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知识点范文

2023-09-18

高二历史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 散文阅读; 教学方法;

前言:语文的写作能力依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却也始终离不开广泛地阅读。而从事语文教育的工作者应当重视开展语文阅读活动,在制定教学方法的时候,应当注意结合多种教学指导方法,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地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感受阅读的愉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本文将介绍几种高二语文散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式,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散文的阅读技巧。

1 高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指导方法解析的背景:

长久以来,针对散文的教学始终没有一套成熟的指导体系,新课标规定要对高二语文的散文教学采取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得的教学方式,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存在功利化教育导致学生和教师更关注与学生的应试考试成绩,忽略了新课标的规定和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部分教师在新的时代无法做到不断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更加无法做到教学与应试的协调,甚至于穿着新课标的鞋子,却走在旧教育观念的老路上,教学方法守旧,画地为牢。久而久之就连备课意识和创新意识都变得老旧了。

2 高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指导方法解析:

为解决现阶段高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以高二庄子的古代散文《逍遥游》为例,介绍以下几中常用的教学指导方法,指导相关从业者形成新思想,新方法的教学方式。

诵读能力训练法

散文是作者利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人生理解的一种艺术体裁,其存在的本身不具备价值,只有当读者去阅读,去理解时才能创生出价值。而用普通话去大声朗读可以调动阅读者的眼睛、嘴巴、耳朵和大脑等多种感官,便于阅读主体充分感知散文文本,领会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感受和情感。比如在阅读庄子的《逍遥游》时,通过文本所描述的情景,阅读者利用普通话,通过语调和语速的变化,或急或缓的去朗读散文文本,将无声的文本语言转变为有声语言。朗读者和倾听者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自己融入作者的情境中,感受作者当时体会到的超然物外的,不受约束的感觉。长期的坚持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文本所描述的景色,阅读者利用普通话通过语调和语速的变化,或急或缓的去朗读散文文本,将无声的文本语言转变为有声语言。朗读者和倾听者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自己融入作者的情景中,感受作者当时体会到的静谧、安逸和自然。长期的坚持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默读能力训练法

默读是实现阅读的终极目标,其需要一定的诵读能力作为基础,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速度,有助于深入理解散文文本,也有利于学生对于散文阅读态度和习惯的培养。默读在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的阅读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课文,充分体味文本内容。比如在庄子的散文《逍遥游》中,在进行默读前先明确默读的目标,比如,默读是为了体会作者的情感。那么就应该利用默读,可以更加细致的品味散文文本。体味那种庄子所描写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中所表现出的那种自由,那种超然。而且默读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其他学科和知识的学习。人的一生中,时代总是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中,学习贯穿我们的人生,而默读则陪伴我们去学习一生。是我们打造未来的基石。

摘要编写指导法

摘要编写指导法是把文章的重要内容挑出来,作好记录。这是一种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和促进阅读与写作相关联的方法,可以发生在阅读阶段,以任何形式进行。可以是文章某一部分的概括,也可以是原句摘抄,也可以是重点的词汇记录,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让它为散文文本的有效解读做服务,要忠于原著作品,即便是自己的总结归纳和理解也不能再没有相应凭借时随意添加。对学生进行编写摘要的指导可以引领学生仔细领会散文的文本写作精要,也可反复体味作者情感。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散文的解读,巩固记忆。培养学生进行书面表达遣词造句的语言能力,对他们的语感养成具有很到的促进作用。

比如在学习《逍遥游》时可以摘抄“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它是文章的所描述的重要的景象,也是作者情感的直接表达,作者向往这种“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的自由。再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是作者由写向往转入哀叹的一个过度。类似可以做记录去分析的地方还有“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等都可以拿来记录很分析,充分的感悟作者所描述的那种万物都不得真正的自由,都是有所凭借而已。

“整体—局部—整体”教学法

“整体—局部—整体”教学法是指在散文阅读的教学中,指导学生现对散文字词句段进行分析和感悟,理解文本的内容、主旨和文脉,等对文章具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对组成文本的重要句段和字词进行推敲和理解,再将各个部分进行联系,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分析和把握文本内容。比如在学习《逍遥游》时,依据文本内容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去体会三个部分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分析三个部分中比较关键的事物。他们对于作者的情感表述起到什么作用。等将每组意象进行分析之后再想想部分之间的关联,作者通过这三部分到底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于是学生就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和层面重新去解读文章了。而这种教学法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综合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理解和学习散文。

抓一点切入教学法

在散文阅读的学习中,可以根据散文文本的特点,选择某一个合适的点切入散文文本,对其解读。这个点可以使语言特点、文本结构甚至是表达方式及意境塑造等任意合适的点,这种方法就是抓一点切入法。比如在学习庄子的《逍遙游》时就完全可以抓住意象对比这一点去进行分析;也可以依据作者的情绪变化分析;还可以从意象的塑造这一方面去分析。

结束语:

关于高二语文散文教学指导的方法必须以语文学科的特点为主,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理论,立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散文,充分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散文的阅读技巧。同时也应该加强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优化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向,提高备课效率,科学设计导学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荣华.高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有效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20(05):65-66.

[2]仇恒榜. 高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朱莹蓓. 新课程标准下高二现当代散文阅读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贵州 铜仁,554200

高二历史知识点范文第2篇

1、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基本思想主张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知道诸子百家,掌握“百家争鸣”出 现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3、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基本思想

4、掌握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等重大科技成就,分析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重要原因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贡献

《汉字与书法》《笔墨丹青》

1、该书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诗言志 歌咏言》《从传奇到小说》《梨园春秋》《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1、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体裁的主要代 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掌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的特色

2、了解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掌握元杂剧、明传奇、清京剧的特点和成就

3、单元测试了解“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基本思想观点,理解人 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挑战教皇的权威》《理性之光》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1、掌握文艺复兴的背景、核心内容及其文艺代表作品表达出的人文主义内涵

2、结合马丁·路德的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掌握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结合史实理解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 延续与弘扬

4、了解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及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诗歌、小说与戏剧》《音乐与美术》《电影与电视》《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 《孙中山和她的民主追求》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 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现代科学革命》

1、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2、概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建设中国社 会主义的作用

3、了解现代世界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高二历史知识点范文第3篇

一、试题评析

试题均以新材料、新情景设问,注重原则性,同时立足于教材,注重基础,注重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分析、提取信息和归纳概况能力。重点考察的是主干知识,题目难易适中,不偏不怪,与现实生活中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试题内容符合考试大纲和2017年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试题立意高,命题的角度、题量、题材、考点丰富多样。选择题部分涉及古今中外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之外,还有一道史学认识的题目。试题难易适中,简单题居多。

分选题部分:第40题是梳理阅读材料,分析中国历史制度、文化教育的社会变迁。第41题是阅读材料,分析比较中国古代与英国近代社会救济的思想与实践。第

45、

46、47题是任选题,分别是土地制度的变迁,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题材较为丰富。试题严谨规范,文字表达周全,设问、指向明确而无歧义,选择的叙述文字大都力求长短、结构、语气一致,选用材料比较集中而有典型,或者经过

命题人的摘编缩写,力求原汁原味,保存原有的历史感。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模糊不清。

2、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不到位。

3、思维不严谨,解答不规范,许多考生是主要分析过程,不能做到史论结合。

4、答题能力不足,审题不清,会而不对,对而不会,阅读能力差,许多考生读不懂题意或理解不到位,丢失了不少分。

5、应变能力较弱,心理素质不强,考生压力大,情绪紧张,不能及时有效调节,把握心态,难以静心思考,有序解答,难以进入常态发挥,难以顾及答题策略。难题变化,使得部分考生心理慌张,答题不太适应,不能正常发挥,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三、备考应对策略

1、夯实基础,学生应抽出至少三分之一时间回归课本,每次做完题后找课本对应的知识点。

2、提高学科应试能力,从阅读、审题、归纳试题立意、要点,组织答案等方面加强训练。

3、加强学科思维严谨性、规范性训练,达到会的不丢分,要点全面,过程完整。

高二历史知识点范文第4篇

高二历史(必修)

注意:本试卷包含客观题(第一题—第二题)两大题,共70分、主观题(第三题—第四题)两大题,共30分。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2.2008年汶川地震中范美忠“自己母亲都不救”的言论被骂得狗血淋头,落下一个“范跑跑”的绰号,是因为他背离了

A.仁者爱人 B.克已复礼 C.道法自然 D.无为而治

3.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4. 斯塔夫里阿诺斯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这里“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主要是指

A.天人感应 B.罢黜百家 C.三纲五常 D.民贵君轻 5.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

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它吸收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 6. “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7.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8.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

A.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

C.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 1A.忠勇正义 B.勇猛粗率 C.奸诈狡猾 D.刚强骁勇 19.鸦片战争以后,新思潮萌发,其“新”的含义和目的是

A.仿制西方军事装备,振兴清王朝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革中国旧制度 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开眼看世界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0.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A.建立民主共和 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C.实行君主立宪

D.向德、俄学习 21.关于维新变法运动所产生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 B.是一次重要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C.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挽救了中国被瓜分的危机

22.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先进分子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C.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D.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23.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

24.“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的最有可能是

A.孙中山 B.陈独秀 C.李鸿章 D.康有为

25.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26.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27.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己。”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民主共和主张

28.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大革命记序》中说:“普大地杀戮变乱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B.论证法国大革命对各国影响 C.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D.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29. 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合评价

A.毛泽东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30.“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入的阶段是

A.物质技术 B.政治制度 C.思想文化 D.实业教育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儒家的“五经”——《诗》、《书》、《礼》、《易》和《春秋》,从汉武帝起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32.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33.下图是对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词句写意。他是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

34. 中国绘画与文字相伴而生,注意写意传神。

35.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仁”与“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① ②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已任……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①和②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2分)

高二历史知识点范文第5篇

高玉美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卷共两大题,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共计25小题50分,第二大题是材料分析题,共计5小题50分 。

1.试题紧扣课标要求,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和运用,又有所创新,内容比较丰富,不超纲

2.选择题量适中,体现新理念,难度比较适中,侧重知识迁移和能力考查。

3.材料题要求学生能读懂材料,理解材料,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准确回答,侧重知识迁移和能力考查。

二、成绩分析

1、选择题得分率较高,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较好。学生总体得分情况较好。

2、学生的材料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渐加强。但对于中等难度的材料分析能力还是有所欠缺。

3、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角度把握不好,容易漏点。

4、学生还不能熟练运用以史论证的方法和观念。

三、存在问题

1、概念混乱,学科知识记忆不准确,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

2、语言不规范,概括归纳能力较差;。

3、理解掌握知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综合性,缺乏历史知识相互联系的基础和能力 。

4、不善于读文言文等信息,不能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掌握设问的要求,知识迁移能力差等。

四、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情况,有必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认真研读新课标,准确把握高考方向

2.提高课堂效率,狠抓三基,加强知识巩固、知识迁移与应用。

3.把握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积极性。多鼓励、不打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落实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享受学习的快乐。 4.在课堂上及课堂外对学生加强对材料分析题的训练,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材料。

高二历史知识点范文第6篇

一、试题概况:

本次历史考试题题量适中,对所学知识考得比较细,题型和卷面设计都比较灵活,整个试题体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与答题能力要求相结合,充分体现文科特点。要求学生要有较深的文学基础,能读懂材料并善于分析材料,本次考试试题就以内容主要考古代中国的文化,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和记忆各家文化特点和内涵。试卷选择题难度偏大,材料题较容易回答。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8班平均分数73分,9班平均分66分,10班平均60分,11班平均55分。各班学生基础差别较大,成绩差距也较大。最高分95分,90分以上人数较少。火箭班学生成绩集中在70—85分之间,重点班学生60—70分的较多,两个普通班成绩高分段人数较少,大多数在50—70分之间,也有少部分学生在50分以下的。学生选择题成绩较低,材料题得分率高。

(一)客观题分析

1、由卷面来看,其中

5、

10、

13、16题错误率较高,因为这些题重点考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主要问题是学生阅读材料不够认真或是不能准确有效的提取信息导致题目做错。

2、错得最多的是

19、

23、24题,65%,因为学生缺乏对变式题的分析和答题技巧,与平时所学内容有所改变就不能准确分析所给答案。

3、同时第22和26题错得也多,22题是材料中给出答案了,由“舟师”两字可以知道是航海方面的,但学生不够仔细,没有从简单的材料中得出信息,把简单的内容复杂化。26题主要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二)主观题存在的问题

1、第31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个别学生无从下手或东拉西扯。

(2)应变能力差,练习册中我们也做了一道相同的题目,只是样子变了,问法不同,同样的内容就有些同学反应不过来。

2、第32题: (1)阅读能力差,对所给图表材料读不懂。例如问道在10世纪到19世纪,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的特点,很多学生答不出来。 (2)行文答卷欠规范,缺乏答题技巧。主要表现在: 一是答案的组织缺乏层次性,答案要点让人分辨不清;

二是答案远远超过题目要求,在一点上答了很多内容,而其它要点则不答; 三是不分点作答,前后内容不对应,

四是书写欠规范,答案显得杂乱无章,卷面拥挤,欠整洁,影响了评分效果。

三、应对措施

1、夯实基础,重视知识。对知识的记忆是基础的基础,教学中要重视识记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能够再认、再现历史的发展进程。文科生普遍基础较差,教学中要强调记笔记、看书,适当地加强试题训练。

2、注重对主干知识的归纳整理。平时教学中注意对前后知识,国与国的历史知识的比较归纳,看同一问题在不同国家是怎样处理的。加强学生纵横思维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汉语拼音方案范文下一篇:人事月度工作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