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俄语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俄语人才的有效教学模式

2022-10-02

“开口”俄语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强化学生听说能力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根据目前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及其俄语应用能力的要求, 针对目前高校本科俄语专业教学重知识、轻应用而造成的“哑巴”俄语、社会适应性不强的结果, 我们特提出“开口”俄语的教学模式, 从而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把所学知识和应用能力带得走、接得上、用得好, 更好地走向社会。

1“开口”俄语教学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俄语人才的必然要求

1.1 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说, 社会需求具有熟练的俄语口语应用与交往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俄语人才

外语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具备两种专业实用技能的人才, 既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的基本知识和各种技能, 也具有其他一门学科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专多能的人才。在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 传统的俄语专业如果不与政治、经济、法律、金融、商贸甚至理工科类其他专业相结合, 不走复合型专业道路, 不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 是难有发展空间的。尤其是“俄语+旅业商务”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更是社会急需的人才。随着中俄经济的恢复和稳步发展,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日益深入, 各种经贸、文化和体育活动交流频繁, 凸现出复合型应用型俄语人才缺乏。同时, 随着海内外旅游客源市场的扩大, 俄语导游需求旺盛, 缺口较大, 满足不了发展需求。特别是2006和2007年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的活动, 中俄旅游合作不断升温, 在中俄两国之间出现了“旅游热”。俄罗斯已经成为继日、韩之后的中国第三大旅游客源国;而据俄罗斯旅游局统计, 中国也成为了俄罗斯继土耳其之后的第二大旅游目的地国。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我国俄语导游人才的捉襟见肘。中国的俄语教育专家指出, 中国市场将迅速出现俄语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因此, 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俄语专业的发展方向应在复合型应用型专业特色上下功夫, 切实培养出具有很强俄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由此可见, “开口”俄语教学是一种适应社会需求的一种人才教学模式。

1.2 从大学俄语教学的观念来说, 开口俄语教学是转变大学俄语传统教学指导思想的要求

长期以来, 我国许多高校俄语本科教育有一个误区, 那就是大学俄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偏重教授语言知识, 造成了“哑巴”俄语, 走向社会的适应性不强。因此, 我们认为大学俄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应从教授语言知识本身为主向强调语言运用为主转变。语言是交际的载体, 只有在使用过程中, 尤其是在听、说过程中, 才能真正学会语言, 并加以灵活运用。

1.3 从培养俄语的各种基本技能的关系来

说, “开口”俄语教学是在大学俄语教学各种技能中的地位决定的

俄语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其中, 说是五种技能的基础, 是核心;纲举目张, 口语是纲, 听、读、写、译是目, 抓纲才能张目。因此, 首先要大力抓好口语, 口语好了, 培养听、读、写、译能力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4 从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来说, “开口”俄语教学是符合学习语言的心理认知规律的

在人类认识和交际活动中, 口语最能生动、鲜明、完美地进行言语交际活动, 而书面语是口语的文字记录形式。掌握口语标志着掌握语言的声音物质外壳, 这有助于提高语感和促进掌握书面语。同时生动的语音形象和口语快速反应的感染, 能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敏感性和敏捷性。幼儿学习母语的规律之一, 就是先掌握口语。幼儿在积累了五、六年口语交际活动经验的基础上, 才开始学习书面语。当然学习外语并不需要先学五、六年口语再学书面语, 但从儿童学习母语的这一心理认知过程, 就足以看出听说的重要性。

2 实施“开口”俄语教学模式的措施和方法

2.1 以“语法隐形”为主线进行教学

传统的俄语教学常以语法作为教学的主线。由于俄语与汉语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 俄语复杂的形态变化往往使学生感到“繁”和“难”, 望而生畏, 陷入语法的迷阵里。枯燥的语言形式使大多数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实际的交往能力。著名语言学家洛克认为:“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社会交际和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 仅此而已, 别无其他。”以语法作主线的俄语教学恰恰违背了人们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我们主张“语法隐形”, 即通过大量的、各种形式的俄语口语训练培养过程中, 把俄语语法知识隐于其中。我们认为这才是符合学习语言的目的, 才是俄语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

2.2 以听、说为主线, 处理好各门专业课程间的关系

打破以往那种各门课各自为政的框架模式, 注重联系与整合。比如同一题材的内容, 精读课、泛读课、视听课、口语课要相互照应、相互渗透, 以听、说为主线, 达到强化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目的。

2.3 在课堂上加强开口俄语的训练

通过值日生报告等形式, 让学生除了用俄语汇报每天的基本情况外, 将最近收集到、看到和听见的有趣事件、消息和故事, 编写成俄语对话、俄语笑话、俄语短文、俄语俗语等讲给全班同学听, 并且要到讲台上面对大家讲, 其他学生要对其进行评价、提问或者发表自己的观点。

2.4 模拟职业岗位工作的情景教学模式, 有效提高学生俄语应用能力

以俄语 (商务俄语) 专业为例, 模拟商务职业岗位工作流程的情景教学是训练俄语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有效方式。设置模拟的场景:公司场景、仓库场景、货运码头场景、海关场景、银行场景、商检场景、保险公司场景等;模拟的业务范围:商务谈判、签订合同、工厂跟单、质检验货、包装运输、报关报检、租船订舱、发货收款、开立汇票、信用证议付, 索赔仲裁等主要贸易流程。在这种情景教学中, 教师根据情景的各个环节, 讲解相关的商务知识和实务操作, 在各种“实景”模拟的硬件配合下, 把外贸商务活动系统地串联起来, 让学生身处其中, 亲身实践、分析案例、深入记忆和熟练操作各个环节, 使得以俄语语言交际为媒介的商务流程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实践中体会如何更好地运用俄语工具达到商务目的, 运用商务俄语语言进行积极的商务沟通, 这样既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又重视强化了学生的商务技能。

2.5 创造口语练习的语言环境与氛围, 形成口语练习的良好习惯

(1) 早读语境。以两人为一组, 互相对话; (2) 俄语沙龙语境。定期组织俄语沙龙, 每一次有主题; (3) 校园俄语语境。在校园内开辟一个固定场所, 每周定一个晚上时间, 逐渐形成一个主动参与的氛围; (4) 电影录像语境。不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俄语原版电影和录像; (5) 文化活动语境。参加文化活动和举办文化节, 通过文艺形式训练俄语对话能力; (6) 见面对话语境。要求同学之间, 师生之间见面都用俄语交流, 养成习惯; (7) 俄语竞赛语境。俄语各项大赛是一个强化口语的一种积极训练, 鼓励每个学生去积极参与; (8) 网络语境。网络教学具有自主性, 互动性强等优点,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俄语的氛围中用俄语去理解、去思考, 使学生阅读、听力更为使捷, 听说读写结合更为密切。可以在网上收听、收看广播、电视, 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网络电话与国内外的朋友用俄语交流和交际, 也可以在俄罗斯的聊天网站上直接与他们交流, 或是到论坛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既锻炼了阅读能力和听力能力, 也提高了口语对话能力。

2.6 组织学生走出校园, 为学生搭建俄语实践平台

带领学生走进专门接待俄罗斯团的旅行社和酒店以及相关国际会议, 与俄罗斯人面对面交流, 让学生感受自己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一是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是鼓励他们开口讲俄语, 从而达到锻炼口语的目的。

2.7 编写开口俄语辅助教材

编写俄语口语练习的辅助教材。内容分四部分:一是大学四年常用的学习、生活、交往、活动的基本用语;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信息用语;三是人文知识的基本用语;四是对接的工作岗位基本用语。

2.8 改革考试方法

考核方式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除笔试外, 口语部分占总分的50%, 期初25分期中25分, 期末50分, 取三次平均分, 计入课程总成绩。

摘要:“开口”俄语教学是针对“哑巴”俄语教学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 是培养大学俄语本科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必须重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对“开口”俄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开口”俄语的措施与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开口”俄语,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措施与方法

参考文献

[1] [英]洛克[著], 关文运[译].人类理解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9 (2) .

[2] 张娜.依托学校特色和优势, 培养复合型俄语人才[J].中国俄语教学, 2007, 26 (4) .

[3] 林丽, 何淑梅.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大学俄语教学水平[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3 (4) .

[4] 李北辰.浅论公共俄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 2007 (6)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RouterOS软路由在校园网络中的典型应用下一篇: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