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学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2024-05-17

护理专业学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阐述了形体教育可以使护生形成良好的形体气质,增强护生体质,还可以提高护生与病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培养护生坚定的意志,锻炼护生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而提高护生的职业自信心,使其能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形体教育;护生;职业素养

近年来整体护理理论已被引进护理专业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整体护理要求护校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加之现在的就业形势较为复杂,难度加大,所以对从业者各方面的要求均有所提高。而且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服务于职业教育也是提高职教水平的发展方向。

从以往重点学生的培养经历和就业后的表现来看,形体教育与学生社会表现相关系数很大,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就本人在多年的中专生形体教育中积累的经验谈几点认识。

一、形体教育可以使护生形成良好的形体气质

优美的形体是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所向往和追求的,而形体教育是对人的身体在大脑和运动神经支配下,完成站、坐、卧、走、跑、跳、支撑等动作形象的训练和培养,能有效地促进体态正常发展,增进运动肌体的柔韧与灵活性,发展肌体的表现力,提高肌体的可塑性和形态美。由此不难看出护理专业学生接受形体教育的重要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护生只有认真系统地学习形体知识,经常参加形体锻炼,才能养成良好的形体气质,才能在职业生涯中通过美的形象感染患者的情绪,舒缓患者的压力,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无疑会对病人的康复起到帮助作用。

二、形体教育可以锻炼护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从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来看,一堂好的体育课,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锻炼和提高。形体教育同样遵循这样的教育方针。例如,在有些静力性练习过程中,身体肌肉要承受的压力往往使人头晕眼花、心跳加快、肌肉发抖、浑身冒汗,但只要你用理想或者追求坚持到一定程度,那么,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有心理承受能力的加强和意志品质的提高。包括许多形体方面的练习,都能使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体验到痛苦、彷徨、矛盾、渴望、向往、信念、坚持等心理感受,再通过教师的点拨和鼓励等教学手段,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甚至对他们的专业学习也有极大的帮助和教育。

三、形体教育可以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形体学习是一种互助的学习过程,与教师、同学、场地器材管理者、音乐创作者、网络资源等都有密切联系,护生要完成此类学习,必然要接触到一系列的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加上教师刻意地引导学生锻炼综合能力的教学,护生在整个过程中从发现美到拥有美,从发现难题到解决难题,从发现美妙音乐到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特定音乐,从发现合作的意义到完成美妙的合作等,都是与不同的人进行交往合作的锻炼。这种学习可以使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活中对事件做到提前预知,遇到问题少走弯路,积极寻求最佳沟通方式,高效完成本职工作。

四、形体教育可以增加护生的职业自信心

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曾告诫人们:“如果没有自信心的话,你永远也不会有快乐。” 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形体教育对护生形体美的塑造和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提高,可使护生重新认知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进而产生职业自信,相信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在工作岗位上经常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旺盛的精力,不惧于“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

综上所述,形体教育用塑造美的方式服务于专业课教育,着眼于护生职业生涯发展,致力于培养护生综合素养,以此来提高职业学校教学效果,提高护生就业率,提高护生社会价值,这些也充分体现了形体教育对护生职业素养形成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王玲,叶明志,韩自力,等.自信与医学生心理状态及行为方式关系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1):53—54.

黄宽柔,等.形体健美与健美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卫生学校)

护理专业学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基于“校院共育,三阶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护理专业教学中得到普遍推广,着力推进护理专业学生从中职阶段顺利过渡到高职阶段乃至大学阶段的护理专业学习,推动护理专业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能力培养目标逐级递进。面对这一社会现状,在护理教育教学过程中顺应护理教育改革的要求,推进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渗透,有效发挥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教育改革中的能效。

[关 键 词] 人文素质教育;护理教育改革;学生素质;校院共育

“校院共育,三阶递进”是当前很多护理专业院校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以护理专业学生自身全面发展为目标,建立人文素质教育与护理专业技能培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共同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当前护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向导作用,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人文素质教育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医患关系的缓和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教育改革中的能效分析

(一)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医院临床护理实践中,我们了解到,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辛苦,不仅仅是“三班倒”的时间差和超负荷的工作量给护理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患者的不配合、患者家属的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等都会给护理人员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在医院的骨科病房,就曾经有一个实习护士,全心全意地对待患者,但是患者家属仅仅因为实习护士说上班时间不能坐在外面的病床上就对实习护士破口大骂,多次刁难,这让实习护士很寒心,对其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或者及时的心理疏导,很多护理人员都会离开护理岗位,这是我国医院临床护理人员严重缺失的重要原因,不利于我国护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医院临床护理岗位会面对不同素质的人,护理人员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是高素质的人,同时,患者受到病痛折磨也会对护理人员大发脾气,护理人员只能忍气吞声,因为医院规定不能与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发生冲突。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医院规章制度以及自身护理职业素养的约束,一直在扮演着服务的角色。

通过在护理教育改革中加大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培养,可以通过讲述护理行业的先进人物事迹,通过教师的现身说法,与学生谈论一下自己的医院实习经历等方法,能够给予护理专业学生一个更为直观的体会,使护理专业学生在医院临床护理中再遇到这一类问题不会觉得无助,受到的心理创伤也会相对小一点。通过护理教育中的心理课程,可以帮助护理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帮助其建立护理职业的自信心。护理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使护理学生建立良好的人格,也可以帮助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建立起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

(二)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

“南丁格尔奖”是护理从业人员最大的荣誉,南丁格尔也是很多护理从业人员的榜样。在护理专业教育过程中,学校应重视对护理专业学生“仁爱”思想的培育,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学习,如学习《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思想。但是部分护理教育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了提高学校的声誉,往往注重专业教学,在教学设置中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科目的设置与教学。同时,由于目前护理专业招生形势良好,为了增加招生数量,提高院校的经济收入,一些院校放宽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限制,导致护理专业出现了部分生源素质较差的问题。这一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掌握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学生自身素质较差,在其成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严重的人文素质教育缺席,导致这部分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护理从业人员应有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专业护理知识。在护理过程中,缺乏同理心,不能对患者的痛苦给予应有的理解,这也是我国护理人员与患者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通过护理教育改革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能够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文化熏陶,有助于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通过对患者心理的研究和护理教育改革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帮助护理专业学生树立“推己及人”的思想意识,在临床护理中增加对患者的同理心和同情心,以一个仁者的心态去做护理工作,不仅可以提升护理工作質量,还能够有效缓解当前的医患紧张状况。

二、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措施方法研究

(一)校院共建,实例教学增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感召力

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护理院校可以通过建立与当地医院的长期合作,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临床见习实习机会。护理专业学生通过在医院临床的见习与实习,能够更明确职业发展要求。现在的护理教学过程中,虽然不仅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护理专业知识,也增加了很多虚拟教学和线上线下仿真模型的实训。但是学生还是缺乏真实的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体验,其对所学的护理专业知识的理解还是相对比较空洞的,在做很多护理操作时不能设身处地地考虑患者的感受。通过在医院的实例教学,使护理专业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在工作应该如何对待患者,如何为他们清理伤口。通过在医院临床护理岗位的实习,可以使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专业知识形成一个更为生动具体的体会,在未来的工作中也会表现得更亲和、更专业。

通过校院共建,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专业能力,还能够提升其心理素质。作为实习生,其在医院临床护理岗位上的压力相对较小,在护理工作即使出现问题也会有护士长帮助解决,患者也会体谅其作为实习生没有经验。因此,护理专业学生在医院临床护理岗位实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情况等,在工作中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到他人的境况中,从而产生护理从业人员所需要的同理心。在受到患者或者家属呵斥或者不理解时,护理人员也可以利用这一同理心,进行自我心理疏导。在正式上岗后,护理专业人员就会产生足够强大的心理,以应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不理解甚至刁难,有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二)鼓励护理专业学生自主阅读护理名人传记以及《论语》等传统文学著作,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样是可以与读者对话的媒介。在护理教育改革过程中,因为实行素质教育,因此在护理教育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阅读护理历史上的名人传记,例如《南丁格尔的传记》,通过对南丁格尔事迹的了解和學习,护理专业学生会不自觉地会对南丁格尔产生崇拜,并以其为自己职业生涯中的榜样,以南丁格尔的行为作为自己从事护理工作的行为准则,不知不觉地就会努力工作和学习,提升自己的护理技能。在面对患者刁难时,也会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南丁格尔那时候那么困难也过来了,我面对的处境难道比她面对的处境还要困难吗?”通过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借助榜样的力量,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能力和心理素质。

通过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孔子所提倡的“仁爱”思想,可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能够使护理专业学生逐步养成推己及人的思想行为习惯。在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专业学生将所学到的护理知识,结合自己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仁爱”精神,可以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身心都得到良好的护理。

(三)通过情景教学以及角色扮演的方式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护理教育改革过程中,学校还应注重教学模式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引入情景教学和角色扮演。通过让学生扮演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的方式,分别是态度好的患者和护理人员、态度不好的患者和护理人员这样的搭配,培养学生在护理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使其能够在情景教学中掌握对待不同患者的护理方式。然后,转而扮演患者与态度好的护理人员、患者与态度差的护理人员,通过这种角色的转换,可以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处境有一个更深的理解,进而提升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提升其护理服务质量。

三、结语

当前,护理教育改革初步打通了职业教育的“天花板”,建立了“中职+高职+本科”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政府将职业教育改革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职业教育院校也积极响应护理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积极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实施和发展,利用虚拟教学的手段提高护理教育中的交互性,极大地加深护理专业学生对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教育改革中具有培养学生人道主义精神以及提高学生临床护理的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在护理日常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加强校院共建,鼓励学生阅读名人传记等方式,都可以为护理专业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学习以及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能够从职业教育阶段就着手培养学生对患者的同理心,帮助其以更为谦和的态度,运用人道主义的护理手段,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护理服务,从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缓解医患紧张的状况。培养兼具人文素养和护理技能的护理从业人员是当前护理教育改革的重点所在,而人文素质教育在其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解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实施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杨晓华.试析艺术素养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5):65-67.

编辑 陈鲜艳

护理专业学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心理困扰是在日常生活中心理因情感、工作、家庭等内外部原因造成的困扰,导致心理不稳定、生活消沉、常感无趣。表现为人生目标茫然、学习动力丧失、人际关系不适、自卑与自负两极振荡、情绪不稳定、生活状态随波逐流等。与个体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相比,心理困扰往往表现得轻微些,但当个体出现心理困扰状态时,容易患病,会对学习、生活和工作造成不良影响,不能很好发挥生理和心理上的潜力。可以说心理困扰是引发诸多严重心理疾病的最根本原因。因此应重视个体的心理困扰表现,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有缺陷或障碍的身心功能得到改善和增强,从迷茫恐慌状态转归到积极向上状态。

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属于典型的青春期。此时他们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时期,是一个内心稚嫩却又承担超负荷压力的群体。当外界社会、学校、家庭等众多方面的压力来袭时,有诸多的学生表现出茫然、不知所措的现象,并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和敌对、强迫等不良行为。而这些“问题”学生的引导与教育恰恰是近些年来中职生培养与管理工作中表现得越来越突出的重点与难点工作。其中护理专业又是中职阶段中最为典型和主流的专业,能够反映中职学生心理困扰现状。本研究试图探究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困扰现状,关注其身心发展情况,及时了解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扰类型,找到相关的应对策略,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同时为学校等相关部门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育管理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与方法

1.被试

本研究选取山西省某中职学校一年级护理专业全体学生为被试,总共282人,其中女生人数269人,占到全体人数的95.40%,学生年龄14~16岁(15.31±0.67)。

2.工具

通过各种心理困扰的研究,笔者发现多数研究采用理论研究方法,专业的测评量表较少,国外主要采用EPQ、SCL-90等对心理困扰进行测试,本研究亦选取SCL-90。

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由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10个因子90道题目组成,采用五点计分。据国内指标,任一因子超过2.5分且总分大于等于160分,可考虑筛选为阳性,需要引起重视,而如果任一因子分达到3分以上就需要重点关注。此量表使用简便,测查角度全面,它对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用于测查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困扰、有何种心理困扰及其严重程度。

3.施测过程

首先召开班主任培训会议,对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进行阐述,并对具体操作过程进行讲解,使每个班主任在测评期间都能够起到合格辅导员的作用,从而保证获取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而后采用团体施测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由心理教师主持测试,当场发放问卷,新生填写完毕后立即收回,测试时间为30分钟。

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完成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二、结果

1.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困扰与国内青年常模差异

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困扰各因子得分与国内青年常模进行比较,整体得分统计与常模比较以及方差分析见表1。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困扰各因子均分在1.61~ 1.92之间,并且十个因子均高于我国国内青年常模,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是该类学生得分最高、表现最为突出的五个方面。

2.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困扰类型及所占比例

将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所填的90项症状自评量表结果进行整理,统计数据得出每种心理困扰因子在大于2.5和3时的人数以及各心理困扰所占的比例,见表2。

表1数据统计中显示,结果方差较大,数据离散程度高,说明有部分学生在某些心理困扰上表现较为严重。进一步统计见表2,各因子中有0.71%~ 4.96%的学生得分高于2.5分,任意因子分大于2.5的学生比例占到25.1%,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焦虑所占比例最多,即他们均处于需要引起关注的位置。

三、讨论

本研究通过调查的方法考察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困扰现状,发现其心理困扰各因子方面均高于我国国内青年常模水平。这一结果说明该学段学生比国内青年在心理发展与生活方面表现出更多的不适与困扰。其中心理困扰状况严重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因子是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焦虑情绪,这与中职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情况是一致的。

结合以上数据及日常工作分析,中职学生表现出以上心理困扰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方面源于中职学生是高中生群体中分流而来的、学习成绩较差的一部分,是社会人眼中的“差生”。他们大多来自不太完整的家庭,比如单亲或由爷爷奶奶带大。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得到的关爱较少,思维感情比较敏感,而且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差,对自己选择中职学校有较多的想法,更多的是在社会舆论的阴影下认为其比普通高中低一等。因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情绪,看不起自己或者周围同学,不愿与人交往,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并夹杂复杂又矛盾的焦虑情绪。

另外一方面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刚到新的环境,对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不适应,以及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可能不太关注人际交往方式方法,缺乏人际沟通技巧和经验,导致他们在与同学的人际交往中产生不自在的感觉和自卑感。而贫乏的人际交往经验、较为不健康的成长环境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他们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遭遇大小不同的挫折,而随后过强的自尊和困境都导致他们表现出更多思维上的焦虑和煩躁,更严重的甚至出现诸如与教师家长作对、打架斗殴、酗酒滋事等敌对负面症状。

此次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能够较准确地反映中职生心理困扰的现状及常见的种类。后续本课题会针对人际交往、焦虑情绪、敌对这三种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问题展开研究,并探究应对问题的策略。呼吁学校、家庭、社会对中职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以帮助他们掌握处理困扰的方法,使其尽快融入健康的生活。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卫生学校)

护理专业学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研究对438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发放专业认同与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1份,以探究其专业认同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联性。研究发现除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信心维度外,专业认同的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维度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生涯定向、自我规划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情感性和行为性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839(p<0.01),认知性和职业生涯定向相关系数最小,为0.217(p<0.01)。研究结果将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培养其稳定的专业认同感提供依据,进而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专业认同;职业生涯规划

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如何培养能够从事出纳、会计核算、会计主管等会计工作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重任。会计专业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认同感及职业生涯规划是影响学生专业学习、专业成长及今后就业的重要因素,这也使得对专业认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成为了研究者们广泛关注的课题。专业认同是学生个体对所学专业的认可及情感,表现在学生承认自己所学专业,肯定其专业价值,愿意从事专业学习,并做出积极正面的评价。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及目标,制定相关的计划,选择并实现该目标的职业,按照时间安排来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专业认同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存在着联系,当会计专业学生从内心认同所学专业,才能积极地对未来从事的职业进行规划和探索。本研究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与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而为加强会计专业建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培养其稳定的专业认同感提供一定的依据。

一、 研究现状及意义

以“专业认同”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共检索出771篇相关文献,其中449篇期刊论文,159篇硕博士论文。通过分类整理,其研究的专业分类较广,主要涉及社工、学前教育、护理、体育等专业,主要围绕专业认同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维度与测量等相关研究。如秦攀博(2009)从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四个心理维度,通过编制的专业认同问卷探讨了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王李艳(2018)从专业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了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刘笑(2018)从个人、教师、教育环境三个层面对高职学生专业认同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专业认同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性或关联性的研究,研究成果甚少,以会计专业学生认同与职业生涯规划关联性论文则无。目前笔者只搜索到3篇关于相关研究的论文,也是通过设计相关问卷调查,挖掘专业认同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特点,探讨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专业认同,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总体来讲,专业认同研究在方法及量化的研究所占比重较大,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视角进行了相关研究及探讨,但笔者觉得在认同的理论建构、研究体系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如一份效度信度较好的调查问卷,实证研究中的测量工具等。

会计学生专业認同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联性研究,具有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方面,认同设计领域较多,专业认同是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专业发展又对学生至关重要,进一步丰富了专业认同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根据会计学生专业认同与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为学生专业学习、成长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辅导,从而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培养其稳定的专业认同感。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笔者所在单位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向会计专业438名学生发放问卷,回收且有效问卷351份,回收率为80.14%。其中男生61份,女生290份,与会计专业女生远多于男生的总体分布情况相符;所在年级大一116份、大二111份、大三124份。在志愿选择问题上,部分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和父母他人建议等多种方式进行,只有3.1%的学生是被调剂到会计专业。选择专业前景冷门、学习条件较差的学生极少,表示受访者对于专业就业前景、学习条件等方面持乐观态度。对有效样本变量类别数量的描述见表1。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在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及专家咨询基础上,针对本校会计专业学生特点,编制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联性研究的调查问卷》。问卷主要涉及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和职业生涯规划两个主要调查主题,采用五点计分法,其中专业认同调查部分包括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和适切性四个心理维度,共23项问题,问卷的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部分包括自我认识、职业认识、就业信心、职业生涯定向和自我规划五个维度,共24项问题。本研究使用Likert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对题项的认同度越高。

经检验,专业认同和职业生涯规划问卷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973、0.933,表示两份量表各题项的内部一致性较好。

(三)结果与分析

1.专业认同、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情况。表2为专业认同、职业规划各维度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专业认同的每个维度变量的均值都大于3,可知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较高,排序为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学生总体上对专业比较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认识、职业认识、自我规划三个维度均值大于3,但就业信心和职业生涯定向两个维度均值小于3,表明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对自我认识、职业认识都比较清晰,对自我规划也持积极态度,但就业信心不足,这可能与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有较大关系。职业生涯定向的均值虽然小于3,但由于题项为反向题,因此学生对职业生涯定向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

2.个人特征对专业认同、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本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专业认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的差异,发现性别变量在九个因变量(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自我认识、职业认识、就业信心、职业生涯定向和自我规划)检验的t统计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不同性别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和职业生涯规划效果无显著差异(见表3)。

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会计专业学生在专业认同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仅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就业信心维度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事后比较Tukey 法和Scheffe 法,可知大一年级学生的就业信心要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年级(见表4)。

3.专业认同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性。从表5可知,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就业信心维度外,专业认同的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维度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生涯定向、自我规划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情感性和行为性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839(p<0.01);认知性和职业生涯定向相关系数最小,为0.217(p<0.01)。说明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认同越强,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自我规划也越强,但就业信心反而越弱,职业生涯定向越不明确。

三、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1.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从表3不同性别会计专业学生在专业认同差异比较可以看出,数据显示不同性别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无显著差异。表2专业认同各维度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数据显示专业认同的每个维度变量的均值都大于3,说明会计专业学生总体上对专业比较了解,专业认同度较高。按照专业认知四个维度平均值排序,分别是其认知性(3.69)、情感性(3.56)、行为性(3.54)、适切性(3.36)。认知性维度最高说明会计专业学生了解会计专业对学习者素质的要求,对所学的会计专业容易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激发会计职业兴趣;适切性维度平均值最低说明会计专业的学习与学生的专业思维、性格、特长有关。

2.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表2职业生涯规划各维度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显示,自我认识、职业认识、自我规划三个维度均值大于3,说明了会计专业学生对自我及职业有正确的认知,对自我规划持有积极态度;但就业信心维度为2.96,平均值小于3,说明会计专业学生对自身的就业信心不足,不同年级会计专业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信心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年级学生的就业信心要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年级。职业生涯规划五个维度中,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自我规划、就业信心、职业生涯定向。针对就业信心大一年级最高、大三年级最低现象,分析其原因我们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大一年级学生,对自我和职业认知上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对今后就业及规划有美好的憧憬,而大三学生经历了大学的适应期和自我探索期,面对就业及毕业形势,产生矛盾心理。第二,大三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发现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和实践有所冲突,遇到困难可能有退却的心理。第三,就业压力较大,求职面临困境,加上缺乏实际的技能与经验,考虑到今后就业的经济收入、个人发展机会、工作的稳定性等,就业期望过高和所学知识与工作岗位要求相脱节,而使得大三学生对就业信心不足。职业生涯定向的均值虽然小于3,但由于题项为反向题,总体来说因学生对职业生涯定向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

3.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表5数据显示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与职业生涯规划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就业信心维度外,专业认同的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维度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生涯定向、自我规划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专业认同4个维度与职业生涯规划5个维度建立的相关矩阵,说明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认同越强,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自我规划也越强,但就业信心反而越弱,职业生涯定向越不明确。也就是说专业认同水平高的会计专业学生,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较为浓厚,他们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力,设定科学合理的目标计划,以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职业规划能力强的学生,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对未来发展的远景,对会计专业的发展及就业前景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那么对会计专业认同度也会较高。但就业信心反而越弱,職业生涯定向越不明确,提示我们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确会计专业职业发展目标,做好就业规划与指导。

(二)建议

1.强化会计专业建设,提升学生专业认同。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也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关键环节,如今会计信息环境巨大变革,会计专业建设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认同调查数据说明学生的认知维度是其中的重要因素,通过强化会计专业建设来提升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同尤其重要。首先根据社会需求合理确定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健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着力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能够适应会计岗位群及相关岗位的能力;再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后,可以采取“入学+专业+就业”三个层次的教育和指导,融合和衔接整个会计三年专业教育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进而提升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同感。

2.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增强学生就业信心。在个人特征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的分析上,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就业信心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且大三年级学生的就业信心平均值最低。所以,在会计教学中,要展望会计专业发展前景,提前做好就业分析。可以通过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专家及优秀毕业生以专题讲座、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从会计职业常识、就业准备、择业技巧、创业指导和市场体验等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通过组织参加各种招聘会,鼓励学生进行就业实践,对学生进行就业准备、简历制作、求职面试、就业协议签订及各项毕业流程操作的培训与指导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

3.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高职会计专业主要是面向中小企业财会一线岗位,从事出纳、会计核算、会计主管等工作。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应该对会计职业领域及就业岗位群有所了解,将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融入到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指导中(见表6)。

从专业认同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性数据分析,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就业信心维度外,专业认同的4个维度与职业生涯规划的4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即说明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认同越强,学生的就业信心反而越弱,职业生涯定向越不明确。为此,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课程上应该根据会计专业学生特点,合理定位,课程上应该对会计岗位工作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进行分析,确定课程内容和标准。帮助指导学生实际可行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从而顺利实施其人生职业生涯规划。Z

【主要参考文献】

[1] 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

[2] 王李艳.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9).

[3] 刘笑.高职学生专业认同的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

[4] 孙余.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性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

护理专业学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1 职业安全教育的内涵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安全教育是针对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所开展的一项系统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根据学生个体的生理、心理特点与个人成长需求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由国家、社会、职业技术学院及其学生等主体共同开展, 主要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应急救护、心理健康、国家安全等为主要教育内容。

职业院校学生安全教育主要目的是引导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养成良好的职业安全行为习惯, 树立安全和法治理念意识, 提高安全生产防范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应急救护能力, 降低安全事故和各类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有效保护学生个人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学生健康心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现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安全教育对学生个人成长、学校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职业院校化工类专业开展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安全教育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一系列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 以及《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以及三级八类职业安全卫生标准, 构成了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的行为规范, 指出了化工产业从业者安全生产的知识与技能, 是保障化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权利与义务。因此, 对化工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特别是化工职业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安全生产的法制观念和行为规范, 对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具有双重意义。

3 职业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施路径

由于化工产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复杂性和大型化特点, 以及生产原材料及辅助产品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等特殊化学性质, 导致了化工产业生产管理中安全隐患和安全世故发生率相比其他行业要高, 一旦发生安全问题, 直接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巨大。因此,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多渠道全方位的加强化工类学生安全教育。

3.1 建立多元化的安全教育渠道

化工类专业的安全教育不仅包括基础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外, 还应包括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知识、化工生产安全技术、化工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预防、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化工职业危害监测与防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新技术、新方法。

3.2 在专业课教学中整合安全教育内容

专业课教师可以在教授学生化工工艺方面专业知识的同时, 将化工安全教育渗透其中, 使学生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在教授学生化工设备、化学产品有关原料性质、工作原理等专业知识的同时强调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去实施操作工作。

3.3 提升专业教师的安全教育水平

由于职业院校化工类安全教育方面的教师大多没有行业生产管理的实践经验, 导致其教学水平有限。因此学校应该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 了解安全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 以便在教学和实践实习指导中能够更好的完成对学生的专业安全教育。

3.4 利用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化工专业安全教育

化工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相对较多, 抓好这些环节的安全教育十分重要。不同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学场所是在各类生产车间, 以动手为主, 这样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实习实践环节对学生进行专业安全教育, 可以提高其安全意识, 避免实习实践中的学生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事故, 也能让学生更好的领悟化工专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3.5 构建安全文化

职业院校化工专业进行安全教育要依托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基础上, 将安全教育和化工类专业特有的行业安全技术规范相结合, 通过案例教育来帮助学生认识安全教育对自身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学校整体安全教育为基础, 加强对化工类职业安全技术、操作规范及标准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提高化工专业学生的的综合安全知识技能。

4 结语

职业院校化工类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化工应用型技术人才, 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以化工企业生产一线的岗位技术操作性工作为主, 具备职业安全素质非常重要, 在化工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 注重强化安全教育, 将安全教育融入到专业的教育中, 在实习实践中强化学生对化工专业的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范的认识与实践, 能够保证学生实习实践的安全, 更好的掌握职业安全守则, 在提升自身安全和企业生产安全的同时, 降低化工行业的安全事故率, 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摘要:化工类专业学生由于其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群的特殊性, 对学生安全教育也显得更为重要。分析了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并结合化工类专业的特点, 指出了职业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安全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路径。

关键词:安全教育,职业院校,化工

参考文献

[1] 布俊峰.职业院校职场安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与教育.2011 (9) .

[2] 丁凯.高校校园安全影响因素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 (11) .

[3] 陈慧.化工类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特点分析[J].科技信息.2009 (28) .

护理专业学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在护理专业以及日后工作中, 《健康评估》作为首要环节, 是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体健康情况的检查, 以及对心理和社会方面进行系统的资料整理。随后依据整理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提出患者身体状况的健康问题, 并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健康评估课程是依据护理程序手段, 思考临床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健康评估能力。健康评估课程,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鉴别病症体征, 还能对实验室与其他部门做出的检查报告进行准确判断。同时, 要求学生了解某一病症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进而发觉患者的护理需求, 及时作出护理判断, 保障患者接受及时的护理程序。

二、高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师生互动交流

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间的交流较少, 教师无法及时监督催促学生学习健康评估知识, 也无法起到辅助学生了解健康评估知识的作用。在健康评估教学中, 多数高职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手段, 通过讲解健康评估以及护理知识, 学生相对被动, 学生逐渐对健康评估教学感知到枯燥、乏味, 对专业护理学习失去动力。由于高职教师与学生沟通较少, 致使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健康评估能力的高低, 对学生近期的专业知识学习缺乏了解。教师无法及时得到学生健康评估学习的反馈, 导致在护理专业教学中, 学生渐渐失去健康评估学习积极性。

(二) 教师数量与学生失衡

近年来, 伴随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招生数量随之增加, 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数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学生的学习需求。高职院校教学课堂中, 逐渐呈现出大班教学的现状, 教师队伍与学生数量失衡。在这一教学环境下, 教师无法顾及班级每位学生, 同时, 由于多数学生对护理知识理解起来相对难, 对健康评估缺乏兴趣。即使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 护理专业教学成果仍达不到预期。而高职院校对这一现状, 并没有提出良好的解决办法, 导致近几年, 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得不到良好的提升, 限制了高职院校自身进步以及护理专业学生的发展。

(三) 教师专业素养较为薄弱

健康评估课程模式, 不仅需要专业教师熟练掌握传统身体检查、读片等专业能力, 还需要具备将专业知识及技能让学生明白、清晰的理解。据研究表明, 目前, 我国多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 对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贯彻健康评估教学多样化能力不足。教师在健康评估中, 没有充分将课堂知识与临床应用相互结合。同时, 教师对教育信息化关注度不足, 没有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在高职教学中, 还是利用自身多年的护理教学经验进行健康评估教学。这一教学模式, 会导致学生在未来医院进行护理工作时, 无法熟练应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评估。

三、革新健康评估教学方式

(一)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 进行相对常见的病症评估、身体状况评估以及医学影像教学。在病症以及体征检查教学时,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健康评估教学资源, 针对静态评估, 例如, 患者表情、黄疸、肿块等病症, 将其呈现出的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 进行图片表现出来。

在动态评估时, 例如, 步态、胸腹运动等检查过程时, 教师将其利用视频呈现出来。而心电图等影像学, 教师可以利用临床X光片与患者的病症相融合, 进行讲解。合理将临床案例融入到护理教学中, 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种病状的呈现效果, 加深学生对健康评估知识的掌握程度进一步优化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成果。

(二) 落实一体化教学方式

护理专业教师, 可以利用一体化教学方式, 进行心电图以及身体状况评估教学。落实课堂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操作方式。在进行心电图与身体评估教学时, 带领学生在实训室中, 对模型以及心电图机进行实践操作, 进而落实一体化教学。教师应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前, 为学生明确讲解各类仪器的操作的要求, 使学生科学性的操作。这一健康评估教学体系, 不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落实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箱融合, 还能强化护理专业学生的动作记忆, 使学生加深对健康评估护理程序的操作记忆, 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在未来医院时, 可以熟练利用专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进行患者的健康评估。

四、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健康评估能力培养策略

(一) 针对高职学生实施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的学生, 在入学时, 其分数较低, 学习动力以及知识基础都相对薄弱, 自主学习意识也较弱。多数健康评估课程是在第二学期阶段, 与微生物学科以及病理学科共同开设。

在教师讲解病症体征时, 学生对疾病发生的原因理解不足, 致使学生学习健康护理面临一定难题。针对学生的现状及特征,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接受护理知识的能力, 以及其对健康评估学习遇到的难题。并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健康评估教学,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 将对学生而言无法理解的护理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知识, 保证学生可以将课堂中健康评估的知识以及病症原因和其呈现状态深刻记忆。利用因材施教的方式, 使学生对健康评估有一个新的认知, 强化学生护理学习的成果。

(二) 选择合适的健康评估教材

健康评估, 触及临床各类疾病的病症体征以及实验室等患者检查内容。据研究结果表明, 部分高职院校针对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时设置较少。因为部分内容护理人员平常工作时较少触及, 因此, 要想将全部健康评估内容传授给学生, 难度较大。因而, 一方面, 高职院校在选择健康评估教材时, 应对其内容合理取舍。将较为常见的疾病的病状体征作为健康评估教学的主要内容, 教师在课堂中重点讲解这一部分护理知识。另一方面, 心肺复苏、听诊等检查方法, 学生把握基本操作方法即可。心理以及患者评估内容在护理知识已经学习过, 因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习题, 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而针对影像光片等结果判断, 在工作中是患者时常咨询的问题, 在健康评估教学中, 教师应这一方面重点讲解, 加深学生的理解, 促进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护理知识的准确利用。

(三) 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近几年, 我国网络教学平台崛起, 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将其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 以此提升教学成果。健康评估教学难度较大, 教学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并且相对繁琐, 多数内容并不是相同的理论知识结构, 一种病症可以产生多种疾病, 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 教师应针对当今大学生特征, 制定趣味性教学, 帮助学生理解护理知识, 强化学生对护理知识的记忆。在当今教育背景下, 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可以将健康评估教学趋向信息化。首先, 在教学中, 将较难理解和记忆的病症体征、健康评估过程教学中, 渗透图文、视频及临床案例等媒体文件, 吸引护理专业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对健康评估的兴趣, 优化护理专业教学成果。其次, 教师可以将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 制作成教学视频, 将健康评估教学课件等教学内容, 利用媒体平台, 发布到平台中, 引导学生关注, 教师媒体平台中, 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同时, 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的指引。这一方式, 不仅能加强师生互动, 在优化师生关系的同时, 强化学生对健康评估的学习动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 也是难点。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 健康评估的学习难度较大, 教师应及时革新原有的教学体系。本文探索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健康评估能力培养策略, 分析了相关策略, 对培养学生健康评估能力的意义。

摘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中, 健康评估学科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近年来, 我国医疗水平逐渐进步, 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在高职院校中, 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健康护理能力, 有利于培育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护理工作者。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 贺晓莲, 毕晶, 张艺蓉, 华嘉志, 骆菁怡.高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教学体会[J].全科护理, 2018, 16 (10) :1261-1262.

[2] 梁春光, 李思思, 刘涛, 宋若冰, 王晴, 高野.微观系统工程理念在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 (5) :75-76.

[3] 黄小丽, 杨玉琴, 周香凤, 叶锡勇, 刘媛洁.思维导图在高职护生《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8, 25 (30) :139-141.

上一篇:民办高校学生诚信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