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规律下的石油地质论文范文

2024-02-06

地质规律下的石油地质论文范文第1篇

1 石油地质研究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种常规能源, 石油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为了提高对石油勘探开采效率, 加强对石油地质结构演化史、积淀演化史以及石油成藏史进行研究, 深入了解石油的移动方式、方向, 对于提高石油开采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石油地质的运行规律和特征是寻找石油的重要因素。因此, 加强对石油运行规律的探索研究对于石油的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特征与规律的共性与区别

2.1 沉积的特征与规律

在前几年的石油开采和信息发掘的过程当中, 我国有关部门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但是地质是随时都在进行着微妙的变化。早在很多年前我国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梁家楼油田进行了探索, 在探索的过程当中, 在42井发现了块状厚层含油砂岩, 这一发现非常的重大, 随后对于砂体成因类型以及对地震勘查技术已经恒为了勘探工作的主要目标。我国在完成了对渤海湾盆地的勘查之后又对一些其他的相似地区也进行了勘查, 也就是关于沉积的认识特征不同, 虽然时间段不同, 但是先后也有着很多类似的发现, 这一情况的发现充分的说明了对石油地质规律的探索[2]。

2.2 构造特征与规律

对于不同的地质往往有着不同的内部构造, 我国勘查队通过自身不断的勘查和努力最终发现了构造特征与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国石油勘察队在对断裂背斜构造成因进行总结的时候, 分析了不同时期地质状态的不同于构成, 其中主要分为四种状态, 首先是边界断层形成背斜, 还有拱张形成背斜以及逆牵形成背斜和断层走华分量形成花状结构等。综上的这些分析都是不同时期对于地质特征和规律进行的总结, 由此可以看出来我国地质勘查一直都在不断的进行着创新和研究。从起初人们对于岩层表面的研究深入到内部的研究, 这种由外之内的研究将会有助于未来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和壮大[3]。

在石油的勘探开发过程中, 随着对勘探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对砂体成因认识的不断深化, 勘探工作不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对沉积特征的不断总结分析, 反映出人们的认识从单纯的构造分析逐步过渡到体系分析, 从总结沉积的构造特征发展为研究、分析沉积的形态特征, 最后不断探索、分析、归纳其成因的规律。

2.3 油藏特征与规律

在石油地质勘查的过程当中, 油藏的分布规律一直都是各个国家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旦有关部门掌握了油藏的分布规律就会在开采石油的过程当中节省很大一部分的人力和物力, 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个人来说都是具有非常重大意义和价值的。例如在我国的吉林地区, 人们对于石油分布特征的认识也是在不断的更新当中, 从起初对于石油发展的分布特征为换状、复试相聚分布等,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 人们对于油藏的认识从外在的特征分析演变至内在的规律分析, 从控制因素分析演变为因素联系分析。在传统的油藏理论当中, 人们对于油藏的认识正在逐渐的演变着。

在不断的勘探开发中, 人们对油藏特征与规律不断了解, 特别是对环状分布、相势分布、复式积聚分布等特征的了解, 人们的认识逐步从过去的样式分析转移为成因分析, 从控制要素分析逐步转移到各要素的联系分析, 从描述油藏特征发展为研究内在规律等方面。因此, 我们在研究石油的油藏规律中, 不断加强对新兴石油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运用, 深入研究油藏的分布规律, 不断探索各要素之间的相互成因, 并进行科学的分析。

3 探索规律的思路与方式

3.1 规律的研究思路

对于地质规律进行研究的时候, 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技巧, 这样才能够在研究的过程当中有着更快的发现和进步, 要想对石油地质勘查有着更快更新的发现, 就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对其进行勘查。除此之外, 合理的对一些影像资料和文字记载进行分析, 也会很大程度的提升研究的价值。在从事石油地质研究工作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对于研究的顺序有一个基本的思路, 笔者建议首先从几何学开始, 在研究运动学以及动力学, 这种研究的方法较为科学, 是非常可取的。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不能单凭一些数据进行分析, 很多时候需要将一些看似没有必然联系的因素进行结合, 从中提取一些有价值的线索。从而通过正确的判断和认定来举一反三的进行推理, 最终一定会有所突破[4]。

3.2 规律的研究方法

有关工作者在确定了正确的研究思路之后, 就需要采取合理的工作方法来完成研究的内容。在石油勘查的过程当中, 经常会受到很多不定因素的影响, 这些影响因素往往会阻碍石油勘查工作的顺利完成。为了免受不定因素的影响, 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应该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应对一些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这就对于石油勘查工作者的个人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 因为在面对着一些突发情况的时候, 需要工作管理者第一时间做出应对的措施, 用完整的思维方式去处理问题。在规律研究的工作当中, 通常会耗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 为了能够在保证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减少经费的支出, 就需要更多的经验, 通过参考、借鉴实际案例来对不同地质单元、层次的石油进行本质的研究, 进而从中发现一些有用而定数据资料[5]。

4 结语

作为一种常规能源, 在太阳能、核能、风能等各种新兴能源的冲击下, 加强对石油能源的勘探开发, 提升石油的综合利用效率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当前对石油勘探开发的认识, 笔者简单的介绍了一些我国石油地质研究中特征与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不同之处。地质勘查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这项工作不仅仅对于工作人员的个人身体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 还对工作人员的思维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综合各种情况才会顺利的完成石油地质的勘查工作。只有对规律进行突破性的认识, 才会在地质工作者的研究下, 系统的规律认识性将展现出来, 从而用正确的思路去指导。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 石油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战备资源。石油作为一种能源, 无论是任何一个国家对其的需求量都是非常大的, 所以石油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性。有关部门在进行石油开采的时候也要从多方面来考虑石油的存在性以及地质勘查项目。在进行地质检测的时候定会存在一定的特征和规律。下面笔者首先将会对特征与规律的共性与区别进行简单的介绍, 然后对探索规律的思路与方式进行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石油,地质,特征,规律

参考文献

[1] 同长辉, 王安, 严淑梅, 等.砂砾岩扇体成藏过程的定量化分析——以东营凹陷胜坨油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 17 (01) :9-11.

[2] 沈朴, 张善文, 林会喜, 等.油气输导体系研究综述厂[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 17 (04) :4-8.

[3] 宋国奇.浅谈油气地质科研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4) :01-05.

[4] 曹振秋.测试技术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 2014 (07) .

地质规律下的石油地质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石油地质资料的“提炼”,是一项技术性、科学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软件和设备,对库存资料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编辑和加工“提炼”,提高资料管理的科学性,减少利用环节中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损耗,在实际油气勘探开发的研究中发挥显著作用,达到高效便捷的利用目标。

[关键词] 石油地质资料 提炼 应用

1、引言

信息时代,地质资料的管理逐渐从单一的文本资料向多载体、图文数字化过渡。石油地质资料的“提炼”实质,就是利用数据库软件技术、复制扫描技术、数据转换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各种载体的原始记录、数据和汇交后保存的电子资料,系统地组成有序结构的能快速查询检索的地质资料信息图文数据库,实现资料管理的科学化、密集化、数字化、网络化,最终实现地质资料的信息资源共享。

2、石油地质资料的管理现状

新时期,受原本地质资料的管理水平、管理手段、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石油地质单位原本地质档案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地勘单位资料库存条件差、存储介质复杂多样、软硬件设施不完备等。

3、石油地质资料“提炼”的主要方式

根据现有库存资料数量多、范围广、所包含的信息冗余明显等特点,为了适应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对资料的利用需求,针对原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对资料进行“提炼”。主要的方式有:纸质档案资料数字化方式、磁介质档案资料的密集化方式、实物档案资料的数据化方式、原始采集数据规范化方式,以及查日常记录来更新资料信息、利用资料管理系统专业软件、建立资料的整理编录即信息发布体系等方式。

4、“提炼”后的资料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近年来大多数研究项目,主要是对原本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筛选找出有利地段的基础上进行的,特别是在油气藏的研究领域应用广泛。如2006年度由华东分公司承担的“北汉庄地区储层描述与预测研究”、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承担的“松辽盆地演化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和2007年度由北京康普汉森石油技术有限公司承担的“松辽盆地长岭断陷腰英台四连片三组气藏描述及重点勘探目标储层预测”等研究项目,都多次成功地利用到经过加工“提炼”的石油地质资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1在油气藏储量和预测研究领域的应用

按照惯例,一项油气藏的储量或预测研究在开始之前,总要广泛收集大批相关的资料信息,而收集者往往只提供自己列举的资料清单,却不会明确指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目标,常见情况是资料名称上的出入。而按照二次加工“提炼”后的资料信息,却可以很方便的查找到用户所需的资料,避免了用户为借阅资料而多次往返。

4.1.1保证库存资料全面搜索

按资料借阅者列举的资料清单,先通过目前主要依赖的一套专业系统管理软件,将库内所有内容相关、研究领域、方法相近的成果资料都集中搜索,只要输入报告名称中任何一个检索词,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全方位搜索,结果不但能够及时提供利用者需要的资料,而且经常会有意外的收获,搜出他们原先没有想到的有用信息。如在“北汉庄地区储层描述与预测研究”中,根据用户提供的借阅信息,现在利用地质资料管理系统,我们不但提供用户清单上列出的北汉庄地区的地质地貌图、地层结构和地理位置等资料,还向用户提供了其它地区的储层研究参数和方法,使利用者得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获得自己需要的全部信息。

4.1.2提供库存外资料信息

除了搜索按规定上交的相对完整的库存资料外,我们还拓宽服务,提供通过各种方式、渠道收集来的相关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报道,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研究人员拓宽了视野,甚至启发了思维。在“北汉庄地区储层描述与预测”项目进行过程中,研究人员在“采取方法”的思维决策中不同程度地参考了我们提供的外来资料信息。

4.2在地震勘探及处理解释研究中的应用

在所有服务对象中,提供服务最多的就是地震勘探工作者和处理解释人员,他们的借阅特点一是频繁,二是量大,三是重复,没有经过加工“提炼”的资料暴露出来的问题十分明显,“提炼”后的野外生产资料正是针对这些弊端,从根本上解决服务和利用环节中的实际问题。

4.2.1缩短了借阅时间,提供便捷服务

每档地震勘探野外生产资料中,除了采集设计、报告等主要以文本格式体现的文档资料外,更多的是野外测量、小折射、仪器班报等同时以数据体形式生成的原始生产记录。经过“提炼”后的资料,只需通过拷贝和传输,就可以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完成上述工作,较之于先前,可以节省好几倍的时间。如承担“松辽盆地长岭断陷腰英台四连片三组气藏描述及重点勘探目标储层预测”研究的是北京的一家公司,等资料收集人员回到北京,展开实际工作时才发现由于疏忽删除了其中一个工区两束线的数据,先前遇到这种情况,用户只能返回来读磁带补录,而现在由于我们对腰英台工区的原始数据做了电子备份,直接将扫描压缩后的观测系统图和原始数据通过安全的途径传输到北京,为利用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4.2.2缓解了利用和服务双方的压力

由于原本地震勘探资料必然要经过一线生产人员的初加工和二线处理解释人员的精细加工,资料利用频繁,同一地区的每一次新的勘探、相同或邻近地区的二次勘探、处理、解释,都会被同一单位或不同部门的研究人员多次利用,独此一套的原始资料就不得不多次地从资料库搬进搬出。近百个档案袋和上千盘的磁带几次辗转,加大了利用和服务双方人员清点、核对和搬运时的劳动量,耗时耗力。经过“提炼”的资料,完全简化了这一环节的程序,只需通过查找定位、复制拷贝几个步骤,就使双方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达到资料利用的最终目的。

4.2.3节省了多余的费用支出

地震勘探资料也是所有库存资料中借阅最频繁的一类资料,复印和拷贝产生的材料及劳务费用增加明显。如“松辽盆地长岭断陷腰英台四连片三组气藏描述及重点勘探目标储层预测”研究项目在收集资料时,需要在3天的时间内提供四个工区的三维地震仪器班报、观测系统图和原始数据。先前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要调用资料部所有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地在两台复印机上复印、装订,一些大型图件还得送到外面的专业机构去复制,由此产生出大量的材料费、人员加班费和其它外部支出。由于事前我们根据借阅记录筛查,发现了东北地区的三维资料利用频繁的特点,优先对东北地区的三维资料进行了加工“提炼”,所以我们只需集中进行数据和图件的拷贝工作,大量减少了人员的工作量,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备齐了三个工区的全部资料。较之于先前,仅这一次就节省了几千元的费用和开支。

4.3在钻井、测井方法研究中的应用

在钻井和测井方法的研究中,总是毫无例外地要收集大量的井史资料。通过专业图文软件整理后的井史资料和借助岩芯扫描技术提取的钻井、测井和录井数据,将井信息聚集汇编,从一口井的井位、井段井深、不同方法的测井曲线图到岩芯特点等,都图文并茂地展现在研究人员的眼前,改写了实物地质资料与文本资料脱钩的历史,填补了井史资料无人问津的空白,使井资料信息的全面利用切实成为可能。

逐年增加的与专业钻井、测井方法研究单位有关的借阅记录,就充分说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原始地质资料在油气开发研究领域正在越来越多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5、结论

石油地质资料的“提炼”:解决了传统的资料管理和利用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减少了原始资料的磨损,保证了资料的安全,缩短了借阅时间,节省了费用开支;实现了纸质文本、磁介质和实物地质资料的图文数字化、存储密集化和数据化;能快速高效地为行业内研究人员提供便捷的服务,加强了信息社会资料管理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在简化工作程序、减少机器和材料的损耗和节省相关费用等方面也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值得应用推广。

参 考 文 献

1、顾英,杨灿。地勘单位地质档案管理及利用,青海国土经略,2006,1

2、马爱莲。做好地质资料档案工作,中国有色金属,2007,11■

地质规律下的石油地质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石油作为众多能源中的一种,对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但是,石油的开采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需要借助许多的技术才能完成,其中测井技术则是最基础、关键的步骤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虽为测井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之上,以测井技术的基本概念为切入点,分析了当今石油行业测井技术的种类,然后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测井技术;石油行业;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业的生产规模也随之增大,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也逐年呈现出上涨的趋势,并且由于我多大部分的油田都已经处于第三阶段,石油的生产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因而如何寻找新油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发现新的油田,逐渐增加石油产量,石油企业就需要加强测井技术。

1.石油测井技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每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不同的,使得测井技术和设备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差异,因而当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現阶段,我国使用的石油测井技术就是指对石油进行勘探的相关技术,同时需要使用到不同类型的仪器设备,然后通过对测井电缆将其下到井下,从而能够让地表探测仪可以在地表完成工作,最终实现对不同深度的地表情况进行监测。在实际的测井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对参数曲线进行科学分析,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这一区域的石油储存量。

2.石油行业测井技术与现状

2.1电法测井技术

电法测井就是指通过测井仪在井下往地层发射一定频率的电流,然后再逐步测量出地层的电位,最终得到地层阻率的一种技术,通常有倾向和地层倾角测井方法。

2.2放射性石油测井技术

所谓的放射性石油测井技术,就是通过对地层岩石之间的空隙流体中存在的核物质进行探测和测量,从而对其性质有一定的了解,再从中发现是否具有油气储备。以使用的放射源作为分类方法,能够将这种技术具体分为两种:一是伽马测井技术,这种技术就是以伽马射线作为放射源,然后再开展后续的相关探测工作;二是中子测井技术,需要使用中子与岩石之间空隙存在的额流体发生反应,从而对油气储备进行探测。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大多数都使用自然伽马能谱或者是密度测井技术。

2.3声波测井技术

这一技术就是应用了钻孔的特点,再发射声波,最后对环井眼地层中存在的声学物质进行探测,最终分析出地层的特定和当前井眼土层的情况,这种方法能够揭示出多种储层和井筒的特性,同时还可以推导出空隙压力和渗透率等等。现阶段,使用频率较高的技术有声波全波列测井技术和声幅测井技术。

2.4套管测井技术

这种技术通常被勘测人员所喜爱,主要是由于其能够不受到时间的限制,同时可以将所需要的测井数据都详细的展示出来,因而能够提高石油勘探工作的效率,进一步提高石油的生产量。在使用这种技术的过程中,勘探人员在获取相应的数据后,可以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从而分析出当前出产层的石油量和出水量,最终对油层中的石油饱和度做出科学的判断。除此之外,这种技术还能够应用在老旧油井当中,可以对剩余的石油进行寻找,提高油井的利用率。

2.5开发性石油测井技术

就开发性石油测井技术而言,是当前一种比较全面的测井技术,不仅可以用用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还可以对油田的储备层进行开发和判断,通过对开发过程中的监测能够让勘探人员获得更加科学的评价效果。

2.6成像测井技术

在使用成像测井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将勘探到的内容用三维图形的方式来进行展示,从而让勘探人员非常清晰的看到所勘测的具体内容以及数据。这种方法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如信息采集全面、效率高和分辨率高等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通常会使用核磁共振、声波和电成像等等,然后借助相应的仪器设备来开展辅助工作,让勘测数据更加全面和准确。成像测井技术自从被应用以来,对于我国石油测井技术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大幅度的提升了石油的勘探效率。

2.7快速平台组合电缆测井技术

快速平台组合电缆测井技术能够大幅度的缩短从井场安装到结束输出的时间。这种技术由于其经济性比较高,并且也比较迅捷,当前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石油勘探过程中。

3.石油测井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3.1测井技术及资料的发展趋势

由于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石油测井技术也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综合性测井技术也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将原本静态的评价模式逐步变为了动态评价模式。现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新的石油测井技术,因而相关人员在使用新技术时,首先需要对技术种类进行确认,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一步科学的判断,从而判定具体的工作模式,还需要依照具体应用的情况来选择不同规格和型号的仪器设备,从而获得一个优质的探测效果,提高仪器设备的运行可靠性,提升整体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石油测井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就对需要能够科学的、综合的应用测井资料,进一步完善相关软件,从而创建一个良好的测井环境,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3.2测井方法的发展趋势

通常情况下,石油开采的环境都是比较差的,因而若是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获取更加准确和全面的相关资料,就需要选择合理的测井方法。现阶段,测井方法已经在不断的更新,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测井方法,促使其能够向多元化趋势发展,从而让测井工作更加顺利。除此之外,还需要朝着多普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可以使用三维的测量参数来进一步完善测井方法,从有效提升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3.3负荷率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对于测井的负荷率的要求也逐渐增加,因而在开展测井工作时,工作人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测量方向做出合理的判断,从而能够让测量结果更好的显示出来。除此之外,在测井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测井软件集成功能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需要满足不同层级的需求,同时还需要做到数据共享,才能够保证测井工作的需求。

4.结论

综合上述内容可知,由于我国的发展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使得当前的石油开采难度也逐渐增加,因而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展望,才能够促使我国石油开采工作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博.浅析测井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与发展[J].化工管理,2018(26):183-184.

[2]黄瀚超.基于测井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与发展思考[J].石化技术,2018,25(05):117.

[3]任航佐.新兴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及意义及具体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8(12):81.

[4]李海元.探究测井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与发展思考[J].化工管理,2016(10):15-16.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

地质规律下的石油地质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分支井录井技术在油气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分支井在钻井过程中常常使用钻井液,这种化学品的使用往往导致循环体系甚至岩屑受到很大的污染,影响了测量的结果,测量的数据不够真实。本文对分支井录井技术中细碎岩屑分分析技术,气测录井技术以及钻井液脱气点燃试验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分支井 油气储量 识别

分支定向井和分支水平井是分支井的两种基本的类型。我们在对分支井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比一般的定向井要难度加大,施工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幾方面:分支井施工过程中对于开窗侧钻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它的位置的要求上,还要对开窗的效果进行具体的评定;分支井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对地层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预测,还要注意施工的效率。定向钻井还具体要求综合录井进行严格的检测,并对施工的进度做好详实的记录,以此保证这种复杂的分支井施工的数字回放和曲线进行灵活的调整。分支井在施工中往往要选用钻井液,这种化学品的使用往往导致循环体系甚至岩屑受到很大的污染,影响了测量的结果,测量的数据不够真实。分支井进行侧钻的时候一定要使用定向钻具等工具对水平井和大位移井进行施工,这一些钻井工具不能保证多钻的井眼保持圆滑,影响了岩屑返回到地面。

1 强化细碎岩屑的研究和分析的力度,确保能够正确的判断油气的储量

为了强化细碎岩屑的研究分析做好准备,我们在对油气田勘测的时候往往会采用高分辨率的岩石样本的观测的技术,这一技术能够对我们眼睛发现不了的细碎岩屑进行分析和鉴定,便于对油气进行显示。我们对于分支井段进行钻进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的比较细碎的岩屑,这些岩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质录井的工作开展,这种高分辨率岩样的观察技术就有效的解决了在地质录井汇总遇到的这一问题。高分辨岩样观测技术主要是利用显微镜对发现的这些细碎岩样进行无限制的放大,还可以运用一些装置在显微镜的接口处进行摄像,可以运用数码转化设备把摄像机摄取的图片进行存储,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呈现,还可以通过传输设备把计算机显示的图像打印出来,以此方便对发现的岩屑图像进行观察。

2 通过气测录井技术显示油气状况,便于进行准确的识别

气测录井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录井技术最成熟的技术,因为这一技术能够直接连续的测量出油井中的烃类物质的实际含量,它们受到的油气藏储集层的电性影响比较少,因此在一部分特殊的油气藏勘探开发的过程中明显的显示了自己的优势,尤其是在非常规油气储集层、低电阻率油层、凝析油层等方面,具有其他的录井、测井技术不具备的优点。

分支井主要是以非均质油气藏和天然气裂缝致密为自身的开采的目标,与此同时分支井还具有高破碎岩屑和快钻速的两个特点,这两个特点比较适合这项技术的运用,如果破碎的岩石量越多,进入井筒的有气量就越大,就越容易显示油气状况,这样就会填补分支井对于常规地质录井技术的影响。但是我们有时候为了降低摩擦的阻力,维护井壁的稳定性、净化井眼的程度等,对钻井液往往会提出新的要求,这样钻井液系统对于气测录井也会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主要变现为钻井液容易对气测形成假象,容易掩饰气测值的真实状况。所以,作为现场的气测录井工程人员要经常与钻井液人员沟通,在熟悉一些常见的化学调剂对气测录井影响的前提下,还要掌握钻井液药品的具体含量。准确的判断分支井的油气层的时候,要根据混合油料的性质和色泽变化来区分油井的显示的真实程度,给出自己的正确的建议。

3 油气显示要运用钻井液脱气点燃实验加以落实

我们在进行分支井的施工中,需要考虑钻井工艺的实际需要,就得改变了地质录井的研究环境,会出现气测的不正常数值,岩屑样品的质量也不能满足实际分析的要求,这样含油气显示的岩屑就比较少了。在这些限制条件下,就要求工作人员利用一切手段和方法,关注钻井液中携带地层流体的研究方式。因为人为原因混入柴油、原油的现象会不发生挥发性的烃类气体,我们的油气显示要运用钻井液脱气点燃实验加以落实。

我么那如果要分析流体的性质和流体产量的大小,为下一步分析分支井的油气含量提供依据,需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要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事先准备一些干净的、较细瓶颈的玻璃瓶子,因为透明的玻璃瓶子有利于收集和观察油气的具体状况。其次就是要在气策异常的井段取样,根据数据显示的大小可以增大取样的次数。在高架槽的地方,打开瓶子的盖子,把玻璃瓶的瓶口对准钻井液的出口,要平放于液面以下,钻井液要占瓶体容量的五分之三的时候就可以结束取样,然后拧紧瓶盖,送到地质房。给每个瓶子标好井号以及井的深度。再次要把玻璃瓶的瓶面用棉纱擦干净,平稳的放置在桌面上,对于静止状态钻井液存在的油花和气泡加以观察分析,做好记录。在完成观察记录以后,工作人员打开瓶盖,在对瓶内加入五分之四的清水,把瓶盖拧紧,使之和取样融合,油气就会从钻井液中分离开来,我们再在进行第二次观察,观察的步骤和第一次观察的步骤一样。把瓶盖打开以后,要用火机把瓶口发挥出的油气点燃,观察油气的燃烧状况,作好记录,看看燃烧的方式是慢燃还是爆燃,做好详细的记录。最后,等到燃烧结束以后,把实验中用到的钻井液倒入钻井液坑,把玻璃瓶清洗干净,便于下次采样的时候使用。

4 结论

总之,分支井录井技术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技术,有利于提高油气开采的效率,被很多的油气田开采工程采用。但是随着我国钻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这项先进的技术也提出了很高的标准和要求。我们要在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克服分支录井技术的难点,把我国的分支录井技术和钻井技术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保证在工作实践中发挥录井技术的自身具有的优势,为了下一步油田勘探提供服务,以此提高我国油气开采的水平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凤霞,崔茂荣,王丽华,马勇.综合录井技术在实时监测钻井事故中的应用[J]. 断块油气田. 2007(03)

[2] 进京,李华照,范爱霞.中原油田水平井地质录井技术[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3(S1)

[3] 苗田.浅谈石油地质与录井的相互影响与协调[J]. 经营管理者. 2010(10)

[4] 周宏杰.气测录井在勘探开发中的作用浅析[J]. 内江科技. 2008(03)

地质规律下的石油地质论文范文第5篇

我国是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易发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5%。2010年发生的贵州关岭滑坡、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云南贡山泥石流等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造成了千余人的死亡和几亿元的经济损失。受汶川大地震影响,加之极端气候事件,以及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不断上升等因素,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响应工作的形势更加严峻。为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为今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了更加科学、系统、有效地应对地质灾害多发、频发事件,我们必须立足防大灾、应大急的理念,加快建设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体系,全面提升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

一、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在组织体系建设、地质灾害预防和预警机制、应急响应、应急保障、预案编制与管理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总体来看,我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大力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机构不健全,专业应急队伍力量薄弱。在国家级层面,虽然成立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办公室和应急中心,但只能针对大型、特大型突发地质灾害开展应急或指导地方开展应急工作,应急中心专家和技术人员难以在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在省级层面,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组织实施主体是各级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厅、局)的地质环境管理机构,但因人员编制太少,未能成立专门管理的应急办公室,多数省份的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技术支撑队伍尚未建立,已经成立的省级地质灾害应急中心还很不健全。绝大多数地(市)、县国土资源局没有专职地质环境管理人员,没有支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的专业队伍,无法承担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工作。

2.应急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一是地质灾害调查经费投入不足。先期部署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经费一个县(市)20万元,不能对宏观判断的地质灾害隐患投入勘察工作量进行稳定性评价和趋势分析,调查程度较低。二是应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评估的技术方法研究不够深入。目前的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多是专家在现场根据经验进行分析判断,有针对性的应急监测、处置和评估方法研究很少,需要投入一定的技术力量和经费开展相关理论方法研究。三是群测群防队伍工作经费没有保证。地质灾害大多分布在贫困山区,地方财政经费承担群测群防员工资费用的能力差,监测设备也十分落后;财政经费没有能力保证,靠行政命令部署群测群防工作,极大地影响了群测群防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成效。四是应急培训演练不够,应对突发地质灾害能力亟待提高,需要投入经费开展各种训练和不同规模的应急演练。

3.应急装备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工作装备刚刚起步,虽然在国家层面已经开发组装了车载应急监测和远程会商系统,卫星遥感、无人机等设备也在逐步到位,但在省级以下各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中,装备配置比较弱。应尽快编制、分级提出地质灾害应急装备标准,推进省(市、区)、地(市)、县(市)各级地质灾害装备建设,改进群测群防员的监测设备和手段,提升地质灾害应急装备保障能力。

4.统一协调、反应灵敏的应急管理体制尚未形成。目前,地质灾害灾情速报制度已经形成并得到有效执行,但国家一省一地一县分级应急值守还没有形成灵敏的联动机制,针对某一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的应急响应仍未形成统一指挥、综合协调、有序高效的运行机制。

二、应急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专业化应急队伍建设

以全国地质环境监测体系为基础,立足现有条件,着眼近期需求,统筹优化资源,平战结合,分级分区建设一专多能、反应灵敏、协调运转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队伍,建实建强国家地质灾害应急中心,逐步建成西南、西北、中部、东南、东北和三峡库区六个国家级地质灾害应急分中心,促进和带动各省(区、市)建立省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队伍。充分发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在地质环境监测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履行“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中心”职责,适当扩充技术人员,精细选聘应急专家,合理调整业务结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形成国家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队伍。同时,加快组建省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队伍,建立省级应急专家组,加强基层应急处置能力,重点县(市)可相应地适度建设应急处置队伍。

(二)应急支撑平台建设

按照《国土资源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制定数字化应急预案,建设应急技术平台、配置完善的应急装备、建立应急培训与演练基地、编制应急响应技术标准规范,形成可支撑应急预案快速、高效运行的基础系统。主要内容为:

1.应急技术平台建设。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GIS、GPS等高新技术手段,构建一个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急中心和相关部门互联互通的基础平台,形成满足国家应急响应协调指挥和应急管理需要的综合性的应用技术系统,包括应急值守管理子系统、应急预案管理子系统、应急资源调度子系统、灾情险情分析子系统、应急决策专家支持子系统、应急培训与演练管理子系统、应急队伍评估子系统和专用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等。

2.应急装备建设。根据地质灾害应急技术工作的装备需求,制定地质灾害应急装备规划,分轻重缓急配置、改造或研发必要应急装备,建成基本满足专业队伍应急需求的装备系统。

3.训练基地建设。根据国家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保障、训练、会商和档案存储等需要,建设国家级地质灾害应急训练基地。在北京建设具有应急指挥、室内培训、后方保障、桌面推演、专家会商和档案存储等功能的后方培训基地;在三峡库区建设具有模拟不同灾情险情、启动应急响应预案、开展应急调查监测和远程会商、模拟避险撤离等功能的现场演练基地。

4.技术标准规范。遵循通信、网络、数据交换等方面的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网络互联、视频会议和图像接入等建设工作,采用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人口基础信息、社会经济信息、自然资源信息、基础空间地理信息等数据标准规范,按照电子政务建设相关标准规范和地方兼容中央、下级兼容上级的模式,形成全国应急响应平台在功能规范、业务流程、数据定义与编码、数据交换上的统一标准化体系。

(三)社会化应急网络建设

依托群测群防体系和社会应急资源,建立应急资源共享平台,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群众参与,推进地质灾害应急防灾减灾进社区,全面提高基层地质灾害应急能力,一旦突发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可实现临灾反应、先期处置、就近支援和协作响应。

1.辅助性应急网络。集成社会优势应急资源,尤其是国土资源系统优势技术资源,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在面临重大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应急响应中,实现就近支援、协作响应,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提供辅助应急支撑。

2.普遍性应急网络。依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结合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建设“地质灾害应急减灾示范社区”,探索建立地质灾害应急志愿者队伍,重点县(市)按需建设应急处置队伍,以点带面推进社会化应急处置网络建设。

(四)应急信息远程会商监控平台建设

以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网络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利用专项和公共信息,建设满足地质灾害应急需求的信息平台。

1.远程会商系统。通过有线网络、卫星通讯网络,架构国土资源部、应急中心、灾害现场的远程通讯与信息传输,推进“平灾兼容”的全国地质灾害应急信息平台建设,为应急指挥、信息传输和远程会商等提供通讯与信息保障。

2.远程监控系统。依托全国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网络和重点地区监测网络,基于调查、监测和治理工作成果,实现灾情速报与动态跟踪;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架构灾害现场与后方应急中心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为全国地质灾害及时反映及处置等提供视频值守平台。

除此之外,还要做好一些配套保障工作,如:积极推进地质灾害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起草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争取多方支持,形成以财政为主导的多元化经费来源渠道,积极申报关键技术研究经费,支持关键领域科研和发展;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科学技术研究,注重成果转化、推广与应用;细化应急预案,统筹国土资源系统应急资源,综合社会专业资源,协调联动,为应急体系建设提供运行保障。

(作者: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

(本文责任编辑 赵端)

地质规律下的石油地质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尽管我国石油资源的储量较为丰富,但是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加之我国人口众多,石油产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加强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探究工作,不断地改进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以提高石油开采率。文章就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石油开采率

石油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石油产业也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由于许多方面的原因石油的开采量并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创新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对石油开采工作来说就变得极为重要。我们应该通过开采技术的创新,进一步提高石油的开采率,有效避免石油资源的浪费,从而减少石油的进口,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我国石油地质勘探的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国正在不断加大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力度,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并且取得了许多可观的进步,不仅促进了我国多个地区石油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还发现了很多未开发的石油资源。但是,我国的石油勘探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多,若石油的储量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就会产生重大的石油缺口,严重危害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当前的形势而言,我国的石油储量和后备采储量严重不足,而且在勘探过程中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提升石油资源的勘探技术迫在眉睫。因此,我国应该高度重视石油地质勘探工作,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以提高石油的勘探和开采效率为出发点,加强攻关和技术研究,以有效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的匮乏问题。

2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策略

2.1物探技术

在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中,物探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的基础之上,相继发展了三维地震、数字地震和反射地震等许多先进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油气资源储量的提高。在技术人员的刻苦攻关和努力钻研之下,地质勘探技术已经在很多方面取得了进步,包括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面、设备的制造方面等。在多学科交叉运用以及成像技术的辅助下,物探技术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

就三维地质勘探技术来说,其在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大大改善了传统地质勘探技术的缺陷。三维地质勘探技术可以在三维空间上将远古时代的陆地和海底情况,甚至其形成过程以具体的数据显示出来。还能够利用井孔的岩石和生物特征,分析盆地的情况,针对于石油开采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例如地质的构造特点、形成的过程以及流体的流动现状等都能做出详细的数据分析。在GPS、3G等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能够将石油地质勘探还原至更加真实的状态,使仿真度不断提高。

2.2测井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石油开采量的需求不断增高,对测井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为测井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发展条件,尤其是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面,逐渐实现了由数控向成像方向的转变。具有成像技术的测井仪器有着数控仪器不可比拟的优势,前者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在相同的时间段内传输的数据更多,而且分辨率、采样率和探测深度都获得了明显的提高。成像测井仪在下井作业时,不仅可以同时带有许多个探测器,而且可以对多个仪器进行任意组合,有效扩大了井眼的搜索区域,使成像测量工作更加顺利。

除了成像测井仪,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测井技术还包括随钻测井、核磁共振以及套管井等,并且随着技术攻关人员地不断研究和改进,每一项测井技术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应用效果也日益突出。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显著地提高了测量的速率和精确度;测量平台的应用有效地避免了测井过程中的易发故障,使测井时间大为减少,并且具有成本低、占用井场时间短等诸多优点;钻井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测井仪器的可靠性能,使测井仪器的尺寸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低;技术人员可以依靠无线电波透视技术识别钻周围的盲矿体;计算机技术、测井仪器等构成的综合测井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测井的成功率。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石油地质勘探的效率,提高了行业竞争力。

2.3钻井技术

钻井是石油地质勘探开发各个环节中花费最高的环节,能够占总成本的一半以上。因此,钻井技术的创新成为众多石油公司降低成本的关键。传统的钻井技术有两种,分别为欠平衡和大位移,两者各有各的优缺点。欠平衡的优点在于可以加快钻井的速率,同时减少对地层的破坏,这个优势更加适用于枯竭油层的开发,其缺点则是防腐和安全维护的难度较大。大位移因其所需要的平台较少,主要适用于陆地油气田以及海上石油的

开发。

近几年来钻井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兴起了许多先进的多分支井钻井技术,使得钻井的成本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优越性在油气的开发和建设中彰显出来。继多分支井钻井技术之后,又发展出了许多其他的钻井技术,例如可视钻井、三维可控钻井、深井钻井、特殊工艺钻井等等,这些先进钻井技术的应用使得钻井效率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可膨胀套管钻井技术是这些先进技术的代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大型油田,有效地解决了井壁的稳定问题,同时降低了修复老井中已损坏的套管的难度,降低了钻井的成本。

3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创新研究的意义

三维地震模拟方法的应用使盆地模拟、含油气系统模拟以及地下成像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GPS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及3G技术的应用使数据收集、处理和组织,以及力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含油气系统作为石油地质学上的最新技术,是将油气聚集形成所需要的几乎全部的地质因素集中在一起所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系统。这个自然系统中包含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以及有效烃源岩在内的地质勘探资源。

膨胀防砂管技术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新技术,经过将近300次的现场施工之后,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地质勘探的效率。膨胀管防砂技术应用于石油地质勘探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在一个井眼中下多根膨胀管,在保证井眼尺寸的前提下,增强每一根膨胀管的抗爆能力和抗挤压力。扩管锥和旋转扩管的应用和普及使膨胀防砂技术在实际应用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膨胀防砂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井和钻井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膨胀防砂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促使石油产业的经济效益获得了质的飞跃。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与石油资源日益减少的尖锐矛盾之下,加强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迫在眉睫。国家应该不断地加大资金投入,为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 ;毕雯雯.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前沿技术分析[J].中 ;国化工贸易,2013,(9).

[2] ;庞超烈,李雪刚,邓谦.浅析太阳能在石油地质 ;勘探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9).

[3] ;龙星健.浅谈石油地质勘探创新[J].科技风, ;2010,(8).

上一篇:作业分层设计高中地理论文范文下一篇:企业经营活动财务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