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分析论文范文

2023-09-16

计量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湖北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强省、工业强省、农业强省,力争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对此研究湖北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将为湖北制定决策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湖北;财政收入;经济增长

一、引言

湖北在整个长江经济带开发中占据着重要优势,它向东可承接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海外的产业转移和辐射,向西可充分利用西部丰富的能源资源。湖北的经济增长对整个长江经济带开发起着重要作用,而财政收入又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关系。

(一)财政收入弹性分析

Et=(△t/t)/(△g/g)即所谓的财政收入弹性分析,它是指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其中△g表示GDP的变化量,财政的变化量用△t表示。当Et〉1时,说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即财政收入富有弹性。随着湖北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公共产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只有财政收入相应的提高,才能满足地方财政的投入。由此提出第一个假设:

H1:湖北财政收入与其GDP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二)经济理论与实验情况分析

经济总量指标GDP和GNP可以看做近似相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税负情况做了调查,得出税收比率与人均收入水平和经济开发程度正相关,而与农业产值占GDP的比率则是呈现负相关关系。根据税收收入与国民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的理论,从而可以推出,湖北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其GDP增长之间应该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进而做出第二个假设;

H2:湖北财政收入与其GDP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协整关系。

二、实证分析

财政平均收入率=(当年CAI/当年GDP)%

财政边际收入率=(△CAI/△GDP)%

其中当年的财政收入用CAI表示,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用GDP表示,△则代表新增量。当边际收入率大于平均收入率时,它表示财政收入有增长的趋势,反之则是下降的趋势。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从而得到湖北省的财政收入弹性和财政边际收入率(见表1)。

表1 2006-2014年湖北财政收入弹性及财政边际收入率

从表1中可以看出湖北省除了2008年外其他年份财政收入弹性都是财政收入率大于财政平均收入率,表明湖北财政收入有提高的趋势,这同时也说明随着湖北经济的增长财政收入也相应的增长。

三、计量经济模型的构建和相关检

按照经济理论和实践,GDP可以用来表示经济增长;GDP与GNP之间相差很小(从国民经济统计来看),所以本文解释变量为湖北省GDP,则被解释变量为湖北省财政收入。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湖北省财政收入和GDP原始数据,时间区间为1994年-2014年。建立相关模型如下:

F=a+bG+c

其中:各年湖北的财政收入用F表示,各年湖北的GDP用G表示,常数项是a,回归系数是b,随机变量为c。用最小二乘法对上述模型进行估计,回归结果如表2。

从表2的结果看,相关系数b=0090,它表明湖北GDP总值每增加一亿元,湖北的财政收入可增加900万元,方程的拟合优度高,整体显著性好。

由表3可以看出,湖北省的财政收入对湖北的GDP弹性为1.205,这与中国的平均水平0.7-0.8较高,表明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1.2个百分点。虽然这一比值比中国平均水平高,但相对于日本(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税收平均弹性为2.2)和美国(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税收平均弹性为1.2左右,90年代后期为1.42)等经济技术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些差距。

四、结论

第一,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多年以来,虽然湖北省财政收入随着GDP增长在稳步提高,但是湖北财政收入对GDP的总体弹性在1.2左右,这一指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一些国内经济发达省份。

第二,在经济发展时期,一省份的财政收入增长会比较快,这也是近年来湖北的财政收入的增长快于湖北GDP的增长速度的原因。湖北省的财政收入的增长正是因为湖北经济发展造成的,同时也与湖北省近年来完善税收体制和加强税收监管力度密不可分。(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谷永芬,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分析[J].财政研究,2005,(11)

[2] 戴杰卿,广东省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报,2007,(3)

计量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对热水供热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实现供热计量按用热收费必须做到系统温度控制,热计量设备准确,同时用户要能主动节能,按实际所需用热,实现用多少热交多少钱。

【关键词】温控;热计量;热水供热系统

0.前言

目前国内住宅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呈上升趋势,带动了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供暖体制改革也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与供热收费改革密切相关、互为充分的必要条件就是溫度控制与热量计量的发展问题。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也是节能与环保事业发展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计量与温控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基础性研究、示范工程(新建和改造)、相关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应用推广效益。 随着事物的发展,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在这里,我们提出以下若干问题,以便热改和温控计量工作正确顺利地发展。

1.关于温控与热计量的关系

以我国供暖现状,采暖能耗指标是同类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3-5倍,而且供暖效果也远远不如,能耗大量浪费的原因中固然有百姓用户节能意识淡薄、收费体制不能刺激节能,但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的落后。如果不提高自身能力水平,而一味地追求收费,就是将自身水平落后造成的浪费转嫁给消费者,这样显然不合理,也不利于节能工作。按热收费,比以前进步了,实现了交易公开的原则,但是用户不能主动控制以实现节能,也就是不能主动地去省钱或是选择其他方式供暖,违背了公平与公正的原则,很易造成矛盾,挫伤或阻碍供暖节能技术的发展,不利于供热改革。我们认为正确的做法是温控与热量并重,相辅相成,甚至温控更加重要。供热单位先提高自身水平,提高室内热舒适度,也就是提高服务质量,再合理地向用户收费,促节能事业发展。

2.户内系统和户外系统的关系

目前有一种趋势:认为讲温控就是要在室内安装温度控制阀,讲计量就是在户内安装热量表,至于户外控制就可以不被重视了。温控与计量是不是只要针对户内系统,户外就可以忽视呢?对于一个户内控制设备完善的系统(安装了温控阀和热量表),如果没有相应的户外控制,很难保证户内设备正常地工作。如果户外水力失调严重,温控阀不能工作在正常工况下,压头大就会频繁地开关甚至产生噪音,压头太小会始终常开而室内温度不足;热量表也可能工作在额定之外的流量下,测量不准确。如果外网不能根据户内工况变化相应调节,如:水泵不能变频、压差不能稳定的情况下,水泵、锅炉或换热器的效率也不能保证。如果户内采取了节能手段,而户外没有配合措施,一方面会引起管网水力热力工况的失调,另一方面室内节省的能量不能体现在热源的节能上,节能这一根本目的就没有实现。所以我们认为好的户内控制一定要与户外控制相结合。

随着先进计量、控制设备不断应用于系统中,分户计量供热系统逐步在我国发展起来。从用能的角度看分户计量供热的技术能够有效利用自由热,提倡用户的行为调节,以减少能耗;另一方面,从用户出发它能够提高室内热环境的舒适性。在散热器上安装温控阀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了有效手段。当温控阀被设定在某一值时,它可以通过感温包测量室内温度,实时调节散热器流量以符合设定值。如果热网的运行工况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各个用户的需求,那么温控阀控制的散热器供暖房间温度就不会出现过冷过热的情形。但是舒适度因人因时而异,提高用户的舒适程度不仅要求在设计温度18℃时保持室温仅有微小的波动,而且应该尽可能的满足用户希望提高室内温度的要求。

3.是温控计量产品去适应系统,还是系统去适应产品

我们采取“拿来主义”来消化学习国外的温控计量技术,包括消化和应用国外的产品,但是外来的产品并不适应我国的现有系统,除了水质问题和管理问题外,还有许技术问题。如:系统末端压差、系统规模大小、设备工作环境等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不做任何改变就应用在一起很难得到正常的效果。如有的示范工程,产品应用效果不好,出现一些问题,厂家就提出要彻底地改变中国的供热系统,殊不知,对中国这一巨大规模的供热体系,改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谁应该去适应谁并不存在一个分明的界限,但是合理的寻求结合点,花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大的回报,这个工作非常重要。

4.政策、技术标准、产品开发的相互关系

过去几年里,温控与热计量事业发展很快,但总体规模不大,没有形成一个产业。产品供应商经常抱怨国家政策不到位,没有强制措施,政府又考虑到技术方案和相关标准不完善,可操作性差,设计部门往往无章可循,缺乏标准指导,开发商在无强制措施的情况下,不愿增加温控与热量的投资,存在侥幸心理。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影响温控与热计量技术的发展。从行业管理部门来讲,近期成立的建设部热改与热计量领导小组可统一管理、规划、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推进该事业的发展。新型采暖方式与集中供暖系统温控与热计量发展的相互关系当前,新型的采暖方式发展迅猛,在一些主要城市中,分户燃气炉采暖和户内电采暖发展很快,挑战旧有传统供暖方式,成为集中供暖的主要竞争对手。这些新型采暖方式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促进传统的集中供暖系统变革的重要力量。这些新型采暖方式除了投资相对较少,物业管理方便,有利于大气环境之外,其主要点之一就是可以分户计量和收费,解决收费问题。这将极大地挑战和促进集中供热发展分户计量计费技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很可能被挤小市场占有率,丢掉市场份额;同时,新型采暖方式也可以促进计量收费的普及,让百姓受供暖体制改革,对集中供热也有好处。新型采暖方式的另一个主要优点就是采暖费与传统的供热方式相当。在现有的燃料价格体系下,分户燃气炉的燃烧效率低于集中燃气锅炉的燃烧效率;燃烧天然气比烧煤贵;要产生同样的热量值,用电比烧煤或烧天然气贵。

为什么新型采暖方式的采暖费以和集中供热竞争呢?这其中有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有关部门扶植的原因,但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新型采暖方式避免了热量在输送环节中的浪费,而集中供暖的网络输送环节存在很大的浪费;二是新型采暖方式室温容易控制,控制手段有自动恒温控主动调节控制,避免了温度失调、利用了自由热、实现了经济运行,而传统的集中供热就难以实现这些控制。新型的集中供暖系统采用了温控与热量技术,就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增加控手段,就可以与新型采暖方式同等竞争,夺回价格优势,争取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贺平,孙刚.供热工程(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李建兴,涂光备,王毅.量调节公式在计量供热系统中的应用.暖通空调,2001,31(6):112-114.

计量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在全面小康的深化建设中,加大农业投资,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全面小康的深化建设。在城镇经济发展中,借助动态计量经济分析模式对农业投资于农民收入增加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优化农业投资效益,提升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互动机制,以此为城乡统筹发展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因此,本文对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经济进行研究分析,旨在结合实际对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进行详细阐述,并建立持续稳定的投资增长机制,为以后类似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农业投资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新时期农民收入增加的关键所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农业投资,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以此进一步加深全面小康建设。同样,在分析农业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时,利用动态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农业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从而为后续的投资决策能够提供一些数据支持,为新时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因此,本文对农业投资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经济开展研究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背景

在现有的研究中,对于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关系机械能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此外,时间序列数据相对有限,重点是对不同投资主体下农民收入的变化进行相关分析。在现有研究中,缺乏对投资主体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互动关系的研究。因此,本文借助动态计量经济分析模型,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与预测方差来对连着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以动态经济分析的形式考察了农业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关系的影响。
动态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在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数据分享上,运用动态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将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农业投资总额作为变量。其中农业投资领域涉及政府投资、集体经济合作投资、农户与金融机构投资三类。其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其实际的数据取样年端为2000年到2018年,为了消除数据上存在的异方差,需要对农村人均收入、国家政策支农人均资金、农村集体单位人均投资与人均农村贷款进行去对数来消除变化趋势。在实际验证分析中,需要对动态测量模型进行稳定性测试,以确保各农业投资单位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稳定可靠的关系。
基于农业投资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例分析

基于动态计量分析模型的稳定性

在对农业投资下的各个子变量进行平稳检验,以此构建动态计量分析模型。其中平稳检验需要运用ADF檢验法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确保其平稳定能够符合时间平稳序列。借助数据建立动态计量分析模式,通过进一步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来对被解释变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在实际的稳定性研究中,动力学分析模型的所有根模的倒数都小于1,即需要满足模型的稳定性,从而可以构造广义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其中,动态计量分析模型的整体检验结果如表一所示:

基于模型分析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

这里通过建立VAR模型来分析农民收入对农业投资单位标准差的影响,以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来计算其中的标准数值,以模型为工具,对数值进行分析,能够得出一个相关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曲线。在这个函数模型当中,x轴是指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的跟踪周期,y轴表示相关变量,曲线的走势表示二者的关联性以及变化趋势,其中虚线表示标准差的变化情况以及减小的置信区间。

在函数表示中,x轴表示的跟踪周期为15年。通过15年内的投资单位标准差变化可以发现,对农村人均净利润增长的调查以及调查结果的公式是影响农村金融资金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由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前八年农村家庭人均净利润对标准差和国家农业财政资金变化新兴趣的响应处于波动阶段,波动范围较大。在此期间政府标准偏差影响后,农民收入的影响略有下降,负面影响最大,达到第5阶段底部。自农民人均净利润增长以来,对支持农业的国家财政基金增长的最大积极反应开始了。在第11期,反应度开始减弱,表现出稳定的正反应收敛的迹象。

同样,函数中还显示了农村居民人均净利润的响应情况和响应路径,根据数据的变化和波动情况可以看出农民收入波动本身存在一个惯性机制,当人均净利润波动较小时,对其标准差产生一个正响应影响。然而,在第9期出现了一个负面的反应,并在第14期左右趋同为零。这说明目前农民人均净利润水平与其滞后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相关性程度正在减弱和稳定。在进一步考察农村人均收入与农村农业贷款中可知,农业贷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较小。

预测方差分解

脉冲响应函数反映了模型中内源变量的影响以及对其他内源变量的影响。这里利用预测方差分解技术,对农业投资变量和农民收入增长进行一个新的数据分析。众所周知,方差分解能够通过分析结构效应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来区分不同结构效应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因此采用预测方差分解技术,能够找出模型变量中随机扰动的相对重要性的信息。其实际的预测方差分解结果如表二所示:

其中,RI表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CZ表示过国家支农人均资金,JT表示农村集体单位人均投资,GR表示农村人均个人投资,DK表示人均农业贷款。同样,农业投资的各种变量随农村人均收入的波动而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基于动态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结果

在农业投资下各个模块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中,由实证结果可知,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存在长期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表明农业投资受到农民收入波动的影响,从第七阶段开始逐渐稳定。在农民增收上,应利用农业投资,应当以长期政策为主,并尽量避免短期政策行为,以避免短期行为对积极的投资增长机制的影响,来确保农民收入不断增长。与此同时,由于不同的农业投资实体,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和影响是截然不同的,数据显示农村集体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进行农业投资时,要首先将集体经济公众积累考虑在内,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的长期增长机制,以此实现农民收入不断增长。
结 语

由此可见,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农业投资体系的改革。农村地区不仅要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机制,还应当完善农村农业投资截止,帮助农民持续创收,以此提高农村农业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农民增收提高保障。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梁志刚.宏观视角下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互联网借贷风险分析和管理研究[J].商讯,2020(28):144-145.

[2]焦星瑞,孔阳,江敏,王婧雨.供给视角下区域农业保险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J].对外经贸,2019(08):44-49.

[3]倪洋.靖江农民收入增长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9.

[4]穆玉花,吴晨.“全面小康”背景下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基于2008——2014年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4市面板数据模型分析[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0(01):53-58.

[5]杨春.区域经济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效应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分析视角[J].新疆农垦经济, 2013(09):10-15.

计量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2、《金融计量经济学》复制典型论文的案例教学设计研究

3、经济学类专业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4、浅议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数据的依赖性

5、论技术进步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转型研究

6、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类专业计量经济学实践课改革

7、非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8、我国资本市场产出效率与生产函数的实证分析

9、硕士生“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困境与思考

10、“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11、影响重庆各区县地区GDP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12、应用数学与统计学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教与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13、计量经济学局限性研究

14、基于科教融合理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块设计与应用

15、深圳工业集聚效应分析

16、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现象实证研究

17、应用型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

18、国际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9、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计量经济学方法

20、金融学专业 《 计量经济学 》 双语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

21、实践教学法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

22、止于至善:修身育人最完美的境界

23、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探悉

24、关于我国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问题研究

25、出国留学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26、基于R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研究

27、“互联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优化研究

28、浅谈民办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

29、论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培养

30、《计量经济学》课程学习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1、新型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理论、实践和案例三位一体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32、金融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问题及对策

33、金融数学专业计量经济学与金融理论及实践的结合

34、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是否成立的实证分析

35、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白屋顶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分析

36、我国房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7、面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计量经济学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38、国外反补贴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39、浅析陕西省财政收入与GDP关系

40、本科计量经济学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方法与探讨

41、《计量经济学》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42、分析计量经济学中的局限性

43、应用需求导向下计量经济学实验教考模式研究

44、凤凰景区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45、高校经济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研究性教学路径探析

46、《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书评

47、本科计量经济学“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研究

48、基于OBE理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49、关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计量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公允价值是我国新会计准则制定之后,引入的一个新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引入,有利于我国与国际在会计计量方面做好衔接。本文首先介绍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其特点,进而阐释了其在资产计量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为研究公允价值的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允价值;资产计量;运用

我国新会计准则与传统的会计准则相比,有很多的不同,其中公允价值的引入就是最好的例子。实际上,公允价值已经在外国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而且逐渐的向国际会计的方向发展,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因此也将公允价值这种计量方式也得到了我国学者的关注。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界定,不同的国家其界定方式也不同,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国外学者对公允价值的界定:公允价值简单的说是指一定的金额,只是这个金额是在贸易双方知情而且是在公平的基础上产生的金额;而我国的学者对公允价值是这样界定的:它值得是一种金额计量方式,只是这种方式是在公平交易中完成,其交易项目是资产以及负债,这种交易是在双方都知情的状态下完成的。从国内外这两种界定中,我们能够总结出公允价值具有的主要特点:

首先,对象全,无论是资产,还是负债,都可以有公允价值;其次,灵活性,公允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以及空间的变化产生变化,也就是说,不同的时间其公允价格是不相同的,不同的地点其公允价格同样也是不相同的;再次,不可加性,传统的成本计算,就是各个资源成本相加,但是公允价值却不能将资源成本这样相加,换句话说,如果利用的是公允价值,那么,其资源成本之和未必是各个资源成本相加,在这种状态下,就需要对资源进行反复的评估,以保证每种资源都能得到合理的评价;最后,交易存在一定的预期,如果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交易,那么通用情况下,其交易代表反映的都是整个市场的期望,而不是个人的期望。

二、公允价值在资产计量中的运用

很多行业都可以进行资产计量,比如投资性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及其企业合并中的应用等。接下来笔者就详细的介绍一下公允价值在这些行业中的应用。

1.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行业中的应用。因为该行业的后续计算,一般都是利用成本模式,所以要想利用公允价值,必须满足相关要求:一方面,该行业所在的区域其交易要十分活跃,另一方面,相关企业必须能够从市场中获得该行业或者与此相类似的行业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与之相关的信息,这样才能对公允价值的估计才不会出现太大偏颇。如果企业想要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需要加两个明细科目,一个是成本;而另一个是公允价值变动,这两个科目都隶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科目。

2.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行业中的应用。虽然金融资产可以划分为4类,但是能够应用到公允价值的,只有两类,一类是需要公允价值计量而且要将其变动计入到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而另一类是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这两种资产都可以应用公允价值对其进行计量。

当公允价值对前者进行计量时,需要考虑金融资产和市场是否能够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将该资产在市场变量变化时产生的作用准确的反映出来,在对前者类型的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无论是初始确认,还是后续计量都要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如果这两个环节出现了差额,要将这个差额转变为投资收益,如果这期间出现了问题,要合理的调整好公允价值;而如果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运用公允价值,需要注意两种情况,一种是虽然在初始确认时,应该使用公允价值进行全方位的计量,但是因为该资产是可供出售的,所以对于可供出售的这部分资产就不能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是要将其算到初始入账金额中;另一种情况是,正常情况下资产负债表日都应该根据公允价值进行有效的计量,但是如果这其中存在可供出售的资产,那么,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允价格发生了变化,产生的损益是不能计入到当期中的,而应该将其算作时所有者损益。

3.公允价值在企业合并中的运用。这里所指的企业合并要满足的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不能再同一控制下,换句话说就是通过一次交换交易就能够实现企业合并。这种企业在合并时会出现库存商品的问题,这时就可以将库存商品当作是合并对价,利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将其算作是主营业务收入中,而且要将其转换成一定的成本。

三、应用公允价值应该注意的问题

公允价值计量方式虽然适用性很强,但是如果不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计量,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反而会使计量陷入混乱,起不到公平交易的作用,在其应用时,最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应与历史成本计量相结合,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尚未完全形成,不可能将所有的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都统一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公允价值计量不可能脱离了历史成本而单独存在。长期以来,在我国历史成本计量占据主要地位,推行公允价值更应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尤其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严重的背景下,更不可能大规模、大范围运用公允价值,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将同时共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公允价值在资产计量中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这种计量方式为交易双方都提供了合理发展的空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出公平。我国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上还不算很成熟,但是随着我国各种行业的发展,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相关问题,否则会使其失去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刚.对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中资产计量问题的探讨[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3)

[2]罗拉.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03)

[3]高宁会,王安宁.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债务重组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03)

计量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无形资产。随着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会计上如何确认、计量摊销无形资产是长期以来的一个难题。本文对我国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摊销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些基础之上,并分析了无形资产在确认、计量、摊销和披露方面存在的疸,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无形资产;确认;计量;摊销

一、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

1 无形资产的确认

会计确认是会计计量和报告的前提,就某一个会计事项的确认而言,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四点:可定义、可计量、相关性和可靠性。那么,研究无形资产的确认就要先从无形资产的定义人手。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可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生产许可证、特许权等;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是指商誉。

无形资产在满足以下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虽是企业一般资产所具有的特征,但对于无形资产来说,显得尤其重要。一般来说,如果企业有权获得某项无形资产的经济利益,则说明企业控制了该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具体表现为企业拥有该无形资产的法定所有权,或企业与他人签订了协议,使得企业相关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成本能够靠计量是资产确认的一项基本条件,企业自创的商誉在形成过程中发生的支出难以计量,而不能作为无形资产予以确认,只有外购的商誉才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才能予以确认,即只有一个企业外购另一个企业时,才能将商誉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核算。

2 无形资产的计量

计量与确认不可分,确认重在定性,计量重在定量,不能计量的不予确认,不予确认的计理了也没有意义。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计量的关键在于计量属性的选择。国际会计准则提出了五种不同的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场价格、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其中传统惯例是以历史成本计量资产。

目前资产评估机构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所采用的基础方法有以下三种:首先,成本法。将历史成本按照评估基准日的计价标准计算,再减去应扣损耗和贬值来确定无形资产的价值。这种方法比较客观,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随意性。但是有些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难以确定甚至与实际价值相去甚远,因此,该方法在无形资产的评估中用得并不多;其次,现行市价法。以现行市场价格为计价标准,据以确定无形资产的价值。这种方法要求有一个充分的市场条件,而目前我国的交易市场还不够活跃。同时,无形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来说有很强的个体特征,这在客观上限制了这种方法的使用;最后,收益法。通过估算被评估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并将其折算成现值,据以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这种方法比较能体现无形资产的意义,只是评估过程中的未来收益需要预测,内含报酬率也需要操作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因此收益法的主观性比较强,但在实际的无形资产评估中使用得比较多。以上几种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无形资产。

3 无形资产的摊销

无形资产作为一项特殊长期资产,不论是出于财务目的,还是出于资产管理的需要,都必须以一种系统的方式在其预计有效有内摊销,并合理地确定各会计期的企业收益。

现行准则规定无形资产的成本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以直线法摊销。如果预计使用年限超过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年限,该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按以下原则确定;首先,合同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其次,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有效年限;最后,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有益年限与有效年限两者之中较短的。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期不应超过10个。

二、现代无形资产会计存在的问题

1 无形资产确认范围太小

我国会计制度规定的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生产许要、特许权等;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无形资产包括计算机软件、专利、版权、电影、客户名单、抵押服务权、捕捞许可证、进口配额、特许权、客和供应商关系、客户的信赖、市场份额和销售权等,其范围明显比我国的大。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软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同时,新的无形资产不断出现,如互联网上的域名、冠名权等,因此,我国会计制度关于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应适当扩大。

2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规定不合理

按现行规定,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份内分期平均摊销,计人当期损益,计人管理费用科目。首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人力等无形资产在企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并且知识、技术发展和更新速度的越来越快,规定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摊销只能采用直线法,一方面不利于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另一方面抑制企业进行无形资产投资,不利于企业在国内或国际竞争中获得长期优势。其次,所有的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都计人当期损益,计人管理费用科目,没有恰当地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使用情况,不符合配比原则。再次,有一些无形资产的价值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流逝而贬值,反而会增值,如企业形象、美誉度等。对于这一类无形资产不宜进行摊销处理。最后,按现行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直接冲减“无形资产”账户,这不能反映无形资产历史成本已摊销的程度,不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分析。

3 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

现行财务会计关于无形资产的报告不尽合理。首先,现行资产负债表中只有无形资产一个项目,对无形资产的揭示过于简单,没有进行适当分类,不能完整地反映企业的整体资源和综合竞争力;其次,按照现行财务会计模式,企业大部分自创无形资产的费用,尤其是研究与开发的投入,都不作为无形资产成本而作为当期费用处理,不能真实反映这些活动的性质和所发挥的作用,也不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最后,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系统对无形资产的辅助信息,如分类情况、分类依据、计量基础、摊销政策以及价值变动等等,都不予以揭示,势必影响财务报告的质量。

三、改进无形资产会计的建议

1 扩大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

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那些传统的无形资产内

容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是适应工业社会需要的产物,侧重于反映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以有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报告为核心,对无形资产的反映非常有限。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无形资产要素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力资源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最活跃且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因素。只有经过劳动者的劳动,并由劳动者组织、控制、协调等,物质资源才能完成生产和再生产,才能增加社会财富,人力资源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市场资产

市场资产指一个企业通过其所拥有的与市场相关联的无形资产而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总和,是知识资本的第一要素,包括:品牌的信誉,如企业品牌、服务品牌,与客户的关系,如销售网、分销渠道、长期客户;合同,如特许经营协定,专利使用权协定、经常性合同等。

(3)知识产权资产

知识产权资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和科学试验等创新过程中,所发明创造的高新技术和技术决窍,进而形成的一种产权形式,知识产权资产包括专利权、版权、商标、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

(4)组织管理资产

组织管理资产指企业管理在组织、协调、管理、沟通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如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方法、信息技术交流、网络工作系统。融资关系等要素。知识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的资源得到了迅猛发展,并逐渐成为企业资产的核心和主要收益来源。

2 完善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

首先,在选择摊销方式和时间方面,需要给予企业适度的自主权,允许其根据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知识、技术更新的速度自行选择,灵活选择摊销方式,或直线法、或加速摊销法等。这样企业会增强无形资产的投资力度和获得长期发展优势。其次,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类归集,与生产有关的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要归集为生产成本或者制造费用,最终进入存货成本,如用于生产产品的专利技术的摊销费用;与销售有关的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要归集为销售费,用;与企业整体管理有关或难于分清用途的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归集为管理费用。其次,对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流逝而贬值、反而会增值的无形资产,对其不进行摊销,只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减值准备,其调整额进入资本公积项目。这样既可以防止管理者利用它进行利润的操控,又有利于投资者进行决策分析,最后,建议设置一个“无形资产累计摊销”账户,类似于现有的固定资产累计摊销账户,这样可以全面反映无形资产的已摊销额和剩余账面价值。

[责任编辑:杨永波]

上一篇:保险会计论文范文下一篇:课程教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