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范文

2023-09-21

微课程范文第1篇

(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三中学)

摘 要:从微课程的特点、微课程设计原则阐述了微课程设计中应该注意的方法,同时以数学为例提出了三个适合数学不同类型的微课程设计,并给出设计者需注意的问题,抛砖引玉,深入研究微课程设计。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程;设计

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更乐于接受简单、有趣、高效的学习方式,随着计算机和手机通讯系统的发展,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学习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微课程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

一、微课程的特点

所谓微课程,就是要包含“微”与“课程”两个部分,其中“微”更体现了学习方式,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减少学习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另外还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课程”所要求的目标和内容,并以学习者能够接受的方式。这不是将原本一堂课分解成若干个10分钟,而是要设计一节10分钟的课。

其实微课程并不算是新鲜事物,但是随着移动终端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微课程由于其灵活性、片段化、突出重点的教学内容,迅速被社会认可和接受。所以,灵活、便携、内容精练是其又一特点。

从课程的角度看,微课程不是以章节的方式呈现,而是以点的方式存在。各知识点之间相对独立,关联性要有但不能强。虽然课程肯定要有基础作为铺垫,但课程的独立性决定了微课程的完整性。如果微课程只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存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便很容易失去其独立性,将会失去微课程的生命力,从而成为某一课程的附属品。

微课程作为课程单独存在,其独立性是微课程能够风靡世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学习者遇到某个知识点不明白,可以直接进入某个知识点内容的微课程,不牵扯前因后果,这极大地节约了学习者的时间。

二、微课程设计原则

微課程与传统课程相比,最大的特征就是“微”。所以,“微”成为微课程的第一个原则——微原则。具体表现在课程内容选择要细化,将整体课程分割成小的学习对象,课程内容短小精练,讲解清晰,时间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

另一个原则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微课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学习活动和资源都要围绕学习者为中心开展,要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

另外,相比传统教学,微课程更发挥了学习者的主动选择性。在传统教学中无论你是否愿意听讲,课堂40分钟里你只能被动接受,而微课程由于打破了环境限制,学习者更加自主地选择课程,可以重复听讲或者快进跳过不想听的内容。所以,微课程还必须要有吸引力原则,否则就会淡而无味。

三、初中数学微课程的设计

数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在微课程设计中应该将课程设计为一个个相互独立的微课程。而初中数学又分为概念、命题、方法、关系、问题五种形式,在微课程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形式选择不同的设计。

1.数学概念微课程设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其微课程设计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描述语言、呈现定义、概念教学、问题探究、小结、巩固练习的顺序设计。例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微课程设计,可以创设金字塔的情境,给出金字塔的图片,在引入等腰三角形的边、角等概念,转换为三角图形后,认识顶角、底角、腰、底边,之后可以要求学习者暂停视频播放,并动手通过折纸进行探究。探究结束后及时总结归纳,并能通过语言叙述的方式,让学生完成图形绘画,既完成了巩固练习,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转化为符号的能力。

2.数学命题微课程设计。数学命题是概念或关系之间的一种判断,是以概念为基础的,培养学生发现、探究、分析能力。微课程设计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问题探究、举例或知识迁移、概括定理、应用、总结、巩固练习的顺序设计。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微课程可以先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之后创设情境画一个三角形,再提出问题:如何画一个一样的三角形?探讨过后,可以演示尺规作图法画三角形,由此概括尺规作图实际上就是利用“边边边”公理,从而归纳出“边边边”公理,最后巩固练习和总结。

3.数学应用题微课程设计。应用题是数学常见的一种类型,既然是应用题,就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在微课程教学设计中最好先创设情境,抛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已知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方法、总结并再次应用。如互联网流行的美国可汗学院中的一堂《三角学——三角应用题》就是先从日常生活中出发,利用三角形解决航海中有关距离、高度、角度的综合应用,并给出俯角、仰角、方向角的概念,通过一步一步探究,最终使学习者明白三角形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

四、微课程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微课程作为新兴的授课方式,其优点显而易见,但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因为教学环境发生了改变,所以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要以学习者的视角去设计。

2.微课程要适合网络和移动终端传播,所以要控制时间和内容,尽量不要超过10分钟。

3.一个微课程只讲一个知识点。

4.由于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交互性,所以尽量避免以讲授者角色进行设计,更适合以解答者角色进行设计。

5.为了使学习者加深印象,应该给予提示性信息,比如符号、标识、颜色、文字性说明等。

6.要在微课程结束时给予总结,使学习者能够明白本节微课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果没有实现学习目标,可以重新学习。

总之,微课程的教学设计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和应用中才能够得到完善,其突出的特点和优势将在未来学习中发挥作用,是一种趋势和方向,可挖掘的内容还有很多,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參考文献:

[1]刘新英.中学数学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张玲,周静.初中数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以《圆周角定理》为例[J].中学数学研究,2015(6).

编辑 张珍珍

微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时代;微课程;优质资源;云平台

一、微课程产生的背景

微时代,即以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为代表的,以中心化、动态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和赛博化作为信息传播主要特征的时期。信息传播的形态从“点对面”的线性传播,转变为“点对点”的网状传播,由此带来了媒介与通讯的合一、传播与接受的合一、信息与生活的合一。以“微时代”为表征的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不仅是信息生成方式、信息传播方式、信息获取方式、社会交往方式的变革,它的变革力已经直接渗透到公众的社会生活与思维方式,潜移默化间对整个社会机能进行重构。微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的教育产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也使得高校课程优质资源的建设与规划从中获得了新的启示。

高校课程优质资源建设的成果典范之一——精品课程,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开展的十年,硕果累累。然而面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微时代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现有精品课程的资源优势和使用空间正不断削减,呈现一定的局限性。在此契机下,一种突破传统教学形式、内容和编排的局限,并使之更加符合微时代特征的新兴教学模式——“微课程”从此诞生。

二、微课程的发展现况

2008年,美国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首次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其秉承北爱荷华大学L.A.McGrew教授1993年提出的“60秒课程”和利兹大学Kee T.P.教授1995年提出的“一分钟演讲”理念,即实现短时、高效的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这一概念的提出,为高校课程优质资源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新的方向。

目前,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一香槟分校、香港大学、台湾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都已陆续开展“微课程”教学活动,并推出了网络“微课程”平台。2013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由此拉开了我国高校“微课程”建设工作的序幕。在此次大规模、高标准的比赛中,共有决赛入围微课作品638件。这股实践的热潮同步带动了微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笔者在中国知网中作相关检索发现:至2014年3月为止,以“微课程”作为标题的论文数量达80余篇,其中硕士论文5篇,发表时间集中于2012年下半年度至今,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四层面:(1)“微课程”的概念廓清与认知;(2)针对某一课程的“微课程”的设计以及教学运用(此类研究成果数量最多);(3)“微课程”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4)关于全国高校微课比赛的赛事报导与分析。此外,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立项中,与微课程建设相关的项目只有5个,而2012年度数量为零。

综上可见,我国微课程的建设与研究整体处于新兴起步阶段。

三、高校微课程的建设价值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微课程的建设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优化精品课程资源、深化共享与共建,促进传统课程的转型与突破

在微课程出现之前,我国高校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批国家级、省级、校级优质精品课程建成,并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实现了网络化的资源共享,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因此,高校微课程的建设一方面应秉承精品课程的开放性、公益性、参与性和优质课程资源的可重用性等特质,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提炼。另一方面,微课程应进一步扩大所能涉及的学科领域和课程门类,开发尚未进行信息化、网络化的传统课程,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改善教学质量。

(二)激发教师个体的创造力,督促其对课程内容深度挖掘

从表面看,微课程是从规模和形式上对传统课程的微化(Micro-lesson)。实质上,它是将课堂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了放大、细化,即将每个知识点变成闪光点。微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在传统教学的个人经验基础上,大胆地进行提炼和创新。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信息的最大化。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具体表现为:将抽象的音乐术语和技法化解成单个或系列的小现象、小故事和小策略,实现“小”、“实”、“新”、“优”的课程特色,让学生更加易于理解并掌握。

以笔者设计的《基本乐理》微课程中的“调式”一章为例:首先是展示两幅风格迥异的中、西绘画作品,从视觉上让学生明显感受音乐风格与绘画的相通性;其次通过对中国民歌《茉莉花》进行个别音的替换,现场改编成类似歌曲《樱花》的、带有鲜明日本民间音乐风格的新版《茉莉花》,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材料对于音乐风格的影响;最后引出课堂的主题词——调式的概念,即几个音的材料围绕其中某音为中心,并按照一定逻辑关系进行组合。整堂微最终拍摄剪辑后时长为6分钟,投放使用后在学生对该教学的综合评价中反响良好。

(三)以团队为单位、科技为保障,开拓知识传播途径、提供多元化学习渠道

微课程与精品课程、传统课程的不同在于:它是以“短视频”的方式呈现并以手机终端的移动使用为目的的。因此,一方面微课的制作与教师、学生、编导、摄像、美妆妆师等人物关系密切且缺一不可,它必须依靠团队共同完成。另一方面,微课程资源主要依托于网络“云”平台的传播,使学生能够通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要使微课程在实现知识信息多元化传播、教学形式多元化发展的同时,还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新兴的学习方式和心理需求,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必要的基本保障。

四、关于高校音乐学科微课程建设的思考

通过对现有高校音乐教育可共享资源进行统计,笔者发现:现有视频类音乐课程偏重于专业技能课程,如:声乐课、钢琴演奏等,而课件类课程则多见于通识性、普及性强的史论类精品课程,如:《民族器乐》《民族民间音乐》等课程,作曲理论课程资源较少。

高校作曲理论课程主要指针对音乐的四大件(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的技术训练课程,教学内容由作品分析与实践创作两个部分构成。由于教学目标侧重点不同,师范类院校更注重分析能力的培养,而专业院校则偏重创作能力的训练。原有的传统教学和资源分配模式,使音乐院校之间在此类课程的教学质量上存在很大差距,而且许多学生因校本资源的约束而无法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求获得需要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更多信息,受到个体发展的限制。微课程的建设可以跨时空地解决传统教育存在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问题。因此,加快微课程资源的建设脚步,对于音乐高等教育而言显得必要且紧迫。

高校微课程的建设不仅可以完善学科及课程的发展、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多元化的自主学习模式,随时、高效地学习。

微课程范文第3篇

【摘 要】作为一类新型教学手段,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微课程与传统教学一样具有完备的教学内容,并且其教学过程也同样遵循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还具备有一定的创新性特点。本文首先就微课的含义予以了简要的阐述,而后重点就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最终就微课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说明。希望借助于本文的分析探讨能够为相关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

在日常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伴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教学手段的日渐丰富,基于目前的网络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微课程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得到了大量的普及应用。通过开展微课程教学能够促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因而,应当倡导以传统语文教学为基础,同时应用具有良好互动价值的微课程教学方式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不断创新,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一、微课的含义

“微课”这是近些年来在国际教育圈流行的一个词汇,这是一种教学形式可以应用到绝大多数的课程教学之中,它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在线服务经理DavidPenrose最先创造,采用了建构主义理论,主要的应用方式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网上在线学习,以及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方式。微课是通过最大化的压缩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讲解重点的教学知识点,在大约十分钟的时间内讲清楚一个问题。微课不仅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详尽、精湛的学习资源,同时以其相对短小的视频长度,通过对于一些零碎时间的利用,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也提供了明确目标的作用。

二、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设计

学校的日常学习,这种情况基本相当于以往传统的授课方式,即通过课堂上的师生面对面互动交流教学方式,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制作微视频的方式辅助进行教学工作。

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方式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二)微课程资源结构设计

在对微课程进行制作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其进行特色鲜明的命名,从而对学生形成吸引力;其次微课程要求的是内容短小而详实,因此必须对于教学重点内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从而引出要探讨的内容;虽然微课程时间很短,但是在时间上要求很精简却在内容上要求非常详实,因此对于微课程的主题思路过程的设计也显得十分重要;最后还要在知识点讲解完成之后对于学生要有一定的互动过程,从而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过程。

三、初中语文微课程的具体应用

(一)应用微课,理解课文内容

在初中语文课程当中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而学生因为生活经验有限致使其在对于某些课文内容的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而微课程的所具备的具象化,形象性的特点恰好能够与教材设计缺陷实现互补。

例如在讲授《观潮》一文时,大多学生由于没有去过钱塘江,甚至都未曾到过海边因此对于潮水的涨落没有明确的概念,因此文中所描述的宏伟气势也就难以感受的到,而教师若是通过应用微课程视频则可向学生直观的展示钱塘江潮的雄伟气魄,进而再结合以文章当中的描写如“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来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二)应用微课,解决课文疑惑

在课堂教学之中开展师生互动问题探究活动,可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学习难题。应用微课程教学,将课文当中的矛盾因素同学生学习感兴趣的方面以及课文深入进行有机的结合,寻找出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并通知密切相连。

例如,在讲授《雪》一文时,学生常常会对一些比喻描写感到困惑,不明白其具体的作用价值何在,对此教师可应用微课来找出相应的比喻描写,如:“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然后可通过多媒体设备配上小孩子被冻的通红的手,以及另一幅普通小孩子的手,通过对比学生自然而然的便能够深刻的感受到文章中所描述的寒意。由此学生也便能够更加快速的进入到学习状态,并在不经意间化解了疑惑问题。

(三)应用微课,培养写作兴趣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同时写作也促使生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学生在作文写作时常常会感到不知从何写起,所写出的作文也常常会出现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其本质原因还是由于学生没有立足于生活实际进行作文写作。而应用微课教学则恰好能够借助其直观性的感受来促使学生将作文写作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

如在对学生指导“孝亲”题材内容的写作时,可以在学生写作前向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如《感恩父母感恩教育》、《别让等待成为遗憾》、《孝亲为了明天更好的记忆》等公益广告。在课程教学的广度层面,可将对于家的概念适当的延伸与拓展,例如将我与父母的小家可拓展为我与父母及祖父母的大家庭,并由此可导入《中华有福,孝老是福》,以及针对如何爱家而展开拓展活动,并由此可导入《勤劳人家,福运长久》等相关公益广告内容。在这样的较为氛围中学生的孝亲、感恩之心被唤起,学生在写作之时自然也就有话可说。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合理应用微课教学,可更为有效的激发其学生的情感体验,此时学生更加高效的掌握并理解课文语言,促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所学课文的思想情感,进而推动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军.初语课堂微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教学之友,2015,(5).

[2]唐轶.利用微课程建构翻转型课堂初探——“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课例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5).

[3]张建新,张高华.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3,(2).

[4]李兆响.初中语文学生预习策略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1).

微课程范文第4篇

摘 要:微课程是一种由PPT(幻灯片)转化而成的教学视频文件,由文字、画面和音乐共同组成,对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微课程的内容比较单一,但学习的目标非常明确,微课程会采用“知识内容+讲解配音”的方式表达,在有些微课中还会有相关视频、动画、教师入镜等形式。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欣赏课往往是以媒体播放+教师讲解的形式进行。

关键词:微课程 远程 开放教育 g小调

从2012年起,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新兴的教育资源不断创新和发展,直接影响了我国的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远程教育等各级各阶段教育。在几年的时光里,这种兴起并不是一种流行,它们势必会成为当今社会主流的教育资源,其出现使人们对教育模式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但是像微课程、翻转课堂这些新的教育资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和被教授中应该如何使用,如何能赶上传统的课堂教育,甚至超越课堂教育,这是一个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研究远程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清楚新兴的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势和弊端,才能在教学中体现它的价值。

1 对微课程的认识

1.1 关于微课程

微课程(microlecture)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微课程是一种由PPT(幻灯片)转化而成的教学视频文件,由文字、画面和音乐共同组成,时间长度一般为几分钟,甚至可短至1 min左右。微课程在开发初期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后来,面向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者的微课程也越来越多地被开发出来。微课程的内容直接指向具体的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层层剖析而主题突出,基本上一集微课程只针对一个问题。学习者可以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同时思考问题,获取知识。

1.2 微课程与远程开放教育

结合远程开放教育的形式特点改变微课程的传播途径。可以使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学模式下有大显身手的机会。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大有前景,对远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微课程时间短,内容精辟,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对象大多数是成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他们很难像职业学生那样,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在课堂、图书馆、阅读室学习,因此他们的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微课的出现解决了远程开放学习者的工学矛盾,学习者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产品灵活的学习。减轻了传统教学给成人带来的时间上的不便,微课程时间设定的很短,一般只有几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就可以清楚地解决一个问题,这一特点有利于微课在远程开放教学中广泛使用。

(2)微课程的内容比较单一,但学习的目标非常明确,这非常符合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特性,学生可以在工作中闲暇的时间里,通过5 min左右的时间去学习一个知识点,这样使学生能够更直接的获取知识内容,相对于体量庞大的网络课程或专题讲座,学生不需要去努力地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这样无形中减轻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压力,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体验对于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是非常合适的。

(3)微课程大多是由视频的形式构成的,从表现形式上看,会更加生动,和以往的网络课件相比,微课程会采用“知识内容+讲解配音”的方式表达,在有些微课中还会有相关视频、动画、教师入镜等形式,这样微课程在播放的过程中会更加生动,教学内容可以更有层次的体现,这样的效果就更接近教师的教学课堂,如果微课程的内容、表现形式、画面等质量很高,甚至会产生比课堂教学更好的效果。

2 微课程在教学当中的应用

作为一名远程教育工作者,制作教学课件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因为这几年微课程的兴起,笔者对微课的制作和微课的应用进行了调研。(见图1)

以《肖邦g小调叙事曲》(十四届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为例,这个课件应用于相关专业的艺术欣赏课,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欣赏课往往是以媒体播放+教师讲解的形式体现,教师在音乐的播放中很难准确地介入需要讲解的片断,这种形式对于碎片化的学习有很大的障碍;微课程却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而且更加直观,《肖邦g小调叙事曲》把原本10 min的时长,压缩到5 min,这样做虽然丢失了音乐作品时间的完整性,但是从结构上看,并没有缺少,反而会更加突出每个组成部分的主题,因为当学生不熟悉一首音乐作品时,从头到尾将它听完,很难在大的篇幅中找出它的层次段落,而微课中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是经过后期加工完成的, 这样讲解和音乐的展示会精确到毫厘之间,学生可以非常明确地读懂,同时也能够加深对作品旋律的印象。

在远程开放教育的道路上,微课程这种新兴的教育资源已经成了主要的教学手段,所以,在微课程的研发中,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也许在未来,微课程将会改变当今社会教育体系的格局。

参考文献

[1] 赵兴龙.现代远程教育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5-61.

[2] (俄)K.H.伊贡诺夫.苏联钢琴学派的大师们[M].布达佩斯:匈牙利布达佩斯科尔文诺出版社,1954.

[3] (波)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微课程范文第5篇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所利用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多。教学工作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开辟了教学的新航道。微课程,是基于网络平台的一种创新教学形式,因其具有先进性与方便性,为很多教师所喜爱。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微课程,用微课程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有利于历史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学生历史知识水平的提高。本文以试论“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微课程;教学活动;优势;运用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让素质教育的发展速度大大提升。在高中历史教学创新与改革的今天,教学方法仍然有许多落后之处。单一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会限制学生历史思维的形成,也会影响课堂创新度。虽然微课程属于舶来品,但其强大的优势值得引进与广泛应用。利用正确的方法灵活使用微课程资源,制作高质量的微课程,有利于高中历史教学价值的提升。

一、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微课程,是信息技术时代的最新产物,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具体如下:

1. 教学主题更加突出

微课程的存在,重在解决课堂教学活动中产生的问题。换言之,微课程是针对教学中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教学环节设计的。微课程,同课堂教学一样,也是一种教学活动。与普通意义上的课堂相比,微课程的内容更加简练,讲解的主题更加明确。教学主题的突出,让教师易于理清教学思路,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2. 操作使用更加方便

微课程,是教育工作者结合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设计的。在微课程体系中,教学视频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微课程,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课件、学生的学习难点以及专家的教育建议结合在一起,是一个体系性较强的教学资源。结构紧凑的微课程,成为许多高中学生历史学习的资源库,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3. 传播方式更加多样

微课程能够更好地突出主题,呈现内容。因此,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讲,微课程在传播教学内容的同时,快速解决了学生的问题。微课程的方便之处在于一个“微”字。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终端下载与观看微课程。历史知识传播方式的多样化,能够给高中学生全新的历史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步骤

微课程虽然容量小、主题先明,但制作还是很复杂的。要开发与制作一个高中历史教学所用的微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完成这几个步骤:

1. 开发微课程脚本

在制作微课程之前,教师要先选定视频的主题、设计好方案、准备好素材。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相比,微课程中,教师是唯一的教学参与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微课程向学生展示一定量的历史内容。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挑选重难点作为微课程的讲解内容,确定好主题。之后,从微课程的主题出发,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利用网络平台或者其它渠道收集与微课程讲解内容相关的史实史料,脚本越丰富,微课程越精彩。

2. 完成视频录制

同传统课堂教学一样,微课程也有讲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与演示课等不同的类型。一般来讲,每一个微课程只能对应某一个课程类型,但微课程的课程类型是可变的。近几年来,教育理论逐渐完善起来,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出现在教育领域。在录制视频时,教师可以参考创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开发更多微课程类型,让微课程视频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 做好教学反思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微课程,不是制作好微课程就完工了。在微课程投入使用之后,教师要想方设法了解高中学生利用微课程学习的效果。从具体的教学情况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利用微课程学习历史知识的体会,并分享疑惑。教师与学生多多沟通,及时解决微课程运用的问题,才能促进微课程优化升级,更好地与高中历史教学结合在一起。

三、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让微课程接受学生的检验,促使微课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需要高中历史教师考虑教学需求,将微课程与不同的教学环节结合起来。

1. 关注微课程与历史课堂的结合

在信息时代,教育条件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微课程应当与传统课堂结合在一起,成为高中历史传统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在制作微课程时,应当多考虑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以及身心发展规律。从课堂学习的任务出发,用微课程向学生讲述历史概念、提供巩固性练习。无论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不能脱离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目标。

在运用微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主题,从历史知识框架入手制作微课程。更要尊重历史学习的思维逻辑,忠于史实。比如在讲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这一单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经济政策知识。从这4个模块来看,经济政策知识更需要微课程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向学生介绍古代的经济政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特点。只有与课堂紧密相连的微课程,才具有教育意义。

2. 關注微课程细节内容的优化

微课程,对应的内容就是微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思考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要关注微课程的细节,利用微课程中的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历史知识讲解的层面深入到历史现象的剖析层面。在设计微课程时,教师应当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对历史知识进行细分。除了内容的细节,还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细节,用最简练的语言传达最丰富的信息。

比如在讲解《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可以针对“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原因”这一细节问题录制微课程。利用短小的视频,让学生从国家政治制度建立的表面现象,分析国家发展的现状与方向,习得历史知识学习的有效方法。在讲解知识时,教师要利用中立性语言,尊重史实,不带有情感色彩,让历史知识更有权威性。

3. 关注微课程中的师生互动

虽然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趋向普遍,但仍然有许多教师对微课程存有误解。一些教师认为微课程是无法实现互动的,只能单向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无法与学生交流。其实不然,打造互动型的微课程,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点拨,是微课程的运用的重要原则。互动,不只有语言互动这一种,还有思想互动。要构建完整的历史微课程,教师需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念。

如讲解《太平天国运动》时,一些学生认为洪秀全的行为过于冲动与极端。这时,教师就可以针对历史人物的行为态度问题录制一个微课程,借助太平天国运动向学生传递爱国、进取类的人文精神营养,让学生在认可课本历史知识的同时,成为品格更加健全的人。用思想上的互动帮助学生解开历史学习的谜团,是微课程的使命,也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微课程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教学改革的新背景下,微课程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形式。短小精悍的微课程,能够大大突出历史教学的主题,让各类历史学习资源应用起来更加方便。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接受微课程,全面了解微课程的优势,将微课程与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 郭宏梅.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1):121-122.

[2] 陈旺.试谈“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亚太教育,2015,(04):65+17.

[3] 熊涛.个性化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5,(21).

[4] 饶亚平.教育戏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2,(16):52-54.

[5] 徐晨珏.微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16):51.

(编辑:赵 悦)

微课程范文第6篇

【摘要】微课程是和现代教育理念契合度非常高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还能够让学生地理判断推理能力得到培养,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是非常优秀的方式。本文就微课程的概念、特点、作用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分析,对通过微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推理判断能力进行了阐述,简单介绍了微课程开发的流程,通过《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的教学实践,对地理判断推理能够在微课程的辅助推动下得到的提升进行说明。

【关键词】微课程 地理判断推理能力 热力环流

微课程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微课程的教学模式比较新颖,通过微课程来让学生地理推理判断能力提升是一种创新。

1.微课程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1.1 微课程的概念和分类

微课程是一种课程体系,包括教学视频、课件、教案、练习、反思、教学活动等所有微课组成的资源和教学过程中整个的教学活动。微课程的内容可以分成讲授类、探究类等多个类型;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学习时间又可以分成课前预习类、新课导入类、练习巩固类等几个类型。

1.2 微课程的特点和作用

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微课程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①目标明确,主题突出;②短小精悍,视频为主;③依托网络,使用方便。

利用微课程学习大致可以解决由大班授课带来的问题——学生的综合素质存在差异,教学中常常发生学生和教师教课节奏不对等的该情况,学生因此而出现成绩落差较大的现象。课前,通过微课程来让学生对过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介绍书本知识背景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明确,具有导学的作用;课中,通过微课程来让课堂的授课方式变得更加的多样化,能够将重点和难点进行突出,为教学中心提供情景建设,微课程和传统教学进行结合的方式能够发挥两者的优点,互相促进提升;课后,微课程可以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对遗漏的内容进行补充。课前和课后,总结和复习等细节上使用微课程,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起来更加的轻松和自由,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更加透彻。

微课程给了学生更多的积极学习的机会,给新课程教学提供了条件,对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提供了途径。

2.地理判断推理能力的概念和地理判断推理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2.1 地理判断推理能力的概念

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和分析综合的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三大类型 [1]。地理判断推理能力需要对不同事物的不同属性进行科学的鉴别,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是科学与理论的结合,对得到了结论进行推理验证,从而有一个比较科学的概念。地理教学中逻辑思维需要判断能力,他是推理能力的基础,对已知事物进行判断,地理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推理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能力。

2.2 地理判断推理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1)对地理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完善知识架构,培养推理判断能力。

地理基础知识是地理判断推理能力的来源,因此在对推理判断能力进行训练的时候应该融合于地理基础教学当中。课堂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所了解,能够使用多途径来让学生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让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夯实学生的地理基础,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间的关联性进行引导,让他们能够将零散的地理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框架。

(2)对推理过程,知识迁移和应用引起重视,这是地理推理能力提升主要方式。

教师形象深入的对地理显现进行推导,让学生能够对地理现象的联系、本质、内在联系等进行了解,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对地理规律进行总结,将地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一部分。以此为基础,将学生的所学进行转化和迁移,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同类的问题,能够对同类的问题进行推理,从而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地理判断推理能力的微课程的开发

3.1 开发和实施的一般流程

根据胡铁生老师提出的微课开发方式与流程 [2],本人结合教学需求,将地理微课程教学内容开发和实施流程分为以下3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①教材分析:细分知识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知识点与能力进行对应;②学情分析:分析学习者特征,了解其知识储备。

(2)微课程设计阶段:进行微教学设计、微课件设计、微练习设计、学习任务单设计和微视频拍摄。

(3)微课程实施阶段:微课程教学实施、微课程教学内容反馈与测试、学习诊断,整理分析学生反馈,并进行教学反思。

3.2 培養地理判断推理能力的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以《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的教学为例

(1)以《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为例,设计一个微课程。微课程教学设计、微视频、学习任务单是微课程设计的3个重要组成部分。

(2)微课程作为课前学习使用,按照为教学进行微课程视频的设计,然后通过网络功能上传至云平台,将制作好的学习任务进行打印,分发给学生,学生课前自己安排可与时间将云空间内的微视频观察完毕,然后将布置好的任务完成。在课堂上我们根据微视频和学生的任务单来进行深入的探讨,学生之间分组进行组内探讨,老是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和微视频进行结合,对微视频的内容进行巩固和补充。微课程可以和地理实践教学进行融合,教师和学生能够有更加紧密的联系,既能够让教师的创造性得到发挥,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微课程是和现代教育理念契合度非常高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还能够让学生地理判断推理能力得到培养,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是非常优秀的方式。可是,微课程对于学习地理判断推理能力的影响和效果,需要较长的实践来检验。以后的教学工作当中,我们应该对微课程和各类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融合进行深入的探讨,为学生提供一个微课程提升学生地理推理判断能力的评价体系,让微课程能够得到推广应用,能够被更多的教师所看见和使用,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自由和主动。

参考文献:

[1]李增发.运用微课促进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J].当代教研论丛,2015.

[2]苏剑龙.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微课程学习有效性评价研究——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赵长胜(1970.2.15-),男,辽宁海城人,辽宁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地理教育。

上一篇:国旗下讲话主题范文下一篇:路面机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