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词的翻译范文

2023-12-11

字母词的翻译范文第1篇

2 《大衣》中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

3 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 4 分析《基督山伯爵》爱德蒙的二重性格

5 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Alcohol in Angela’s Ashes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红字》中女权主义意识探析 《苔丝》中的圣经和神话典故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俚语翻译的影响 中国时政新词翻译探析

《时时刻刻》中女性自我构建的研究 浅析《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挣扎 论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简爱》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从温和的女性主义视角分析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Law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 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网络聊天室会话的含义 分析福尔摩斯的性格特征 英语电影对白汉译

习语的文化现象及翻译策略研究

论《教授的房子》中圣彼得教授对自我的追求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 论英语电影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 黑人英语克里奥起源论

文化语境下归化和异化在翻译中的运用 浅论美国文化霸权的确立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生选择 “集体无意识”理论观照下艾米莉的悲剧性 寻找自我——浅谈《宠儿》中黑人女性的解放

英语演讲语篇中的parallelism及其汉译策略—以奥巴马就职演说稿为例 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Stuttering in The King’s Speech 从心理学角度试析简爱性格的对立性 On Ambiguity of Human Conversations 海明威文学创作中主题的转折点——《乞力马扎罗的雪》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探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 英语动结式V+PP的语义整合研究

论《黄墙纸》中女主人公女性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42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

43 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连接词使用情况研究 44 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45 美国犹太文化与传统犹太文化的冲突——浅析《再见吧,哥伦布》

46 Pragmatic Differences of Politenes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47 On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News Headlines 48 英语影视作品字幕汉译的策略

49 《撞车》中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分析

50 跨文化交际中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冲突及解决办法 51 An Analysis of Language Features of Desperate Housewives 52 Redefinition of Heroism in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53 Improvi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ral English by Applying English Songs 54 55 56 57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惠特曼的《草叶集》 汉英语序对比浅析

双语环境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Mabel and Fergusson in The Horse Dealer’s Daughter

58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文体特色分析

59 传统美德与反传统个性的结合——《小妇人》中乔的形象分析 60 从E.B.怀特的三部儿童文学作品看模糊叙事艺术

61 A Study of Fu Donghua’s Translation of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writing 62 63 64 65 66 从功能对等视角浅析法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苔丝悲剧原因探究

广告英语中委婉语的语言特征研究 英汉”黑色”的隐喻的对比研究

On China English as A Localized Variety of English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LT 67 从关联理论看电影字幕的翻译

68 试析邓恩《别离辞•节哀》中圆规与圆的意象 69 An Analysis of Conflict Images in Invisible Man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爱玛》的婚姻观分析

关于爱伦坡诗歌死亡主题的探讨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荒原》中的死亡与重生

从关联理论看《阿甘正传》的字幕翻译 在关联理论观照下电影名称翻译探析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电影台词翻译—电影“小屁孩日记”的个案研究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歌中的性别歧义及其原因探析 William Wordsworth’s Romantic Nature in Daffodils

《到灯塔去》中的两性主义—抵达人类和谐的完美道路 分析《威尼斯商人》中的女性形象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因素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英语“名词 +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外贸英文函电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研究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Subtitle of Ashes of Time Redux 归化异化策略下文化负载词的汉英翻译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比较《名利场》两种中译本的翻译 浅析小说《教父》中教父的心理转变及其成因 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看霍桑的罪恶观

不伦,还是不朽?--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视角解读《洛丽塔》(开题报告+论)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s in th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 92 高中英语写作作业的反馈及实施效果

93 “I” and Rebecca--A Study on the Comparison of Two Female Characters in Rebecca 94 字幕中的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95 论《白鲸》象征手法的运用

96 归化和异化策略在《红楼梦》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应用 97 《还乡》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98 论例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99 适者生存—对《飘》中生存意识的探究

100 Analyzing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Call of the Wild 101 从广告层面比较研究中美文化差异 102 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失误及应对策略 103 浅谈公示语英译

104 浅谈来自《圣经》的英语习语

105 当女人成为男人--试析《紫色》中西莉的性向转变 106 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看中西文化差异 107 文化语境对汉译英的影响

108 高中英语写作前口语活动设计与实施建议

109 浅谈《认真的重要性》里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冲突 110 An Analysis of Huckleberry Finn’s Personality

111 《远离尘嚣》中女主角的情感变迁研究

112 英汉“去除”类运动事件表达异同的对比研究 113 《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所反映的女性意识 114 Women’s Roles in the Family Based on the Bible 115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 116 爱伦•坡的《乌鸦》中的浪漫主义分析

117 从对等功能理论看《卡斯特桥市长》中的比喻修辞 118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人物的认知局限

119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Numerical Idioms and English Numerical Idioms 120 An Analysis of Daphne du Maurier’s Female Identity Anxiety Reflected in Rebecca 121 解读《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俄狄浦斯的影响

122 中国现代散文风格精彩再现——评张培基教授《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123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及对策

124 《傲慢与偏见》与《劝导》中婚姻模式的对比研究 125 从电影《阿凡达》透视美国文化

126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化”研究 127 中英网络词汇语用特征对比 128 On the Sufferings of the Protagonists in Wilde’s Fairy Tales from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 129 从《到灯塔去》中莉丽•布里斯科的性格发展看维吉妮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 130 中英婚礼习俗中的红和白颜色文化的研究 131 外语学习中学习动机的影响

132 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浅析及对策

133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nslators’Overall Qualities In Translation 134 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 135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136 从自然主义视角解读德莱赛《珍妮姑娘》中珍妮的形象 137 国际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礼貌策略

138 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奥巴马总统竞选辩论的语篇特点 139 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奥巴马推定总统候选人演讲 140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 141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的分析

142 Verification of Soft Term in Letter of Credit 143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中式菜肴的英译 144 《紫色》中西丽的妇女主义研究

145 Exploring The Matrix: Hacker Metaphysics 146 浅析《白牙》中爱的力量 147 泰戈尔诗中自然物意象研究 148 论《小镇畸人》中人物的怪诞性 149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150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 151 论《红字》中海斯特的抗争与命运 152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

153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Interpretation Class 154 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下的英语教学 155 论《威尼斯商人》中的宗教思想影响

156 T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 157 浅析中国时政术语的常用英译方法

158 分析与比较中美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及其未来的发展 159 An Analysis of Gothic Atmosphere in The Shining 160 社交活动中肢体语言的研究

161 她们的自我选择—解读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婚恋观 162 解析《紫色》中妇女意识的形成

163 字母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164 认知语境与人名隐喻的翻译研究—基于《红楼梦》英译文的个案研究 165 英汉习语对比研究及其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166 中美广告创意的文化差异性研究

167 An Analysis of Youth Subculture through the Movie--Trainspotting 168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人物原型分析 169 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

170 论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虚无主义 171 浅谈文化差异对英语明喻汉译的影响 172 论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及策略 173 《哈姆雷特》中的女性人物分析

174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成长 175 海明威心中的完美女性――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形象 176 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成效的课堂研究——以礼仪祝辞类口译为例 177 The Differences of Beauty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78 从消费心理学角度谈汽车品牌名称的翻译 179 从十字军东征看中世纪宗教冲突 180 The Study of Chinese Body Language 181 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效率的调查与分析

182 传统道德与时代新意识之战―论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婚恋观 183 《麦琪的礼物》主题与写作手法分析

184 从语域角度分析《瓶中信》中书信的语言特色 185 英语新闻标题中名转动词的认知阐释

186 An Analysis of Word Formation of China English 187 中美餐桌文化差异比较研究

188 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作用

189 从合作原则角度解读《成长的烦恼》中的言语幽默 190 浅析中美商务沟通中的恭维语

191 《野草在歌唱》中野草的象征寓意解读 192 论《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批评思想 193 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

194 从文化差异角度研究英文新闻标题翻译的策略 195 论修辞格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 196 分析《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

197 字幕中的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字母词的翻译范文第2篇

首先拟声词拟态词数量多, 种类多且年年都在增加, 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学习负担;其次因为汉语是表意文字, 而日语是表音文字, 文字属性不同导致翻译困难大;日语拟声词多而汉语拟声词少, 数量上的不对称也会增加翻译难度;中日两国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的不同, 对声音和事物的感受力不同, 而从拟声词拟态词本身的特点来讲, 词性不固定, 有时同一个词既可以作名词、形容动词又可以作副词, 动词;另外, 有的词还身兼拟声词, 拟态词两种词性, 所以这些因素都使得拟声拟态词翻译起来困难重重。

一、《斜阳》及《斜阳》中出现的拟态词

太宰文学被誉为永恒的“青春文学”, 其中飘漾着的清澄的感受性和绝不妥协的纯粹性堪称青春文学的最好范本。与此同时太宰文学又被誉为“弱者的文学”太宰把懦弱作为一种出发点, 甚至是一种武器, 以退为进地向所谓的“强者”、向伪善的人生和社会开战。初读太宰治的《斜阳》本人就觉爱不释手, 文章里绝望中流露着希望, 文笔流畅, 句子短小有力, 难易程度适中, 很适合阅读和研究。因此为了更好的研究拟声拟态词翻译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 本人特意选取了学生们大多都了解或者阅读过的太宰治的《斜阳》为研究文本, 这样学生听起来不会有陌生感, 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此外由于篇幅有限本人只选取了《斜阳》前两章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作为研究样本。

经统计《斜阳》前两章中共出现了43个拟声词和拟态词, 类型丰富多样, 为此次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样本。通过仔细研读原文再亲身试译, 最后结合翻译家陈德文先生的译本进行比较和修改, 确定出本人认为的最佳翻译方法, 来直观认识拟声拟态词的翻译方法。

二、翻译方法

由于日语拟声拟态词在语言和文化上的独特性, 翻译时在汉语中很难找到对等词来表达, 此时如果采用传统的直译策略, 就会出现词不达意或者读者看不懂的结果。所以不拘泥于原词语的结构与形式, 为了达到翻译作为交际行为, 达到顺畅沟通交流的目的, 充分理解拟声词拟态词的意思后, 在翻译实践中按照实际需要, 采取对内容和表达结构加以调整或直接省略不译, 亦或加以解释说明等方法。结合本次的翻译实践笔者将其归类为“解释”和“借译”2种模式来探讨。

(一) 解释模式

“解释”很明显, 就是通过阐述性的方式进行翻译。当从汉语中无法找到与日语拟声拟态词对应的词语时, 可以采用这种解释说明的方法, 但要尽量做到语言简单、明了。例如:

【原文】

(1) テーブルスピーチの時に、あの野郎は、ゴザイイマスルという不思議な言葉を使ったのには、げっとなった。 (P4) 1

(2) お肉が出ると、ナイフとフォクでさっさと全部小さく切り分けてしまう。 (P5)

(3) まるで小鳥に餌をやるような具合に口に押し込み、のろのろといただいているうちにお母さまもう食事を全部済まして、そっと、お立ちになった。 (P8)

(4) 「意地悪ね!」と言ったら、下唇がぷるぷる震えて来て、涙が目から溢れて落ちた。 (P11)

【译文】

(1) 酒桌致辞时, 那个混蛋居然用奇怪的敬语说话, 真让人作呕。

(2) 肉一端上来, 母亲马上用刀和叉子三下五除二地将肉切成小块。

(3) 当我慢吞吞吃饭的时候, 母亲已经吃完饭, 并悄悄地起身。

(4) “母亲真坏。”说完这句, 下唇不住地抽动, 眼泪从眼眶涌了出来。

【说明】“げっと”是一个拟声词, 用来形容说话人的厌恶状, 作呕时发出的声音, 但是中文中没有合适的拟声词, 所以笔者用“真让人作呕”来进行解释, 也能达到表达效果。《新明解国语词典》中“さっさと”日语意思:ためらったり他の介入を恐れたりしないで、自分の意志で素早くことを運ぶ様子, 形容做事情没有犹豫, 速度快的样子。这里的“三下五除二”汉语中常用来形容人动作麻利, 非常合适且具有趣味性。“のろのろ”拟态词形容人动作缓慢, “そっと”拟态词形容动作轻巧, 几乎察觉不到声音。分别用“慢吞吞”“悄悄地”这种描述性的动词, 也很好的达到了效果。

(二) 借译模式

所谓“借译”就是借用汉语中的成语或四字熟语来翻译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 这种翻译翻译方法也常见于叠词中, 不仅能使译文言简意赅, 同时还符合汉语读者的语言文化思维, 易于理解。【原文】

(1) その時も、スウプだけはどうやらすましたけれども、食べるのがたいぎで、おむすびを皿に載せて、それにお箸を突込みぐしゃぐしゃに壊す。 (P8)

(2) だが、お母様は、少しも整理のお手伝いも、お指図もなさらず、毎日お部屋で、なんとなく、ぐずぐずしていらっしゃるである。 (P19)

(3) あの将校がこつこつと靴の音をさせてやって着て。 (P44)

【译文】

(1) 汤好歹还能喝点, 但吃东西还是很犯愁, 我就把饭团放在盘子里, 用筷子把它戳的乱七八糟。

(2) 可母亲既不来帮我们的忙, 也不给予什么指示, 每天只是在屋子里磨磨蹭蹭, 不知在干些什么。

(3) 听见靴子摩地“哐呲哐呲”的声音, 那位将校来了。

【说明】

“ぐしゃぐしゃ”拟态词, 依据《日日大辞典》解释:物がつぶれたさま, 可知形容东西损坏变形, 这里借用四字成语“乱七八糟”生动形象。“ごろごろ”即是拟声词又是拟态词, 作为拟声词时表示大东西滚动的声音, 或者车轮和雷的响声, 而这里是描述一条蛇的样态, 很显然不是拟声词是个拟态词。其日语解释:何もしないでだらけて時を過ごすさま。笔者用了两个四字成语“漫无目的, 逛来逛去”可以充分表达原意。“ぐずぐず”拟态词, 思い切りが悪く、ためらったり迷ったりしている間にむだに時間を過ごしてしまう様子, 形容人办事拖沓, 动作缓慢, 用成语“磨磨蹭蹭”形式上和意思上都是合适的。“こつこつ”也有拟态词的用法, 常用来形容人孜孜不倦, 踏踏实实的工作, 比如:こつこつと努力する。但此处是拟声词:硬いものが触れ合って、発する音を表す語, 考虑到这是在描写一位将校所穿军用皮靴发出的声音, 声音应该不小, 所以这里借用了汉语中的一个叠词拟声词“哐呲哐呲”。

三、结语

日语拟声词和拟态词的用法复杂, 本文通过对《斜阳》前两章中出现的拟声词拟态词的译文比较探索了解释模式和借译模式的翻译模式, 今后还将持续对日语拟声词拟态词进行研究, 比如日本广告中的拟声词拟态词很多, 它们对广告词表述所起的作用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摘要:日语拟声词拟态词的翻译是日汉翻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太宰治的名篇小说《斜阳》前两章中出现的拟声词拟态词的翻译方法为例, 对拟声词拟态词的翻译进行了研究。首先结合中日拟声词拟态词的不同和翻译难点, 以“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的思想为前提, 提出了“解释翻译”模式和“借译翻译”模式, 最后通过多个翻译实践的比较, 进一步论证了这两种翻译模式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

关键词:斜阳,日语,拟声拟态词,翻译

参考文献

[1] 许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2] 许钧等.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

[3] 许钧, 何其莘, 仲伟合.MTI毕业论文写作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

[4] 赵蕾.中西方译文理论新探[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4.

[5] 朱蒲清.日汉翻译技巧[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6] 梁传宝, 高宁.新编日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7] 袁筱一, 邹东来.文学翻译的基本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8] 渠培娥, 陈燕生.试析日语拟声词的汉译形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 (12) .

上一篇:足球搞笑短信范文下一篇:智力游戏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