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方案论文范文

2023-09-16

建筑施工方案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文章针对现代水利工程隧洞施工,结合西藏某地区水电站实例,从隧洞开挖施工、钢拱架施工、衬砌施工三方面分析了隧洞施工技术及其要点,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并介绍了有效预防和处理隧洞塌方的方法,旨在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水利工程;隧洞开挖施工;钢拱架施工;衬砌施工;水电站 文献标识码:A

如今,水利工程正迎来全新的发展局面,但也面临着许多的考验,使得施工质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满足人们的迫切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还需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研究。隧洞是水利工程的重要建设环节,其施工质量与工程好坏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隧洞施工的难度较大,对于隧洞施工,支护是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的重要前提,如果未对支护给予高度重视,将有可能引发塌方等严重的事故。因此,应根据实际的工程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隧洞施工安全,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1 工程概况

某水电站位于西藏某地区某倾多镇,距倾多镇12km,距某城43km,下游距河口20.5km,是波得藏布干流四级开发的第三级水电站,上接热西水电站,下邻朱西水电站,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2453km2,多年平均流量为132.0m3/s。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为0.036kg/m3,为少沙河流,多年平均总输沙量为18.0万t。

2 隧洞开挖施工技术

在对隧道进行开挖的过程中,应根据工程的施工情况选取适宜的开挖施工技术,从而在确保施工进度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开挖质量,避免欠挖等问题的发生。在选取具体的开挖施工技术时,应对隧洞围岩的类型、断面进行充分的分析和了解。一般而言,在实际情况中较为常用的开挖技术主要有两种:

2.1 全断面开挖法

这种开挖技术适用于围岩情况较为良好的隧洞中。如果围岩的质地较硬,可采取钻爆的方式形成隧洞,然后再进行必要的支护施工。全断面开挖的主要特点为可以大幅提升施工效率,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很大程度上缩减施工周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应的组织方案进行施工,以免受到交叉施工等问题的影响和干扰。

2.2 导洞开挖法

这种开挖技术与全断面开挖的不同之处主要为,首先需要在隧洞的断面上实施开挖,然后根据具体的设计方案确定导洞的具体尺寸与形状。这种开挖技术更加灵活,可以在施工中对前方的地质情况进行探明,利于隧洞排水,还能为后续的隧洞通风等提供一定便利,此外,这种开挖方法的爆破施工效果更加明显。

3 钢拱架施工

用于隧洞支护的钢拱架有许多种类型,较为常用的两种为工字钢形式与格栅形式。根据隧洞断面的轮廓,对钢拱架实施加工,同时通过放样制成弯曲的模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加工的钢拱架,需要进行组织试验,以明确其尺寸等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在加工过程中,为确保钢拱架满足实际要求,其外围的轮廓误差不得超出3cm,平面翘曲度不得超出2cm。钢拱架单元需指明其单元号与类型,并尽量存放在干燥无水的地方。保证钢拱架外围包裹足够厚的保护层,喷浆厚度达5cm之后再进行安装。如果隧洞围岩与钢拱架之间存在间隙,应在缝隙处垫上一个垫块。定位筋连接钢拱架与围岩,在实际情况中尽可能使用锚杆进行定位。在上述准备工作均已完成之后,即可开始安装,安装的施工流程如下所述:

第一,人工安装分片钢拱架,在隧洞的掌子面组装钢拱架,同时拧紧连接螺栓。

第二,在安装之前,需要对掌子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同时对钢拱架底端的残渣进行挖除,然后使用石块或方木对高度进行调整。

第三,钢拱架完成校验之后,每隔2m加固一次,确保钢拱架与围岩完全贴近,无法贴近的地方需使用石块等进行充填。对于安装而言,焊接是十分关键的工艺,其施工要求为:(1)焊接施工前,需对接头进行检查,确保接头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2)焊接过程中所用的焊条、焊剂等材料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其性能、型号等都需与设计要求相匹配;(3)焊接施工开始前,需要对焊接的位置进行全面的处理,清除锈迹、油渍,确保焊接完成后不会出现缺口等现象;(4)焊接施工开始前,应结合具体的施工条件开展试验工作。

4 隧洞衬砌施工

4.1 衬砌施工设备

本工程采用C20混凝土进行衬砌施工,隧洞的衬砌结构如图1所示,衬砌工艺选取组合模板,混凝土搅拌机选用JG500,由人工进行上料,分别在进口处、出口处、支洞口处进行混凝土材料生产。结合本工程隧洞的实际特点与现有的生产力,每仓的长度确定为10m。为满足施工质量要求,采取混凝土泵送顶模的方式。浇筑施工过程中,需根据不用情况采取相应的振捣设备进行捣固密实。隧洞衬砌施工前,需先对洞身实施冲洗,以此避免附着的杂质影响正常施工。

4.2 钢筋的制备与安装

施工人员应按照图纸与规范制备钢筋。钢筋的规格必须满足后续绑扎与焊接施工要求,搭接双面要求接头的实际长度不低于所用钢筋直径的4倍,主受力筋的长度不得低于其直径的20倍,受接筋接头的长度不得小于其直径的30倍。钢筋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除锈,钢筋绑扎要做到牢固、均匀,同时还要为后续施工留下一定保护层。

4.3 模板安装

钢筋绑扎施工完成且通过质量验收后即可开始模板安装。模板安装的流程为:(1)安装前对模板进行检查,模板不得存在形变、不平整等情况,检查合格后在其表面均匀涂抹脱模机,安装必须紧密牢固,相邻两个模板间的接缝应严密,否则将会影响后续施工;(2)在混凝土强度达到总强度的50%时,拆除模板;(3)对于非定型的组合式模板,应先对其中心进行调平,然后检查模板的中心是否与隧洞中心重合,如不重合应进行调整。

4.4 混凝土浇筑施工

(1)为确保混凝土材料质量,禁止在施工中随意更改配比,在施工前应进行试验,严格控制误差;(2)尽可能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以防止出现离析等现象,如果混凝土出现离析、沁水等现象,应视作废料进行处理,禁止再次使用;(3)此次施工的混凝土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在8~14cm之间,在运输前,应对导管进行检查,以防出现漏浆。泵送应保持连续性,导管中的残留浆液应及时清理,以免堵塞导管;(4)浇筑施工中应安排专人对现场进行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不当之处并进行有效的整改。浇筑完成后应由监理人员负责验收。在对第一层基岩进行浇筑时,需要在浇筑面先铺上一层厚度为2~3cm的水泥砂浆层,以确保混凝土可以更好地黏结,有效防止脱落问题的发生,为隧洞的后续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5 隧洞塌方处理及预防

有效防止隧洞塌方是切实保证隧洞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施工人员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施工开始前,根据地质勘查结果,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与具体要求编制一套详细且全面的施工方案。施工阶段中,需要对隧洞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监测的结果和施工反馈信息对施工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正,以此有效提高方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起到有效预防隧洞塌方的作用。除此之外,从施工的角度讲,还需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5.1 缩短开挖进尺

对于岩性发育情况相对较差的隧洞而言,在施工中应制定一套可靠且行之有效的进度控制计划,爆破施工中尽可能减少实际装药量,并做到放小炮或直接不放炮。在现场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中,可采取多人开挖的方式,但要保证断面的规整性,为隧洞支护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降低塌方等事故的发生几率。

5.2 随时观测隧洞情况

隧洞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进行定期的量测与观察,深入分析二者的具体变化规律,根据规律制定一套针对性施工方案。如果实际情况的地质构造情况较为复杂,则需在适当的位置埋设收敛计,以便对岩体实际稳定性进行超前预报,为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5.3 切实加强围岩支护

加强围岩支护不仅是隧洞施工的重点环节之一,也是有效预防隧洞塌方问题的关键举措,及时且正确地设置围岩支护可以从根本上消除隧洞塌方。支护方法也有许多种,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围岩所适宜的支护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施工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酌情处理。

6 结语

总而言之,隧洞施工质量是决定水利工程好坏的关键,由于施工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为此,应在充分考虑各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把握每一个施工的细节,关注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施工技术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此外,施工人员还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意识,强化施工管理,提升自身的技术应用水平,做好灵活应变,规范施工,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水利工程隧洞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崔佳.试分析水利工程隧洞施工技术及措施[J].价值工程,2014,(32).

[2] 林志光.水利工程施工中土坝防渗的技术处理措施

[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1).

[3] 陈晓玉.对水利工程隧洞施工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吉林农业,2014,(20).

[4] 杨克珊.水利工程隧洞施工的几点认识与探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0).

(责任编辑:小 燕)

建筑施工方案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市政基础设施的地下管线和管线项目数量不断增加,管廊和管网施工混乱导致地下空间资源短缺、维护和保养不便,影响了城市的运行秩序,制约着城市的健康发展。为了有效解决后期频繁的道路开挖、修复等给交通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加强对市政工程管廊和管线施工技术的研究,有效解决管线布置及安全问题,实现地下空间资源的集约化开发,以符合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因此,加强市政工程管廊和管网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市政工程管廊;管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1导言

市政管廊属于交通运输行业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管廊工程建设和城市总体发展有直接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需采取有效措施,对于管廊施工过程质量有效控制。由于管廊和管线工程各项施工不但专业性强,而且复杂程度极高,因此对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专业知识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与此同时,管廊施工环节还可能受到材料方面的影响,因此,需要施工单位强化管廊和管线施工环节各项管理,才能从本质上解决质量问题,确保市政管廊和管线项目建设质量。

2市政工程管廊和管网的施工现状

常规条件下,市政工程的施工部门通常会在管线施工方面,将不同的管线置于同一空间之内,还可以利用专门检修口或者吊装口辅助施工建设及管理,这一过程就是综合管廊的建设。因为综合管廊属于城市基础建设内容,不但具有集约化特点,而且还具有现代化特点,在世界多个国家已得到认可。但是,在我国这类基础设施的应用时间相对较短,仅在个别城市得到大规模应用,大部分城市的管廊建设还处于设计、初期建设等阶段,与此同时,综合管廊施工阶段,还可能由于管理不当,出现重复施工这类问题,既浪费资源,又占用土地,消耗资金成本,对于城市环境、人们生活都可产生不良影响。部分城市管廊在建设之前可能没有按照要求,对于地下管线展开合理设计,有效规划,不同管线的施工位置存在差异,导致管线投入使用以后维修相对困难。因为管廊建设、管廊使用和管廊维护等工作大多由施工部门负责,其他相关部门参与交流情况较少,使得管线设置存在不科学的问题,无形当中增加了施工难度,也为后期维护带来不便,影响管廊性能的发挥。除此之外,城市当中,地下管线埋设施工方面管理不规范,导致管廊使用过的出现渗漏问题,质量问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为了保证综合管廊施工质量,需要针对施工环节存在的各类问题,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高效完成管廊施工。

3市政工程管廊和管网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

3.1管廊施工技术要点

3.1.1顶管施工技术

顶管施工是盾构法施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运用该方法进行作业时,不需要进行整体面基坑开挖作业,应用该方法还可以穿越公路、铁路、河流、地面建筑物、地下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线路等,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在顶管施工应用中,关键在于根据主顶压缸及其管道的阻力作用,将工具管或掘进机从作业管井内穿过土层推向接收井内并吊起。此外,也可以沿掘进机后面的管道或工具管两口井中间,完成非开挖管线铺设。顶管施工技术多适用于大型管道的非开挖管道铺设。具有很高的高效性和经济性,在施工现场也能起到很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此外,应用该技术实现工程建设还具有诸多技术优势,无需在地板上进行开挖,无需拆迁,不会对地面上的建筑物造成影响,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3.1.2浅埋暗挖法

浅埋暗挖法可以在地下浅层中进行使用,因为这种形式埋深较浅,所以针对地层岩性较差,地形环境比较复杂的区域而言,浅埋暗挖法可以起到一个良好的使用效果,能够保障操作的顺利性和施工的完整性。因为城市的人流量较大,交通相对频繁,在这个区域开展施工的过程中会给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过这种措施灵活性较高,覆盖的范围较小,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能够避免在城市施工时期产生一些问题。在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时期,借助浅埋暗挖法能够使用较多的辅助工法,使用多种形式的挖掘措施,保障支护的有效性,使其和周围的围岩起到联合支护的效果

3.1.3拉森钢板桩支护技术

在拉森钢板桩支护操作前,必须仔细检查每件鋼板桩的质量,清除钢板桩施工连接锁的锈迹,部分变形明显的钢板桩施工需要更换。因此,必须解决钢板桩施工中存在的所有问题,才能进行打桩操作。在打桩时,可以在钢板桩施工的锁扣内部抹一些油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打桩操作提供方便。此外,在打桩现场还需要详细了解此处地下管线的情况,要准确安放支护桩的中心线,避免打桩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从而影响打桩施工的顺利进行。如果在实际打桩阶段出现无法打入的情况,需要采用长螺旋导孔,引孔深度一般为10m,以保证打桩深度。最后,必须对所有插打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要保证每根钢板桩施工的坡度不超过1/150。如果斜度过大,则不能按拉齐的方法进行斜度调整,所有钢板桩施工必须拔出重新打桩。

3.1.4“明挖现浇”技术

一般而言,“明挖现浇”技术是城市综合管廊施工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该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有:覆盖面积广、施工效率高、操作简单等,没有地面交通和环境等限制时能够取得最佳的施工效果。对于施工面积较大的管廊工程,在长度方向上划分出多个施工段,结合“明挖现浇”技术,可以实现各个施工段开展流水施工,有利于缩短施工周期,提升施工进度。但是,该施工技术存在着一个明显缺点是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大,阻断交通时间也较长。在具体的应用当中,需要大型挖掘设备、井点降水、基坑监测等作为辅助工具和措施,这样可以有效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安全,降低施工成本投入

3.2管网施工技术

3.2.1沟渠开挖施工技术

在进行管沟开挖前,要充分掌握工程的实际情况,施工方案和深沟开挖必须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制定,有效防止开挖过程中坍塌事故的发生。沟渠开挖完成后,必须在管沟底部设置一定厚度的片石层。如果路基的承载能力特别强,这个过程可以取消。雨天作业时,应制定具体的防水、排水操作,防止管沟被水淹。

3.2.2管线敷设

管线敷设作业是合管廊施工建设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管廊施工的核心内容和环节。如果管线敷设作业活动出现偏差,会导致施工无法正常开展,也就无法保证市政管道建设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只有确保管线敷设作业质量合格,在施工过程中对管廊建设的要点进行全面详细的收集和整理,各项技术规范和标准得到充分的执行落实,为管廊建设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确保综合管廊建设水平的稳步提升。所以,必须要结合管廊施工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以及周围实际地下空间情况等因素来合理组织开展管线敷设作业活动。

3.2.3管道安装

市政工程管网管道安装前,应对管道安装环境进行详细检查,确认施工环境良好。管道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管道接口的位置,必须观察管道接头位置的松紧度和管之间的高度,并全面防止因接头位置不合适而造成的泄漏和管内不平整造成的堵塞;对管道安装后的维护。完成管道安装后,应使用水泥砂浆进行擦拭处理,擦拭时应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操作。与此同时,水泥砂浆的材料比例应符合实际情况的要求,并按施工标准充分搅拌,以确保水泥砂浆的强度和可加工性。

结束语

总之,市政工程管廊和管网施工质量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市政工程后期维护和整修的费用,而且可以提高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避免对城市道路和周围环境造成二次破坏。因此,要有效地推进市政工程建设,必须加强管廊和管网施工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陆文斌.市政工程管廊和管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1,6(14):126-127.

[2]刘正刚.市政工程管廊和管网施工技术要点[J].工程技术研究,2021,6(15):106-107.

[3]狄艳林.市政工程管廊和管网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2020,29(05):138-139.

建筑施工方案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构建建筑结构施时,应综合性地探究建筑设施自身的抗震问题,合理地使用相应的抗震措施,使其可在较长时间中抵御地震。建筑施工单位必须注重地震防范工作的开展,采取不同种类的结构更好的抗震减灾,吸取大量的地震能,把地震的损害程度调控至最低。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建筑结构的减震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减震;性能;设计

1、高层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概述

建筑设施内部的阻尼数值和地震能量消耗存在较为紧密的关系,在开展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时,应利用好这一特点,适当调整建筑设施内部的阻尼大小,利用建筑设施阻尼更好地吸收地震的能量,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主体结构的稳固性,尽可能地减轻其所遭受到地震灾害。将隔震技术应用到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中,已经成为我国时代发展的必然。我国在汶川地震后,隔震建筑设施的种类及数量越来越多。通过使用消能减震技术,安装消能减震设施,更好地调整结构的阻尼比数值,避免建筑设施的结构产生变形等问题,利用附加装置更好地吸取地震的能量,全面性地防护主体的结构,防止其在遭受地震灾害后严重破损。就数值统计信息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应利用好消能减震的结构,更好地提升建筑设施的抗震性能。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隔震措施

高层建筑设施的隔震措施具有多样化的特性,为实现最大的隔震效果,应与隔震措施相结合,开展隔震层的设计工作,根据施工的地质地貌特征等,选择相应的隔震材料,并在相应的位置上设置好隔震措施。

2.1 特殊材料地基隔震措施

地基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主要是因为地基会直接接触地震,同时还是地震波的直接受力区域,所以,需要做好地基的隔震处理,对基础的部分开展特殊化的处理工作,做好垫层的铺设工作,更好地降低地震波给建筑设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种处理措施的使用历史悠久,主要是借助消耗地震能量的形式,切实地保障建筑设施的安全稳固状态。在做垫层时,通常会使用砂及粘土一类的物质。

2.2 基础隔震

基础隔震措施需要借助隔震装置设施,将其装置安装到基础和上部建筑设施中间的位置,隔震层的位置会有所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震波向上传递的数值,该种隔震措施较为传统。所以在实际的施工中,缺陷问题会比较严重,该种措施主要被应用到一些地层的建筑设施中,如果将其应用到高层建筑结构中,根本无法达到较好的隔震效果,同时还会延长建筑设施的自震周期时间,无形中增大了建筑设施的自身重量,影响到隔震的处理效果。所以应根据建筑设施的实际状况选择相应的基础隔震措施。

2.3 结构悬挂隔震

结构悬挂隔震处理措施是把建筑设施中大部分全部悬挂起来,一旦发生地震,悬挂起来的结构并不会遭受到地震的损害,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建筑设施所遭受到的损害程度,该种隔震措施主要被应用于大型钢结构的建筑设施当中,其给设计所提出的要求会比较严苛,应把主体框架及子框架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子结构受到地震的影响。结构悬挂隔震的工作原理就是让建筑设施的主框架可以在地震中随着地壳运动摇摆,借助锁链进行连接,帮助其更好地传递地震能量,待地震传递到相应部位时,能量会逐渐减小。该种隔震措施的效果较好,可以较好地隔断地震给建筑设施造成的损坏,但是该种隔震措施的使用价格较高,并不适用于一般的建筑设施。

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减震措施

3.1 新建建筑设施结构减震措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创新建筑理念不断出现,同时相关的新型建筑也逐漸涌现,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能了解的相关信息也不断增加,所以当前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意识关注度也在逐年攀升。在当前的城市建筑物建设过程中,人们对地震的关注度不断增加,相关的建筑物都在增加抗震性和减震性。就目前的建筑设计而言,想要提升整体抗震效果需要对各受力环节进行整体质量的提升,针对各基础部位进行强化,通过特殊处理的相关建筑物基础部位能得到强化,不会出现有关的质量问题,同时在建筑物的各部位安装相应的减震装置,可缓解地震带来的能量冲击,有了相关的减震效果能防止地震影响出现,添加减震措施,加强隔震层,最大程度地提升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3.2 已建成建筑物的抗震加固

对于地震的对抗而言,建筑物不仅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完成相关的减震措施添加,同时随着建筑物的使用,其质量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因此后期添加减震和抗震措施也是较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就当前的后期减震措施而言,需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的质量提升,并且在当前的建筑物使用过程中,需要更换相关的减震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减震措施的效果会出现减低,所以不断地进行整体更换才能提升整体的使用效果,以达到抗震效果的整体提升,使其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4、减震隔震构造措施

地震发生时,无论是高层建筑还是多层建筑其整体结构都会受到破坏,其中最为严重的情况是水平位移,所以在整体的减震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应的隔震层来抵挡地震冲击力,有了良好的地震隔震层建设能保证整体结构不会出现质量问题,最大程度地抵挡当前的内部结构位移情况。对整体的设计而言,减震隔震结构上需设立有关的隔离缝。隔离缝整体的宽度不需要过宽,同时对于整体的结构而言,不仅需要设计竖向隔离缝,并且需要设计横向隔离缝。有了相关的隔离缝设计能最大程度地减轻地震冲击力带来的破坏,同时对于高层建筑物而言,其需要设计电梯井,采用下挂的方式来进行处理,通过多种设计能减少建筑物的横向位移情况,减震层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排水管道和电气强弱系统都进行整体研究和提升,全面防止相关的水平位移出现。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地震的多发带,所以必须要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工作中注重隔震减震的设计,以此保障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品质。把建筑设施的抗震问题放到重要的位置上,选择相对应的结构设计方案,尽可能地防止其受到地震的影响,避免破坏或影响建筑设施。利用建筑结构抗震规范内容,总结各个国家的建筑抗震经验,正确地指导建筑抗震设计工作,以此更精确地反馈出各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谢天祥.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分析[J].居舍,2017(36):68.

[2]陈明.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问题及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52):102.

建筑施工方案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住宅建筑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排水工程是现代建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用水,因此,切实加强建筑给排水设计,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着力提升设计质量,才能使建筑给排水设计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要求。本文就现代建筑给排水设计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室内;给排水;问题;分析

1、建筑室内给排水设计的概述

一个住宅的给排水系统便是整个住宅系统中的关键核心。如果在室内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出现了一些缺陷或者纰漏,不仅会给居民生活带来影响,还会给施工单位的社会信誉造成严重损害,为此建施工单位必须重视给排水系统的设计。随着节约型经济的构建,我国的建筑行业中也在推行节能技术,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如果加入节水技术的应用,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节约,促进节约型社会的构建,,改善整个住宅建筑的给排水系统,达到既方便人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又清洁环保,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2、建筑室内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给排水管道的设计中,通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给排水工程中的压力问题

高层建筑供水分为高区、低区供水。从低区供水来看,其主要采用的是带气压罐的供水系统,有的则用高水位的水箱进行供水。由于高层建筑的具有很高的高度,在进行排水系统布置时,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水的压力问题,就很难维持系统的平衡。

2.2给排水管道容易出现堵塞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中,一般是与土建工程进行交叉施工的。在对管道进行设置时,一般有土建施工人员完成。这些人员在给排水专业方面的知识技能往往比较薄弱,在施工时比较粗放,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常常不能完全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置。在管道设置时,往往容易使管道中留下施工时的废弃物,导致管道排水不畅。

2.3排水管道的噪音干扰问题

现在的住宅中,空间越来越大,一般都是双卫设置,厨房与卫生间的距离比较远,管段距离增加,用水时容易在水管末端出现噪音。当外网水压过高时,水流速度就会过快,这样很容易使管道接近共振而产生震动,从而发出噪音。

2.4地漏水封的设置问题

建设及施工单位为降低造价,往往使用市场上价格低廉的地漏,这种地漏水封一般≤3cm,满足不了水封深度要求。排水时地漏的水封由于正压或负压被破坏,臭气进入室内。好多居民反映家中有臭味,而且厨房排油烟机打开时更加严重,就是水封由于压力波动被破坏所致有的厨房内设置了地漏,由于长时间没有补水,特别是冬季供暖时水封容易干涸。

3、建筑室内给排水设计要点

通常从功能上来说,设计时常把住宅建筑室外给排水隶属于建筑给排水的一部分。而实际上它不单单需要考虑满足建筑居住上的需要,还要考虑与市政给排水的衔接,因此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比较多,是最能体现给排水设计师的综合素质的一项设计,需要有熟悉的专业知识和足够的业务技能,需要注意的设计要点如下:

3.1建筑室内给水设计

3.1.1变频调速供水

变频调速供水装置是采用离心式水泵配以变频调速控制装置,通过改变电机定子的供电频率来改变电机的转速,从而使水泵的转速发生变化。调节水泵的转速,可以改变水泵的流量、扬程和功率,使出水量适应用水量的变化,实现变负荷供水。变频调速供水的最大优点是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避免了水箱水质二次污染,高层建筑给水设计时,优先选用变频调速给水方案,采用变频调速装置比一般供水设备节电10%~40%。

3.1.2适当增设室内控制阀

传统的单元住宅给水设计是在引入管的起始端和每一根立管的底层出地面处设切断阀门,而室外小区内则是一个建筑楼群共用一个地下控制阀门。引入管起始端和立管底部的给水阀门不可少,其目的主要是为了:①立管管道及其阀门有破损漏水时,及时关闭阀门进行维修。②当底层住户发现下水管堵塞引起地面冒水时,可以及时关闭给水总阀,减少排污量,从而有效地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而小区室外支状管网增设分段控制阀门的目的则是为了管网末端埋地管道发生事故漏水时,可以利用分段控制阀门关闭水源进行维修,而不影响上游用户的用水,以停水范围不超过100户时设室外总控制阀。

3.1.3给水管道减压降噪音处理

住宅的“双卫”设计已经非常普遍了,厨卫的距离较远,其管线延长,但仍有设计人员将进户管道设计成DN20,但末端用水时就会产生噪音。例如,一些城市的自来水使用压力较大,水流过快就会引起管道接近产生颤动和噪声,一到用水高峰期就会出现用水障碍。建议分户水管采用DN25,设置可曲饶像胶接头,低层部分设置减压装置(减压阀、减压孔板、节流塞等)。

3.2建筑室内给水设计要点

3.2.1厨房排水管道设置

厨房洗涤池排水支管尽可能直接在楼板上接入排水立管而避免排水支管进入下层户内。而对于厨房地面排水是否设地漏,目前还尚有不同的看法。现代生活厨房地面一般已很少用水冲洗,少量的溅水用抹布就可完成地面的清洁,厨房地漏由于长时间无水补充,水封内存水蒸发后臭气返串地漏进入室内。同时,取消地漏还可避免地漏排水支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但是实际使用中尚存在使用不当或器件损坏以及管道爆裂的情况,此时厨房地漏就起到及时排放的作用,避免溢水而造成的經济损失。

3.2.2卫生间排水管道设置

同层排水是指在同楼层内平面施工敷设使得污水及废弃物的排放达到或超过同类和其他排水方式,顺利进入排水总管(主排污立管),一旦发生需要疏通清理的情况,在本层套内就能解决问题的排水方式。为了不使卫生间污水横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排水管道的敷设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降板同层排水方式

降板同层排水方式是近年来较多采用的一种方式。卫生间楼板下沉的设置方式参照《住宅卫生间》01SJ914。具体做法是卫生间的结构楼板下沉(局部)350mm左右,作为管道敷设空间。下沉楼板采用现浇砼楼板并做好防水层,按设计标高和坡度沿下沉楼板面敷设给、排水管道,并用水泥焦渣等轻质材料填实作为垫层,垫层上用水泥砂浆找平后再做防水层和面层。

2)沿墙敷设排水方式

该方式排水支管和器具排水管在本层结构楼板上方暗敷在非承重墙(或装饰墙)内或明装在墙体外,与排水立管相连。该排水方式达到了卫生、美观、整洁的要求。其不足之处是采用该方法时,设计时要采用一定形式的卫生器具,例如:大便器为后出水壁挂式。这种产品选择余地比较小且应采用相对应的固定支架。

3)地漏的水封设计

传统钟罩式地漏的封水容易挥发,常常造成了水道中的异味或者排水楼益处的液体进入室内,形成了室内污染。所以说,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排水设计说明书的设计型号进行生产,要与安装设计相吻合。为了避免施工中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地漏,建议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要注明地面漏水的深度。有的住宅在房内设置了地漏,由于长时间没有补水,造成干涸,就要及时的补水,建议设计施工时采用高水封或者新型防溢地漏。

4、结语

总言而之,建筑室内给排水设计是一项比较复杂且精细的体系,随着人们对建筑品质要求的提升,设计担负新的历史重任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设计人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寻求最佳的给排水设计方案,才能满足人们对建筑高质量、高品位舒适环境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吴金应.高层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的实现[J].科技咨询导报.2012( 23)

[2]张健力,赵亚利.浅谈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J]. 建筑科技.2011( 17) .

建筑施工方案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市政道路工程重要组成,在施工环节应该对主要产生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合理的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保证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运用展开分析,并阐述了技术应用要点,根据自身经验阐述了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通病;市政道路工程;应用

0 引言

混凝土施工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往往存在一些质量通病,针对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做好全面分析、优化,最大化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效果及价值展现,提高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

1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特点

市政施工项目通常属于政府部门管控,在实践开展施工过程中有相对较为严格的规定,所以在分析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特点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对工程施工现状有着充足的掌握,这样有助于合理地进行优化,为日后的施工提供帮助,保证施工的高效性及安全性。首先,市政施工具有规划性特点,主要就是在实践开展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而且通过前期规划有助于控制施工耗费及施工工期,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顺利进行。而且规划性作为市政施工的主要特点,目的是为了保证市政施工效果,弥补传统施工模式开展所面临的问题。其次,风险性特点,主要就是因为市政道路工程规模相对较多,在实践开展施工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经常受某一环节不规范的影响而导致施工存在风险,无法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产生的限制较为严重。而且若施工风险出现,则会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对于风险性特点,为避免其对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需要加强对监督与管理工作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制定针对性施工方案,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杜绝所产生的限制,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与此同时,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同样存在规范性,主要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基础步骤及技术的应用进行规范,确保施工人员应该严格遵循施工原则,进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减少所产生的限制,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多帮助。再加上市政道路工程特点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有着紧密的联系,需要通过技术的合理运用修正缺陷,并将各项施工优势充分发挥,降低混凝土施工的风险性,促进市政道路工程的顺利进行[1]。

2 市政道路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概述

2.1 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的重要性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环节应该加强重视,尤其是针对混凝土搅拌、运输、振捣及养护管理等,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才能够保证混凝土整体结构及强度,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及利用率。而且在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发展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在实践应用环节可以将自身的优势展现,需要得到广泛重视。与此同时,在实践运用环节还应针对外部环境进行优化,并科学合理的对混凝土进行配比,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确保其符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要求,避免受材料质量无法保证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除此之外,在市政道路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环节,为实现有效施工,则应该对当前施工现状有着充足的掌握,并加强对培训的重视,促使施工人员对施工要点有着充足的掌握,减少所产生的限制,促使工作人员严格遵循实际施工方案,保证混凝土整体施工质量。其中,在大型混凝土施工作业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一旦某一环节质量不够重视,则会导致混凝土整体性能及强度不足,影响后续的正常运用。因此,管理人员应该实现对混凝土施工要点进行讲解,加深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认识,进而合理地进行优化,保证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整体效率。而且在实际工作环节,为保证施工质量,应该针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进行分析,并针对施工课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将技术应用的作用全面展现。

2.2 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通病

市政道路工程混凝土施工环节,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混凝土在运用环节经常会受质量通病的限制,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其中,比较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有蜂窝问题,这种问题的主要产生原因就是混凝土结构局部有松动,而且混凝土中砂浆较少,有较多的石头块,进而导致石头与石头之间有空隙,若实践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配比不够合理,则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再加上混凝土搅拌不当或混凝土振捣不当也会有蜂窝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受施工不当而出现坑面的问题,若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则混凝土整体施工缺乏泥浆和凹坑,不仅会增加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甚至会产生一定的限制及影响[1]。由于受质量缺陷的影响,主要就是混凝土模板表面清理不够全面,在施工过程中浇水不够合理,而且若模板之间存在缝隙,则会出现局部渗漏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够全面,则会导致多种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市政道路工程的有序进行。不仅如此,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与材料质量有着一定的联系。

3 工程概述

本项工程项目为某新城的起步区施工,其中在实践开展施工的过程中主要包含5条道路建设,为全面保证施工质量,下表1为道路设计技术标准,需加强对各项工作的重视,并严格遵循各项标准,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势有效展现,促进市政道路工程的顺利进行。

4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要点

4.1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在实际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过程中,要想保证整体施工质量及效果,应加强对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视,这样可以全面掌握各项工作的开展现状,通过施工方案的进而制定相对较为合理的施工方案,做好前期技术交底工作,注重材料及设备的采购管理。首先,市政道路工程的参与方应该加强对沟通与交流的重视,这样有助于协调各项工作的开展,并共同参与施工制定及审核工作,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及时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将混凝土施工技術的优势发挥。其次,施工单位需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普及,促使工作人员能够严格遵循施工原则,杜绝受人为因素影响,促进施工工程的效益得到保证。除此之外,在材料及设备采购阶段,由于需要涉及到的材料及设备数量相对较多,所以尽可能选择信誉相对较好的供应商,保证质量的同时有效对成本进行控制,进而对各个施工流程进行监督与管理。而且为避免受采购人员与供应商勾结的因素限制,在采购管理应该进行全面审查,并对材料设备的型号、性能及质量进行检查,针对不合格的应及时处理退换工作,从基础上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4.2 原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选择与整体施工质量联系较为密切,为减少所产生的影响及限制,应该注重做好相对较为全面的分析,进而合理地进行优化控制,制定针对性原材料选择方案,为后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奠定基础。

首先,水泥的选择,混凝土施工时会有水化热产生,主要受水泥性能的影响,其作为混凝土的基础材料,水泥品种的选择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得到广泛重视,进而科学和选择。如重点分析混凝土体积大、表面系数小的特点,水泥水花放热集中及内部温度上升较快的特点会影响混凝土质量,才选择时应遵循市政道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要求。而且混凝土水化热若无法及时排除,则会导致混凝土质量无法保证,降低混凝土应用强度及质量[2]。因此,在实际选择阶段,为避免受水热化严重影响,则在混凝土选择是应该围绕水化热进行分析,优化混凝土品种的选择,这样有助于将混凝的优势展现。对于矿渣水泥来讲,由于其在运用的过程中热量较大,极有可能导致内外温差大,在选择环节应尽可能避免,杜绝所产生的限制。除此之外,为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在实践选择环节应该对膨胀度有着一定的掌握,并合理的选择有一定膨胀度的水泥原料,并对水泥细度进行分析,优化选择,保证水泥质量。

其次,骨料的选择,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通常骨料选择运用砂、石,要想保证整体配比质量,则应该选择品质及强度相对较高的骨料,并检测骨料中有机杂质与盐的含量,尽可能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而且在实践进行骨料选择环节,需要尽可能使用自然连续级配的碎石材料,并对骨料的粒径进行控制。例如,针对粗骨料的选择,应该将粒径控制在1/4左右,严禁超过配筋间隙的3/4,从而全面保证其质量[2]。

最后,外加剂的选择,在混凝土施工作业环节,要想全面保证整体强度,不仅应该注重水泥与骨料的选择,同时在选择外加剂时也应该注重分析,其有助于提升混凝土的性能,避免混凝土施工出现裂缝。因此,外加剂应尽可能选择粉煤灰,促使防裂效果不断提升,并在选择运用环节适当的添加减水剂等,保证水泥颗粒的分散性。

4.3 模板的安装

在混凝土铺设前期,需要根据工程情况合理的安装模板,并将模板的高度与混凝土铺设厚度设置一致。在实践安装模板时,应严格遵循防线位置,将模板放置在底层,模板两侧向底座钻孔,这样有助于实现对模板的固定。其中针对钢的间距来讲,应该控制在1.0 m~1.5 m之间。除此之外,由于混凝土施工环节会有缝隙,为保证效果,则应该选择运用水泥砂浆进行合理的填充,这样有助于保证注浆效果,避免受泄露的因素影响。而且在模板安装的过程中,还应该全面检查模板顶部的标高,若不符合实际设计要求,则应该合理地进行优化调整,严格控制整体质量,进而实现优化创新,保证整体浇筑效果,增加模板的稳定性,实现对各项工作的优化控制。不仅如此,在浇筑混凝土前期,还应该对模板涂抹脱模剂及废机油,便于拆除磨具,保证整体施工效果。

4.4 装设传力杆

在混凝土模板安装完成后,还应该合理地进行传力杆的伸缩调节安装,这样有助于合理的对各项工作进行优化,保证整体安装质量的同时,减少所产生的限制。伸缝传力杆的安装方案主要就是在接缝班上预留圆形孔,以便于传力杆顺利通过。在接缝板上设置木制或铁制压力接缝条,实现对接缝板的延长,保证传力杆为主设置的规范性,避免受到限制,有助于合理优化,还可以将设置的优势全面展现。对于传动杆长度设置来讲,需要通过刚性段当班进行优化设计,再将上层混凝土混合料浇筑优化[3]。在对邻接板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应合理的采取顶板木模型,并合理地进行设置,进而实现对各项工作的创新,严格控制加水量,并根据实测的砂石含水量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实际用水量的规范性,杜绝多种因素限制及影响。除此之外,在混凝土运输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将各项工作优化创新,还应该注重分析铺装、振动及找平情况,并根据水泥初凝情况及施工温度进行优化,防止灌浆过程中有渗透现象,进而合理地进行优化与完善,促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防止灌浆渗漏及离析情况的出现,进而合理地进行优化,为后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提供更多帮助。

4.5 混凝土搅拌过程的控制

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比例与混凝土的强度联系较为密切,所以应根据施工要求进行配比搅拌,保证整体施工质量,杜绝所产生的限制。在混凝土搅拌环节,原料应优化运用,确保配比符合各项要求。而且混凝土搅拌环节,为避免受出场时间运输影响混凝土质量,则应该控制搅拌站与施工区域的距离,确保运输时间相对较短,这样有助于保证混凝土整体性能。

4.6 摊铺与振捣

混凝土摊铺与振捣发挥一定的作用(如上图1所示),在混凝土均匀铺设后,采用板式进行搅动,在振动完成后应避免碰撞模板。对于平板振动器的使用来讲,应重叠10 cm

~20 cm,为后续振捣工作提供帮助。振动器应该在每个位置停留一定的市场,这样可以保证整体振动效果,避免受振动效果不佳而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及限制。而且平板振动器不应小于15 s,插入振动器则应该大于20 s,实现对混凝土混合物有效振动。当混凝土下沉及气泡情况消除,则应该制定后续找平方案[3]。

4.7 表面整修

混凝土摊铺与振捣完成后,需采用滚筒滚压法对路面进行找平处理,加强对表面整修的重视,这样可以在优化环节发挥一定的效果。其中在实际工作环节,需要实现选择大抹子,随后运用小铁板平整,最后运用牵引到拖拽,满足平整度要求。除此之外,为保证行车安全性,还应该对混凝土粗糙度进行處理,遵循表面找平方案及原则,最大化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效果。

4.8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养护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全面保证施工质量,并发挥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效果,则应该对现场温度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混凝土施工与养护温度符合各项要求。针对外界温度不适应混凝土施工的情况,应该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进行。而对于冬季混凝土浇筑来讲,应该尽可能选择在中午进行,并通过增大粉煤灰及矿粉比重保证混凝土质量。除此之外,针对混凝土养护工作的开展,为全面保证施工质量,则应该在施工完成后混凝土表面覆盖草垫或薄膜,并保证混凝土表面湿度,加强对养护周期各项工作的认识,并定期的检查混凝土是否有裂缝的出现,确保可以合理地进行修补,保证混凝土的使用性能,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市政道路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的过程中,虽然其能够将自身的优势展现,但是在施工现场仍然受多少因素限制,无法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影响市政道路工程的后续运用。因此,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运用环节仍然需要进行多方面改建,并通过技术的创新与优化,多科学的较差,建立并健全监督管理模式,严格并细致的监督施工过程中,同时应该加强对混凝土材料及施工设备前期准备的认识,提升整体施工效果。所以说,只有对各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才能够提升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效率,使得技术应用效果得到保证,弥补传统施工所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艾维.市政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1(5):2.

[2]耿旭东,付文金.市政道路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版),2017(39):1.

[3]张晓曦.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51):242-243.

建筑施工方案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建筑方案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初期阶段,其品质决定了整体建筑设计的质量。如果方案设计缺乏科学合理性,必定会影响后续设计环节以及施工图纸设计。即便是临时对设计方案进行补充和调整,也会对整体设计效果造成影响。为此,建筑企业应加大对建筑方案设计的重视,立足于长远视角,充分考量各方面影响因素,改善整体建筑设计的品质。

关键词:方案设计;建筑设计;价值与应用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各类住宅、商业建筑拔地而起,建筑设计工作也随之得到重视。在建筑设计中,方案设计是基础与前提。优质的建筑方案设计既要做好资料整理、理性分析工作,又要整合城市历史文化、生态环境、道路交通、空间布局、投资等要素。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对于提高建筑工程资源利用率、塑造良好的建筑品牌等意义重大。

一、建筑方案设计基本概念

在建筑设计中,方案设计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方案设计的重视度也随之提高,建筑方案设计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并成为建筑设计中的关键环节。由于方案设计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与复杂性较强的工作,且整个设计过程与建设方的经济利益关联密切,所以有必要在设计阶段与建设方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确保整体设计成果能够达到各方的预期。在设计初期全面考量施工空间范围、地质结构条件及现场周边环境特点等关键要素,根据业主方与施工方的基本情况,对建筑物外观形态、总平面布局、空间布局及功能区布局展开合理规划设计,为后续施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由于建筑行业管理不严明,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部分建筑单位对方案设计缺乏应有的重视,降低了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为此,必须加大对建筑方案设计的重视力度,以确保整体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

二、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价值

2.1传承历史文化的要求

科学的建筑设计方案应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城市在发展中会产生独特的文化形态,与城市地理位置、历史演变、气候环境、群众生活理念等有着必然的关联。建筑方案设计师通过综合分析城市发展的诸多历史文化要素,对设计方案的整体性、功能分区以及细节等进行优化,推动建筑设计方案与历史文化的契合,有利于设计出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富有城市专属文化特色的建筑[2]。建筑是人们开展生产、生活以及学习等活动的空间,不同城市的建筑形式各异,这些建筑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当然这得益于建筑设计方案的不断改进与优化。

2.2契合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

城市生态环境是建筑方案设计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建筑方案设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任务,设计之初需要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及建筑项目周边的环境进行全面考察。同时,还应了解周围民众的生活实况,充分明确城市生态环境与建筑项目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建筑施工项目建设的位置、建筑景观设计、建筑功能区的设计,还是建筑整体的结构设计等都要考虑建筑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是否与周围建筑风格相一致。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建筑方案设计师既要考量建筑的功能设计,使建筑能够满足民众的功能需求,又要考量建筑不会对生态环境发展造成威胁,能够与环境和谐共处。

三、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要点

3.1建筑总平面布局规划设计

在建筑总平面布局设计中,首先确定基础性设计内容与重难点设计内容。例如,安全出入口与室外活动场地的空间位置关系;全面探究人、车辆与建筑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确定建筑物的主要入口与次要入口。再者,人流的主要流动方向也是建筑设计中的重点内容,而且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总平面布局规划设计成果。设计人员应根据规划设计方案中的地形图,以及工程所在区域周边道路交通分布情况获取分析依据,同时对分析判断结果与现实情况作对比,保障整体建筑总平面布局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3.2功能分区设计的优化

当前国民的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同时精神需求也逐渐提高,对建筑物、环境的舒适性、功能性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开展建筑方案设计中,需要充分重视建筑的功能分区设计。建筑物功能分区可以直接反映出人们对建筑物使用功能方面的需求,所以设计师在开展建筑方案设计中,需要归纳和分析建筑物的功能,科学合理地布置各个功能分区,从而保证功能分区可以充分满足使用者的日常生活工作需求。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在功能分区设计中要加强分析建筑物的功能性,这也是整个建筑方案设计工作开展的基础。竖向功能分区和水平功能分区是建筑物功能分区设计中最为主要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通常设计师更加重视的是竖向功能分区,然后再合理划分水平分区。此外,建筑设计师要加强分析建筑功能分区特征和分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为基础合理布置各个功能区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将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经济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避免发生流线不清晰、功能混乱等问题,保证后期能够合理使用建筑物。

3.3优化建筑细节设计

任何设计方案都不能放松细节设计,对细节部分进行不断优化是建筑设计师的重要任务。首先,设计师需要对建筑房间的比例、尺寸等进行科学地优化调整,要确保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然后基于此进一步调整建筑设计的立体结构以及平面布局。其次,关注并检查无障碍设计、结构体系、防火分区等细部设计。一个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防火分区设计等的合理性直接关乎建筑的使用功能发挥以及建筑后期的消防安全,设计师要对这些部位的细节进行再三检查确认,以保证整个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例如,在设计住宅建筑内部结构时,无障碍门窗设计、卫生间设计、厨房设计、走廊设计以及电梯等设计要确保尺寸适宜、位置得当。最后,从人体力学以及设计学角度来分析和验证住宅中的家具摆放、客厅尺寸大小设计以及阳台设计等是否合理。

3.4建筑整体结构设计技术优化

建筑工程整体结构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核心环节,其设计质量和水平将对建筑工程结构的抗侧能力、抗震能力以及对资源的消耗程度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实践中应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优化。目前,在建筑国内工程整体结构设计中大多采用的是框架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以及框剪结构等结构类型,其中框架结构设计需要采用较大截面的墙柱结构,会影响建筑工程内部空间的利用率。而短肢剪力墙结构对建筑材料的消耗相对较少,且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框剪结构则能够广泛适应多种环境条件下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要求,且其抗侧性能以及抗震性能较为突出。

结束语:

现如今建筑行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建筑方案设计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关键所在,需要提高其设计质量才能保证有效落实各项施工作业。当前建筑方案设计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不断提升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设计方案的质量,加强细节管控,全面提高设计方案可行性,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建筑物。

参考文献:

[1]刘明明.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价值与应用分析[J].居舍,2021(25):84-85.

[2]贺宁.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价值与应用分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05):174-175.

[3]吴梦竹.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价值与应用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1(03):83-84.

[4]杜宏宇.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与应用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21(06):125-126.

[5]李雷.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价值与应用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8,27(02):169-170.

/span>),2018(01):66-67.

[5]左大春.建筑結构设计优化设计新方法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1):92.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教案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