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花基础教程范文

2024-03-14

平花基础教程范文第1篇

第三节 搜索引擎面临的挑战

目前的搜索引擎不可能做到“博大精深”,这是因为它们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不可兼得。随着互联网信息的急剧增长,关于搜索引擎的“博大”越来越难实现,从利用信息的角度也完全没有必要,“精深”反而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并追求的指标。另外,多层次的搜索服务体系远远没有建立起来,传统搜索重导航作用、轻精准信息服务,就像行人问路,行人需要的不仅仅是方向,还要知道具体的路标指示。

现在人们经常谈论下一代搜索引擎,那么,下一代搜索引擎与第二代搜索引擎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关系?它应该包括哪些功能?这些都是应该回答的问题,但答案是众说纷纭。也许下一代搜索引擎融入了更强劲的智能化、人机交互等方法来改善相关度的计算,也许下一代搜索引擎不仅仅运行在大规模服务器上,更有可能的是运行在共享计算资源的个人电脑集群上,或者植入“搜索芯片”中,也许其索引库的边界已经模糊、也许更加清晰,也许当下搜索巨头通过资金、品牌等人为地不断树立的商业壁垒,终究抵挡不住创新搜索技术的颠覆,正如当初Google将Altavista无声地瓦解一样。

一、搜索引擎的技术流派

搜索引擎的技术流派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利用计算机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自动化派,其典型代表是Google以及Ghunt等;第二类是以人工进行信息分类处理为主的人力加工派,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早期的Yahoo,正在兴起的Web 2.0、网摘等社区化搜索是这一流派的新发展;第三类是强调智能化人机交互、协同的融合派,目前英文Yahoo的搜索引擎在发展这方面的技术,MSN Live也显示出其更加重视融合性的技术,联索IFACE专业搜索融入了用户知识和机器学习方法,可以看做是融合派在中文搜索引擎方面的典型代表。

如果按照网页库的容量、相关度计算技术、用户搜索体验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来划分,到目前为止,搜索引擎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两代。第一代搜索引擎(1994年~1997年)的索引网页量一般都在数百万量级左右,采用全文检索技术和分布式并行运算技术,但极少重新搜集网页并去刷新索引,而且其检索速度较慢,一般都要等待10秒甚至更长的时间,同时承受的检索请求也受到很大限制,商业模式处于探索期并且尚未成型。

第二代搜索引擎(1998年至今)大多采用分布式协同处理方案,其网页索引库一般都在数千万个网页量级甚至更多,采用可伸缩的索引库架构,每天能够响应数千万次甚至数以亿计的用户检索请求。1997年11月,当时最先进的几个搜索引擎宣称能建立1亿数量级的网页索引。以Google为代表的第二代搜索引擎通过链接分析和点击分析(网页流行度)方法来计算(网页权威性)相关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另外,以自然语言进行问题解答的搜索引擎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第二代搜索引擎奠定了目前搜索引擎普遍采用的成熟商业模式,如Google、Overture、百度等收费搜索服务均受益于此商业模式。

二、 相关名词解释

1.全文搜索引擎

是由一个称为蜘蛛(Spider)的机器人程序以某种策略自动地在互联网中搜集和发现信息,由索引器为搜集到的信息建立网页索引数据库,由检索器根据用户输入的查询条件检索索引库,并将查询结果返回给用户。服务方式是面向网页的全文检索服务。

2. 目录索引搜索引擎

主要以人工方式搜集信息,由编辑人员查看信息之后,人工形成信息摘要,并将信息置于事先确定的分类框架中。信息大多面向网站,提供目录浏览服务和直接检索服务。用户完全可以不用关键词(Keywords)进行查询,仅靠分类目录也可找到需要的信息。

3.元搜索引擎

是指在统一的用户查询界面与信息反馈的形式下,共享多个搜索引擎的资源库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系统。元搜索引擎是借助于其他搜索引擎进行工作,没有自己的索引库,它是将用户的查询请求同时向多个搜索引擎递交,将返回的结果进行重复排除、重新排序等处理后,作为自己的结果返回给用户。

4.自动分类技术

是计算机根据分类标准自动将文档归类到已经存在的类别体系(或者主题)下的某一个具体类别中。目前自动分类并不能完全代替人工所做的相关工作,只是提供了一个花费较少的可选择方法。

5.文本聚类技术

是利用计算机将已经存在的大量文本(很多文档)进行分组的全自动处理过程。聚类可以提供对一个大的文本集内容的概况了解,可以识别隐藏的共同点,可以便捷地浏览相近或相关的文本

6.网文摘录

平花基础教程范文第2篇

本教程是一本适用于儿童的古筝初级入门教程,是教案式的古筝教程。教材中讲授了古筝最基本的演奏技巧和训练曲目,使学习者对古筝及其演奏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作者根据教学适用的原则,对每一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都作了详细的说明,对每一课的要求有明确的规定。在教材后半部分安排了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注意从一开始就对儿童进行音乐素质的基础训练,有利于今后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本教材学习时间为三个月,总课时为二十四个课时,每周一次课,一次课两课时,每课时四十五分钟,两课时共九十分钟。每次的授课内容分为两部分,七十分钟的古筝教学和二十分钟的视唱练耳教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上课进度和还课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本教材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生动易懂,无论是对于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有很好的帮助。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 古筝基本构造介绍 2. 学戴古筝指甲(义甲)

3. 古筝坐姿、基本指法“勾”“托”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古筝的相关知识,并初步掌握古筝演奏的基本要求及指法“勾”与“托”。

2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入门知识讲解

1 古筝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

(1)琴弦:现多用尼龙缠弦,以不同型号的钢丝外面缠以尼龙丝制成的。

(2)琴码(又称:雁柱):支撑琴弦,琴码的右侧为演奏区域,左侧为左手补韵的装饰音区域。

(3)岳山:分为前岳山,后岳山,分别镶嵌在琴面板的首部和尾部。

(4)面板:琴面略有弧度的木板。

(5)调弦盒:内有弦轴,用于调音;琴盒内可以放指甲,琴扳手等物件。

2. 学戴义甲

(1) 大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向指尖左上方斜出45度佩戴

食指、中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顺指甲生长方向直戴

(2)学生练习佩戴义甲,教师和家长指导学生佩戴

注意:佩戴时义甲不要挡住手指的关节;胶布的一半应覆盖在自己本身的指甲上。

3. 演奏姿势

(1) 座位和琴的高矮比例要合适,第一个琴码的高度与自己的腰部平行 。

(2) 双腿自然弯曲,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放好。

(3)

上身端正,后背挺直,坐凳子的前半部分,不要坐满整个凳子。第一个弦码对准衣服的中襟,身体离琴一拳的距离。

(4) 两臂和双手松弛而自然抬起,精神饱满,面部表情放松。在演奏时既不要驼背也不要过分挺胸挺肚子,切忌摇头晃脑、脚打拍子等坏毛病。

(5)双手放松呈半握拳状弹琴。

演奏姿势正面图

演奏姿势右侧图

演奏姿势左侧图

三. 指法讲解与练习

1. 分辨琴弦

提问:古筝共有多少根琴弦?分别有几种颜色?

答:有21根弦。两种颜色:白色、绿色。

讲解:认识绿色琴弦,绿色琴弦都唱“5”(sol),共有四根绿色琴弦,有粗有细,由细到粗,分别代表

高音5;中音5;低音5;倍低音5

练习:教师报出音名,学生在琴弦上指出,进行认弦练习。

2. 指法讲解、练习(以下练习根据年龄,一年级以下学生用扎桩法)

在学习之前可以先让学生感受五指用手抓东西的感觉,五个手指向掌心抓,然后再练习指法。

“勾”:符号;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中指放在中音5上,中指向掌心拨弦。用义甲尖触琴弦(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进行讲解)学生可跟作练习。

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勾指法练习”谱例)

学生练习: 跟着老师的节拍弹奏

教学生进行识谱练习:5上面是指法,下面是音符。弹奏时,先找到所要弹奏的音符对应的

4 琴弦,再看是哪个指法(即用哪个手指弹奏)。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托”:符号;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大指放在中音5上,大指向掌心拨弦。用义甲尖触琴弦(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进行讲解)学生可跟作练习。

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托指法练习”谱例)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注意:两种指法的练习,是手指主动拨弦,手指的关节要充分活动。不要用整个手臂的移动拨弦。

课后练习:

1. 能熟练的佩戴义甲。复述古筝各部位名称。熟悉4根绿色琴弦的位置及音名。

2.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弹奏练习指法“勾”“托”各五组,每组十遍。(或每天练琴半小时)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在练习中注意孩子的手腕,既不能向上凸出,也不能向右侧凸出。手腕应放平并在演奏过程中保持住。当孩子的手型开始变样,不要强制性地掰弄孩子的手,应该让孩子先停止练习,将手型重新摆好,再开始练习。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 复述古筝各部位名称。

2. 复述四根绿色琴弦的名称;教授所有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音名及排序规律。

3. 复习检查指法“勾”“托”。

4. 教授指法“抹”与“小撮”

6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弹奏指法“勾”“托”,并初步掌握指法“抹”“小撮”,能够准确唱出古筝各个琴弦的唱名,并记住琴弦的排序。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古筝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

(1)琴弦;(2)琴码(又称:雁柱);(3)岳山;(4)面板;(5)调弦盒;

复习时,教师可打乱次序,边指相应部位,边让学生说出名称。

2 .复习四根绿色琴弦的名称

指出任意一跟绿色琴弦,让学生报出琴弦的音名。如:高音5等等;可反复多次进行。

二. 介绍古筝琴弦的排序及所有的二十一根琴弦

( 倍 低 音 组 ) (

组 ) (

组) (

)倍高音组

古筝的弦序是按

1、

2、

3、

5、6循环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只要记住其中任意的一组即可推出其它组,共有五个音区,分别是倍低音组、低音组、中音组、高音组、倍高音组,唯一特别的是注意倍高音组是由倍高音1一个音构成的,所以共有21根弦。

三. 指法复习及新指法的讲解与练习

1.“勾”: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演奏的手指,名称及记谱符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练习。

教师检查手型、触弦、节奏准确性等情况,及时纠正。(最好能够培养学生边数节 奏边练习的习惯,在心中默念节奏)

“托”:教学过程如上。

2. 新授指法“抹”“小撮”

“抹”:符号 ;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食指放在中音5上,食指向掌心拨弦。用指尖触弦。手指向掌心方向弯曲(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讲解)学生可跟着作练习。

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抹指法练习”谱例)

“小撮”:符号;该指法的符号是“托”和“抹”的组合,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大指放在中音5上,食指放在中音2上,抹,托同时弹弦。

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小撮指法练习”谱例)

注意:弹奏小撮指法时,大指一定要与食指相对,“抹”、“托”同时触弦,注意触弦后虎口呈圆形。(即两个手指的小关节充分弯曲,有捡豆子的感觉)

课后练习:

1. 能熟练的佩戴义甲。熟练指出古筝各部位名称。

2. 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及位置。

3.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各五组,每组十遍。

4.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 (或每天练琴三十分钟)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在练习过程中,继续注意孩子的手腕,在演奏过程中要保持放平。在弹奏小撮时,手指关节要充分活动,手不可跳起。

第三课

教学内容:

1. 能够熟练正确地说出古筝二十一根琴弦的排列顺序,能够准确报出任意一根琴弦的音名。

2. 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 3. 学带左手指甲。

4. 教授左手指法:颤音(吟)。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唱出古筝所有琴弦的唱名,并记住琴弦的排序。并在手型达到要求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初

9 步掌握左手颤音的弹奏方法,训练学生左右手演奏的协调性。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古筝琴弦排序知识

1. 教师和学生一起将二十一根琴弦的排序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报出来(边指边说)

如:倍低音的

1、倍低音的2„„、低音的1„„、中音的1„„、高音的

1、高音的5„„、倍高音的1

2. 教师指任意一跟琴弦,学生回答是什么音区的什么音,多做几次练习,了解学生对琴弦排序的熟悉程度。

二. 指法复习及检查

1. 指法“勾”“托”的复习

请学生说出“勾”“托”指法弹奏时的要求:手型、触弦、弹奏时的要求。

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2. 指法“抹”“小撮”的复习

“抹”:要求学生说出演奏的手指,名称及记谱符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数拍练习。

教师检查手型、触弦、节奏准确性等情况,及时纠正。

“小撮”:教学过程同上。(注意食指与大指演奏完毕后,两指弯曲形成一个圆形)

三 左手带指甲, 方法同右手,大指指甲方向向右弯曲45度

老师示范,然后学生练习佩戴

四 新授左手指法“颤音” 1. 颤音:又称“吟”弦。符号;右手弹弦之后,左手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

步骤一:先单独练习左手动作,在琴弦上先练习排皮球的感觉。

手型:左手握拳,掌心向下,将左手的食、中、无名三指并齐,稍微弯曲呈弧形轻放在琴弦上,大指小指自然放松放好,整个左手有点像数字六的手势; 动作:在保持手型的基础上,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十次上下算一组。(一开始慢练,随着熟练程度慢慢加快速度)

左手正视图

左手侧视图

教师示范:把左手放在中音5琴码的左侧,离琴码20厘米左右处(一掌左右)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十次。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步骤二:两手协调弹奏练习。

左、右手在琴码的左右两侧同弦放好,一定要在右手弹弦之后,左手再用刚才练习的动作进行演奏。

步骤三:教师示范两组,学生按节奏练习。(左手均起伏十次,教师喊节奏,学生跟着节奏进行练习)

在中音5上练习。右手指法“托”。左手练习颤音。 再由高音5开始到中音5结束进行两个手的移动练习。

注意:教师在示范时要放慢左右手的动作,让学生体会弹和颤音是两个不同时进行的动作,可示范错误动作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学生犯错。

课后练习:

1. 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

2.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 3 熟练佩戴左手指甲 4. 颤音练习

(或每天练琴四十五分钟小时)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由于儿童尤其是6岁以下的儿童手臂力气较小,在练习左手指法时,容易出现利用肩膀去使劲儿按压琴弦的情况,造成左臂明显抬高,手腕突出,指关节塌陷的现象,还有肘关节僵死,用整个肩膀上下扇动而产生的颤音。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的肩臂腕放松,用前臂通过腕带动指尖下压倒琴弦上,然后上臂、腕提起,手和腕放松,使弦音恢复原音高。左手颤音时上下幅度一定要均匀。 (找拍球的感觉)

第四课

教学内容:

1. 继续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

2. 检查左手指甲的佩戴情况以及左手指法“颤音” 3. 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划出拍法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熟练佩戴左手指甲,掌握左手指法“颤音”。通过视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划出拍法,初步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

12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复习指法“勾”“托”

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2. 指法“抹”“小撮”的复习

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二 复习左手佩戴指甲及左手指法“颤音”

1 让学生自己佩戴左手指甲,教师进行逐一地检查并进行纠正

2 先集体进行颤音练习,然后进行个别检查,教师进行指导纠正。

三 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划出拍法 1 教学生认识乐谱

在谱子的最前面有调号和拍号:

1=D 是调号,代表了这首乐曲的调式,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所使用的均为D大调乐曲。 4/4 是拍号,代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2讲解节奏:

首先认识什么是八分音符。

在音符的下方有一条直线,叫做减时线,有一条减时线的音符称为八分音符。用划拍法来表示的话,就是每个音符对应一个“↓”或“↑”。两个八分音符组成一个四分音符,即为一拍。在乐曲的中间有很多竖线将乐曲分为很多小节,该竖线称为小节线,每个小节都四拍,即为四个四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所对应的拍法为 ↓↑。

附点:(写在音符右下方的小圆点)表示延长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如:四分附点音符相当于一个四分音符加一个八分音符。第一小节,重点讲解。

第二小节的最后一拍是延时线,表示前面的一个音符延长一拍,也就是要演奏两拍,在演奏中要延长准确,不可抢拍。

教师用↓↑在谱子上划出拍法,学生跟着一起划。教师边唱边划出节拍进行示范。学生伸出手指跟随老师练习第一小节。

3 让学生按照第一小节老师的示范,将全曲的旋律划上拍法。教师进行检查纠正。

课后练习:

1. 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

2.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

13 3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左手指法颤音慢速、中速各五组,每组十遍。 4 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曲谱,打准节拍。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在打节拍时,口与手要保持一致,注意附点音符的准确性。

第六课

教学内容:

1. 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

2. 复习检查左手指法颤音。

3. 复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4. 教授左手指法“上滑音”“下滑音”以及上滑音和下滑音的组合。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右手已学指法的弹奏技巧。复习《世上只有妈妈好》以达到独立演奏的程度,并初步掌握上滑音和下滑音的演奏技巧。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集体弹奏“勾”“托”“抹”“小撮”。

2. 检查左手指法“颤音”。

3 复习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在复习时应注意:附点的演奏方法,老师可进行单独练习;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注意准确性;在每个乐句的末音加上颤音。

二 教授左手指法“上滑音”“下滑音”

1. 上滑音:符号;是滑音的一种,左手手型要求同颤音。

演奏方法:右手弹弦时左手在琴码左方将所弹的音按至下一根琴弦的音高,利用余音使整个上滑过程连为一体。其标记符号在音的右方加“”。

例如:

1上滑音的左、右手配合是:

1 右手先弹,左手后按;

2 完成上滑音后不要立即松开左手,待弹下一个音时或余音消失后将左手松开;

3 滑音时值各占一半。

教师示范弹奏:右手指法“托”中音5弦后,左手在与颤音相同的位置上向下用力按弦,将它按至下一根琴弦的音高,产生音高上滑的效果。示范时速度要慢,进行分解动作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看清动作。

动作分解:一弹(右手);二按(左手)

学生练习:先练分解动作,等分解动作熟练后,再连贯练习。教师喊节奏,学生按照分解动作进行练习。

下滑音:符号;是滑音的一种,手型要求同上滑音。

演奏方法:左手在琴码的左方先将音按至下一根琴弦的音高,然后右手弹奏琴弦,当右手弹完后将左手慢松开,利用余音使音由高至低连成一体。

下滑音的左、右手配合是:

1 左手先按,右手后弹;

2 由高至低放回到原音;

3 时值上滑音一样,也是各占一半。

教师示范弹奏:左手先将弦按下,右手用“托”演奏中音5弦后,左手慢慢抬起,松开琴弦,直到完全松开琴弦,示范速度要慢。

动作分解:左手先按好,一弹(右手);二起(左手)

学生练习:先练分解动作,等分解动作熟练后,再连贯练习。教师喊节奏,学生按照分解动作进行练习。

上、下滑音连奏练习

教师示范:先进行上滑的演奏,在左手上滑动作完成后,左手保持不动,再次弹奏右手的音符,接着慢慢抬起左手直至抬平。 分解动作:首先进行一弹(右手);二按(左手);三保持(左手);四弹(右手);五抬(左手);六休息(左手)。

15 学生按节奏进行练习,教师喊节奏并进行检查纠正。

课后练习:

1. 左右手指法巩固练习。

2. 每首练习曲每天练习五遍(按节拍器节奏练习)。

3. 熟练演奏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注意孩子演奏的连贯性,所学的内容会越来越长,在练习中如果发现经常出错或者经常断开的小节,应将此小节单独进行练习,熟练后再进行整段地练习,切忌让孩子不停地进行整段练习。在练习中要首先突破难点,再注重整体性。

此课学习内容较多,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第七课

教学内容:

1. 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

2. 复习检查左手指法颤音、上滑音、下滑音,以及上、下滑音组合练习。

3. 抽查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4. 教授右手指法“大撮”,练习用大撮指法演奏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及右手组合练习“勾托抹托”——“四点练习”第一条。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右手、左手的已学指法的弹奏技巧。

初步掌握右手指法“大撮”及右手组合练习“勾托抹托”。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17 一. 检查已学指法

1. 右手指法的检查:勾;托;抹;小撮。要求节奏稳定。

2. 左手指法的检查:颤音;上滑音;下滑音;上、下滑音的连弹。要求动作到位,节奏均匀。

二. 教授右手指法“大撮” 大撮:符号 :勾,托技法同时弹弦。

教师示范: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大指放在中音5上,中指放在低音5上,勾,托同时弹弦,小关节动。教师数拍弹奏,十遍一组。(见“大撮练习”谱例)

三 教授右手组合练习“勾托抹托”

1 教师示范:右手握拳,按分解动作进行练习。每个音贴弦弹奏。 2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指导。 课后练习:

1. 左右手指法按要求练习。

2.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勾托抹托”基本指法三遍。 3.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大撮”五遍。 4. 每天练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两遍。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19

第八课

教学内容:

1. 复习检查所有已学指法。

2. 检查上节课新学指法“大撮”及“勾托抹托”组合练习。

3. 教授乐曲《凤翔歌》前半部分。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右手、左手的已学指法的弹奏技巧;

熟练连贯的弹奏“勾托抹托”基本指法练习;

初步掌握乐曲《凤翔歌》前半部分。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右手指法的检查:勾;托;抹;小撮;大撮。要求节奏稳定。

2. 左手指法的检查:颤音;上滑音;下滑音;上、下滑音的连弹。要求动作到位。

3. 右手指法组合“勾托抹托”的检查。要求弹奏流畅、连贯,要有一定的熟练性。

4. 左手练习指法“勾”“托”“抹”。

二 乐曲《凤翔歌》教学

1. 教师范奏一遍全曲,让学生对乐曲以及乐曲所属流派山东筝曲的风格特点有一个初步感受。 2. 让学生以学过的内容说出调号,拍号。以及乐曲前半部分中的一些节奏特点。

3. 教师以较慢的速度范奏乐曲前半部分。第一遍让学生仔细听,并尽量记住乐曲的旋律;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唱。

4 . 教师讲解乐曲前四小节的节奏,让学生能够划拍唱准旋律。

十六分音符:音符下面有两条减时线的叫十六分音符,它的时值相当于八分音符的一半,也就是两个十六分音符等于一个八分音符,因此两个十六分音符对应一个“↓”或“↑”。

教师将前四小节的划法写在黑板上,边打节拍边唱谱示范一遍。(允许学生跟着小声模仿)

学生跟随老师边打节拍边唱谱三至四遍,到学生基本掌握为止。

5. 教师再次范奏乐曲前四小节,让学生划拍跟唱。

6. 依次将5至12小节讲解并划拍。

第五小节的第一拍两个音和第六小节的第一拍两个音是顺序的调换,因此这两组音只需要进行指导同一个手指对同一个音符即可。两小节的第二拍是相同的。 第七小节注意6的上、下滑音连弹。

第八小节的抓住主音,节奏模仿第四小节注意附点音符的准确性。 学生练习五至八小节。 第九小节同第五小节。

第十小节第一拍同第六小节,第二拍注意后十六分音符节奏不要错,可单独练习这一小节。 第十

一、十二两小节同

三、四两小节。 注意:上下滑到位,下滑音一定要同时准备。

课后练习:

1.左右手指法同前要求进行练习。

2.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右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两遍。左手单独练习“勾”“托”“抹”。

3. 每天练习乐曲《凤翔歌》前半部分十遍,并预习后半部分内容。 4. 每天练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两遍。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21

第九课

教学内容:

1. 已学内容复习。

2. 左手练习“勾托抹托”组合指法。

3. 乐曲《凤翔歌》前半部分复习抽查。

4. 教授《凤翔歌》后半部分。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右手、左手的已学指法的弹奏技巧;

右手连贯的弹奏“勾托抹托”基本指法练习,左手练习“勾托抹托”四点练习,用慢速进行

22 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熟练掌握乐曲《凤翔歌》前半部分,基本掌握后半部分。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右手指法的检查:勾;托;抹;小撮;大撮。要求节奏稳定。

2. 左手指法的检查:颤音;上滑音;下滑音;上、下滑音的连弹。要求动作到位。

3. 指法组合“勾托抹托”的检查。右手要求流畅、连贯。

4. 左手练习指法组合“勾托抹托”。

从比右手低一个八度的音区开始,其余同右手进行练习。

二. 乐曲《凤翔歌》前半部分检查

1. 复习:全体师生完整弹一遍全曲。 2. 检查:教师个别抽查,纠正错误。

三 教授乐曲《凤翔歌》后半部分

1 先学习劈的演奏方法:符号,与“托”的演奏方向相反。按照“勾托劈”的节奏练习,整小节连续练习,直至较为熟练。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进行指导纠正。(见“劈指法练习”谱例)

2 乐曲《凤翔歌》后半部分教学

教师范奏新内容一遍,请学生仔细聆听,然后在乐谱上用划拍法表示出节拍。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正确的划拍,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划拍是否正确。

教师再次范奏旋律,请学生边划拍边小声跟唱。 学生划拍唱谱,教师跟唱进行指导。

第十三小节看好音区再弹奏,正好在一个位置保持不动。 第十四小节重点:两个“勾托劈”的组合。 第十五小节略

23 第十六小节四个6的连续上滑要注意连贯,动作自然。

第十

七、十八小节旋律一样,节奏是平均的八分音符,左手在6弦上保持不动。

第十九至二十一是完整的小乐句,可连贯弹奏。这一句可以让学生自己试奏,教师再示范。 最后四小节,前两小节和十

九、二十小节同,最后两小节是指法大撮。

音乐知识1:反复记号||:

:||;在反复记号内的内容需要弹奏两遍。因此,第二十一小节弹

后,接下去从头开始再将记号内的内容弹一遍,然后接下去演奏。

音乐知识2:Rit;渐慢符号。从有符号开始,逐渐放慢速度直至结束。 音乐知识3:连线;连接了两个相同的音符,只须弹前一个音,然后两个音的时值相加。因此,最后两小节的音可以看成是大撮5的三拍加一拍休止。 教师完整弹一遍全曲,让学生对乐曲的旋律有一个整体感。

课后练习:

1. 左右手指法同前要求进行练习。

2.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右手、左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各两遍。 3. 每天练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两遍。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第十课

教学内容:

1. 右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练习,左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检查。

2. 乐曲《凤翔歌》复习。

3 教授“四点练习”第二条。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连贯的弹奏“勾托抹托”基本指法练习,左右手

24 都能够单独地 熟练演奏。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进一步完整、熟练的弹奏乐曲《凤翔歌》。

基本掌握“四点练习”第二条的演奏技法。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右手“勾托抹托”的检查。要求弹奏流畅、连贯,要有一定的熟练性。

2. 检查左手指法组合“勾托抹托” 练习,注意手型。

从比右手低一个八度的音区开始,其余同右手进行练习。

二. 乐曲检查

1. 乐曲《凤翔歌》检查

全体齐奏乐曲一遍,教师进行个别抽查。

2. 针对乐曲中的难点进行重点练习

3. 学生练习,老师个别辅导。

三 教授“四点练习”第二条

教师示范,学生进行左右手单手练习,贴弦弹,并注意大指的运动方向。

课后练习:

1. 左右手指法同前要求进行练习。

2.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右手、左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各两遍。

3. 每天练习乐曲《凤翔歌》五遍,能背谱熟练演奏所学内容。 4.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四点练习”第二条,左右手各三遍。 5. 每天练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两遍。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25

第十一课

教学内容:

1. 右手及左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练习。

2. 乐曲《凤翔歌》复习个别抽查。

3. 检查“四点练习”第二条。 4 教授现代指序练习。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左右手弹奏“勾托抹托”基本指法及“四点练习”第二条的演奏技巧。能够独立的、完整、熟练的弹奏乐曲《凤翔歌》;基本掌握现代指序练习。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26

1. 右手“勾托抹托”的检查。要求弹奏流畅、连贯,要有一定的熟练性。

2. 检查左手指法组合“勾托抹托” 练习,注意手型。

二. 乐曲检查

乐曲《凤翔歌》检查

全体齐奏乐曲一遍。

教师进行个别检查,纠正指导。

三 教授现代指序练习

1. 打:符号∧,用无名指演奏,无名指向指肚方向弹弦。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无名指放在中音5上,向掌心拨弦。用指尖触弦。

教师示范,学生跟着练习。教师喊拍,十遍一组。(见“打指法练习”谱例)

2. 教授现代指序练习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手指贴弦演奏。

课后练习:

1.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右手、左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各一遍,“四点练习”第二条一遍。

2. 每天练习乐曲《凤翔歌》五遍。

3.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现代指序练习两遍。 4. 每天练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两遍。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27

28

平花基础教程范文第3篇

加法三原色:即色光三原色。分别为:红、绿、蓝。他们两两混合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间色,即补色,分别为:青(cyan)、品红(magenta)、黄(yellow)。而红绿蓝等量相混合则会变成白色。即RGB模式。 如图10-1所示。

减法三原色:即颜料三原色。也就是加法三原色的补色,即:青、品红、黄。也是人们常说的绘画三原色。即通常的CMYK模式。

补色:补色指完全不含另一种颜色,红和绿混合成黄色,因为完全不含蓝色,所以黄色就是蓝色的补色。如图10-2所示。

区别:

加法三原色即RGB两两相加,他们会将光线叠加,得到一个更亮的颜色,而减法三原色即补色两两相加他们会吸收光线。比如黄色加青色这两个补色相混合,黄色吸收了蓝色,青色吸收了红色,所以我们看到的黄色加青色就形成了绿色。

图10-1

图10-2 其实色环以前都很熟悉了,它存在于PS中所有有关于颜色的地方。了解到这里就会有规律可寻。

在下图色环在拾色器中。如图10-3所示。

10-3 在色彩平衡中,如图10-4所示。

图10-4 在色相饱和度中,如图10-5所示。

图10-5 通过上面的图示,发现色环就是围绕着加色“红绿蓝”和减色的“黄品青”,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世界上的光只有两种来源,一个是发光一个反光,发光体的色彩是通过加色法得到的,反光的物体颜色可以通过减色法得到的。这两个颜色混合的方法中的三个原色是典型的颜色,通过他们可以混合成千变万化的颜色。我们是不是应该牢牢的抓住三原色,PS里已经很清楚了。所以颜色变化的秩序都在围绕着色环,在PS调色工具中颜色变化也会在色环的轨迹中做相应的变化,所有的颜色起始于色环又变化于色环!

平花基础教程范文第4篇

摘    要: 根据本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的教学现状,结合多年讲授这门课程的实践,分析和探讨如何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这门公共必修课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真正掌握将来护士岗位所需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护理专业    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已成为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水平和护理效率必不可少的工具,当今护士必须具备计算机应用技能。因此,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对护理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进行教学。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护理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教学现状

1.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

(1)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高考分数一般在200-300分,学生学习成绩、习惯较差,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

(2)由于生源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入校前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有的学生则完全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3)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课程重视不够。虽然《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是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课程不够重视。有的学生认为不是专业课,不需要好好学习,只要考试60分就可以了;有的学生则认为计算机学习就是上上网、聊聊天,自己都会不需要学。

2.护理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缺乏专业特色。高职高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基本上都是通用的,适用所有专业,在教材中完全没有医学护理应用方面的内容。计算机应用完全和医学护理专业脱节,从教材中看不到计算机技术与他们今后的护理工作有联系,不知道学好计算机对他们以后工作的重要性,造成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够重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2)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速度快,计算机设备更新、配套跟不上,难以满足计算机教学的需求。

(3)在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教学中,由于计算机专业教师医学专业知识不足,在讲课时对计算机在医学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讲得少,而课本上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导致部分学生对学好计算机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要强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的教学效果,必须解决上述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真思考并与同行相互交流,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1.与时俱进,突破教材。

由于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快,《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教材的内容往往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步伐,因此,老师在上课时既要着眼教材,又要与时俱进,将最新的技术和与学生将来工作有关的内容加进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使学生能够获得最新的有用的计算机应用知识。

2.大力提倡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种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的一种模式。在小组协作活动中,学生可以将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也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教材大都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即:用一个个任务把教材内容串在一起,这种模式正好适合用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班级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好、中、差搭配,通过协作学习完成一个个教学任务,学生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技能,解决了学生之间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在互帮互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沟通能力,增进了同学友谊。

3.理论联系实际,引起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重视。

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告诉学生目前国内很多大型医院都是通过计算机对医院护理工作进行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的,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计划的制订和书写完全是用计算机完成,护理人员使用的许多现代化仪器、仪表都是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监护仪器,医院从挂号收费到病房病例管理,都是采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不会计算机操作技能,很难胜任当今的护士工作。

在社区医院中,社区护士通常用电脑打字制订健康教育计划,用图片处理辅助制作健康宣传册,用电子表格汇总辖区内的居民健康信息。用幻灯片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为了取得更好的健康教育效果,幻灯片中不仅要有文字,还要有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为了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要会上网查资料,了解发达国家的社区护士是怎样工作的。学会上网知识,通过上网就可以足不出户地对辖区内的居民进行随访。学会使用QQ、E—mail等方式与居民联系。联系的途径多了,省时,省力,还不用担心打电话人家不接,贴通知人家看不到。

4.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生源基础不同,若不注意教学方法,则容易使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最终都失去兴趣,因此,要注重教学方法。如: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方法、“协作学习”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实例等;课外提倡学生上网学习或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5.改革实践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操作内容要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专业特点。尽量让操作内容和他们以后实际工作应用的真实需要一致,能在以后的工作实际中发挥作用。例如:学完Word文档,让学生以“5·12护士节”为主题,设计一个电子版报;学完Excel,设计一张护士夜查房记录统计分析表;学完PowerPoint演示文稿,以“护理礼仪”为主题,设计一个演示文稿。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勤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当堂解决问题,在学生操作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反馈和肯定,这样,经过教师耐心的指导和肯定,久而久之,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就会逐渐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

6.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计算机软件硬件更新快,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计算机专业技术学习;学校的生源情况不断变化,要求教师探索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基础的学生;医专不同专业都有自身的特点,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医学领域知识。计算机教师应到医院进行实践考查,了解护理专业用到哪些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学习了解涉及计算机的医学新设备。总之,只有教师个人业务素质提高了,教学才会更有专业针对性,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7.实行“双证书”教育制度,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度。

除了教师把计算机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个计算机教学中,不断提醒学生学好计算机的重要性外,还需在高职高专学校实行“双证书”的教育制度。让学生在毕业时必须同时具备护士资格证和计算机等级证书,提高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度。

总之,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紧跟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发展的步伐,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了解计算机在护理专业上的应用,为以后更好地利用计算机为本专业服务打好基础,使每个护理专业的毕业生都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合格的护理人才。

平花基础教程范文第5篇

作者:dinjee

说明:如果有任何问题请联系din-je@163.com。是本人业余翻译的如果有错误请直接发到我邮箱我会立刻改正,directshow的其他文章我会在以后不断翻译出来。如果觉得好请帮我作作宣传。欢迎转载,但是禁止修改。

Directshow起步。

本章主要介绍diirectshow在编写程序时所需的基本概念。在本章你可以总揽下directshow技术。你必须在总体上对本章的编程和媒体有所了解。

本章将介绍

。设置编译环境

。介绍directshow应用程序编程

。如何播放一个文件

设置编译环境:

你可以编译工程在命令行模式下或者在vs集成环境中

头文件

所有的directshow应用程序都使用下面的头文件。

Dshow。H

部分directshow接口需要附加的头文件。这些文件会在接口的注意中给出。 所需的库文件

directshow需要如下的库文件

strmiidl。Lib 该库包含CLSIDs和IIDs的接口。所有的directshow都需要该库。 Quartz。Lib 该库包含AMGetErrorText函数。如果你没有调用该函数,该库没有用。 记住在你的编译环境中必须把directx SDK 的头文件库和连接库的目录作为vs优先搜索的路径。这样可以保证编译的时候用的是最新版本的文件。

介绍directshow应用程序编程

本章介绍编写一个directshow程序的基本技术和概念,读完本章你就可以写个你自己的directshow的应用程序了。

滤镜和图像滤镜

directshow是由被称作滤镜的东西构成的。滤镜是一个软件包用来执行对多媒体流的一些操作。比如directshow的滤镜可以

读出一个文件

从视频捕捉设备获取视频流

解码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格式,比如MPEG-1S视频。

传输视频和音频到屏幕和声卡。

滤镜几乎完成视频播放所需要的从输入到输出的所有功能。比如一个MPEG-1的滤镜。它可以输入MPEG码流然后输出图像帧用于后续显示

在directshow程序中只要执行把滤镜连接在一起就可以了。就是把一个滤镜的输入和另外一个滤镜的输出连接在一起就可以了。一组连接在一起的滤镜叫做图像滤镜。比如下面的图示

就是一个播放AVI文件的图像滤镜的例子

正如上面图示的,文件滤镜把AVI文件从硬盘读入。AVI分离滤镜分离文件流为两个数据流。一个是视频压缩流,一个是硬盘流。AVI解压滤镜用于解压视频流生成视频帧。视频显示滤镜用于把视频帧用directdraw或者GDI显示到屏幕上。音频留输入到默认声音设备滤镜把声音通过directsound播放出来。

因此应用程序就不用管理任何数据流。代替的,滤镜被叫做高端组件叫做图像滤镜的进行控制。程序只要创建一些高级API。就像RUN(用于在图像控件中移动数据)或者STOP(用于停止数据流)。但是如果你要求更多的数据流控制,那你也可以直接存取控制的COM接口。图像滤镜也会反馈一定的事件消息给应用程序。

图像滤镜可以服务另外的目的。提供给应用程序创建图像滤镜的方法,还有把各个滤镜连接在一起的方法。(directshow同时也提供一些帮助的组件可以简单的处理。这些全部都有在文档中描述。

编写一个directshow程序

总的来说,写个directshow程序必须进行这三个步骤。就像下面的图例。

1. 创建个图像滤镜管理的实例

2. 然后用图像理解管理实例建立一个图像滤镜。外部滤镜间依赖于这个图像滤镜。

3. 应用程序应用图像滤镜控制图像滤镜和数字流在滤镜中的流动。通过这些处理。应用程

序也应该回应滤镜管理事件。

当处理结束后。应用程序释放图像滤镜管理器和所有的滤镜。因为directshow是基于COM的,因此图像滤镜管理和滤镜都是COM对象。因此你必须对COM客户端编程有所了解。具体的可以在DirectX SDK中的一篇文章叫做《Using COM》中有很好的介绍COM对象的资料。而且是有很多COM编程的书籍可以参考。

如何播放一个文件

本文章是想让你喜欢上Directshwo编程。我们要创建一个简单的命令行下的程序用于播放音频或者视频文件,这个程序实在是太简单了,可是它所完成的功能却是非常强大。这个程序只要短短的几行的代码就可以搞定了。可是它所完成的功能却是以前只有专门公司才能开发出来的软件所能实现的。它可以用来演示播放任何的多媒体文件。用它你可以立刻喜欢上directshow的编程。

就像上面的文章说描述的那样,一个directshow应用程序总是有三个基本的步骤。

1. 建立个图像滤镜管理器的实例

2. 用图像滤镜管理建立一个图像滤镜

3. 给它运行的消息,让数据流在各个滤镜中移动。

好了,我们开始编写我们直接的多媒体演示程序。

首先我们必须调用CoInitialize来初始化COM库。

(记住directshow在编程的时候全部都没有传统编写COM的影子,因此初学者很容易被它的假象所欺骗,以为directshow根本就不是COM的,或者认为COM就是那么简单。其实directshow就有点象MFC,通过c+++的封装技术和其他大量的技术把COM技术的很多细节都隐藏其来。其实在背后微软已经为我们写了很多很多的代码。我们应该感谢微软为我们作的一切,但是我们也应该佩服微软。居然可以把代码的复用技术发挥到如此的境界。这些是我们国内软件企业所要学习的地方。废话了) HRESULT hr = CoInitialize(NULL);

if (FAILED(hr))

{

// Add error-handling code here. (Omitted for clarity.)

}

为了保持程序的简单,这个例子忽略了返回值。但是你必须在你自己编写的代码中始终检查从任何方法中返回的HERSULT值。这个是很重要的因为他可能是空值。那在后续的调用的时候将产生很多莫名其妙的错误。问题严重哦。

接下来,我们调用CoCreateInstance用来建立滤镜管理器

IGraphBuilder *pGraph;

HRESULT hr = CoCreateInstance(CLSID_FilterGraph, NULL,

CLSCTX_INPROC_SERVER, IID_IGraphBuilder, (void **)&pGraph);

如上所示,传入的第一个参数类的标识是CLSID_FilterGraph。按照字面的意思就是用于创建图像滤镜。返回我们就得到了一个HERSULT了,这个是指向滤镜的一个句柄。这个东西就是一个图像滤镜了,它将来要用到所有其他的后续处理之中。还有那个执行描述参数传入的是CLSCTX_INPROC_SERVER。Directshow支持释放线程模型。所以你可以调用CoinitializeEx函数用COINIT_MULTITHREADED参数。

该函数还返回了个IgraphBuilder接口。该接口包含了大多数的用于构建图像滤镜的方法。还用两个方法被用于这个例子。

。ImediaControl接口,该接口用于控制数据流。可以用来停止和启动数据流。

。ImediaEvent接口,该接口用于获取图像滤镜的的事件。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用来等待播放结束。

这两个滤镜都是从图像滤镜引出来的。我们可以用刚才返回的IgraphBuilder来得到他们。下面是范例。 IMediaControl *pControl;

IMediaEvent*pEvent; hr = pGraph->QueryInterface(IID_IMediaControl, (void **)&pControl);

hr = pGraph->QueryInterface(IID_IMediaEvent, (void **)&pEvent);

接下来你就可以建立个图像滤镜。用来播放文件。可是这也是很简单的调用

hr = pGraph->RenderFile(L"C:Example.avi", NULL);

IgrapBuilder::RenderFile方法可以用来播放特定的文件。第一次参数就是文件名,不过必须是UNICODE的。第二个参数是用来保留的,现在只要填NULL就可以了。

当然了,如果输入的文件名有错误,或者是根本就不认识的格式,它就会返回错误。这个时候就应该通过一些错误的代码来报告错误。因为这个例子只是简单的例子,因此没有这些代码,我们始终假设文件是存在的,并且格式是可以被解码的。要是代用成功图像滤镜就会准备播放了。现在我们可以调用ImediaControl::Run函数让他运行。

hr = pControl->Run();

一旦调用成功,数据就开始在滤镜中移动。并且将其播放出来。播放是在另外的线程后台进行的。我们只要等待它播放结束就可以了。我们可以调用ImediaEvent::WaitForCompletion还等待播放结束。

long evCode = 0;

pEvent->WaitForCompletion(INFINITE, &evCode);

该方法会一直等待知道播放解说或者播放出错返回。那个参数INFINITE是告诉该函数,我要等待直到播放结束才返回。不过还有其他的参数,可以方便的使用可以参考Responding to Events这篇文章。

当应用程序结束就可以释放这些接口的指针用于关闭.COM库 pControl->Release();

pEvent->Release();

pGraph->Release();

CoUninitialize();

下面是完整的代码,真的很少。 #include

void main(void)

{

IGraphBuilder *pGraph = NULL;

IMediaControl *pControl = NULL;

IMediaEvent*pEvent = NULL;

// Initialize the COM library.

HRESULT hr = CoInitialize(NULL);

if (FAILED(hr))

{

printf("ERRORCould not create the Filter Graph Manager.");

return;

}

hr = pGraph->QueryInterface(IID_IMediaControl, (void **)&pControl);

hr = pGraph->QueryInterface(IID_IMediaEvent, (void **)&pEvent);

// Build the graph. IMPORTANT: Change this string to a file on your system.hr = pGraph->RenderFile(L"C:Example.avi", NULL);

if (SUCCEEDED(hr))

{

// Run the graph.

hr = pControl->Run();

if (SUCCEEDED(hr))

{

// Wait for completion.

long evCode;

pEvent->WaitForCompletion(INFINITE, &evCode);

// Note: Do not use INFINITE in a real application, because it

// can block indefinitely.

}

}

pControl->Release();

pEvent->Release();

pGraph->Release();

CoUninitialize();

}

平花基础教程范文第6篇

在发达国家中,数控机床已经大量普遍使用。我国制造业与国际先进工业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机床数控化率还不到2%对于目前我国现有的有限数量的数控机床(大部分为进口产品)也未能充分利用。原因是多方面的,数控人才的匾乏无疑是主要原因之

一、由于数控技术是最典型的、应用最广泛的机电光一体化综合技术,我国迫切需要大量的从研究开发到使用维修的各个层次的技术人才。

数控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的企业和地区:

1、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目前经济效益较好的军工企业和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军工制造业是我国数控技术的主要应用对象.

杭州发电设备厂用6000元月薪招不到数控操作工。

2、随着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数控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主要集中在模具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具有数控知识的模具技工的年薪已开到了30万元,超过了“博士,对于广大青年来讲,学习数控编程是一门很有发展前途的技术!

江阴数控编程培训课程大纲:

一:CAD基础

二:UG基础

三:UG CAM基础 :加工模组公共环境;2D加工平面铣、面铣;3D加工型腔铣,固定轴曲面铣,清角功能;钻孔;

四:模仁的修补 :图档的准备工作,修面、补面,修改图档等;通过对模仁的修面补面很重要,它能使看起来很复杂的模仁变得相对简单,使我们的编程工作变得尤为轻松。

上一篇:葡萄酒情人节范文下一篇:年总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