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思考论文范文

2024-05-02

会计信息失真思考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当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非常比较严重。本文就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督对策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会计监督;会计信息;失真

所谓的会计信息是会计通过对特定经济活动的确认、对其涉及财务状况的计量、全面系统的记录以及根据经营效果编制出的报告,来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表现出多样性、復杂性、隐蔽性及其更大危害性,因而引起政府、投资者、企业、经营者以及其他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们的广泛关注。因此,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原因、制定有效遏制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迫任务。

一、改革会计管理体制是重点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比较严重。本文就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督对策问题进行简要论述。在会计信息管理工作中,凭证审核、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等一系列日常工作全是会计人员的直接职责。在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上,除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外,管理体制是不可低估的因素,二者必须双管齐下。加强会计管理体制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治本之策。

另一种办法是,实行会计委派制,即由政府部门或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的身份,通过任命的方式,直接向所属单位派遣会计人员。委派会计人员隶属上级委派单位,不受企业经营者的制约,可专心地为所有者服务,更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控制。委派会计制从九十年代初在我国试点,但对用于企业尚属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这是对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尝试,需要建立相应的其他配套机制。目前要解决(1)如何防止企业经营者与委派会计人员之间的矛盾,保证企业的组织效能(2)委派会计人员和企业内部会计人员是一套班子还是两套班子,企业既有自主权,对此应如何协调(3)在尚未完全解决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情况下,又要研究如何解决好对委派会计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否则,对委派会计管理不好,同样有可能作弊,甚至与经营者合谋,更为严重。

二、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是核心

从国家与企业的关系看,国家是企业的所有者,国家对国有企业拥有产权;国家是宏观经济调控者,代表全民的利益,有责任使企业目标与国家目标一致;国家又是社会管理者,代表全社会的利益,有权力监督管理企业的会计信息。这种责任和权力与企业法人的权力、正当的经营权并不矛盾。

从企业与职工的关系看,企业职工与企业利害相关企业职工的专业化技能也是一种人力资本,理应是构成企业产权制度的一部分,因此强调群众监督的重要性是很正常的。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绝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加强工会、职代会在监督会计信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是保证

近年来,我国会计法规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并不断走向完善。现实地说,如果我们能够切实加强对会计法的贯彻执行,切实建立健全严格的执法检查制度,切实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管机制,我们就完全有条件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监控制度是整个监管机制的基础。它能有效而及时地纠正会计工作中的问题。在这项基础工作中,要强调制定好日常监督、临时监督、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跟踪监督的具体内容、要求、衔接,要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其次,在完善国家监督体系方面,建立健全科学的实施机制的重点应放在统一与效能上。财政、审计、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在各自的监督范围和监督内容上应有统筹、合理的分工,搞好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处理好检查的交叉,避免执法上的重复、疏漏与撞车,加强统一领导和界定。

(三)要完善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加强管理,使之与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有机结合,发挥其应有作用。

(四)加强监管另一重要方面是处罚力度。显而易见,造假被查处的机率越大,会计信息主体选择造假的也越少;同样,被查处后处罚力度越大,选择造假的越少;会计法规对处罚力度考虑越周密,越会使有造假动机者悬崖勒马。

四、建立健全教育机制是关键

宣传和教育历来是最重要的问题,也是问题的关键:会计法明确规定,企业法人代表和会计人员“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是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党和政府从来都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恪尽职责,绝不玩忽职守;实事求是,绝不弄虚作假;遵循准则,绝不违法乱纪。如果每个单位的领导人员,都能做到这些起码的要求,虚假会计信息就不会产生。如果每个会计人员都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恪守执业理念和职业精神,自觉维护自己的客观性、公正性,做到不屈从、不迎合来自各方的压力,不以职业之便谋取私利,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就不会发生。

对会计人员教育以及后续培训,始终应把会计职业道德放在第一位。会计的职业道德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是会计行业的生命底线。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活动。过分强调业务水平而忽视思想道德建设就会给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潜在的危险。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陶冶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上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要经常不断地提供正反典型案例、正反典型人物进行生动的宣传教育,使其能自觉抵制和消除负面影响、提高辨别能力和抗腐防变的能力;使个人的正确行为不仅是出于外在的强制,而是出于自我的选择,出于对规范的理解、认同和出自内心的接受。这应成为会计人员的职业精神、首要品质及其存在价值的所在。这是建立健全会计教育机制的唯一正确的方针。

作者单位:吉林市市政设施管理处

会计信息失真思考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大面积、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已经了成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以会计造假为突出表现的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实折射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严重滑坡。面对我国目前的这一状况,作者试图应用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内容,对会计人员造假行为动机进行深刻的分析,以寻求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动机分析;对策研究

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大面积、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1999年我国新《会计法》的颁布及国家会计学院的成立代表着党和政府对会计造假问题治理的决心。对于这一问题,众多的会计学者、专家、会计工作人员对此进行了各种角度的分析和探究。归纳起来,既有制度层面的,如:企业产权不明晰、会计制度不完善、会计准则存在漏洞等;也有执行层面的,如:会计监督不力、违规惩处力度小等,以及人员素质方面等等。其中吴联生(2003)提出会计信息失真“三分法”,认为其治理有显著差异:规则性失真的治理在于会计规则制定者要准确把握会计域秩序,违规性失真的治理关键在于设计一个合理的责任合约安排,行为性失真的治理措施则主要在于加强会计教育。

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在于“人”。会计人员的各方面因素包括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心理和行为特征等在会计信息失真中具有重要的能动的决定作用。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是否由主观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会计信息的无意失真和有意造假;根据会计人员造假的动机,有意造假可分为会计人员主动造假和被动造假。下面,将分会计信息的无意失真、会计人员主动造假、会计人员被动造假这三种形式,对会计信息失真中会计人员影响因素予以分析。

一、 会计信息无意失真

在会计信息失真中,有一种情况是会计信息无意失真,它包括可避免会计信息失真和不可避免会计信息失真。可避免会计信息无意失真主要是指由于会计人员主观判断失误引起的失真,即会计人员在遵守会计制度的前提下,由于个人业务素质不高、会计方法使用不当、对会计事项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等,使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不可避免会计信息失真,又叫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是指因为客观因素以及一些合理的主观因素而引起的不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会计信息失真。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信息失真也和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关。尽管这种信息失真是合法的、允许存在的,但可以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判断能力、认识能力等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和精确性。具体说来,影响会计信息无意失真的因素包括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实践经验和能力、对国家财经政策和会计法规制度的熟练程度以及职业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

二、 会计人员主动造假

会计人员是具有有限理性的经济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往往会铤而走险、违规、违法操作,有意造假,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主动造假就是指会计人员为了个人私利,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

“行为之后必有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人行为的动机。分析会计造假动机常用的方法是“成本—效益法”。究其造假行为动机,主要是他们以身试法所获取的利益远大于付出的代价,代价越小,谋利越高,造假行为发生的概率就越大。会计法规、法律确定的处罚成本过低,查处力度较弱,就会导致会计行为主体较为普遍的非法律安排。同时,我国产权改革未完成,没有大量的合格的交易主体,就不可能形成正常交易秩序,国有企业产权模糊,国有资本所有者虚拟或缺位引起了交易行为的扭曲,表现为个人的效用的最大化,其可能导致集体、国家的非效用最大化行为。由于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时间较短,反舞弊的立法水平不高。具体表现在立法的滞后性、法律法规的非系统性;同样,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也具有相当的滞后性。因此,法律法规与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不协调成为一种必然。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打假力度,尽快建立市场经济新秩序,使得造假成本升高,从而遏制造假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舞弊行为泛滥,最主要根源在于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驱动。会计人员为了私利进行的会计舞弊包括:贪污公款、贪污公物,私自挪用等。导致会计人员有意造假的直接原因在于会计人员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淡漠,不遵守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因此,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是预防会计人员有意造假的关键所在。

三、 会计人员被动造假

会计人员被动造假就是指会计人员在其同事、下属、上司、上级管理部门或其他单位个人进行会计违规行为时不抵制、不检举,甚至在各种内外部压力下被迫协同造假,导致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事实。从客观上看,会计人员是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财务资料的直接制造者,假账必然出于他们之手。应该说,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失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现实情况中,很多情况下会计人员并不具备会计造假的直接动机,而是出于种种顾虑和现实压力不得己而为之。

分析会计人员被动造假中其心理因素和行为特征,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担心抵制造假会遭致日后的打击报复;和主动造假的同事、上司、下属或其他部门、个人关系良好,不愿伤害他们;担心抵制行为失败后被单位或周围人孤立或蔑视等等。这些心理因素会严重制约会计人员抵制或检举会计造假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会计人员被动造假。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惧怕报复的心理。会计人员抵制或检举会计造假行为,一般只给他们带来成本,不能带来收益。因为很少有人为会计人员抵制或检举造假行为后遇到的麻烦支付报酬、进行补偿或获得职业水平的承认,而且会计人员可能会付出极高的成本或代价。即使会计人员非常小心地、用较巧妙的方式抵制或揭发会计造假行为,也可能使融洽的人际关系紧张起来,特别是造假者处于高层或拥有很高的威望或权力时,这个问题就变得更加复杂了。

第二,从众的心理。从众心理也是造成会计人员被动造假的重要原因。由于在很多单位都存在会计造假行为,会计人员在面对造假行为时可能会感到很正常,没必要小题大做去抵制、去揭发;或者周围的其他同事、上级对造假行为是认可或默认的,由此产生从众心理,认为自己不参与造假就吃亏了或落后了。如果感觉到具有高道德品质的其他人违反了法律,那么一个人的行为标准将会改变。这是因为他人的行为可能影响自己的内在道德标准。IRS委员会成员Charles Rossotti最近声明“如果会计人员开始相信别人正在舞弊,会计造假的诱惑可能变得不可抵抗。”(Weisman 2001,AL)。会计造假行为的普遍性和“法不责众”心理的存在使会计人员没有动力和勇气去抵制或检举会计造假行为,由此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第三,侥幸的心理。会计人员知道参与造假是要冒险的,是有可能要付出代价的。但这种冒险心理很可能会被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所抚平。会计法规的空白区和会计行为的自身特点使得会计造假行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为会计人员对会计造假行为的解释、判断或辩解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和余地,从而更加助长会计人员的侥幸心理和冒险心理。

四、 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研究

如前面所述,会计人员的各方面因素对于会计信息失真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预防或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关注会计人员这一能动的主观因素。因此,研究会计人员本身,是进行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研究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对于造假现象,我们只能通过考察个人的行为、愿望、信仰来解释,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行为科学”。但同时,个人并不等于把每个人视为独立的、抽象的个人。个人的偏好要受到其他人或他所属集体或阶级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此有关的制度环境的约束。会计人员自身在会计人员塑造中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而制度因素、环境因素则是会计人员塑造的重要保障和外部条件,这些也是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因素。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1)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建立和完善会计法规体系,以尽早形成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并体现中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特点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同时,为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权提供保障,此外还应加强对会计法贯彻执行的检查建立执法检查制度,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对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委派制,同时要加强对则会人员的培养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严于克己自律,坚定会计意志。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伦理及职业道德体系。(3)适当加大对实施会计舞弊者的处罚,并以法规的形式指定适当的奖励,充分调动监管者的积极性,促使监管者积极实施严监管,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会计舞弊机会,控制会计舞弊现象蔓延。我国许多重大经济犯罪案件都是由举报人举报并得以查处的。因此,应在建立重奖举报人制度的同时,严惩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并使该项制度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子以规定,使举报人应有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总之,会计舞弊的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在道德自律机制与他律机制作用的同时,大力推行法制制度,进一步规范经济秩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会计环境。

参考文献:

1.吴联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理论框架与证据.会计研究,2003,(1).

2.叶陈刚.会计伦理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62-83.

3.Weisman,J.IRS audits at record low:Officials cite decade——long staff decrease,old computers,law defending taxpayers.USA Today(February 16):A1.,2001.

4.秦江萍.企业会计舞弊及其控制:基于博弈理论的分析.财经论丛,2005,(4).

5.谢雯.试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作者简介:陈玉清,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会计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肖峰、王琳,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会计专业硕士生。

会计信息失真思考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行业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会计信息所涉及的利益主体较多,其中的利益关系极为复杂,要完全根除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在部分中小企业当中,由于其会计管理质量不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频繁出现,给企业运营及市场秩序均带来了负面影响。为保证企业财务工作顺利实施,并创建良好的市场秩序,必然要针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采取一定手段进行控制。基于此,本文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 治理

一、会计信息失真概述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指会计信息输入与输出不一致而产生的信息虚假,即财务报告反映的状况与原始凭证存在出入。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会计信息披露失真。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是会计信息失真典型的表现之一。通常情况下,企业会计信息主要是以会计报表或财务报告作为载体。然而,在会计报表或财务报告编制当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主观或客观上的错误,从而导致会计信息披露失真。(2)会计核算失真。企业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当中的重中之中。会计核算是会计结合企业实际经济业务情况进行相应的确认、记录、剂量及报告等一系列的经济性管理工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虚假或错误会计信息,均会造成会计核算失真,也就无法真实、客观地反映出企业实际经济状况。(3)账外设账。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在行业或市场当中体现出自身优势,或为了应付管理部门检查,会采取分别建账的行为。通过编制虚假会计报表或财务报告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这会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客观性产生严重影响,对企业及市场公平竞争均是不利的。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

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会对企业健康发展产生影响,还会对整个市场乃至国家经济造成危害,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投资者决策产生误导。从投资者的立场来看,会计信息失真会使其做出错误判断或决策。部分企业利用虚假的会计信息引诱投资者将资源投入到效益低、风险高的项目当中,一旦出现风险事件,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频繁出现,也会让投资环境持续恶化,会造成投资资金收缩或资源浪费,对市场发展产生严重阻碍。(2)对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产生影响。对于整个市场而言,政府的宏观政策调控极为重要。政府往往会结合市场整体发展态势采取一定政策性的策略来稳定市场发展。但会计信息失真会让政府无法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对于市场经济协调会产生负面引导,导致经济资源使用率下降。(3)对审计行业发展产生一定冲击。现今审计行业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性的企业类型,在经济市场当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督管理作用。但由于会计信息失真愈来愈严重,会让大众对企业市场作业抱有疑虑,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审计行业的发展。

三、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影响因素较多,既包括主观因素,又包括客观因素,主要涉及以下几点:(1)企业会计人员业务水准不高。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直接影响。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当中,一些会计人员并不是专业出生,业务能力及基础知识积累较为薄弱。再加上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会计行为约束力不够,导致一些会计人员工作不够细致,容易出现会计信息错误。还有一些会计人员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能力,但实践经验不足,相关法律意识不强,职业素养不高,甚至出现主动做假账、编制虚假信息的情况,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产生了严重影响。(2)非法谋取不正当利益。通常情况下,企业会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设置会计部门,并配备一定的会计人员完成日常会计工作。会计信息生产全过程几乎置于企业内部,并由企业全权控制。部分企业经营者为了实现个人利益,利用上述条件进行违规操作,以不正当的方式制造各类虚假会计信息或财务信息,以谋取不正当利益。(3)会计监督有待完善。目前,受法律制度、市场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会计监督体系尚不建全。财务管理部门人才缺口加大,无法对各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充分监督。工商、银行等部门主要从自身角度进行会计监督,彼此之间合作程度不够,导致会计监督管理形式单一,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四、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有效策略

1.提升法律监督效力。通过加强相关法律建设,以法律的强制约束力来规范会计行为,尽可能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出现。会计信息失真涉及法律主体较多,涵盖了企业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从业人员等。若出现主体之间的合谋,会让会计信息管理陷入困境。因此,需要借助法律手段来促进会计监督管理工作实施。目前,我国会计法律体系涵盖了三个层次,依次为《会计法》、《会计职称条例》以及《企业会计准则》。这些法律法规对企业会计行为具有明确规定,但配套细则有待进一步完善,这样才能增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除了法律法规支持外,相关部门还要加强法律监督执行力,做到严格执法。对于部分政府机构,可引导社会舆论力量来约束其行为,促进规范执法。企业内部也需要构建相应的制度作为支持,鼓励员工举报会计违规、违法行为,这样不仅能够提早发现会计管理漏洞,还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发现违规行为的成本。另外,对于会计违规、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加强违规企业民事责任,完善民事补偿制度,进一步增强法律监管效力。

2.优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董事会作用。在企业治理当中,董事会是十分活跃的主体,它能够与执行层与经理人形成制衡。企业内部可设立外部独立董事,并合理规定外部独立董事数量,同时设立审计委员会、报酬委员会等,以此来提升董事会专业水准,对企业会计行为进行约束。另一方面,要强化监事会职能。监事会成员设置应避免“内部人监督内部人、下级监督上级、同级监督同级”,并适当增加外部监事,保证监事的独立性,防止监事会成员的利益由管理层控制。部分监事受限于自身知识积累及专业水平,可适当聘请外部机构对经营人进行监督约束,以提升监督效力,避免经营人“以权谋私”。

3.不断提升会计从业人员道德素质。会计从业人员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制造者,对会计信息失真负有一定责任。会计人员要从自我出发,不断提升职业道德操守水平。同时,企业管理者也应当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及思想教育,督促其抵制会计信息虚假行为。

当然,财会人员也要懂得保护自身合法利益,对于非自身因素导致的信息失真要懂得如何规避相关责任。这就要求财会人员要不断加强会计行业法律、法规学习,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在日常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要做到细致认真,并做好备份,以作为凭据。同时,要不断增强专业技能,提升岗位胜任力。即便出现问题时,财会人员也有能力协调、解决好,保证自身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五、结语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为了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相关部门要加快会计法律建设步伐,提升法律监督效力。企业自身也要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形成良好的內部监督环境。会计从业人员则要不断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及业务技能,将会计工作落实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参考文献:

[1]李晓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防范对策[J].商业经济,2017(02):134-136.

[2]朱亭璇.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防范——基于《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环境[J].新会计,2014(08):26-28.

[3]童昊镜,彭凌.关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04):73-74.

[4]曹燕.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15(07):18-20.

[5]王翠霞.浅议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20):41.

会计信息失真思考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和积极完善,为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全新的态势,但同时,财务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其中,财会信息的失真问题也日渐凸显,财会领域的专业人员应该针对这种情况制定新型的治理措施,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这样才能够帮助企业的管理人员准确认清社会发展态势,本文对当前财务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旨在帮助财会人员利用审计工作来提升会计信息真实性。

关键词:内部审计;会计信息失真。治理措施

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之下,财务工作也在变得日益繁杂。财务人员每天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是巨大的,会计科目也在逐年增加,这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阻碍财务工作顺利进展的关键原因就是信息失真的问题。为此,各个单位及企业应该增强审计部门的监管力度,定期对内部账务进行调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一、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账务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管控,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财务报表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制定出相应的方案解决问题,提升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财务报表的权威性。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能够有效帮助每个员工摆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以更加严谨的姿态去执行自己的工作。这样,企业的管理者才能够对自身发展状况拥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知晓运营过程之中的薄弱环节,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所以,众多企业一定要注重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拥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在新的时代态势之下,积极变换自身的工作形式,提高业务水平,为企业的顺利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二、现代社会审计工作的发展态势

现代的审计工作中还是存在的一定的问题,导致审计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对企业造成相应的损失。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首先,国家还没有制定出财务信息失真问题的有关法律条款,处罚措施也不够明确。有些企业甚至会为了逃避税金缴纳而故意让财务人员将賬目进行调整。其次,众多企业在日常运营当中并没有将审计部门放置在主要的位置,导致很多财会工作没有办法顺利进行,提供的财务数据也会失去权威性。企业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并参照国外先进的制度,结合自身情况来制定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内部管控制度。最后,由于时代的变迁,有些审计人员没有办法适应发展趋势,无法适应更为繁杂的财务工作。针对这种现象,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及时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内部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促使企业发展壮大。

三、审计工作增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有效途径

(一)优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环境

一个企业享有拥有良好的发展态势,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将内部的工作环境进行有效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这样,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才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各项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利于企业的顺利发展。尤其是审计部门,其工作更是需要其他部门大力支持的,比如报销票据的整理或者是某些合同的归纳都是需要其他部门的人员积极提供的。所以,企业一定注重每个部门的发展态势,及时发现员工之间存在的矛盾,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整改。这样,企业内部潜在的风险才能够被有效排除,促进企业整体的发展,企业内部也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每个员工团结向上,奋力工作。企业管理者若发现蓄意破坏工作和谐氛围的员工,也要给予严肃处理,以警示他人。

(二)设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

很多企业并没为审计部门设立专门的委员会,导致审计工作中的很多环节并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日常工作的监督,审计工作需要具有新的进展时也没有具体的人员进行新型工作制度的确立,导致审计工作没有办法顺应时代的潮流而稳步前行。因此,众多的企业应该将自己的经营眼光放得长远一些,积极为审计部门设立专门的委员会,这样,审计工作在进展的过程之中可以有效避免很多的潜在风险,有效保护各位股东的根本利益。有了专门的委员后,审计工作的监管力度将会增强,财务人员提供的财务报表数据也会更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在根本上环节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三)强调会计信息透明化

企业内部应该注重视会计信息的透明化,这是保障会计数据真实性的有效措施。信息透明化以后,每位员工都能够成为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监管者,财务报表也会更急具有说服力。不仅如此,企业的全体员工还能够清楚认识到企业发展的态势以及涉及到的项目。员工可以据此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自己的宝贵意见,员工对于企业的信任程度也会大大提升。也能够意识到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审计工作也能因此更加顺利的进行,有效保证财会信息的真实性,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日益明显,我们国家也顺应时代潮流的需要积极加入了国际贸易组织,在进行业务交往方面也更加注重和外企之间的联系。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之下,企业的审计工作也在发生着翻天地覆的变化,这就需要审计人员也能够积极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变换自身的工作模式,需要更加高的专业素养及业务能力。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要具备的就是诚实守信的品质,遵守职业操守,在工作过程中不做违法乱纪的行为,发现账目方面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上级领导,不能够有包庇的心理,公平对待企业中的每个人员,无论层级高低均要一视同仁。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要清楚了解相关的法律制度,这样才能够对企业内部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切实排除潜在风险,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之中不能够只注重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要重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财务报表的分析以及社会潮流的发展趋势制定出符合企业进展方向的工作计划。这就需要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要切实发挥自身的职能特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排除企业内部的潜在风险。面对日益繁杂的财务账目和紧张的工作氛围,审计人员需要拥有很强的应变能力,积极变换自身的工作方式,更好地为企业把好财务领域的每一关,促进企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宁玲.会计信息失真治理中的内部审计作用分析[J].当代会计,2017(07):43.

[2]安娜.内部审计在会计信息失真治理中的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6(31):119-120.

[3]王焕芝.内部审计在会计信息失真治理中的作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7(S1):13.

会计信息失真思考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制度在产权不清淅或产权虚位条件下会产生“公地的悲剧”;在委托-代理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道德风险;在激励机制不足的条件下可能产生“逆向选择”。本文从制度经济学出发,对由上述问题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制度经济学 会计信息失真 制度建设

会计信息失真会削弱政府宏观调控的效力和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导致投资决策失误从而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和国有资产流失。长久以来会计界对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我国在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时候有了会计理论界和会计实务界之间不同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方面和侧重点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了研究。主要有吴联生的会计信息失真“三分法”;谭劲松的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和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刘峰通过“红光实业”的案例从合约角度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也有些学者从道德伦理角度去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等。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会计信息及质量特征

(一)会计信息的界定 会计信息是通过会计核算获得的反映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可以客观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同时又是相关使用者进行预测、分析、决策的可靠依据。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提供财务报告,从财务报告中取得有用的经济信息,为决策者进行经营决策和从事经营管理提供依据。财务报告要符合用户的需要,方能发挥作用。

( 二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一般包括:决策有用性、相关性、可靠性、合法性、可比性决策有用性是会计信息最核心最根本的质量要求。企业会计之所以要提供财务报告,是因为企业内部和外部决策对财务报告使用价值的需要。决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选择,即在不同的可能方案中进行决断。这种选择的基础就是会计提供的信息。因此,是否有利于决策人进行决策,就成为评价会计信息的最根本的质量标准。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要对使用者有用,能够影响其决策。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指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可靠的会计信息只有与决策相关才会有用,信息的价格在于与决策相关、有助于决策。会计信息提供后如未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或对使用者的决策没有什么用,信息就不具有相关性。相关的会计信息必须能够帮助使用者做出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盈利趋势等某些预测;必须能够证实或证伪使用者的某些预测、帮助其评价过去所做的决策,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据之提出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措施;必须具有及时性或时效性。信息如果提供提不及时,尽管曾经相关,但时过境迁,就会丧失其相关性。不相关的会计信息就不应提供,以免增加无效的信息成本。在会计核算中坚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要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可靠性,是指会计记录应当以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所反映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要内容属实、数字准确、项目完整、手续齐备和资料可靠,使会计信息足以令人信赖。可靠性还要求会计信息应当如实表达、衡量、叙述所要反映的事项,并在这过程中不渗杂个人的偏见。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均以“合法”作为其先决条件。这一点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分不开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财务会计较之以往有较大的独立性,但会计核算的很多内容仍然要受到国家财政、财务、税收等制度和法规的制约。至于企业会计核算,还要受到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如投资法、企业法等等的约束,是很显然的。可比性是指经济情况相同时,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同;如果经济情况不同,会计信息应能反映其差异。可比性包含统一性和一贯性两个方面的内容。从横的方面看,各企业的会计核算均应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以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能够相互可比,这是统一性方面。从纵的方面来看,会计信息应该具有时间上的一贯性。企业按照制度的规定可以选择确定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损益计算方法等。这些方法一旦确定,便不得随便变动。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

( 一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会计信息失真就是指会计信息对它的使用者而言失去了真实客观性。从产生过程看,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济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根据是否由主观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和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判断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造假还是无意失实,其标准应是当事人是否有故意使信息失真的动机。

( 二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在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中,会计信息失真是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概括起来有两种情况:一是经济业务失真,即会计所记录的经济业务不符合客观事实,违背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二是经济业务的处理失真,即对符合事实的经济业务没有按照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处理。《经济日报》2006年12月23日报道了财政部抽审百户国有企业2005年会计报表情况,多数企业主要会计要素核算存在偏差。其中,81%的企业存在资产不实问题,共虚列资产37.61亿元;83%的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问题,共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89%的企业存在损益不实问题,共虚列利润27.47亿元;27%的企业明显存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不真实、不合规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缺失不仅仅是一般企业,更包括一些上市公司,如琼民源、红光实业、大庆联谊、东方锅炉等;不仅是国内企业,更包括众多的国外公司,如安然、宝丽莱、伯利恒钢铁等知名企业,其宣告破产均与会计严重造假有关。虚假或严重失真的会计信息会严重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他们根据虚假或失真的财务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同时也误导政府监管部门,使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这样也为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等违法行为和经济生活中不良风气提供了温床。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 一 )产权理论的观点产权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产权明晰是决定企业绩效的关键,通过产权变动可以生成、启动企业内部利益激励机制,从而有可能提高企业经营者的努力水平与企业绩效。从学理方面看,企业的绩效具有非常复杂的背景和归因。其可察变量如资本利润率、企业成长和增长速度、市场份额、全员劳动生产量、产值、成本、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等,其特性或根源往往不是一维而是多维的。企业的绩效除了与经营者的努力程度、能力、风险态度等密切相关外,还受到不少非经营者所能控制因素的影响。在混合体制条件下,由于企业目标多元化,会导致激励不准确、不规范、不公平以及证券市场的投机行为等。企业经济关系主要是由产权派生的有关企业资产的权、责、利关系。产权经济学大师阿尔钦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的使用的权利。”在相互交往的人类社会中,人们必须相互尊重产权。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所有者的效用,这也为会计规范提供了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但从现在的国有企业的产权来看,国有企业的财产所有权虚位使得国有企业很难形成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理性的”实际控制人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用财务来反映的企业经营效果容易产生与国家长远利益不一致的短期行为,会计核算容易产生以实际控制人的利益为核心,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从代表国有资产所有权的管理机构来看,国资委等也不是国有资产的实际所有者,其自身又缺乏根本的利益动力机制,对企业的监督缺乏有效激励。在其它非公有制企业中,企业产权中可以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等相关主体,还有其它潜在的进入者,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如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已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给自已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某些产权主体可能存在的对不真实会计信息的内在需求,产权不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重要原因。

( 二 )激励与约束机制不配套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一个社会的经济绩效如何最终取决于产权安排对个人行为所提供的激励,产权交易中包含的内容影响物品的交换价值,但实质上是一套激励与约束机制,影响和激励行为,因而企业要从所有权、经营权,剩余索取权等权能形成合理的安排。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效果并没有这么理想。如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如年薪制的固定的工资激励早已显现明显的不足,最容易形成高级管理人员在工资之外寻求额外的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这些收入的获得必须要有财务方面的配合,由此带来会计信息失真。而浮动的激励机制(如高管持股或期权)也容易产生经营者的短期行为的逆向选择,虽然《公司法》、《证券法》对高管所持股份有限售的严格规定,也很难制止高管的频繁离职套现,目前创业板市场可见一斑。频繁套现结合财务造假是高级管理人员常用的手段,在企业没有有效的内控机制和完善的外部监督条件下,约束机制的缺乏给经营者过多的权力且缺乏有效监督,经营者为了自己的私利会实施违规行为,从而使经营者违规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损失,助长其违规行为。个体实施违规行为的风险很小,预期收益很大而预期成本很低,违反制度所得的好处大于受到惩罚导致的损失,这就使得个体有了实施违规行为的冲动,因而促成了个体(甚至集体)的违规和违法行为,会计信息失真随之而现。

( 三 )委托——代理关系问题 科斯奠基 “契约理论”是一个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大量生产要素所有者达成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契约。契约的一方当事人为资产的所有者,即委托人;契约的另一方为资产的使用者,即代理人。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代理人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独立自主地对企业资产进行经营活动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代理人以企业管理人的身份相对独立地对企业资产等进行经营管理活动,代理人成为了解企业的信息优势方;而股东、债权人、国家和普通员工则相对成为了信息劣势方,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因存在信息不对称。由于其利益目标也不尽相同,经营者完全可能利用各种会计处理手段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以欺骗所有者、债权人、国家和普通员工,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会计人员与经营者之间也可能有着不同经济利益,加上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就可能造成会计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编报虚假的财务报告,隐瞒真实情况。此外,从会计监督机制来看,目前,企业内部监督控制有着局限性,内部监督不到位,会计人员不独立,受单位领导指使被迫做假账。社会监督仍处于起步阶段,会计事务所虽然脱钩改制,但仍缺少标准的执业制度,政府监督大于社会监督力度,职责交叉,经常重复检查,使检查与被检查藕断丝连。企业领导同时管理会计与审计,内部审计不是处于董事会领导下。由于经济体制的不健全,厂长或法人的职权太大,由他们直接安排上任的会计人员素质低下,对会计法规、制度甚至原理都不熟悉,不可避免地做出错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另外有些企业负责人出于某种目的指使会计人员人为造假,而这些会计大多是厂长(经理)的亲属或心腹,往往对上级惟命是从,他们或虚增利润骗取贷款,或隐瞒利润逃税,甚或虚列数据来掩盖贪污受贿,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 一 )明晰产权关系,减少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对于国有企业,要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型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的战略投资者。同时,还要建立利益分配均衡机制,理顺国家、地方、企业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兼顾各方利益。对于其它形式的所有制企业,也应当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任命,建立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同时所有者应当根据经济行为的结果为经营者确定一个报酬方案,即在这个方案下,经营者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所有者的利益。这样,所有者和经营者有了经济利益上的一致性基础,致使利益关系清楚,减少利益冲突,从而减少由于利益冲突原因而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 二 )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一般看来,经营者的干扰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大根源,要想经营者自觉遵纪守法、不干扰会计人员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构建一套以经济奖惩为主要内容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方面要让经营者为企业付出的努力和贡献获得合理的报酬;另一方面,从制度和程序等方面对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采取惩罚性措施,同时要把利益一致的激励措施形成长期化趋向,减少短期套利行为,防止经营者短期行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 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的子系统,还受到内部企业管理状况的环境影响,公司治理结构作为重要的制度环境,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将产生重要影响。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要求,积极推行规范的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分配、人事、劳动制度改革,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公司内部监控机制,以加强监控者对公司管理层行为的了解,提高其信息收集、评价能力,以及增加其监控手段。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对内部组织机构,形成严格、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财务约束,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弊端。

( 四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能够降低会计信息失真产生几率。对于会计的监督可以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其中外部监督包括了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它们与单位内部监督构成了《会计法》中“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但这里面存在了许多问题。有效的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可直接使契约各方受到约束,有助于有序制度框架的建立和完善,从而防范不实会计信息的形成。因此就有必要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强化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发挥公司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尽管公司法及全民所有制企业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已对监事会人员、职责等做了规定,但绝大多数企业的监事会有名无实,监事会只有真正独立了,才能发挥其监督企业会计部门对外提供和披露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的作用,保证委托人的权益。会计社会监督的重要形式是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不断强化社会监督的机制。逐步依靠注册会计师对所有企业会计信息进行验证检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和可靠:严格注册会计师执业标准,强化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观念;提高注册会计师社会地位,强调其独立性,真正将事务所办成具有独立性的民间组织。另外还应该大力发展国家政府部门的监督,加强国家行政干预。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证监会等政府机关应加强对不实会计信息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同时应建立不实信息查询网,让企业和社会公众可随时查询提供不实会计信息的企业及责任人员,增加企业、经营者及会计人员的违规名誉风险和违规成本,通过政府的综合管制来改善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

( 五 )健全会计规范体系 对于我国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博弈主体不到位,是由于在会计改革之初,为了减少会计制度变迁的阻力,以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会计实务,即由政府直接参照国际会计准则来制定中国的会计准则,这是无可厚非的。与此同时,每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都要充分征求各方意见,进行反复讨论与论证,最终使准则能为各博弈方所接受。政府机构要维护该机构制定的准则的权威性,对违反准则的行为要进行处罚。目的是使违反准则而提供失真会计信息者得不偿失,其私人成本接近或等于社会成本,从而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不经济现象。会计规范体系为会计行为提出了约束条件,但具体执行过程中,会计行为的主体即会计人是否能自觉遵守,还要取决于其职业道德素质。现实中的会计人员,由于受到来自环境的各种压力,可能持有不同的立场。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具体内容包括: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经理人员道德规范、社会中介机构及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相配套的具体操作方法、评价标准、处罚规定、专门教育等。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从各角度认真分析其来源,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把因为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应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加以重视,只有这样,会计工作才能步入正轨,让它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促进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吴易风、刘凤良、吴汉洪:《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薛祖云:《会计信息市场与市场管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编辑 聂慧丽)

会计信息失真思考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近年来,资本市场接连出现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信息失真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不仅严重扰乱国家经济秩序,而且也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给国家经济造成伤害,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可以说,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困扰我国会计界的一大顽症,因此,全面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研究其综合治理的对策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本文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透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对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影响加以分析,找出相关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治理

会计信息主要用来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所产生的数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法规、方法和程序,把他们加工成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具体地说,会计信息是指会计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产生的,为会计管理和企业管理所需要的经济信息。会计通过信息的提供与使用来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

目前,我国官方文件并未规范“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定义。只在2007年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第十二条到第十九条规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即真实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等八项特征。理论界也未形成适应性强、公认度高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1 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界定

对于什么是会计信息失真,目前会计界尚无统一的认识。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企业故意作弊、会计人员素质低下以及监管不力等原因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属于人为因素,人们已经形成了共识,是非治理不可的。然而,对于上述以外的原因造成的失真,是否属于失真,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只要是遵循了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信息披露规则,该会计信息就是真实的,而不管其与企业实际的情况是否相符。因此,所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其没有依照会计准则和相关的规则提供。有的人认为,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信息没有反映经济事实。很多人提到会计信息失真往往只承认人为原因造成的失真,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失真就是指与客观事实相违背,无论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失真,都是使会计信息与客观事实相违背,都应当称之为失真。

2 国内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危害

2.1 国内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在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极为严重。尤其是近几年,部分上市公司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事件屡屡曝光:96年琼民源利用关联方关系,伪造合同、粉饰利润;97年以来红光公司人为调整财务数据,欺诈上市,上市后又连续亏损;2000年银广夏伪造购销合同、文件,虚开发票,虚盈实亏;2002年蓝田股份也报出ST生态,揭示99-2001年净利润和每股收益调整前后的“乾坤大挪移”。2001 年9 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联合举行了一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问卷调查。调查表明,个人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完全可信的占8.45 %,基本可信的占26.98 % ,部分可信的占45.17 %;认为基本不可信的占16.10 %,完全不可信的占3.14 %。对100 家左右机构投资者的调查也表明,没有一家机构认为财务数据完全可信,认为基本可信的有41 家,占41.4 %;认为部分可信的有54 家,占54.54 %;认为基本不可信的有3 家,占3. 03 %;认为完全不可信的有1 家,占1. 01 %。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2002 年对23 个地区216家企业总会计师进行问卷调查,对于目前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139 人认为大部分不可信( 占69. 85 %),16 人认为完全不可信(8. 04 %),仅有5人认为可信(2. 51 %),另有39 人回答难说。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信度之低!

2.2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 对社会各阶层、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危害巨大。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直接后果,在微观上掩盖了单位经济活动的真相,使企业主无法掌握实际情况,造成决策失误,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潜在的危机;在宏观上掩盖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隐患,恶化了国民经济发展及运行环境,扭曲了社会利益的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削弱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市场经济是依赖信号进行资源配置的,是以真实与公允的信息为前提的。而失真的信息给市场以误导,其结果是不该流出资源的企业却流出资源,不该流入资源的企业却流入资源,增量资源却注入不该注入资源的企业。它不仅危害一个单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而且使企业出现大量亏空,严重危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扰乱了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②破坏投资环境,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利益

首先失真的会计信息会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进而在深层次上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制约了真正业绩优良、成长性强的企业迅速地发展与扩充。对投资者而言,由于失真的会计信息通常表现为企业利润的虚增或虚减,这就往往对投资者的决策造成误导,导致投资者投资失败或者是可能的投资没有发生,从而严重损害广大投资者利益,造成社会信任危机,进而阻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进程,影响股份制经济的深化和发展。其次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市场的投资理念,一个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投资理念的市场必然是无序的、停滞的、没有出路的。建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是引领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精神动力。所以后者造成的危害是更深层次的,它的破坏力甚至是我们无法预知的。

③削弱政府宏观调控的效力

对政府有关管理部门而言,由于企业会计信息是其据以做出政策决策,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和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因而失真的信息将影响关于国民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统计资料,对凭以制定的国家长、短期发展计划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起误导作用,从而引起财富分配政策的失效,影响经济预测和决策,弱化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能力。

3 会计信息失真的防治对策

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为经济服务的基本任务,也是《会计法》的基本要求,为了加大会计行业的发展,适应改革的要求和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3.1完善相关会计法规制度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应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参考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未来经济发展及会计环境做出科学的分析与预测,使会计政策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相对稳定,避免由于会计政策频繁变更为会计工作带来的混乱与不便,促进会计工作的发展。我们已经走了十多年的路程,我们对中国会计准则应当有一个通盘考虑,应当有一个长、短期结合的时间进度表,应当有一个成熟的整体框架,不能老是处于“消防队”的地位。

对于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避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下的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正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所以我们不能通过限制企业的选择权来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在目前情况下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应通过内部审计或一定的监督机构来制止企业钻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空子。另外,对于同一行业相类似的不同企业,其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应有所限制。

避免会计政策选择下的会计信息失真应该从两个环节着手。一个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定环节,另一个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政策选择环节。在制定环节,首先,应建立有多方利益关系人参加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机构,以便使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所确定的会计空间尽量与利益空间相吻合。制定出具有普遍认同的准则、制度,尽量消除对同一事项选择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产生差异过大现象。其次,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制定程序,草案颁布应经过反复讨论,征求意见应扩大范围,审批条件应慎重严格。在选择环节,企业会计部门应尽量考虑各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以便使会计政策的选择符合利益协同的“一致”。

②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内容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内容需要不断改善,尤其是对于一些实际中遇到的新问题,如对一些重要表外信息、无形资产及一些重要的非经济信息的批露。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信息对决策者越来越重要,准则中必须对之作出明确的规定。当然也不能急于迈大步子,要求一下子制定十分完美的准则。我认为目前可以先借鉴国外已有的对于这方面信息处理的规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规定,以后再根据实际应用的反馈信息作进一步的修订。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修订和完善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来遏制某些“会计报表重组”现象:一是完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二是在资产交换市场尚未有效建立的情况下,缩小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三是改变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的确认方法;四是在会计报表中充分披露关联方交易。

3.2 提高人员素质,加快会计电算化和信息披露进程

①大力提高会计行业人员素质

会计工作的诚信问题关系到经营者和会计人员两者的道德素质。大力加强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弘扬正气,惩治腐败,对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显得尤为急需和迫切。

首先要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应加大对企业经营者素质的培养,提高企业负责人的财会知识和法制意识,使其切实履行起《会计法》所赋予的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责任。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才能有效避免会计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才能督促会计人员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实践证明,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同单位负责人的诚信意识、法制意识以及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

其次是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会计队伍的廉政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根本所在,也是强化会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长远之计。

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处于放纵阶段,应该下大力气狠抓落实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家和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应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素质的检查,促进会计人员思想水平不断提高,使其能自觉抵制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应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及时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新动向,对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真实公正,“责业、廉业、精业、勤业、敬业、爱(乐)业”等方面制定一套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并且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如自我评价方法、社会舆论与传统习俗评价。对道德评价结果应使用奖罚手段、示范道德榜样、大众传播媒介等方式,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置于各单位内部和社会公众的督导之下。这样,“道德法庭”才会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对于有会计职业违纪违法行为的会计人员暂停或禁止终身从事会计工作,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荣辱感。只有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非故意性”。

提高会计人员执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开展会计在职教育,教育内容应包括新技术、经营管理的学习、财经法纪的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教育三方面。财务人员的培养要从知识培训,上岗考核等方面入手,通过对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定期培训与考核,优胜劣汰,不搞会计人员执业终身制,切实注重后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防止走过场;强化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通过企业内部会计岗位的轮换,促进企业间、不同行业间会计人员的交流与学习,使会计人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锻炼会计人员面对新业务、新情况的独立操作能力,提高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自强自信的精神。另外,应适当提高对新从业会计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品德素质、从业资格等方面的要求,,为会计事业选拔高起点的人才。

②加快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步伐

我国计算机会计核算起步比较晚,但经过十几年发展,会计核算软件已经发展成为财务管理软件,有些软件开发公司已经推出了适合整个集团的管理软件。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这类新型管理软件使财务人员与其他部门之间保持相对的独立。它降低了其他部门负责人对财务人员进行约束和控制的可能性,隔断了财务人员于其他部门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财务人员依法独立履行职责,增强会计约束力,保护广大财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会计信息管理的角度看,由于系统通常采用后台数据库统一管理方式,既可以使一般人员轻而易举地访问和使用大型数据库,又不利于各个部门仅仅为了满足自身利益,在需要的时候随意更改会计信息,从而使各部门之间在数据传递和交换时,既能实现数据共享,又可以相互制约,达到有效防止在会计信息形成过程中出现信息失真问题的目的,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尽可能地被消灭在形成过程中。

3.3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既是形成真实、合法会计资料的基础,又是企业各项资产安全、完整的保障。通过适当授权和职责划分,确保经济业务合规合法; 加强会计的基础工作,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制定合理的会计处理程序,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会计凭证、总账、明细账的设置及使用方法,凭证资料的签署、传递、汇集流程,财务报告的编制及报送程序。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稽核制度,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主要关注原始凭证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对记账凭证的审核主要是关注记账凭证的填制是否齐全完备、是否连号、是否与附有的原始凭证相对应;对会计账簿的审核应特别关注其设置是否符合国家的会计制度、各账簿之间是否存在正确的勾稽关系;对会计报表的审核主要关注各会计报表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内容是否真实、合规且完整等。通过这些措施来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3.4 加大对故意失真的处罚力度

控制造假的最有效的措施是提高造假风险与成本,使造假不划算。通过对会计造假者和审计护假者的严厉处罚,形成社会震动效应和对造假分子的震慑作用,以有效治理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问题。

在当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通过建立审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的联席会议制度,通报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和会计舞弊行为。对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或者不按照规定组织会计核算、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以及所有做假账的企业和有关责任人,要依法追究其会计责任。对审计把关不严导致经审会计后会计信息仍严重失真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依法追究其审计责任。对于其中已经构成违法违纪的严重会计舞弊行为移交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处理。不仅要对法人处罚,还要加大对有关直接责任人的处罚,同时有关审查部门也要承担连带责任,严格对社会监督部门的处罚力度。同时社会处罚也是打击和制约造假的重要手段,西方某些国家对造假者在网上留下“案底”始终跟踪其人,不法分子一次造假的损失,影响和后果央及终生,造假是得不偿失的。

通过大力加强对现行法规的贯彻力度,让企业负责人真正明白,他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重要责任,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他们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真正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只有这样才能使法律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会计舞弊行为就将会越来越少,会计信息质量将会越来越高。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都存在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会计信息失真的案子从来都没有消灭过。会计信息失真,虚假会计信息产生,其具体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极为复杂,要治理,就不能单纯靠一种措施,而必须注意对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浅析之后,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1)对于会计信息失真,我们既不必惊惶失措,也不能掉以轻心。虚假会计信息的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调。

(2)在研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时,要充分考虑会计行为规范本身的弊端,相关法律规范如何完善,公司内部和外部监管体制的有效性、会计执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以及有效信息需求主体的培育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3)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上,应以会计法制建设为核心,辅以深入细致的行政管理,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经济秩序,结合加强惩治腐败,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好转。

总之,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是一个较长时期的任务,不能希望一蹴而就。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是众望所归,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一定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 参考文献:

朱锦余,会计信息失真综合分析及对策,《当代会计前沿问题探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庄恩岳主编,《会计信息失真与风险防范丛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黄震,会计信息失真原因中的会计准则因素分析,《四川会计》,2003/01.

张勤,浅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其对策,《经济师》,2004/01.

邹腊年,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应对策略,《国外建材科技》,2004/01.

上一篇:技工院校药物化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电气安装工程质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