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课堂教学范文

2023-09-20

排球课堂教学范文第1篇

1988年软式排球运动起源于日本, 与硬式排球相比具有球体柔软、重量轻、球速慢等特点, 锻炼时不会造成初学者的手指挫伤、手臂红肿, 消除了初学者打排球的恐惧心理, 降低了学习要求, 这些特征促使了软式排球更易于在全民健身和学校体育中普及和开展。目前这一运动已在亚洲和欧美一些国家广泛开展。由于软排运动开展时间短, 各国软排竞赛规则不尽相同, 技术、战术教学更是沿袭硬排基础之上, 只是在场地制式上有所变化。由于学校排球基本按国际竞技运动规则与技术规格的要求去教学, 这既不符合现实, 也背离体育教学的目的, 作为娱乐性体育运动的软式排球, 有必要对其技术特点和教学方式进行研究, 真正体现软式排球自身的娱乐性和健身性优势, 切实在全民健身和学校体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基于此, 本文就软式排球技术教学进行了研究, 以为学校的软式排球技术教学提供参考证据。

1 软式排球运动简述

软式排球是经沙滩排球之后排球家族的又一新成员。80年代初期起源于日本。1995年传人我国, 2000年被教育部列入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 开始进人“体育与健康课”课堂。小学用球为4#球, 直径19~20厘米, 重量 (210~230) 克;中学和大学用球为5#球, 直径 (21~23) 厘米, 重量 (230~260) 克。颜色有单色和多色彩球, 分可充气和免充气两种。

软式排球具有球体柔软、速度慢、重量轻、气压小的特点。因此, 锻炼过程中趣味性高、娱乐性强、适用对象广,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且运动中不易受伤, 较安全, 健身价值高。

2 软式排球基本技术及其动作要领

2.1 软式排球基本技术

软式排球技术是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所采取的各种合理击球动作和配合动作 (准备姿势、移动步法) 的总称。这些击球动作和配合动作是符合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原理, 符合个人特点和比赛要求的。在完成动作时, 应当协调、轻松、省力, 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体能、技能和特长;并能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变化。

软式排球常用基本技术有双手垫球、单手掌击球、单臂垫球、双手传球、扣球、双手挡球;单手挡球、脚击球、上手发球、下手发球、拦网等。

2.2 软式排球基本技术的特点

(1) 由于教学对象为青少年, 下肢力量较弱, 蹬地力量小, 重心低时移动慢。因此, 身体重心不宜过低。以健身、娱乐为目的, 规则宽松、灵活, 所以击球方法多种多样。

(2) 由于球体软、易变形, 且球体轻, 要控制好击球的力量。

(3) 单手臂击球技术运用较多。

2.3 软式排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

2.3.1 发球

以前的软式排球比赛规则中规定只允许下手发球, 即发球时击球点不能与肩平或超过肩关节的高度。主要有正面下手发球和侧面下手发球两种。以侧面下手 (右手) 发为例:左肩侧对球网, 左手持球于腹前, 将球轻抛起在体前, 高约20厘米, 在抛球的同时右臂伸直以肩为轴向左后方摆动, 借右腿蹬地力量和上体左转带动右臂向左前摆, 用掌根或手的虎口部位击球的后下部。

由于软式排球气压小、球体软, 所以当球的飞行速度快时, 球的表面易被强烈的气流挤压变形, 易改变飞行轨迹;又由于球的重量轻, 球在飞行时速度衰减大、球易下沉, 所以发球时应距端线近些。

2.3.2 垫球

垫球是一种防守技术, 主要用于接发球、接扣球, 也可垫二传。正面双手垫球是软排的常用技术之一, 即双手在体前垫击来球的一种垫球方法。由于软排飞行速度慢。且球在长距离飞行后易下沉, 所以判断垫球落点距离时适当向前, 垫球时身体中重心前移, 双手尽量正对来球方向, 击球的用力方法和大小应根据来球的力量、弧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由于球体软, 垫球时手臂上抬力量和动作应稍大些, 以增加球的反弹力。

单手垫球。软排比赛中, 单手垫球运用次数较多。单手动作快, 垫击球范围大。当来球较远, 来不及或不便用双手垫击球时, 均可采用。单手垫击球可采用各种步法接近球, 可运用手的虎口、半握拳、掌根、手臂及前臂内侧等部位去击球。

2.3.3 传球

传球技术是比较难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 软式排球的传球对初学者来讲, 较为容易, 两手自然张开成半球形置于额头前上方, 传球发力是自下而上;传球时不需要手指、手腕的缓冲, 即可将球较柔和地传出去;当手指触球时手指手腕保持适度紧张。另外, 还可以适当运用单手传球:单手传球时肘部弯曲上抬, 手腕后仰, 掌心向前上方, 五指适当弯曲, 形成一个半球形手型;用伸臂动作及手指手腕力量一“点”即可, 单手传球时手指手腕的紧张程度应大一些。

2.3.4 扣球

扣球是排球比赛中最精彩的部分, 是最凌厉的进攻手段。扣球包括判断、助跑、起跳、空中击球、落地等环节。

由于软式排球的球体软、易变形, 飞行中易下沉, 给扣球者在判断上增加了难度。因此, 助跑距离不宜太远, 空中击球动作幅度不宜过大, 若扣长线球时, 则由于球体软、重量轻, 球飞行时易下沉。

软排的扣球不象排球那样速度快、力量大。当较大的冲击力与软排撞击时, 球体迅速凹陷, 由于球体气压小, 所以球被扣击出后, 球的飞行速度衰减大;由于球体重量轻, 球飞行时惯性小, 所以易于下沉。正是由于这一点, 软式排球适宜于全民健身和在中小学开展。软式排球扣球时, 要击打球的后上方并主动用力屈腕, 手指张开并保持紧张, 以全掌包满球。另外;吊球也是进攻的一种手段, 使用软排球轻吊技术时, 应注意要适当加一点力, 不然, 手指陷进球体中易造成失误。

2.3.5 拦网

拦网是防守的第二道防线, 是得分的重要手段。软排拦网是应注意两手或两臂之间的距离要适当缩小, 不然扣过来的球易从两手或两臂之间挤过来。拦网时两臂要飞尽量伸直, 前臂靠近球网, 双手要对正来球, 主动用提肩屈腕的动作将球罩住, 否则很难拦住对方的扣球。当拦网触及到大力量和快速度的扣球时, 球体变形, 球的重心继续向飞行方向移动, 如果不是在正面拦截, 拦网很难奏效。

另外, 在非常规技术教学中还有脚击球动作。软排比赛中, 采用脚击球的机会较多, 一般当来球离身体较远时, 手臂无法触及球时采用。击球时用脚背或脚内侧, 但用力要适当, 使球弹起一定的高度。

3 软式排球的教学方法及特点

软排的教学方法及特点是与新的《体育教学大纲》相对应的。它是把所有的技、战术教学都以游戏的方法形式表现出来, 这样更能体现出软排的特色、健身性和娱乐性。在软排技、战术教学方法中, 无论是采用分解法或完整法及其它教学方法, 都是以游戏的方式出现的, 而在以前的常规教学中, 游戏只是在准备活动中出现, 这就是软排的主要教学特点。

摘要:软式排球作为一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已在我国大力开展并已得到迅速普及。作为排球运动家族新成员能很快被我国各级学校所接受, 应得益于软式排球的特点和健身性、趣味性及灵活的规则, 派生于硬式排球却又区别硬式排球。因此, 作为一项新运动, 软式排球的技术、战术教学成为当今学校排球的工作重点, 也成为了专业人士研究的重点。

排球课堂教学范文第2篇

[摘要]排球项目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如何提高女子排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快速提高普通高校女生排球运动水平,有效促进身心健康,成为了高校排球教学课的当务之急。本文对普通高校女子排球选项课进行调查与分析,对如何改进排球选项课教学质量,推进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发球;传球;垫球

一、普通高校女子排球选项课教学现状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主要有三点:一是教学课时少。据调查,85%以上的普通高校每周只有1次体育课,每次体育课时长90.120分钟,每学期上15-18次课。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要想很好地掌握排球基本技术是不可能的。二是受到体育教学课选项方法的制约,使得大多数女生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从而被刷选到排球选项课。三是由于中小学不重视正规的体育教学,造成高校女大学生体育基础薄弱,身体素质相对较差。

二、发球的教学方法

1 发球教学中的问题

传统的发球教学是学习正面低手发球,要求面向球场站立,手掌伸展,手臂在垂直面内由后向前挥摆,以掌根部位击球。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女生对此技术掌握不好,发球成功率低,主要是不过网。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身体素质差,协调性差,力量不够;二是技术不到位。身体素质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技术学习由于受教学时数的限制,也没有太多时间去练习巩固,提高技术。

2 发球教学解决方法

侧摆低手发球技术,即队员面向身体右方、侧对球场站立,两脚左右分开,左手托球,手臂伸直,球与腰部等高,右臂向球场后方伸展,握拳,拳眼向击球方向。发球时,左手轻抛球,同时身体左转,右臂发力斜向上向前挥摆,以掌根部位将球击出。此发球方法技术简单,力量大,使得发球成功率明显提高,能有效解决大部分女生发球不过网、成功率低这一难题。

三、传球的教学方法

1 传球教学中的问题

女生在学习排球传球技术的过程中,因为手指、手腕力量差,害怕挫伤,并且觉得其技巧性同其他技术相比难度较大,加之对传球技术理解不深,从而认为传球技术动作相对较复杂,掌握起来比垫球技术要难,因此常以垫球代替传球,这就大大降低了传球的作用及质量。

2 传球教学解决方法

为了让女生学好传球,必须先从教学展示入手。授课教师轻松、优美、准确的示范是强化女生对传球感知的有效步骤,让她们欣赏教师的传球技术,羡慕教师的传球动作。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在示范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她们产生想传球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强调传球手型:手指全触球,掌心空出,持球的后下部,手张开,发力将球弹拨出。(拇指托球的后下方,食指与中指发力,无名指与小指把握方向)加强发力训练(摆好手型接住球,推送给同伴,对方接推:将传球动作分解练习,为巩固手型,熟练移动,合理取位,加深印象)。

练习方法:①持球后,利用墙的反弹,固定手型的练习。人离墙约1球远,球在头上额前1球距离。“三屈二仰一稳定”,即膝、髋、肘关节弯曲,手腕、头仰对来球,身体要稳定。在保证手型正确的前提下,轻推球练习,手感和球感不断增强,传球速度由慢到快。②自抛自传2低1高(低50厘米左右,高1米以上)体会正确手型,手臂用力。在用力的基础上,体会蹬地、伸臂、全身协调用力的方法。

3 传球易犯错误及注意事项

为解决害怕挫伤和被球砸的心理问题,可以先用徒手进行手型固定练习的方法,待学生克服了心理障碍后,再改为用排球练习。在女生学习传球技术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强调传球基本要领。不论传球、垫球、扣球和拦网,排球技术都需要运动员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就传球而言,人与球的位置、移动方向、起动速度、合理的取位,都要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前提下,认真努力反复实践后才有可能掌握。

四、墊球的教学方法

1 垫球教学中的问题

垫球是排球技术中相对较容易掌握的动作,但由于女生移动速度慢,手臂肘关节在垫球过程中易于弯曲,常常造成垫球部位不准,发力位置不稳定,使得垫球高度及力度误差较大,从而影响了垫球过程的连续性,无法很好掌握垫球的基本技术动作。

2 垫球教学解决方法

移动是垫球的前提保证条件。在对女生的传统教学中,对脚步移动技术重视不够,只是简要介绍并没有针对性训练。为保证垫球到位,必须充分重视脚步移动技术。排球的脚步移动技术主要有滑步、并步、交叉步、跨步、跑步。垫球时采用最多的是跨步、滑步、并步和交叉步,前后左右移动的距离在l米左右,移动到位才可以很好的垫球。要做到这点,一是在教学中多练习各种步法,做到步法熟练。二是要加强下肢力量练习。

在掌握移动方法的同时,准备姿势和垫球的手型也尤为重要。(垫球手型主要有抱拳互握式、叠掌式、互靠式等)在练习过程中,应要求女生看准来球,两臂夹紧前伸,插到球下部,用前臂腕关节以上10厘米左右的地方两臂桡骨内侧形成的平面击球的下部。接触球后,向前上方蹬地抬臂,迎击来球,使动作连贯完成,灵活控制传球方向和力量。在垫球过程中,还应注意手臂角度。垫球手臂与地面所形成的夹角,对控制球的方向、弧度、落点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来球弧度高,手臂与地面的角度应该小些:来球弧度平,手臂与地面的角度应该大些。

3 垫球易犯错误及注意事项

女生在垫球过程中,由于没有完全掌握垫球的技术动作,对来球会产生忌惮,引起自身不自觉的动作回缩,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使用正确的技术动作,尽快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并提醒学生注意垫球时的全身协调用力。另外,在应对不同轻重来球时,应强调处理球的动作区别。垫轻球时,两臂夹紧前伸,插到球下,向前上方蹬地提肩压腕抬臂,迎击来球,在腹前利用前臂垫球的后下部。垫重球时,利用含胸收腹,使手臂随球屈肘后撤缓冲来球力量,同时利用微小的手臂和手腕动作,控制垫球的方向和角度。

传统的排球教学,传、垫不分轻重平均教学,但由于教学时数有限,导致学生两项技术都会却都掌握得不够好。所以,传、垫技术应该侧重掌握一项,而垫球技术又要重点掌握正面双手垫球。在对女生进行正面双手垫球技术的教学中应有所改变:增加自垫练习,加深学生对传球部位的印象;练习移动中正面垫球,垫回来的球要求达到同样的质量。这些抛垫练习,先进行近距离、力量小、速度慢的垫球练习;再进行距离远、力量大、速度快的垫球练习,最后练习隔网抛垫和接发球练习。所有练习都要讲求效率和质量,逐步提高,务必使学生掌握正面双手垫球良好技术。

五、结语

女子排球选项课是高校体育教学中不易按章教学的一部分,但只要能根据女子大学生的特点及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综合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和对排球运动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忻欣媛,开展女大学生排球运动措施的探讨[J].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报,1993(1).

[2]刘青,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3(1).

[3]沈福隆,关于排球普修课改革的试验[J].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报,1993(1).

[4]郑欣,浅析高校女生排球课正面传球的教学方法[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02).

[5]周俊芬,潘年丽,排球传球技术中常见的错误动作与纠错方法[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排球课堂教学范文第3篇

中职学校受生源基础水平、学习动机、兴趣特性、学校授课模式等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比普通学校存在更多的难度,备受社会关注,甚至社会对中职生留下不良的印象,这是不争的事实。中职德育工作与普通高中一样,都是一个系统性、连贯性的教育工程,不同的是中职学校需要更长时间的活动实践和感情投入才体现其德育效果。现时中职学校的德育实践往往存在短暂性、临时性行为,如唯文件是从,照办照做;缺乏明确的德育目标,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等现象,学校德育实效性不强。笔者认为,从德育本质出发结合中职学校特点确立中职学校德育目标,建立系统的德育内容,是十分必要的。笔者接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以来,重新审视德育的涵义,在对德育本质深层认识中,尝试在学校开展“融和德育”的探索、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融和德育”的产生背景;二是“融和德育”的系统内容,包括涵义、建立目标、措施方法等;三是在中职学校实施“融和德育”的现实效应。

一、“融和德育”的产生背景

(一)从学校特色思考德育目标

每所学校都有创造学校办学特色的目标意愿,联合职校亦一样,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打造学校德育、体艺特色的目标方向。笔者接手德育工作以后,“德育特色”如何打造、“德育特色”从何处来是摆在当前的难题,必须深入思考,考虑因素有二:一是必须结合本校实际打造德育特色;二是必须结合德育的本质来打造德育特色。在深层次的思考过程中,著名的德育专家李季教授的“双榕教育”,对自己是醍醐灌顶,联合职校的德育特色可以从联合的历史、现实情况出发,结合校名“联合”来打造——“联”就是联结,“合”就是融合,联结融合就是现时联合职校最大的特點。

现时的联合职校是台山原三所小规模的中专合并而成,现基于规模发展需要与广东省旅游学校、江门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故生源以台山市为主、部分来自广东省各地区,学生以住宿生、女学生为主流。同时,联合校园内是“一园两校”的布局,即同在联合校园内存在台山联合职校和台山排球运动学校,由于学校历史、办学模式、生源地、两校并存等问题,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等,学生专业学习不一、方言不一、生活习惯不一、处事方式亦不一,在学习、生活中的摩擦和矛盾总存在,所以师生在校园内相互包容、相互体谅、相互接纳、相互联结,和谐共处是十分需要的,也是校方迫需引导学生走的人文教育方向,所以“融和德育”理念的提出,有着现实的依据和可行性需要。

(二)从德育本质思考德育目标

德育特色目标的构建必须紧扣德育的本质,离开“德育”这个真正本质,“德育特色”只是空话。何谓德育?何谓德育本质?笔者查阅了资料,“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中职学校德育大纲》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和心理健康的教育。”

从德育的概念看德育的本质,德育的“德”,我们更多的是理解为道德。结合道德的特点,德育应该是能使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以协调社会关系的活动,“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德育的本质是通过培养个体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实现个体和社会和谐发展,此乃是德育的本质、目的。通过培养未来社会成员具备社会化知识,从而使之今后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乃是德育的使命。在中职学校实行“融和德育”就是希望中职生能够在校内融合、和谐,容纳专业知识、容纳他人、接纳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创业意识,早日融入和适应社会,实现与社会和谐发展。融合和谐的德育目标定位在对德育本质研究上,它的定位与结合学校现实情况所思考定位的德育目标不谋而合。

二、“融和德育”的系统内容

(一)“融和德育”的涵义

“融和德育”是对学生贯彻“相融、和谐”的教育,培养学生“相融、和谐、宽容、仁爱”的人生理念,在校内能够与老师、员工、同学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在校外能享受大自然的和谐、融入社会、与社会同步、统一、协调,在为人处世中学会忍让、宽容,以此提升个人修养,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的教育。“融和德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目标,是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儒家思想的人文情感和精神文化。

(二)“融和德育”的目标

建立融和校园是“融和德育”管理模式最终实现的目标。融和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目标包括:

1.学校和谐、民主、公平、有序,充分尊重教职员工意见,教师得到公平的待遇和成长机会,联结力量、共同融合构建职业教育实体。

2.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尊重学生个性,每生享受教育的公平;有坚定理想信念、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人谦和、宽容礼让,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魅力;具备社会性素质,与人和睦相处、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具备融入社会的一技之长。

3.师生和睦、相互关爱,教师关爱学生、关爱同伴,学生关爱老师、尊重老师劳动,教师乐其教,学生乐其学。

4.师生与大自然、社会和人能和谐相处,内心平和、坦荡,为人处事不浮夸,踏实。

(三)“融和德育”实施措施

1.创设“融和德育”环境。中职学校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包括学校文化环境、企业文化环境,其中校园的精神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构建融和德育理念系统,创建“融和”校园文化,用中国“和”文化来打造校园环境,用“和”的校园环境来熏陶和滋养学生的“相融、和谐、宽容、仁爱”人生理念,突出“仁义礼恕”的育人品位和育人功能。通过校园环境、教学实训场室、宣传橱窗、墙壁走廊、合作企业等阵地,全面贯彻“相融、和谐”的育人理念。

2.施行“融和德育”管理。以“具备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人谦卑、宽容礼让,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为目标,全面施行融和管理,包括:传输教师“润物无声”“融人亦融己”教育理念;从养成教育抓起,培养学生“融化、和合”处世理念;树立实践德育理念,创造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提高学生自律能力;注重激励评价机制,校园传输正能量。

3.培训“融和德育”队伍。建立融和课题研究团队,实行激励制度,保障教师思想、素质、科研水平发展,为德育队伍建设提供保障支撑;培育教师融和心态,施行微笑、包容管理,引导教师自信乐观、接纳宽容的心态;加强德育团队业务培训,如班主任专题培训、班主任业务培训、德育观摩活动、研讨会等,提升班主任德育研究水平,促进班主任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提升;构建融和德育网络,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社区参与育德过程,人人育德、时时育德、处处育德。

4.创建“融和德育”基地。打造校园大融环境,以“和”的环境滋养师生“相融、相爱、相长”的博大胸怀;落实班级文化建设,凸显融和班级个性风采;利用有力的家庭德育园地,突出“家和万事兴”和谐氛围;落实社会实践基地,体验“天时地利人和”的社会正能量。

5.开展“融和德育”活动。传承融和德育理念,利用开学学前教育会对新生进行“相融、和谐、宽容、仁爱”理念传输,开启“融和教育”的感知阶段;传达融和德育理念,通过校园主题活动、纪念日专题活动让学生体验校园的融和氛围,进入“融和德育”的感触阶段;感悟融和德育理念,通过举报各类竞赛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技能相融、相统所带来的收获与喜悦,迈进“融和德育”的知行合一阶段;践行融和德育理念,通过学校评选融和人物,包括教师、班主任、学生个人,让师生践行融和精神,做一个相融、和谐之人。

三、在中职学校实施“融和德育”的现实效应

创新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素养,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探索“融和德育”德育管理新模式,打造“融和德育”特色学校,具体表现在德育观念改革、德育内容改革、 德育途径改革、德育考核办法改革等。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实施“融和德育”能够产生四大现实效应:

(一)从德育本质确定德育目标,形成系统、连贯的德育内容

依据“培养学生社会性素质”的德育本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青少年的成长规律,“融和德育”以培养学生宽容、忍让、协调、合作等社会性品质,以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高三顶岗实习和将来社会就业需要。我校建立了“融和德育”系列内容,包括生命教育、礼仪教育、公民素质教育、自我生存能力教育、职业道德与法规教育、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等,进行“融”的系列教育,包括融校园、融集体、融专业、融师长、融校友、融自然、融社会等,重点培养学生礼让谦卑、守纪诚信、创优创誉、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社会能力、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生态教育、环保意识等。

(二)德育目标能渗透到学校各层面

学校实行“融和德育”以来,把“融和德育”意识宣传到学校各层面,把融合和谐意识深入人心,并以此来处理好各层面的关系,包括学校校级领导与中层、行政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班主任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在校园每地、每人、每点都能够体现出礼让、包容、和谐的统一意识。当自己的行为与他人、与环境不一致时、不协调时,内心感觉到羞愧、自责,师生能够从内心感知个人行为的不当,从而促进个人行为改进,促进内心提炼,形成良好个人品质。

(三)德育目标落实到学校的具体工作

“融和德育”贯彻于学校工作计划,纵向贯穿于每月的主题系列活动,分散落实到学生三年的专业学习与生活,横向穿轴于学校各部门工作,如学生处的學前教育、校章校规贯彻、社团活动、“三个文明”考核评比、三个“融和”评比等;班级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打火锅、包饺子、春游活动、烧烤活动,都体现了班级融和、融洽的一面;教务处的融和课堂教学、考试考纪的统一、技能比赛团结合作等;总务处的食堂管理、公物爱护、节约水电等个人行为表现出与集体的相一致等。现时,一声声“老师好”成为联合职校校园最美的话语,学生礼仪礼貌程度高,精神面貌好,校园洁净清新,讲究节约反对浪费,学生违反犯罪率为零。

(四)德育目标能从外至内感染学生,得到学生认同,养成持久的品质

实施“融和德育”管理模式,学校德育工作不再停留在对学生的说教方面,也不停留在应对上级文件、常喊口号方面,学校领导到教师、班主任到学生能够从内心感知融和的意义,“融和”对个体的修养价值,用内心感知去体现行为实践,用行为去感染学生;学生在由外至内的教育环境中不断受到濡染,认同融合、宽容、和谐、统一、协调的价值所在,从而形成个人良好品质。在学校学生服务中心、义工队、艺术社团、手工社团等社团中不断涌出自愿、踊跃的联合学子身影,学生在校内外的活动中感受到奉献、付出的正能量,以一种无私、诚恳、忍让、快乐的精神服务于师生及社会大众。

四、结语

我们知道,在古代儒家思想宣扬“德治”和“礼治”,现阶段社会推行法治精神,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如果一国公民的法制精神由外制都到内心,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心治”,这与当今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同的,我们主张由人心来约制个人行为,“礼治”“德治”“心治”均体现了个体行为活动与社会和谐的统一,这是坚不可摧的效果,大到治理国家、小到管理学校,我们都可以用人们内心信念来鞭策自己行为,以达到班级和谐、学校和谐、国家和谐、社会和谐的目的。“融和德育”就是希望在中职学校浮躁的学生中形成宁静、宽容、礼让、仁爱的文化,使师生在培养融和精神中达到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促进社会的进步,用此品质影响其一生、受用一生。

责任编辑朱守锂

排球课堂教学范文第4篇

1 排球运动学习兴趣现状及分析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是积极认识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从生理角度看, 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 就会表现出情绪高涨, 心跳加快, 呼吸急促, 交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加强, 工作效率提高。夸美纽斯有句名言:“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学习环境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证明, 只要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他们一般都比较积极, 再苦再累也乐意。但是在教学过程当中发现, 在学生刚刚开始学的时候, 学习的兴趣还是非常的高涨, 但是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 这种兴趣就慢慢地减弱, 甚至出现了厌学的现象。

首先是由排球运动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排球运动高度的技巧性和全面性。规则规定, 比赛中球不能落地, 不得持球、连击。击球时间的短暂, 击球空间的多变, 决定了排球的高度技巧性。规则规定, 每个队员都要进行位置轮转, 既要到前排扣球与拦网, 又要轮到后排防守与接应, 要求每个队员都要进行队员必须全面地掌握各项技术, 能在各个位置上比赛。这种特点就决定了学习排球的难度,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 就容易造成学生厌学的兴趣。激烈的对抗性:排球比赛中, 双方的攻防转换始终是在激烈的对抗中进行, 十分讲究技术和战术的运用, 强调集体的配合, 对参加的人的技能要求就特别的高。所以在校园中参与排球运动的学生不论从人数还是热情方面都不如篮球和足球, 这除了篮球和足球运动的自身特点、普及程度有关外, 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排球运动不能很好地展现自己的个性, 必须共同合作配合方能进行游戏和比赛, 水平相差太大就很难配合, 容易造成合作不愉快或两方对抗不成等现象。

其次是当今大学生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相适应。当代大学生是最为活跃、最富有朝气、最充满活力的群体, 他们需要在各个方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学生在学习之初的好奇心理与排球运动兴趣有着天然的联系。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是关键环节。但目前在相当多学校的排球课教学中, 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单一性、简单性、形式化, 指导思想过于陈旧。有些因素我们很难改变, 有些因素值得研究。如有些教师在教法选用上有忽视甚至是无视学生的问题, 以教师为中心, 教学方法偏颇和生硬, 使学生体会不到他们应该体会到的乐趣, 相反尝尽失败的苦涩, 这样必然导致学生不喜欢排球课。在排球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在低水平复的现象, 这和学生对不断提高技能的要求不相吻合。因此, 在客观上显得排球教学内容更加枯燥无味。教学内容的“低水平重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所教内容重复太多, 内容相似。比如排球运动的传球、垫球等基本技术, 学生可能从高中、初中甚至小学都学过的技术, 到大学还重复学习, 使学生去了学习的热情。 (2) 注重单个技术教学, 缺乏实战性。学生只通过比赛才能体会到排球运动所带来的乐趣, 才能更好地展自己的个性。无休止的单项技术学习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力。 (3) 注重技术, 缺乏教授给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最后, 对学习效果的统一评价标准影响了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学习兴趣。如在排球教学中有些男生扣不过2米43的网那么我们就应该降低球网的高度,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成功的感觉, 享受到排球运动的乐趣,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标准的动作规格评价一直占主导地位。如此, 学生必然会因某些先天原因而无法达到标准, 而逐步丧失了或者是弱化学习兴趣。

2 排球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建议

加深学生对排球运动的认识和自我认识, 学生对排球运动的认识缺乏。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纪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宣传排球运动知识, 如经常组织学生观看高水平排球比赛录像、排球教学录像及图片;讲述伟人从事排球运动的故事, 通过榜样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自身认识, 激发进取心, 培养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保障, 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视野和提高运动技能, 在排球技术教学中, 通过准确、熟练、完美的示范和生动、形象、精练的讲解, 使学生建立起动作美的概念, 激发她们跃跃欲试的情绪, 诱发她们的好奇心。另外, 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发展个性的教育, 在技术教学中结合排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谈运动价值, 使学生了解不同运动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教学环境的美化, 肯定了学习兴趣的培养, 近年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许多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运动场地与器材的投入也相应加大, 有充足的场地与器材供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运动场地的变化为完成排球教学任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广大学生创造了安全舒适的物质条件。场地条件的变化, 无疑对美化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练习情绪,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重要作用。

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创新教学方法, 适应排球教学发展的需要, 中共十六大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 改革要有新突破。体育教师也应该根据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 不断加强自身文化、道德、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 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创造新的、不断变化的教学方法, 以适应教学方法快速发展的需要, 只有如此, 才能持续的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使得教育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3 结语

总而言之, 对学生排球的兴趣培养, 应以好奇—求知—爱好—入迷的过程而形成。兴趣不是孤立地依靠某一种手段去实现的, 体育教师在排球教学中, 应根据学生的特点, 钻研教材积极创新, 因材施教, 结合情感教育和教师的素质时刻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摆在首位。这样学生兴趣的培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兴趣是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倾向, 它具有持久稳定的特性“兴趣推动我们去探索事物, 研究问题,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排球的教学是一项很好地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运动项目, 自产生以来, 便风靡全球得到广泛的开展, 既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 塑造健美的形体, 又可培养学生拼搏向上的精神。因此, 教学中应该注重排球兴趣的培养, 才更有利于这项运动的普及与发展。“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 学校所规定的功课, 就会被当作礼物一样接受。”

关键词:兴趣,排球教学,培养

参考文献

[1] 龙佩林, 等.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J].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1.

排球课堂教学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排球教学过程中, 排球教学方法成为高校排球教学的重要改革方向。通过排球教学方法的改变, 能够有效的提升排球教学的综合素质培养作用, 发展高校学生排球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技能提升。当前高校排球公共课教学中, 由于过度依赖传统讲解示范教学, 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 继而降低了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喜爱程度。另外, 在排球教学过程中, 合理的教学方法选择, 往往会提升教学效果。所以, 为了更好的推动高校排球教学的发展, 非常有必要对当前排球教学中, 关于排球教学方法运用问题进行分析, 了解当前高校排球公共课教学中, 教师对教学方法运用的合理性, 以更好的提出改进对策, 促进高校排球公共课教学的发展。

二、高校排球公共课教学方法选择依据分析

在高校排球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教学方法选择上肯定会有选择依据, 而选择依据决定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合理性, 目前高校教师并没有根据自身的水平来进行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 很容易导致教师教学方法无法更好的运用。如在排球教学中以扣球为例, 排球教师如果没有根据自身的业务能力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 就会导致无法更好的进行教学, 随着防守技术、战术的改进和提高, 进攻技术战术同样发展很快, 特别是扣球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在扣球前一系列准备动作的速度要快, 缩短从起跳-屈膝-起跳-挥臂-协调-扣球整个过程的时间, 这样的目的是减少防守干扰,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没有根据业务能力进行扣球教学, 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的降低。

三、高校排球公共课教学方法的运用分析

(一) 排球理论教学内容方法运用分析

在排球理论教学方面教师主要还是采用了合作学习法、自主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很少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微格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在排球理论教学中, 主要包含了排球竞赛规则、排球起源和发展、排球的分类与比赛方法等内容, 通过排球教师的选择可以看出, 在教学方法方面, 发现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自主学习法, 符合排球理论教学需求, 在排球教学过程中, 针对理论知识, 引导发现, 然后合作讨论, 最后激发学生自主去学习的动力。但是在微格教学方法的运用还是不足, 微格教学可以实现理论教学的课内外一体化, 在微格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和方便的接触到理论知识, 也方便学生的温习, 针对这一方面非常有必要提起排球教师的注意。

(二) 排球技术教学方法分析

针对技术教学的方法中, 经常使用的是讲解示范法、演示法和游戏教学法, 不经常使用的是分层教学、集中练习法和多媒体教学法。排球教学过程中, 单纯的靠说是无法满足教学, 对动作表象建立极为不利。而随着计算机和先进的教学训练设备的逐步普及, 教学方法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 将多媒体教学或者其他信息技术教学融入到技术教学中, 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上看到技术要点, 这对于学生学习的效率提升非常有利。

四、高校排球公共课教学方法选择问题

在排球公共课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 不同的选择因素都会影响高校教师, 在公共课教学过程中, 主要的教学方法运用选择影响因素中, 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理论发展、教师能力。所以在排球公共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要考虑因素是这三个方面的因素, 然后根据排球公共课教学条件和学生情况, 合理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排球公共课教学中, 导致教师教学方法运用的因素各有不同。在高校排球公共课中, 排球教学方法运用存在的问题是,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现代教学手段以及课堂讲解过多, 这就需要进一步丰富排球公共课教学方法, 同时积极引入现代教学手段如微课、多媒体等。

五、高校排球公共课教学方法选择对策

(一) 排球公共课教学方法选择原则

在高校排球公共课中理论教学方面, 教学方法为合作学习法、自主教学法和发现教学法, 在排球技术教学中, 讲解示范、游戏教学和演示法是主要方法。教师在排球教学方法选择方面, 主要是依据自身教学水平, 学生差异和目标决定用什么教学方法。教师能力、学校教学条件和教师的思想, 对排球公共课教学方法运用产生了直接影响。建议高校教师在排球教学中, 运用针对技术教学, 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 不断提升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能力。在排球教学中, 针对学生自主性、差异性和积极性等, 合理选择不同教学方法。高校排球公共课教学中, 在教学方法运用上, 有待进一步提升, 教研室针对学生情况, 发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二)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比赛教学法、游戏引入教学法、多样式教学法、结合性教学法等。以比赛教学法为例,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赛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比赛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还能够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训练。可以在进行垫球练习的过程中, 采用比赛的形式, 将班级学生分为4组或者6组, 进行两组两组比赛, 通过利用这种方式不仅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动力, 还能够调动学生注意力。比赛教学的方式不仅可练习与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 还能够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

(三)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现代化的高校排球公共课, 不再是简单的排球教学, 更多的还需要在教学的基础上兼顾教学的健身性、娱乐性和实用性。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适当的简化部分教学内容, 而是在让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安排一些对抗练习。通过动作示范等方式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问题。另外, 从实用性角度出发, 教师还需要安排关于运动生理、运动损伤等相关教学内容。其中运动损伤中涉及到关于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 这种更加具有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 考虑不同学生水平开展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法是目前十分流行且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利用分层教学, 让学生根据排球技能水平、身体素质进行划分, 通过编制不同层次的小组, 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这种能够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大大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且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主动性。在开展分层教学的过程中, 告知学生分层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有效消除学生对分层教学的排斥心理。结合教学经验制定出划分标准, 进行合理分组, 通过对不同小组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可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

六、结语

总体而言, 对于高校排球公共课的教学, 想要提高其教学质量, 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其合适、合理、科学的选择教学方法是其中的关键。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对高校排球公共课教学内容的设计, 更加需要注重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目前的教学工作中, 不仅包括比赛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实际上高校排球公共课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还可以采用递进式教学法、领会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等等, 教师通过了解多样化的教学法, 并且结合既往教学经验, 吸收相关教学理论, 实现教学方法与排球教学的灵活结合, 让高校排球公共课的教学质量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摘要:高校排球公共课教学过程中, 教学方法选择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情况, 技术教学中缺乏现代技术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教学方法选择依据自身水平和学生情况, 教学过程中, 排球教学方法选择, 主要受到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条件和思想限制。研究旨在进一步明确排球公共课教学方法的运用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 促进普通高校排球公共课教学方法运用的科学合理性, 也为其他排球教师教学方法运用, 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课,排球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吕云龙.分层教学法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运用[J].田径, 2019 (2) :45-46.

[2] 唐金根, 唐玉婷.师生共建共享校本排球MOOC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 (3) :50-51.

[3] 李犀.高校排球教学影响因素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 (10) :119-121.

排球课堂教学范文第6篇

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 为完成规定的目标和任务而形成的规范化教学程序, 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 (1) ”。

2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排球课教学模式的趋势与特征

(1) 激发学生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课程的设计、实施到评价的各个环节, 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2) 促进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模式方向发展。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则以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出发点,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 这就希望学生学会学习, 最终达到由“学会”到“会学”的目标。 (3) 从增强体质到注重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模式方向发展。 (4)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由统一化到个性化模式的发展。

3 本研究的实验方案

3.1 问题:“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排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假设:采用“探究教学”与采用传统式教学相比, 对学生的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体育的认知现状、教学的满意度、参与意识、兴趣、体育锻炼习惯等方面。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效果。

实验对象:温州中学高二两个班, 实验班50人, 对照班54人。

实验方法:两班均是同一教师教学, 一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二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前对学生发放自编问卷 (经过效度与信度检验后) , 两班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时间为4周共16个学时。

3.2 常规教学实施过程

宣布内容及要求→准备活动→教师讲解、示范→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指导→小结…→考试。

3.3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验过程

教师设问激疑 (教师示范或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播放大型比赛的录像) →→→实践探索 (通过实践收集信息, 教师引导、提示点拨, 发现新知) →→→分析结果、概括所得 (分析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结论, 演示、表现自己的结论) →→→反思活动过程, 促进迁移运用 (让学生领悟思路与策略, 将所的结论推广到新的情境, 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广泛迁移) →→→考试

4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中学排球课中应用研究的案例

“以二传手在3号位二传技术的战术运用”一节课为例。

4.1 设疑

教师示范, 当一传到3号位“二传手”中, 此时有两名防守队员在3号位拦网, 请问进攻方采用的战术运用策略……学生纷纷讨论, 然后教师马上引入主题:我们模拟一下场上的情形, 明确此次课的教学目标——二传手在3号位二传技术的运用。

4.2 实践探索、发现新技

将学生分成两组, 两组制定计划, 分两组进行技术动作练习研究——探讨。设计方案, 选出多名队员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演示, 场下学生在场外指挥, 寻求最佳战术。学生交替上场体验。

4.3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各组完成设计方案后, 由教师组织分析, 获得实战策略两组学生分别采用的设计方案为3号位强攻:优势是有利于发挥传球的稳定性, 为扣球手提供舒服的传球。传球与进攻间隔时间短。

劣势是防守方容易做好拦网, 容易被防守方防守在界内。

2、4号位的进攻:优势是防守方不容易判断, 不容易做好拦网。

劣势是要求二传手具有良好的传球技术, 需要与进攻队员有默契的配合。

3号位轻调:优势是对方已经做好拦网, 并且认为进攻方要发动强攻, 防守退到后场, 可以打对方的空隙。

劣势是来球速度慢, 威胁小, 在防守方做好准备后容易将球就起。

后排进攻:优势是有利于发挥后排势大力沉的扣杀技术。

劣势是需要具有良好的扣球技术, 较高的击打点。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在教师的主导下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问卷调查中:排球课的教学方法是否能调动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班持肯定态度的学生人数是30占60%, 中立15人占30%, 否定的是5人占10%。对照班持肯定态度的学生18人占33.3%, 中立19人占34%, 否定态度的是17人占32.7%。说明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发挥。

5.2 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

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表明, 实验班学生形成自觉锻炼习惯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班, 实验后从实验班从实验前6人 (12%) 上升到实验后23人 (46%) , 提高了34%;对照班从实验前7人 (12.9%) 上升到实验后17人 (31.5%) , 提高了18.6%。说明探究式教学模式, 对于提高学生主动参与, 自觉锻炼的习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3 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合作精神

问卷调查中:排球课的教学方法是否更能培养您的合作精神?实验班持肯定态度的学生人数是35占70%, 中立10人占20%, 否定的是5人占10%。对照班持肯定态度的学生20人占39.9%, 中立18人占33.3%, 否定态度的是16人占26.8%。说明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使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5.4 探究式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排球技能较传统教学模式表现不明显

结论:实验结束后对两班学生的技术评定进行了数理统计, 结果显示:技评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实验班84.52±8.17, 对照班85.49±9.12, p>0.05, 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6 结语

(1) 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实验班学生在学习主动参与的意识, 合作意识, 自觉锻炼习惯的养成, 等方面的比例高于对照班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逐步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实验结束后对两班学生的技术评定进行了数理统计, 结果显示:技评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摘要:在中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以单纯竞技运动技术传习式教学模式为主, 教师只是采用单一的讲解, 示范, 学生模仿练习;过分强调练习方法的整齐划一, 过分注重“教”的过程, 而忽略了学生“学与练”的过程,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忽略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教育部制定了新课程标准, 新体育课程理念之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而, 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 同时, 这也是体育工作者需要面对一个新的课题与挑战。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模式,高中,排球,教学

参考文献

[1] 夏惠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M].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7.

[2] 周小山.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 7.

[3] 王英武.体育教学最优化的理论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1, 3.

上一篇:毕业寄语老师范文下一篇:药品科普法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