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

2023-09-09

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以人为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授之以渔,”教会他们终生学习的本领。这就对我们教师课堂教学的老套路,老方法提出了挑战。本文结合教学经验浅谈新课改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得到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如何使课堂跳动出生命的火焰,闪烁出智慧的灵光,使每个学生都生机勃勃,有所收获,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充分挖掘新教材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1.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机械地成为教材信息的传出机器,而学生则成为教材信息的容器,新课改下要求学生能够认知、体验和感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而教师只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优秀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如讲“正方体表面展开”这一问题,我让学生自己用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硬纸板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图,然后在拼成正方体纸盒,学生对小正方形在平面中的位置与在正方体纸盒中的位置的对应关系有了感性的认识,以后当学生接触什么样的图形能拼成正方体时自然就迎刃而解了。我还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学会了知识。

2.全体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将促进学生发展放到了中心位置,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同性特征,又表现出巨大的个性差异。教师应因材施教,分层设计目标,分层实施教育,培养出个性丰满的学生,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感受成功。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因此,我在备课的时候,十分注意研究三维目标并积极加以落实。每堂课开始,学生给老师行注目礼时,我便要求每个学生在老师面前展示充分的自信,我还十分注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进步和成功给以积极的评价,在我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上,便对学生说:举手就是一百分。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

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欢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认识和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

1.充分设计新课程的课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些概念的引入或教学,如果我们能从实际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来引入,而且与教学内容又是十分的贴切,那么这种强刺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节数学课堂上的兴奋,也不仅仅是一个概念的准确把握,而会给我们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的热爱以极大的鼓励。在讲“用频率表示机会的大小”时,刚一上课我就拿出一个色子出示给学生,学生一看就乐了,议论纷纷说是打麻将用的,我则话题一转问学生,“除了打麻将,还有什么用?”学生一下子被问住了,紧接着我就这样引入:如果我同时抛这个色子100次或200次,你知道点数是奇数的机会有多大嗎?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个个欲言又止,从而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我发给每组学生一个色子让他们做实验,总结规律,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都忙着做实验,急于知道结果。这节课的内容学生在兴趣中开始,在兴趣中探索,在兴趣中感悟。

2.留心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的乐趣

我曾经思考:没有源和流的数学是本来意义上的数学吗?当学完“数据的收集”后,我让每个学习小组写一份调查报告,学生兴趣很浓。有得调查“班级同学每月零花钱的使用情况”,有的调查“每个家庭每月塑料袋的使用情况”,有的调查“每个同学的叠被情况”。然后我专门用一课时在多媒体教室展示成果,学生热情很高,学生再不认为数学是高深莫测的东西了。

3.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因此,我们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观点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思路和方法。如,讲到“成功的机会”这一节时,可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彩票中奖率进行研究,比较各种形式的彩票中奖率的高低。学了“平移和旋转”后,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湖两对岸有两棵树,怎样利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测量他们之间的距离。国旗上的四个小五角星是一个小五角星旋转而得来的吗?如果是,你能找到它的旋转中心吗?

三、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是这场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并非是用一种方式替代另一种方式,而是强调由单一转向多元,让学生更多的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乐趣中学、体验中学、活动中学、合作中学……从而获得学习的快乐、成功的甜蜜、情感的品味。我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心理、性别等因素,把学生编成每4人为一组,每组保证都有好、中、差三类学生,其调配比例为1:2:1,即1为优,2为中,1为差,使合作学习小组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的调配,既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差生的“达标”学习,同时对优等生又是一个能力的锻炼,小组中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朱燕.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初探[J].读书文摘,2016(31).

[2]马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初探[J].吉林教育:综合,2016(21).

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新课改全面推行背景之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学科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无论是教学方法的改善或者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其核心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因此,基于新课改视角,思考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能够帮助广大数学教师准确把握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个性化成长,致力于通过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改进,迎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凸显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方法分析

出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學有效性的考虑,必须关注学生对于数学学科表现出的需求,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保证学生所承担的数学学习任务的合理性,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内容和学生兴趣以及个性的匹配,以此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使得小学数学教学更加贴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所在,希望通过本文就对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启发。

1.利用学习工具进行教学

运用学习工具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行之有效数学工具的使用目的在于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而想要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增长,关键点在于学生对于数学学科拥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使用学习工具展开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充分关注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表现出对于学生真实意愿的尊重,围绕学生的兴趣点,实施主题教学,通过学习工具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采用游戏化的主题教学模式,适用各种教学工具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以此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参与积极性,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涉及到大量的计算知识,这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为了保证该部分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避免采用传统的说教形式,更适宜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并且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这为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例如,在教学“万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创设“测量教室的长宽”教学情境,让学生用1米的直尺实际动手测量教室的长与宽,然后让学生将得到的长与宽的米转换成毫米,再计算长与宽的和与差。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实现学生对知识之间的相互转换思维,还可以让学生对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进行巩固式学习,使得万以内的加减运算得以最优化体现,可谓一举多得。

3.借助于信息化教学,降低学习难度

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高校小学数学课堂行之有效,这是因为信息是技术,对于小学生而言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能够整合多种信息资源,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保证小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其中在课堂上。另外一方面,信息技术对于知识的呈现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大幅度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供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丰富数学课堂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

4.构建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问学态度”

采用问题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究欲望,以此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推动数学教学节奏。在该过程中需要关注对于学生问学态度的培养。为了达到良好的问题是教学效果,教师需要积极和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勇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疑问。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肯定学生的想法,以此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信心。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式,与学生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互动交流。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积极听取学生对于问题的见解,哪怕是学生间接是错的,教师也不要一味地指责与批评,积极给予学生鼓励、支持,让学生逐渐地提升勇于质疑的勇气。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逐渐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克服惰性思维,进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的相关策略,确保小学数学日常教学更加贴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咨询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采用生活化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等新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日常数学教学效率。最后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问学态度进行培养,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摆脱对于教师的依赖,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月红.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分析与方法探究卟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8).

[2]王芬.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1).

[3]刘万能,刘志梅.在继承中发展在扬弃中前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J]1.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2,(11).

[4]张凤.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模式[U].中国文房四宝,2014,(4).

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新课改理念下,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已经过时,没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难以促进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实现,因此教学方法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教师结合新理念进行了课堂创新,并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和对策,以此促进了学生思维和主观能动性等逐步提高。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讲述如何实现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方法;学生;能力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一些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了过去。自新一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便逐步转变了教学方法,并且秉承新理念展开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跟上时代步伐。小学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和发展十分重要。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对课堂进行创新,以此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基础上综合能力得以发展。

一、善用问题引导,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以及锻炼学生思维已经成为了新课改模式下教师们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以学为主目标的前提。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更为重要,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探究,促使他们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的基础上,使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水平和学习效率得以提升。具备数学思维的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会表现得更加积极和主动,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加法结合律”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先以填空的形式以及判断的形式带领学生一起复习了加法交换律的知识点。随后,当教师将不同位置标有括号的两道加法算式展示出来后,直接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两个算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分别在哪里?”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两者的不,将数字和结果的相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等知识点回答出来,教师也由此引出了“加法结合律”。在讲解“加法结合律”知识点时,教师也是通过展示实例的形式展开,促使他们自主从实例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并由此加深对激发结合律的认知。在问题情境下,学生们的思维水平得到了锻炼,学习兴趣也逐步升高。

二、创设情境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国家教育纲要中重点指出了学生学习、实践、创新等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鼓励教师们将之作为教学的重点。新课改也提出了“以生为主”教育理念,为教师们指明了方向。情境教学手段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也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成长。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展开教学活动,以此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掌握知识的效率。

例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负数”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一上课便说道:“同学们每天都在数字打交道,你能列举出哪些场合能够用到数字吗?”很多学生将去超市购物时商品上的价签中标有数字、书本后面有标有数字的定价、体育课上教师还会让自己报数等例子列举出来。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逐步将足球比赛中丢失分情况、班级转进转出学生情况、做生意盈亏状况的音频播放出来,鼓励学生记录音频文件中的数字,并由此引出“负数”。在情境中,学生们不仅能够认识负数,还能够体会到负数对于生活的意义。当教师利用天气预报详细地讲解负数知识点时,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更高,掌握数学知识的效率也由此增强。

三、数形结合教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数形结合理念和方法是帮助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众多数学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当学生的思维正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讲解数量关系时引入图形辅助,也可以在讲解图形中的边长和面积关系时用数字辅助,实现数和形的有效结合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在数形结合的数学环境中,学生们掌握了此方法后,解题能力也逐步增强。

例如,学生在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了抢答游戏,将他们带入课堂中。当学生通过游戏回忆起几个不同的长度单位以及单位间的相互转换的关系等知识点。随后,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并和自己手中的正方形纸片做对比,以此确定出大小是一致的。很多学生都提议教师将自己手中的正方形的边长测量出来,然后计算出面积。但是在测量过程中,有的学生使用了分米的单位,有的学生使用了厘米单位,得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教师随之鼓励他们探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间的关系。学生们立即通过画图分别将一平方厘米和一平方分米展示出来,并且进行了对比,自主得出了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转化关系。当教师展示出应用题目后,学生们第一时间就画出图象并标记上数值,然后再进行计算。在数形结合数学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的解题速率和解题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进行了教学改进与创新,提出了以上几种不同的高效教学策略,在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等综合能力提升的基础上,使其数学素养也随之升高。

参考文献:

[1]李穆.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6,000(007):57-57.

[2]熊秀平.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7).

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提出和实施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适应性的改变和创新,以继续展示其应有的教育功能,而不落后于时代发展。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现阶段面临的新任务和要求,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和本质,有效促进情境教学的灵活应用,使数学课堂真正活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效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策略

隨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推进,教育教学确立了更明确的目标,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境教学的应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可以使小学数学教学达到更高的水平。本文将从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设计递进性题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四个层面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目标下应用情境教学的具体途径。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当学生的学习内容接近他们熟悉的情况时,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并有更多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同时,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让数学回归生活的目标,这充分反映了接触生活教学的重要性。在这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将生活元素融入实践教学,创造熟悉的情境,恢复场景,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感知数学的存在,理解数学学习的基本意义。

例如,在教授小数乘法时,笔者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首先,笔者模拟了学生在超市购物的情况,在活动中,笔者扮演超市销售人员,学生扮演顾客购买商品,笔者将在各种商品下标记价格,如,文具盒的价格是15.5元,铅笔的价格是1.5元,橡胶的价格是2.3元。然后,笔者在购买前创造了一个背景,一名学生帮助五名学生购买铅笔盒、橡皮。在设置故事背景后,笔者邀请学生模拟场景,当学生在台上选择商品时,他们首先整理了学生需要的五件商品,然后为自己选择了一个文具盒。选择完成后,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这些商品的价格列出并计算结果。笔者发现,学生列表的计算方法有很多,如1.5×5+2.3×5+15.5或(1.5+2.3)×5+15.5。

二、设计递进性题组,引导学生知识迁移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旧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和构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的基本特点,适当改变数学问题的条件、数量、形式等,逐步设计和实施问题组,让学生从旧知识的理解,实现新知识的有效迁移,学习从例子中推断,理解基本概念和核心知识,详细解决思想和技能,最终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数学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以足球比赛的开始为例,在每一场足球比赛中,裁判都会通过投硬币来决定开球。这么公平吗?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人说公平,也有人说不公平。然后,笔者分析了投掷硬币的概率,让学生意识到投掷硬币的概率分别占50%。此时,笔者将让学生思考,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两支球队公平开球呢?根据笔者的想法,学生们建议他们可以用两个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两支球队,把两个球放在一个盒子里,裁判可以让抓到规定颜色球的那支球队先开球。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知识理解

数学知识是抽象和模糊的,如何使其更直观,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情境创造的关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多媒体、电子白板、微课堂视频、高效设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实现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思维联系,转型最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当教授圆的周长时,笔者首先使用事先准备好的道具来演示圆,如,笔者用一根细丝围成一个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周长。对于细丝围成一个圆,可以拆卸并拉成一条直线,测量垂直细丝的长度非常简单。然而,面对其他圆形物体,我们不能拆卸所有物体。因此,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要学习如何通过简单的公式计算圆周长,然后笔者引出圆周长计算公式,让学生初步熟悉。随着课程的推进,笔者通过信息技术创造了直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公式的起源。同时,笔者还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了1000多年前中国数学家祖冲的故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本质,从而实际发展和改进学生的思维。因此,在双减的背景下,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不仅要依靠理论知识的教学和解释,还要依靠思想方法的不断渗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数学知识的获取,体验函数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细想,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逐步过渡和转变,为学生的深入数学学习和探索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低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在20以内加法知识点中渗透到数学思想中,一个加数变大,另一个加数保持不变,和会增加。这种函数思想比简单的计算练习起着更大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的变化规律。以面积知识点为例,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深入理解区域公式。此时,笔者将指导公式S=a×b,让学生了解公式中的面积S随矩形两侧的变化而变化,在引入函数思想后,笔者将给学生尝试和体验函数思想的空间。

总之,在双减政策的提出和实施下,如何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已成为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真正实施双减理念的关键,减轻学生负担的关键。因此,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要在实践中承担自己的责任,不断探索和探索,以双减政策和素质教育要求为指导,促进教学方法的全面创新,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实现快乐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施人瑜.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个性化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21(09):26-27.

[2]杜海清.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6):173-174.

[3]姚永妃.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效课堂,这一模式的推行让教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从被动变主动,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和学生适应了这一模式,他们知道在课堂上该做什么,要做什么。

关键词:数学,高效课堂,小组合作,构建

一、树立课改理念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实施课改之前,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是严格的传授者和被传授者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能乏味的被动接受。最后只能造就低效的教学课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们学习的引导应转换角色模式,尽量引导学生自己探究问题,自己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这种学习状态才能促成高效课堂的形成。

二、营造愉快活跃的课堂气氛

数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果我们的数学课堂也是传统的“家长制”模式,那么这样的课堂将是低效的课堂,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将教师的角色定位成学生的引路人。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学生提出的任何质疑,做到充分尊重学生。除此之外,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师语言的幽默和亲切的态度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三、注重科学的教学模式

目前我对数学高效课堂分为三个部分: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和检测反馈。

第一部分是自主预习。时间大约5-8分钟,基本要求如下: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采用相应学法自主学习,各小组组内进行自主预习检查、检测、帮扶,完成基础知识,初步落实目标。教师及时掌握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和目标落实情况。

第二部分是合作探究。课堂探究案主要是几题具有代表性的例题(根据课时内容的需要定数量),让学生当堂思考,当堂完成展示。探究展示课大约15分钟,按以下的流程安排:1.学生在下课时把探究题抄写在黑板上(一般3-4题,都是紧扣预习案和课时重难点精选的典型例题,同时要注意题目的难易度)。2.全班同学用十分钟的时间针对所有例题进行探究交流。3.每组代表抽签,决定展示题号。4.每组A级学生结合本组抽到的探究题先进行帮扶,再抽签决定上台展示人。5.展示结束后随意找人重复展示内容。6.最后留五分钟抽查部分人到黑板上去板书。

展示的教学内容要注意:1.基础性的知识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展示。若学生在自主预习课上通过自学、对学和群学已经掌握的内容不展示,利用小组帮扶互相检查即可;若學生通过预习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太理想,那么老师可以选择能代表这些基础知识的典型例题,先进行针对性的点拨再让学生展示。2.课时重点内容在自主预习课上先给学生点明,同时强调学生在展示讲解例题的过程中不仅要讲清解题的过程和方法,而且要讲出为什么这样做?要对题目进行分析;做到到“授人以渔”的目的。这样课堂展示的针对性强,时效也会随之提高。3.课时难点与课时重点内容处理方法大致相同,也是在自主预习课上给学生点明,但在自主预习课上老师要与学生进行充分地交流与互动,弄清学生在难点上能学到哪一层次,困惑在什么地方;若学生感到难点非常棘手、很茫然时,老师干脆先讲给学生听再让小组自主互助。在展示环节老师再对抽到难点的小组进行辅导,从而实现学生讲题的高效。每组展示完,有几分钟质疑的时间,同学们可以互相提问,也可以说出自己没听明白的地方。4.在上台展示的人员安排方面我认为:讲课的学生上台就可以了,组内其他的学生仍坐在原位;下面的同学注意倾听、思考,关键内容做好笔记,若有补充或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大胆提出,确保基础知识全部过关。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察觉课堂进程中发生的独特而细微的变化。要“点”得适时,“拨”得恰当,随时调控教学。

第三部分是检测反馈。依据科学认知、自主生成规律,针对每一步骤目标(基础知识的掌握、重点考点的过手、知识运用的巩固)的达成,层层递进。教师通过导学案中的课堂检测,以及单元检测、学情检测等手段促成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新课改后,教师如何把握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来构建数学学习的高效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总之,我们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成功,有收获,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扬优点,弥补缺点。

参考文献:

1.郑宽学  《课改的春天》   重庆出版社2012.12

2.冯恩洪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1.7

3.肖  川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中学数学教育,2004.4

上一篇:语文新课改研究论文下一篇:新课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