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2023-10-30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中国古典庭院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用智慧创造出的工艺造物, 以其平淡含蓄、 高贵典雅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本文说明了中国古典庭园的艺术特征,阐述了环境艺术设计在中国古典庭园的应用,并针对中国古典庭园艺术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古典庭院;环境艺术;设计

中国古典庭院的环境设计艺术源远流长,历代千年的造园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自然风景式园林体系。并展示了华夏民族的智慧, 以其高度的艺术水平被认为是风景式园林的渊源。20世纪80年代, 我国开始走上与世界同步的工业时代, 人民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城市, 已经不可能再看到属于自然的事物了,环境设计风格在时间的进程中凝固成特有的流动空间。

一、中国古典庭园的艺术特征

1.浓缩的自然美

庭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在有限的领域内往往能处处体现出田园诗、山水画的意趣。如私家园林一般面积都不大,但能使人仿佛置身于浓缩的天然盆景之中。古典庭院讲求借景,即把园外四周的自然美景纳入园林视野。所以在庭院的高处,建有“观山亭”“看山楼”之类,使园中景色宛若一画卷。

2.综合的艺术美

古典庭院是以诗情画意精心构制的多种艺术的结晶,它充分领略古典建筑与装饰的匠心,即能因地制宜,又能借助于周围景物配置得当。此外,古代诗文与庭院的结合,运用文学史上形象思维的艺术魅力来美化园景。

3.升华的意境美

古典庭院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使庭院中的山水接近自然,古典庭院不仅为了绿化,且要具有画意,环境设计讲究意境美、自然美的艺术风格,传统诗文和历史的巧妙融合,使置身于此的人产生更多的联想,不仅仅是到此一游,吃饭喝水而已。

二、环境艺术设计在中国古典庭园的应用

1.文化元素与古典建筑手法的融合

我国的古典园庭院容纳了士大夫的社会理想、 人格价值、 宇宙观、 审美观等文化内涵, 代表了精致细腻的士大 夫文化品位,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庭院艺术的精粹。其中所蕴涵的元素为古典庭院艺术在现代环境设计的运用提供了很多可用之材。 由于古典庭院艺术对用地的规划、 花草树木的位置安排和山水设计的要求都比较高, 而且很多传统工艺技术所需要的人力物力都很大, 因而, 要实现完整地把环境设计应用到古典园林的建筑中来,就必须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光大。

2.自然景色与传统文化的运用

古典庭院被人们看作是人类审 美、情趣、文化的空间史书,其也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道、佛各以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和相互溶合,共同作用于中国庭院艺术的发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自然之美和 自然与人性的统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融情于景和借景抒情的独特风格。儒家学说主导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儒家思想崇尚自然,在 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古典庭院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适合于自然的闲适心情。

3.地域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巧妙运用

庭院建筑和环境创作追求诗情画意,所以古典庭院成为文人士大夫阶层躲避战乱逃 避时世的场所。随着田园山水诗,游记和散文的流行,山水画和美学理论的日趋成熟,对庭院环境艺术起到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园林布局、意境等方面。中国古典的私家庭院全面体现了传统庭院的美学思想,成为我国古典庭院的发展推上了最高峰, 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的庭院创作中。

三、中国古典庭园艺术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近几年的风景区或度假疗养区,成为中华大地上一道奇异的外国风景线。虽然筑山 、理水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造园实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一味模仿导致我国的传统历史文化处于停滞状态, 在这期间, 很多古老精彩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成为了被批判的对象,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被扭曲变形,环境设计受到 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而脱离自己的文化, 产生盲目崇拜与跟风,这样的恶性循环不利于环境设计行业进行设计创新。 但由于我国的环境设计所走的路仍然不够成熟,造园实践主要表现为秦汉时期的对神仙境域的想象性模仿。要使民族艺术精髓与现代的环境建设达到有机的结合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探索。在新的时代特征无论是传统的, 还是现代的庭院规模越来越小,蕴藏在古老文化传统中的可用元素枯竭。

由于过去的一些历史割断了中国传统古典庭院的发展, 古典庭院的建造只是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 引用较多的还是古典庭院的亭、 廊的外观形式。由于没有很好的把握古典庭院建筑的比例尺,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重新挖掘我国古典庭院艺术中的价值, 彻底改变庭院建筑堆砌环境的行为, 保持我国底蕴深厚的民族艺术文化的独立性。 更深层次让更多的人亲身体验到中国古典庭院环境设计的艺术美。

同时,还要借鉴外国的设计运用手法 ,设计出人们大众切实需要的作品, 而且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尝试让更多的人更深入了解中国古典庭院艺术。

参考文献 :

[1]保罗·库珀《新技术庭园》. 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 .

[2]李映彤《私家庭园》江西科学出版社,2002 .

[3]金柏苓?张爱 《园林景观设计》华[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

[4]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著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14.

[5]吴为廉《景园建筑工程规划与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一、民宿的概念

民宿主要是指经营者利用一定数量的空闲房间, 并结合当地发展的人文与自然或是生态等的特点进行设计与改造。其主要方式以家庭经营模式为主, 为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等体验的场所。在设计与规划中, 民宿的景观、建筑或是设施与服务等方面的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特色。通过整体服务环境的营造, 将一个具有丰富生活方式的空间呈现给游客。这是一种较为深层次的体验[1]。

二、民宿庭院景观设计的意义

庭院的发展, 其作为一种与居民住宅相脱离, 与自然接触频繁的一个环境空间。也可说是对室内空间发展的进一步延伸, 具有独特的发展环境。庭院作为一种相对宽敞的室外空间, 与生活旅游和休闲活动都有着一定的联系。庭院景观的设计可以提高民宿的经济效益。这样既可以保证庭院景观的经济发展效益, 同时又具有视觉上美感的享受。

民宿作为旅游的组成部分, 其是经过系统筹划而建设成的高级庭院。在此基础上还与当地的特色相结合, 不断融入当地的地域风情与人文、历史文化特色等。民宿庭院与常见的乡村庭院有所不同, 除了具有原有的乡村庭院功能外, 还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承性功能。可见, 加强民宿发展中的相应庭院景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民宿庭院景观的设计不仅可以直接改善旅客居住环境的体验, 提高民宿旅游的发展质量, 而且对于民宿旅游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2]。

三、东北民宿庭院景观设计内容

1、合理规划空间布局

庭院是民宿游客进行主要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应加强其相应功能性的发展。在空间布局上, 可以结合东北特有的气候与地形特点强化不同空间的差异性功能服务。针对庭院空间设置中人的活动形式的不同, 可以规划为动态发展空间与静态发展空间;针对其所服务对象的不同, 将其分为儿童休闲活动空间与成人休闲活动空间。通过这种方式, 将游客的现实需要与民宿庭院景观设计相结合, 不仅合理规划了民宿庭院景观的合理空间布局, 对于民宿旅游的发展而言, 也具有促进作用。

2、加强装饰小品的空间塑造

装饰小品顾名思义在民宿庭院景观设计中主要起装饰作用。因此, 具体规划设计时可以结合东北民宿庭院整体空间的大小及其主要建筑风格, 确定具体体量和类型。在具体设计上不应只追求重大体裁的设计, 而是应与周围的发展环境相融合。此外, 小品主要充当装饰与点缀庭院的作用, 在整体装饰上不要过分强调其华丽性, 应加强生活气息等的具体营造。因此, 小品可以占地较小, 就能够达到整饰空间的目的[3]。

3、突出植物种植的氛围营造

植物种植在民宿发展的庭院建设中充当着重要的环境营造任务。其不仅可以调节庭院的小气候, 同时具有较为广泛的用途。植物作为庭院景观设计的一种软性元素, 本身具有发展的独特形态, 又具有鲜明的色彩。整体设计上不仅应体现植物自身的个性之美, 还应加强群体之美的氛围营造, 给旅客带来整体视觉上的感受。同时, 也可以进一步弱化主要建筑与硬性铺装的临界边界, 起到一定的过度作用。植物种植的品种选择上, 也应体现出东北四季鲜明的特点, 形成四季间植物种植的合理规划, 体现庭院植物景观不同时期的美[4]。

4、重视庭院铺装材料的选择

对于民宿的庭院景观设计而言, 其整体铺装的设计是连接其他环境的主要因素, 选材上易选择较为丰富的材料, 进而营造出多元化发展的主体风格。值得注意的是, 还应考虑到整体铺装材料的使用应与周边的环境和庭院的整体风格相一致。东北民宿景观庭院设计的样式多样。有些重点强调原始质朴性, 有的则是强调现代发展的前卫性。可见, 对于庭院设计的铺装材料的选择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如硬质铺装主要采用地砖、混凝土或是木材与石片等。好的铺装对于庭院景观的设计而言, 可以起到引导空间不断变化的作用。有效的铺装不仅可以对庭院的地面进行较好的装饰, 还可以在周边环境的边界地带对其加以使用。通过这种方式, 表达不同民宿庭院设计的文化历史与经营理念等, 从而更好地促进东北民宿旅游的发展。

四、结论

民宿景观的设计对于民宿旅游的发展而言尤为重要。东北民宿中的庭院景观的设计, 首先应在充分尊重自然环境与地域人文环境发展的基础上, 并加强设计创新的使用。此外, 还应将当地所特有的文化发展品质与游客的整体居住体验相结合, 传递出一种简单美主导的生活理念, 激发游客的旅游欲望。

摘要:近年来, 随着旅游范围与路线的不断扩大, 民宿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东北地区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 四季差异显著, 民宿的发展也受到游客的喜爱。本文主要从民宿的庭院景观设计为研究分析的出发点, 重点阐述了民宿的来源、民宿庭院景观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东北民宿庭院景观的内容设计。

关键词:东北民宿,庭院景观,设计分析

参考文献

[1] 陈沫, 齐岩波, 刘海霞.台湾民宿产业发展及对大陆民宿的经验借鉴[J].城市旅游规划, 2014 (10) :274-276.

[2] 张雪丽, 胡敏.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民宿产业定位、现状及其发展途径分析:以杭州市民宿业为例[J].价值工程, 2016, 35 (23) :101-103.

[3] 倪云, 徐文辉.杭州市“美丽乡村”庭院景观营造模式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 2013 (5) :103-105.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此庭院大该有200多平方米,整个庭院形式独特,效果也很美。

二、 设计基本原则

“人”是景观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了使用者的要求,坚持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原则。做好总体布局,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符合居民需要的环境,为居民提供可居、可憩又易于沟通的庭院。

设计中主要采用以植物造景为主,配以高大的乔木和水池,充分利用植物的多样性,达到一年常绿,四季有花的效果,同时注重所用植物材料季相和花期的变化,创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

因地制宜,选择适生树种,做到“适地适树”、适景适树“。

三、 设计主导思想

绿化设计主导思想以简洁、大方、方便、美化环境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主要以常绿树作为背景,用富有特色的花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达到四季有花。

种植植物必须着眼于长期,在形成良好的庭院景观的同时,应考虑方便今后的养护管理。在节省经费,美化环境方面,要有其突出的特点,争取以少的投入,获得最佳效果。

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既要注重整体规划,又要注意局部景点的艺术魅力,满足功能需求。

四、 植物设计说明

植物设计,在整体环境观构件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植物的配置上,选用了多种植物,充分考虑了植物四季季相更替和色彩搭配以及不同的空间层次感。

庭院中心:基本上以低矮的灌木以及地被修剪而成,而且同时具备了折线曲线的线条美。美观又不是大方。

北方:多种植高大的乔木,既作为背景树,同时也对墙有一定的遮挡,使其不再单调,也起到遮阴的效果。

五、 庭院具体规划

亭子:位于庭院的西南角,它丰富了竖向空间的层次感,同时可供人休息以及观赏庭院内景色。

水塘:提升了整个庭院景观的可观性。在天气炎热时这里能给人们降低一点心头热度。

桌凳:位于庭院的东北角可供人们休息娱乐,给静谧的庭院增添一份生机。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此庭院大该有200多平方米,整个庭院形式独特,效果也很美。

二、 设计基本原则

“人”是景观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了使用者的要求,坚持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原则。做好总体布局,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符合居民需要的环境,为居民提供可居、可憩又易于沟通的庭院。

设计中主要采用以植物造景为主,配以高大的乔木和水池,充分利用植物的多样性,达到一年常绿,四季有花的效果,同时注重所用植物材料季相和花期的变化,创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

因地制宜,选择适生树种,做到“适地适树”、适景适树“。

三、 设计主导思想

绿化设计主导思想以简洁、大方、方便、美化环境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主要以常绿树作为背景,用富有特色的花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达到四季有花。

种植植物必须着眼于长期,在形成良好的庭院景观的同时,应考虑方便今后的养护管理。在节省经费,美化环境方面,要有其突出的特点,争取以少的投入,获得最佳效果。

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既要注重整体规划,又要注意局部景点的艺术魅力,满足功能需求。

四、 植物设计说明

植物设计,在整体环境观构件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植物的配置上,选用了多种植物,充分考虑了植物四季季相更替和色彩搭配以及不同的空间层次感。

庭院中心:基本上以低矮的灌木以及地被修剪而成,而且同时具备了折线曲线的线条美。美观又不是大方。

北方:多种植高大的乔木,既作为背景树,同时也对墙有一定的遮挡,使其不再单调,也起到遮阴的效果。

五、 庭院具体规划

亭子:位于庭院的西南角,它丰富了竖向空间的层次感,同时可供人休息以及观赏庭院内景色。

水塘:提升了整个庭院景观的可观性。在天气炎热时这里能给人们降低一点心头热度。

桌凳:位于庭院的东北角可供人们休息娱乐,给静谧的庭院增添一份生机。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如何创造一个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相结合的意式庭院景观。如何创造一个沿袭世界经典园林文化, 围绕景观园林建造生活的心灵居所。如何使硬质景观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如何对基地自然状况进行研究和利用, 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庭院设计的重点有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等等, 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 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

2 庭院的发展历程及意式庭院设计模式分析

2.1 庭院的发展历程

庭院的发展经历了建设理念的不断进步。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以改善生存环境而造园为目的的第一阶段;为了体现君权威力及宗教文化为目的的的第二阶段;体现个性艺术和功能性的第三阶段;创造以人为本, 更注重生态环境的第四阶段。从这几个阶段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 人的因素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要。在现代的居住环境中, 人的行为方式非常丰富, 不仅仅是观赏, 娱乐, 人们更乐于在自己的居住空间范围里打造一个带有趣味性且赏心悦目的庭院空间。在轻松的环境氛围享受生活的乐趣。且越来越多的人注重生态和环境的保护, 对一些废弃材料的回收再利用, 以及环保的新型材料的运用也都成为人们保护自然的一致举措。

2.2 意式庭院设计模式分析

2.2.1 意大利式庭院设计及总体特征

意大利式花园继承了古罗马园林的特征, 在视野较好的山坡上依山而筑, 成为坡地露台花园。以种植台阶的形式来处理高差。尽管园林是几何形的, 有些还是中轴对称的, 但是尺度宜人, 郁郁葱葱, 非常亲切。在轴线上及两侧布置了美丽的绿篱花坛, 变化多端的喷泉和跌水、常绿树以及各种石造的阶梯、露台、水池、雕塑、建筑及栏杆。

2.2.2 建筑小品的应用

意式庭院中有凉亭、铁艺花架、绿廊等建筑小品, 往往设置在顶层台地上, 既可遮荫, 又便于远眺, 园外景观, 吸引主人在此处驻足。

2.2.3 水景的应用

水景是意大利园林中极为重要的元素, 不同形式的水景, 是意大利式庭院不可或缺的部分。水可以是空气湿润、气候凉爽, 这对以避暑为主要功能的庭院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地形的变化, 园中的水体除了可以扩大空间感、使景物生动活泼、产生柔和的倒影之外, 还有着许多平地上难以达到的效果。各种各样的喷泉, 或与雕塑结合, 或与喷水的图案花纹优美取胜。低层台地也可汇集众水, 形成水池喷泉, 其外形轮廓也丰富多彩。设计十分注意水池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使之有良好的比例和适宜的尺度。也很重视喷泉与背景在色彩、明暗方面的对比。总之, 在意大利式庭院中的水景因地形而异, 有动有静, 动静结合。或宁静幽邃, 或汹涌澎湃, 或如轻轻细语, 或如鸟鸣啾啾。一曲曲水的交响乐章, 令人叹为观止。

2.2.4 植物造型和应用

意大利式台地园中的植物运用也是适应其避暑功能要求的。因而, 园内的植物以不同深浅的绿色为基调, 尽量避免一切色彩鲜艳的花卉, 使人在视觉上感到凉爽、宁静。在台地园中, 常将植物作为建筑材料来对待, 代替了砖、石、金属等, 起着墙垣、栏杆的作用。不同高矮、形状各异的修剪绿篱在意大利式庭院中的运用十分普遍。除了形成绿丛植坛外, 还形成入口拱门和绿墙等。在高大的绿墙中, 还可修剪成壁龛, 内设雕像等。绿墙也是雕像的绝好背景, 尤其白色大理石雕像, 在绿墙的衬托下更加突出。绿墙前设置喷泉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 植物雕刻也比比皆是, 或点缀在园地角隅及道路交叉点上, 如雕塑和花盆一般;或修剪成各种人物、动物形象及几何形体。但人物和动物造型不仅修剪困难, 而且难以持久, 所以多采用几何形体。绿丛植坛也是台地园的产物。以耐修剪的常绿植物修剪成矮篱。在方形、长方形的园地上, 组成种种图案。做为装饰性园地, 这种绿丛植坛放在低层, 便于居高临下地欣赏其图案。在整形的地块上种植不加修剪的乔木形成的树畦, 也是台地园中常见的种植方式。树畦既有整齐的边缘, 又有比较自然的树冠, 常做为水池、喷泉的背景, 也有组织空间的作用。树形独特高耸的丝杉, 又称意大利柏, 本是意大利园林的代表象征, 但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 就要考虑到乡土树种的应用, 所以以罗汉松替之, 不仅因为它在高耸的外形上与丝杉相近, 而且还利于修剪成各式的造型, 用它作为建筑、喷泉的背景, 或组成框景, 都有很好的效果。例如, 在南方地区, 园中可用的树木有大叶紫薇、秋枫、杨桃、水石榕、垂榕柱、桧柏等。其中大叶紫薇冠圆如伞, 与罗汉松形成纵横及形体上的对比, 往往做背景用。其它树种多成片、成丛种植, 或形成树畦;圆柏、小叶黄杨等是绿篱及植物雕刻的主要材料。

2.2.5 石作的应用

由于采用台地园的结构, 各种形式的挡土墙、阶梯、栏杆等就应运而生了;这些功能上所需的构筑物,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中, 同时又是艺术水平很高的装饰品, 因而成为意大利式庭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称为石作。挡土墙内常有各种的壁龛, 内设雕像, 或与水景结合。挡土墙上往往有不同材料, 各种造型的石栏杆。阶梯也在台地园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以连接各台层的通道, 式样变化丰富, 可根据高差和场地面积的不同, 以及上下台层构图上的需要, 或不同主题的要求而异。庄园中的栏杆不仅用于建筑的屋顶及阳台上, 也用于园中的台层上、阶梯旁、池畔及广场边。栏杆还常常与雕塑、花盆相结合, 其造型由初期的简朴大方, 逐渐演变, 而日趋精巧细致, 栏杆本身就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

2.2.6 铺装的应用

意大利园林中的铺地大多不太讲究, 比较自然。所以在中国的园林中可采用花岗岩, 板岩, 水洗石等作为铺装材料。只有少数实例采用大理石铺地。也有马赛克图案与卵石镶嵌的铺地。

3 意式庭院在中国园林景观中应避免的问题

3.1 景观设计过于平面化

美妙绝伦的平面图案, 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 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在实际的庭院设计中, 应运用中国园林注重空间变化, 讲究竖向尺度, 重视与人的交流与对话的特点。庭院景观可由几个不同境界的次要景象围绕着主要景象, 形成一个主次分明, 景色多变的园林景观。有主题的水景, 有高大的树, 有坡地, 有层次的种植丰富景观画面, 随着观赏方位和角度的改变, 都会使画面变化。不再是西方造园里用到的一望无际、宽阔的广场, 大面积的水池和修剪平整的草坪。设计者也可对景象进行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组合, 设计出几条最佳的游览路线。这些路线把行进中各种最佳动态观赏点和静态观赏点有机串联在一起, 使所观赏的景象形成一幅有开合变化、虚实对比和节奏韵律的、统一的画面。

3.2 景观设计过于孤立

孤立是指设计的东西没有与周围的环境和本身的地理条件联系起来。我们不能为做一个景观节点而来改变现状的地形及环境, 那样不仅破坏了自然面貌, 也造成与四周极不协调的“风景污点”。在设计中, 我们要尊重原始地形地貌, 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 再根据项目所需的特征来做我们的设计。自然地形在必要时可以容纳人为的设施, 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在时间上要远近结合, 为考虑将来的发展应留有余地。在空间上也要远近结合, 因为任何一个人文构景既用来观赏风景, 又被远处的游人观赏, 这也正是中国园林中所说的“借景”的艺术手法。“得景无拘远近”, “嘉则收之, 俗则屏之”。借景借得巧妙, 就能形成美丽的画面。在庭院的设计中, 景观与建筑联系紧密, 从建筑露台、走廊到庭院, 打造一个精致灰空间, 运用丰富的植物围绕在建筑的周围, 柔化了建筑强硬的线条。

3.3 景观设计内容与思想的苍白

这一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设计者本身为建景观而景观, 根本就没有想到能结合文化来做点文章;另一是不能把实际的设计与设计思想融为一体。中国园林追求的是表现形外之意, 象外之象, 也就是所谓意境。意境, 实质上是园主所向往的, 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它通过园主对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 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感的寄托, 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 使观赏者在游览观赏这些具体的景象时, 触景生情, 产生共鸣, 激发联想, 对眼前景象进行不断的补充与拓展, 感悟到景象所蕴藏的情感、观念, 甚至直觉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 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 享受到审美的愉悦。其实西方园林在其本土, 它的设计也有着自己的精神灵魂。问题是我们自己在学习西方园林的过程中不能把它的本质和精神丢掉了, 只是模仿了一点形式。当然, 追求形式美也是景观设计的一部分, 但是没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未免显得单薄没有生命力, 而且也不利于整个城市, 整个社会的发展。

4 意式庭院景观设计模式分析带来的启示

建筑有样, 庭院也有自己的风格, 一般是根据主人的喜好确定其基本的样式, 庭院的样式可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两大类, 目前从风格私家庭院分主要有中式庭院、美式庭院、德式庭院、意式庭院、法式庭院、英式庭院、日式庭院、地中海式庭院和现代式庭院。这些风格基本囊括了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 是现阶段国人意识理念审美体现的总结。由于气候的差异性有些风格在一些地区不一定适用, 例如地中海式喜种植热带植物在北方地区就不适用。设计中要考虑到庭院建筑物之间的协调性, 要和建筑的风格相协调。如何有效地组织庭院空间, 建筑小品的设计, 水景的运用, 植栽的设计, 景观材料的设计, 照明设计以及组织人的活动等都是现代城市庭院设计的重点内容。文中的意式庭院设计模式分析只是解析了众多形式中的一种, 对于如何引进意式庭院, 让其很好的与中国的景观相适应, 还需要我们建设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顺应新居住理念、体现高层次文化内涵的别墅环境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而在新居住理念下, 庭院景观设计也应遵循以下理念:整体性设计理念、“生态化”设计理念、人性化设计理念与创新性设计理念。这样才能创造适合中国本土的庭院景观。

摘要:随着经济的进步, 建筑和景观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 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和环境意识也随之提高。这使景观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 景观的内容和形式也同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加, 各种信息频繁地出现在国内景观设计的领域, 西方的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也逐渐被介绍到国内, 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 不少人从中借鉴了一些新颖的设计手法来开阔思路, 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文中将综合经典的意式园林和环境心理学及景观设计的环境要素, 针对目前国内西式庭院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环境景观设计模式进行探讨, 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操作性强的方法, 从而为创造出优质的意式庭院景观提供一些经验总结。

关键词:意式庭院,景观设计,设计模式

参考文献

[1] [日]针之古钟吉.西方造园变迁史--从伊甸园到天然公园[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 (1) .

[2] 陈志华.外国造园艺术[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1、反应人与自然环境间的多样化关系

“中国山水文化内容丰富而历史久远。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 山水文化从根本上说就是人化的山水, 是积淀在山水中的文化。”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生活的过程中, 利用大自然馈赠的条件, 所形成的人文理念, 它是人们在自然山水的生态环境下, 凝聚出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中国山水文化所体现的主导精神是人与自然山水的协调。最初人对山水的崇拜体现着人们由宗教信仰而延伸出对大自然的崇拜。佛教道教寺院均选择坐落于山林飞瀑间的神秘幽静之地, 隐没修身, 齐心养性。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歌颂山川河流的古诗词。山水之美, 不仅凝聚了自然与人文, 更是历史推进的结果, 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不断演化, 从而延伸出的多样化产物。更显示出中华民族对山水与人文的不断尝试和探究。

人们通过认识自然到利用和征服自然, 再到现当代对自然的开发, 是人们与山水之间建立起的新的文化关系。而庭院景观设计中追求的“山水即自然”, 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的媒介, 为人们创造一个回归自然的私密安静的空间。

2、艺术间的相互作用

同为艺术, 山水文化艺术和庭院景观设计艺术有诸多相似和相通之处。在山水文化中, 山水艺术创作颇多, 文人墨客为增长阅历, 四处游历写出的书画同文的山水游记;触景生情, 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语言与书法艺术, 所形成的搭配园林景观建筑的楹联;而中式庭院景观中处处映射着文学、绘画、宗教等艺术的影子。

3、文化内涵的共性与传承

山水文化与中式庭院景观具有相同的精神理念。山水文化中影射着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是物质与精神的凝聚。其内涵中包含着佛儒道家等思想, 以及反应在《周易》《老子》等传承经典著作中, 深厚理性的哲学思想和人对自然的认识, 是中华民族对山水自然的运用和改造, 是智慧和需求的体现。而中式庭院景观中, 空间意境的表现, 是继承了道家思想中“道法自然”的核心, 将建筑与植物、山水等景观有机融合。又将孔子的山水论与“梅兰竹菊”的形象比喻道德品格, 为使用者提供视觉以外更多的精神享受。

二、影响内容及其结果

1、中式庭院设计原则和方法

1)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通过整体的构思与构图, 需要在有限的范围里再现自然美, 打造天人合一的庭院景观。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如当地建筑装饰材料的选用;季节性植物的搭配;水景要本着利用原始地形的高低变化去营造。在水资源匮乏地区, 可以建造虚拟水体景观。

2) 与文化的结合

中式庭院设计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设计延伸和表现方式之一, 传统的古典园林是由文人、画家、造园工匠等营造的景观, 通常以匾额、楹联、石刻等书法文学形式, 表现对文化品位的追求。通过对画理和画法的形式造园, 如把握景观的比例与尺度、小中见大、虚实、动静、远近高低、曲直线条的对比, 障景、框景、借景、漏景等构造手法。它所依据的哲学思想“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通过打造和还原自然, 呈现出幽静、雅致、含蓄、端庄的庭院景观。

3) 可持续发展

中式庭院景观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 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景观的特色, 使中式庭院景观的升华, 需要做到神似胜于形似,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才能达到人文与生态,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保持人与客观自然因素的和谐状态, 保护具有价值的历史文化景观, 继续思想、意识和文化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4) 新材料新能源的运用

现当代的科技产物直接影响设计的发展, 除了技术问题, 新材料的应用和组合, 如合金、钢材等金属材料、防腐木、塑料、纳米材料等, 为现代中式庭院景观提供了优良的创造性设计条件。多功能水净化装置, 可以杀菌过滤和去除人工湖水的浊度;科学的排水系统可以保障庭院景观的自然流畅;声光电的应用可以丰富庭院空间的色彩和层次, 提供良好的实用功能。

2、空间功能和围合方式

传统的中式庭院大多为半封闭或全封闭式。有北京四合院类型的, 座北朝南, 四方围合, 再分为内外两层院落。有江南的私家园林 (写意山水) , 再利用“三层三远”的景深构图设计。还有岭南园林以生活享受、实用、游乐为主, 采用内收型和扩散型相结合的空间组合。

3、绿化和水景

中式庭院中植物的配栽, 本着四季有景可赏, 步移景异的原则, 采用浓密种植的手法, 修剪植物的形态, 合理配搭乔灌草木呈现多层次景观, 还可以搭配现代先进技术的立体栽培, 来表现庭院的变化与生命力。水景多以人工池塘呈现, 挖池堆山, 再配合种植水生植物, 如:芦苇、荷花、菖蒲, 营造庭院中神秘幽静的气氛。

4、园路设计与铺装

本着美观和实用的特性, 组织和联系庭院中的各个空间, 有序的引导业主游园, 可以利用石板、方砖、鹅卵石等铺设成带有中式韵味的图案纹样, 或通过彩色透水混凝土、水磨石、嵌草砖、透水砖、生态混凝土等铺装材质, 结合庭院游园休憩的不同功能, 来变化设计形式和区分空间特性。

5、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不仅是庭院中的点缀, 更是画龙点睛的神韵体现。中式庭院中除了廊架、花架、座椅 (石凳、草墩) 、篱笆这些基本设施外, 增添些许趣味性功能小品, 如棋盘桌、竹筒、水井、种植有浮萍的水缸、雕塑等, 能够提升庭院景观品质, 丰富其环境意境。

三、中式庭院景观设计的内涵和意境表现

1、艺术性

中式庭院中将传统园林的古典美融入到现代庭院景观中, 使人们的生活舒适自然, 具有休憩和游览的观赏价值。所蕴含的工艺构造细腻丰富, 将诗歌神话, 宗教自然通过书法绘画的形式, 附着于庭院景观中, 陶冶人的情操。“绘画乃造园之母”, 绘画中的构图手法, 色彩搭配, 美学中形式法则, 无一不影响着中式庭院的设计表现。

2、文化性

文化与人的衣食住行紧密相连, 是持续继承、创新与发展的过程。通过山水文化中, 对宗教、文学、艺术、历史和风俗的相互影响, 去适应时代的要求, 发展山水文化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打造文学趣味, 将庭院中的每个局部景观都赋予它所代表的意义与内涵。用象征性表现的方法传达自然山水的无限意境, 体现庭院景观这个微观世界里的无限遐想。

3、山水文化与中式庭院的整合

中式庭院的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实用功能, 更要注重意境的营造。让人们享受在诗情画意的庭院中生活。诗画中的意境相对主观, 而庭院景观的意境营造需要考虑实体空间的物质因素, 以具有中国特色的亭、廊、台、水景等古典元素为主, 搭配绘画诗词等, 提升景观效果,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利用掇山、叠石、理水等设计手法体现山水大美。

将山水文化的多样性与壮丽恢弘的气韵结合中式庭院景观中, 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设计手法相互统一, 相互融合。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变化, 中式庭院景观的设计, 通过继承和发扬山水文化的历史积淀, 进一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观念, 形成独特的中华民族传统庭院特色。从而进一步美化人们的生活空间和生态环境。

四、结语

有文化积淀的设计才深刻有内涵, 才能打动人心, 走的更远。随着人们的审美意识, 和对生活舒适性的体验要求越来越高, 在继承传统中式元素和特点的设计基础上, 中国山水文化赋予中式庭院的意义也就越来越重要。未来中式庭院景观设计的发展要发扬传统与现代的契合方式, 重视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追求, 应立足于现实的新高度, 结合美的建造规律, 将山水文化中的民族性、继承性、时代性、创造性统一起来, 打造稳重、素雅、清幽、富有韵律和底蕴的中式庭院景观。

摘要:如何创造出更好的“空间、人、文化”和谐一体的中式庭院景观设计, 成为我们探讨山水文化对中式庭院景观设计影响的重要体现。提炼山水文化的精髓, 设计集合大自然的美和人工美, 从而营造出更加意境悠远的中式庭院景观。

关键词:山水文化,中式庭院,景观,设计手法

参考文献

[1] 章尚正.中国山水文学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7:1-271.

[2] 郑国铨.中国山水文化导论[N]上海: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2:3.

[3] 计成.园冶[M].第一卷“兴造论”重庆出版社.2009.07

[4] 张纵.园林与庭院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版社.2004.

上一篇:O2O餐饮营销模式论文范文下一篇:心理健康大学生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