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的电子信息论文范文

2023-12-08

节能减排的电子信息论文范文第1篇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经济更快、更好地融入了世界,当然也为我国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但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一个日益显著的问题越来越逼近我们,那就是环境问题。

自人类社会步入工业化时代,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破坏这对矛盾就日益凸显,科技的进步在极大改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一些问题,沙漠化、水资源的污染和匮乏、酸雨、沙尘暴……特别是日本大地震导致的福岛核事故产生的核泄漏已经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人类生存的严重问题,治理和保护环境成为了整个人类的诉求。从最初的《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到哥本哈根的气候大会,再到南非德班气候大会,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的紧迫性进一步放到了世界人民的面前。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飞速发展之后,一些问题也日益呈现出来,特别是环境污染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过多地关注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人们的过度索取在导致自然环境日趋恶劣的状况下,也使自然资源日渐紧缺,部分资源日益匮乏,特别是水资源的枯竭,严重影响着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稳定。资源的匮乏也使市场物价不断上升,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安定。因此,环境问题带来的不仅仅是环境本身的破坏,还带来对整个社会的威胁,我们一定要严肃认真地对待。

针对我国的现状,我国政府的各级机关和部门也提出了各种应对的策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了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在这样的趋势下,为了有效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节能减排这一方针被提了出来,希望通过政府的督导和整个社会的大力支持,来转变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所谓“节能减排”事实上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降低能源消耗,已达到保护有限资源的目的,其二是减少污染排放,保证人类生存环境。这是在资源短缺和环境承载力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是解决我国现在环境问题最好的方法之一。

但是,从目前我国节能减排工作效果的时效性来看,我们还面临着较为严峻的问题。多年以来,在经济利益第一思想的影响下,一些高消耗、高污染的企业的生产还在进行,再加上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经济,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了很大代价,一点点的改进工作对于我国整体环境所面临的问题,效果不大,因此节能减排工作依然严峻。同时,综合减排措施与项目投资并未完全展开,激励减排的政策有待完善。此外,部分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还没有落到实处,个别地区、个别行业的能耗指标、排放指标不降反升。针对这样的现状,我认为接下来我们应该继续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地开展我国的减排工作:

首先,必须要保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事关国家未来发展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大事,我国政府要充分利用其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充分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利用政府的行政职能,采取多种手段,切实地把这项工作规划好、执行好。

其次,要转变思想,优化产业结构。要积极引导企业树立长远发展的意识和理念,鼓励积极发展光能、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并采取政策倾斜等措施推动中西部地区的新能源建设;进一步加快引入包括生产制造技术、组织管理技术和市场营销技术在内的复合式技术结构;加大研发鼓励创新的政策,尽快制定并完善节能新技术的各级标准及相关认证体系。

第三,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发展。作为政府职能机关,要狠下决心,严格执行节能减排工作要求,要通过有效、强有力的经济手段,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发展。加大差别电价的实施力度,实行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同时,为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应逐步提高环保收费标准,并把环保收费通过税收的形式确定下来。

第四,制定并完善节能减排的税收制度。抓紧通过出台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完善节能减排的税收体制。充分运用税收政策缓解环境污染,保护紧缺资源和能源,从源头上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和出口。通过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税收政策,实行鼓励节能环保新技术设备进口的优惠政策。

第五,加强节能环保领域的资金支持。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项目的金融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环保部门与金融部门建立环境信息通报制度,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诚信系统,从而控制企业盲目投资行为,确保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完成。

我国的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防止经济由偏快走向过热、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目前,各职能部门应对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从体制入手,积极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这是遵循自然规律与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措施。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节能减排理念,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责编 齐秋爽】

节能减排的电子信息论文范文第2篇

1 化工装置进行节能减排的主要意义

当前,我国的化工工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快速扩大的市场需求和日益畅通的市场渠道,都使得我国化工工业的发展面临着较为有利的市场环境。但是,在化工装置的改造过程中,很多基础性化工材料面临稀缺的问题。在我国城镇化建设工作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社会各界对能源的需求量快速提高,而提升能源的供给质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社会各界的能源可持续发展质量。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快速实施,对新型的化学能源实施开发利用成为了我国工业领域高度关注的问题,而对化工装置的节能指标进行完整的分析研究,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核电的开发质量,还能使新型的风能等能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因此,化工装置的科学调整不仅可以使化学工业领域实现基础性能源的节约化处理,还能使能源的需求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节约基础性化学能源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不亚于开发新型能源,因此,对化工领域实施基础性能源的调查和控制,可以有效保证我国化学工业领域的能源结构得到较为有利的开发,并且保证我国社会的化学工业装置得到更加有利的技术革新环境。

2 化工装置的节能减排设计方法

2.1 化工装置的节能减排区域设计

要将区域节能减排设计的方案作为提升化工装置设计工作质量的基础性方案,使后续的化工企业技术处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按照化工企业的能量布置方案要求进行技术性处理。要结合后续的化工生产工作能量需求特点,对全部的化工原料物质进行能量转移机制的构建,切实保证全部的能量转化活动可以有效的结合物质利用方案的要求进行处理,使化工装置的应用可以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有效搭配和协调。他要结合矿源所在区域的化工生产工作特点,对后续的矿产资源技术性处理区域实施研究,保证全部的矿产资源能够在资源互补机制的影响之下进行能量物质的有效控制,切实保证全部的能量物质能够按照循环模式进行交换处理,并使全部的物质循环程序可以在矿产资源的采集过程中实现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要根据化工行业的技术应用要求,对当前化工工艺处理过程中的建材特点加以研究,使全部的农业化工技术可以同节能减排技术的处理要求相适应,以便后续的宏观技术实现方案可以在资源整合技术的实践过程中进行资源利用性能的提高。节能减排方案的设计必须结合市场环境的特点加以处理,保证全部的节能减排工作都可以在市场因素的影响之下自动形成有效的调节机制,使技术性调节能够保证有效的整合社会各项因素的优势。

2.2 化工装置节能减排企业角度的设计

企业是保证化工工业经营活动科学性的基础性机构,因此,从企业的角度按照经济的模式进行化工装置节能模式的构建,可以有效的保证全部的技能减排工作得到合理处置。在进行低碳经济工作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从循环经济运行的角度进行生态理论的应用,使全部的经济活动都能在企业的控制之下实现技术性处理。除此之外,必须结合全部的系统运行程序特点,对化工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工艺加以研究,切实保证全部的化工工业可以将有害物质进行顺利排放。要加强对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企业活动设计工作的关注,使全部的节能减排工作可以在有害物质的有效控制之下实现节能减排性能的提高,并保护企业单位的合法效益。

3 结语

化工工业是保证我国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的关键,深入的分析化工工业在推进的过程中实施节能减排的主要意义,并对相关节能减排工作的方案进行完整的制定,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化工装置的应用价值。

摘要:化工装置的节能减排工作是保证化工工业发展质量的关键,本文深入的分析了化工装置在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意义,并对化工装置的具体节能减排技术的方法进行了制定,对有效提升化工装置的节能减排质量十分重要。

关键词:化工装置,节能减排,设计

参考文献

[1] 陈美秀.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节能减排优化设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

[2] 裴蓓.典型PTA工艺节能减排潜力与环境安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3] 何锴.煤化工装置中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节能设计[J].化肥设计,2015,06:20-22.

节能减排的电子信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国家采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创新主体的风险偏好,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不对称性和不确定性,与企业共同承担创新风险。尤其是对主体税种相关要素的调整,至少在短期内对企业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税收政策在激励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仅通过税收对企业科技创新进行激励其绩效毕竟有限,需要借助于其他调控政策共同发挥作用。

关键词:企业成长;企业激励;科技创新;税收政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发展和壮大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然而,单个企业主体进行研发活动虽然会产生正的溢出效应,但也存在较高的风险和市场化的不确定因素等问题。为解决这方面的矛盾,政府一般采用财政税收政策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补偿企业由于进行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利益损失。尤其是通过税收收入让渡等方式,一方面,可直接降低企业的成本,减少风险损失;另一方面,也代表了国家宏观政策调控、鼓励企业创新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税收政策中对于科技创新的优惠条款有很多,但是受到税制结构不完善等因素影响,这些政策都散见于增值税、关税、营业税、所得税等税种中,总体的税收激励效应不明显。因此,需要分析我国的税收制度,找出症结所在,提出相关的完善我国税收制度的建议,以利于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产品结构的升级。

一、税收政策在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政策是政府进行投资、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在宏观层面上,税收收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在微观层面上,税收反映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状况。现阶段,加强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制定,对建立和完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有重要作用。

(一)税收政策改变创新主体的风险偏好

科技创新活动不但具有高收益性和高风险性,而且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经济主体的收益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从某种意义上讲,税收政策应视为对公司股东从事风险投资的补偿,税收优惠程度越高,企业对风险项目投资的积极性就越高。因此,政府为了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而采取税收抵免、扣除、饶让等政策增加了企业的收益,政府也就成为了企业乃至整个市场经济行为过程中风险的共同承担者。

(二)税收政策降低了企业科技创新的不对称性

企业科技创新的不对称性,一方面来自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主要是指科技创新的实施者与资金的供给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使许多有前景的项目因为资金缺乏而终止;另一方面来自于收益的不对称性,创新活动具有外部性,当存在正的溢出效应时,某个企业完成创新之后,同行企业可能免费享用研发而形成的科技成果,通过模仿,获得利润。其结果导致企业收益减少,削弱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热情。而将企业科技创新与国家法律制度有机结合,一方面,通过税收降低企业风险;另一方面,辅之以不断的完善产权制度,可以有效保护企业对创新产品的合法拥有和使用,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不对称性。

(三)采用包括税收在内的政策性支持,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风险

企业的科技创新、研发活动存在高风险性。一方面,企业研发成功会带来巨大收益,成为某个行业的领军者;另一方面,研发活动往往面临失败的可能,失败会给企业带来巨额损失;或者科技创新即使获得成功,但由于研发周期过长、投入资金数额巨大导致短时间内没有利润甚至亏损,这些因素都使得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过程中缺少足够激励而犹豫不前。由于存在这种不确定性,企业是否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更需要政府的扶持,通过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优化配置。

二、我国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税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对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形式有限

目前,我国对企业科技创新仍旧主要采取以直接优惠为主、间接优惠为辅的形式。直接优惠包括免征、减征、优惠税率等方式,在现行的税法中直接优惠共有71项,占税收优惠政策的62.83%;间接优惠包括税前扣除、投资抵免、先征后退、即征即退、亏损结转,加速折旧等形式,占税收优惠政策的34.19%。直接优惠虽然具有透明度高、激励性强的特点,但受益对象主要是那些已经获得技术创新收益的企业,对于那些正在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来说则可能享受不到这一优惠。这种事后优惠对于引导企业事前进行科研开发和技术改进往往动力不足。我国运用间接优惠方式的比例比较小,进而要加大对企业进行间接优惠税收的力度以支持鼓励更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二)企业所得税对科技创新的“特惠制”条款比较片面

这种“特惠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区域“特惠”。企业所得税的科技创新政策只适用于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企业,对大量不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企业则无此优惠,这一优惠的特点是以企业的区域身份为基础,企业的区域身份一旦确定很少作调整。这种对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企业的“特惠制”很容易导致企业发生避税行为,一些企业为了享受这种“特惠制”往往不择手段,在税收优惠中“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认定方面动脑筋、想办法钻政策的漏洞,更有出现“假注册”的企业。特惠制助长了这些企业的“寻租”行为,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名不符实,加大了税收征管难度,也造成了税收的流失。二是行业“特惠”。现行税收对科技创新的政策主要针对软件、集成电路和医药等行业,而对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科技创新适用的税收政策相对很少。如,企业所得税规定对上述三个行业的广告费可允许其按销售收入的8%在税前扣除,而其他进行科技创新的企业则仍与传统行业一样只能按销售收入的2%扣除。这种对某些高科技行业实行的“特惠制”显然不利于全社会企业科技创新的推动。

(三)税收对科技创新的政策偏重于支持企业创新的生产投入和成果转化应用方面

对已经形成科技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享有科研成果的技术性给予优惠,而对企业创新最需要支持也是处境最为艰难的研发阶段则缺乏有力的税收支持。目前,我国高科技企业在创业初期上基本都没有利润,享受不到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待遇,待有了创新成果又超过优惠期限,一些企业享受不到税收优惠。

(四)税收对科技创新的激励政策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政策体系

目前,虽然出台了税收政策,但每一项税收优惠扶持只是针对某一环节、某一方面,推动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主要集中于产品研发——试制——产出——投放——市场反馈五个环节的后期,没有从研发到投放市场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忽略了各个税种之间的内在联系,难以形成一个完善的激励机制。在税收政策设计方面,往往是各项政策单枪匹马而收效甚微,更有甚者在鼓励创新的同时

又产生了对税收收入的负面影响。这样的矛盾,使得税收政策很难真正发挥其功能和调控作用,特别是对于利润较少或没有利润而又亟待扶持的企业难以起到激励作用。

三、发达国家鼓励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措施

通过对美、日、德等发达国家运用税收政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研究,我们发现以下特点:

(一)鼓励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主要采用税前扣除和税收减免两种主要形式

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在企业科技创新平台构造过程中均给予研发费用在税前扣除的激励,只是在扣除项目、扣除比例及扣除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是,基本的出发点都是通过对科技创新企业实行税收优惠、事前扶持等方式,降低或减少企业的研发负担,在科技创新初期帮助企业减少税前成本,在成长期与完善期视企业情况在产出的基础上给予优惠。政府从研发初期就以税收等形式从成本、风险等方面与科技创新企业成为“共同体”,待产品进入规模生产阶段完成激励任务并逐步降低税收激励标准,鼓励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尽快将科技创新成果快速应用到生产中去。

(二)发达国家科技创新税收激励政策贯穿企业产品创造的全过程

发达国家科技创新税收激励政策绝不是仅在产品研发阶段有所体现,而基本上是贯穿产品从研发到市场投放等各个阶段的全过程。按照高科技产品完整的周期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到试制,从新产品的产业化到市场化,在各个环节均给予补偿,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体现出事前扶持和事后鼓励,并采取多种优惠方式,灵活使用,且注重运用高效率。这样,不仅能在较大程度上为推动企业创新提供政策支持,给参与科技创新的企业一个宽松的税收环境,也能体现出国家宏观经济走势,明确经济发展方向。

(三)发达国家在运用税收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非常注重政策的有效性

税收优惠政策由政府制定并推向市场,由市场引导和选择企业对科技创新进行投入。税收激励政策根据国家某一时期产业政策微调,主要着眼点落在体现国家亟待发展的产业,或者虽然目前较为薄弱但未来较易形成竞争力的领域。这类企业享受到税收政策后,中短期内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规模与效益得到不同的程度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增强,政府税收收入也会增加。但是,发达国家科技创新税收激励政策并非无限使用,在评估周期内要注重税收政策的效益。同时,也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不断调整税收政策,按照国家的产业规划与序列,将有限的税收资源与国家战略调整相配合。

(四)发达国家科技创新税收激励政策注重成本——收益的评估与考核

通过对美、日、德等国家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国家十分重视税收优惠、税前减免政策本身的成本和收益。同时,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审批管理、高效透明。例如,加速折旧政策的实施,各国一般都规定了详细的加速折旧设备清单,便于加速折旧政策高透明度、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减少逐级上报以及手续繁琐等问题。

综上所述,发达国家鼓励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为我国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第一,科技创新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研发到应用到市场中,需要的是整体过程中的支持,不是某一个特定阶段的支持,在企业产品研发——试制——产出——投放——市场反馈等各个阶段,税收政策的制定具有很紧密的连续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第二,发达国家对于科技创新企业的认定有明确的标准,各个区域的税收优惠办法和措施是一样的,政策制定是统一的,有利于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第三,科技创新税收激励政策有利于企业产品结构升级,创造更多拥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同时,又鼓励企业进行产品深加工,推动整个产业结构得到升级,提高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带动经济发展;而产业结构优化,又有利于为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培育市场,刺激企业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第四,科技创新税收激励政策体现了国家经济政策方向,当前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也就是科技水平的竞争,发达国家对于以科技为导向、以创新为基础的企业积极扶持,推动企业自主研发,从而形成有竞争能力的产品和品牌。

四、进一步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让税收在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引导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资源整合

一方面,税收政策应体现出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对重点关注的行业给予税收优惠,体现国家未来几年重点发展的产业。扩大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支持,在投资抵免上倾向于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适应市场发展变化和促进科技创新。另一方面,重点关注科研机构与各类型企业的资源整合,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生产。激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促进企业的产业化、规模化。推动企业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推向社会,完成产品的更新,实现资源整合。

(二)科技创新税收激励政策向国家重点行业倾斜

扩大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关注未来几年产业发展模式,削弱区域优惠差异,实现政策的统一。以往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针对电信行业,如软件、集成电路等产业。现阶段,国家的税收优惠倾向于节能减排的创新工作。对那些由于采用新技术使得能源耗费下降、清洁生产、产品技术含量高、污染排放量降低的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企业因为进行科技创新购买的设备,应该作为进项税额予以抵扣。同时,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强调对一定区域内企业科技创新给予优惠条件,这显然是不公平的。随着经济发展,应由区域的特惠向行业特惠转变。不论企业是否在高科技产业区域内,只要是从事该行业的企业进行了科技创新活动,就可以享受到税收优惠的好处。

(三)提高税收政策调控能力和质量

完善税收结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其一,税收政策要考虑企业科技创新的连续性,不能仅仅在取得成果时才给予企业事后支持,相反,应加大事前的扶持力度。其二,税收政策要保持统一性,我国目前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缺乏统一标准,往往是一个地区根据当地状况,只顾眼前利益制定出条例规范,没有以法律形式制定出统一标准。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税法,避免出现条例之间的不协调现象出现。其三,重视间接优惠税收激励作用,间接优惠主要采取投资抵免、加速折旧等方式,我国也允许高科技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可是没有明确加速折旧的资产折旧年限表,可以参考国外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设备清单。

(四)完善税收管理,保证税收激励绩效和税收收入稳步增长的“双赢”

其一,各级税收征管部门明确税收优惠对象,突出针对性,反对“一刀切”。其二,开发、建立一套税收评价体系,以便使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更好地实施。需要在完善征管体系基础上建立税收政策评价体系,以利于国家调控政策的有效施行。其三,核实企业的认定标准,加强与相关部门如海关等协作,对“假注册”,违反税法规定等行为严厉打击,保证国家税收政策和经济环境的秩序。

(责任编辑:晓轩)

节能减排的电子信息论文范文第4篇

1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在煤化工行业发展过程中, 是通过采用化学方法将煤炭转化成气体、固体和液体等产品, 然后再对产品加工处理, 使其成为煤化工行业的主要化工及能源产品。比如, 在生产粗苯过程中, 需要在多个工艺和流程的作用下, 才能生产出相应的煤化工产品。煤炭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气体, 在工艺流程中, 存在污染环节, 消耗了大量的能源, 排放废气和废渣等[1]。因此, 实现节能减排即可以减少能源消耗, 又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图1是煤化工行业主要工艺流程图。

2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现状

2.1煤化工行业工艺技术现状

煤化学加工包括煤的焦化、气化和液化。主要用于冶金行业的煤炭焦化和用于制取合成氨的煤炭气化是传统的煤化工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以获得洁净能源为主要目的的煤炭液化、煤基代用液体燃料、煤化工能源技术等成为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煤炭焦化工业是发展最成熟, 最具代表性的煤化工产业。但焦化工业主要问题是焦炉炉型小、以中小型焦炉为主, 受矿区产煤品种限制、焦炭质量调整提高难度较大, 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采用新技术少等。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单元技术, 主要用于合成氨及合成液体燃料 (间接液化) 。多联产技术系统, 多联产是近年来提出的能源转化与化工产品合成相结合的技术体系, 目的是实现污染物低排放或无排放, 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能源有效利用。多联产技术核心是将煤气化技术与化学品加工技术等多产业密切联系, 供应跨行业的多种产品, 除化学品之外, 还可以供应油品、电、热、蒸汽、燃气、建材等能源产品及其它行业产品。当前, 国内的新型煤化工技术是一种洁净煤技术, 其将净化工艺和大型煤气化合成气加以转化, 对硫氮化物和灰渣等进行处理, 降低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煤化工行业工艺技术主要包含煤气化、煤液化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IGCC) 技术, 其作为新一代煤气化技术, 将压力提高到8.5MPa, 温度高达1500~1600℃, 而且气化原料具有多样化性, 有利于固态排渣向液态排渣发展, 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煤化工行业中。

2.2煤化工行业的能耗现状

传统的煤化工产品经长期的生产运行积累了较多的能源消耗数据, 并形成了一整套的能源消耗核定方法和定额指标。新型煤化工由于对产品能耗考量缺乏完善的核算规范和长期数据积累考证, 而很多煤化工往往与煤炭、炼油、石化、热电等行业联产, 生产辅助共享, 能耗分担差异和原料煤优劣差异以及企业的统计和核算不规范, 使煤化工产品能耗与实际运行能耗有较大的差别。表2列出了部分不同技术路线煤转化制品的能耗情况。以下数据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的《全国工业能效指南 (2014版) ) 》, 部分产品能耗没进行行业平均值和能效标杆值的统计。

2.3煤化工行业的排放现状

煤化工行业作为高能耗、高污染、高耗水的行业, 煤化工行业的污染防治是我国污染防治较为重要的一部分。煤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因此, 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 污染环境。煤化工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焦化工业和煤气化工业, 焦化工业的废气污染物包括苯并芘等苯系有机物和酚、氰、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碳氧化物等, 每生产1吨焦炭有400立方米左右的废气产生;煤化工企业的废水主要来自制焦、湿法熄焦、产品回收等过程, 主要含有机污染物包括酚类、多环芳香族化合物、硫化物、氰化物、氨盐及杂环化合物等。煤气化工业废气中主要含碳氧化物、硫氧化物、氨气、苯并芘、CO、CH4等;煤气化工业废水中主要含氨、酚、挥发酚、石油类、硫化物、氰化物、SS等。近年来, 虽然节能减排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但煤化工行业气体的排放仍然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3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3.1企业整体思想认识和重视不够

主要表现在节能减排意识不强, 浪费资源现象普遍;宣传力度不够, 许多人对节能减排认识模糊;人员配备少, 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等方面。我国为了对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相继出台了节能减排的政策, 大力提倡煤化工行业认真贯彻落实政策, 一些煤化工企业对节能减排的认知不足。

3.2设备、技术落后, 资金投入不足

煤化工企业在落实节能减排过程中, 企业受到资金的限制, 节能降耗技改投资不够, 技术攻关力度不强,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足, 监测设备仪器陈旧, 计量器具安装和检测不规范, 相关计量和统计资料不全等。同时, 企业还缺少专业的节能减排人才[2]。部分企业生产装置老化, 使用的设备陈旧, 生产工艺落后, 能耗和排放标准不达标。

3.3制度不健全, 管理松散

规章制度、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合理, 监督力度不强, 有制度无监督, 执行力度差;管理水平低下, 责任分工不明确, 人员积极性不高。煤化工企业在节能减排期间, 需要投入一定的管理成本, 可是一些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更换费用比较高, 一些煤化工企业不能支付高昂的管理费用。同时, 为了确保节能减排取得良好的成效, 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工艺, 所以也增加了管理成本。

4促进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

4.1完善煤化工产业节能减排管理机制

煤化工企业要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方针和政策, 完善煤化工产业节能减排管理机制, 为节能减排的开展提供有利依据[3]。强化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规范企业能源计量和统计方法。煤化工企业领导要对节能减排予以高度重视, 结合企业自身具体情况, 制定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并监督实施。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资金的扶持力度, 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

4.2加大对节能减排人才的培养

企业应加强对节能减排人才的培养, 从而使得节能减排取得良好的效果。企业应该定期培训节能减排专职人员, 掌握节能减排的技术和理论知识, 熟练企业的节能减排关键控制点, 通过技术提升和加强管理降低企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4.3严格执行产业政策, 依法淘汰落后产能

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版) 》和行业相关准入条件, 对在淘汰目录内的产品、产能和生产工艺严格按淘汰期限淘汰, 新建项目必须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行业准入条件。排放标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要限期停产整改, 对整改后达不到标准的要求要依法关停。煤化工是投资密集、技术密集的资源消耗性产业, 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应成为该行业主要评价指标, 国家应建立和规范煤化工行业能耗评价体系及资源综合利用价值评价规范, 提高准入门槛以确保煤炭资源高效利用。

4.4采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企业根据自身的设备和工艺状况, 加强设备改进、优化工艺流程, 开发以煤气化为为基础的多联产技术, 提高煤炭利用率, 降低使用过程的污染排放。实施污染物排放控制与综合利用技术, 尽可能将“三废”或利用价值不高的其它煤化工代谢产物转化为各种形式的资源加以利用。如可将废渣用于筑路、建材等基础材料使用;提高焦化产品的综合回收率, 并联产焦炉煤气、甲醇等洁净二次能源等。加强能量系统优化, 能量平衡及能源品质的梯级利用。积极开拓利用高效余热回收技术和低品位热能转换高品位热能或电能技术。摸索煤基多联产高效节能之路, 煤基多联产多对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 减少污染物排放, 提高整个系统的综合经济效率有独特的意义。选择高效节能电器设备, 然后对大型节能减排设备电控系统加以改造, 对可变负荷电机拖动设备尽量采用变频控制系统。

5 结语

化工行业飞速发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 煤炭资源是化工行业的主要能源, 化工对其的需求量较大。在节能环保政策的作用下, 新型的煤化工洁净能源将取代了石油化工产品, 在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过程中, 应该将节能环保作为重点。发展煤化工精细化产品是提高能源利用价值的重要途径, 也是煤化工进一步发展的最难突破口, 国家应支持和鼓励企业研发攻关, 使煤化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 它不仅是重要的工业燃料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并有“化工之母”之美称, 可以生成电石、合成氨、甲醇、二甲醚等煤化工产品。当然, 煤化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 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因此, 本文针对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问题展开了研究, 采取促进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 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 降低排放, 减少环境污染。

关键词: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 杜金鹏.煤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初探[J].科学与财富, 2014 (5) :335~335.

[2] 张有国.没化工产品能耗分析与思考.石油和化工节能, 2011 (2) .

节能减排的电子信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文章介绍了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含义,及其相关技术的内容,包括改良催化方式降低烧成温度,调整产业结构,利用低温余热发电等技术装备,可有效的实现水泥工业生产的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

关键词: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水泥工业的需求与发展也在不断的变化,从初期的要求、产量到后来的质量,最后发展到现在的要求是不仅要有质量还要有产量上的要求而且能持续发展,不破坏环境还要节能。水泥工业是典型的能源和资源依赖型工业,由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对水泥工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对我国水泥工业环境保护的任务日趋严峻。

国家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的目标,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来调控水泥工业的发展方向,从重规模到重环保,鼓励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来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达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效果。例如在水泥生产中产生的等有害物直接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时十分严重的。本文就能源的节约,废物排放的减少探讨相关的方法和技术,共同研究如何进一步的完善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含义

节约能源,尽可能少用不可再生的天然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能源问题,是循环经济的核心问题。通过节能,可以减少现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延长现有能量资能源的使用年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排放,提高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水泥工业是能源依赖型工业,尽可能少用不可再生的资源,充分利用劣质原料,废弃物等替代品质好的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但是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而矿产资源又是有限的,实施矿产资源保护性开采,采用先进的均化技术,提高利用资源的技术水平。进入全球化时代,我国的环境问题备受关注,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水泥工业中减少的排放将有效的保护环境,要想做到减少污染物排放,必须有效利用资源,优化原料配方,提高燃料燃烧利用率,做好尾气吸收工作从而减少污染排放量。在新建,扩建水泥工厂应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严禁采用国家已经公布淘汰的落后工艺及产品,水泥工业是一个环境保护的重点产业。如果控制的好,建设的好它可以处理废物,把粉煤灰矿渣等废料变废为宝。若控制不当,则会变成高能耗高污染的不可持续发展的工业。

2 科学发展观和创新是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我们要坚持生产发展。现代化工业的特征多是人类征服自然,但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也是凶狠的物种的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土地沙漠化都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地球再也受不了。工业的高速发展,近年在联合国发表的第四份《全球环境展望》称,人类已逼近环境恶化的“引爆点”,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的伦理价值观认为,人和自然都是宇宙社会的主体,两者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主动性,相互依存,因此人要尊重其他生命和自然界,与他们共同享有一个地球,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人类的生活方式就应主动以实用节用能源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调整产业结构,利用产业政策促进水泥工业节能减排,节能减排需要资金,技术,更需要技术和政策的支持,随着水泥供求形势变化,特别是全世界节能减排的深入推广,需要加以充实和完善。去年以来,我们在中国水泥协会的大力支持下,会同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水泥工业发展政策的修订工作,由于这项工作仍在按程序办理之中,在此对水泥工业产业政策作简单分析,坚持宏观调控结合市场经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激发市场活力,增强水泥工业发展的动力,市场经济越发展就越需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水泥工业建设周期短,如果调控不及时,容易出现一哄而起,盲目投资,盲目扩大产量也是对资源的浪费,因为水泥厂的供给半径不易太大。因此,对水泥工业的发展要辅之必要的调控措施,可以引导水泥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技术进步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管理创新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要鼓励水泥企业积极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提高生产资源利用率,改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自动化水平。支持水泥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研发机构,支持具备条件的科研设计单位和高等院校建立开发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的研发中心。支持新品种,新工业,新装备的研发,加快产业技术与装备的设计,制造水平,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管理创新活动,整合内部资源,发展电子商务,实现流程再造,提高生产控制,物流,配送和管理水平。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以优势企业为龙头,鼓励企业以多种方式进行兼并重组,推进企业以多种方式进行强强联合,淘汰落后企业,这样可以试不规范不先进的企业关闭,减少了能源的浪费,减少了污染的排放,从另外一个层面也支持了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事先集约化经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泥企业竞争力和生产集中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重视发展中小型水泥企业,支持优化整合。在技术创新中要找突破口,因为催化剂多用氟化钙和铅锌矿,这两者对大气的污染都比较严重,那么根据研究发现,稀土中的微量元素也有催化作用,而且催化效果更好,根据试验显示稀土能够降低烧成温度20 ℃并且不会减少熟料矿物中C3S与C2S的总量。因此不会降低水泥熟料的性能,只是C2S的含量比例会稍有提高,水泥产业是高能耗产业特别是在煅烧过程中都是24 h全天煅烧,持续温度在1 450 ℃以上。如果能降低20 ℃的煅烧温度,将大大节约能源的消耗,而且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对于水泥工业的节能减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加强科技研发对水泥工业的节能减排有着事半功倍的功效。从政策和产业结构上以及科技创新上同时双管齐下起到的作用将会是显著的。我们应该为水泥工业的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排放共同研讨更好的途径和方法。

3 有关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思考和展望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水泥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年来我国产量约占世界水泥总量的一半。由于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现代化建设,对水泥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许多中小型的水泥厂从生产到环保方面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了,我国重要的水泥工业发展方向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节能减排新技术,使水泥工业能够持续发展。我国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得到迅速普及,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例占到水泥工业的90%左右,我国是世界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是国家。与立窑,始发窑,干法中空窑等传统生产工艺相比,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具有单线生产规模大,能耗低,产品质量好劳动生产率高,能源利用率低,污染小等突出特点。在产业政策的有力引导下,经过广大水泥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由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逐步转向中西部地区实现全面普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例已达到90%左右,年均产能超过1亿 t。水泥工业技术结构得到根本改善。通过发展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加快立窑等落后产能的淘汰,以及水泥窑余垫发电,粉磨节能,高压变频等节能技术的应用。我国水泥工业能源消耗总量的增大明显小于同期水泥产量的增长,相比我国水泥工业的能源消耗性系数平均值为0.74,平均吨水泥产品耗能减少22.8%,这种能耗的减少时水泥哦、工业所追求的但是环保也要重视的技术环节之一。

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是迅速的,祖国建设对水泥行业发展的需求是巨大的,水泥工业的发展方向从产量质量的重点转变到节能减排上面也是国际大趋势。人类生存的环境日益受到破坏,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考虑未来,我们将会失去未来。淘汰小型耗能高的水泥企业,大力推进新技术的应用,从政策和产业结构上发挥优势,使能源依赖型产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的产业。

参考文献:

[1] 林少鸿.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建材,2012,(1).

[2] 辛仁周.发挥产业政策的作用促进水泥工业节能减排[J].中国水泥,2010,(4).

[3] 工信部节[2010]582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S].

节能减排的电子信息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近几年随着IDC迅速发展,具有越来越强的服务器处理能力,越来越大容量的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更多的电能需要消耗,用电成本在企业中急剧上增。为使企业用电成本降低并且实现节能减排,所以必须应用IDC机房节能减排技术。

【关键词】IDC机房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一、引言

互联网数据中心被称为IDC,它是在NTERNET网络基础上位各类网站、企业、媒体等提供安全可靠、高质量、大规模的专业化网络批发宽带、空间租用、服务器托管等业务。IDC机房设备集中、占用面积小、发热量大。

二、分析IDC机房节能思路

(1)节能思路。多种因素导致一直无法解决IDC机房耗能过大的问题,那么进行节能改造原有IDC机房时或在建设IDC机房的时候,根据IDC机房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各种耗能进行建设方案,好还要保证在经济效益胶泥能源利用率方面IDC能达到双赢目的。

(2)选择节能减排技术的原则。a、经济性原则:节能减排改造方案在现网中进行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原则上投资回收期在改造项目上控制在2-3年内。关于节能减排项目,每年由各省级公司及时对其节能效果的评估。b、安全性原则: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在确保通信网可靠、安全、稳定运行并且正常的经营管理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相应的技能措施和技能技术才能被实施。c、成熟性原则:应用比较成熟的节能技术,充分评估投资回报、节能效果、技术的可靠性,小规模试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进行推广需要在试点通过后。

三、探讨IDC机房节能技术

(1)合理的机柜散热方式及机房布局。散热设备和发热设备在IDC机房内不是相对应的,机房内的气流把热带走,“热岛现象”会因为不合适的机柜散热方式及机房布局而产生,这会对机房的安全造成影响,而且机房的制冷效果也会降低,导致整个机房的耗能增加。结合空调系统合理布局机房,尽量均衡分布发热量大的设备,在空调出风口处放置发热量大的设备。

(2)选用合适的供电设备及供电方案。通常冗余供电系统被应用于IDC机房中,因为一些损耗存在于供电系统中,所以冗余供电系统从经济上考虑是在浪费能源。为了使供电系统的耗能降低,根据客户的等级及设备的等级有效合理的区分IDC机房内的供电设备,并且制定相应的供电方案。在我国近几年用以替代传统的UPS系统的是240伏高压直流系统,它的总效率提高了10%-20%,节能效果在电源系统负荷较低的时候会更加明显。

(3)采用低耗能的设备。发展迅速的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高的设备集成度,与前几年相比单位设备的容量及性能均翻了两番。原有的低容量高能耗设备在选择设备时被高容量低能耗的设备替代,在IDC机房耗能中设备用电所占的比重比较大。按需扩容、按需购置并结合数据中心等级标准,应用高扩展性高性能低能耗的设备,使机房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四、实际应用

在上送风空调系统中,针对局部发热严重、机房电能耗高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解决。

(1)分析原因(如表1)。(2)相应的解决方案(如表2)。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的机柜散热方式及机房布局以及采用低耗能设备等能够实现IDC机房节能减排技术。随着不断发展的IDC机房业务,对新的节能减排技术要不断的研究,最终实现IDC机房安全高效、节能减排在实际中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 DATA PROCESSINGAND ELECTRONIC OFFICE AREAS[S]. ASHRAE HVAChandbook,2007

[2]中国电信集团广东公司:《降低省公司ID C机房电能耗》,2010

[3]董康.风/光互补高频正弦波逆变电源的研制.合肥工业大学,2009

[4]李荣融.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经济研究参考,2007(71)

[5]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2011年通信电源技术发展蓝皮书》,2010.

上一篇:数学模型及经济数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利率市场化经济思考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