶上。[2]北宋灭亡后,汴京的部分印刷手工业也迁来临安,使得临安成为当时全国图书印刷最发达的地区。正是因为印刷业的发展,更加进一步促进了赝品市场的发展,同时赝品市场的迅速蓬勃,也间接地反映出宋代书画艺术作品市场的繁荣。

三、特点分析

(一)创作群体的多元化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度繁荣时期,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民间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同时又相互影响,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在当时的书画艺术市场上,主要以民间职业画师的作品流通最为广泛,据记载宋代有姓名可考的画家800余人,其中大多数都是民间画工。民间的职业画工都是以售卖自己创作或模仿的书画作品来营生,由于该群体人数众多,特别是在汴京、临安等大城市,画工同行之间必然会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关系,所以这也带来书画市场繁荣的现象。之所以叫他们“职业画工”,就是因为他们的绘画创作往往是要去迎合市场的需要,迎合顾客的需要,这就导致他们势必会放弃掉自己真心想去创作的或者是感兴趣的艺术题材。

宋代的宫廷绘画更加重视书画方面的创作和收藏,这当然离不开当时统治者的影响。宋代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度完善的画院——“宣和画院”,还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和书艺局。统治阶级的这些政策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同时促进了书画艺术作品交易的繁荣。

(二)买卖形式的多元化

买卖形式主要包括三种,即店铺交易、集市贸易和当铺。这三种交易形式各有所长,面对着不同的买卖群体和交易状况,极大地促进了书画艺术市场的发展。由于宋代上到统治阶级,下到普通市民阶级均对书画艺术有需求,所以这三种买卖形式正好灵活适用。普通市民阶级通常会去两种地方进行书画消费,一是以古玩奇玉、文人字画、书籍为主的店铺,二是贸易市场交易。比如朝天门不仅是年畫交易的聚集地,也有一些民间反映生活的风俗作品,或是临摹名家的画作。南宋的书画交易形式主要以店铺贸易和集市贸易为主,这是由于南宋城市店铺贸易的快速发展,书画艺术作品也借此逐渐蓬勃发展起来。另外,在南宋时的越州开元寺庙会,也会定期举办书画贸易集市,这在在当地书画艺术品交易中也占很大一部分比重。

(三)消费群体的多元化

宋代的书画艺术市场主要面向四种类型的消费群体,首先是宫廷内府,这是最大的书画流向单位,二是私人收藏家群体,三是药铺、酒店以及茶坊等行业,四是一般的市民百姓。分析这四种类型的消费群体,我们不难发现,宋代的艺术消费群体开始有了明显的阶级分层的特征。官僚士大夫阶层是书画消费的主体,他们热衷于追求名家书画,除了因为自身的艺术爱好,同时还有一种隐形的消费心理,即用名家书画来标榜自己的社会身份,当然这也离不开其自身财力上的支持。普通市民阶层的书画艺术消费受到自身艺术欣赏水平和资金上的的限制,大多消费的是通俗书画,比如年画、门神、观音像之类。

综上,宋代的书画艺术市场发展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不仅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艺术市场,更是激发了社会各阶层对于艺术消费的热情,创作群体的多样性、买卖交易形式的多样化、各阶层的消费群体共同促进了书画艺术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立.宋代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影响及其启示[J].全国流通经济, 2012,(8):79-81.

[2]徐吉军.论南宋杭州的印刷业及其兴盛的原因[J].东南文化, 1987,(2):39-46.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

人民艺术家书画院范文第2篇

教育部:启动“圆梦蒲公英——乡村学生看县城”活动

今日,教育部在江西省兴国县启动“圆梦蒲公英——乡村学生看县城”活动,并与财政部共同启用了“国家彩票公益金资助”标志。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发表讲话指出,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教育部将在河北、山西、上海、浙江、江西、甘肃等省市开展“圆梦蒲公英——乡村学生看县城”试点工作。这是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新形势下,努力缩小城乡孩子在精神、意识层面上的差距,帮助农村地区学生感受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开阔视野、丰富心灵、磨炼意志、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北京:2014中国国际少年儿童书画双年展活动在京启动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由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中国少年儿童书画院等共同主办的“2014中国(北京)国际少年儿童书画双年展”活动近日在京启动。活动旨在加强国际青少年艺术交流,提高广大青少年文化艺术素养,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活动组委会现面向4至18岁青少年进行书法、美术作品征集,部分获奖作品将于今年8月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集中展开,并将在上海等全国其他城市巡展。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由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中国少年儿童书画院等共同主办的“2014中国(北京)国际少年儿童书画双年展”活动近日在京启动。

上海:中荷知识与创新中心在上海海事大学正式成立

活动旨在加强国际青少年艺术交流,提高广大青少年文化艺术素养,促进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活动组委会现面向4至18岁青少年进行书法、美术作品征集,部分获奖作品将于今年8月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集中展开,并将在上海等全国其他城市巡展。活动通过国际和全国各地区中、小学校,(青)少年宫,艺术教育培训机构推荐作品的方式,上报活动活动组委会经专家组评选,拟对入选的1000幅优秀书法、绘画、美术艺术作品进行展出。活动不收取报名费和评审费,分为学前组、小学低龄组、小学高龄组、初中组和高中组。

广东:“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两岸高端论坛举行

近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两岸高端论坛在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现改名为岭南师范学院)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台中教育大学和湛江师范学院联合主办,海峡两岸近70位学者参加,主要研讨“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教训”“国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最新进展”“教师教育课程的理论、政策与实践前沿问题”“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审视”等议题。学者们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就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展开对话,对两岸深度合作培养师资达成有关共识,为中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建言献策。

美国:今年出现名牌大学录取率下降现象

今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入学竞争十分激烈,在42167名申请者中仅录取5%的学生,是美国录取率最低的大学。该校在过去20年中,录取率由20%不断下降到今年的5%。专家说,美国其他名牌大学也被报道录取率下降。例如,耶鲁大学今年的录取率为6.3%;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录取率是9.9%;波莫纳学院的录取率是12.1%;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录取率是17.3%;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录取率是18.2%。美国高中毕业生数量相比往年有所下降,原本预计今年申请进入名校的几率会更大一些,但由于申请名牌大学的学生数今年继续增加,又加之500多所大学已经实行网络申请,且海外申请人的持续增加,更加剧了这一情况,这才导致美国今年名牌大学录取率下降现象的出现。

巴西:“汉语桥”搭建中巴外交桥梁

人民艺术家书画院范文第3篇

一、书画艺术与酒文化的结合

自古以来, 书画艺术始终是华夏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代表,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产物[1]。而酒文化也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酒产生的那一刻, 酒文化就产生了, 通过不断的发展与运行, 形成了独有的艺术性、, 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基本特点。通常来讲, 酒文化内容比较丰富, 其中, 诗词书画也是酒文化的重要体现。从诸多传统诗词书画中, 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几乎都和酒有关。例如, 晋代的典故“流水曲觞”, 《兰亭集序》就是“书圣”王羲之喝醉后而创作的, 这也成为中国行书第一帖。可见, 自古以来, 酒文化与诗词书画艺术就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且文人墨客都追求灵魂与精神上的自由, 及时摒弃世俗束缚, 进而大大增强的酒包装设计效果, 提升了现代酒包装设计的文化内涵。

现代酒包装设计工作的实施, 是传播酒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 其是整个商业活动实施的物化体[2]。书画和酒包装设计的密切结合, 主要是二者间存在着浓郁的文化内涵。绘画画面主要是由诗、书、画、印所组成的, 而酒包装设计主要是由文字、标志、图形、色彩所构成的[3]。因此, 书画艺术是酒文化与包装的重要桥梁, 为充分提升现代酒包装效果, 必须实现对书画艺术的高效利用。

二、书画艺术在现代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1、强调笔墨的柔美度

对于书画而言, 笔墨处理极其重要, 采取科学的笔法与墨法,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赵孟頫曾提出“八法”, 分别为侧、勤、努、趯、策、掠、啄、磔, 这也成为后来中国画的绘制技法[4]。在墨法上, 主要分成五色, 且墨的位置、笔力与干湿浓淡形成了更具文化韵味的意境。新时期, 在现代酒包装设计中, 设计者可借助笔墨来表现自身的情感与理念, 强调古今文化要素的巧妙结合, 形成新型的酒文化与书画艺术, 利于提升整个包装的感染力。在包装设计时, 设计者在绘制书画时, 应保证笔墨的柔美度, 结合时代趋势与消费者心理需求来改变艺术样式, 将笔墨语言加入到包装设计内, 营造浓郁的意境, 呈现更为丰富的设计元素, 旨在为现代酒包装设计提供更多活力。如图1所示, 此为黄鹤楼酒, 该酒的包装主要运行行书体, 字形变化呈现扁方扁形状, 在用墨上, 主要采取“淡-浓-淡”的规律, 特别是“鹤”字勾勒出浓重一笔, 主要是融入书法“阴阳消长”思想, 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色彩十分浓郁。此外, “黄鹤楼”三个字与后侧黄鹤楼建筑物图片的浓淡墨色产生对比, 让整个包装设计更具现代文化气息。

2、强调线条的气韵性

设计酒包装时, 主要借助书画内线条移动、拓展变化来设计, 主要借助线条来表达情感、传递意念。书法的实施, 能让简约线条更具气韵美, 只有具备足够的气韵美, 才能保证书法作品内在的灵魂, 进而保证书法作品质量。借助线条走势、走向与走速, 能充分凸显书法艺术的抽象美, 让情境变得更为含蓄、朦胧, 其在用笔上, 应强调抑扬顿挫, 这和平面节奏韵律等审美标准是相互连通的。在整个酒包装设计中, 书法线条是不可或缺的, 既要保证所设计的文字具备本身内涵, 还要保证在形态、结构上, 让观众在视觉上产生联想与思维的动力, 从而提升酒包装的吸引力, 可增强酒品牌的内在文化, 其所产生的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如图2所示, 以龙酝十年花雕酒为例, 在酒瓶的主区域设置“古越龍山”字样, “龍”采取隶书体, 能充分凸显酒包装中书法有足够的力度, 但是书法却不生硬, 笔心在点画内行走, 字体具有高度的沉实感, 就好似被镶嵌在物体上一样。在包装中, 木雕、山水花木画与隶书的紧密结合, 能将隶书遒劲有力的特点展露无遗, 能充分展现酒的醇正之处, 可提升画面的立体感, 能大大增强整个酒包装的欣赏效果, 也能充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与心理需求。只有抓住消费者的内心, 才能提升酒产品的关注度与销售量, 这就需要更为科学、合理的设计酒包装, 科学应用书画艺术, 以提升整个酒产品包装的艺术性与文化性。

三、结束语

我国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为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应将书画艺术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将书画艺术设计到酒包装设计中, 能借助独特的包装来吸引顾客, 从而提高现代酒的销售量。同时,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 其与书画艺术都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为达到理想的现代酒包装设计效果, 应重视对笔墨、构图与线条等要素的科学设计, 将人本理想渗透其中, 从而将更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应用到设计系统内, 以提高酒包装设计效果, 能将酒品牌的文化内涵, 会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摘要:自古以来,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丰富而浓厚的历史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 形成了当前的泱泱大国, 其所产生的文化价值是不可忽视的。在文化层面, 书画艺术具有代表性, 特别是传统书画艺术, 具有浓郁的传统韵味, 为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可将传统书画艺术应用到现代酒包装设计之中, 强调古今元素的有效结合, 利于增强现代酒包装的感染力与魅力值。对此, 本文就书画艺术在现代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书画艺术,现代酒,包装设计,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翾.中国书画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 2015, (23) :68.

[2] 徐军.书画艺术在现代酒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 2016, 37 (16) :161-164.

[3] 伍小珊.浅析国画“留白”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包装工业, 2015, (12) :55.

人民艺术家书画院范文第4篇

1.显性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隐性目标: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欣赏齐白石的作品,了解他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2.教学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

二、设问引入

1.上个世纪,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其中有一位著名的国画大师在1953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

2.出示课题,板书: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三、学生交流资料:

1.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齐白石? 2.请2~3位同学介绍收集到的关于齐白石的信息。 3.师小结: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出生贫苦家农家,幼而好学,读过半年私塾,12岁始学木匠,善雕花。27岁时才正式拜当地文人拜少蕃、胡沁园为师,学习诗文、书画、篆刻。40岁后,五次出远门游历,助长了技艺。60岁在陈师曾的支持下,进行“衰年变法”,闭门专攻写意花鸟,借鉴诸家之长,再结合自己的气质修养,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画风、境界有了质的飞跃,成为一位诗书画印全才的艺术家。

四、引导欣赏:

1.欣赏P2右下:齐白石花鸟鱼虫作品,小组交流: (1)你最喜欢哪幅?

(2)画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表现的? (3)怎样才能表现得这样生动?

生汇报,师小结:齐白石十分热爱身边的花鸟虫鱼,所以把它们都当作有感情的生命来画。它笔下的这些花鸟鱼虫是他长期观察和写生的结果,因此生动、亲切而又质朴。

在众多的花鸟鱼虫作品中,白石老人所画的虾、蟹堪称一绝。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齐白石最擅长画的虾吧!

2.欣赏P2左上《群虾》,小组交流:

(1)你觉得白石老人的虾画得如何?(鲜活、有生命力) (2)他是怎样把虾表现得如此鲜活的? 生汇报,师小结:白石老人潜心钻研画虾几十年,他画的虾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多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他自己很不满意。于是,他在家中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从此,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河虾与对虾的结合,创造了艺术中的“虾”。 3.齐白石笔下的绚丽世界

白石老人一生作品丰富,有但擅长花鸟,还有大量的山水和人物作品。下面分组欣赏以下几幅画,讨论后汇报: (1)P3下《荷花蜻蜓》

①荷花和蜻蜓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

写意与工笔结合。师简介:工虫花卉,即兼工带写,乃白石晚年独创,前无古人。即虫以工笔而花卉用写意的方法。 ②这样的画面有什么样的效果?

粗与细、虚与实的强烈对比,豪放与细腻、动静结合,妙夺天工,奇趣盎然。 (2)P3右《蛙声十里出山泉》 ①画作是如何表现诗句的?

看着蝌蚪,仿佛随着流水,听到了蛙鸣,使人产生联想。 ②说说你看画的感受。

展现了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笔简意远。

师补充简介:这是51年老舍持清人查初白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请白石老人作的一幅画。

(3)P3左《竹楼荷塘》

①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 宁静、朴实、深远,诗一般的意境。

②读一读P3中的这首诗,结合起来理解这幅画。 4.诗书画印的全才

刚才第三组读到的诗也是出自齐白石之手。他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

欣赏P3书法、诗文、篆刻作品,说说欣赏后的感受。 书法:气象雄浑、自然纯朴、稚拙而富有情趣 诗文:清新质朴,感情真挚

篆刻:布局奇特、雄奇奔放、气势纵横宏大、用刀如笔、下刀肯定、一气呵成。

五、小结回眸

1.欣赏了齐白石的诗书画印,我想问问大家,他如何能从普通的木匠变成艺术大师?他一生又为什么会留下大量的作品?(勤奋刻苦)

小故事: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

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

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以后画工笔画会很吃力,于是就趁年轻时画了很多张工笔的小虫,但是并不添加其他内容。年纪大了以后,只在每一幅画中添加写意的花草即可完成每日自己规定的绘画量。

2.你知道白石老人最喜欢表现什么吗?(花鸟虫鱼等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 3.他的作品主要有什么特点?(画简意深、生动质朴、鲜活而有情趣)

六、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选择书中你最喜欢的一幅作品,写写自己独特的观后感(可从意境、表现方法、画面效果、感受等方面入手)或者谈谈你学完本课后的收获。 2.生作业,师巡视指导

七、总结延伸

1.请部分学生读一读自己的观后感或收获。

人民艺术家书画院范文第5篇

查看精彩图册 中文名:

齐白石 外文名: Qi Baishi 别名: 国籍: 民族: 白石山人

中国

汉族

出生地:

湖南湘潭 出生日期: 1864年1月1日 逝世日期: 1957年9月16日 职业: 画家

主要成就:

人民艺术家、世界文化名人

代表作品:

《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白石草衣金石刻画》,《白石诗草》 目录

齐白石的弟子 生活轶事 艺术特色 齐白石名言 画作欣赏 简要年表 老尚风流齐白石 展开 齐白石的弟子 生活轶事 艺术特色 齐白石名言 画作欣赏 简要年表 老尚风流齐白石 展开

生平简介

齐白石于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湖南湘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93岁。白石乃长子,派名纯芝,号渭清,又号兰亭。27岁时(1889年)又取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齐白石珍贵照片及画像(22张) 齐白石出身贫寒,做过农活,曾居住于湖南省涟源市杨市镇。1877年,跟随叔祖父学过木匠,次年改学雕花木工,从民间画工入手,曾习古人真迹,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他学诗文书法,游山川名胜,作幕僚寓客,终于成了诗、书、印、画全人神品的千古伟人;他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的精神统一得完美无瑕,使中国画得到国际的重视;他朴实谦虚、自信自强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刚柔兼济,工书俱佳,不愧为人民的艺术家。

在他的笔下,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他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深深得益于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他的画能够直接的感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他的山水画表达他对自己艺术创新的自信与深刻体悟,他的人物画长于传神达情,他的书法简约大方、雄健浑厚的笔意融入人物画中,完善了人物内在的神 齐白石作品 情的表达。

齐白石于1888年起始学画,曾任龙山诗社社长。1890年二十六岁时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七岁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三十七岁拜硕儒王闿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齐白石在家乡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馆、茹家冲寄萍堂。自四十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诒、郭葆荪等皆为挚友。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五十五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时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等相过从。

1926年,齐白石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1949年7月、1953年9月两次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连续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1954年8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毛泽东主席交谊甚深并受到过接见;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荣誉奖状及“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其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1955国际和平奖金,9月举行授奖仪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1]

抗日战争期间,表示“画不卖于官家”。1946年重操卖画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七十四岁游蜀,与黄宾虹、金松岑相见。齐白石一生共有两妻室,共有七子五女。1874年由父母做主娶童养媳陈氏春君,1881年与妻陈春君圆房,育有三子(良元、良芾、良琨)二女,1940年发妻陈春君在湘潭老家去世;1919年聘四川籍胡宝珠为副室,1941年扶正,育有四子(良迟、良巳、良年、良末)三女。1943年胡宝珠病殁。

齐白石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等等。[2]

齐白石的弟子

齐白石的弟子很多,其中著名的有国画大师李苦禅、李可染、王雪涛、王铸

九、许麟庐、李立、娄师白、张德文、王漱石等,其三子齐子如,戏剧大师梅兰芳、评剧名家新凤霞也是齐白石的弟子。 李苦禅

李苦禅,号励公。1923年秋,拜齐白石为师,白日学习西画,晚间抽空到齐家学习中国画。 1924年在齐白石的精心培育下,他画艺大进。在国立艺专成立“九友画会”,九友分别是:李苦禅、王雪涛,王仲年、徐佩遐、孙公符、何冀祥、阎爱兰,颜伯龙、袁仲沂。 天津《大公报》创办《艺术周刊》,曾大量介绍李苦禅和赵望云的艺术,引起社会的很大关注。4月14日,《大公报》发表其作品《惨淡京都》。11月23日,又发表作品《惨暮》,颇具版画风格。7月1日,参加中西画会在北海漪澜堂举办的画展。8月4日,《霞光画报》推出中西画会第二次画展专刊,登载了齐白石对李苦禅的评价:“谨观中西画会诸君之作,皆笔情大雅,无女子见人有羞缩态度也,将来再行展览,必有可观耳。苦禅之画,比前度展览会大进,何其令吾辈真可畏!一哂记之。白石山翁。”同时还刊登了郝左春对李苦禅的评价:“艺术界革命的前驱”。次年,齐白石赠与李苦禅一本《齐白石画集》;并在封面上题字:“苦禅仁弟画笔及思想将起余辈……” 1929年吼虹画社曾出版两期《吼虹月刊》,后因经费紧张以及国民党宪警的干涉而停刊。还编有《苦禅望云画集》两册。次年,为齐门篆刻女弟子刘淑度作册页,齐白石在其上题道:“苦禅画思出人丛,淑度风流识此工。赢得三千同学辈,不闻扬子耻雕虫”。齐白石将弟子李苦禅比作孔子门下的颜回。次年,《李苦禅画集》出版,由齐白石题签。

《中国近现代名家》大红袍画集(8张) 李可染

(1907~1989), 又名:李炒作,中国现代著名中国画艺术家;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省徐州市,1989年12月5日卒于北京。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1923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两年后毕业回乡作小学教师,并任教于徐州艺术专科学校。1929年考入西湖艺术院研究班,学习油画并得到林风眠的指导与赏识。1932年作《锺馗》并入选第2届全国美术展览。 1946年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翌年春拜齐白石为师,相随10年。同年又深得黄宾虹积墨法之妙。 1949年后,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1953年在北京举行了李可染、张仃、罗铭写生联展。 1957年,访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画了大批写生作品,在笔墨、造意与境界的处理上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98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回顾性的李可染中国画展,展出了他各时期的作品 200余幅。出版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王雪涛

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1903年12月31日出生,1982年11月24日逝世,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 。自幼喜绘画,1918 年入保定直隶高等师范附设手工图画科, 毕业后到小学执教。 1922 年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后转读国画系,受教于陈师曾、萧谦中、汤定之、王梦白等诸位前辈,尤受王梦白影响最大。1924年拜齐白石为师,奉师命改名雪涛。1926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抗日战争期间,北平沦陷,辞去教职,专事绘画创作,卖画为生。同时,潜心师传统,上追徐渭、陈淳,又得名师指点,画艺大进。1954年任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1955年参加筹备北京中国画院工作,1957年任该院画师、院务委员会委员,1978年任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员及北京市委委员 。 王铸九

(1900-1966),原名鼎,号两石,字瞻农。男,汉族,河南舞阳人,192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 ,1929年到北京拜齐白石为师习画。1937年返回家乡从事教育工作,并研习国画。1947年返京,1949年后经徐悲鸿介绍到北京展览工作室供职,1955年至1962年任北京市美术公司画师,1963年至1966年任北京中国画院专业画家。创作以写意为主,受吴昌硕、齐白石影响尤深。作品常以农家作物为题材,笔墨老辣,浑厚华兹,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作品多次入选国内重大美术展览并在报刊上发表,《葫芦石榴图》参加全国美展并选入《花鸟画选集》及《北京画院中国画作品选集》。1987年,有作品入选文化部和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当代已故著名画家作品展”。生前曾在北京举办过个人画展。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会员。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遗作展。

王漱石

1919年生,辽宁海城人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活动家。王羲之研究会理事及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报国书画作家协会会员。 自幼受家庭熏陶,热爱书画艺术。四十年代学画于日本艺术学院,五十年代拜国画大师齐白石学习书画,1951年弟子。他书宗二王张素,充分发挥行草书法艺术的魅力,在群泉中有当代草书圣人之美称。绘书继承和发所齐白石大师的艺术风格,融汇诗情画意为有机整体,动感强烈、美妙逼真,使观者精神振奋、心旷神怡,享受美的教育。他一生致力于美术教育,为宏祖国书画艺术辛勤工作。三十年代创辩了东北第一家书画函授学社。 建国后曾担任:中国书画学校校长、筹建齐白石美育学校并任教务处长、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书法教授、日本国际书画学院特邀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书法绘画客座教授、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副会长、现代民族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解放军总参术星书画社顾问。 编著有《书法初步》、《齐白石书派基础技法》、《报头图案》、《中国历史地图》、《怜晨诗书》、《唐诗漫画》、《神州星海》、《古今名人诗书集粹》等书刊教材百余部。 齐子如

齐子如(1902年――1955年),名良琨,是齐白石第三个儿子,也是第一个

齐白石嫡孙齐可来画作

继承父业的孩子。他18岁随父到北京求学,并入著名画家陈半丁门下,专攻草虫花卉。其画风工笔写意并重,豪放秀雅兼备。由于长期耳濡目染,齐子如绘画技法颇具白石老人风骨,且有发展。白石老人十分喜爱这个儿子,不但亲自为其刻印多方,而且常常父子合作,共绘精品。20岁出头便能自立作画谋生,深得白石老人怜爱。23岁那年,他为白石友人画了一幅兰花巨石图,白石老人在上面题句:“须知白石有儿……”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齐子如早年注重写生,笔下的蝈蝈、蟋蟀等各类昆虫,形象逼真,充满活力,线条纤细均匀,着色自然柔丽。其花卉在继承齐派传统的同时,师承半丁老师秀美风格,受到广泛赞誉。老人不仅喜欢他的工虫,对他的花鸟画也颇多赞赏。白石老人为齐子如画作题款,数量之多,在白石后人中是仅有的。父子合作的画,现在能够看到的就有几十幅。此次展品中,齐子如与父亲合作的《花卉螳螂》引人注目。画面上的螳螂惟妙惟肖,花卉栩栩如生。画面上有“此画共十又二页,如儿画虫,乃余画花卉。白石老人九十四岁”的字样。从时间上推测,当是齐子如逝世后,白石老人补题的墨宝。在另一幅赠儿画作中,白石老人题款“愿如儿健步加餐长寿年”,爱子之情跃然纸上。

齐子如一生热爱祖国,钟情艺术。1944年日寇入侵湘潭时,他弃笔从戎,与当地民众组成游击队,转战山林。抗战胜利后,齐子如先后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京华美术学院教授。解放初期在东北博物馆(现辽宁省博物馆)从事研究工作,为馆内的业务建设特别是藏品征集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著名美术评论家郎绍君说:“齐子如在白石子女中最具天赋,画艺最精,且兼能诗文、书画与篆刻,尤擅工笔草虫。这是齐白石所认可,画界所公认的。”他还说:“齐子如画工细草虫,白石老人以大写意法补写花卉,是精美绝伦之作。” 许麟庐

山东蓬莱人,1916年生,2011年8月9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中国花鸟画家、书法家、古今书画鉴赏家。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花鸟画研究会会长,北京中国书画社名誉社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山东蓬莱、四川嘉州、河南开封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等。

自幼秉承家学,酷爱习书作画。1939年后受益于溥心畲先生在绘画、书法理念和技艺上的指点;1945年拜齐白石为师,伴随左右13年得其真谛。他从事笔墨丹青六十余载,博览研读近万家历代名家作品,吸收了石涛、朱耷、吴昌硕等诸家的笔墨技法并创造性地吸收了民间艺术和京剧艺术融入自己绘画之中。经半个多世纪的刻苦敬业形成了个人独特艺术绘画风格,其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传略被载入《1985-1991年世界名人录》和《1987年大洋洲及远东世界名人录》。 李立

李立(1925年-),湖南湘潭县小花石(今属株洲)人。字石庵,号立翁。 1925年出生于湘潭市城内裕芒花圃,祖籍是株洲县堂市乡楼厦村(原属湘潭县)的一个书香世家。早先毕业于华中美术学校,后入杭州国立艺专深造,师从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李立先后担任过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南分会副主席、顾问、湖南省工艺美术书画研究会会长,现为湖南高等轻工业专科学校教授、中南工业大学和株洲工学院客座教授,政协长沙市委常委、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文教委员会副主任,西冷印社的成员。1996年4月,李立被聘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 祖父李遏非公毕业于北京法政学堂,曾任湖南省高等法院民事庭长和推事,公余喜爱诗、书、画。父亲李伯元公系北京朝阳大学高材生,不幸英年早逝。母亲文泽清家教优娴,乐善好施。李立原名心挚,因自幼爱石成痴,自号石庵,在求学期间,因欲求自立,遂更名李立,号立翁。

李立研习金石书画已逾半个世纪,18岁时曾将其初生牛犊之作寄呈白石老人,后经白石大师点拨,李立走上了法古师今,博采众长,独辟蹊径,自造门户的道路,形成了章法严谨,结体合度,刚劲简练,古朴雄奇的风格。在书法上,李立擅长甲骨、钟鼎、小篆、铁线、竹简。用笔遒劲,风格古雅浑朴,苍老挺拔独具匠心。李立的花鸟画,不但发扬了"以形写神"的传统,又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所画水仙、红梅、荷花、杜鹃均飘逸脱俗。80年代以来,他曾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世界文化名流以及日本前首相竹下登等刻印。由于他不画印稿,以刀代笔,刻削如泥,顷刻而成,故有“神刀”之美誉。其作品与王福庵、齐白石、邓散木等前辈一并被选入日本出版的《现代中国著名印人三十二家》。力作《毛主席诗词印谱选》、《李立金石书画集》、《文天祥正气歌》先后在国内和香港出版。作品饮誉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名字和传记已收入美国出版的《世界5000名人辞典》和英国出版的三本文献:《世界著名知识分子辞典》、《国际名人传记辞典》、《成就卓著名人辞典》。 为此,中央电视台1995年5月11日在《东方之子》专栏对李立作了专题报道。其作品相继在香港、台湾、日本、泰国举办个人展览,深获好评。

1997年8月荣获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授予“星星火炬”一级奖章。

1997年9月25日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作过专题报道。

2001年5月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大会颁奖的“中国书法艺术荣誉奖”。

2001年10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电视台等制作播放的电视系列专题片《翰墨飘香》,介绍中国书法五十家及其艺术成果,作品被收入《翰墨飘香-中国书法五十家》作品集 娄师白

(1918年—2010年),1918年6月生于北京,是齐白石的入室弟子,14岁就在齐白石先生家中学习诗、书、画、篆刻,直至白石先生逝世,长达25年之久。 娄师白先生作品有齐白石风格,为“齐派”重要传人,善画花鸟瓜果,作品曾参加全国历界美展,曾应邀赴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美术院校讲学。

娄师白得其言传身教,全面继承齐白石艺术技法特色,并有所创新。 其作品色彩鲜而不艳、雅而不俗,给人以丰富多彩、生机勃勃之感。其诗、书、画、篆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会,博得好评。 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国宾馆、国家驻美、驻英大使馆及博物馆收藏。并拍有数部反映其生活与创作的电影片。长于写意花鸟画。

娄师白先生长期致力于齐白石艺术的研究及技法传授。作品有《蓖麻丰收》、《鸭场》、《八哥百合》等。《南国花木》等藏于中国美术馆。出版有《娄师白画辑》、《画鸭》、《怎样治印》、《齐白石绘画艺术》、《齐白石绘画技法》等专集、专著。 娄师白的代表作有《春暖人间》、《雏鸭》、《漓江帆影》、《长白积雪》等。 著有《齐白石绘画艺术》、《娄师白画辑》、《画鸭》、《娄师白印章手拓本》等。

2010年12月13日清晨,娄师白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张民权

字衡,笔名【平原张衡】国画家,1914-2001,山东平原县人,幼年学画,曾受业于山东画家吴天墀,1935年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国画系,师从齐白石,常书鸿,溥心畲,王雪涛,吴镜汀,陈缘督,杨济川诸大师,专功山水,兼学花卉人物,是该系高才生。1938年毕业后,应于右任、张大千、常书鸿的聘请,任敦煌助理研究员、总务主任。1943年赴敦煌,临摹绘制敦煌壁画数百幅,1945年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办了个展,画展中敦煌壁画临品,获得了巨大成功。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郭沬若、张大千及业内人士,给出了高度赞扬。于右任、郭沬若等持笔在作品上提字。展出后敦煌壁画临品被各界人士收藏,其中中唐《维摩诘辨法图之一》《维摩诘辨法图之二》《乐伎图》《晚唐西方净土娈》四幅国宝级敦煌壁画临品,被重庆博物馆收藏。 赵琗艇

1915年生,河南人,1935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国画系,得白石大师亲传,擅长画小鸡、虾、蟹、蛙等。其作品入选1936年南京全国美展并获奖。现今96岁还在作画,其作品载入,《重庆中国画作品选集》《重庆嘉陵书画院作品集》《国立北平艺专画选》《张民权中国画集》《纪念毛泽东一百一十周年书画作品集》等。 张德文

1943年出生,自幼习画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小时候在鉴湖河畔,凝神观察鱼虾在水里游动的各种姿态,或到离家不远的徐谓故居青藤书屋,摹画徐渭的书画。他深受绍兴前贤的影响,秉江南水乡之灵气,从小酷爱绘画,以自身的勤奋与颖悟而师造化。50年代他画的“齐白石虾”获省地和全国少儿美术奖,破格入学浙江美术学校后经潘天寿校长引荐给齐白石先生,为齐白石四子齐良迟的入室弟子。毕业于齐白石国画学校、北京齐白石艺术学院。在大师的传授下,刻苦勤学几十年如一日,专心研习齐白石绘画艺术。2009年他完成了齐白石和齐良迟两代人生前遗愿,画出了长16米的“百虾图”手卷,国内外都公认和誉称为“中华第一虾”而蜚声当今。 生活轶事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赴宴作画。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毫。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看你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齐白石画作

有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 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翡翠鸟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鲟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作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作翡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

齐白石有耿直的一面,沦陷时期,国立艺专聘他为教授,他在装聘书的信封上写下“齐白石死了”五个字,原信退回。有一个伪警察想借机索要他一张画,被齐先生严词拒绝。

齐白石作品

齐白石对自己门徒却百加爱护。1933年,刚从杭州西湖艺术院毕业的李寄僧经潘天寿介绍,在北京齐白石门下深造。一次,齐白石对李寄僧说:“你的作品中有些地方用笔太小,必须改用大笔”。他继而又问“你有大笔吗?”看到李寄僧摇头,他马上说:“我送你一支”。说罢,齐白石带着李寄僧走到一个堆积间,里面还放着一口“寿材”。大师用凳子作垫,一脚跨到了“寿材”顶上,把靠墙木架上的几个纸包拿下来,然后选取一捆长的说:“这都是长笔,你自已挑吧”。李寄僧高兴极了,当即取了二支,是特大羊毫笔。那时,李寄僧虽在北平艺专任教,但由于课时不多,收入很少,如今大师送他这样贵重的好笔,可谓雪中送炭,这虽不是什么大事,却让李寄僧终身难忘。

齐白石70多岁的时候,对人说:我才知道,自己不会画画。人们齐声称赞老人的谦逊。老画家说,我真的不会画。人们越发称赞,当然没有人相信他说的话。那时,白石老人还曾与郭沫若、毛泽东争夺一张“废画”。 艺术特色

齐白石作品(20张)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绘画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 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他的绘画,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齐白石80岁之后,画虾技术颇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他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

他专长画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

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他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其篆刻,初学丁敬、黄小松,后仿赵撝叔,并取法汉印;见《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篆法一变再变,印风雄奇恣肆,为近现代印风嬗变期代表人物。 其书法,广临碑帖,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

据齐白石的孙子齐可来回忆,当年为了画出紫藤的神韵,爷爷齐白石曾多次到紫藤公园写生。有一次,爷爷问他的学生:“你们跟我学画虾这么久了,你们知道虾应该在第几节开始打弯吗?”见没有人回答,爷爷接着说:“应该在第三节开始打弯。”正是齐白石细心观察和孜孜不倦的钻研,创立了笔墨简练、高度概括的齐派艺术风格。

齐白石绘画最大的特色就是一生不搞妄作,没见过的东西,没有仔细研究过的东西,他不画。第二大特色就是崇尚自然,入他画的大都是自然界中极普通,但对平民百姓‘贡献’最大的东西。齐白石画虾,画萝卜,虽然受到当时所谓正统画家的嘲笑,但深得平民百姓的欢迎和喜爱。

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

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迹多卷。其作品以多种表现形式,展示出个人艺术魅力。

齐白石名言

1 不叫一日闲过。

2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3 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

4 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5 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

6 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

7 我绝不画我没见过的东西。

画作欣赏

现代--齐白石大幅花鸟画集(19张)

现代--齐白石-鱼虾蟹画集(20张)

现代--齐白石-花卉画集(19张) 作品:

现代--齐白石-山水人物画集(19张)

现代--齐白石-扇面、动物家禽画(18张)

现代--齐白石-植物、昆虫画选(19张) 简要年表

1864年(甲子) 1岁

1月1日(农历癸亥年11月22日)生于湖南湘潭白石铺杏子坞星斗塘。名纯芝,字渭清,又字兰亭。27岁起改名璜,字频生,别号白石山人,又号寄园。

1870年(甲戌) 8岁

从外祖父周雨若读书,常用习字本、账薄纸作画。

1878年(戊寅) 16岁

拜周之美为师学习雕花木工。做木工之余,以残本《芥子园》为师,习花鸟、人物画。

1888年(戊子) 26岁

拜民间艺人萧芗陔为师学画肖像。

1889年(己丑) 27岁

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文,得胡沁园帮助,脱离木工生活,专习绘画,为人作肖像养家。

1894年(甲午) 32岁

与王仲言等七人结“龙山诗社”,被推选为社长。后与黎松庵等结“罗山诗社”,一起吟诗、作画、摹刻金石。

1899年(己亥)37岁

拜湘潭名士王闿运为师学习诗文。同年刊第一套印谱《寄园印存》,印学丁敬、黄易,规矩精密,可以乱真。

1900年(庚子) 38岁

佃居莲花峰下梅公祠,自称“百梅书屋”,并在院内盖一小屋,名“借山吟馆”。致力于绘画、作诗。

1902年(壬寅) 40岁

应夏午诒邀请,赴西安教画。在西安结识樊樊山,尽观樊所藏八大山人、金农等名家书画。是年,其花鸟画风一变,走上写意画路径。

1903年(癸卯) 41岁

春,从西安到北京,结识曾熙、李瑞荃等,期间夏午诒拟向慈禧太后推荐齐白石做内廷供奉,坚辞之。夏天,从北京过上海,回湖南,此为“五出五归”的第一次远游。

1904年(甲辰) 42岁

随王闿运赴江西,游庐山、南昌等地,刊印《白石草衣金石刻画》,王闿运为其作序。

1905年(乙巳) 43岁

赴广西,游桂林。与蔡锷、黄兴相识。

1906年(丙午) 44岁

春节后不久,过梧州经广州到钦州,郭葆生留其教画。饱览郭所藏徐渭、八大、金农诸名家真迹。用功作画,其间常为郭代笔。秋,回湘潭,以教画薪金购置旧屋并数十亩水田。

1907年(丁未) 45岁

春夏之交,再赴钦州,游肇庆、端溪。冬,回湘潭。

1908年(戊申) 46岁

春天即赴广州。是年,仅回湘潭小住几天,其余时间皆在广州度过。 荷花翠鸟 镜心

1909年(己酉) 47岁

在广州过春节,后去钦州。初夏赴上海,以卖画为生。夏秋之间,游苏州。往南京拜访李梅庵,为其治印三方。10月返回湘潭,至此结束“五出五归”的远游生活。其后在家乡葺“寄萍堂”,开始8年的山居生活,潜心吟诗作画。对八大山人、石涛的花鸟画多所取法,画笔更见简练,但草虫写生,多工致,间或以写意出之。书法学金农,得其神髓。

1917年(丁巳) 55岁

6月,为避土匪之扰赴北京。正赶上“张勋复辟”,匆匆去天津避难。局势稍定,复归北京,在琉璃厂南纸铺挂润格卖画 。期间和老朋友樊樊山、夏午诒、郭葆生等往来甚密。并结识陈师曾、姚茫父、陈半丁等。其中与陈师曾订交,对晚年齐白石有极大影响。是年冬,离京返湘,乡居一年。

1919年(己未) 57岁

与胡宝珠结婚,从此定居北京。

1922年(壬戌) 60岁

春, 陈师曾到日本开中国画展览会,展出的齐白石画作全部以高价售出。

1923年(癸亥)61岁

| 陈师曾在南京病逝,数次题诗痛悼好友。

1925年(乙丑)63岁

春,大病,人事不知七昼夜。卧病榻月余,停止作画、刻印。梅兰芳正式拜师学画。

1926年(丙寅)64岁

母亲、父亲相继去世。两度停止作画、刻印。

1927年(丁卯)65岁

应林风眠邀请,任教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

1928年(戊辰)66岁

印行《白石诗草》《借山吟馆诗草》(手写本影印)

1933年(癸酉)71岁

印行《白石诗草》(八卷铅印本)

1936年(丙子)74岁

游四川。在川结识黄宾虹。

1937年(丁丑) 75岁(自署77岁) 作品赏析

听信长沙舒贻上算命说,用瞒天过海法,自署77岁。是年7月,北平沦陷,心情悲愤,轻易不见客。

1940年(庚辰) 78岁(自署80岁)

农历正月,妻陈君春去世,撰《祭陈夫人》文。为反抗日寇及汉奸的骚扰索画,贴出“画不卖与官家”的告白,谢绝见客。

1944年(甲申) 82岁(自署84岁)

1月,继室胡宝珠病故。6月,拒绝北平艺专配给用煤。

1946年(丙戌) 84岁(自署86岁)

抗战结束,复又在琉璃厂挂润格,恢复卖画刻印。10月,去南京、上海办画展,200多张画全部卖出,带回一捆捆“法币”,如同废纸,竟买不到10袋面粉。

1949年(己丑) 87岁(自署89岁)

1月,北平解放。参加周恩来总理招待宴会。为毛泽东刻石印两方。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1950年(庚寅) 88岁(自署90岁)

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4月间,曾和毛泽东共进晚餐,朱德作陪。10月,把82岁时所作的《鹰》和篆书对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赠送毛泽东。参加北京市“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冬,为《人民日报》画《和平鸽》

1951年(辛卯) 89岁(自署91岁)

2月,画作10余幅参加沈阳市“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

1952年(壬辰) 90岁(自署92岁)

用三天时间,为北京亚太地区和平大会创作丈二巨幅《白花与和平鸽》。同年,多次创作题为《和平胜利》《和平万岁》的作品。

1953年(癸巳) 91岁(自署93岁)

1月7日,北京文化艺术界200余人参加“齐白石93岁生日庆祝会”,文化部授予齐白石杰出的人民艺术家称号。周恩来出席了晚间的庆祝宴会。担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10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任理事会主席。

1954年(甲午) 92岁(自署94岁)

4月28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在故宫博物院举办“齐白石绘画展览会”8月,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9月15日,出席首届全国人代会。 作品赏析

1955年(乙未) 93岁(自署95岁)

6月,与陈半丁、何香凝等14位画家为世界和平大会合作巨幅《和平颂》

1956年(丙申) 94岁(自署96岁)

4月27日,世界和平理事会宣布授予齐白石国际和平奖金,9月1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授奖仪式。周恩来总理亲自到场祝贺。

1957年(丁酉) 95岁(自署97岁)

5月15日,担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5--6月间,作最后一幅作品《牡丹》。9月16日,在北京医院逝世。9月22日上午在嘉兴寺举行公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参加了公祭。

1963年

齐白石被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3]

老尚风流齐白石

白石老人83岁生孩子,85岁要续弦,92岁仍喜欢看漂亮美眉,95岁吵着要结婚,难怪曾为白石老人修年谱的胡适之要惊叹老人精力的旺盛。

白石老人不是好色之徒,生理上天赋异秉以及多情爱美的艺术家本质,加以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动,以至晚年才会有一些风雨传说出现。

83岁前,白石老人的性爱生活非常单纯,一生结过两次婚。

其实,白石老人在他83岁,胡宝珠夫人难产去世前,他的性爱生活非常单纯,而且和他的婚姻生活是一致的。齐白石一生只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12岁时经过“拜堂”仪式而娶进一位童养媳,19岁时“圆房”,这是他的元配夫人陈春君,后来,白石57岁的时候,为了艺事发展,离家迁寓北京,陈春君留守湖南老家,不能随待,遂为他物色到“副室”胡宝珠,服侍他在京生活;如此过了23年,白石80岁的时候,元配夫人陈春君去世,次年,白石决定“立胡宝珠为继室”,曾举行“扶正典礼”,这算是白石的第二位夫人。

白石老人和他的两位夫人非常恩爱,早年,曾和陈春君夫人生了五个孩子,移居北京以后,和胡宝珠夫人又生了八个孩子了,胡适之说老人78岁生子,就是指胡宝珠夫人的第四个孩子良末,老人高龄得子,他自己也以为是最后一个孩子了,所以取名良末,没想到五年以后,宝珠夫人又怀孕,老人83岁的时候,宝珠夫人生产,却因难产逝世。可见老人年逾80,和年轻的宝珠夫人(去世时42岁),仍然是十分恩爱的。

一朝别去无人管,始识文珠七载恩。

宝珠夫人去世后的第二年,84岁的白石老人不耐孤寂,有意续弦,朋友为他介绍曾任北京协和医院护士长的夏文珠,老人一见十分满意,决定结婚,却遭到儿女们的强烈反对,老人无奈,只好和夏文珠协商,以护士名义留下来,做一位“有实无名”的白石夫人。 夏文珠到齐家的时候,大约四十四五岁,身材高挑,面容姣好,又有文化,极得老人宠爱。

目前仍在台湾定居的白石老人女儿齐良怜描述:“……不出我们所料,她看出父亲喜欢她,慢慢的竟左右了父亲的意见,父亲从此对我们子女儿媳的印象,渐渐凭她的观感而转变,门客买画的否诺,也都由她做了主张,还需按每尺画的润例加收一成归她所有。我父亲对她,真可说是言听计从,我们都因看在父亲的份上,不好说什么,只是一家人的生活受了这个影响而涣散了……” 夏文珠持宠而娇,时常对老人发小脾气闹别扭,一次夏文珠闹别扭后回了娘家,老人叫良怜陪他到北京前门外夏家去找夏文珠,夏文珠的母亲来应门,据齐良怜说:“夏母比白石老人还年轻许多,但白石老人见到夏母后,马上在她面前跪下,说:‘请让文珠回到我身边来吧!’”齐良怜见状眼泪马上流了下来。 夏文珠进到齐家七年之后,大约在1951年春,有一天,夏文珠和老人闹了别扭负气出走了,老人起初并未在意,可是,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夏文珠竟然没有回来。

夏文珠离去后,经过好一番折腾,同乡介绍一位伍德萱女士继任,据张次溪说,伍德萱原藉江苏武进,她的父亲一向在湖南做事,她是在长沙长大的,和白石老人有点世交,伍女士文学很有些根底,他用了聘书,聘她为秘书,还给取了个别名,叫做伍影,这位伍女士究竟是单纯的护士,还是如同夏文珠一样,以护士为名,却是居住在一起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92岁高龄,仍对年轻的漂亮美眉有兴趣。

关于伍德萱与白石老人相处的情形,我们看到很多伍德萱随侍在老人身边的照片,但他们相处的实际情形,我所见到的资料只有名剧作家吴祖光的夫人,名评剧演员新凤霞的回忆录中所记白石老人92岁的情形。据新凤霞的记述:她是1952年7月间初次见到白石老人的,这时候,跟随在老人身边的照顾他生活起居的,是“他的看护伍大姐”,新凤霞对伍大姐的年龄、长相、身世等等,丝毫未加介绍,但却一再提及伍大姐随时随地跟在老人身边,而且,从新凤霞的描述,可以看出老人和伍大姐相处很好,伍大姐在老人面前也颇为“放肆”,试看新凤霞的下面一段记述:“……白石老人坐下来和大家打完招呼,就拉着我的手不转眼地看我,过了一会儿,伍大姐带点责备的口气对老人说:‘你总看别人作什么?’老人不高兴了,说:‘我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不能看她?她生得好看’。老人说完,气得脸都红了。我赶忙说:‘你看吧,我是演员,我不怕人看。’祖光也上前哄着他说:‘您看吧,您看吧……’满屋子人都笑了……这时苗子和郁风两口子说:‘老师喜欢凤霞,就收她做干女儿吧!’老人才不生气了。”

此后,仍然有一些关于白石老人情爱生活的传说,据1971年8月17日台北中央日报刊出小提琴名家马思聪的女儿马瑞雪所写的一篇关于她所知道的白石老人晚年的生活情形。

马瑞雪在齐白石93岁的时候(1952年)曾和她父亲在北京看过齐白石。马端雪文章说:“这个孤老头结过四次婚,第四个妻子因为不能陪他享高寿,不久前过世了。后来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44岁的女人。‘太老了!’白石老人摇着头对介绍人说。大约因为稚气日重,白石老人早已忘掉自己的高龄。不久,寻来一位22岁的年轻演员,相见之下,白石老人很喜欢,正在等着结婚办喜事呢!” 马瑞雪的这段记事,听来很荒唐,荒唐得令人难以置信。但是,观乎她在文章中对白石老人晚年生活的描写,亲切细腻,叙事言之凿凿,绝不像是凭空捏造或道听途说的。

综合上面的故事,白石老人95年的漫长生涯中,除了最后的七八年之外,在婚姻生活及情爱生活上,应该算是十分美满的,胡适之对老人78岁的生子已经表示不胜惊羡,胡先生不会想到在78岁以后的白石老人,还享受了12年的美满情爱生活啊![4] 人物作品

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传》《齐白石全集》等各种画集近百种,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传世。 作品赏析

《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

画青蛙,只画几只蝌蚪逆水而游动,旁边是山石。据说这是老舍出题,有好多画家参与评价,最后公认齐白石的最好。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欣赏艺术作品(包括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都离不开鉴赏者的生活经验,人们依据做平所寄托的意象,也就是画面的形象,唤起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像,从中就会感受到一种艺术美,将画面还原成生活现实。

具体来说,由画面上那几只蝌蚪,我们想到,蝌蚪是青蛙的卵变成的,自然就想起青蛙;青蛙在交配前,都有一段谈情说爱的日子,他们不停鸣叫 ,这就是“听取蛙声一片”。所以说,没有青蛙就没有蝌蚪,换句话说,有蝌蚪必定有青蛙。 作品赏析

再看画面上的蝌蚪,它们逆水而游,并非顺水而下,这意味着,这里是它们的故乡,这里有它们的爸爸妈妈,它们不能离开这里。那它们的父母又在何处呢?也许,它们正躲在旁边的大石底下,颇有兴趣的看着自己的子女在嬉戏呢。只不过,画面上没画出它们罢了。[5] 作品行情

价值不高

齐白石一生创作勤奋,作画极多,一天不画画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痒,创作多得惊人,但作画有些草率,有时候一天画两幅,画作过于简单, 仅1953年一年,其大小作品就有600多幅。

1922年,陈师曾把 齐白石的画介绍到东京,参加中日联合会绘画展览会,结果大受欢迎,全部以高价卖出,但当时在国内的画作价却很低。

20年代,齐白石得到徐悲鸿的提携,作品逐渐被收藏家所认识,价格稳步提高。

现在,国内一级市场已难见到齐白石作品进行公开出售,书画商店见到他的真迹自会以高价收购,而标价出售则极少能见到。

在香港和纽约市场,每年固定拍卖齐白石作品,他是作品被拍卖最多的现代画家。在法国“艺术价格”网站日前揭晓的2009年全球艺术品销售排行榜中,齐白石作品则以超过7000万美元的销售额排行第三。 “拍卖”天价

2011年5月22日晚8点,中国嘉德2011春拍首次推出的古代及近现代书画联合夜场“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在北京举槌,该夜场总成交额超过十亿元人民币,其中,最受瞩目的拍品――齐白石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8800万起拍后,经过逾半小时、近50次激烈竞价,最终一位场内藏家以4.255亿元人民币将其收入囊中,这也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新纪录。

中国嘉德近现代及当代书画部总经理郭彤女士表示:“齐白石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炒作最广、最深远的艺术家,他的炒作不仅在中国近现代时期影响了无数人。这件作品比此前的近现代书画拍卖结果有大幅跨越,是一次里程碑式的纪录。齐白石的作品取得这样的结果,可谓是众望所归。”拍卖过程

当拍卖师报出8800万起拍价之后,直接由藏家加价至1亿元人民币,随后场内及电话委托买家轮番竞价,最终,经过逾半小时、近50次激烈竞价,由一场内的托以4.255亿元人民币竞得,这也使中国近现代书画站上新的台阶。

齐白石生前作品-老当益壮图

齐白石生前作品齐白石生前作品《老当益壮》,宽:52.5cm,长:92.5cm。

画作介绍:白石翁一生所画作品无数,近年来在民间有不少精品不断出现,这幅《老当益壮》又是一幅从未露过面和记载过的作品,作品画有花卉和几只草虫栩栩如生,整个画面技艺超群脱俗,尽显白石老人的大师风范。由于白石老人遗留下来的作品己有几十年的历史原因,所以该画作纸张自然变旧,多次地方有虫砫现象。但能保存白石翁如此完美的力作,实属难得一见。

画作介绍

齐白石画作拍出4.255亿人民币 天价创纪录

[6]齐白石首席杰作《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为历年公私所见齐白石绘画及书法尺寸最大的一幅,画作纵266厘米,横100厘米,所匹配的篆书“人生长寿,天下太平”对联,单幅纵264.5厘米,横65.8厘米。画面气势宏伟,有松柏围英之喻。与之匹配的篆书四言联,则浑厚自然、端庄大气,且文意极佳:“人生长寿,天下太平”,堪称齐白石书画之绝精神品。松鹰是齐白石最喜欢也是观赏者最熟悉的画题之一,“鹰”寓意“英雄”,刚健有力,而“松柏”则有长寿之喻。据白石老人自题此画作于1946年,其时画家86岁,正是齐白石艺术创作的成熟期,其创作欲望高昂,力作精品频出。正如其篆书对联“人生长寿,天下太平”的词句,画家所要表达的却是对国家民族和平发展的美好祈望,对人间幸福、天下太平的美好祝愿。2005年由美国旧金山私人释出后流入大陆,此番亮相受到海内外藏家热烈关注。

白石大师不画“龙”被世人所知。其曾在《白石老人》自写小传中写道:“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只有鳞虫 《云龙图》

之龙,未曾见过,不能大胆敢为也。”不过其确有“龙作”流传于世:即《云龙图》。此作墨龙矫捷腾空,于云雾中若隐若现,龙首乍显,双目炯然,口中云水喷泻,如湍流倾涌,行云布雨有泽被苍生之意。此作创于曹锟击败奉系军阀张作霖后,曹氏直系控制北方。作品赠予曹锟,画外之意触人联想。《云龙图》真迹后由古董商张宗宪收藏,于2012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呈现,估价1200万至1800万港元。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部副主管叶卓敏曾介绍:“齐白石画了那么多的虾和蟹,但画的龙,市场上恐怕只有这一条。”可见此作尤为珍稀。

其他作品

此外,同场的齐白石另一件作品《花鸟四屏》也拍出9200万的高价。而黄胄约26平尺的巨制《驯马图》以6037.5万元创出画家个人成交纪录。古代书画部分,乾隆皇帝御书《妙法莲华经》5577.5万元折桂;戴苍《渔洋山人抱琴洗桐图》3277.5万元高价成交;《富春山居图》最负盛名的临本之一――邹之麟《临黄子久富春山居图》则以747.5万元被藏家竞得。[7] 齐白石墓

齐白石墓

齐白石墓位于现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路南魏公村小区1号楼前,西侧为其继室胡宝珠之墓,两墓并立。文革发生后,齐白石因遭到江青的点名咒骂,齐白石墓 和胡宝珠墓的墓碑被红卫兵捣毁,墓室因深埋且坚固才得以幸免于难[8]。1982年重修,碑文“湘潭齐白石墓”为其弟子李苦禅重书。现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4月,海淀区政府对墓地进行修缮,建了铁围栏。墓穴周围种了矮柏树。但原墓碑已经消失,重新立了普通石料的墓碑。 如今齐白石墓的位置在魏公村小区东区的西北角。北面是魏公村路。西面是小区的内部通道。南面和东面都是5层的居民住宅楼。

齐白石故居

位于雨儿胡同中部,东邻南锣鼓巷。

齐白石画作

据传此宅为清代中晚期内务府一总管大臣的宅子,后分割出售。新中国成立后由文化部购买,作为画家齐白石的住所。由于老人思念在西城的旧居,在此住了不长时间便迁回西城,此地便改为齐白石纪念馆(在他生前成立的)。“文革”期间,纪念馆被撤消,改为北京画院。后为北京画院《中国画》编辑部和北京美术家协会所在地。

该宅院建于清代中晚期,13号院仅为原宅院的一部分,是较完整的单体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一间(不是原来的大门),倒座房两间。院内南、北、东、西各有三间房屋,均为硬山顶合瓦过垄脊屋面,前出廊子。廊步明间有雀替,尽间上有倒挂楣子,下有坐凳栏杆。房子之间由转角廊相连。北房带东西耳房各三间,南房西接顺山倒座房三间。各房墀头处均有精美的砖雕图案,各廊间的走马板处有书法篆刻砖雕,北房明间木隔扇上有木刻楹联。西耳房南侧西墙上装饰一砖刻“紫气东来”四字。

此院的砖、木雕饰具有较大价值,1986年1月21日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12年5月13日,齐白石旧居纪念馆举行开馆仪式。[9]

齐白石的虾

齐白石画虾,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 群虾图

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约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他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亦因之而变,他的虾也成为他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齐老师表现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是因为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齐老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上一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范文下一篇:人行征信系统查询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