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范文

2023-09-20

中医药范文第1篇

一、切实加强了中医药重点工作的的组织领导

今年,我院在龚学全院长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层层落实,切实加强了重点工作的领导。由医务科专人专管,各科室配合,从而加强组织建设,保障中医药重点工作顺利进行。

二、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本院中医药资源

按照年初计划,今年我们对我院中医医疗资源进行了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到2011年底,经过合理配置,我院设立临床及医技科室12个,中医皮肤性病科、风湿疼痛科、口腔科、妇产科、中医内儿科等特色科室改造完毕。切实加强了我院中医药服务工作的力度。

三、中医工作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

2011年我院对中医药工作的各项档案实行了规范化管理,涉及的内容包括中医药人员花名册、中医药人员基本情况汇总表、中医科室登记表、中医药工作统计表、中医药业务收入统计表、中医药学术论文登记表等各项登记表,并且有专人进行统计和分析。

四、加强基础建设,强化专科、专病建设 今年,根据中医药重点工作通知要求,切实加强了中医药各项工作,加强了中药房、风湿疼痛科、皮肤科、急诊科的建设,投入200余万元用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必备设施的投入。同时,加强内涵建设,加大新项目、新技术的引进与利用,提高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强化专科、专病建设,我院风湿疼痛科开展有普通针刺、电针、天灸、穴位注射、中药熏蒸、蜡疗等10余项非药物中医治疗项目。该科室业务开展稳步发展。据统计我院2010年1月-10月门诊总人次为38728人次,其中针灸科门诊人次3696人次,占到当年门诊人次的6.96%。医院经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人员培训,下一步该科室将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面拓展业务范围,力争办成我院的省级重点专科。

五、加大中医药临床使用奖惩力度

经过我院建立的促进中药制剂和中药饮片使用的奖励长效机制的激发,我院中药制剂和中药饮片的使用成增长的态势。据统计我院2010年1-10月份处方总数43928张,中药饮片处方17054张,占门诊处方总数的38.82%,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六、加强中医药人员培训

我院的中医药人员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2011年,我院投入9万余元培训经费,使中医药人员通过院外进修、短期培训、院内讲座、网络远程教育等方式逐步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的中医药专业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并制定了对住院医生的系统化培训方案,使我院医生能够得到系统化、长期性的培训。

七、加强中医药科研能力。 2011,在培训人员的基础上,完成了突出中医药特色的研究、科研立项和成果应用,其中《葛根、天麻素配牵正散治疗梅尼埃病》获得地区科研三等奖,《补肾安坤膏配耳穴贴压治疗阴阳俱虚型围绝经期综合症临床研究》已经立项。同时积极将科研成果用于对临床中医医护工作的指导,促进了我院中医、中药双发展。

八、规范经营管理,降低医药费用

1、降低药品价格,控制药品收入比例。在临床用药中 坚持合理用药,医务科每月进行“医师四排队”、“医疗机构八排队”的统计工作,定期结果进行公示,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对责任医生和相关科室给予处罚。对医保、合疗患者使用自费药品和贵重药品必须由患者签字同意。

2、严格执行药品挂网招标政策。根据今年甘肃省药品挂网招标政策的要求,召开药事委员会制定招标办法,然后召开各临床科主任会,通过临床大夫遴选,科主任上报,最后由药事委员会确定药品的品种,整个过程由纪检组长参与并全程监督。

九、弘扬中医药文化建设,提升我院外部形象。

1、我院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以及《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规定。

2、依据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玉门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我院开展了中医药及健康教育、建成中医养生宣传文化墙、散发中医保健宣传册等方法来宣传中医药保健知识,为更好的宣传我院中医文化特色奠定了基础。医院将文化建设列入各科室考核目标,定期检查督导,根据调查信息统计及反馈的结果进行阶段评估,重点对理念的认同情况、行为能力的程度、表象文化建设的进度和效果作出评价,制订必要的奖惩措施,切实把这项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体现医院价值观念的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下一步我院将按照上级的要求把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工作列为医院的一项重要任务来长期抓紧抓好。端正态度,强化管理,坚持正面教育、正面引导为主,自我整改,自我提高。实行责任制及追究制,边查边纠,建制立制巩固效果。在医院今后的工作中,重点抓中医特色优势,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提供优质及人性化服务,全面促进医院建设,使我院管理水平、医疗质量、文化内涵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玉门市中医院

中医药范文第2篇

主讲人:刘建军 时

间:2016.10.15 1.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以及鼻、咽、喉炎等局部症状,应与流感相区别。

2.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感冒范畴。中医认为感冒之疾,四 季可患,在治疗上应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标本兼顾,每每收到针对性强,立竿见影的效果。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多喝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及新鲜蔬莱、瓜果。同时常用葱、大蒜、姜、食醋亦有预防作用。

2、起居方面: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新鲜,勤晒被褥;室内温度不要过低过高,最好保持在16。左右;不要让空调冷风口吹身体.不要开着空调睡觉。

3、运动方面:加强运动及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增强体质。

4、注意和患者保持距离,减少感染机会。

5、上感高发季节适当服用预防药物。据研究口服用预防药物后可使感冒发病率降低50%左右。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鸭跖草、藿香、佩兰、薄荷、芥穗。不过随着季节变化药物亦有区别如冬春季用贯众、紫苏、荆芥。夏季用藿香、佩兰、薄荷。时邪毒盛,流行广泛用板蓝根,大青叶,款冬花,金银花。

中医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儿泄泻 八穴推拿治疗 八穴 中药汤剂治疗

小儿泄泻乃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大便次数增多,粪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质如蛋花、小便短少为主症,多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秽浊伤中,脾胃虚弱引起。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小儿八穴推拿配合中药汤剂治疗小儿泄泻16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8例中,男92例,女76例;年龄最大者2岁,最小者3个月;病程最长者2个月,最短者2天。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推上三关、揉内外劳宫、揉脐摩腹、推上七节、揉龟尾、捏脊、按揉足三里。

2.2 具体操作 男推左手、女推右手,以3个月大的小儿为基数,每个穴位操作100次,小儿年龄每增加1个月,推拿次数则增加10次。推拿治疗小儿泄泻步骤:推上三关、揉内外劳宫、揉脐、逆时针摩腹、推上七节、揉龟尾、捏脊2次、按揉足三里。

2.3 中药汤剂基本方由葛根、藿香、六一散、茯苓、诃子、芡实、石榴皮、炒苡仁、炒砂仁、炒麦芽、焦楂等组成,临床随症加减。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食欲正常大便成形;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食欲明显好转、排便质与量接近正常;基本好转:临床症状减轻、精神状态良好,大便仍稀薄或不成形;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按照中华中医药医学会疗效标定标准:痊愈156例,占92.86%,好转12例,占7.14%。无效,本病2天为1个疗程,效果明显者1个疗程痊愈,效果最慢为3个疗程。

4 典型病例

4.1 患者陈某,女,周岁,便泻水样,9天未止,纳呆尿少,舌苔白腻,脉濡、证系脾虚湿胜之小儿泄泻。治疗:用上述小儿八穴推拿手法治疗4次。中药汤剂止泻基本方加用苍术、广木香、炮姜炭、煎汤口服4剂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泄泻痊愈。

4.2 患儿张某,4个月,于六月间泄泻20余日,经市直医院输液6天治疗,泻减而未止,1日仍下3-4次,前卤及眼眶俱陷,肌肤甲错精神萎靡,不时烦渴,舌红降无苔,大便检查白细胞(一),无粘液。诊断为脾胃阴亏之小儿泄泻。治疗:用上述手法治疗3次,中药汤剂止泻基本方加用吴茱萸、淮山药、附子煎汤口服3剂后,怠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食欲正常大便成形。痊愈。

5 体会

5.1 小儿泄泻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为盛。临床上所见以湿热泻与寒积泄泻最为常见,有日泻20-30次者,偶有失治或治不得当,每有水液外脱、晴陷、神疲等危重证侯且易导致慢性泄泻。

5.2 八穴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疗效确切,通过穴位补泻,能调节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健脾和胃,促使炎症消散。

5.3 中药汤剂止泻基本方加减治疗小儿泄泻,健脾化湿,升清降浊,收敛酸涩,益气和胃,利尿止泻,能起到良好的止泻作用。

5.4 笔者认为在当前小儿推拿加中药汤剂疗法治疗小儿泄泻仍然未被大力推崇及作为首要治疗方法的现实情况下,中药汤剂与小儿推拿手法并用可以大大缩短小儿泄泻疗程,减少西药治疗副作用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是治疗泄泻的理想方法。

中医药范文第4篇

中西结合:“可乐杯里泡枸杞”

我们的专业课程有理论也有实践,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思想,也就是以五行、阴阳、六气为基础。通过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同时结合西医的人体解剖学,了解各个脏器的功能,为日后学习打好基本功。我们也会学习中医诊断学,学会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进行分析看病,根据中药学和方剂学开方治病。既然是中医养生,我们也学习一些健康方面的课程,比如针灸、推拿,还有药膳学、营养学、老年病学,了解预防一些疾病发生的知识。

与西医相比较,中医原本就擅长未病先治,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很多经验丰富的老中医,通过四诊中的一诊,就可以判断疾病的病理和所处的部位,并且可以提出预防方案和治病方法。中医养生学在这方面涉及很多,熟练掌握望闻问切,观察舌象、脉象就可以初步诊断病处,从而对症下药。

养生,不仅仅是打太极

在学习人体解剖时,我们也会穿着医学生标配的白大褂,进入解剖实验室,观察人体骨骼,抚摸光滑的骨面,仔细观察骨骼中的小间隙。我们还会观察被玻璃包裹、被福尔马林浸泡的人类器官标本。我们也会跟随解剖老师进入尸库,触摸大体老师(对遗体捐赠者的敬称)纹理清晰细腻的肌肉,还有腹腔中的各种脏器。我们还会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实验室里,和各种器官切片问好,认识人体各种组织的形态和细胞组成类型,在这些组织和细胞中,我领悟了人体内部的精妙之美。

在课余时间,我们会学打八段锦、打太极,学校里也有各种研究太极、武术的社团。平时我们也会格外注意身体健康,按时吃饭、早睡早起。发现自己身体不适时,我们还会根据所学知识泡中草药喝。按摩、推拿、艾灸、針灸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如果你因久坐导致肩膀酸痛、腰酸腿疼,也可以向学姐学长“卖萌”寻求帮助,还是完全免费的哦!

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中医精神

在医古文课上,我们在学习中医历史的同时,会听到各种有趣而深刻的古代医家故事,领略中华文化的美。正是这些历代名医,奠定了中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中医医家经典,都是我们上课用的课本。我们不仅学习医术,而且学习古代医家的思想和道德品质,历代医家不惧艰辛探索医理的精神,深入到我们心中。例如,《丹溪翁传》中丹溪翁(朱震亨)的做人思想“执心以正,立身以诚”,就成了我的座右铭。

同时,现代中医诊断的实践也是我们的必学课程。学校斥巨资配备的模拟人体脉象的把脉仪,可以供我们深入探索每种脉象的要素;学校还会在暑假举办下乡义诊活动,或者组织我们去医院体验观察,以了解现代中医的发展进程。

中医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神农尝百草到《黄帝内经》,再到《中医临证备要》;从华佗到秦伯未,再到屠呦呦……中医于华夏,从来不止一门学科这么简单。在学习和实践中,我越来越庆幸自己选择了学医,选择了中医养生学,不仅可以治病救人,还可以未病先治,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数字中医药

1 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挑战和威胁

1.1 西方文化传播,传统文化被搁置

《周易·责象传 》中有言:“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依靠把人类自身情感、价值、社会关系等作为研究的人文社会科学,这是传统文化中人文处世的根本,还依靠着以自然现象、人化自然等研究的自然技术科学,这是人文立世的基础。然而在经济、文化全球范围交流的过程中,西方文化无时无刻不在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在使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边缘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生活模式,西方节日及其节日的文化在中国逐渐盛行,使我国传统节日受到威胁。最近几年,我国国内出现英语学习的热潮,国民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学习英语,提升自身的英语能力,却忽视了运用汉语的能力。另外还出现了日本、韩国将中国药材进口国内,改制成中成药再销售回中国的现象。诸如此类,我国传统文化和物质受到西方文化多方面的挑战,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使得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被搁置。

1.2 当下社会中传统道德观念日益薄弱

中国先贤上千年的经验智慧结晶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道德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修身养性”、“仁礼道义”。中国传统文化把修齐治平作为人生指引方向,将道德的自我优化设定为人生价值的追求。在目前这个缺失传统文化、物质欲望充斥的社会背景之下,社会已产生了诚信危机,社会急需重视并弘扬孝道文化。自发性、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使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底线相反,颠覆了传统的“义利合一”的价值取向,“正其义以谋其利”被畸形发展为“谋其利而无所谓义”。部分民众仅仅专注于追求经济和利益而忽视培养正义、善良等的培养,另外自我享受和个人利益最大化成为目前社会的主流。一些人甚至为了私利而放弃自己的道德底线,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增加了社会的损失。

2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和机遇

在环境生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的现今,人们可以在儒家的“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思想中得到化解人与人、自然以及社会问题的启示和方法。另外《老子》中提到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所指的“天人协调”、“天人合一”也为我们处理人与自然的问题提供思路。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当下,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中国热”。孔子学院将中国文化推向国外,另外外国人从《易经》中读到了计算机二进制理论,《孙子兵法》甚至成为世界军事院校的经典。在自发状态下,逐渐产生了“东学西渐”的趋势。另外在西方的如从蒲公英根中提取抗癌物的医学理论在中医文化中早有相关理论说法,仅是中西方理论办法不同。

3 中医药学术的发展对策

3.1 振兴中医药文化

只有充分了解中医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到振兴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是多元素知识融合的综合体。易学为代表的天文学和地理学、阴阳五行作代表的哲学思想、儒学为导向的医学伦理学、道家和道教理论做基础的养生学以及各传统学术融合产生的其他理论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中医学的知识基础和文化背景。中医药文化的母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医学特征的部分是由中医药文化组成的[1]。想要振兴中医药文化,要确保中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关注中医的思考特点和方式,以尊重中医自身发展特色为前提来发展中医药文化。还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的基础知识推广普及。以文言文为主的中医理论文献,对大众来说较难懂,所以在学习过程之中,需要举一些实例使学习者更好理解中医学,如在传统养生、治未病等充分利用人体的愈能力方面,对一个长期腹泻的孩子进行两三次推拿就可治愈;另外对于高中生长期压力大长痤疮等可以依据中医学根据自身选择饮用苦荞茶来缓解等来培养良好中医古代文化知识修养,构建传统化知识结构,学习最本真的理论。让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见证东方的神奇[2]。

3.2 完善培养中医骨干的方式

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培养中医药方面的人才。在培养中医药方面人才的工作中,需要坚持高校的教育,完善高校课程构架。当下,中医药高校关于中医西医的课程分配不够合理,使学生容易混淆两种医学的概念和术语,以至于学生对于中医的学习兴趣大幅降低。高等院校需要增设中医课程,尤其是对于中医经典科目的设置。另外还要关注对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哲学方面的教育,开设相关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哲学意识和医学灵感。

3.3 关注中医药学术的创新工作

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方向是对中医药学术进行创新。创新中医药学术,第一要以发扬中医药传统特征的优势为基础,开展理论方面的创新工作。第二需要充分发挥现代的科学先进技术来发展中医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合传统中医理论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发现创新中医药学术的方向。实现数字化中医药,也就是使用统一化的数字化信息技术方法,完整的重新显现和认识所发现的人体现象和变化规律。数字化中医药的关键是其将中医理论的量化、标准化和数字化付诸现实,不仅保留了中医理论的特征系统,还使中医药文化得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 赵宗辽,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2014.

[ 2 ] 齐丽,王居新,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2016.

中医药范文第6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09级***一班的学生***,今天能够代表***学院的所有新学员在此发言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而又神圣的组织,自1921年建党至今,我们党已经走过了89年的光辉道路。在经过长期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因此,党的建设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的为之奋斗,需要经常不断地为党的肌体补充新鲜血液。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同广大青年紧密联系,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的成长更离不开党。”

历史证明,青年知识分子的前途在于国家强大,而国家强大又在于执政党的正确领导,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可以这么说,青年知识分子的命运与党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同样离不开党的培养教育,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工具,加入党组织有利于更好地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我们渴望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在未来的岁月中,我们期盼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这才是每一位大学生正在为之努力并长久奋斗的人生必由之路。党的培养教育,正是帮助我们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因此我们大学生争取入党也是学习成才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电力工程合理化建议范文下一篇:以环保为题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