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景观设计说明范文

2023-09-16

庭院景观设计说明范文第1篇

该项目位于某大学学生宿舍区,整个院子呈一个矩形,与建筑物室内连接的院子,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好的庭院设计都是与周围环境以及主人的感觉兴趣爱好极度和谐的,这样的庭院绝非华而不实,而总给人以实用舒适的感觉。

本次庭院设计风格为传统中式园林,中国传统园林“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讲求“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要求,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完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设计依据

1. 以水为主体,岸边围绕四边亭,结合藤蔓花架,适当点缀园椅、洞门小品,营造出一片宁静安逸的空间。

2.体现环境特色,形成整体风格。 3.打造人性空间,满足功能需求。

4.适地种植,不过度种植植物,在形成良好的庭院景观同时,应考虑方便日后的养护管理,尽量节约庭院的投入和日后的养护管理费用。

三、景观及各分区的说明

1、以水为主体,庭院里有一处水景。水面设置汀步与小桥,假山石叠加而立,有水从中流下,鱼儿在水中自由的游来游去。有一种古典园林的典雅,水中鹅卵石置地;水边以四边亭为主体,结合藤蔓花架为,适当点缀园椅、洞门小品,营造出一片宁静安逸的空间。在有月亮的夜晚,便会呈现出“明月藤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

2.四边亭、花架休息区 。水池北面设置一个四边亭、花架长廊,紫藤爬满花架,吊兰从花架上挂的花盆中垂吊下来还有。花架长廊下设置座椅供学生休闲纳凉。

3.特色小品。 从院子外进入庭院越过一个园洞门正对着对面水池。沿着水边的园路依次布置四方亭、花架、座椅、假山石等园林小品,起到装饰美化的同时便于学生学习和休闲娱乐。

4.园路的布置。主入口处的园路比较宽敞,便于集散。庭院内的园林小道是婉转曲折,若隐若现的。“路因景曲,境因曲深”,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延长了游览路线,增加层次景深,同时碎拼铺地、小桥、汀步与园路的结合更加活跃空间气氛,丰富园林景观。

5.种植设计:做到适地适树,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利用原有树木,原有的两棵大树作为孤植树,宽阔草坪上零星点缀疏密适当,高低错落的树丛,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

四.总结:

庭院景观设计说明范文第2篇

【摘 要】城市的发展需要与之相协调的软环境,各地区都积极倡导建设花园式城市,此项目位于城市中心重要地带,其整体改造意义深远。充分考虑配合城市环境的利用与保护,以增进地方繁荣、发展旅游业、为市民提供生活休憩的场所为准则,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社会效益,使其成为当地颇具规模、影响力极强的公园。

【关键词】山水花园;地域特色;绿化改造;社会效益

0.项目背景

铁岭新城市民服务中心后庭院位于政府行政办公楼北侧,东临泰山路,西侧以庐山路为界,北至澜沧江路,总面积279847平方米。该庭院2007年开始与行政办公楼同时进行建设,于2009年工程基本完工。但是由于当时对设计方案定位不够明确、方案审察的不够详细、匆忙开工、工程施工不够精细等原因。因此,导致该项工程出现诸多问题。2010年市委、市政府决定重新对这块绿地进行规划建设。

1.场地分析

这块绿地在景观上既是城市行政办公区的花园庭院又是城市干道街景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公园东侧包含天水河南段景观,也成为城市山水主轴线上的重要节点。在功能上北面承接商业及居住区,南部紧邻政府办公区,因此起到了承南起北的作用。是居住、商业与行政办公的过渡地带。因此本方案的设计定位为具有地域特色的开放式山水花园,以表现该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和本土特色自然风貌。

2.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问题1:绿地景观与地域特色结合不紧密,特点不突出。植物景观未能充分结合本地(北方寒带地区)的气候特点,秋冬季景观效果不佳。

解决方案:在整体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和特色景观,营造个性,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科学配置树种,营造寒地植物景观。借鉴成功经验,打造一流北方地区百花园。

问题2:中轴线左右景观要素分布不均衡,整体性不强。在空间的布置上,内部的空间与外部的空间分界不明确。

解决方案:西侧地块引入水景元素与东侧河道取得呼应,同时延续山岭构架,形成完整的山水脉络。利用地形和水景的营造划分不同功能空间。兼顾政务办公环境与公众游赏功能需要。

问题3:现状的矩形阵列式种植与天水河蜿蜒流畅的线形风格不协调,俯瞰效果不佳 。

解决方案:流畅的曲线形种植方式与自然式混交林相结合,突出了中轴的主景地位,与城市景观风格和谐统一。

3.总体设计

(1)根据重新调整的竖向设计和现有道路,把公园划分成公共开放区、景观过渡区和庭院景观区三大空间,使外向型开放空间与内敛形半私密空间共存。

(2)以中央景观轴为中心把公园划分成东西两部分,北侧设有主入口,西侧庐山路和东侧泰山路分设次入口。

(3)在公园的东西两侧最高点分别设计:“铁岭传说”和“新城故事”。西侧结合水系设计“曲水风荷”“桃园飞瀑”及“漫舞花溪”等自然景观。

(4)根据不同的植物景观特点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景观节点,如西侧的:蔓柔花园、浅草漫步、缀花草坪。东侧的枫林夕照、花海迎宾、紫气东来等。公园整体设计中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共18个。

4.详细设计

4.1公园北侧(澜沧江路以南沿街)

北侧绿地对现状山岭植物景观进行充实和提升,增加白桦、元宝枫等秋季观叶树,形成季相色彩丰富的山地混交风景林,随山势延伸到沿街立面,与西侧的林地连为一体,通过乔木林带的进退、围合形成丰富的林荫空间,配以精致的宿根花卉种植,形成独特的寒地百花园景观。

4.2公园西侧(庐山路以东沿街)

西侧临街绿地以常绿乔木(大油松、云杉)为骨干,与皂角、黄檗、榆树、蒙古栎等大树组合成混交密林,形成绿地基调。配合花灌木、地被,组成层次丰富的绿地景观,透出山岭远景,增加景深层次。山体部分以山地混交林及林下花卉为主,山顶设有休息亭,和服务设施。

4.3公园东侧(泰山路以西沿街)

东侧绿地以疏林草地为主,在大面积缓坡草坪上点缀孤植大树并配有成片的草花,视线通透,金岭和如意湖尽收眼底。天水河两岸垂柳三五成组,廊架、小型临水广场、座椅等营造出舒适的滨水休闲空间。

4.4主要景点

4.4.1双岭叠翠

位于中轴线最北端,设计上运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格局方式,尤其在北入口的处理上,现状是行政办公楼与澜沧江路视觉过于通透,相互形成干扰。因此借鉴园林手法中的“影壁”布局方式,利用体量较大的景石和造型松在公园中轴的正北端设计形成园林式的“影壁”景观效果,与整体公园和办公楼形成“双岭叠翠”的意境。

4.4.2精品盆景——中央花池改造设计

在中轴花坛的处理上主要采用的是精品盆景式手法。考虑到四季景观以造型松为主体骨骼,搭配花灌木及成片的非洲凤仙和细叶美女樱,形成高中底三层的景观效果。局部点缀小的景石,使其形成5个形态各异的的大型景观盆景。既有较高的观赏性,又突出了中轴的重要性。

4.4.3幻彩凤羽

中心花池左右两侧林荫花带设计以曲线为主,使其与天水河蜿蜒曲折的形势相统一,种植以宿根花卉配合阵列式的种植油松、山杏、山桃。

4.4.4曲水风荷

為了公园整体的景观协调,对应东侧的天水河,在西侧设计了曲水风荷景观节点,该节点以观赏荷花为主从而表现了铁岭国家级湿地——“莲花湖湿地”的景观特色。在竖向设计上,采取挖湖堆山的手法,在最高点设计了“桃园飞瀑”景观节点,湖面倒映着的市民服务中心高楼深邃、幽远。湖心岛将湖面分成大小不等的水域,从山上飞流直下的瀑布线条流畅,为整个公园带来了生机和灵动。在平面布局上结合岛屿设计,延湖边栽植大量色彩丰富的花卉和景石,形成自然式的驳岸,并设计了以夏季遮荫和春季花卉为主的“漫舞花溪”、“浅草漫步”等景观。

4.4.5“龙凤呈祥”屏

公园的主入口是一个剪纸造型的“龙凤呈祥”屏,剪纸艺术是我市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民间艺术之一,以剪纸造型出现,体现了我们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龙与凤的图案又暗喻老城区的“龙首山”与新城区的“凤冠山”,寓意新老城区双城并盛,共同发展中间的荷花图案是新城重要景点莲花湖的缩影,大面积的混交林和当地树种的使用都体现了铁岭的特色景观。

4.4.6铁岭传说,新城故事

西侧铁岭传说和东侧的新城故事是公园主要的节点,都是以人文景观结合自然景观为主,用景石雕刻的方式讲述铁岭来历和新城建设的历程。使参观的外来宾客和本地市民对铁岭和新城有更全面的了解。

5.交通及停车场

交通上设两级园路,东西贯穿为主要园路,结合出入口和重要节点设次要园路。同时在东西两侧各增加60个停车位。

6.主要设计指标

湖水面积:5915平方米

河道面积:40530平方米

绿化面积:183624平方米

广场面积:30923平方米

停车场面积:1827平方米

道路面积:17028平方米

项目总面积:2798 47平方米

庭院景观设计说明范文第3篇

【摘要】庭院空间具有独特的建筑设计魅力,在我国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建筑设计中,庭院空间的合理设计,能够改善局部居住环境,创造良好的封闭式景观,创造出积极地居住范围。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庭院空间存在现象、作用和设计手法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庭院空间;作用;手法

一、引言

庭院空间是人类建筑设计不断发展的结果。早期的人类的居住条件十分简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建筑设计水平也不断提高,庭院空间的产生来源于古代先民对野兽袭击的保护而产生早创造性的设计成果。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庭院空间的作用逐步扩大,不仅能保护居住环境,而且还具有了艺术等效果。庭院空间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现代的庭院模式。当代有许多著名的设计大师,对庭院空间的设计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运用,他们一般将所属国的传统建筑设计元素融合到现代设计中,设计出了许多有名的庭院空间建筑。我国当代在建筑庭院空间的设计上也涌现了一批著名的建筑物,比如北京香山饭店等。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日渐重视,在建筑设计领域,人民对于建筑物庭院空间有了新的追求。现代建筑设计理论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为庭院空间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庭院空间的设计将会更具开拓精神。

二、庭院空间在建筑中的表现

1.生成模式

庭院空间的生成模式有以下几种:

(1)单面围合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庭院的某一面为建筑所围住,庭院空间与建筑明显的区分或者独立开来。在该模式下,庭院空间内部的处理因受到建筑的限制少,从而比较灵活,可以自由发挥,但也要避免庭院空间过度敞开,以免失去庭院空间的围合模式。

(2)平行围合模式

这种是指庭院空间的两面为建筑所围住,在中间形成庭院空间。在这种模式下,庭院空间位于两栋建筑的中间,而在另外两侧可能由围墙或者栅栏、篱笆遮掩,使得庭院空间的流动性很好,动态感十足,如果丰富庭院空间的配置,其空间设置将很吸引人。

(3)半围合模式

半围合模式又称为L型围合模式,庭院空间的紧邻的两侧为建筑。在这种围合模式下,庭院空间显得非常灵活,空间处于半敞开状态,建筑物内的房间可以与外部进行充分的接触,体现出了开放性,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保证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4)三面围合模式

三面围合模式又称为U型围合模式,指的是庭院空间的只有一面向外界敞开,其余三面均处于封闭式结构内。这种模式,私密性很强,但同时仍保留给外部空间一定的接纳性。庭院空间与建筑物的联系非常紧密,居住于内的人可以透过敞开的一面欣赏外部的风景,但同时给予了自身充分的保护。

(5)全面围合模式

全面围合模式指的是庭院空间的四面均为建筑所环绕。此种模式将庭院空间与外部完全隔离开,居住者可以充分享受极致的私密感和安全感,但空气可能流通不畅,阳光的照射也会不足。

2.庭院空间的形态类型

(1)规则形态

庭院空间大多具有较为规则的形态,且大多为矩形、正方形、圆形等。规则的形态具有对称的美感,且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 我国许多地区的祠堂、寺庙的庭院空间大多具有规则形态。矩形的庭院空间运用的较多,主要是矩形便于与周边的环境进行搭配而圆形体现出非常强烈的向心力,例如体育场馆的中心地带。

(2)不规则形态

不规则的庭院空间形态大多是因为受到地形的限制,必须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但也有一部分居住者追求的变化的、灵动的美感,不愿意受到“规则”的束缚,而选用了不规则的庭院空间形态。当然,这种不规则的形态也不是任意设置的,而是根据具体的地形或者实际的需要进行设置。比如以色列著名的帕拉玛驰博物馆的形态就属于不规则的,但设计师巧妙地保持了原有的山体形态,让不规则的形态妙趣横生。

三、庭院空间的作用和地位

1.庭院空间的作用

(1)聚合作用

在我国的古代,庭院空间是家族史建筑群中十分常见的设计。这是因为庭院空间将不同的建筑物衔接起来,并聚合成统一的、共用的私密空间,既让各个建筑物之间保持了较为充分的联系,也让建筑物之间的干扰降到最低,有利于家族的联系。在我国的北方的农村,大部分的民房还保留了庭院空间,这同样处于家庭关系的考虑,即将家庭的空间与外界的空间隔离开来,保护了家庭的私密性。

(2)调试作用

在低密度的建筑中庭院空间被大量运用,庭院空间的设计可以实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在全围合的庭院空间里,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儿童的嬉戏,农作物曝晒,衣服的晾晒以及乘凉等活动。在庭院空间种上几棵树,并预留一些足够的娱乐空间,则又让庭院空间具备了自然地气息。因此,庭院空间弥补了建筑的不足,具有调试作用。

(3)改善环境的作用

在我国南方的很多地方,现在仍然有很多建筑物保留了天井,天井的作用除了让阳光照进室内外,还具有增强空气流通的作用。空气的流通与阳光照射的充足是居住环境不可少的要素,通过在建筑物中增加天井的设计,可以明显的改善居住环境。还有北京的四合院的设计,就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防范沙尘暴的作用。在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中,越来越认识到庭院空间对环境的改善作用。

2.庭院空间的地位

(1)组织功能的核心

庭院空间在建筑的整体中处于组织功能的核心地位,这是由庭院空间的公共性质决定的。庭院空间相对于室内空间而言,显然具有强烈的公共性质。室内空间一般具有专属性,家族或者群体中其他人不能随便进入,但对于一个庭院空间而言,共同居住的群体可以任意在其中活动,庭院空间成为了人们消遣、娱乐、谈论的地方,甚至成为群体表达共同诉求,表达意见的场所,因此,庭院空间具有了组织功能的核心地位。

(2)中介地位

庭院空间是建筑物与外部世界沟通的过渡,庭院空间的存在使得建筑具有了层次感和空气感,消除了建筑物过度密集的不适感,而且庭院空间的存在降低了建筑物的体量,使得建筑物的与周边环境更加的协调、有序。庭院空间还是新建筑和老建筑之間的过渡地带,让新老建筑之间的矛盾在庭院空间处得到消解、融合。

四、庭院空间的设计原则

1.协调性原则

庭院空间从属于建筑的一部分,不能与建筑物割裂开来,因此,庭院空间的设计必须与建筑物保持协调。一是庭院空间与建筑物结构的协调,在具体的设计中,既要重视建筑物的实体性存在,也要重视庭院空间虚拟化的存在,不能认为庭院空间是建筑物设计之后的残留空间,而是应当在设计之初就要重视庭院空间与建筑物之间的协调搭配问题。

2.生态原则

庭院空间的存在应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实现融合,不能僵硬的将庭院空间的设计加在建筑物上,例如南方地区的天井、北方地区的家庭院落,就存在地域的专属性,如果忽视了生态型原则,则可能导致庭院空间的设计的目的无法实现,违背了建筑设计的自然规律。生态原则要求一要注意当地的气候,二要将庭院空间的设计理念与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融合。

五、结论

在现代社会中,庭院空间的设计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设计师的认可。当庭院空间的设计理念不再局限于发挥其物理作用时,庭院空间的人文功能、艺术功能将得到理解和运用。庭院空间是依附于主体建筑存在的,因而需要将庭院空间的设计与建筑物进行协调的衔接,以充分发挥庭院空间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齐芳燕.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研究[J].安徽建筑,2010(02).

[2] 田甜、史云.中国古典园林对精神文化的形式表达[J].安徽农业科学,2011(19).

[3] 马琳.空间与建筑——西安院落式清真寺研究[J].科技信息,2012(28).

[4] 卢求、郭小平.欧洲总部园区与产业园的规划建设[J].北京房地产,2009(02).

[5] 王涛.青岛老城区里院式建筑研究[J].中外建筑,2011(08).

庭院景观设计说明范文第4篇

一、民宿的概念

民宿主要是指经营者利用一定数量的空闲房间, 并结合当地发展的人文与自然或是生态等的特点进行设计与改造。其主要方式以家庭经营模式为主, 为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等体验的场所。在设计与规划中, 民宿的景观、建筑或是设施与服务等方面的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特色。通过整体服务环境的营造, 将一个具有丰富生活方式的空间呈现给游客。这是一种较为深层次的体验[1]。

二、民宿庭院景观设计的意义

庭院的发展, 其作为一种与居民住宅相脱离, 与自然接触频繁的一个环境空间。也可说是对室内空间发展的进一步延伸, 具有独特的发展环境。庭院作为一种相对宽敞的室外空间, 与生活旅游和休闲活动都有着一定的联系。庭院景观的设计可以提高民宿的经济效益。这样既可以保证庭院景观的经济发展效益, 同时又具有视觉上美感的享受。

民宿作为旅游的组成部分, 其是经过系统筹划而建设成的高级庭院。在此基础上还与当地的特色相结合, 不断融入当地的地域风情与人文、历史文化特色等。民宿庭院与常见的乡村庭院有所不同, 除了具有原有的乡村庭院功能外, 还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承性功能。可见, 加强民宿发展中的相应庭院景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民宿庭院景观的设计不仅可以直接改善旅客居住环境的体验, 提高民宿旅游的发展质量, 而且对于民宿旅游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2]。

三、东北民宿庭院景观设计内容

1、合理规划空间布局

庭院是民宿游客进行主要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应加强其相应功能性的发展。在空间布局上, 可以结合东北特有的气候与地形特点强化不同空间的差异性功能服务。针对庭院空间设置中人的活动形式的不同, 可以规划为动态发展空间与静态发展空间;针对其所服务对象的不同, 将其分为儿童休闲活动空间与成人休闲活动空间。通过这种方式, 将游客的现实需要与民宿庭院景观设计相结合, 不仅合理规划了民宿庭院景观的合理空间布局, 对于民宿旅游的发展而言, 也具有促进作用。

2、加强装饰小品的空间塑造

装饰小品顾名思义在民宿庭院景观设计中主要起装饰作用。因此, 具体规划设计时可以结合东北民宿庭院整体空间的大小及其主要建筑风格, 确定具体体量和类型。在具体设计上不应只追求重大体裁的设计, 而是应与周围的发展环境相融合。此外, 小品主要充当装饰与点缀庭院的作用, 在整体装饰上不要过分强调其华丽性, 应加强生活气息等的具体营造。因此, 小品可以占地较小, 就能够达到整饰空间的目的[3]。

3、突出植物种植的氛围营造

植物种植在民宿发展的庭院建设中充当着重要的环境营造任务。其不仅可以调节庭院的小气候, 同时具有较为广泛的用途。植物作为庭院景观设计的一种软性元素, 本身具有发展的独特形态, 又具有鲜明的色彩。整体设计上不仅应体现植物自身的个性之美, 还应加强群体之美的氛围营造, 给旅客带来整体视觉上的感受。同时, 也可以进一步弱化主要建筑与硬性铺装的临界边界, 起到一定的过度作用。植物种植的品种选择上, 也应体现出东北四季鲜明的特点, 形成四季间植物种植的合理规划, 体现庭院植物景观不同时期的美[4]。

4、重视庭院铺装材料的选择

对于民宿的庭院景观设计而言, 其整体铺装的设计是连接其他环境的主要因素, 选材上易选择较为丰富的材料, 进而营造出多元化发展的主体风格。值得注意的是, 还应考虑到整体铺装材料的使用应与周边的环境和庭院的整体风格相一致。东北民宿景观庭院设计的样式多样。有些重点强调原始质朴性, 有的则是强调现代发展的前卫性。可见, 对于庭院设计的铺装材料的选择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如硬质铺装主要采用地砖、混凝土或是木材与石片等。好的铺装对于庭院景观的设计而言, 可以起到引导空间不断变化的作用。有效的铺装不仅可以对庭院的地面进行较好的装饰, 还可以在周边环境的边界地带对其加以使用。通过这种方式, 表达不同民宿庭院设计的文化历史与经营理念等, 从而更好地促进东北民宿旅游的发展。

四、结论

民宿景观的设计对于民宿旅游的发展而言尤为重要。东北民宿中的庭院景观的设计, 首先应在充分尊重自然环境与地域人文环境发展的基础上, 并加强设计创新的使用。此外, 还应将当地所特有的文化发展品质与游客的整体居住体验相结合, 传递出一种简单美主导的生活理念, 激发游客的旅游欲望。

摘要:近年来, 随着旅游范围与路线的不断扩大, 民宿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东北地区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 四季差异显著, 民宿的发展也受到游客的喜爱。本文主要从民宿的庭院景观设计为研究分析的出发点, 重点阐述了民宿的来源、民宿庭院景观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东北民宿庭院景观的内容设计。

关键词:东北民宿,庭院景观,设计分析

参考文献

[1] 陈沫, 齐岩波, 刘海霞.台湾民宿产业发展及对大陆民宿的经验借鉴[J].城市旅游规划, 2014 (10) :274-276.

[2] 张雪丽, 胡敏.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民宿产业定位、现状及其发展途径分析:以杭州市民宿业为例[J].价值工程, 2016, 35 (23) :101-103.

[3] 倪云, 徐文辉.杭州市“美丽乡村”庭院景观营造模式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 2013 (5) :103-105.

庭院景观设计说明范文第5篇

1 现状

1.1 自然环境

常德滨湖地区指洞庭湖西岸,沅水和澧水下游的汉寿、安乡、津市、鼎城和柳叶湖区的滨湖平原地区,境内地势平坦无山,河流、湖泊与农田纵横交错。

1.2 经济环境

由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园田化建设,当地农田大多棋格状分布,道路笔直,人工河渠众多,民房大多整齐地相对排列在道路的两边,房子与房子侧面基本没有间距。土地肥沃,农业发达,经济较富裕。

1.3 庭院现状

一般农户的房前房后均有一较小的庭院空间,房前庭院紧邻公路、面积小,因做晒场,前院水泥硬化面积大。围栏与园门一般用水泥柱或不锈钢材料,光亮虚华。后院一般作为菜园,园林植物种植少。

当地农家庭院中大多有少量本土树种,如水杉、柳树、椿树等随意分布,遮荫避暑,自然成景,也有数量不等的果树,多为橘、柚、桃、李、梨和枇杷等,果实多供家人食用,一般种植了少量园林植物,如松、柏、杜鹃、继木、紫薇、茶花、栀子花、蜀葵、绣球、鸡冠花和美人蕉等。庭院建设无规划,无图纸,随意而为,投入较少。

2 农家庭院景观设计原则

农家庭院景观设计应追求实用、宜居、美观、廉价和乡土五个原则。第一,实用。满足农家生产生活需要,普通农家庭院内应有足够的水泥空坪,满足农家基本的晾晒需要,有车辆驶入与倒车的道路,有家人休闲、儿童玩耍、亲人聚会的场地,有一定的果树与蔬菜种植的区域。第二,宜居。有助营造气、温、湿、声适宜的生态宜居效果,通过不同植物高低、疏密的配置,让居住环境冬避寒风,夏得清凉,空气清新,湿度合适,环境静谧,获得理想的生态宜居效果。第三,美观。即环境好。第四,廉价。农家庭院建设必须是低成本的。第五,乡土。乡土元素要把握,当地为典型的洞庭鱼米之乡,水网密布、沟渠纵横,具有悠久的稻作文化与渔牧文化,在农家庭院景观设计上应把握这一特色的乡土元素[1]。

3 农家庭院设计实践

项目组从2015年5月开始对常德滨湖地区18户农家庭院景观设计进行了指导,并选取了柳叶湖区3户农家于2015年7月开始建设农家庭院景观样板户,获得了较多有益的经验。

3.1 场地清理

电线杆、卫星天线等要置于庭院周边的位置,滨湖地区潮湿及积水,通过填土使庭院地面高于院外入户道路。

3.2 围墙与院门

围墙与院门宜用普通的砖、铁、石等材料,稳重而质朴;慎用外表光艳的不锈钢、豪华瓷砖、人造大理石等,避免庸俗与虚华。造型与色彩上要与主建筑风格统一,整体协调。因平原地区庭院狭小,围墙最好用栅栏做成半通透式的,使空气流通、视野开阔,并且符合当地生活习俗。

3.3 园路与活动场地

主道可用混凝土浇筑,再压模或镶卵石形成条纹美化。庭院小径可根据庭院大小与功能需求设计,随意而自然,用建房时多余或废弃的边角瓷砖、黏土砖、石块、卵石等铺设。

3.4 园林小品

普通农家庭院一般不必设计任何亭台,庭院中的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即可遮阳避雨,树下设一桌几凳即可供家人小憩。天然的池塘应保留,但不能离房屋过近,避免滋生蚊虫和引起潮湿。庭院的周边位置可设棚架,其上爬满藤蔓、瓜果与花朵,其下供人行走、休闲与玩耍。棚架可用混凝土构造,也可用竹木搭建,成本低又耐用。庭院路灯设置一两个即可,别致精巧对庭院起点缀作用[2]。可改造利用废弃的生活用品与农具,以显示农耕文化,体现乡村风情,如用木船、犁、耙、石磨等巧妙组合,成为庭院中别致的点缀,可用瓦缸、石臼、陶罐做成农家风味的花器,利用渔具、蓑笠、斗笠等悬挂于墙面形成别致的水乡情趣。

3.5 种植设计

滨湖地区土地平坦,地势低洼,冬天寒风大,春天潮湿,夏天日照长、气温高,住房的四周可通过树木的种植形成后高前低、北高南低的理想格局。房屋的北面或后面种植高大且四季常青,枝叶紧密的树种,如松、樟、竹等,冬天遮挡北方强劲的寒风,又形成后有靠山的心理效果。建筑的南面或前面除种植几棵遮荫的大树外,适当种植灌木、花卉或者留空,疏密适中,使建筑半掩半露,春避潮湿、夏享清凉、秋有瓜果、冬享阳光。因滨湖地区房屋侧面与邻居紧靠,可在庭院前后两侧栽种树木,以增加私密性,但注意潮湿的春季早晚房屋墙角有一定的阳光照射以使室内外干燥。

湖区农家庭院面积不大,管理粗放,庭院景观设计不能追求规则式花园的对称和图案效果,而应力求中式的小巧、自然、幽静、写意的意境,通过竹、松、莲等气节植物的设计表现主人的情操与精神,通过红花与硕果的配置展现农家的喜庆与吉祥[3]。

庭院中种植几棵果树,既有硕果满枝的美景,又有采摘品尝的生活情趣。果树不能离住房太近,以免潮湿和有害昆虫进入室内。院墙的内外均可适当种植一些藤本瓜果与蔬菜,既可供食用,又可形成瓜爬院墙的景致。可适当种植一些常见药用植物与芳香植物,以供家用和增加生活情趣。

湖区秋冬季节多数草木枯黄,农家庭院应重点补充秋冬绿色。引种女贞、四季桂、黄杨等形成绿篱,用修剪成形的松、柏、冬青、海桐等完成景观构图,保持四季常青。可引种少量红继木、鸡爪戚等,与绿色叶片植物配合,丰富庭院的色彩效果。菊花、指甲花、节节高、美人蕉和鸡冠花等草本花卉,分株移植或种子散播即可,其成本低、易存活,很受农民欢迎。引种园林花卉时注意空间、色彩、花期的搭配,力求构图美观、色彩丰富。当地苗木市场上价格合理,适合农家庭院引种的木本藤本花卉有杜鹃、继木、紫薇、樱花、碧桃、海棠、桂花、茶花、腊梅和栀子花等[4],种植时注意景观的构图与花期搭配,以使整体和谐,季季有花。

摘要:分析常德滨湖地区农家庭院景观的现状,通过对当地18户农家庭院景观设计的指导与实践,提出了滨湖地区农家庭院景观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对改善南方湖区人居环境,建设美丽新农村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家庭院,景观设计,滨湖地区,人居环境,植物配置

参考文献

[1] 杨爱民.新农村农家庭院景观设计初探[J].福建林业科技,2011,38(3):167-170.

[2] 周志伟,陈洁.农家庭院景观设计的探索与实践——以湘西北丘陵地区为例[J].绿色科技,2016(1):140-142.

[3] 邱尔发,董建文,史久西,等.闽浙地区乡村庭院树种的结构特征比较[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23-25.

庭院景观设计说明范文第6篇

一、软装设计与现代庭院的概念

1、软装设计

软装设计是指将人们所居住场所内的可加以改变的装饰物品的选择与摆放进行设计。比方说室内中的吊灯、沙发、墙上的照片、茶几上的艺术花瓶等, 这些都属于软装设计中的范畴。而在现代庭院中的软装设计又与室内软装设计有所不同, 除了利用常见的家居用品, 还应用到了庭院中的假山、人工水池、院中植物等, 在这些不可移动的硬件上加上软装设计, 可以使其现代庭院环境增加层次感和丰富感, 还可以用来掩盖庭院中硬件的缺憾, 起到渲染隐蔽作用[2]。

2、现代庭院

现代庭院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庭院是由基本建筑与围墙合成的室外空间, 庭院中通常会有一定程度的景象。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庭院, 古代庭院一般是比较封闭的庭院空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代庭院已经逐渐由封闭庭院空间发展到由主体建筑、门廊、围墙组合而成的半敞开空间。庭院空间在我国建筑中比较特殊, 无论是别墅、小区庭院还是传统四合院都有庭院的身影, 在这些庭院空间内通常会带有附属的景观, 例如院中假山、喷泉、凉亭等[3]。

二、软装设计的原则与对现代庭院的影响

1、软装设计基本原则

软装设计属于室内设计中的一部分, 所遵从的设计原则基本与室内设计原则一致。具体来说其基本原则大致分为四点, 即统一性、平稳性、节律性、功能至上。其中统一性是指软装设计的总体风格要保持一致, 不能随意搭配风格以及颜色, 以免不伦不类;平稳性是指软装设计要保持各元素的协调稳定, 视觉上不能有太大的冲突;节律性是指通过软装设计现代庭院给人一种律动、流动感;功能至上则是指软装设计除了起到装饰的作用外, 最为重要的就是实用性, 需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

2、软装设计对现代庭院的影响

软装设计对于现代庭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 软装设计对现代庭院空间进行了二次创作, 现代庭院中的硬性景观无法改变自身形状, 可以通过软装设计加以改造;第二, 软装设计可以营造良好的环境, 通过软装设计可以达到人们对美好环境的期待, 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 或喜庆欢乐的氛围, 或高雅质朴的风格;第三, 软装设计可以满足人们的个性需求, 与其他设计相比, 现代软装设计也有不同的风格, 不同的设计装饰风格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风格需求。

三、软装设计在现代庭院设计中的应用

软装设计在现代庭院中具体应用可以从庭院形式、功能区分、软装饰品三方面来具体阐述:

1、庭院形式

现代庭院的功能大部分可分为会客、休息、运动等, 其庭院设计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例如现代庭院的软装设计可设计成庭院茶室, 茶室不仅可以满足用户会客聊天的功能, 也可作为休闲的场所以及休息的场所。其软装设计构成元素主要有茶台茶座、茶道器皿, 如果增加茶道意境, 还可增加禅道挂画。现代庭院的软装设计可以设计成花园帐篷, 这种表现形式多以植物为主, 使其现代庭院变成花草的海洋, 并在草坪上搭一顶帐篷, 形成户外运动现代庭院。庭院形式有许多种, 这是由于软装设计师的设计想法决定着现代庭院的表现形式。

2、功能区分

从现代庭院的功能区分上来说, 目前大多数软装设计现代庭院可分为户外餐厅区、园艺区、休息空间区、儿童乐园区、景观区等。如图一所示, 这是湖北武汉中国院子别墅别墅软装设计中的前院花园规划图, 在此图中可以清晰的显示出前院花园有休息区、活动区、户外餐厅区。其中休息区可满足用户阅读、休息等需求, 活动区可以满足家长或者儿童游乐等需求, 户外餐厅区需要准备遮阳伞、餐桌椅等物品。庭院虽然可以实现多种功能, 但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空间来打造某一功能, 将功能设计好再进行软装设计。

3、软装饰品

软装饰品有很多种, 其中包括墙面装饰照片、挂画、桌面花瓶、摆玩物件、插画、餐桌椅、茶几、雕塑雕像、水面装饰、小道照明设施等, 无论是那种装饰都要满足现代庭院的功能需求, 软装饰品除了要起到装饰作用, 还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在已经达到满足现代庭院景观美化效果的提升的前提下, 满足用户的舒适、满意的体验, 只有这样才能对整体现代庭院的硬件进行完美的提升。

四、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现代庭院的要求也将也来越高。将软装设计代入到现代庭院设计中是符合现代人们生活需求的, 软装设计能够对现代庭院进行二次创作, 还可以创造出各种空间, 对周围环境也有良好的烘托气氛, 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将软装设计融入到现代庭院设计中已然成为当前景观发展的潮流。同时也是现代庭院装饰的一个发展方向。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人们对所处的生活环境有了更高品质的追求。尤其软装设计的快速发展, 室内设计越来越多应用到软装设计。目前软装设计已经从传统的室内家居设计领域延伸到现代庭院设计当中。我国室内装修设计师以及园林设计师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软装设计理念, 并将自身设计技术相互融合, 不断丰富其软装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 为我国现代庭院设计带来多种软装设计风格, 满足于多数客户需要。本文从软装设计与现代庭院的概念出发, 阐述了软装设计的原则以及对现代庭院的影响, 提出了软装设计在现代庭院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软装设计,现代庭院,庭院设计

参考文献

[1] 刘小楣.软装饰与室内设计风格的营造[J].建材与装饰, 2017, 20 (40) :57.

[2] 张海雁.室内软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因素与现代设计理念[J].大众文艺, 2017, 15 (17) :81-82.

上一篇:体智能课教学计划范文下一篇:听专家讲座的简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