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分布自然环境论文范文

2024-05-18

低温分布自然环境论文范文第1篇

1 地点概况与调查方法

1.1 地点概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西南大学(位于重庆市北碚区)30号教学楼的中庭,平面形式为核心式[5],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长38.0 m、42.8 m,面积1626.4 m2,由7层、每层高约4 m的建筑三面围合而成。为了保留物种多样性,中庭内的植物自然生长,少有人为干预。

1.2 调查方法

1.2.1 光照强度调查方法

根据中庭的特征,连续设立4 m×6 m的标准样地(见图1)。于晴朗天气,使用照度计对各样地以及露天广场的光照度进行测量。

测量月份:夏秋两季中庭的光照强度具代表性,所以将测量的月份定在2015年11月初(秋季)及2016年7月中旬(夏季)。

测量时间段:10:00—10:30,12:30—13:00,16:30—17:00。算取3个时间段光照度的平均数,用于代表各月份的数据。

相对光照强度=样地光照强度/露天广场光照强度

1.2.2 群落调查方法

取样方式:根据中庭的特征,连续设立4 m×6 m,即24 m2的标准样地(见图1)。

样方调查内容:进行植物种类、群落及物种多样性的调查,记录灌木层、草本层植物的种类、高度和盖度。

物种多样性采用Gleason指数(Dg)测度[6]。

Dg=(S-1)/lnA

式中,S为物种数目,A为样地面积(m2)。

样方物种多样性:本文使用Gleason丰富度指数Dg,对中庭样方的物种多样性进行测度。

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中庭的植物群落划分后,提取划分在同一类植物群落的样地物种丰富度,以平均值代表该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光照强度的分布

通过光照强度的测定,中庭内最强、最弱的光照强度分别占露天广场光照度的75%、25%,数据见表1。

根据本次调查的目的,将相对光照强度分为5个等级,一级:25%~35%,二级:35%~45%,三级:45%~55%,四级:55%~65%,五级:65%~75%。绘制对应的光照强度平面分布图,见图1-A。由图可见,中庭的中部区域光照强度较强,东西两侧的角落光照强度较弱。

2.2 群落的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经过样方调查,中庭内主要的植物种类为蕨类植物,有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渐尖毛蕨(Cyclosorus acuminatus)、碗蕨(Dennstaedtia scabra)、翠云草(Selaginella u n c i n a t a)、贯众(C y r t o m i u m f o r t u n e i)、蜈蚣草(Pteris vittata),以及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草(Humulus scandens)等其他植物。依据盖度、高度,判定各样地的优势种,采用样地分类法,对中庭的植物进行群落划分。

根据优势种、样地的垂直空间分布、植物组合等特点对中庭植物进行群落划分,查阅《中国植物志》等资料了解优势种的光照习性,结合各样地优势种的光照习性,将中庭内的植物群落划分成三大类:阴性喜光的蕨植物群,阴性耐阴的渐尖毛蕨植物群,喜阴的翠云草植物群。绘制植物群落分布图(见图1-B)。

划分群落后,结合光照强度以及物种丰富度对群落进行分析。植物群落的分布情况基本与光照强度的分布相对应,光照强度较强区域对应的植物群落是喜光的蕨植物群;两侧角落光照强度较弱对应的植物群落为喜阴的翠云草植物群;光照强度居中的区域是耐阴的渐尖毛蕨植物群落。

通过计算得到各个样地的物种丰富度,并绘制出对应的平面分布图(见图1-C)。植物群落的特征见表2。

2.3 蕨类植物的分布

依据样方调查的盖度,将几类蕨类植物进行统计概括,绘图表现其分布情况(见图2、图3)。蕨类植物的分布,结合光照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光照强度较强的区域,蕨等喜光的植物生长状况良好;耐阴植物如渐尖毛蕨等生长范围广,分布较为平均;翠云草等喜阴植物会生长在光照强度弱的区域或存活于高层植物之下。中庭内还有碗蕨、贯众、蜈蚣草3种蕨类植物,相对分布较少,在中庭内的生长分布没有明显规律。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本文采用样地分类法,从高度、盖度、植物组合等方面对西南大学30号教学楼中庭内的植物进行群落划分,再测定各群落的光照情况以及物种多样性,对中庭内蕨类植物的生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庭的中部区域光照强度较强,东西两侧的角落光照强度较弱,对应光照强度较强区域的是相对喜光的蕨类植物,蕨为优势种的群落;光照强度较弱的区域,是相对喜阴的蕨类植物,翠云草为优势种的植物群落;光照强度居中的区域,是相对耐阴的蕨类植物,渐尖毛蕨为优势种的植物群落。

3.2 讨论

中庭内的蕨类植物,通过此次调查的情况,可运用于其他中庭的造景当中。(1)蕨,高度通常在100 cm左右,喜欢光照较强的环境,可运用在中庭内光照强度较强的区域,作为地被层或是灌木层,与紫麻、接骨草、蜈蚣草、翠云草等植物组合成两层次的植物群落;(2)渐尖毛蕨,相对耐阴的蕨类植物,高度在70~80 cm,对光的适应性强,生长范围广,可成片种植在中庭内,作为背景植物,与皱叶狗尾草、碗蕨、贯众、酢酱草等组成三层次的植物群落;(3)翠云草,极为喜阴的蕨类植物,在光照强度弱的区域生长良好,适宜种植在树荫等阴暗处。翠云草在园林当中已有一定的运用[7]。

中庭内还有海金沙、!草等藤本类植物,会干扰庭内其他植物的生长,需要人为进行处理,所以运用蕨类植物营造自然景观时,也需要注意清除不利于群落发展的杂草。

野生蕨类植物具有很高的园林价值,地域特色明显,生长力强,便于管理,同时养护等成本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高。本次的调查为野生蕨类植物的运用提供了相应的依据,对野生蕨类植物在园林中的运用有一定促进作用,可与近期推行的生态建筑、生态城市相结合运用,实现生态上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中国野生蕨类资源丰富,在园林中有一定的运用,但很少在中庭里看见。从光照强度、植物群落分布、植物群落优势种3个方面对西南大学30号教学楼野生蕨类植物生长的中庭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中庭的中部区域光照强度较强,东西两侧的角落光照强度较弱,光照强度较强的区域是相对喜光的蕨类植物,蕨为优势种的群落;光照强度较弱的区域,是相对喜阴的蕨类植物,翠云草为优势种的群落;光照强度居中的区域,是相对耐阴的蕨类植物,渐尖毛蕨为优势种的群落。该结果可以为野生蕨类植物在中庭的运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野生蕨类植物,中庭,光照强度,植物群落,优势种,园林应用,调查

参考文献

[1] 张欢.中庭绿化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684.

[2] 李莉,许芗斌.重庆地区乡土蕨类植物的园林造景应用[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3(6):87-93.

[3] 廖嵘,潘远志.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中庭花园设计[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7(15):406-412.

[4] 左冕,苏晶.中庭植物景观设计初探[J].环境艺术,2005(6):86-87.

[5] 朱琳,徐峰.中庭作为气候缓冲区的生态设计初探[J].建筑设计研究,2007(9):108.

[6] 冷平生.园林生态学[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低温分布自然环境论文范文第2篇

1 自然科学的层次结构与学科结构概述

钱学森第一次提出自然科学具有三个层次的观点, 指出为了不断地改进生产方法, 我们需要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三个部门同时并进, 相互影响, 相互提携。[1]

基础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的普遍规律和理论的学问。依据SCI期刊引用报告 (JCR) 的学科门类分类, 基础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6门基础学科与多学科门类。技术科学是关于人工自然过程的一般机制和原理的学科, 是以基础科学为基础、为工程技术服务的学问。依据JCR, 技术科学包括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力学、农学、医学6门基础学科。

2 方法与数据

本文以SCI为数据来源, 运用科学计量学当中处于国际前沿的科学知识图谱方法, 研究辽宁高校2006年至2008年发表于SCI的论文, 绘制了自然科学学科共现图谱知识图谱。所应用的软件为CiteSpace2.2.R1。

3 基于学科共现分析的辽宁高校自然科学学科分布知识图谱

学科共现分析可以研究自然科学内部各个学科在交叉互动状态下的布局情况。将辽宁高校SCI论文导入Citespace2.2.R1版本, 得到如下学科共现知识图谱。

在学科共现知识图谱中 (图1) , 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学科门类, 一个节点的大小与它所代表的学科出现次数呈正相关的关系。如果两个节点有连线, 则说明它们所代表的两个学科存在共现关系, 也就是说这两个学科联系紧密。从图1中可以看出, 形成了六个明显的聚类或学科群。

在学科群1中, 可以清晰地看出其是以化学等主导的, 包含化学、药理学与制药学、环境科学、植物科学等优势学科, 所以可以进一步将该学科群标识为化学环境类。这也说明辽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中化学与环境科学联系紧密。学科群2是以物理学主导的, 包含计算机科学、光谱学、光学、生物物理学等优势学科, 出现了物理学与生物学交叉形成生物物理学、天文学与物理学交叉形成天体物理学等景象。说明辽宁高校的物理学、光谱学等基础科学研究为计算机科学、X光线学等技术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基础;而后者反过来又为物理学、光谱学等基础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学科群3是以材料科学主导的, 包含材料科学、冶金与冶金工程学等优势学科, 出现了材料科学和矿物学采矿与矿物处理联系紧密的情况。其中, 冶金与冶金工程学和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这两个学科在该聚类内外部沟通各个学科的作用较大。技术科学在学科层次中占主导地位, 基础科学地位薄弱, 该学科群的研究主要以应用为导向。学科群4是以工程学和能源与燃料主导的, 包含能源与燃料、电化学等优势学科。工程科学在学科层次中占主导地位, 该学科群的研究主要以生产应用为导向。学科群5是以数学等主导的, 包含数学、力学、热力学等优势学科。基础科学在学科层次中占主导地位。学科群6是以医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主导的, 包含医学、肿瘤学、神经科学等优势学科。技术科学在学科层次中占主导地位。

4 结语

辽宁高校自然科学形成了六个明显的学科群, 即以化学等基础科学学科主导的学科群, 包含化学、药理学与制药学、环境科学、生物化学研究方法等优势学科;以物理学等基础科学学科主导的学科群, 包含计算机科学、光谱学、光学、生物物理学等优势学科;以材料科学等技术科学学科主导的学科群, 包含材料科学、冶金与冶金工程学、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等优势学科;以工程科学主导的学科群, 包含能源与燃料、电化学等优势学科;以数学等基础科学学科主导的学科群, 包含力学、热力学等优势学科;以医学等技术科学学科主导的学科群, 包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肿瘤学等优势学科。

辽宁相关教育部门应注意发挥以上学科的优势, 并进一步加强各学科群三个学科层次的联系, 以形成互相辅佐、协同发展的态势。

摘要:本文以SCI为数据来源, 运用科学计量学当中处于国际前沿的科学知识图谱方法, 研究辽宁高校2006年至2008年发表于SCI的论文, 绘制了自然科学学科共现图谱知识图谱, 发现辽宁高校自然科学形成了分别以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数学和医学主导的六个学科群,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知识图谱,自然科学,学科层次,学科分布

参考文献

低温分布自然环境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可持续建筑节能技术在我国还处在初步阶段,初期投入大风险高以及普遍意识淡薄都造成了可持续建筑节能技术发展较慢,使用技术成本过高。文章重点介绍了建筑节能技术,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节能;自然生态;建筑材料

引言

国家和各级政府应该制定与建筑新型节能技术相关的鼓励政策,同时各施工单位也应该加强与建筑科研机构的合作。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工程中会涌现更多的新型节能技术,在提升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为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开拓一个广阔空间。

一、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为了维持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在寒冷的季节需要取暖以提高室内的温度,在炎热的季节需要制冷以降低室内的温度,干燥时需要加湿,潮湿时需要抽湿,而这些往往都需要消耗能源才能实现。从节能的角度讲,应提高供暖(制冷) 系统的效率,它包括设备本身的效率、管网传送的效率、用户端的计量以及室内环境的控制装置的效率等。这些都要求相应的行业在设计、安装、运行质量、节能系统调节、设备材料以及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采用高新技术。如目前在供暖系统节能方面就有三种新技术:①利用计算机、平衡阀及其专用智能仪表对管网流量进行合理分配,既改善了供暖质量,又节约了能源;②在用户散热器上安设热量分配表和温度调节阀,用户可根据需要消耗和控制热能,以达到舒适和节能的双重效果;③采用新型的保温材料包敷送暖管道,以减少管道的热损失。近年来低温地板辐射技术已被证明节能效果比较好,它是采用交联聚乙烯(PEX) 管作为通水管,用特殊方式双向循环盘于地面层内,冬天向管内供低温热水(地热、太阳能或各种低温余热提供);夏天输入冷水可降低地表温度(目前国内只用于供暖);该技术与对流散热为主的散热器相比,具有室内温度分布均匀,舒适、节能、易计量、维护方便等优点。

二、 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

2. 1 外墙节能技术

就墙体节能而言,传统的用重质单一材料增加墙体厚度来达到保温的作法已不能适应节能和环保的要求,而复合墙体越来越成为墙体的主流。复合墙体一般用块体材料或钢筋混凝土作为承重结构,与保温隔热材料复合,或在框架结构中用薄壁材料加以保温、隔热材料作为墙体。目前建筑用保温、隔热材料主要有岩棉、矿渣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加气混凝土及胶粉聚苯颗粒浆料等。这些材料的生产、制作都需要采用特殊的工艺、特殊的设备,而不是传统技术所能及的。值得一提的是胶粉聚苯颗粒浆料,它是将胶粉料和聚苯颗粒轻骨料加水搅拌成浆料,抹于墙体外表面,形成无空腔保温层。聚苯颗粒骨料是采用回收的废聚苯板经粉碎制成,而胶粉料掺有大量的粉煤灰,这是一种废物利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墙体的复合技术有内附保温层、外附保温层和夹心保温层三种。我国采用夹心保温作法的较多;在欧洲各国,大多采用外附发泡聚苯板的作法,在德国,外保温建筑占建筑总量的80 %,而其中70 %均采用泡沫聚苯板。

2.2门窗节能技术

门窗具有采光、通风和围护的作用,还在建筑艺术处理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门窗又是最容易造成能量损失的部位。为了增大采光通风面积或表现现代建筑的性格特征,建筑物的门窗面积越来越大,更有全玻璃的幕墙建筑。这就对外维护结构的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门窗的节能处理主要是改善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门窗的密闭性能。从门窗材料来看,近些年出现了铝合金断热型材、铝木复合型材、钢塑整体挤出型材、塑木复合型材以及UPVC塑料型材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节能产品。其中使用较广的是UPVC 塑料型材,它所使用的原料是高分子材料—硬质聚氯乙烯。它不仅生产过程中能耗少、无污染,而且材料导热系数小,多腔体结构密封性好,因而保温隔热性能好。UPVC 塑料门窗在欧洲各国已经采用多年,在德国塑料门窗已经占了50%。我国20 世纪90 年代以后塑料门窗用量不断增大,正逐渐取代钢、铝合金等能耗大的材料。为了解决大面积玻璃造成能量损失过大的问题,人们运用了高新技术,将普通玻璃加工成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热玻璃) 高强度LOW2E 防火玻璃(高强度低辐射镀膜防火玻璃) 、采用磁控真空溅射方法镀制含金属银层的玻璃以及最特别的智能玻璃。智能玻璃能感知外界光的变化并做出反应,它有两类,一类是光致变色玻璃,在光照射时,玻璃会感光变暗,光线不易透过;停止光照射时,玻璃复明,光线可以透过。在太阳光强烈时,可以阻隔太阳辐射热;天阴时,玻璃变亮,太阳光又能进入室内。另一类是电致变色玻璃,在两片玻璃上镀有导电膜及变色物质,通过调节电压,促使变色物质变色,调整射入的太阳光(但因其生产成本高,现在还不能实际使用),这些玻璃都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三、屋顶节能技术

屋顶的保温、隔热是围护结构节能的重点之一。在寒冷的地区屋顶设保温层,以阻止室内热量散失;在炎热的地区屋顶设置隔热降温层以阻止太阳的辐射热传至室内;而在冬冷夏热地区(黄河至长江流域),建筑节能则要冬、夏兼顾。保温常用的技术措施是在屋顶防水层下设置导热系数小的轻质材料用作保温,如膨胀珍珠岩、玻璃棉等(此为正铺法) ;也可在屋面防水层以上设置聚苯乙烯泡沫(此为倒铺法)。在英国有另外一种保温层做法是,采用回收废纸制成纸纤维,这种纸纤维生产能耗极小,保温性能优良,纸纤维经过硼砂阻燃处理,也能防火。施工时,先将屋顶的钉层夹层,再将纸纤维喷吹入内,形成保温层。屋顶隔热降温的方法有:架空通风、屋顶蓄水或定时喷水、屋顶绿化等。

四、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

采暖、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降低这部分能耗将对节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一些成功的技术措施很有借鉴价值,如英国建筑研究院(英文缩写:BRE) 的节能办公楼便是一例。办公楼在建筑围护方面采用了先进的节能控制系统,建筑内部采用通透式夹层,以便于自然通风;通过建筑物背面的格子窗进风,建筑物正面顶部墙上的格子窗排风,形成贯穿建筑物的自然通风。办公楼使用的是高效能冷热锅炉和常规锅炉,两种锅炉由计算机系统控制交替使用。通过埋置于地板内的采暖和制冷管道系统调节室温。该建筑还采用了地板下输入冷水通过散热器制冷的技术,通过在车库下面的深井用水泵从地下抽取冷水进入散热器,再由建筑物旁的另一回水井回灌。为了减少人工照明,办公楼采用了全方位组合型采光、照明系统,由建筑管理系统控制;每一单元都有日光,使用者和管理者通过检测器对系统遥控;在100 座的演讲大厅,设置有两种形式的照明系统,允许有0 %~100 %的亮度,采用节能型管型荧光灯和白炽灯,使每个观众都能享有同样良好的视觉效果和适宜的温度。

五、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力、地热及其他可再生的自然界能源,必须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并且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以达到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能源。如人们在建筑上不仅能利用太阳能采暖,太阳能热水器还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且将光电产品与建筑构件合为一体,如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光电遮阳板、光电窗间墙、光电天窗以及光电玻璃幕墻等,使耗能变成产能。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建筑中新型节能技术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紧密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采取针对性的节能工艺技术,并加强现有节能技术的创新,应用现代化的节能新工艺材料,才能更好地促进现代节能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翠兰.浅析建筑节能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0(36)

[2]邓江,乔琼.建设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的思考[J].生态经济.2009(07)

低温分布自然环境论文范文第4篇

1.1装置低温部位腐蚀机理和低温部位的腐蚀问题

常减压装置的低温部位的腐蚀主要有:三塔顶 (初馏塔、常压塔、减压塔顶) 冷凝冷却系统中的HCl+H2S+H2O的腐蚀。此类低温腐蚀的部位主要包括三塔塔顶的换热器、空冷器、水冷器及其管线, 系统中处于相变部位 (露点) 的换热器或空冷器的入口部位腐蚀较为严重。

腐蚀介质的主要来源于原油中存在的硫以及有机硫化物, 在操作条件下分解生成的H2S等低分子的活性硫, 与原油加工过程中生成的腐蚀性介质 (如HCl等) 和人为加入的腐蚀性介质 (如水等) 共同形成腐蚀性环境, 在装置的低温部位 (特别是气相变液相的相变部位) 造成严重的腐蚀。

1.2典型腐蚀问题举例

5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 常压塔顶空冷出口线集合管下部, 突然发生泄漏, 装置紧急停工。分析原因:空冷器油气线没有做合理分配, 造成空冷偏流。原油性质的影响, 主要是含盐 (氯盐) 和含硫量增大或大幅度波动会造成塔顶低温部位系统腐蚀加剧。空冷以及集合管内的垢下腐蚀。

2防腐应对措施

2.1进装置原料的监控

按照防腐的要求, 进入常减压装置原油中的酸值和硫含量应做到适时监控,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遵循的原则有:进来的原油应该按地域和性质分别贮存, 如果原油分析中的硫含量和酸值不符合装置的设计要求时, 可以进行混合或掺炼, 而且必须混合均匀;进装置前, 原油需要进行一定的分析 (酸值、硫、盐、水分等含量) , 样品除了原油罐内的外, 进入电脱盐罐前也必须采样分析。监测分析数据, 调整操作确保电脱盐系统的有效运行;当装置需要加工原油的酸值和硫含量超过装置设计值时, 必须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装置的腐蚀适应性评估和RBI分析, 根据评价和报告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

2.2选材的原则

三塔顶低温系统的设备、管线材质以碳钢为主, 主要以工艺防腐措施来抑制腐蚀, 若设备仍然腐蚀加重, 可考虑使用双相钢、钛材和Monel等高等级材料, 但整改系统需要整体升级, 避免薄弱点, 还应注意不同金属间的电偶腐蚀。也可以在空冷入口做高材质护管或使用内防腐涂层。

2.3工艺防腐措施

2.3.1电脱盐

常减压的电脱盐系统是原油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通过此工序可以从原油中脱除盐、水和其它杂质、腐蚀介质。从而保后续系统或装置的长周期运行。

2.3.2电脱盐注破乳剂

破乳剂是一种高分子量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通过注入电脱盐入口原油中, 进入电脱盐罐, 破坏罐内的油水乳化状态, 促进油和水的分离。

2.3.3塔顶低温系统的腐蚀控制工艺

塔顶注入中和缓蚀剂, 一方面中和塔顶的腐蚀性酸液, 另一方面能吸附在金属的内表面, 形成一层疏水性的保护膜, 阻止腐蚀介质、金属和水的接触, 从而达到减缓腐蚀的目的。

按照目前装置所用的中和缓蚀剂, 控制塔顶冷凝水中p H值在7-8.5之间, 铁离子按照指标控制在3mg/L以下。

2.3.4塔顶的注水

常减压装置的三塔顶的注水达到以下目的:可以影响和改变介质初凝的区域;有冲刷作用, 减少氨盐的结垢, 防止出现垢下的腐蚀;起到稀释冷凝水的作用, 降低酸液浓度。

常减压塔顶挥发线注水的性质, 可以根据原料和工艺流程的特点, 调整注入点和量, 注水量一般控制在5-7%。另外, 必须关注注水中的的腐蚀介质、盐类的含量, 防止加重腐蚀或堵塞管路。

2.3.5常减压装置在工艺防腐措施中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2.3.5.1原油酸值升高时会影响破乳剂性能, 油水分离难度增大, 造成电脱盐后的原油含盐含水量增大, 从而使到达三塔顶的介质中腐蚀介质HCl的浓度增大, 加重腐蚀;原油中硫的含量的升高对电脱盐的影响不大, 但会增加三塔顶介质中H2S的浓度, 对于HCL的腐蚀起到促进作用。

2.3.5.2注意工艺偏流现象, 防止工艺原因造成的注剂、注水不均匀, 从而出现局部腐蚀严重。

2.3.5.3对于塔顶的注水, 必须要注意注水点的管线入口的结构和注入的水与介质的混合状态, 应该尽量混合均匀, 防止介质在局部出现露点, 造成露点腐蚀。

2.3.5.4三塔顶低温系统的冷凝水的p H值、腐蚀速率尽量做到在线监控, 而铁离子离线分析。在现场岗位防腐操作中, 应根据原油性质、上一点的分析数据和冷凝水的p H值及时调整中和缓蚀剂的注入量, 确保药剂的有效性。

2.3.5.5三塔顶空冷器入口或内壁建议做防腐涂层, 用于抑制或减缓初凝区的腐蚀。

2.3.5.6尽量在三塔顶空冷器入口前管线安装温度计或热电偶, 以便掌握初凝区的位置, 若初凝区发生移动造成腐蚀加重, 及时调整注水量, 减缓空冷器的腐蚀。

2.4腐蚀的监、检测

常减压装置的腐蚀监、检测主要包括定点测厚、在线的腐蚀探针、腐蚀挂片和化学分析等。

2.4.1定点测厚的部位

三塔顶低温系统:空冷器管束、冷却器的壳体及出入口短节, 塔顶出口挥发线及回流线。

2.4.2腐蚀探针部位

三塔顶低温系统:在空冷器或冷却器的进出口的管线上安装电阻或电感探针;在回流罐冷凝水的出口管线上安装p H在线检测探针。

2.4.3腐蚀挂片部位及材质

一般适用于塔、容器内, 并且多用在高温部位。

2.4.4化学分析

2.4.4.1原油电脱盐前后:电脱盐前、后原油的含盐、含水量、含硫量、酸值等。

2.4.4.2三塔顶冷凝水中:p H值、Cl-、Fe2+、H2S含量、氨氮等。

摘要:分析目前常减压装置塔顶低温部位的腐蚀问题、部位和原因, 采取原料控制、选材和工艺防腐手段, 并且做好腐蚀监检测, 保证装置低温部位的防腐需求, 减缓腐蚀, 延长装置开工时间。

低温分布自然环境论文范文第5篇

2017年低温酸奶行业报告显示, 2017年上半年低温酸奶营收272.6亿元, 同比增长6.6%;净利润10.77亿元, 同比下滑19.5%。而2016年上半年, 净利润同比增长27.7%。财报中表示, 净利润下滑是受联营公司等亏损影响。去年同期, 联营公司应占利润1.43亿元, 今年则亏损1.55亿元。最近几年低温奶均表现出明显高于常温奶的增速, 呈现你争我夺的激烈竞争态势, 从地域布局来看, 地区间的竞争也呈上升趋势:如在湘北常德, “两强相争”态势凸显。当地低温酸奶领军品牌德人牧业喊出的口号是“每天都是新鲜的”, 立志于打造湖南奶业首个“种、养、加、销、游、创”全产业链。而金健乳业依托桃花源生态牧场, 则打出了“喝好奶, 喝当天”的旗号。企业从产地到市场的几乎近身肉搏, 似乎也在预示着, 低温酸奶市场前景可观, 为分得一杯低温奶市场的好羹, 低温酸奶各领军品牌奶企们已摩拳擦掌, 纷纷开始提前布局。

二、低温酸奶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 产品导购门槛低, 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产品导购的受众群体是广大的顾客, 也是企业对外零售至关重要的因素, 导购的知识水平体现了企业形象的缩影。但是厂家在选择商超导购时门槛低, 导致导购无论是对进货销量的控制方面还是对区域消费者购买力水平的判断, 缺乏控制力和影响力。产品出现供过于求, 从而出现大部分临期产品。其直接原因都是由于导购的素质及服务态度, 直接影响顾客的满意度。

(二) 产品营销策略守旧, 消费者购买力低

低温酸奶行业的产品营销策略, 仍然坚持过去10年城市为中心的产品营销策略。市场接近饱和, 消费者对低温酸奶的购买能力逐年降低。针对乡镇市场缺乏有力的产品营销策略支持。产品长期的买赠策略, 在占领争夺市场份额的同时, 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价值降低。买赠策略的背后, 在降低产品价值的同时, 也对企业的形象大打折扣, 虽然提高的短期的销量的上升, 但是销售额不但没有增加, 反而减少。产品守旧的营销策略, 直接导致了消费者的购买力低。

(三) 产品销售渠道单一, 抵御风险能力差

虽然低温酸奶比巴氏奶的销售半径大, 但是产品的销售渠道仍然是以传统的商超为主。对本地奶源的依赖性大, 严重制约了其产品抵御风险的能力。各地方品牌纷纷来争夺酸奶市场的一杯羹, 导致产品竞争加剧。而且传统的销售渠道具有区域性, 它的受众群体范围小, 产品销售额的上升空间低。

三、完善低温酸奶市场的相关建议

(一) 提高导购门槛, 加强人才培养

在促进企业产品对外销售的诸多因素中, 高素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应该提高对导购招聘的门槛, 优化人才引进。依靠先培训后上岗的导购培养模式, 不能适应低温酸奶行业的急剧变化, “指标不治本”使企业无法紧跟低温酸奶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应该定期对导购进行培训和专业知识训练。提高导购的产品专业知识水平, 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产品的控制能力。提高导购的服务意识, 对消费者提供更好地购物体验。积极引进信用评价激励机制等灵活多变的方式, 增强导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于企业的未来的发展目标相契合, 促进产品销售额的增加, 促进本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 更新产品营销策略, 增强顾客购买力

转变过去10年来以城市为中心的产品营销策略, 根据企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选择不同的销售策略, 与时俱进, 发挥企业敢吃螃蟹, 勇于创新的精神。主动追求产品营销策略的转型升级。努力使产品的营销策略由追求城市市场占比高转变为城镇市场均衡稳定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通过多样的促销策略, 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力。

(三) 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充分发挥现有产业营销渠道优势, 积极寻求与电商平台的多领域合作, 借助低温冷链物流体系, 顺应消费趋势升级, 求新求变, 更好地促进产品销售。借助电商行业的东风, 打破低温酸奶区域性的局面。跟随销售渠道的扩展, 向新零售渠道靠拢。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完善风险评估, 主动规避风险。确保产品电商渠道促销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电商平台的资信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加强企业与各电商平台的合作, 以便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结论与展望

在低温酸奶行业发展迅速的大环境下, 行业内各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 优化产品布局, 加大创新与研发力度, 从消费者需求出发, 针对不同人群深耕细化, 建立品类发展矩阵, 优化产能布局, 优化企业生产工艺设备, 提高产品生产量, 拓宽品牌布局, 借助电商平台, 整合传播资源, 推动品牌提升。提高产品的销量。从根本上促进低温酸奶行业的发展。

摘要:当前低温酸奶行业营业收入逐年增长, 但企业净收入下降明显, 低温酸奶传统营销策略等已不能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 低温酸奶行业中存在的导购门槛低, 人员水平差;销售策略守旧, 购买力低下;营销渠道单一, 抵御风险能力差等诸多问题, 需要通过不断提高导购门槛, 加强人才培养;更新产品营销策略, 增强顾客购买力;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等促进低温酸奶行业转型升级等措施来完善。

关键词:低温酸奶,促销策略,销售渠道

参考文献

[1] 霍晓娜, 曹志强.我国酸奶市场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J].中国乳业, 2018 (03) :8-10.

上一篇:师生互动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国际工程项目税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