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读者服务探究论文范文

2023-11-27

图书馆读者服务探究论文范文第1篇

在高校图书馆中, 收藏了大量的书籍、刊物、学术数据等重要信息资源。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广大的读者。只有做好读者服务, 才能够更为高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为高校的学生、教师以及其他前来借阅的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图书馆自身所蕴含的庞大信息, 就使得读者服务工作变得较为复杂。如果只是依赖于传统的读者服务方式, 那么图书馆内的书籍文献等资料, 就很有可能由于服务工作不到位而出现无法被充分利用的情况。而高校图书馆又是人员比较集中的信息汇集中心, 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 必须能将庞杂的信息和不同需求的读者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管理, 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实现读者服务的创新, 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读者的服务水平。

二、当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 缺乏先进的读者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是支撑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基本要素, 是实现服务创新的基础。如今, 许多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意识还比较陈旧落后, 未能根据当今互联网信息时代的进步而进行相应的转变。这就导致了在读者服务的过程中, 未能及时意识到读者的需求, 也无法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读者的感受度。长此以往,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将会逐渐落后, 与高校教育工作逐渐脱节。

(二) 服务内容不够全面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其一是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目前这一方面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图书馆所拥有的文献资料还不够丰富, 而读者的需求却在日益增加, 导致读者的需求难以被满足。其二则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高校教育中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之间, 既有不同之处又有关联的地方。然而, 图书馆还未能充分地推动这些信息之间的共享, 导致服务效率低下。

(三) 服务方式过于单一

如今,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依旧沿用传统的几种方式, 例如提供书籍的借阅、检索馆藏目录等, 这种单一的服务方式就使得读者服务被局限在较为狭窄的范围之内。虽然目前已经有部分图书馆实现了较为智能的自助服务, 也增加了一些服务形式, 但是这种具有创新性的服务方式还未能在各个高校图书馆中普遍开来。因此, 过于单一的服务方式必须尽快进行改善, 才能够让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四) 急缺创新性的服务人才

任何的服务工作都离不开专业的人才,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自然也不例外。如今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并不是简单地人员登记、书籍刊物的整理, 更重要的是, 必须以高素质的服务, 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资源。而高校图书馆中, 服务人员的素质高低不一, 许多人员的学业水平不高, 对于一些信息化的服务设备使用不够熟练。另外, 许多服务人员未能意识到主动服务、人性化服务的重要性, 导致读者无法获得理想的服务, 难以满足读者的服务需求。

三、互联网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策略

(一) 针对当前不足提出的对策

一是, 提高对服务读者的积极意识。在互联网信息时代, 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性质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因此,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意识也必须要随之转变。要能够把握读者的信息需求, 并且所有的服务活动以读者为中心进行开展, 以热情的服务态度, 为读者提供周到、细致、人性化的服务, 从意识层面, 实现读者服务的创新。

二是, 完善读者服务的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服务不应再局限于实物书籍、报刊等传统的内容上, 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好互联网这一资源, 建设起现代化的数字资源库, 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来提供给读者。另外, 高校图书馆还应当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有力工具, 实现与其他图书馆共享资源, 使信息资源能够更有效地被利用起来, 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服务内容。

三是, 采用多元化的服务方式。信息时代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 也给了高校图书馆读者更多可选的服务方式。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不再局限于图书馆内部, 也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等现代化的设备, 开发移动客户端, 让读者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服务。除此之外, 图书馆还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线上订阅、信息推送、智能化自选等多元化的服务方式, 让读者服务与现代化信息服务接轨。

四是, 培养创新性人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创新。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要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对于服务人员加强管理, 并进行定期的培训, 使其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数字工具, 为读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同时, 还应当设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使服务人员能够不断提高服务意识, 主动地为读者提供所需的服务, 在服务中不断地进行实践创新。

(二) 为读者服务的创新提供硬件设施的支持

第一, 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目前, 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了, 在信息时代, 进行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困难,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家和政府应当根据当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实际情况, 尽快制定一系列合理可行的政策, 为高校实现创新性读者服务提供强大的支持, 保障高校图书馆能够顺利实施读者服务创新。

第二, 投入更多的资金。在当今互联网信息时代, 读者对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高校图书馆为了能够获取满足读者需要的资源, 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财力物力, 然而, 目前高校能够在图书馆投入的资金有限, 导致读者服务创新工作受阻。因此, 必须要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一方面, 国家和政府应当投入更多的经费鼓励高校图书馆进行读者服务的创新, 另一方面, 高校图书馆也应当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 寻求更多的合作单位, 在互惠互利中, 推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 从而在能支配的资源范围内, 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三, 完善创新服务相关制度。许多高校图书馆在实行读者服务创新的过程中, 出现了难以持续开展的情况,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基于这个原因, 高校图书馆应当根据实际的读者服务工作, 不断地优化相关规章制度。首先要完善服务工作制度, 让服务人员能够严格按照制度来开展服务工作, 改变如今工作态度消极、工作方式随意的情况。其次要完善考勤制度, 从而刺激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要完善考核制度, 制定一套系统性的考核指标, 为服务人员的工作考核提供可靠的依据。有了完善的创新服务制度, 才能加强对服务人员的约束, 更快地实现读者服务的创新。

第四, 以明确的目标驱动创新服务的实施。在读者服务创新中, 应当明确其服务工作的目标, 这个目标必须能够真实地反映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期望, 并且能够在实际的服务中完成它。目标的制定应当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切实可行性原则, 目标并不是随意制定的, 而是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实现它。二是方向性原则, 目标是指引服务人员开展工作的标杆, 因此必须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三是可量性, 目标是否实现, 实现的期限、所耗费的资源等都必须是可以考量的。只有做到以上几点, 才能实现读者服务的不断创新, 让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时代, 为读者提供更优良的服务。

四、小结

总之, 通过上述研究, 我们深切的认识到了互联网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也看到了目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的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始终坚定以读者服务为中心的工作原则, 努力结合当今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特点, 为读者提供极具针对性的优质读者服务。并在技术方面加强对图书馆支持力度, 在引进先进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 针对图书馆管理特点开发出图书馆专用管理系统。以此来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高校教育工作中, 图书馆提供了大量的书籍文献资料, 是支撑高校教育工作的一大重要手段。不仅是学生们学习要经常从图书馆中获取相关信息, 教师的教育工作、学术研究等, 也依赖于图书馆的资料信息。同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辅助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如何在互联网信息时代, 为高校图书馆读者提供更为现代化、人性化的服务, 成为当今图书馆管理工作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背景之下, 进行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找出目前读者服务工作中的不足, 并且提出相应的可行策略, 为读者服务创新的实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冰.浅谈互联网下的“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信息服务的多样性[J].贵图学刊, 2014 (02) :53-54.

图书馆读者服务探究论文范文第2篇

一、“互联网+”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会议上, 习总书记就曾提出了, 互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社会经济以及生产力的革新带来了新的空间和机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不仅为国家治理水平的加强奠定了基础, 还为人们可更好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带来了重要的基础依据。

在首届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中, 李克强总理针对“互联网+”的发展给予了相应的注释, 李克强总理表示“互联网+”是未来经济发展以及创业所需的新型工具, 且之后的一年, 国家又颁布了关于“互联网+”推进发展的相关行动说明意见书, 由此可以看出, “互联网+”的应用已经从原有的信息行业上升到政府工作报告中, 进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提供战略部署。

“互联网+”其在本质上时通过互联网将各行业进行有效的融合, 促使各行业进行不断的转型和扩展, 可以说, 通过“互联网+”的融合, 使产业得到新的转型机会, 提升了原有的价值。“互联网”是一个泛指, 而“+”则表示其多样性, 它用简单移动的方式将互联网环境下的商业模式进行充分的展现。比如说淘宝是“互联网+集市”、嘀嘀打车是“互联网+打车”, 通过这样的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明确企业未来发展目标, 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企业的经营项目。“互联网+”的特点就在于实现传统行业的跨界、革新、开放和融合, 将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等在各行业中的应用进行不断的扩展和提升。“互联网+”正在不断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其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技术, 已经逐渐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是国家经济、文化、科研以及教育服务的重要窗口。传统的图书馆建设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些典藏文献借阅的场所, 让人们在其中可以找到教育或者科研所需的相关内容和知识。而在信息化发展的影响下, 图书馆的建立理念也应该实行不断的创新和优化, 加强其知识服务体系构建的完善性和合理性。受“互联网+”的影响, 在图书馆读者服务设计时, 应添加新的思维理念展开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工作, 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有效的落实和处理互联网所带来的影响, 并充分利用其优点的一面, 减少问题的一面, 从而为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的条件。可以说“互联网+”在应用过程中, 为信息情报的获取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给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创新和优化带来了推动力。

二、“互联网+”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一) 有效的加强了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中, 提升教学质量将成为高等院校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为了有效的提高高等院校教学质量, 不仅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 还要利用现今的教学手段, 有效的改善高等院校名师师资力量严重缺失的问题, 保证高等院校师资力量的充足, 实现资源的有效的共享, 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充足空间。

现阶段, 我国高等院校在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名师资源的严重缺乏, 除了一些名牌高校或者国家重点高校外, 其余的学校以及专业院校均未达到名师主讲的要求。传统教学体制的限制仍十分显著。而为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 提升院校的教学资源, 实现资源的共享, 利用“互联网+”模式是势在必行的。该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高校名师严重缺乏的情况, 帮助学校进行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的革新和优化, 有效加强教学品质。此外, 使用“互联网+”模式还可以将教育内容进行详细的划分, 从而完善相应体制以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才。

(二) 革新和优化传统教学模式

互联网技术虽然出现的时间较早, 但在高校教学中, 其大多都被当作是一种辅助性工具, 为传统教学模式提供帮助, 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其自身的作用。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则是将最新的技术与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合起来, 且改变传统观念中对“课堂”“教材”“教师”“学生”等概念的认知, 促使教学中的主客关系进行合理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通常都是老师在课上讲述, 学生倾听, 在课下, 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没有较多的交流和沟通, 而“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应用, 有效的改善了上述情况, 将课上教学逐渐的改变成线上教学, 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 且该模式的应用不会受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只要有问题, 随时都能线上交流, 获得老师的解答, 以此增强了学习的灵活性、高效性。

三、“互联网+”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是保证学校文献以及信息服务的重要创所, 其对高校教学的影响是非常直观的, 在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过程中, 加强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互联网+”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促进开放在线教育的发展

“互联网+”的应用为高校教育带来最为明显的作用和益处就是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共享, 提升了教育的公平性。20世纪初, 斯坦福恩大学就曾宣布:将在因特网上免费教授该校“机器学习”课程。整个授课过程, 包括从课堂教学、答疑、习题课、审批作业、讨论互动、章节测验、期中到期末考试, 都在因特网上进行。该教学模式在名师教育资源的共享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 并诞生一种“互联网+教育”模式, 称为大规模在线教育, 简称“慕课”。之后随着我国经济以及教育行业的发展, 慕课这种教学模式逐渐的在国内进行兴起和发展, 这也为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挑战。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 应积极参与其中并理应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这一全新模式的应用过程中, 图书馆不仅提供了知识学习的场所和网络软件平台, 还为老师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技术需求, 以此有效的发挥了信息咨询的作用。此外, 其还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为学生知识的储备以及问题的解答带来帮助。

(二) 为智慧校园的构建提供了依据

“互联网+”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促使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有效的融合在一起, 并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接受教育的环境。另外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 创建网络化教育新模式, 倾力打造数字校园、智慧校园。以数字、智慧校园的建设为基础平台, 合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 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 实现了互联网成果与教育行业融合的目的。

利用““互联网+””思维重构教育模式, 提高教育的创新力和质量, 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 及实现工具化教育发展新形态。加之图书馆也应该合理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并围绕智慧校园建设的效果, 扩充信息技术应用和范围, 充分利用图书馆具有的数字资源优势通过网站、移动图书馆和微信平台等新技术手段, 全天候、全方位、全地域的为全校师生开放服务, 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广泛化服务, 使图书馆以阵地服务为主的传统服务转向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泛在化服务, 打破校园网的地域限制, 为学校教学、学生的学习提供充足的数据资料。

(三) 为社会文化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支持

将人类不断积累和完善的知识体系应用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建设中来, 一直都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而“互联网+”的应用有效的实现了这一追求。在“十三五”期间, 国家以及各区域都在加强“互联网+”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创建工作, 尤其是其中的数字教育资源评估和审查制度, 为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建设的主要内容为, 实现优质基础性数字资源的购买;完善校际网络课程互选, 以及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利用合理的方式激励企业或者社会力量不断的加入到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工作中来;提升服务的质量, 使其更加的人性化;建立完善的购买和服务机制, 合理的优化和完善数字资源共享的局面, 加大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力度。除此之外, 作为拥有雄厚专业人才实力和丰富数字资源优势的高校图书馆, 也应该为智慧型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持, 加强各区域地方文献以及特色资源的建设, 并以国家三大文化惠民工程为重点加强数字资源建设, 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献资源支持, 为国家一带一路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服务。

四、结语

总而言之, “互联网+”在高校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 一方面可以丰富图书馆中知识的储备含量, 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整合, 强化学生学习的灵活性, 帮助其更好的进行知识的解答, 最终为高校教学品质的优化做出巨大贡献

摘要:文章通过对“互联网+”对高校教学的影响进行阐述, 分析了“互联网+”在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具体功效和意义, 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功效

参考文献

[1] 吴宇芬.“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探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7 (2) :182-185.

图书馆读者服务探究论文范文第3篇

一、大学图书馆开放型知识服务模式理论基础

(一) 大学图书馆开放型知识服务模式的内在含义。目前学术界对知识服务的定义尚无同一的说话, 瑞典的第一大金融服务和保险公司Skandia公司的首席知识资本执行官Leif·Edvinsson将知识服务定义为:知识服务是所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作出贡献的专业知识、组织技术、应用经验、职业技巧和客户关系。知识服务通过在互联网已有文献和数据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 形成一种为用户解决问题的新知识, 并以此体现其价值, 是一种网络应用的新概念。知识服务与知识占有并进行大规模生产不同, 它通过介入用户问题关键部分, 并对知识和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建设来解决问题。因此, 大学图书馆开放型知识服务是对知识高阶层的开发, 是一种通过信息建设带动社会发展的方式。

(二) 大学图书馆开放型知识服务的特征。知识服务分为技术知识服务、中介知识服务和社会发展知识服务三种模式。技术知识服务是指依靠专业技术知识提供服务产品, 如计算机软件、通信网络服务、电路集成服务等。中介知识服务是指介于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 通过专业知识依法取得从事资格, 并专门从事为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服务等如消费经纪服务的社会发展服务。社会发展服务是指依靠专业知识提供服务产品, 如形象设计、广告研发设计、会计服务、法律服务、信息咨询分析服务等。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 大学图书馆从手工操作传递文献信息, 转而成为今天基于网络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开放型知识服务模式。开放型知识服务模式主要表现于数字化参与。知识服务的提出与知识管理等概念的提出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现今知识服务通过认知并组织成服务来形成的一种新观念, 知识服务之所以比传统的信息服务更受欢迎, 除了数字化的参与, 让知识服务更易满足社会需求和先进外, 还表现出了专门为用户解决问题的性质, 知识服务的服务内容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变化, 而不是传统模式下固定的内容或服务方式。

二、大学图书馆开放型知识服务可行性

(一) 对信息需求的迫切性。随着教育改革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大学科研评价体制, 愈发注重大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企业在创新的同时也是创新成果的受益者, 现代企业大多通过创新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然而, 部分企业在进行科研实验时, 由于知识条件缺乏而迫切需要外援, 而大学图书馆的开放型知识服务模式凭借海量的资源和庞大的人才队伍正好能够解决这种问题。

(二) 大学图书馆的开放型知识服务模式优势明显。作为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 我国各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非常丰富, 再加上大学对于图书馆建设经费大量的投入, 数字化图书馆在大学图书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新型技术的应用, 或是建立数字图书馆所需资源和人才方面, 大学图书馆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大学图书馆的开放型知识服务模式的好处

知识服务通过对互联网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 经过筛选、分类、精华萃取融合成用户所需的知识和信息, 并依此提供服务。 (如下图所示)

四、结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许许多多的领域在向数字化转型, 大学图书馆开放性知识服务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模式的单一和被动, 通过资源加工, 使其充分利用大学信息和人才优势实现了集专业化、高效化于一体的服务, 根据大学图书馆开放性知识服务面向知识内容和解决方案进行服务的特性, 实现了知识共享和知识增值。

摘要:知识服务是以信息服务为基础, 通过互联网信息搜索的方式, 按照人们的需要对知识和信息进行有针对性地提炼, 并以此解决问题的高级信息服务过程。知识服务是社会需求催生的图书馆新要求, 大学图书馆凭借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强大的人才队伍, 在知识服务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学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对于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大学图书馆的开放性知识服务模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开放型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 马天舒.大学图书馆开放型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 2013 (2) :135-138.

[2] 范静怡.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图书馆系统[J].现代情报, 2014, 34 (1) :74-78.

[3] 卢章平, 袁润, 王正兴等.发现服务:大学与研究机构图书馆的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4 (3) :20-26.

图书馆读者服务探究论文范文第4篇

图书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点建设项目和文化惠民工程, 是我们党科教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图书馆的发展, 对于国家目前积极建设的数字中国有着极强的纽带作用, 它联系着社会、政府、科研机构和高校。数字化与信息化所倡导的“自由、开放、合作、共享”的理念, 对于进入智慧时代的图书馆来说很有借鉴的价值。图书馆智能化服务创新首先要认识到智慧时代下数字中国的工作总目标, 打破传统图书馆科学资源的封闭性, 引入新的机制、新的模式和新的服务方法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其次, 在其完成其传统职能的同时, 又能通过对知识创造、信息传播、成果共享、知识应用等方面的智慧化形成特色, 进而更好地服务政府, 服务社会, 服务科研;最后, 提高图书馆服务人员的素质, 形成新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 解决当前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这对于促进开放科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研究价值。关于图书馆在服务能力提升与职能转型方面的相关研究, 谢婷曾在《面向协同创新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整合研究》探讨了通过构建知识库, 知识地图以及企业信息库等来丰富资源结构, 强化个性化的推送服务[1];在《智慧服务视角下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推演和重构》一文中, 杨蕾分析了在智慧服务视角下图书馆如何通过技术支持来实现知识服务的重构[2]。学者查继红[3]从推广与宣传开放科学思想、馆员素质培训、相关的政策咨询服务以及科研流程四个方面探讨了研究型图书馆所应开辟的新领域。但目前智慧化的进程还在不断发展与创新, 国内对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建设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 随着科技共享模式的发展, 各类型图书馆还有很大的服务拓展空间。因此, 深入理解智慧时代的内涵, 能够使图书馆服务更加规范, 促进最新知识的迅速传播, 打破时间、空间、学术障碍, 尽可能的为社会, 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大范围的知识交流, 提供更深层次的科研辅助服务以及社会教育的平台。

二、智慧时代下现阶段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 多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仍处于传统模式阶段

图书馆作为信息的集聚地与传递中心, 能够将学术研究进行分类, 也可以提供科研相关的文献借阅与馆际传递。然而, 今天这些服务似乎还并不完善, 在多数已经建立了数字图书馆平台的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检索系统以及可以免费提供的科学文档和数据的图书馆网上平台中, 文档供应服务并不完善, 并且多数的共享资源访问会受到限制。

(二) 图书馆的个性阅读推广能力不够强

随着移动技术时代的到来, 读者在阅读需求、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等多个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多数图书馆只是保证了阅读环境的安静、整洁, 为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资源形式予以其相应的空间, 如针对不同人群的儿童读书室、阅读障碍者阅览室、青少年阅览室、普通阅览室等, 或是将书籍的种类区分开, 设立期刊阅览室、古籍阅览室、文学读物阅览室等。然而现代人们在阅读过程中不再限定于个人精神世界的满足, 更向往与人交流、共享读书心得的阅读方式。图书馆还没有做到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阅读形式, 没有完全满足读者这种更智慧化的阅读需求。

(三) 图书馆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智慧时代下的图书馆应与政府、公民、科研人员、企业等进行充分的互动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 笔者曾在《“信息-知识-智能”框架下图书馆智库职能构建与能力提升》一文的调研中发现图书馆在为公众服务的过程中沉淀出海量的数据并没有得到高效的利用, 这些数据与公民的精神生活、企业的发展成长、社会的经济、息息相关相关, 它们数量可观, 更加的精准可用, 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具有时效性及个性化。图书馆作为信息的聚集地与科学的传播工具, 则应在大数据的环境下做到更加智慧化与个性化, 然而, 解决大数据问题不仅要从技术角度出发, 还应该从管理和技术多方面进行规划[4]。因此, 为打破信息孤岛, 必须解决现阶段图书馆信息利用率低的问题。

(四) 图书馆员的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

图书馆的建设工作是实现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也是创建学习型社会关键部分。但当前某些图书馆欠缺服务职能, 图书馆员对于智慧化的平台认识还不够深入、思想相对守旧、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透彻、技术培训不到位等使图书馆仍处于传统的模式中, 以至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图书馆服务能力创新策略

图书馆作为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传递知识与信息、参与社会社会教育等的平台[5], 同样也需要开放科学的理念来完善自己的职能与服务能力, 结合实际与相应的技术支持, 打破时间、空间、学术障碍, 尽可能的为社会, 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大的知识交流。

(一) 在图书馆信息资源获取及传递方面, 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图书馆的资源供应应以读者为中心, 在信息化的智慧时代, 知识与资源的快速获取更加重要, 是发展的关键。调整传统的信息获取及管理模式, 在图书馆联盟的基础上, 强化图书馆间的协作, 开放资源, 信息的获取与资源分享不仅限于大学、科研机构的图书馆之间, 将范围扩大到学术界以外的“整个社会”, 推进知识协同服务, 完善数字图书馆和移动终端数据库及交互功能。例如, 企业的研发机构以及公共图书馆, 能与各地图书馆、各图书馆业务部门现有的检索系统与管理系统进行对接, 实现图书馆大数据应用和业务工作的融合, 为读者服务提供资源与技术支撑, 在确保资源安全的同时加强社会的参与和交流, 不断实时更新馆藏, 搜集各类知识, 不仅能够增强资源的获取度, 更能增强图书馆资源的多样性, 消除知识获取壁垒, 辅助营造良好科学研究氛围。

(二) 在图书馆智能决策方面, 强化图书馆信息及知识开发利用率

图书馆的资源管理职能不能是单纯为保存和传递资料, 图书、信息、知识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成为智慧化图书馆的建设趋势。为提高信息与知识资源的利用价值, 要立足工作实际, 积极探索和研究创新图书馆知识挖掘方法, 充分挖掘信息的价值, 加强对信息和知识的分析研究以及综合归集, 探索信息更深层的科研价值, 有效提供具有实用性价值的图书、信息、科研资料, 借助信息化技术, 构建创新服务模型, 选取相应的推荐算法并改进, 优化图书馆服务方式, 提升智慧化知识及情报服务, 有针对性的向读者及合作机构推介相应情报, 促使资源安全和有效共享, 为政府、科研、社会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和决策支持。

(三) 图书馆阅读推广方面从以下三点开展

第一以大数据与云计算为依托, 基于内容、用户、协同过滤、关联规则等的推荐算法为阅读推广提供了数据分析和技术支撑, 这种算法机制通过对受众阅读的阅读兴趣及社交图谱进行分析, 可迅速实现个性化阅读。在今日头条、淘宝网站、浏览器等存在浏览与阅读相关的软件中都应用了推荐算法来及时精准匹配用户的兴趣信息, 实现与受众阅读需求的深度适配。第二建立微阅读讨论群, 以微信、微博、QQ、贴吧为平台, 与受众交流读书心得, 开展书评选登、推荐有奖活动, 调动受众阅读积极性。同时, 图书馆也可以与富有学术性的机构建立联盟, 为受众科普科研相关知识, 有效实现知识的共建与共享。第三提升阅读体验, 可以采用沉浸式阅读场景体验, 例如定期开展名家名人导读讲座、创建VR阅读空间、播放视频再现书中场景等。让读者在阅读书籍, 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书中的场景, 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使阅读与分享越来越深入的渗透在读者的生活中。

(四) 在图书馆馆员队伍的素质建设方面应适应智慧时代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管理需求, 不断加强图书馆馆员专业技能培养, 提高图书馆智慧管理水平。

在具体实践中应做到以下点:第一, 要不断培养图书馆员的服务业及教育意识, 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树立好服务意识才是基础。同时, 督促图书馆馆员常与读者沟通交流改进办法,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线上微信、微博调查了解民意, 分析出读者们最渴望解决的问题, 并通过读者评分方式或建立群众监察委员会随时对图书馆提出建议。借助现有的大数据平台管理好馆藏, 做与图书馆智慧化管理改进有关的研究, 这样才能做到图书馆人的与时俱进。第二, 要定期对图书馆馆员进行提高管理业务能力的培训。通过馆间调研、线上及线下网络沟通、聘请图书馆及大数据方面的专家学者做讲座来提升业务素质, 提高图书馆整体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第三, 要尽可能为图书馆馆员争取更高的待遇。包括精神上的充实与经济待遇上的提升, 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组织书友会活动, 或多为图书馆员争取申请项目的机会, 让图书馆员能够畅所欲言, 集思广益, 从而使馆员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增强创新的动力。经济待遇应当不低于别的岗位, 保障图书馆馆员稳岗。

在图书馆信息安全保障方面, 智慧时代开放科学的推进加速了信息多元性、共享性、公开性, 但也同时加剧了信息的不确定性, 为保证图书馆既能够突破信息孤岛同时又尊重科研知识产权, 必须要健全安全制度保障。首先, 要树立严格管理意识。坚持相对统一的基层档案信息化资源管理, 做好文件材料的收集把控, 利用大数据筛选技术及图书馆馆员的实时把控相结合, 从来源把握好信息资源的安全度。其次, 要制定完善的信息检索、分享、更新管理制度, 尤其对于科研成果要先申请权限再予以共享, 确保整个流程的可靠性。最后, 做好制度落实和考核工作。严格规范信息资源管理及大数据系统运作, 遵守各项制度, 并做好信息安全方面的定期工作考核, 保证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形成开放共享, 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图书馆服务模式。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探究了在智慧时代趋势下, 现代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以及如何改进与创新满足读者对图书馆智能化、科学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首先, 分析了目前图书馆存在着管理系统过于传统、服务形式单一、资源信息孤岛以及大数据应用方面的现状问题凸显。然后, 讨论对以上图书馆服务问题进行有效分析, 并根据相应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拓展图书馆服务职能的策略。通过推进信息协同创新使图书馆资源更加多元化, 便于共享;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可视化处理, 提高图书馆的科学决策与智慧服务能力;通过提升馆员整体专业素质加速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建设;改进阅读环境, 强化信息安全建设。该创新策略的提出有助于为我国图书馆智慧化服务创新发展与管理水平提升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支持, 促进数字化中国乃至智慧城市服务的发展。

【相关链接】

图书馆, 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 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 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据《在辞典中出现的"图书馆"》说, "图书馆"一词最初在日本的文献中出现是1877年的事;而最早在我国文献中出现, 当推《教育世界》第62期中所刊出的一篇《拟设简便图书馆说》, 时为1894年。中国最早的省级图书馆为1904年创办的湖北省图书馆。我国的图书馆历史悠久。只是起初并不称做"图书馆", 而是称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罢了。如西周的盟府, 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 隋朝的观文殿, 宋朝的崇文院, 明代的澹生堂, 清朝的四库全书七阁等等。

摘要:图书馆是我国科教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智慧时代背景下, 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走向数字化与开放化。本文总结了现阶段图书馆服务所存在的问题, 以大数据推荐算法、知识挖掘、沉浸式阅读等为基础, 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服务创新策略。

关键词:智慧时代,图书馆服务,大数据,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 谢婷.面向协同创新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整合研究[J].图书馆学刊, 2016, 38 (12) :50-53.

[2] 杨蕾.智慧服务视角下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推演和重构[J].图书馆学刊, 2016, 38 (12) :67-69.

[3] 查继红.开放科学环境中研究型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拓展[J].图书馆学刊, 2017, 39 (09) :6-13.

[4] Krishna D.Big Data in risk management[J].Journal of Risk Management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2016:46-52.

图书馆读者服务探究论文范文第5篇

一、文化活动的推出背景

(一) 图书馆的建馆历史悠久。河北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21年, 是当时法国天主教会在天津创办的工商大学中附设的图书馆。1933年改名为天津工商学院图书馆。随后, 虽经洪水, 迁校等原因屡次更换名称, 但最终于1960年7月, 因学校更名而最终定名为河北大学图书馆。1970年12月, 河北大学迁至保定, 而图书馆则建在河北大学南院。

(二) 河北大学图书馆之所以闻名全国,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与其藏有稀世的“镇馆之宝”——坤舆万国全图。在清康熙年间, 耶稣会士南怀仁奉命所作《坤舆全图》, 堪称近代以来世界地图史上首份比较完整的世界地图。《坤舆全图》一共两份, 其中一份现保存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剩下一份则保存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一直以来被视为该馆的镇馆之宝。而这幅画之所以被河北大学珍藏, 究其原因是其前身为由法国耶稣会士 (于1921年) 创办的天津工商大学。

二、文化服务特色

(一) 馆藏资源丰富。图书馆现收录图书、报刊、古籍文献、音像资料和数字资源等五大类图书资源。其中, 馆藏文献数量众多, 品类丰富, 覆盖面广, 涵盖各种学科。从1921年建馆至今, 已累计收藏各种纸质图书文献390万余册, 电子版图书约86万余册。馆藏报刊文献年代齐全, 种类繁多, 计有报刊合订本20万余册, 4000余种。在馆藏专业期刊中核心期刊的收藏达到80%以上, 西文期刊中《化学文摘》从创刊至今一直收藏, 中文报库中收藏有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报纸21种, 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报纸208中, 馆藏古籍文献弥足珍贵, 共26200多种, 18万多册 (件) 。藏书最大特色为方志和家谱。此外, 馆藏舆图、书画、名人手札及金石、碑碣拓片也极为丰富。另外河北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各式音像资料有磁带302种、录像带462种、VCD503种、DVD148种, 内容涉及中外名著鉴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历史珍贵记忆, 文化发展历程等。最后河北大学图书馆还积极投入数字化建设的大潮, 电子资源日益丰富, 者对于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讨论工作等的开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数字化程度高。河北大学图书馆紧跟时代潮流在早期便开设官方网站, 以方便在校师生的借阅和查询。在其网站上设有涵盖多功能的小窗口, 如数据库资源、图书馆服务、书刊查询、下载专区等。其下方均含有数量不等的作用键。如在数据库资源窗口下就包含中文数据库、英文数据库、网络免费中文数据库和使用数据库等, 其下也含有具体数据库, 在此不赘述。如果有读者在规定时期内没有看完所借图书, 或者因其他情况不能按时归还图书, 只需登录官方网站进行续借等服务;另外, 在官方网站上, 河北大学图书馆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库资源, 这些数据库均为校方出资或商议获得使用权。丰富的数据库资源, 大大加快了在校师生收集资源的效率, 同时更提高了资源的质量和准确度;馆际互借的开发和使用, 使在校师生的选择范围更加广泛。河北大学图书馆采用的合作方为国家图书馆, 这样一来, 在校师生便可根据相关手续步骤等, 获取国家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另外网站提供的下载专区, 可以提供可下载的各式资源;由图书馆政策可以查看开馆时间、部门设施和借阅证管理等信息;专业的科技查新和参考咨询等服务, 都大大方便了在校师生的查询和借阅。

(三) 服务动态专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首页右上角, 随时滚动播出的是最新的新闻动态, 显示有关图书馆文化活动的最新大事件, 如“关于河北大学图书馆数据库讲座的通知”“关于开通部分数据库 (试用) 的通知”和“图书三严三实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邮箱”。通过这个信息栏, 读者就可以获得最新的有关图书馆和相关文化活动的信息, 方便接受相关的教育或积极投身于相关宣传活动。又因其具有新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保证了文化等相关工作的及时有效的宣传, 成为读者最简洁最快速获取相关信息的“小窗口”。

三、未来的展望

尽管在有关文化活动的实施上, 河北大学图书馆有不少的可取之处, 但仍有发展和进步的空间。其馆藏资源丰富, 信息服务发达和民众认可率高, 但较其他优秀的图书馆而言仍有差距。比如宣传工作的进行不是很到位, 很大一部分在校生没有意识到去使用官网进行操作, 这样就影响了文化服务活动的影响力。另外, 应与加大与其他学校和单位合作力度, 比如馆际互借的范围只涉及国家图书馆。

总之, 图书馆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 在文化服务活动的开展上更有巨大的潜力, 各方都应积极参与开发, 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文化服务活动的开展, 对于全民精神文明的建设有极其重要的宣传作用。而对于在校学生来说, 除去课堂学习的内容以外, 更需要丰富自己的文学涵养, 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所以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活动的布置和开展就有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河北大学图书馆为例, 着重介绍其文化服务活动的推出背景, 服务特色及对未来的展望和规划。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服务,实施模式,案例探究

参考文献

图书馆读者服务探究论文范文第6篇

一、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内涵

(一) 个性化信息服务概述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根据用户的设定, 从各渠道收集、整理和分类资源, 再向用户提供和推送相关信息”, 也就是将用户个性服务和信息服务有机结合。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用户是教师和学生, 主要是为教师科研、教学和学生学习、成长等提供保障。因此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实质上就是服务方式个性化、服务内容个性化、服务时间和地点个性化, 根据不同的读者提供不一样的服务方式和内容, 让用户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便捷使用图书馆。同时还可根据读者的兴趣爱好和信息需求类型, 为用户提供特定的检索界面以及信息资源的个性化定制服务。这种方式较大地满足了读者的个性需求, 拉进了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

(二)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特点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具有针对性、主动性、交互性、专业性和智能性的特点。高校图书馆用户群体有硕士生、本科生和专科生, 所以要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 体现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针对性;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人员可根据用户的检索历史来分析用户的信息, 再将用户所需要的信息即时推送给用户, 充分体现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动性;其次是通过个性化服务系统将用户所需求信息反馈到图书馆, 图书馆再将分析搜索的反馈信息推送给用户, 体现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交互性;再是他们的专业不同, 个人需求的方向也不同, 所以服务也要区分专业;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需要强大的后台信息系统支撑, 首先要对用户检索的信息收集, 还要对信息进行跟踪挖掘, 这是要强大的智能化技术来实现的。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工作也是高校整体工作的一大部分, 随着学校创新改革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以及师生课题研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服务越发重要。因此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 对高校师生和图书馆自身都有重大意义。

(一) 用户层面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集中地, 是为学校师生提供不同层次的丰富的信息资源, 教师和学生是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 但是他们对图书馆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了解不深, 获取信息的意识不强、使用信息的技术技能不熟, 对图书馆提供的搜索程序不了解等。为此, 高校图书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 主动帮助调动教师学生获取信息的积极性, 培养和引导师生的信息素养, 提升师生获取信息的技能, 促进师生对信息的利用效率, 并根据专业特点、自身科研要求进行知识创新和教育教学信息化技能创新, 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二) 图书馆层面

信息社会的到来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图书馆要积极转变服务理念, 向更深层次发展服务方式, 将传统的服务方式转变为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服务, 比如馆际交流, 实现资源共享,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用户信息的专业性、学科性和多样性, 将各种信息进行深加工、过滤和重组, 给用户提供准确的实用信息, 最大化提高服务质量。同时突破时空和地点限制, 通过网络向用户推送、定制不同的信息服务。因此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服务既是对现有馆藏资源的有效利用, 也是对高校不同用户获取信息的需求。

(三) 满足用户多元信息需求

开展个性信息服务可以实现信息的多元传递, 满足用户的信息使用需求, 在当今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 高校图书馆只有不断丰富信息资源, 更好地应对多元信息渠道的挑战, 满足用户在电子环境下使用图书资源的多元需求, 从而体现图书馆的价值和地位。

因此, 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 不仅帮助用户获取教育教学和科研的信息, 也给图书馆改变服务方式提供了动力, 同时也给图书馆朝更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指明了方向。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途径

(一) 完善个性化信息服务机制, 提升服务效益

完善好个性化信息制度和机制, 是保障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基础, 所以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时加强管理机制, 将管理工作细化, 形成完善的日常管理机制。

日常管理机制主要是指服务中的人员管理机制、业务管理机制和运行调配机制。在人员管理机制上高校图书馆要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容出发明确划分服务人员职责, 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对个性化服务进行规范, 使服务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全面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和效益。业务管理机制主要是日常开展业务工作要做到流程规范, 尤其是在信息推送服务中要制订好推送原则和流程。创新个性化服务管理, 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创新高校图书馆的运行调配机制, 在大数据的环境下实现网络资源和馆藏资源的共享, 结合用户反馈和馆员反馈的信息优化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 全面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效益。

(二) 转变服务理念, 做好人员培训, 增强个性化信息服务意识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工作时要转变服务理念, 强调人性化服务,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 以人的需求出发紧跟读者的兴趣和爱好、专业科研领域研究方向等个性化特点, 尊重用户的意见和隐私, 让用户体验到图书馆的人性化关怀和人性化个性服务。同时图书馆员要改变过去的重藏轻用服务理念, 从以资源为中心转向以读者为中心, 及时在线解决读者的疑难问题。此外高校图书馆还要加强现有馆员的知识和能力培训, 增强个性化信息服务意识, 提升馆员综合业务素养和信息服务能力, 打造一批具有创新又敬业的学科馆员。同时可引进具有专业水平、多学科背景和计算机能力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整体提高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水平。

(三) 建立丰富的信息资源交流平台, 打破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单一模式

高校图书馆有效整合网络的各种信息资源, 使信息有序化, 建立丰富的信息资源平台, 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在建立信息资源交流平台可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用户需求性原则, 根据不同用户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和建议, 有效整合资源;信息互补原则, 通过网络信息资源来补充完善馆藏纸质图书资源, 建立一个整体庞大的信息资源体系, 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资源。移动网络已深入人们的生活中, 高校图书馆也充分利用移动网络平台打造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平台, 开发图书馆移动APP, 并广泛向用户宣传, 让其关注, 在这些平台发布图书馆业务信息、图书信息和网络资源信息。由移动APP来提供移动参考咨询、移动信息推送、移动借阅管理、移动资源导航等的综合服务, 保证用户随时收到订阅的信息。

(四) 加强个性化信息服务资源整合与建设

在大数据环境和技术下, 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 必须要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1) 改变馆藏资源结构, 合理增加网络资源和电子资源, 丰富馆藏资源库, 充分满足师生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2) 加强信息资源内容。在大数据时代, 数据的挖掘与应用水平是衡量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加强信息资源的收集和存储, 挖掘用户的需求, 分析用户需求的模式, 以此丰富自身信息资源建设。 (3) 建立完善专业以及特色导航数据库, 高校图书馆可结合大数据技术建立专业数据库, 结合馆藏资源将信息资源按年级、专业、科研领域进行分类, 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与查阅服务。特色数据库是图书馆建设个性化信息资源的一重要方式, 图书馆根据本地区域特色、服务方向、重点学科和用户喜好形成专业性、技能性强的自建特色数据库, 满足广大师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 (4) 加强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 通过馆际交流, 实现不同高校文献资源的互传, 弥补自身馆藏的不足, 使各馆有效资源得到合理使用。

结语

在大数据环境下, 用户对信息需求越来越高, 个性化信息服务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如何抓住机遇, 利用自身优势, 深化用户个性化信息服务, 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

摘要: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重要的工作。本文介绍了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涵和特点,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必要性, 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几大途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胜利.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分析[J], 情报杂志, 2005 (12)

[2] 卢小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4 (27)

[3] 顾剑.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 (11)

上一篇:证券法域外适用探究论文范文下一篇:文本细读下语文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