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计算方法范文

2023-09-23

数值计算方法范文第1篇

2、海港口浮码头中固定桩墩振动实测与数值计算分析

3、《数值计算方法》课程中样条理论教学的深层探究

4、提高“自我效能”的“数值计算方法”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设计与实践

5、压水堆核电站主蒸汽安全阀升力数值计算

6、管桩群桩水平承载特性数值计算分析

7、有关码头地基液化的数值计算

8、双足被动步行的不稳定流形的数值计算

9、汽车滚装处所通风的数值计算及设计优化

10、高等学校计算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与思政建设探索

11、数值计算在量子力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

12、浅谈如何增加数值计算方法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13、数值计算方法的融会式教学理念与实践

14、马来西亚沐若水电站重力坝溢流面台阶式综合消能设计与检验

15、化学工程师数值计算基础

16、飞机座舱围护结构瞬态温度分布的数值计算

17、曲面上布朗运动的数值计算

18、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稳定性研究综述

19、洁净手术室室内气流组织数值数值计算模型验证

20、基于GeoStudio下尾矿坝地应力场的数值计算

21、四波段飞机尾焰红外辐射的数值计算与图像仿真

22、多土层地基建筑桩基竖向承载力数值计算方法

23、多种微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分析

24、“新工科”背景下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25、交错轴圆柱端面齿盘共轭齿面的数值计算方法

26、本地数据库在大数据量数值计算中的分布式应用

27、江都三站进水流道优化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研究

28、张集煤矿二副井箕斗装载硐室及马头门支护结构方案数值计算

29、基于CFD方法的球鼻首减阻优化研究

30、浅谈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值计算方法在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渗透

31、跳跃—扩散模型资产定价公式的数值计算方法

32、介电测井相关数值计算研究

33、巷道锚杆支护问题的解析解、相似模拟解及数值计算方法简述

34、含层状泥质砾岩地层的岩电特性数值计算研究

35、数值计算技术对高填方路基稳定性的分析

36、数值计算方法教学方法研究

37、流动与传热数值计算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38、急倾斜特厚煤层顶板非对称平顶型拱结构对比分析

39、枕头坝一级水电站鱼道休憩池的数值计算研究

40、空压机电机性能与损耗数值计算研究

41、脱硫吸收塔结构设计数值计算应用分析

42、O2O教学模式应用于“数值计算实训”课堂的教学改革探究

43、科研反哺教学模式在《数值计算方法》教学中的探索

44、基于MCR框架的热力学数据库架构模式设计

45、与水声学理论相结合的计算方法课程教学研究

46、盾构隧道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影响数值计算分析

47、不同岩石对埋地输气管道撞击的数值计算

48、数学建模思想在数值计算方法教学中的渗透

49、换热器数值计算的研究进展

数值计算方法范文第2篇

1 曲线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通过变换将直角坐标系下的水流泥沙方程转换为贴体坐标系下的方程, 转换后的方程为:

x方向水流运动方程

y方向水流运动方程

泥沙连续方程

悬移质河床变形方程

推移质河床变形方程

上述方程组中, n为糙率系数;tv为紊动黏性系数, 按照经验公式vt=αHu*确定, α取0.25~1之间的数值[1], u*为底部摩阻;L为非均匀沙分组数;ωL为分组泥沙平均沉速, v为清水运动粘度, γs, γ分别为泥沙容重与清水容重;Z0S, L、Z0b, L分别为第L组悬移质和推移质引起的河床冲淤厚度;ρs、ρb为悬移质和推移质淤积物的干密度;SL、S*L分别为垂线平均含沙量和分组挟沙力;SD为泥沙扩散系数, 一般与tv相同;αs为悬移质泥沙恢复饱和系数, asbx, L、asby, L分别为x, y方向的推移质单宽输沙率。

2 模型的离散及数值计算[2,3]

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后的方程表示为:

对流强度;D为扩散系数。离散方程时必须遵守四项基本原则, 采用同位网格下的SIMPLE算法进行数值求解。代数方程组的迭代过程采用T D M A算法。

3 计算中相关问题的处理

3.1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初始水位场采用推求水面线的方法, 速度场采用零启动。分组含沙量的分布采用全场均匀分布, 等于进口含沙量。床沙级配根据资料在全场内进行线性插值。

边界条件, 河段进口给定流量、含沙量过程, 流速由曼宁公式确定;河段出口给定水位过程;两岸边界采用无滑移条件,

3.2 糙率的确定

利用公式近似确定糙率沿河宽的分布。采用由床沙级配求分组挟沙力。

3.3 动边界处理

采用“冻结法”处理, 详见文献[4]。

4 模型的率定验证

选择黄河宁夏沙坡头河段作为模型验证河段, 计算区域划分为100×20个网格节点。

4.1 水位及流速验证

选取1989年8月流量为1260m3/s的黄河大断面实测资料, 水位验证结果见表1。

典型断面流速分布见图1、2。模型基本反映了水位、流速的变化, 无系统偏差, 说明河道计算糙率和阻力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可以进行后续部分的泥沙运算。

4.2 河床冲於验证

河床的冲淤验证采用两个典型水文年组合, 分别是丰水1978年、枯水1956年。SH1断面各典型年冲淤地形验证见图3、4。模拟结果表明模型的建立基本可以反映河床冲於变化, 程序设计在水流运动基础上结合水沙运动, 结果合理。

5 结语

本文采用网格生成技术, 并将直角坐标系下的方程转化为曲线坐标系下的方程, 解决了天然河道不规则的边界问题。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空间离散, 并利用压力耦合的SIMPLE算法进行数值求解, 提高了计算精度和效率。通过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的比对, 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天然河流的冲於变化, 可应用于水流、泥沙及河床变形的计算。

摘要:对直角坐标系下的水流泥沙方程进行变换, 建立曲线坐标系下的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 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空间离散, 对流项离散采用符合水流流态的迎风格式, 利用SIMPLE算法进行数值求解, 提高了计算效率。模型采用黄河沙坡头河段水沙资料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天然河流的河床变形规律。

关键词:平面二维,曲线坐标,有限体积,SIMPLE算法

参考文献

[1] 刘万利, 余明辉, 陈立.平面二维水沙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 2004, 37 (6) :27~31.

[2] S.V.帕坦卡[著].张政[译].传热与流体流动的数值计算[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0.

[3] 王福军.计算流体力学分析—CFD软件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9.

数值计算方法范文第3篇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 现代建筑产业对建筑材料及其承载性能愈加关注, 其中, 碳纤维混凝土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简称CFRC, 即将一定长度碳纤维按一定比例掺入钢筋混凝土进行加固的复合材料) 成为国外建筑产业广泛关注并逐步推广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本文运用有限元及试验测定的方法, 研究了掺入碳纤维的钢筋混凝土梁的变形与开裂性能, 从而探索了CFRC梁的承载性能研究方法。

1 梁的有限元非线性计算与模拟

根据钢筋混凝土的配置, 采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对梁的弯曲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

1.1 有限元计算模型

采用程序中用于计算钢筋混凝土的分离式模型, 即钢筋单元和混凝土单元只在节点上位移协调;将纤维作为混凝土中的细微钢筋来处理, 根据其在混凝土中的分散情况和体积率进行参数设置。

文献【1】指出, 当碳纤维体积掺量为0.24%时, CFRC具有最大的承载强度, 因此计算中将碳纤维体积比选为0.24%。

模型单元划分如图1所示, 包括混凝土模型单元和钢筋 (纵向受力钢筋、横向箍筋) 单元。

计算模型中的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建议的上升段和水平段组成, 如图2所示;钢筋的本构关系统一采用图4表达的变化规律和数据。破坏强度准则采用三轴受力状态下的五参数混凝土强度准则。

图2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 (a) 混凝土本构关系 (b) 钢筋本构关系Fig.2 Constitutive relations of concrete and steel bar (a) concrete (b) steel bar

1.2 有限元计算结果

本文分别计算了不掺碳纤维的普通素混凝土梁和加入碳纤维的CFRC梁两种情况。

1.2.1 梁的裂纹开展与开裂荷载

观察计算结果发现, 素混凝土梁在荷载20k N时, 中间纯弯曲段的拉伸侧出发生了细微的开裂, 裂缝与纵向垂直。

由图3比较计算结果可以发现, 与素混凝土普通梁相比, 掺入碳纤维的CFRC梁的开裂荷载略大, 相同荷载条件下, CFRC梁的裂纹发展范围较窄, 深度明显较小, 但随着荷载的增大, 裂纹的发展与素混凝土梁的差异不大。

图3裂纹开展情况计算结果比较 (a) 素混凝土梁, 加载20k N (b) CFRC梁, 加载20k N (c) 素混凝土梁, 加载40k N (d) CFRC梁, 加载40k NFig.3 Comparisons of cracking calculation results (a) concrete beam with load 20k N (b) CFRC beam with load20k N (c) concrete beam with load 40k N (d) CFRC beam with load40k N

1.2.2 梁的弯曲挠度

本文计算了加载过程中各点的竖向位移, 其中跨中挠度随荷载的变化关系如图4所示。

2 梁的弯曲试验

本文对不掺加碳纤维的混凝土梁和相同尺寸的CFRC梁进行了加载试验, 测定了梁的承载性能, 主要是跨中挠度、开裂荷载和裂纹发生情况。

2.1 试验方法及试件制备

本试验对变形的测量采用的是百分表和位移计, 在跨中位置安放位移计和百分表, 位移计可采用半桥接法, 由DH5922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自动读取, 百分表采用的是人工记录的方法, 每隔2k N记录一次数据, 在两端的支座处分别布置两个百分表, 测量变形情况, 其布置位置见图5所示。

为了得出掺入碳纤维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变形性能及开裂的影响, 本文分别制备素混凝土梁及掺入不同长度碳纤维混凝土的弯曲梁试件, 如图6。配置参数见表1。

2.2 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如表2。

3 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的比较

3.1 计算开裂荷载与试验计算值的比较

文献【3】提出了CFRC梁开裂荷载的计算表达式,

该式是基于开裂时混凝土受压区应力呈三角形分布, 而受拉区应力呈曲线分布的假设建立的, 根据实验分别测定CFRC梁的混凝土、钢筋的拉、压应变, 由此式可计算出本文计算模型的开裂弯矩及开裂荷载, 结果列于表2。结果可见, 试验测定弯矩值与上述有限元的计算结果吻合度较好。

3.2 计算挠度与试验测量值的比较

从图4可见, 有限元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具有很好的吻合度, 尤其是在加载的后期,

3结论

(1) 有限元计算证明, 式 (1) 对计算CFRC梁的开裂荷载具有较好的精确性与吻合度。

(2) 有限元计算及弯曲试验证明, 掺入适当的碳纤维可以有效提高梁的抗弯能力, 推迟开裂的发生和发展。

摘要:本文采用有限元计算及试验测定的方法, 对碳纤维钢筋混凝土梁的弯曲变形及开裂进行了分析, 探索了碳纤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性能研究方法。

关键词:碳纤维,混凝土,有限元,弯曲

参考文献

[1] 周乐, 王晓初, 刘洪涛.碳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与破坏形态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 2013 (6) :226-231

[2] 江见鲸, 陆新征编著, 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67-77

数值计算方法范文第4篇

1、缴纳党费是每个党员的义务,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党费不得拖欠或不交,党 员连续六个月没有交纳党费,经教育仍不改正,就认为是自行脱党,由党组织召开大会决定对其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2、新入党的党员,从批准为预备党员的当月开始交纳党费。

3、交纳标准

> (1)每月工资收入(税后)在 3000 元以下(含 3000 元)者,交纳月工资收入的 0.5%;3000 元以上至 5000 元(含 5000 元)者,交纳 1%;5000 元以上至 10000元(含 10000 元)者,交纳 1.5%;10000 元以上者,交纳 2%。

> (2)实行年薪制人员中的党员,每月以当月实际领取的薪酬收入为计算基数,参照前一款规定交纳党费。

> (3)交纳党费有困难的党员,由本人申请,经党组织委员会同意,报上一级党委批准后,可以少交或不交。

4、交纳时间。党员应按月交纳党费,外出党员可视具体情况,经所在党组织同意,可以委托亲属或其他党员交纳或者补交党费,补交党费时间不得超过半年。企业 党组织每月应向上级党组织上缴当月党费。

5、党组织每年要公布一次党费收缴情况。

计算基数

凡有工资收入的党员,每月以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中相对固定的、经常性的工资收入为计算基数,按规定比例交纳党费。工资总额中相对固定的、经常性的工资收入包括:机关工作人员(不含工人)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津贴;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职务工资、等级工资、津贴、奖金;机关、事业单位工人的岗位工资、等级工资、津贴、奖金;企业人员工资收入中的固定部分(基本工资)和活的部分(津贴、奖金)。实行年薪制人员中的党员以上年月平均收入为计算基数。

列入交纳党费计算基数的津贴、奖金,是指年功性津贴、地区性津贴、工资性津贴和按月发放的奖金。

交纳比例

中共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对党费交纳比例作出调整,新的党费收缴标准自今年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新标准中党员交纳党费的比例为:每月工资收入(税后)在3000元以下(含3000元)者,交纳月工资收入的0.5%;3000元以上至5000元(含5000元)者,交纳1%;5000元以上至10000元(含10000元)者,交纳1.5%;10000元以上者,交纳2%。离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每月以实际领取的离退休费总额或养老金总额为计算基数,5000元以下(含5000元)的按0.5%交纳党费,5000元以上的按1%交纳党费。

数值计算方法范文第5篇

凡实行功率因素调整电费的用户,应装设无功电度表。按每月实用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计算月平均功率因素。

凡实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用户,应装设带有防倒装置的无功电度表。按每月实用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计算月平均功率因数。

cosδ=?再从cosδ对照表中查出cosδ的数值。

功率因素计算一律取小数后二位为止,二位以后四舍五入,然后通过功率因功调整电费表查上相应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比例。

2).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 = (当月基本电费 + 当月电度电费)×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比例

(%)

3) .对于实行功率因素调整电费的用户,照明表与总表串接(即套表),则照明电量参加计算功率因素,照明电参加功率因素调整电费计算;若照明表与总表并接(即不套),则照明电量不参加功率因素计算,照明电费也不参加功率因素调整电费;

4) .功率因素计算一律取小数后二位为止,二位以后四舍五入(如0.855为0.86,0.754为0.75);

1) .功率因素的计算:

凡实行功率因素调整电费的用户,应装设无功电度表。按每月实用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计算月平均功率因素。

凡实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用户,应装设带有防倒装置的无功电度表。按每月实用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计算月平均功率因数。

cosδ=?再从cosδ对照表中查出cosδ的数值。

功率因素计算一律取小数后二位为止,二位以后四舍五入,然后通过功率因功调整电费表查上相应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比例。

2)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 = (当月基本电费 + 当月电度电费)×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比例(%) 3) .对于实行功率因素调整电费的用户,照明表与总表串接(即套表),则照明电量参加计算功率因素,照明电参加功率因素调整电费计算;若照明表与总表并接(即不套),则照明电量不参加功率因素计算,照明电费也不参加功率因素调整电费;

4). 功率因素计算一律取小数后二位为止,二位以后四舍五入(如0.855为0.86,0.754为0.75)

实例:总有功电量:42919 总无功电量:18000 力率:92

力调系数:-0.8 有功变损:0 无功电损:0 线损电量:0 计算力率电费,把计算过程写清楚```计算方法。 知道了以上的数值后,计算就简单的多了!

首先计算电费:42919*0.735(我们着的商业用电单价)=31545.5元 算力调电费,你的力调系数是负值说明要奖励:

用总有功42919*0.7022(我们这的无税电价)=30137.7元(这个是参加力调电费) 然后用参加力调电费*-0.8%=奖励给你的力调电费 30137.7*-0.8%=-241.1元

总电费(31545.5)+力调电费(-241.1)=实际电费

数据计算了一下,你处的计量应该是高压侧计量。

如果是低压侧计量,计算要复杂的多。

功率因数=有功用电量/√(有功用电量的平方+无功用电量的平方) 0.92=42919/√(42919*42919+18000*18000)

然后根据力率(也就是功率因数)的大小,查供电力率调整办法就可以知道力率电费的多少了。

如果达到0.92应该有奖励了,因为一般的用电单位都是力率达到0.90不奖不罚,而你的力率0.92已经超出了0.90,应该有电费奖励了。 在电费单据上显示的是负的力率电费。

力率电费调整办法 全国供用电规则规定,凡是功率因数达不到上述规定的用户,供电部门对其加收一部分电费——力率调整电费;如果功率因数超过上述规定的用户,供电部门会对其减收一部分电费——奖励电费。具体按照《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执行。

高压计量的用户: 力率电费=(电度电费+基本电费)×罚款比例 奖励电费=(电度电费+基本电费)×奖励比例 低压计量的用户: 力率电费=电度电费×罚款比例 奖励电费=电度电费×奖励比例

数值计算方法范文第6篇

工业户均实行两部制电价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计算电费,有的还要实行峰谷电价、优待电价等,还有各种加收(征)的费用等,所以大工业的电费计算比一般户的电费计算复杂得多。一般计算的程序和注意的问题如下:

1、算出用电量。先从抄表记录中算出当月有功表(包括峰、谷、非峰谷)、无功表、照明表的指数及电量值。如果未装照明表时,应按定比或定量值将非居民照明用电电量减出,剩余的电量才是大工业用电量。如果是高供低量者,还应加变损电量。

2、算出电度电费值

电度电费(元)=目录电价(元/kWh)×用电量(kWh) 如果实行峰谷电价的用户,则应算出峰谷电度电费(元)=[峰电价(元/kWh)×峰电量(kWh)]+[谷电价(元/kWh)×谷电量(kWh)]+[非峰谷电价(元/kWh)×非峰谷电量(kWh)]

3、算出基本电费值。如按变压器容量计费时:

基本电费(元)=变压器容量(kVA)×变压器容量的基本电价(元/kVA) 如按最大需量计费时:

基本电费(元)=最大需量表指针读数×1.04×倍率×最大需量的基本电价(元/kW)(如实际使用最大需量值超出申请数值则超出部分应加倍收费)

4、算出电费值。电费值=电度电费+基本电费

5、算出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值。 1)先求出比值:

无功电量比值=(如为高供低量户,应将抄见有功、无功电量分别加变损有功有功电量无功电量) 2)由比值查表求出功率因数值(见附件2)

3)查出奖惩电费百分数。以功率因数值按不同的功率因数考核标准,分别查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得出奖惩电费百分数。

4)算出功率因数奖惩电费值:

奖(惩)电费值=电费值×功率因数减少(增加)电费的百分数(减少电费为负、增加电费为正) 5)算出总电费值。

总电费值=电费值±奖惩电费值。 6)算出加收(征)费用(加价值)。

加价值=总有功电量×[三峡建设基金+电力建设资金+附加费+……] 7)算出总的综合费用:

总的综合费用=总电费值+加价值

附件1:

1、功率因数的标准0.90适用于160kVA及以上的高压供电工业用户(包括社队工业用户)、装有带负荷调整电压装置的高压供电电力用户和3200kVA及以上的高压供电电力排灌站;

2、功率因数标准0.85,适用于100kVA(kW)及以上的其他工业用户(包括社队工业用户)、100kVA(kW)及以上的非工业用户和100kVA(kW)及以上的电力排涝站;

3、功率因数标准0.80,适用于100kVA(kW)及以上的农业用户和趸售用户,但大工业用户未划由电业直接管理的趸售用户,功率因数标准应为0.85。

根据计算的功率因数,高于或低于规定标准时,在按照规定的电价计算出其当月电费后,在按照“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所规定的百分数增减电费。如用户的功率因数在“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所列两数之间,则以四舍五入计算。

附件2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增减查对表

电费±% 无功/有功(比值) 力率

0.90 0.000-0.1003 0.1004-0.1751 0.1752-0.2279 0.2280-0.2717 0.2718-0.3105 0.3106-0.3461 0.3462-0.3793 0.3794-0.4107 0.4108-0.4409 0.4410-0.4700 0.4701-0.4983 0.4984-0.5260 0.5261-0.5532 0.5533-0.5800 0.5801-0.6065 1.00 0.99 0.98 0.97 0.96 0.95 0.94 0.93 0.92 0.91 0.90 0.89 0.88 0.87 0.86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6 -0.45 -0.30 -0.15 -0.0 +0.5 +1.0 +1.5 +2.0

力率标准 0.85 -1.1 -1.1 -1.1 -1.1 -1.1 -1.1 -1.1 -0.95 -0.8 -0.65 -0.5 -0.4 -0.3 -0.2 -0.1

0.80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15 -1.0 -0.9 -0.8 -0.7 -0.6

1.1231-1.1536 1.1537-1.1847 1.1848-1.2165 1.2166-1.2490 1.2491-1.2821 1.2822-1.3160 1.3161-1.3507 1.3508-1.3863 1.3864-1.4228 1.4229-1.4603 1.4604-1.4988 1.4989-1.5384 1.5385-1.5791 1.5792-1.6211 1.6212-1.6644

0.66 0.65 0.64 0.63 0.62 0.61 0.60 0.59 0.58 0.57 0.56 0.55 0.54 0.53 0.52

无功/有功(比

值)

力率

0.90 +14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37 +39 +41

电费±% 力率标准 0.85 +9.5 +10 +11 +12 +13 +14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0.80 +7.0 +7.5 +8.0 +8.5 +9.0 +9.5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7 +19 +21

2.9099-3.0129 3.0130-3.1224 3.1225-3.2389 3.2390-5.3632 5.3633-3.4961 3.4962-3.6386 3.6387-3.7919 3.7920-3.9572 3.9573-4.1361 4.1362-4.3304 4.3305-4.5423 4.5424-4.7744 4.7745-5.0297 5.0298-5.3121 5.3122-5.6261

0.32 0.31 0.30 0.29 0.28 0.27 0.26 0.25 0.24 0.23 0.22 0.21 0.20 0.19 0.18

无功/有功(比值)

力率

0.90 +81 +83 +85 +87 +89 +91 +93 +95 +97 +99 +101 +103 +105 +107 +109

电费±% 力率标准 0.85 +71 +73 +75 +77 +79 +81 +83 +85 +87 +89 +91 +93 +95 +97 +99

0.80 +61 +63 +65 +67 +69 +71 +73 +75 +77 +79 +81 +83 +85 +87 +89 0.6066-0.6328 0.6329-0.6589 0.6590-0.6850 0.6851-0.7109 0.7110-0.7370 0.7371-0.7630 0.7631-0.7891 0.7892-0.8154 0.8155-0.8418 0.8419-0.8685 0.8686-0.8953 0.8954-0.9225 0.9226-0.9499 0.9500-0.9777 0.9778-1.0059 1.0060-1.0345 1.0346-1.0635 1.0636-1.0930 1.0931-1.1230 0.85 0.84 0.83 0.82 0.81 0.80 0.79 0.78 0.77 0.76 0.75 0.74 0.73 0.72 0.71 0.70 0.69 0.68 0.67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 +11 +12 +13

+0.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0.5 -0.4 -0.3 -0.2 -0.1 +0.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1.6645-1.7091 1.7092-1.7553 1.7554-1.8031 1.8032-1.8526 1.8527-1.9038 1.9039-1.9571 1.9572-2.0124 2.0125-2.0699 2.0700-2.1298 2.1299-2.1923 2.1924-2.2575 2.2576-2.3257 2.3258-2.3971 2.3972-2.4720 2.4721-2.5507 2.5508-2.6334 2.6335-2.7205 2.7206-2.8125 2.8126-2.9098

0.51 0.50 0.49 0.48 0.47 0.46 0.45 0.44 0.43 0.42 0.41 0.40 0.39 0.38 0.37 0.36 0.35 0.34 0.33

+43 +45 +47 +49 +51 +53 +55 +57 +59 +61 +63 +65 +67 +69 +71 +73 +75 +77 +79

+33 +35 +37 +39 +41 +43 +45 +47 +49 +51 +53 +55 +57 +59 +61 +63 +65 +67 +69

+23 +25 +27 +29 +31 +33 +35 +37 +39 +41 +43 +45 +47 +49 +51 +53 +55 +57 +59

5.6262-5.9775 5.9776-6.3736 6.3737-6.8236 6.8237-7.3395 7.3396-7.9372 7.9373-8.6379 8.6380-9.4711 9.4712-10.4787 10.4788-11.7221 11.7222-13.2957 13.2958-15.3520 15.3521-18.1542 18.1543-22.1997 22.1998-28.5539 28.5540-39.9874 39.9875-66.6591 66.6592-79.9974

0.17 0.16 0.15 0.14 0.13 0.12 0.11 0.10 0.09 0.08 0.07 0.06 0.05 0.04 0.03 0.02 0.01

+111 +113 +115 +117 +119 +121 +123 +125 +127 +129 +131 +133 +135 +137 +139 +141 +143

+101 +103 +105 +107 +109 +111 +113 +115 +117 +119 +121 +123 +125 +127 +129 +131 +133

+91 +93 +95 +97 +99 +101 +103 +105 +107 +109 +111 +113 +115 +117 +119 +121 +123

电费计算公式(民用)

1、电量分档及加价标准:

分为三个档次,第一档为230度及以内,维持现行电价标准;第二档为231度-400度,在第一档电价的基础上,每度加价0.05元;第三档为高于400度部分,在第一档电价的基础上,每度加价0.3元。

2、阶梯电价与峰谷电的执行:

按照“先峰谷、后阶梯”的方式计算。

总用电量=第一档用电量+第二档用电量+第三档用电量=峰电量+谷电量

基础电费=峰电量×峰电价+谷电量×谷电价 第二档递增电费=第二档用电量×第二档递增电价 第三档递增电费=第三档用电量×第三档递增电价 总电费=基础电费+第二档递增电费+第三档递增电费

比如一户居民用电量为300度,峰时200度,谷时100度,峰时电价0.5583元,谷时0.3583元,因为这户居民超过了第一档电量70度,超过的部分再按照每度0.05元计算:200×0.5583+100×0.3583+(300-230)×0.05=150.99元。

3、第一档电价标准:

未开通峰谷电的为:0.5283元

开通峰谷电的为:峰电0.5583元,谷电0.3583元

峰电时段:8:00-21:00 谷电时段:21:00-8:00

4、执行周期:

阶梯电价按年为周期执行。全年分档电量按照月度电量标准乘以月份计算,执行相应分档的电价标准。

5、家庭户籍人口5人以上的档位:对家庭户籍人口在5人(含5人)以上的用户,每月增加100度阶梯电价基数。 即:第一档为330度及以内;第二档为331-500度;第三档为高于500度部分。

以上文档仅供参考!

上一篇:暑假复习计划范文下一篇:房地产市场的特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