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升级范文

2023-09-19

产业结构升级范文第1篇

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50000平方米的展场被来自国内外的1000多家参展企业占据。博地能源、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华润集团、河南煤化、中煤科工集团、塔克拉夫、住友减速机、SEW、葆德电气、卡特彼勒、神华等国内外煤炭行业的领军企业齐聚乌鲁木齐,连续九届煤博会的积淀使新疆跻身全球著名煤炭展之列。

全球第一大私营煤炭公司博地能源和全球第一大科技集团蒂森克虏伯更是占据了有利地形,现场展示的全球最新科研装备和技术吸引了不少前来咨询和洽谈的客商。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所副会长、振威展览集团总经理张学山告诉记者,展会全球化是本届煤博会最显著的特点。此次参展企业中,世界500强企业就有13家。“目前,新疆煤博会在全国仅次于北京煤炭展,其规模和影响力为中国第二大煤炭展,也是亚洲第二大煤炭展。”

作为首家赴新疆参与煤炭资源开发的大型外资企业,博地能源非常看好新疆煤炭开发潜力。据了解,博地能源计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采煤机、输送机、挖掘机、支护设备„„参展的大型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和设备,其促进新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理念、产业发展模式,都将成为促进新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杠杆。“国内外的煤炭巨头带来了最好的技术装备,比如郑煤机(601717,股吧)带来的装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甚至世界先进水平,他们与我区煤炭企业签约将提升我区煤炭产业的技术水平,促进我区煤炭产业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转型。”张学山说。

此次展会映入眼帘的都是蓝绿色,而这恰恰是煤炭产业发展方式由传统粗放式向绿色低碳式转型的体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开掘黑金到发展绿色煤炭,参展企业的发展理念正悄然发生变化,这也意味着新疆煤炭产业的发展更加注重资源开发可持续和生态环境可持续。

冀中能源(000937,股吧)集团副董事长张汝海说,近年来,冀中能源集团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解决了采空区导致地面塌陷的难题,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煤炭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希望这些技术能在新疆得到广泛应用,将冀中能源的绿色开采理念融入新疆的煤炭开采。

山东能源新矿伊犁公司总经理王贯东说:“我们把煤炭转换成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都是煤的洁净生产和转化,而且转化效率也非常高。”

河南煤化集团被誉为煤化“航母”,如今这艘“航母”开进新疆已近四年。河南煤化集团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贾修启说:近两年,“ 央企和大型能源集团在疆战略布局明显加快,新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有关数据显示,各煤企和电企“十二五”在新疆的煤炭项目建设遍地开花 “新疆丰富而优质的煤炭资源,非常适合发展煤电和煤化工产业,冀中能源目前在新疆有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张汝海说。

山东能源集团也不甘示弱,王贯东告诉记者,“到"十二五"末,山东能源集团将在伊犁投资一千个亿,建设4个矿井以及配套的煤制天然气项目,还有煤质烯烃项目。”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煤炭作为继石油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予以扶持。自治区提出,要全力推进煤炭资源转化,把煤制气、煤制烯烃等项目作为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制高点,及早动手,加快推进,形成长远竞争力。2015年,新疆煤炭年产量将达到4亿吨,煤制天然气135亿立方米/年,市场装机容量将达2825万千瓦。2020年,煤炭年产量将达到10亿吨,煤制天然气515亿立方米/年,市场装机容量将达4500万千瓦。

贾修启说,河南煤化旗下的新疆龙宇能源准东煤制气40亿立方米/年、众泰煤焦化130万吨/年改扩建循环一体化循环项目、哈密大南湖2×1000MW(兆瓦)煤电一体化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盈利能力和职工收入都在新疆同行业处于前列,十二五”“ 期间河南煤化计划在新疆投资500亿元。划在新疆建设一座首期年产5000万吨,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现代化露天煤矿。

博地能源中亚区总裁史震春雄心勃勃地说:“我们将用最先进的理念、管理、技术,将这座露天煤矿打造成全世界煤炭行业的样板。”

和博地能源一样,吸引无数煤炭巨头“竞折腰”的正是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正如第九届新疆煤博会组委会项目总监孙伟所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大家都奔着你来,无非就是说明一点,你这里有"货"。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三次全国援疆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优惠政策,这也是吸引众多煤炭企业到新疆发展的优势所在。多方合力使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推进,磁场效应”“ 再度升温。

与此同时,随着“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将困扰新疆煤炭外运的瓶颈逐步打破,新疆的新型工业化正逐步由“石化独秀”向“油煤双驱”转型。投资将超过1万亿

元。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投资额更是达到数百亿元、上千亿元,必将引发了疆内煤炭行业的重新洗牌,也给新疆煤炭开发带来新的活力。

从“黑、大、粗”的煤炭开采到大规模、现代化的煤炭开发,从单一的煤炭开采到煤电、煤化工产业链的延伸,从传统粗放式到绿色低碳的发展,新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前行。

从重庆专程赶来参加展会的重庆大江信达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斌向记者介绍了公司在新疆的发展规划。“随着中央加快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深入实施,必然催生出一个新兴的能源装备制造市场。谁先占领新疆市场,谁就赢得先机。目前,公司已开始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把新疆市场作为重中之重,由原来的单纯经销发展转为在新疆投资、合作、建厂,把公司装备制造的基地建在新疆。”王勇斌说。

自治区经信委副主任朱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进入新疆的能源企业,都比较重视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把原来简单的资源开采变成资源的深加工。新疆煤炭产业正处于一个提量提质的过程中,而且速度还在不断地加快。

在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资金推动下,新疆40%的国内煤炭占有率和巨大潜力正成为各大能源集团争相投资开发的聚宝盆和产业延伸的助推器,目前,国内五大发电集团和煤炭20强企业已全部落户新疆,正带动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投资步伐提速。到“十二五”末,自治区力争形成10个千万吨级、5个3000万吨级、2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产能超过4亿吨。

山西今年或新增煤炭产能1亿吨

秦皇岛煤炭网2012.5.

31山西省煤炭厅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山西计划建成投产100座重组整合保留技改矿井,新增煤炭产能1亿吨。

到今年4月底,山西开工建设各类矿井694座,其中重组整合矿井663座。全省累计综合竣工验收矿井59座,新增生产能力7650万吨/年。今年全省计划建成投产重组整合保留技改矿井100座,新增煤炭产能1亿吨。

目前,山西已投产和在建的千万吨级特大型矿井有10个以上,全国为37个。山西同煤塔山、晋煤寺河、平朔井工一矿等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成为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的排头兵。201

1年,山西煤炭产量8.72亿吨,其中出省销量5.81亿吨。今后4年内,山西煤炭总产量将控制在10亿吨。

此外,为提高办矿水平,今后山西将对煤矿办矿主体企业实施“等级管理”,企业经过整改后仍达不到最低等级将被取消办矿资格。今后山西新建矿井规模原则上不得低于120万吨/年。山西完成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后,矿井数量由2600座压减到1053座,办矿企业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矿管理水平,山西将依照办矿企业规模、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百万吨死亡率等10多项条件,按照特级、甲级、乙级、丙级、丁级5个级别对其进行管理。

从5月底开始,山西将在3个月内对办矿企业进行等级评定。管理级别较高的办矿企业在配置接替资源等方面将获得优先支持。级别实施动态管理,行业管理部门依据企业管理水平对其实行升级或降级。首次被评定为无等级的企业,如果整改后下仍达不到丁级标准,将被取消办矿资格,其所属煤矿的生产、建设、经营活动将被停止。

产业结构升级范文第2篇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本质内涵及其层面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事物在本质、结果和型态上发生改变,就叫做转型,它是一种类别变量。事物由低级向高级进行演化,就叫做升级,升级是等级变量。所以,产业转型升级就是产业从技术低级、附加价值低级和污染严重、能耗量大向技术等级高、附加价值高、污染度降低和能量消耗小的状况变化的经过。它的最主要的要求是质量和效益,而提高其竞争力是它最终的目标。 (二)产业转型升级的三个层面

产业转型升级包括三个层面,他们分别是:微观企业层面、中观产业(集群)层面和宏观区域层面。这三个层面具有不同的行动策略、驱动主体和认知取向。

在微观企业层面上,产业转型升级指的是应对发展的难点和环境的变化而采用的战略性的方法,来扩展企业生存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它包括企业在行业内进行转型升级和行业之间进行转型升级两个部分。企业在行业间的转换升级具体指企业的主业不发生改变而加入新行业;进入新的企业,但是原来的行业依然保留;从以前的行业中退出,完全进入新的企业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具体做法:在管理方面、工艺方面、组织方面、营销方面和产品方面进行创新,提高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建立自主品牌和提升自己的声誉,增强市场的销售能力,对产品市场的结构进行优化,使产业向国际化转型。

在中观产业层面上,产业转型升级主要看中的是区域的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借助于提高价值链的位置来提升产业的全方位竞争力,针对于展产业转型中的系统失效难题,重点要求由集群的政策来进行解决。在集群产业转型升级中特别强调,要提高有关的集群产业的行动效率,要对集群产业的创新系统进行完善,要优化集群产业的组织,对有关的政策进行恰当的调整,并积累社会资本。

在宏观区域层面上,产业转型升级主要指的是由优化产业的结构层次来对区域经济竞争力进行提升,特别说明对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市场失灵问题由产业政策来进行解决。当前区域传统的三产业结构的变化为,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和地三产业的比重提高。优化区域生产要素结构的趋势,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再向技术密集型发展。在区域制造业中,它的内部结构变化是,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相当,由技术水平较低向技术水平较高转变,由加工度低向加工度高转变,由附加值低向附加值高转变,工业的发展对原料的需求也越来越低。区域服务业中,其内部结构的变化是,由传统的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进行转变,现代服务业的特征是层次高、附加值高、属于生活服务和知识性的生产服务。

(三)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具有建构性

随着时间的改变、空间的改变和对象的改变,产业转型升级的本质内涵也是会改变的。产业转型升级的短期的目标和长期的目标,在不同的企业发展时期、不一样的经济发展时期和产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区域里、不同的产业或者企业中,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也是不同的。社会中的各种组织、政府部门以及各类企业对产业转型升级也有着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目标。

二、国内外经济新趋势迫切要求我国加快推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一)我国的经济增加速度在持续下降

我国的经济出现新常态,在年第三季度中GDP增速为年金融危机以来增速最慢的,创造了六年中的最低增速。7.3%是用来权衡工厂和企业的产品的出厂时的价格的变化走向和变化程度的指数的,它能够显示某一阶段生产区域产品价格的变动情况,他也是设置国名经济核算相应的经济政策的很重要的依据。从2012 年下半年开始,PPI 就连续降低,在连续的35 个月中,我国的工业品出厂的价格就在紧缩中,使我国的价格指数下滑时间持续达到最长。

(二)政府的“投资拉动、出口导向”模式几乎失效 我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的效果不是很好,我国经济发展的旧模式对于现在的经济发展几乎没用,而为推动经济发展而开发的

型模式还没有完成,所以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还在不断地探索中。政府以前开发的投资拉动、出口导向模式对当今的经济发展使用的地方

越来越少,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他所导致的后果也将很危险。所以,我国急需要对当今的经济开发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因为地方政府推出的出口导向型模式才使得我国的经济能够进行长期增长。但是这种模式是需要低廉的人力资本的和大国要对产业的转移要有一定的承接能力。但是他们在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我国产生了负面的效应,甚至成为问题的来源。我国长期以投资来推动经济的增长,这将使我国的产能出现过剩的现象。

(三)传统的生产优势逐渐降低,我国面临更大挑战 我国的地成本比较优势的基础正在一步一步的消失,因此我国的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就会缺少坚实的基础。在我国很多的产业都没有世界级别的品牌,在技术上也没有达到世界级的水平,甚至是我国的最高级别的产业他们的产品也几乎是进口的,主要是一些主要的零部件,

这些在我国很少生产。因此,我国还不是工业强国,在国际中也不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我国对比较优势的策略太过依赖,这样就会阻碍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技术上的创新就表示具有高风险、较高的成本和较高的投入但是效果却非常慢。我国的JDP 远远落后,地方上的政府和企业就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而非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作为我国产业发展的动力,由

此而井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忽略了。过度依赖还会使企业在创新发展方面的能力不够。首先,很多的劳动力、资金和土地都被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所使用,使技术密集型产业因缺乏这些条件而得不到充足的发展,然而在获取的利润上,劳动密集型产业只能获取很少的利润,几乎不能够支持我国在技术上的升级,不能够承担起产业创新中的技术和市场风

险。然后,在跨国企业对地段比较优势进行利润空间上的限制,来压榨和剥削后来发展的国家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和资本积累的能力。这样,就会使这些企业无法进行技术上的研究和开发,就会使这些企业越来越依赖外部的市场。

因为我国很大一部分的产业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和加工程序,重复生产的加工链条不够长,这样就会使生产性的服务业遭到限制,是产业结构出现低度化趋势和空洞化的趋势,使产业在结构上失去平衡。

(四)缺少发展新型产业的市场思维

发展新兴产业的市场思维就是要正确的把握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它是一个如何更好地发展新型产业的问题,他更是在指导和帮助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对引导思想、政策制定和发展思路进行决策的问题。政府在推动新型产业发展中,要始终注意不走老路,不采用旧办法的危险,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主要作用。

三、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趋势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前提是具备融合的产业发展观我们要厘清服务业与农业之间的关系,当今,农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制造企业服务化和服务型制造都是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融合。制造企业服务化是由生产向服务进行发展,由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也是传统工业进行转型的方式。生产性服务业是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它具有很大的支撑能力,因此他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制造经济和服务经济的融合是可以推动产业发展,服务业几乎依赖制造业而发展,它借用制造业生产的产品而且正是用这些产品又服务于制造业。

(二)工业转型升级的一般趋势是柔性化的生产模式

为了实现市场的个性化,在工业转型升级中,为适应形势的需求,生产过程中要采用柔性化的生产方式。定制化是柔性化生产方式最有表现性的特点。领导厂商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达到将主流业务由大规模生产转变为个性化定制。实现个性化定制面向全部的产品线、全部的生产流程和实现全方位对全部的产业来说都是很困难的。

产业转型发展趋势主要的还有,工业产品转型升级主要为智能化产品,电子商务改革工商业的模式,工业转型发展的趋势是产业集群化,用消费来引导工业的转型升级和工业转型升级趋势是由高消耗到低碳化。

四、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一)调整产业结构和制定政策

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其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鼓励自主创新,大力推动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经过产业转型升级来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产业水平。

(二)推进对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发展

只有加快产业链从加工的程序向两端拓展,才能发展产业高端。提高配套率对于传统企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传统产业要培育自己的链条,使其能够和当地的一些企业对接。不仅要积极向国外的高端的产业转移,还应不断地积累相应的技术、实例和资本,从而来发展自己的产品。

(三)使信息化和工业化进行高度的融合 我们正处于信息化的时代,只有不断地推进信息化和发展电子信息页,建立互联网的思想,普遍使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电子商务,达成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度融合,才能使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成功。

(四)向创新驱动发展推进

向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就要脚踏实地,实战实干,对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都应该以市场为依据,使其真正的达到产业化。在引进人才和技术的时候,要考虑到地方上有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不能够太盲目,以免造成浪费。不能只引进国外的人才和技术,还要看到本地的人才,并充分重视他们,并培养他们。

产业结构升级范文第3篇

【摘 要】在世界经济逐步进入服务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现代服务业核心内容之一的科技服务业正逐渐发展成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性产业。科技服务通过改变企业生产技术结构和重新配置科技资源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去积极的有利影响。科技服务效率是科技企业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投入与企业服务效果产出的比率以及科技服务资源分配的有效性。科技服务越有效率,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就越强。

【关键词】服务经济;科技服务效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美国经济学家富克斯(V.Fuchs)于1964年在《服务经济学》中首次提出了“服务经济”的概念[1],用来解释一国服务经济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超过60%的一种经济状态。21世纪以来,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世界经济结构变革进程不断地推进,各类新兴的服务业获得快速发展,尤其以知识和技术资本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产业,正在逐步超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制造业,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服务业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发展活力,并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专业服务,成为推动我国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性产业。科技服务业还通过自身独有的科技资源重新配置优势和知识生产创造能力,发挥着推动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技服务业是一种依托专业知识和技术等高级要素,以提供中间产品和技术服务的方式融入企业生产活动的现代服务业[2],包含科学研究、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和科技鉴证等领域或行业[3]。科技服务业向社会投入的是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并通过信息高科技的转变和创造,产生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效益,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科技服务效率是指科技企业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投入与企业服务效果产出的比率以及科技服务资源分配的有效性。通常而言,科技服务效率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得以体现出来的,一国科技服务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本国科技创新技术对国民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科技服务效率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科技服务效率并不会直接作用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是通过科技服务效率直接作用的因素,间接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影响,进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 科技服务改变企业生产技术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技术进步不仅能够调整产业结构,还可以开拓新的生产技术,形成新的產业。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生产技术是作为一种竞争优势来源而存在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先进的生产技术做支撑,生产技术的变革和升级将直接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并由此生成新的产业,甚至是一个新的产业群,形成聚集效应。不同行业之间的企业,其生产技术不尽相同,技术进步也是不平衡的。创新型的生产技术往往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通过技术改造将传统技术转移到新的技术基础上,为企业发展带去有利的影响。

企业生产技术结构的改变多半受到外力影响,更多是出于创新的需要。科技服务企业通过向市场输入创新的科学技术和科技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进而实现期望的经济价值。科技服务本质上是一个将创新科技服务投入市场的动态过程,通过投入创新资源(主要是新知识技术),让不同企业自行吸收,作用于生产技术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进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具体而言,科技服务将创新型的生产技术或生产改进技术,以新的中间品形式进入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改变企业生产技术结构,提高企业最终产品的产出,提升利润空间。科技服务产品很多都是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的新知识,它能更新改造生产技术,使生产过程更加合理化,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技术,也可以推动生产技术进步并催生出新的产业部门,丰富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企业生产技术结构的变化需要外力的作用才能产生,尤其对于制造企业而言,由于“核心刚性”的存在,生产技术结构很难发生新的改变。而制造企业核心能力又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随着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企业的核心能力将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核心能力势必要向更高级别跃迁。制造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一种相对静态的能力,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核心能力所产生的“核心刚性”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导致企业很难依赖自身已有的技术经验和知识进行创新去适应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从而影响企业获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为了走出“核心刚性”的困境,制造企业必须突破原有技术路径,以创新性的知识和技术为支撑,重新获取竞争优势。科技服务中介能够为企业提供新知识和新技术,帮助制造企业改进或创造生产技术结构并产生动态能力重新适应变化的环境,实现核心能力的跃迁。

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具有一系列资源的组合(Wernerfelt,1984),企业资源是否稀缺、是否难以模仿和难以替代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制造企业与科技服务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被视作一种资源,尤其是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制造企业获取不可转移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资源,提升制造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作业服务能力,也为企业的运营绩效带去有利的影响。根据知识基础观的理解,科技服务机构为市场中的各个企业所提供的是流量知识,流量知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积累存量知识,制造企业与科技服务机构的互动过程,也是知识的整合和重构过程,一系列的知识活动能够影响制造企业的创新,进而构筑企业具有价值性的组织能力,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推动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2 科技服务重新配置科技资源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科技服务效率是科技服务资源分配有效性的表现,科技服务企业通过整合科技服务资源,开展面向社会的科技服务,为市场各个主体提供优质配置平台,充分发挥科技服务资源效能的作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资源在产业间的优化配置,资源配置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受到技术和其他要素禀赋的影响,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是不一样的。技术进步能够引起部门生产率发生变化,在技术水平上升的过程中,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流动,生产资源也会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在不同产业间流动,当各产业间的资源重新配置,要素需求与供给协调一致,产业结构即可实现一次转型升级。

产业生产率不断提升的过程是产业结构高效化的表现,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和单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需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进步或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实现才能完成,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通过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得以体现的。资源配置的效率取决于要素市场的成熟,技术是要素市场中具有核心作用的因素,它能牵引其他要素互动并发挥更大的作用。科技服务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所进行的活动是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作为一项新的生产要素促进要素市场向更成熟方向发展,进而将科技资源重新配置,各个部门在技术进步下吸收更多的生产要素而扩大生产,产业部门得到更新,实现生产资源在产业间的优化配置,进而使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产业结构发生升级。

隨着科技服务效率的提升,科技服务产业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会越来越大,科技服务活动也将会变得更加频繁。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和技术等高级要素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其所创造的社会剩余会逐渐增多,从而导致高级要素积累的存量变大。高级要素积累的存量增多,高级要素在要素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将会促使要素禀赋结构发生逆转,高级要素相对价格开始下降,高级要素的边际报酬率不断提升,相应的高级要素密集型产业的成本利润率也会上升[4],从而刺激更多的企业增加高级要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整个国民经济中使用高级生产要素的行业将会逐渐增多,最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 科技服务效率的提高将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科技服务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是间接的,科技服务向市场投入的新技术和新知识,将会帮助企业改进或创造生产技术,进而改变企业生产技术结构,使原有产业升级,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另外,科技服务中介还通过重新配置科技资源,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去积极的正面影响。新的信息技术会推动资本和信息在产业间加速流动,从而使部门生产率发生变化,生产要素便从生产率相对低的部门转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从而实现科技资源分布的重新配置。科技资源在不同产业间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技术转移,要素需求和供给协调一致,便可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科技服务效率是科技服务业作用于市场的功能表现,作为向社会提供智力、科技信息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服务的新兴产业,科技服务业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越来越明显。新兴产业的诞生离不开新技术,技术创新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生产要素向新兴产业集结,产业结构便会发生新的变化,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综合而言,科技服务越有效率,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就会越强。

参 考 文 献

[1]霍景东. 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基于内生比较优势视角的分析[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57.

[2]王鹏,郑靖宇. 科技服务效率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外溢效应[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8(1).

[3]刘仲芸,刘星原. 现代流通经济学[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219.

[4]李博.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综合测评和动态监测研究[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15.

[责任编辑:邓进利]

产业结构升级范文第4篇

一、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积累、民间借贷、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商业信用等。具体如下:

(一)自身积累 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集中在家族式企业,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生产经营过程中自有资本和留存收益的积累,即内源性融资。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处于价值链低端,获利能力较低,只依靠自身经营积累很难满足企业升级发展的需要。

(二)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融资 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少,产业技术含量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强等因素的影响,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非常困难。

由于信息严重不对称,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必将导致较高的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此外,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经营风险大,贷款的风险也高。银行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必然会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门槛,从而使中小企业融资难瓶颈更加凸显。虽然危机以来大批中小企业的倒闭已经使相关部门关注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对现有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针对中小企业信贷的要求,但不可否认,金融机构在选择贷款对象时,更乐意将资金贷给高技术型中小企业,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放的贷款数量极为有限。据统计,对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银行贷款占其全部资金来源的比例不到10%。

(三)民间资本融资 受到全球经济衰退以及我国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我国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周转不灵的局面,由于通过正规渠道融资不畅,民间借贷日益盛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36条),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等领域,让民间融资有了合法的地位。

(四)商业信用 即利用延迟支付、预收货款等形式获得短期资本的周转。这种融资方式成本较低,但资金量小、周转期短,一旦到期不能支付,则带来信用风险。

(五)公开资本市场募集资金 目前国内企业资金主要来源还是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者债券直接融资所占比例不到10%,虽然有针对中小企业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但对大多数处于经营效率低、信息不透明、信用水平低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来说,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可能性极低。

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产业升级中的资金需求及解决方案

对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而言,首要任务是生存,其次是发展。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OEM比重较大,企业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环节比较薄弱,以利润小的简单加工环节为主,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和金融危机带来的国际市场急剧萎缩的压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出路只有一条,进行产业升级,通过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吸收成本上升的压力,增加盈利能力。

产业升级,是指在产业链内部,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状态转变的过程,具体包括了在同一产业内的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三种方式。工艺流程升级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办法降低生产成本,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则通过提高产品的附件值增加企业的盈利水平。

(一)工艺流程升级 工艺流程升级是指企业利用新的机器设备代替原有的落后生产手段,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获利能力的产业升级方式。

从能力积累的角度看,工艺流程升级相对比较容易。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市场不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企业的生产手段。进行工艺流程升级所需的是资金的积累或融资渠道的畅通,企业只需购买和使用新的机器设备代替原有落后的生产手段,就可以降低成本,目前,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积累不足、融资渠道不畅而一直停留于该阶段。

对于处于工艺流程升级阶段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其融资问题。

(1)通过创新产业集群结构提升经济效益,增强自身积累能力。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是基于地区的产业集群,即集群内集中了生产同一类产品的很多企业,每一家企业都是单独开展采购、生产和销售活动,从而采购和销售的规模经济无法实现。为提高经济效益,可将“小而全的企业”产业集群结构转型为“大型采购企业+小型家族生产企业+大型销售企业”的价值链集群结构,提升整体竞争力。

(2)金融体系的创新。目前,以国有商业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的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大企业,对中小企业信贷存在极大的缺口,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更是如此。依托现有商业银行解决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存在一定困难。依据国务院发布的引导民间资本发展“新36”条,可以进一步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门槛较低、服务于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社区性金融机构。根据关系型借贷理论,与现有的商业银行相比,社区性金融机构与地方经济联系密切,容易了解地方信息及地方民营企业的经营情况、企业发展前景和信誉情况,与企业开展信息交流比较方便,容易克服因企业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交易成本高,交易风险大的障碍。一方面,有效缓解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资金的需求饥渴,另一方面,使民间资本合法的进入市场,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

(3)政策引导。政府应引导、鼓励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如进一步落实地方财政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以政府为主体、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信用担保体系等。短期看来,工艺流程升级会引发暂时性的劳动力过剩,但从长远来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相应的工人工资增长,价值观、消费观的改变,必然带来服务业的繁荣,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

(二)产品升级 产品升级是指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与工艺流程升级相比较,产品升级的难度相对较大。在升级过程中,企业研发设计的能力、企业研发管理水平和资金实力都起着关键性作用。同时,产品升级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品牌化,这一过程中,企业的销售渠道必然会出现变化,企业组织架构和市场开拓能力不可或缺。这些能力都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时间长、难度大,此外研发过程投入大、风险高的特点必然导致产品升级阶段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对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来说,这一升级阶段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阶段,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影响到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体的提升。

综上所述,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在产品升级时,需要投入较大的研发费用,对资金的需求大,而周期长、风险大,必然会加大融资难度。如何缓解处于产品升级阶段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業融资难?可以根据我国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实际,借鉴国外的经验,采取一定的措施。

(1)政府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研发提供部分资金支持。美国政府的做法是,由政府向小企业提供部分研发资金,使小企业可以和大企业在同一水平上竞争。此外,还制定了“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目的是通过提供联邦研发资金,促使实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使小企业从技术商业化中受益。从国家产业升级的战略角度出发,我国政府可以考虑建立专门用于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研发基金。

(2)建立政策性银行,为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产品升级融资渠道。如欧洲投资银行(EIB)是专门针对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银行,其中总额为10亿欧元的阿姆斯特丹特别行动计划(ASAP)主要对高劳动密集型和新技术领域的小企业进行投资和资金支持。也可以对产品升级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根据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点设定与之相适应的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为其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3)引入民间资本,发展多样化的融资体系。在美国,37%的小企业能获得商业银行贷款,除此外,还可以从金融公司、租赁公司、小企业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等获得及时的资金支持;日本政府不仅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还大力挖掘民间商业信贷,开拓融资渠道,缓解融资问题。可以引导民间资本组建风险投资,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

(三)功能升级 功能升级是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的转移,是通过提升企业在该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来实现的,功能升级后,企业可以获得价值链中附加值更高的新功能,如自主品牌、营销网络等。尽管企业实施功能升级后,依然处于原有的产业领域,但由于企业业务范围发生重大变化,需要面对开拓全新的市场、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因而功能升级是难度最大、风险最大的产业升级方式,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能力积累,才能顺利完成功能升级。建立品牌,建立国内外营销网络,离不开资金的大量投入。进入功能升级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内源性资本积累及公开资本市场募集。一方面,政府通过政策刺激内需,促进出口导向型经济与内需导向型经济协调发展,从而为企业拓宽国内市场提供政策保障,为企业实现自身积累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对现有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进行区分,创业板主要针对高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小板则针对不满足主板上市要求的传统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平台。

虽然金融危机已经暂时过去,但对中小企业而言,困境并未结束,国家需要引导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提升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全球经济体系中的竞争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将面临极大的融资压力,需要根据不同产业升级方式,建立相应的融资渠道,以提高融资效率,促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

[本文系2010年江苏省社科联研究课题(编号:10-C-30)、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0SJD6

300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 向玉章)

产业结构升级范文第5篇

省政府关于印发 江苏省传统产业升级计划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现将《江苏省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六月二十二日

— 1 —

江苏省传统产业升级计划

纺织、冶金、轻工、建材四大传统产业是我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持续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规模跃居全国前列。2009年,四大传统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540.7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1.5%;资产总计19992.8亿元,占全省38.3%;从业人员462.3万人,占全省46.6%;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29家。传统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为应对金融危机、保障社会就业、促进江苏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内外经济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传统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长期积累的结构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企业技术进步投入不够,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技术装备水平偏低,增长和发展后劲不足,以高能耗高物耗和低价格竞争为主的粗放式发展路子难以为继,加快改造升级、实现转型发展已刻不容缓。为贯彻落实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在新一轮发展格局中把握主动权,现制订江苏省传统产业升级计划。计划期2010-1012年。

一、总体要求

— 2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引导,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取向,以优化结构、提档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品牌战略、“两化融合”、集聚发展、兼并重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等为工作重点,与正在实施的纺织、钢铁、有色金属、轻工等行业2009-2011年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相衔接,分年度明确目标任务,更加具体地落实有针对性措施,培育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我省传统产业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转变、制造环节为重向研发生产营销并举转变、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构建江苏传统产业竞争发展新优势。

纺织行业重在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重点发展新型纺织材料、品牌服装、高档家纺产品、产业用纺织品和新型纺织机械。冶金行业大力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提高产业集中度。重点发展板管带材、优质钢、特殊钢、高档金属制品等特色短缺产品和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轻工行业加快产品升级换代进程,以安全、环保、专业化为方向,重点发展深加工、精加工和“名、优、特、新”产品。建材行业着力引导重点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现代化发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附加值高的新型建材产品。

二、发展目标

— 3 — 到2012年,四大传统产业实现“五个明显提升”。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1%以上,企业专利申请量达40000件,授权量达30000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突破270家。

发展后劲明显提升。实施一批重点技改项目,3年完成技术改造投入15200亿元。骨干企业主要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关键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品牌效应明显提升。中国驰名商标102件,江苏省著名商标1685件以上,江苏名牌产品达735个。省级以上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30%左右。

集聚水平明显提升。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34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产业集群达30个,其中500亿元级产业集群8个,集聚区产出占行业比重达60%以上。

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主营业务收入达46000亿元,年均增长13%,实现利税4200亿元,年均增长15%。全员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11%以上。

到2015年,四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品牌效应与规模效益进一步提升。主营业务收入达67700亿元,企业专利授权量达52000件,省级以上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32%左右,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39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产业集群达40个。

— 4 —

三、重点任务

围绕实现“五个转变”、“五个明显提升”的目标,扎实做好“八项重点工作”,全力推进我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转型发展。

(一)推进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加快企业创新步伐。着力搭建企业创新平台,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企业博士工作站、企业院士工作站和企业技术中心“三站一中心”载体建设为重点,引导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走进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转化科技成果。在传统产业领域力争每年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40家,每年公布一批高成长科技中小企业。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尽快攻克制约传统产业升级的47项重点关键技术,掌握一批核心前沿技术。以实施“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滚动计划”为抓手,鼓励企业开展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开展优秀新产品、品牌质量评价认定工作,推动企业加快开发步伐。传统产业中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速比全部产值增速高5个百分点以上。着力完善创新服务载体,依托创新型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和产业联盟,建立和完善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等公共平台,形成行业共享机制。面向中小企业创新需求,推进技术供给、产品设计、分析测试、验证试验等专业化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在传统产业领域重点培育发展一批技术服务、技术成果转化平台。

— 5 —

(二)推进技术改造,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广泛开展企业技术改造活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围绕创新能力建设、技术装备升级、品牌质量提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规模效益等重点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加大对重点产业链和重点产业集群的技改投入,加大技术设备投资力度,提高技改项目的技术含量,推动四大传统产业向制造业高端攀升,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促进传统产业技术上台阶、产品创品牌、制造绿色化、规模增效益。鼓励和引导苏南地区企业加快南北产业梯度转移、实施搬迁改造,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技改投入,3年内纺织完成技改投资3550亿元、冶金4380亿元、轻工5260亿元、建材2010亿元。组织实施传统产业升级技术改造项目滚动计划,着力抓好400项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培育传统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项目动态跟踪管理,实现前期储备一批、建设实施一批、竣工达产一批的良性循环。

(三)推进品牌战略,扩大产品市场份额。以培育百亿级品牌企业、十亿级品牌产品为着力点,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向品牌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品牌经济在传统产业中的比重。围绕国家和省重点名牌产品,组织实施质量攻关项目,鼓励引导企业运用先进工艺技术装备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稳定性,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产品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提升产品技术附加值,培育知名品牌。深入实施质量振兴和标准化战略,引导企业开展QC(质量

— 6 — 管理)小组活动,不断完善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检测和质量信用体系,大力推广国内外先进管理模式和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支持企业积极注册国内外商标,加强对承接定牌加工业务和贴牌经营企业商标知识产权的跟踪服务。开展食品等行业诚信企业创建活动,大力提升企业信用水平。推动企业建立现代营销体系,着力提高知名品牌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美誉度,促进企业由生产制造向营销服务延伸,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扩展。支持企业积极运用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兼并、参股国际品牌和营销网络。组织知名企业、知名品牌产品参加国际国内大型展览展销会,增强传统产业品牌产品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影响力。当地政府应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全国质量管理奖的企业和在创建品牌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个人给予一定奖励。

(四)推进“两化融合”,强化信息技术支撑。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紧密结合,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开发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服务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重点实现产品、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企业研发设计方面加快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技术;生产过程方面重点推广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工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等生产控制技术;企业管理方面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产品数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决策支持等信息系统,促进企业

— 7 — 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着力发展工业软件,培育一批为传统企业服务的软件开发商。推广供应链管理,加快传统产业与物流业对接,实现互动发展。加快第三方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为传统产业企业提供精细化管理、软件、信息、专业咨询等服务,力争3年新增重点服务平台20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标杆,大力推进一批“两化融合”示范区和示范(试点)企业建设。

(五)推进集聚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区域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以特色产品和龙头企业为核心,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科学规划生产布局,合理定位产业集群和骨干企业发展方向,推进产业特色化、差别化、集聚化发展。实施分类指导,对主业特色明显、发展潜力较大、初具规模的集群,重点抓好龙头企业培育和特色企业品牌基地创建;引导科技驱动型集群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研发平台和人才集聚优势,加强产业应用技术开发,吸引产业资本进入,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产业梯度转移,苏北等地区积极与上海、浙江以及苏南等地对接,承接集群式产业转移,在转移中科学布局、升级改造,逐步形成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围绕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一批主业突出、产业链协作配套完善、龙头企业支撑力大、核心竞争力强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发展型的产业集聚区。着力发展家用纺织品、品牌服装、新型纺织材料、不锈钢、绿色照明、优特钢、酿酒、五金、新型建材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提高集中度和品牌影响力。

— 8 —

(六)推进兼并重组,培育行业优强企业。研究制订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企业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政策,重点在钢铁、水泥、棉纺、染整、化纤、酿酒等行业,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围绕主业和优势集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支持传统产业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产业链。支持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为大企业大集团协作配套。培育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发挥其在传统产业升级中的重要支撑和带动作用。力争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3年新增5家。每年推出一批企业重组最佳案例、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重组案例,排出四大传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位企业和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向社会发布。

(七)推进节能减排,提高绿色制造水平。把节能减排作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主要抓手和突破口,采取刚性措施,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严控能耗污染增长源头,实施严于国家要求的能耗、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把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关,未按相关规定进行节能审查、环评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不得动工兴建。围绕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节约和替代石油、能量系统优化等重点环节,加快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推动大型钢铁、水泥企业建设集能源生产、输配和消耗管控一体化的动态监控和管理中心,提高二次能源利用率。

— 9 — 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能源管理,分行业树立一批标杆企业,推动企业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对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企业进行能源审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冶金行业全面推行高炉转炉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高炉炉顶压差发电、干法熄焦、熔融还原炼铁和废水零排放技术;建材行业大力发展综合利用建筑渣土、生活污染和工业固体废物的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构建绿色建材产业体系;纺织和轻工行业着力运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推进废水、废液、废渣的资源化和循环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和达标创建工作,树立一批示范园区和企业。

(八)推进淘汰落后,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充分发挥市场约束和资源约束倒逼机制作用,促使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建立推进机制,把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范围,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公告制度,落实限制类和淘汰类企业差别电价等政策,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实施落后产能淘汰计划,及时将国家任务分解并下达各市、县(市),制订淘汰实施方案,落实到相关企业,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市场机制和政策措施的作用,促进落后产能退出。抓好以太湖流域为重点的污染防治工作,结合各地实际,突出钢铁、水泥、印染、皮革、造纸、酿造等行业,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坚决关停能耗高、污染重、安全隐患多的企业,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产品。

四、保障措施

— 10 —

(一)加强组织引导。传统产业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和多个部门,各级政府都要建立传统产业升级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工作体系,形成上下联动机制。要对产业升级工作进行统筹协调,研究制订年度目标,协调解决重大事项,推进落实重大项目,组织开展督查考核,确保关键措施落实和目标任务完成。省联席会议由省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省各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主动开展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二)落实配套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促进产业升级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增值税转型、引进进口设备减免关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节能减排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的落实力度。统筹安排使用省级相关专项引导资金,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品牌创建、“两化融合”、节能减排等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对列入省传统产业升级计划的重点项目,积极帮助申报争取国家各类相关专项资金支持。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对列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的各类收费实行优惠。

(三)实施人才战略。确立人才优先理念,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着力建设适应传统产业升级需要的人才队伍,以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引领、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向国内外两种资源,重点引进一批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科技型领军人物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利用现有产业基础与研发平台,培养集聚一批科技骨干力量;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和在岗技

— 11 — 能培训制度,造就一批重点工种、重点工艺的高技能一线员工;充分发挥传统行业大省专业人才集中的资源优势和行业协会作用,建立行业专家库,整合、调动方方面面智力技能为传统产业升级服务。

(四)优化服务环境。加强传统产业升级的监测分析,及时发布产业升级指导信息。进一步加强担保体系建设,深化银企合作机制,更好地运用市场化手段配置、集聚资源,以优质的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吸引现有各类基金和社会资金投向传统产业,扩大优势企业、品牌产品的融资规模。鼓励优质企业上市直接融资。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煤电油运科学调度,为传统产业升级创造良好条件。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便利、高效的服务。

(五)强化目标考核。省政府每年初对重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上半年对各地和省有关部门推进传统产业升级的工作任务及成效进行督促检查,年底对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考核评价结果予以通报。

各地要认真做好本计划的贯彻落实工作,并结合实际研究制订本地区传统产业升级的实施计划。省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制订相应的配套措施,认真组织落实。

— 12 — 主题词:经济管理 传统产业 计划 通知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0年6月22日印发

产业结构升级范文第6篇

二、海洋新兴产业:新世纪沿海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主要介绍一些国内外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典型例子,国家对该产业的政策)

三、舟山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的基础和优势

(一)地理概况

(二)资源条件

(三)市场条件(包括新兴市场的发展,其他市场方面的优势)

(四)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包括国家最近提出的战略海洋新兴产业)

······

四、舟山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现状(重点)

(一)近年来舟山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附图表,包括近年来海洋新兴产业产值、占所有产业的比值、预测图······)

1、海洋生物药业(举一些比较典型的企业及其发展状况)

2、海洋电力业

3、海洋化工业

4、海水利用业

5、海洋油气业

五、舟山未来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展望

六、制约舟山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水平

(二)资金

(三)人才和观念

(四)灾害(包括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

(五)综合管理、法制

·······

七、加快舟山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以海洋高新技术为导向······

(二)战略目标(包括战略海洋新兴产业)

(三)建立产业园区······

上一篇:分式的约分范文下一篇:毕业设计设计成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