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范文

2023-10-14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范文第1篇

1 学习数学史,渗透数学文化

我们可以从课程内容、概念形成、证明方法、习题配置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使数学史溶入、丰富和促进数学教学。数学文化观念下的数学史,着重于过程,学习历史上世界各国数学家的献身精神、创新思想、细致敏锐的见识,以及百折不挠的毅力。通过介绍数学史渗透数学文化教育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开设数学史选修课,介绍一些涉及重大进展和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比如:(1)数学科学产生与逐渐繁荣的历史。(2)数学思想逐渐演变的历史。(3)数学家逐渐纠错的历史。(4)数学应用逐渐扩展的历史。(5)数学崇尚理性的精神。(6)数学与哲学的关系。(7)数学的美学价值。

(2)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介绍重要的数学思想,优秀的数学成果,相关人事,将人文精神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能潜移默化地渗透数学文化教育,学生很乐于接受。

(3)推荐与数学相关的有价值的作品,供学生课外阅读,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再通过撰写读后感、数学小论文、数学作文并组织学生交流等多种形式,使数学文化的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

(4)利用网络、报刊等各种资源了解数学与历史经济、文学、艺术、军事等的关系。引导学生就某个专题通过网络搜集、查找、阅读资料文献,在此基础上编写一些形式内容丰富多样的科普论文,研究数学的文化,体会数学的文化、科学、美学价值。

2 创新教学方法,传播数学文化

2.1 发掘数学的内蕴,展示数学的美学价值

如果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展现数学美,让学生欣赏、感悟到数学的美,那么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一下子就会高涨起来,才能被数学所吸引,就会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2.2 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

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数学思维首先是数学意识的孕育与培养。数学知识需要数学能力来驾驭,而意识决定思考的方向,所以数学意识的培养特别重要。

例如,某人得到一家公司的聘用,老板说,目前年薪为l万元,这里有两种方案供你选择:第一种,每一年加1000元;第二种,每半年加300元。试问,如果你打算在该公司工作5年,究竟用那种方案得到收入多?

这是一个很好的等差数列的探究性问题,也是数学文化在生活应用的具体体现。初看起来,一年加1000元,总比半年加300元即一年加600元要好。其实,加薪后是不会减下来的,所以按两种方案得到各时段的实际加薪数的数列,见表1(底薪1万元未记,单位:元)。

由此看出,除了第一年,按方案一得1000元,多于方案二得900元外;第二年按方案一可得1000+2000=3000元,按方案二也可得300+600+900+1200=3000元;到第三年,情况为:方案一:1000+2000+3000=6000元;方案二:300+600+900+1200+1500+1800=6300元以后再算下去,方案二明显占优势。到第五年后总加薪数为:方案一15000元,方案二16500元,所以方案二好。但是如果方案二是每半年加200元呢?10年后的总加薪数为(用等差数列求和)方案一55000元,方案二42000元,此时,方案二就不好。如果把此问题改为,那么每半年加薪多少会使得n年后方案二有利呢?由易得,当n=10时,d>262。这一问题的变化还有很多,用这一问题作为等差数列单元的数学应用题,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很有益的,也是学生获得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

2.3 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体现数学的人文精神

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都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上营造具有个人特色的课堂文化,通过自己的工作和魅力,使课堂文化成为渗透数学文化,影响学生精神风貌,和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数学课堂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创新、民主、合作三个方面。

2.4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文化的精髓部分,是数学创造的源泉。数学思想方法为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指导方针和解题策略,如果学生能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会对其终身学习、工作有很大帮助,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形成独特的数学素养。

2.5 开展研究性合作学习,体验感悟数学文化的价值

学生通过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体会数学的探究过程,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和人类生活的联系,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也让学生真正深刻理解和体会到数学文化的价值。

关注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是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都应该有意识的投身其中,积极思考和尝试,主动地开展数学文化教育。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让学生学会体验、欣赏数学,帮助学生培养热爱数学知识、自主进行数学技能训练,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中逐步将知识、技能内化为一种数学性格,生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新视点。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史,研究性学习,数学思想,课堂文化

参考文献

[1] 严士健,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

[2] 郑毓信.“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10).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范文第2篇

7、下列关于“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义”是非正式规范之一,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B、“义”是重要的儒家思想,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将它诠释为自制、自律和利他。C、“义”属于道德范畴,早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期就已出现。D、“义”的内涵、外延随着社会发展而有所不同,但其语意核心从未变化。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关公所代表的“义”,成为一种社会规范,它能调节超越血缘家族关系的更广泛的社会关系。B、关公摒弃空洞的理论著述,他用行动阐释“义”,是“义” 的实践者,这样,他的影响力超过所有人并流芳百世。C、关公与朋友几经离合、艰辛备尝、同生共死,其待友之道是各朝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它成为中国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D、通过宗教与史诗的双重途径,关公文化远播到蒙、藏、满等多个民族和周边国家地区。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儒家思想中,“仁”“义”本为一体,是用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他们的作用相同。B、“情义”“忠义”都属“义”的范畴,前者是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大而产生的,后者是随着宋代“国家民族”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C、“义”的观念贯穿中国历史历经三千年不衰,也是关公文化中拥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决定元素。D、重塑关公形象,弘扬“义“的传统,有利于推动文化建设,但对此类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须以理性分析、扬弃为前提。参考答案:

7、B(张冠李戴。原文的表述是“繁体‘義’字下有个‘我’,可以看做自制、自律”,而“利他”是“18世纪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提出的与“义”很接近的一种主张。)

8、B(无中生有。原文说“孔子、孟子都有理论著述流传至今,但关公没有,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实践者,他用行动阐释‘义’” 关公是没有,而不是摒弃。)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教学;内容;方式

一、前 言

传统数学教学常常只将重点放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方面,而在培养学生对数学这一门学科的文化内涵、思想体系的认识上往往重视不够.这种教学的结果常常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失去学习数学课程的热情与兴趣.而且,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对数学文化知识重要性的不断了解,其巨大的教育价值更加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数学课程应该是数学历史及发展趋势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作用的反映.张奠宙教授曾强调,数学文化应当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真正感受数学文化并与之产生共鸣.在推崇综合发展、文理交融的现代社会,我们更要转变教学观念,将数学文化与大学数学教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二、数学文化内涵及其对高等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国家级教学名师”、南开大学数学科学院院长顾沛教授对数学文化内涵的定义分为:数学文化从狭义来讲,指的是数学思想、方法、精神、语言、观点及其形成与发展;从广义上来讲,还包括数学美、数学史、数学与人文的交叉、数学教育、数学与其他文化的关系.大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当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判断力、理解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所以,现代大学数学教学应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上,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就是要将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三、如何将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有效相结合

1.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其文化素养

教师更新数学教学观念,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是传授数学文化学生的前提条件.现代的大学教师不仅要专业知识扎实,而且要知识面足够宽广,对数学哲学、数学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足够熟悉,掌握高等数学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应用价值与前景,并能将课程知识与这些知识很好地融合后再传授给学生.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合理组织教学,加强与其他专业老师的合作.由于所有教材都有其缺点,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参考多种教材,选择优秀部分进行教学.由于所教学生的专业不同,特点也不同,大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就应当根据学生的专业选择内容,根据专业需要的内容进行细讲,而那些用不到的知识就可粗讲甚至忽略.比如傅里叶级数这部分知识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比较重要,因此应进行重点讲解;在讲解重点内容时,还可以将人多的大课堂分成小班教学,并依据学生的基础不同进行合理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能很好地学到知识.

其次,教师间也要重视对教学思路的探讨,在进行教学内容顺序的安排时,既要遵循由浅入深、从特例引出一般的原则,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由于微分与定积分、不定积分联系非常密切,因此可以将定积分与不定积分合为一章,先讲解定积分概念和性质,然后依据微积分基本定理,建立定积分与不定积分(原函数)之间的联系,最后讲解基本积分法,这样安排既方便学生理解,还能突出重点.

2.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第一,以数学内容自身作为出发点,体现其文化价值.大学数学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严谨规范的数学知识,有益于学生形成团结协作、踏实细微、严肃认真的作风.数学中的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微分与积分等都是量变与质变、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的极好的教学材料,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方法论与世界观.

第二,让学生多了解数学家的事迹与思维过程,以及数学的有关史料和应用前景,使学生从中认识到所有科学都是经过认识与再认识、成功与失败的循环往复才不断发展的,科学上每一个小进步都是科学家不懈努力、刻苦钻研的结果,这将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以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例,他学习的条件极端艰苦,但是仍然热爱痴迷于数学,坚持不懈地进行数学研究,最终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著名难题.通过这一事例必将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和献身数学的精神.

第三,数学课程还应重视数学史料的教学,反映出数学文化的方法、思想、精神、语言、工具的作用,强调数学内容与日常工作生活相结合,突出思想方法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原则,增加统计、估算、线性规则、数据分析、运筹、图论等知识,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与自觉性.

3.注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独自学习的本领,而加强数学文化的教学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方面,引导学生多接触和阅读有关的论文与文化书籍,使学生首先对数学知识的发展与应用过程有一定了解,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这样在增加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又使其学会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另一方面,增设一些活动课与探讨课,鼓励学生积极走入社会,具体实践过程可采用“提出问题→建模→求解→应用”的模式.鼓励他们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决心与愿望,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与意识,认真体会到不同知识的联系,得出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与宝贵经验.

四、总 结

现代的大学数学教学,应当是传授数学技能、知识与加强文化熏陶相结合,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使学生喜欢数学,更加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的精髓,从而终身受益.而作为教书育人的高校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更深层次地研究大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文化的联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易南轩,王芝平.多元视角下的数学文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周美玲,吉海兵,吕效国,吴雯君.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范文第4篇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数学史、数学美及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浅谈如何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营造数学课堂的文化气息,让学生接触真正意义上的数学。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思想方法

迫于应试教育的形式与社会、家庭、学校的多重压力,很多教师越来越少在课堂上涉及到数学史、数学观点、数学思维等数学文化的基本内容,而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数学知识的传播与解题技能的训练上,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虽然能熟练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但是他们只是奉命学习数学,为功利学习数学,为学习数学而学习数学,并没有感受到数学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即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的核心是在数学产生、发展的进程中逐步沉淀下来的数学思考、数学观念、数学品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数学教师应该立足于课堂,深入钻研教材,关注数学文化的传承和数学精神的滋养,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喜欢热爱数学。

1.利用数学史凸显数学的文化价值

数学教材中的一个定理或公式,其背后隐藏着的就是一位人物、一种思想、一种品格或一种精神;前者是机械地、静止地摆在学生面前的“冰冷的美丽”,而后者却是活生生的数学家们的“火热的思考”。想要透过表层的“冰冷的美丽”看到“火热的思考”背后的精神动态,数学史便是最好的选择。一个数学史上的名人事迹也许会让一个学生喜欢上数学,因而改变其一生。当学生品读出数学之中人文精神的底蕴,领会到数学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范,并在思想上、精神上有所感悟时,这将会感召、激励他们的行动,那么,学生的人文感情也会油然而生。

在构建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所讲章节,适时地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逸闻趣事、辉煌创造及伟大贡献,让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等中国数学名家成为学生们喜爱并崇拜的人物,让笛卡尔、高斯、欧拉、费马等外国数学家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丰富与神奇。

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向学生充分地展示这个定理从古至今的发展,从其发现、证明到应用都充满着传奇色彩,光是其名称就有足够多的噱头:在中国,勾股定理又叫商高定理、陈子定理,在国外,勾股定理又叫毕达哥拉斯定理、百牛定理、驴桥定理、平方定理。它的证明方法更是包罗万象,其中包括赵爽的“勾股圆方图”(赵爽弦图)证法、刘徽的“出入相补法”、欧几里得的射影定理证法等,甚至连美国总统加菲尔德、意大利画家达芬奇都提出了不同的证法。

总之,这些绚丽多彩的历史故事永远是激励后人进行数学创造的动力。

2.引领学生探寻数学之美

数学美也是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之美,无处不在,主要体现在简洁、对称、和谐等各方面。

2.1 数学的简洁美

符号、数字、字母是数学的语言,它们看似枯燥,但它们的使用可以替代语言文字,同时又浓缩了语言文字的全部含义,具有稳定、无歧义、简洁等优点,它们的组合就像是只由七个音符写出的优美乐章一样,总让人意犹未尽。例如,等式的性质1:“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可以翻译为数学语言:若a=b,则。这样的句子短小精悍,一目了然,就算被翻译为外国语言也不会改变原意。

2.2 数学的对称美

数学中的对称,就像是文学中的对联,对仗工整,结构巧妙。例如算式中有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等式左右两边的对称形式不禁让人感叹数学的巧妙;而在几何图形中对称的例子更是随处可见了:长方形的对称、稳重之美;正方形的刚健、宏伟之美;菱形的大方、庄重之美;圆的柔和、完满之美……

2.3 数学的和谐美

日常生活中,黄金分割点的应用极其广泛。从美学的角度上看,黄金分割点给人以协调、匀称的美感,因而在许多艺术作品都采用了这种审美的眼光。例如维纳斯的雕像及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的底座与高的比值都为“黄金数”;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则采用了黄金矩形的设计;名画《最后的晚餐》中重点人物的位置都处于黄金分割点……

3.引导学生领略数学思想方法,享受数学文化

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策略作为一种内隐的知识,常常藏身于课堂上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做的是敏锐地把这些方法与思想捕捉住,放大了并外化!例如,在“菱形的性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不同的方法得到菱形在边、角、对角线上的性质。这种数学活动的方式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的猜想与证明,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解题方法和其中隐含的转化、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与方法也自然地渗透给了学生,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乔爱萍.挖掘数学的文化意蕴[J].中学数学刊物,2010(8).

[2]丁小琴.如何关注数学文化的传承和数学精神的滋养[J].数学教学通讯(教师版).

[3]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蔡江蓉(1989—),现就读于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孙远腾(1988—),现就读于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王泽健(1989—),现就读于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范文第5篇

课程中文名称:茶艺与茶文化

课程英文名称:Tea ceremony and tea culture 课程简介

中国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而产生的物质、精神、心理、风俗和休闲的现象,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独具特色,久经历史变迁而始终兴盛不衰,是提高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素养的途径之一。同时,茶艺师服务能力作为本课程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之一,也是后续到茶文化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时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拓展学生就业路子的途径之一。因此,本课程是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茶文化专门化方向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课程教学任务、在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茶艺与茶文化》是中等职业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化方向——茶文化方向的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决定性的支撑作用,是连接学生和就业之间的重要课程。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在实现茶艺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中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还面向初级、中级茶艺师等职业岗位技能培训及考证培训。在课程设置上,与前导专业基础课程及其他课程、后续课程关系紧密,起到强化前导课程的综合效果,同时又是实习前专业能力最后的强化教学,培养学生能力与企业要求、岗位需要、工作能力达到零距离对接。

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中职茶艺师的工作职责、所要掌握的知识、工作能力的要求来设计的。通过课程教学实施,学生获得了茶艺师必备的职业工作能力后。可以适用于专业教学、职业培训、自学,以及职业考证等四个方面。同时按培养目标,学生具备了中级茶艺师的工作能力后,可在茶庄、茶楼、茶艺馆等公司任职,可以从一般的店员、销售员、茶艺员做起,做到销售主管、培训部长、茶艺部长等,拓展了学生的就业路子与工作前景。当条件成熟时,还可以自己开家小店、小公司,实现从就业打工到创业做老板的社会角色的转换。该课程能以项目为载体,尝试搞订单培训,让企业在学校成立人才培养及项目研发基地,茶文化教师团队可以被企业聘为技术顾问或培训师,充分体现“校企合作”的教学精神。 课程教学目标

1

1. 能描述茶叶感官审评标准,茶叶品鉴的技巧和茶具选择的方法,并能准确辨别茶叶的类型和品质;

2. 能描述中国茶文化发展史和茶事服务流程,遵循茶艺礼仪规范,并根据茶叶的特点选择正确的茶具和冲泡用水,选择冲泡方法,向宾客介绍茶叶和茶具并提供茶事服务;

3. 能描述茶艺表演流程,遵循茶艺表演礼仪规范,根据主题,布置茶席,为宾客表演主题茶艺;

4. 能描述茶艺馆实体店的经营方法和网店营销方法,能根据宾客需求推销茶品,并根据茶艺馆经营策略选择正确的人员管理、店面卫生管理、收银管理方法,处理好网店的客户关系。 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成绩采取学校、企业联合考核予以确定,增加课程顶岗实习成绩的量分;在校内课程成绩考核中,引入中级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证的方式,采用理论、实操分开考核,分别量分,最后统计课程成绩。

①理论考核:以闭卷考试的方式,出考试卷A卷、B卷,任由抽取,考试时间90分钟。题型有: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问答题等,满分为100分。

②实训操作 A.实操:

根据规定的主题,给出的条件,要求在30分钟内,采用合适的茶艺手法泡法,进行所指定茶艺的全部操作演示及解说,考评老师现场考评,并根据评分标准量分。

B.问答:在考核过程中,回答考评老师提出的问题(限提5个问题),提问分为10分。

③成绩评定:

A.理论得分:以平时回答课堂提问的态度、回答的能力、回答的水平打出平时得分,算出平时得分平均分,占分一般为40%。以闭卷考试成绩为依据,作为期考得分,占分一般为60%。再以平时得分40%,期考得分60%,计算其理论考试最后得分。计算理论得分。

B.实操得分:根据技能操作题得分、综合技能操作题得分计算实操得分。 C.顶岗实习得分:由企业、兼任教师根据学生实习的表现、能力评分,单独计分,

2

满分为100分。

总成绩=理论(占分40%)+实操(占分40%)+顶岗实习(占分20%)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前导课程:酒店礼仪、营养与卫生、市场营销、酒店公关关系、成本管理、服务心理学

后续课程:茶艺解说技巧、茶席设计、茶叶感官审评技巧、茶艺馆的经营与管理、茶艺馆网店经营技巧 推荐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主编 陈丽敏. 项目课程系列教材《茶与茶文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书:1.郑春英. 茶艺概述[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 2.栗书河. 茶艺服务训练手册【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3.丁以寿. 中华茶艺【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4.吴建丽. 养生中国茶【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0 5.林治. 中国茶艺【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6.阮浩耕. 茶之初四种【M】.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2001 网络课程:茶艺与茶文化 推荐教材及参考资料

编写依据:本课程在内容设计方面突出体现茶艺师岗位职业能力本位,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模块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任务”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将中级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证的相关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编写说明:课程大纲在编写时以项目内容——模块为载体,应该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背景资料,其知识内容来自于多种学科,并服务于整个项目,同时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角度出发,大纲编写应十分注意语言能力、逻辑能力、合作能力、表演能力的培养。茶艺与茶文化课程的大纲编写,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推销茶叶、茶具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该工作任务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在任务的引领下学习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茶艺操作技能,提高职业岗位能力。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范文第6篇

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是数学教育进行“再教育”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培养能思考,会运筹善于随机应变.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合格公民的需要。本文从数学思维的特征,品质出发.结合当前数学教育的实际.探讨了在数学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问题.

一、数学思维及其特征

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性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而数学思维就是人脑关于数学对象的思维.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因而数学思维有其自己的特征.

1.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的有机结合。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上.数学思维活动是生动活泼的策略创造.其中包括直觉、归纳、猜測、类比联想、合情推理、观念更新、顿悟技巧等方面,微观上,要求数学思维具有严谨性.要求严格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要言必有据,步步为营,进行严格的逻辑演绎。事实上.任何一种新的数学理论.任河一项新的数学发明.只靠严谨的逻辑演绎是推不出来的.必须加上生动的思维创造.诸如特殊化一般化.归纳、类比、顿悟等等。一旦有了新的想法.采取了新的策略.掌握了新的技巧.通过反复深入地提出猜想.加以修正.不断完善.才有可能产生新的数学理论。也可以说.数学思维过程总是似真推理与逻辑推理相互交织的过程。似真推理起着为逻辑思维探路.定向的作用.可以用来帮助在数学领域中发现新命题.提出可能的结论.找到解题的途径与方法等。其中.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更是两种重要的策略推理形式;而逻辑推理则是似真推理的延续和补充.由似真推理所获得的结论.往往需要借助逻辑推理作进一步的论证、证实。因此.数学思维只有将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有机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数学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数学思维品质的优劣,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弄清数学思维品质的内容是必要的,但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很多,我们认为数学思维品质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思维的灵活性,它是指思维转向的及时性以及不过多地受思维定向的影响。善于从旧的模式或通常的制约条件中摆脱出来。思维灵活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善于进行丰富的联想,对问题进行等价转换,抓住问题的本质,快速及时地调整思维过程。

2.思维的批判性。它是指对已有的数学表述或论证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是盲目服从,对于思想上已经完全接受了的东西,也要谋求改善,包括修正、改进自己原有的工作,事实上,数学本身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提出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争论。直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3.思维的严谨性。它是指考虑问题的严密、准确、有根有据。在思维过程中,善于运用直观的启迪,但不停留在直观的认识水平上;注重运用类比、猜想、但不轻信类比,猜想的结果;审题时不但要注意明显的条件.而且要挖掘其中隐含的不易被察觉的条件:运用定理、公式时要注意定理、公式成立的条件;在概念数学中,要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仔细区分相近或易混的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在解决问题时,要给出问题的全部解答,不重不漏,这些都是思维严谨性的表现。

4.思维的广阔性。它是指思维的视野开阔,对一个问题能从多方面洞察。具体表现为对一个事实能从多方面解释.对一个对象能用多种方式表达,对一个题目能想出各种不同的解法.等等。如果把数学比作一座大城市.那么它间四面八方延伸的大路.正好表现出数学思维发展和应用的广阔性。

5.思维的深刻性。它是指数学思维的抽象逻辑性的深刻程度.是抽象慨括能力的重要标志.它以抽象思维为基础.对事物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理”的加工制作.上升到理性认识。它要求人们在考虑问题时,一入门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能发现常人不易发现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6.思维的敏捷性。它是思维速度与效率的标志.它以思维的合理性为基础.所谓合理性.主要反映在解决问题时,方法简明.单刀直入,不走弯路。它往往是思维深刻性.灵活性的派生物。

7.思维的独创性。它以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为基础,善于对知识、经验从思维方法的高度上进行概括,灵活迁移.重新组合,在更高的层次上作移植与杂交.思人所未思.想人所未想,具有思维新颖,别具一格.出奇制胜,异峰突起,独树一帜等特点。

以上,我们列举了数学思维品质的几个方面.这些方面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数学教育中.要根据不同的素材.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三、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教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蕴含在数学材料中的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等.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极好素材.作为数学教师,只有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方面下功夫,方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应使学生对数学思维本身的内容有明确的认识,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过分地强调逻辑思维,特别是演绎逻辑,都是教师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注重结论,忽视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造成学生机械模仿,加大练习量,搞“题海战术”,抑制了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我们应当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学到一些实用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其中包括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等,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优秀思维品质出发.冲破传统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思维单纯理解为逻辑思维的旧观念,直觉、想象、合情推理、猜测等非逻辑思维也作为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恰当的途径,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问题,要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这样,数学教育就不仅仅是赋予给学生以“再现性思维”.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赋予了“发现性思维”。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重视数学的实际应用.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数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包括数学学习的动机、兴趣、信念、态度、意志、期望、抱负水平等。数学学习的动力因素不仅决定着数学学习的成功与否.而且决定着数学学习的进程:不仅影响着数学学习的效果,而且制约着数学能力的发展和优秀数学品质的形成。事实证明.在数学上表现出色的学生,往往与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对数学美的追求.自身顽强的毅力分不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史料的教育因素.数学中的美学因素.辩证因素.困难因素.以及数学的广泛应用性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大胆探索鼓励学生不断迫求新的目标,不断取得新的成功。

上一篇:实习动员大会的发言范文下一篇:生殖道感染随访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