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整本书共读

2022-11-21

第一篇:伊索寓言整本书共读

共读一本书

——写给山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

我是住在城市里的一个女孩,我并不认识你们。但是学校开展了“手拉手”捐书活动让我认识了你们。

我知道你们的学校是希望小学。我知道你们不畏辛苦天不亮就起床上学,每天早上要走许多路。当我听到学校要开展这个活动后,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一大叠书收拾好捐给你们。我想你们收到后一定会开心的。因为你们可渴望上学,渴望获得知识。这些品质我都没有,我跟你们比真是自惭

我捐给你们的书中,有几本是我最喜欢看的《意林》。《意林》是一本杂志。它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但它蕴含的是许许多多的大道理。在这里面我常常被这些故事所感动。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小女孩为了给妈妈买生日礼物,每天早上捡竹子编篮子。等她凑了足够的钱去买那个美丽的项链时,蔡知道她要店员留着的项链已经被买走了,她很伤心。她回到了那个破旧的小屋。第二天,她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一串项链,小女孩开心地笑了。看完后,我的心里像被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不是滋味。小女孩虽然家境穷困,但是她每天早上冒着严寒,手被冻的通红,只为了给妈妈买一个礼物。这需要躲春的童心啊!这一个小故事,使我彻彻底底地爱上了《意林》。

我相信你们也会爱上它的。

祝你们在知识中快乐地成长!

远方的小朋友

第二篇:亲子共读一本书

《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叫金玲的小女孩,在班里学习成绩一般,尤其是数学学得不好,但她是一个善良、机敏、正直、有爱心的小女孩。为了做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为了能考上外语学校,她和家长都做了一切努力。但她同时又为了六年级时不失去自己的童年的天真与自己的纯洁,又与家长做了很多对抗。 金铃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女孩,为了成为好孩子,又不被家长像玩偶一样被摆弄这上补习班,就与家长对抗。当她看到自己的家长喜欢班上学习好的同学时就推出了一套令人佩服的理论:猫和老鼠的理论。把好同学比作猫,其他的比作老鼠,按常理说,一般人会喜欢猫,可金铃偏偏喜欢老鼠,经她这么一解释,好像本来就是这么一个理。

金铃的数学不好,所以老师特意为她“开小灶”。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让她做十道计算题,她做错五道就以是家常便饭。把530写成503更是常有的事。她考试能考一百分,就是天大的喜事。

金铃很有同情心,无家可归的小妹妹,就把她领会了家,和她同睡,同吃、同住。为她洗澡。为小女孩辛辛穿衣服,像一位母亲。

有时我想:好孩子与坏孩子并不是对一个人永远的定义,我们为什么要一味的喜欢好孩子,而就不给所谓的坏孩子一点机会呢?大人们总把小孩子的想法当做幼稚的想法,而金铃她善良、机敏、正直、有爱心她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女孩。

金铃就是这样一个小女孩,她的善良、机敏、正直、有爱心,我要向她学习。让自己也做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努力学习,以后成为有用之才。

初一一班

于清芳

第三篇:亲子共读一本书 (5)

亲子共读

这个假期,我与妈妈一起读了三本书,分别是:《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青铜葵花》。

《青铜葵花》这本书我小学就看过了,不过是自己看的,我想这次是与家长一起看,一定会令有体会。

读着读着,妈妈竟放不下了,青铜一家浓浓的亲情深深的感染了我和她。为了让葵花上学,青铜不得不辍学在家,可是葵花竟教会了哑巴青铜认识了很多的字。青铜为了多赚几个钱在大雪天到街上卖芦花鞋,把自己脚上的都卖了,赤脚回家。还有打茅草盖房,让妹妹坐在他的肩上看戏,捕野鸭,妹妹葵花瞒着家人跟着船队去拾银杏,很多感人的情节。曹老师描写得非常细腻。这种友情,这种亲情当今社会是多么需要啊。学生又多么需要感染啊。

书中的结尾部分,当哑巴青铜依稀看到葵花的身影向他走来时,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喊出:“葵花!”他真的开口说话了,我不禁哽咽,泪水再次夺眶而出。终于明白平常不太懂事的儿子为什么会被感动的流泪了,因为他被青铜对葵花的真情所感动。这样感人肺腑的文章对当代生活舒适,娇生惯养,眼中只有自己的孩子是有多么好的教育意义啊!

有位书友是这样评价曹文轩的文章:感动曾经、感动当下、感动永远,我深有同感,觉得评价相当贴切。最后,我想对作者说:“如果有机会写大麦地这对小主人公续集的话,真心希望你能给故事一个纯美的结局,让他们永远不再分离。”

这本书无论是描写,还是情节,都值得学生一读。而亲子共读,更能随时交流读书的感受,引导孩子读书方法,以及对人物形象的评价,更能激起孩子读书的兴趣。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对书中角色产生认同,从而产生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而家长和孩子平等地聊书,也是情感沟通、了解孩子的最佳途径。这与让学生呆在电视机前相比是多么地有意义的事啊。

第四篇:我与孩子共读一本书

儿子今年一年级了,在幼儿园期间,书也买过不少,但读完的不多,大多数以故事书和一些图片导向类的书籍,而且没有养成固定的阅读习惯,每次都是一时兴起,拿起来随手翻几页,随着孩子不断成长,理解能力不断增强,懂得道理也越来越多,开始有意识的选一些课外读物,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同时也丰富孩子的思想。

但是很多家长也许遇到我们同样的问题,孩子刚开始认识的字不多,所以对阅读并不是很感兴趣,在我们的严厉要求下阅读的效果也是事倍功半,后来我们采取一起比赛的办法,同一首诗歌我与孩子一起阅读几遍,然后合上书本,看看谁能一字不差的背出来,谁赢了就刮输的人的鼻子,这个小游戏效果还是不错的,孩子既背会了诗歌又很开心。

每个家长我想都有自己的方法去引导孩子阅读,我们还有一次在陪孩子打羽毛球得时候,无意中我就想起“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首诗,没有刻意的去要求孩子背诵,我自己就一句一句的先背出来,最后随着羽毛球打过来打过去的节奏,我说上一句,孩子竟然接上下一句,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一起背诵,没几个来回孩子就完全能背了,这让我意外的惊喜,所以现在跟孩子一起有意无意的时候总一起背诵一些诗句,轻松又有收获。

这次借学校的“书之香”读书节活动之际,我给孩子精心挑选了《哈佛家训》作为我们共读的第一本课外读物。序言中写道:“父母不仅要用牛奶和面包将子女养大.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及时用完美的思想熏陶他们的灵魂。 子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生下他

们.并不只是让我们得到做父母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去教导他们. 用正确的人生观念启迪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人类智慧的精英.成为大地上生命的强者。我们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应该好好去履行做父母的职责”。的确,我们只有负起自己的责任,才能教会孩子学会担当。想想我们每天忙东忙西,坐下来精心陪孩子的时间并不多。《哈佛家训》中的故事简短精辟,每一篇都能在很短的时间能读完,并且都会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小面包的故事告诉孩子谦让者因宽容而博大,因博大而有力。好争的人,天将与之相争;谦让的人,天将与之相让。被拆掉两次的亭子告诉我们诚信的重要性。篱笆上的铁钉告诉我们伤害别人会永远留下抹不去的伤痕,同时也会伤痕自己。这本书我们刚刚开始一起阅读,但是已经感觉每一个故事都蕴含哲理,长此以往,孩子阅读的多了,一定会有所启发,因为孩子还有很多字不认识,开始的几篇都是我们陪孩子一起读完,但是这些书都是不老的财富,收藏起来等孩子大了自己有空时候翻翻,也许又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

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做一个平凡的人,但不能平庸,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哪一天当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如果书中的某句话或者某个故事让他能正确的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我就心满意足了。

第五篇:师生共读一本书读书方案

小学中年级“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师生同读一本书,给学生以一种榜样的力量。用教师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教师阅读的情激起学生阅读的情,引导学生走进书中,感悟语言与生活,让阅读成为伴随学生终生学习的生活习惯,让阅读成为他们人生旅途所必经的精神跋涉。

二、活动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的黄金时期,要努力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广博的阅读内容,尽量少限制,多引导,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读书趣味,有选择性地读,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不盲目跟风和追随时尚,形成基本的阅读判断力和鉴赏力,提高阅读品位。

三、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引导师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的好习惯。

2、通过活动,引导师生实现从“阅读”到“乐读”。

3、通过活动,引导孩子掌握好的读书方法。

四、实施步骤:

1.推荐优秀读物:

本学期各班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确定师生共同阅读的篇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结合阅读小组,并以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讨论。

2.确定阅读时间:

利用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为师生统一阅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在其他时间自主阅读),每次课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在下课 前5分钟左右的时间,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与书本有关的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认真的读书习惯。

3.做好读书记录:

鼓励并指导学生在读书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每月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展评,督促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开好读书交流会:

(1)交流自己所喜欢的情节:

教师和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情节用书中的语言讲给大家听,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达到积累的目的。

(2)教师和学生把自己读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从而多角度的进行思考,共同分享阅读带来的快乐。

(3)对于一些特殊的章节、故事,师生进行改写与续写结尾,(学生以阅读小组为单位)并进行交流。

5、强调课外阅读表记录的真实性

学生每天读完课外书,认真填写阅读表,家长核对无误后签字。

五、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两学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4.9--2015.2)准备阶段。 1.师生共读这本书的相应内容。

2.教师进行阅读指导,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3.学生写读书笔记。 4.师生读书交流会。

第二阶段(2015.4—2015.7)实验阶段。 1.师生共同探讨本书主旨。 2.学生写读后感。

3.开展读书展示课、读书汇报课。 4.本学期师生共读活动总结,反思。 第三阶段(2015.7—2016.2)总结阶段。

1、学生展示活动资料汇总。

2、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3、推广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2016.4-2016.7)展示阶段。

1、材料展示:读书笔记、手抄报;

2、教室布置。

3、读书角布置

4、“师生同读一本书”诵读会。(以班级为单位)

5、师生共读,阅读后各自写读后感。

小学中年级“师生共读一本书”读书方案

王倍倍

2 015. 9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有时候想当明星在线下一篇:医生入党转正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