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厌食论文范文

2024-05-18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论文范文第1篇

1 临床资料

观察组172例, 男90例, 女82例, 年龄3个月~3.2岁 (平均8.7个月) , 病程为数小时~2d。对照组160例, 男96例, 女64例, 年龄3个月~3岁 (平均8.5个月) , 病程为数小时~2d。2组均有水样腹泻, 呈黄稀水样或蛋花汤样便, 每日5~20余次不等。大便镜检显示:未见明显的异常, 或以脂肪为主, 或极少量白细胞, 其余无特殊。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伴轻度~中度脱水、酸中毒, 无重度脱水病例。伴发热分别为44、38例, 伴呕吐84、74例。2组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伴脱水者均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对照组:根据《中国腹泻病诊断方案》给予西药治疗, 口服思密达。及时纠正脱水, 根据电解质中钠的高低给予液体, 适当补钾;血气分析结果中有代酸者予适量碳酸氢钠应用;恢复肠道正常菌群、抑制病原菌繁殖;应用肠粘膜保护;应用止泻药物;补充适量维生素。观察组:采用脐部外敷中药并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液封闭联合治疗。172例患儿分成风寒泻92例、湿热泻80例2组, 分别采用暖脐膏 (吴茱萸、丁香、肉桂、五倍子、黑胡椒、干姜、制附片) 、清热膏 (葛根、木香、苦参) 敷脐治疗。药品制备;取上述中药等量研末过筛, 混匀备用。先用生理盐水将患儿脐部擦净, 将药粉适量置于脐窝内, 轻压, 以填平脐窝为宜, 再以敷料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取双侧足三里穴常规消毒后, 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2mL, 每日1次。3个月内的婴儿穴位注射剂量减半。愈后可继续治疗1~2d, 以巩固疗效。

3 治疗效果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下表。观察组总有效率96.3%, 对照组总有效90.7%, 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观察组显效率86.3%, 对照组显效率47.7%, 2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 。 (表1)

4 脐部敷贴法新技术的应用

脐部敷贴法属于经皮给药, 这种给药途径控释药物通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 进而发挥全身和局部治疗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 除了依靠脐部的生理特点和某些中药的辛香走窜作用外, 脐部敷贴疗法的应用有许多新技术, 提高了药物的透皮效果, 获得了更好治疗作用。TDDS透皮缓释技术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渗透力;腹泻治疗仪、波普照射仪和超短波治疗机的使用则融药疗、灸疗、理疗、电疗于一体, 利用广泛的生物效应, 使外敷中药发挥更大的疗效。

5 讨论

小儿腹泻属儿科门诊常见多发病, 尤其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多见, 且年龄越小, 发病率越高。其内因多为婴幼儿胃肠道功能比较弱, 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 胃酸与消化酶的分泌不足等。发生小儿腹泻的原因有很多, 如细菌感染、气候突变、饮食不当、营养不良、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均可导致。感染性腹泻中有80%都是由病毒引起;非感染性腹泻是由于饮食因素、个人体质和气候因素等引起。其病因有以下几种: (1) 感染因素:以病毒感染为多见, 其次是细菌病毒混合感染或细菌感染。 (2) 非感染因素:以喂食不当较为多见, 如过多或过早喂食脂肪类或淀粉食物, 或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断奶等。另外因护理不当或气候骤变致小儿腹部受凉等均很易诱发腹泻。其中感染性腹泻重要的病原微生物是轮状病毒, 每年夏、秋季发病率较高, 其特点是大便呈蛋花样或水样便, 容易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调理脾胃是治疗泄泻的基本原则。用脐部外敷中药施治小儿能减轻症状, 缩短病程, 以达到调理脾胃治疗腹泻的功效。同时, 脐部外敷中药又具有成本低、药物浓度高、易于操作、治疗方便、小儿易接受的特点。在治疗观察中对照组单用西药疗法, 疗效不尽如人意, 观察组用中药治疗后, 可使疗效显著提高, 单用中药治疗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该疗法疗程短, 可操作性强, 经济方便, 未发现不良反应, 脐部外敷中药治疗腹泻的具体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脐部敷贴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患儿观察组172例和对照组160例, 观察组运用脐部中药脐部敷贴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显效138例, 有效16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显效82例, 有效74例, 无效16例, 总有效率为90.7%。结论 中医脐部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肯定, 可操作性强, 未有发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中医,腹泻,脐部敷贴

参考文献

[1] 吴梓梁.小儿内科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3:4.

[2] 王平.中医内服外敷治疗小儿腹泻128例[J].河北中医, 2002, 24 (9) .

[3] 苑淑贤, 白自跃.浅谈小儿泄泻的辨证与治疗[J].河北中医, 2002, 24 (8) .

[4] 徐凤鸣.健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 2003, 25 (1) .

[5] 周卫东.止泻膏敷脐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96例[J].中国民间疗法, 2004, 12 (4) .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儿泄泻 八穴推拿治疗 八穴 中药汤剂治疗

小儿泄泻乃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大便次数增多,粪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质如蛋花、小便短少为主症,多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秽浊伤中,脾胃虚弱引起。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小儿八穴推拿配合中药汤剂治疗小儿泄泻16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8例中,男92例,女76例;年龄最大者2岁,最小者3个月;病程最长者2个月,最短者2天。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推上三关、揉内外劳宫、揉脐摩腹、推上七节、揉龟尾、捏脊、按揉足三里。

2.2 具体操作 男推左手、女推右手,以3个月大的小儿为基数,每个穴位操作100次,小儿年龄每增加1个月,推拿次数则增加10次。推拿治疗小儿泄泻步骤:推上三关、揉内外劳宫、揉脐、逆时针摩腹、推上七节、揉龟尾、捏脊2次、按揉足三里。

2.3 中药汤剂基本方由葛根、藿香、六一散、茯苓、诃子、芡实、石榴皮、炒苡仁、炒砂仁、炒麦芽、焦楂等组成,临床随症加减。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食欲正常大便成形;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食欲明显好转、排便质与量接近正常;基本好转:临床症状减轻、精神状态良好,大便仍稀薄或不成形;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按照中华中医药医学会疗效标定标准:痊愈156例,占92.86%,好转12例,占7.14%。无效,本病2天为1个疗程,效果明显者1个疗程痊愈,效果最慢为3个疗程。

4 典型病例

4.1 患者陈某,女,周岁,便泻水样,9天未止,纳呆尿少,舌苔白腻,脉濡、证系脾虚湿胜之小儿泄泻。治疗:用上述小儿八穴推拿手法治疗4次。中药汤剂止泻基本方加用苍术、广木香、炮姜炭、煎汤口服4剂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泄泻痊愈。

4.2 患儿张某,4个月,于六月间泄泻20余日,经市直医院输液6天治疗,泻减而未止,1日仍下3-4次,前卤及眼眶俱陷,肌肤甲错精神萎靡,不时烦渴,舌红降无苔,大便检查白细胞(一),无粘液。诊断为脾胃阴亏之小儿泄泻。治疗:用上述手法治疗3次,中药汤剂止泻基本方加用吴茱萸、淮山药、附子煎汤口服3剂后,怠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食欲正常大便成形。痊愈。

5 体会

5.1 小儿泄泻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为盛。临床上所见以湿热泻与寒积泄泻最为常见,有日泻20-30次者,偶有失治或治不得当,每有水液外脱、晴陷、神疲等危重证侯且易导致慢性泄泻。

5.2 八穴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疗效确切,通过穴位补泻,能调节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健脾和胃,促使炎症消散。

5.3 中药汤剂止泻基本方加减治疗小儿泄泻,健脾化湿,升清降浊,收敛酸涩,益气和胃,利尿止泻,能起到良好的止泻作用。

5.4 笔者认为在当前小儿推拿加中药汤剂疗法治疗小儿泄泻仍然未被大力推崇及作为首要治疗方法的现实情况下,中药汤剂与小儿推拿手法并用可以大大缩短小儿泄泻疗程,减少西药治疗副作用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是治疗泄泻的理想方法。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了解缬沙坦联合泼尼松、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54例符合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选取36例为治疗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泼尼松、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12周,对照组18例,仅使用泼尼松、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治疗,定期复查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等,观察两组近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为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泼尼松、MMF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具有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 缬沙坦; 泼尼松; 吗替麦考酚酯; 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儿童常见肾脏疾病,包括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及高脂血症[1]。其中大量蛋白尿是其最基本特征,如何减少尿蛋白是治疗的关键之一,现临床上主要依赖于糖皮质激素,但由于激素依赖、激素耐药抵抗而导致效果变差或反复发作成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目前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国内外多采用大剂量激素或环磷酰胺治疗,合并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MMF)等[2-8]。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能够减少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有效保护肾功能,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参考既往文献[7-10]予对照组优选了副作用相对较小的免疫抑制剂MMF联用泼尼松来进行观察,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80 mg/粒,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比较RNS患儿治疗效果,观察到治疗组患儿尿蛋白转阴率明显增加,近期达到完全缓解、显著缓解率、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白蛋白从治疗后2个月开始显著增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科收治的54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诊断标准:依据2001年小儿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中根据糖皮质激素反应分为激素依赖型(40例)、激素耐药型(14例)[1],而纳入临床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其中24例为单纯性肾病,24例为肾炎性肾病,6例为紫癜性肾炎肾病。34例行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微小病变18例、系膜增生性肾炎11例、膜性肾病3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例。按2: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4~12岁,平均8.4岁,其中15例并发有高血压,14例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24 h尿蛋白定量3.7~6.5 g。对照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15岁,平均7.9岁,6例并发高血压,6例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24 h尿蛋白定量3.5~7.3g。两组患儿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泼尼松片2.0 mg/(kg·d)口服治疗4周,尿蛋白转阴后泼尼松片按每周减用5~10 mg隔日口服,并联用吗替麦考酚酯(250 mg/粒,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吗替麦考酚酯(MMF)25 mg/(kg·d)分两次口服,整个疗程为12周,观察组中患儿合并高血压者,给予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粒,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制造)2.5 mg或5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不管患儿是否合并高血压,均加用缬沙坦(80 mg/粒,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给予7岁以下40 mg/d,7岁以上80 mg/d联合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均根据其病情适当给予利尿、抗凝、抗感染,控制其并发症等对症支持治疗,每周检测尿常规,每月检测1次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尿素氮和肝功能,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断 参照2003年全国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NS疗效评定标准:(1)完全缓解:多次测定蛋白尿阴性,尿蛋白定量≤0.2 g/24 h,血白蛋白正常或接近正常(血白蛋白≥35 g/L),肾功能正常、肾病综合征表现完全消除。(2)显著缓解:多次测定尿蛋白定量<1 g/24 h,血白蛋白显著改善,肾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3)部分缓解:多次测定尿蛋白有所减轻,尿蛋白定量<3 g/24 h,血白蛋白有改善,肾功能好转。(4)无效:尿蛋白及血白蛋白与治疗比较无大改变,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未消除,肾功能无好转。有效=完全缓解+显著缓解+部分缓解[1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3个月后22例患儿完全缓解,8例显著缓解,4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总有效率94.5%,完全缓解者尿蛋白转阴时间为10~28 d,平均(13.7±4.6)d,14例高血压患儿中有12例血压可降至140/90 mm Hg以下,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有9例患儿完全缓解,2例显著缓解,4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总有效率83.3%,完全缓解者尿蛋白转阴时间为12~40 d,平均(15.7±7.2)d,治疗组联合治疗2个月后血浆白蛋白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完全缓解率、显著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完全缓解 显著缓解 部分缓解 无效

治疗组(n=36) 22(61.1) 8(22.2) 4(11.1) 2(5.6)

对照组(n=18) 9(50.0) 2(11.1) 4(22.2) 3(16.7)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比较(x±s) g/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1个月 治疗后

2个月 治疗后

3个月

治疗组(n=36) 18.5±7.8 23.5±9.6 33.4±10.5 36.8±9.2

对照组(n=18) 16.8±6.5 21.3±5.2 28.5±5.7 32.6±7.4

P值 >0.1 >0.1 <0.05 <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对MMF耐受性均较好,未出现外周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治疗组中正常血压患儿服用缬沙坦后血压未出现明显下降,有14例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者在治疗过程中有5例血肌酐基础水平偏高者出现一过性肌酐增高,但升高未超过30%,多在2周内复原,且动态监测血钾无明显升高,故未予以停用或减少缬沙坦剂量。

3 讨论

小儿肾病综合征最基本的临床特征为大量蛋白尿,这不仅是导致肾脏损伤的主要原因,也是促进肾脏疾病进展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大量蛋白丢失,患儿免疫力下降,出现感染并发症概率增加。因此如何减少蛋白尿即成为治疗肾病综合征、延缓肾脏疾病进展的一个重要措施[2-8]。随着激素+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尤其是新型免疫抑制剂MMF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副作用较小,通过其免疫抑制作用达到减轻肾小球免疫损伤、减少蛋白尿的目的,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预后已有明显的改观,尤其对病理类型表现为微小病变、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疗效尤佳[9-10]。本文中对照组使用泼尼松+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83.3%,临床治疗效果尚可。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加用缬沙坦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总有效率达到了94.5%,且达到完全缓解者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血浆白蛋白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得了更好的临床效果。

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为一种生长调节因子,能促进多种细胞生长因子的合成与释放,从而刺激系膜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肥大及增生。且其与肾内广泛分布的Ι型受体(AT1)结合,并激活AT1受体,可收缩肾小球动脉,导致肾血流量下降,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升高,并影响细胞外基质的代谢,导致毛细血管挤压、闭塞、滤过面积减少,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功能减退[11-16]。缬沙坦为AngⅡ受体拮抗剂(ARB),能特异性地拮抗其受体,达到拮抗AngⅡ的生物效应,如降压、改善脏器重塑等,目前其广泛应用于成人高血压及糖尿病肾病患者,其降尿蛋白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主要机制包括:(1)系统血压降低可以减轻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在一定范围内降低蛋白尿,本研究治疗组中14例合并高血压患儿中有12例通过服用缬沙坦血压可降至140/90 mm Hg以下,增加降尿蛋白作用;(2)扩张出球小动脉能力大于扩张入球小动脉能力,从而降低肾小球内压,通过牺牲肾小球滤过率而达到降低蛋白尿的作用;(3)通过改变肾小球尤其是基底膜的结构,降低其对尿蛋白的通透性,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延缓肾小球的硬化,从而降低蛋白尿[11-16]。ARB对肾脏保护最显著的作用是降低肾小球内压,从而导致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所以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过性的肌酐水平增高,这属于正常现象,但笔者应严密监测肌酐及电解质变化情况,必要时予以减量或停药。本研究在治疗过程中有5例血肌酐基础水平偏高患儿在加用缬沙坦后出现一过性肌酐增高,但升高水平未超过30%,多在2周内复原,且动态监测血钾无明显升高,故未予以停用或减量缬沙坦剂量,3个月后观察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且相比经典肾脏保护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来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如减少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缬沙坦联合糖皮质激素及MMF对难治性肾病的临床近期疗效显著,患儿尿蛋白转阴率明显增加,本研究中患儿经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显著缓解率更高,不良反应少,是治疗RNS的一种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但由于本组病例尚少,观察时间短,其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尚需大样本研究及长期追踪验证。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姚勇,杨霁云,等.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2001,52(12):45-48.

[2] Afzal K, Bagga A, Menon S,et al. Treatment with mycophenolate mofetil and prednisolone for steroid-dependent nephrotic syndrome[J]. Pediatr Nephrol,2007,22(12):2059-2065.

[3] Jang H R,Jung H W,Lee Y J,et al. Combination treatment with corticosteroid, cyclosporine A, and mycophenolate in refractory nephrotic syndrome[J].Clin Nephrol,2011,75(6):511-517.

[4] Yi Z W,Wu X C,Xu H,et al.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clinical control trial on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nephrotic syndrome with mycophenolate mofetil in children[J].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ediatrics,2008, 10(5):575-578.

[5]刘运广,林娜,李强,等.环磷酰胺连续冲击治疗壮族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及远期随访[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8):1260-1262.

[6]简珊,何艳燕,宋红梅,等.环孢素A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4):330-333.

[7]易著文,吴小川,徐虹.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前瞻性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10(5):575-578.

[8]温月琴.儿童肾病综合征治疗现状及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3,6(8):156-157.

[9]赵德安,毕凌云,杨达胜,等.吗替麦考酚酯治疗以蛋白尿为主的儿童紫癜性肾炎疗效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4):328-330.

[10]叶晓华,杨青,林瑞霞,等.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小儿频复发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56(7):528-532.

[11]叶任高,陈裕盛,方敬爱.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6):355-357.

[12] Fraune C, Lange S, Krebs C, et al. AT1 antagonism and renin inhibition in mice: pivotal role of targeting angiotensin II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J].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2012,303(7):F1037-F1048.

[13] Sabbah Z A, Mansoor A, Kaul U.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dvantages of the new sartans[J].J Assoc Physicians India,2013,61(7): 464-470.

[14]涂晓文,陈香美.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作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1):54-56.

[15]王力宁,姚丽.高血压性肾损害[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21(10):19-21.

[16]王振杰,寿先进.缬沙坦联合福辛普利治疗IgA肾病蛋白尿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19-20.

(收稿日期:2014-06-22) (本文编辑:周亚杰)

上一篇:公司法人言论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学校体育文化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