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开口英语教学论文

2022-04-13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村中学生开口英语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农村中学生处于心理和身体两方面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因此情感教育在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英语教学亦有其本身的特点。本文结合农村中学生和英语教学两方面的特点,探讨了情感教育应用于农村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可行性和方法。

农村中学生开口英语教学论文 篇1:

农村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新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英语口语发展水平提出了具体、明确的目标,并把培养和发展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目标要求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英语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科目,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不尽如人意,“无话可说”、“有话不会说”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本文将从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村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解决策略,并指出英语口语教学所要避免的误区。

一、农村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动机不强,信心不足。学习动机是决定学习者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英语口语学习成败的关键,但农村中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动机普遍偏弱,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对英语口语学习价值认识不够,因此,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一方面表现在对英语口语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态度,导致口语练习成为空谈。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对开口说英语表现出焦虑和恐惧,怕被同学耻笑,被老师责备,因而不愿意开口说英语,长期形成自卑自闭的心理,从而成为口语教学的巨大障碍。

2.教师口语水平不高,教法不当。农村英语教师口语水平较差,又缺乏有效的口语能力培训,课堂口语用量较小,严重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农村教师为了在考试评价中处于不败之地,常常使英语课堂变成一味的“词汇+语法+题练”的模式,使英语课堂失去了真正的涵义。此外,许多英语教师缺乏对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学习教学理论的热情,不会随着新形势新要求更新教学理论和观念,一味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往往单一枯燥,无法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也成为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一大羁绊。

3.学校师资短缺,环境落后。农村学校条件差,英语教师流失现象严重,英语专业教师极为短缺,教师跨专业代课现象较为严重。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教学任务也日益繁重,口语课时投入不足。一般学校对于口语学习器材、资料配置严重不足,学生在课堂之外缺少接触英语的机会,口语操练仅限于课堂对话活动和早读课文朗读,口语教学缺少必要的语言环境。

二、解决农村中学英语口语教学问题的对策

针对农村中学生口语学习的主要问题,作者提出了以下相应的对策,力图改善农村中学生口语学习的落后状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1.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激发口语学习的动机。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学习者换一种语言交流,就可能存在理解别人和表达自己的困难,个人所做的交流尝试将由一种没有把握的,甚至是未知的语言和社会文化标准来衡量和评价。这就使学习者产生了交流焦虑,即口头表达焦虑和领会焦虑,成为学习者的情感障碍之一。由于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起步相对较晚,基本功不够扎实,学生在读和说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因此,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是开启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的第一步。教师要多加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通过情感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师生间产生相互信赖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愿意开口,敢于开口,产生了对英语口语的兴趣,久而久之口语水平自然会得以提升。加拿大学者Gardner认为学习任何东西都会有动机,口语学习动机应包括:学习英语口语的原因、学习愿望、对口语学习环境的态度及为口语学习所付出的努力。学生在口语学习过程中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会导致动机的缺乏,从而不利于英语口语的学习、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和以笔试成绩的高低判断学生英语学习好坏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在语言知识讲解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发,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求知欲、好奇心,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水平,最终产生强烈的英语口语学习动机。

2.改善农村师资队伍,提高口语教师素质。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农村有限的师资队伍是阻碍教育改革的巨大阻碍,急需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合理壮大。因此,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管理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引进大量的英语教师,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生活和工作条件,防止优秀英语教师的流失,并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以多项有力政策来改善英语教师数量不足,学历结构不达标的状况。农村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逐步提高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师要有自我提高的意识,要深刻领悟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反思教学得失,结合实际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口语教学方法;要坚持用英语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英语运用的示范,激发模仿和表达的欲望;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口语课堂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在真实轻松愉悦的环境里提高口语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给农村英语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参加学习、进修和培训,把对如何使用英语组织教学和如何恰当、有效、简洁明了地使用课堂英语进行上课作为培训重点,真正提高口语课堂的学习效果。

3.改善农村教学条件,创设英语口语氛围。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条件整体上还很落后。多媒体能通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农村学生信息化、时尚化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基于此,要提高农村中学英语口语教学质量,迫切需要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投入,加强英语教学的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改善英语教学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逐步提高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农村中学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给学生创设英语口语交流的氛围。英语教师自身要坚持说英语,课堂上说,课堂外也要说,要有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要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开发有利的视听资源,尽量让学生多听纯正的英语。也可以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加强兴趣的拓展。

三、避免英语口语教学的误区

首先,鼓励学生敢说、多说,并不是鼓励学生随意的、不遵守一定的语音语法规则,盲目地鼓励学生敢于开口说,越快越好。李阳的三最口腔肌肉训练法为最大声、最清晰、最快速,是要求在清晰准确基础上的最快速,而最新的三最则为最夸张、最慢速、最频繁。所以英语口语并不是你说得越快就代表说得越好。在强调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的同时严把语音、语调和语法知识的准确性三道关,才能培养高水平的英语人才。

其次,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与“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同等重要的目标维度加以阐述,强调语言的交际性和综合运用能力,并不意味着原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重要了,教师不能盲目跟风,在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同时,不能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些基本的语音知识如音标的读法、爆破、连读、弱读等很多知识,教师根本就不提、不讲,单纯地让学生模仿,跟读,结果学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鹦鹉学舌,不能正确地对所学的知识迁移、转化。

最后,避免出现过分依赖多媒体提高口语的教学方法。教师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多媒体教学,看一些英文电影、短剧等,采用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方式教学,的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语言的提高是靠实践和运用来提升的,口语是靠“说”练出来的,多媒体的使用应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语言实践,而不是代替学生的课堂实践,不能以屏幕代替黑板和课本,不能由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成为现在的“电脑满堂灌”,多媒体的使用要符合课程的内容。

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差是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改革传统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水平,增强英语口语教学的实效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经之路,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改革的道路上,农村教师要担负更为艰巨的任务,接受更多的考验,要不断用科学的理论为英语口语教学导航,实现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163-187.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1987.

[2] 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New York:Longman.1985.

[3] Oxford,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90.

[4] 黄庶.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15).

[5] 罗运春.论情感因素在农村初级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农村教育研究,2006(3).

[6] 钟海兰,吉同权.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当代教育论坛,2008(3).

[7] 寻阳,孙丽.中学外语教师教学改革的羁绊及对策.中学外语教与学,2009(2).

(责任编辑陈国庆)

作者:李圣恩

农村中学生开口英语教学论文 篇2:

情感教育应用于农村英语教学中的探讨

[摘 要]:农村中学生处于心理和身体两方面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因此情感教育在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英语教学亦有其本身的特点。本文结合农村中学生和英语教学两方面的特点,探讨了情感教育应用于农村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可行性和方法。

[关键词]:农村英语教学 初中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以及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具体来讲就是帮助学生对外部环境和自我产生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以及提高学生对于情感的控制能力。农村英语教学中,最需要克服的难关就是农村中学生可能产生的自卑情绪以及厌学情绪。通过情感教育的正确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一、情感教育用于农村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农村英语教学的常见问题

农村学生的英语教育和城市学生的英语教育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点。

农村学生普遍口音较重,英语发音难免受到一定的地方口音影响,这样就加大了农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不自信感。据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害怕自己开口说英语的时候遭到别人嘲笑,并且惧怕开口说英语。英语是一门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相互补益的学科,不管哪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影响到整体的英语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注意这一点。

农村学生平时对于英语接触比较少,英语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因此农村学生在接触英语时有抵触情绪和惧怕情绪。有的农村学生对于英语有一定的爱好和热情,但是往往因为缺少正确的指导,容易在发音和语法方面产生许多误解和错误。在日后接受系统英语教学时很容易受到影响,这样容易打消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进而对深入的学习产生抗拒心理。

(二)情感教育应用的重要性

由农村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英语教学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仅仅是教学的开展,也是学生的接受和学习。心病还须心药医,对于这种心理上的畏惧和抵触情绪,必须通过情感教育的开展,来帮助农村学生走出英语学习的误区,积极地进行英语学习,并顺利完成课程目标。

对于农村学生的现状,教师应该对于其的情感状况加以及时的关注,适时调整学生的情绪,对于积极的情绪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消极的情绪进行及时的遏制。只有通过情感教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英语教学才能顺利的开展。

二、情感教育用于农村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一)有利于增强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增强农村学生的自信感

对于农村学生的英语教学,最重要的是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敢于开口说英语。只有让学生看到能够学好的希望,他们才会产生出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要不吝啬对于农村学生进步的表扬,给予他们充分的积极心理暗示。这样可以使农村孩子树立起足够自我认识,正确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能够很好的完成学习目标

(二)有利于促进农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农村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初期由于基础薄弱,接触较少,普一开始英语学习肯定困难重重。为了更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时间投入必须有所保证。通过情感教育的投入,可以引起农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或是对于教师本人的热爱。这样就可以引导农村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自发性,使其对于英语学习抱有热情。教师对于农村学生的情感教育投入可以打消他们心理上对于陌生知识的恐惧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及时反馈

中学生处于心理变化大,人生观世界观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对于老师和家长有严重的抵触情绪。这样的情况使一部分农村中学生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学习中存在的困惑,甚至有问题也不愿意向老师询问。英语学习是十分琐碎和繁杂的学习过程,要想系统的建立英语学科的知识网,必须打好基础,否则会严重影响日后的深入学习。进行情感教育后,农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拉近,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

三、情感教育用于农村英语教学的方法

(一)提高自身素质,激发学生积极情感

中学生处于心理变化剧烈的时期,对其他人的好感往往产生的很快,对立情绪也产生的很快。而且中学生开始建立对于外部环境的认识和自我认识,他们容易产生偶像崇拜的思想,而农村学生也不例外。教师应该利用农村学生的这个特点,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感和崇拜感,让学生对教师的话产生信服的情绪,积极做到教师的要求。

学生对于教师的崇拜感一小部分来自于教师的外形,但大部分来源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情操。教师应该首先加强专业素养,让学生能够认可教师在这一学科范围内的权威地位,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听从教师的指导,相信教师的判断。其次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为学生在各方面作出表率,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

(二)时常鼓励学生,给予积极心理暗示

中学生的心理十分敏感,因此不能给予他们过多的消极心理暗示。而农村学生在面对自己不熟悉的英语学习的时候,更是如此。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对他们多加鼓励,对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予以及时的表扬,对他们的错误应当以温和但不容否定态度的指出。这样可以慢慢引导学生产生端正的学习态度,优良的学习习惯。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评打击,对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产生极大的打击。

(三)在课上和课外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拉近师生距离

情感教育不能一蹴而就,要进行长时间的细致教育,教师应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耐心的和农村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由于生活环境不同于城市,大部分农村学生日常活动范围比较广阔,因此他们可能不像城市孩子一样接触很多细致情感的表达和分析。因此与农村学生的情感交流应该更加有耐心,在各方面加强沟通,慢慢引导学生与教师交流自己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想法,拉近师生间的关系。

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对农村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特点,得出了情感教学在农村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结论,并提出了进行情感教育的可行性思路。对于农村学生的英语教学,一定要加大情感教育的投入,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和鼓励表扬,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季薇薇.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7(04)

[2]李海燕.浅议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1(05)

[3]郁艳.论情感教育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中学教学参考,2011(10)

作者:理论研究

农村中学生开口英语教学论文 篇3:

新课程改革中农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方式的转变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本校学生为例,概述了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指出了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由单一的被动接受方式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转变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农村高中学生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学习方式

一、转变学生英语学习方式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改革的说明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二)参与实验学生的情况分析

花都区第一中学是属于广州市E类的一间普通农村中学。幸运的是,它是参加此次新课程改革的学校之一。在2004学年它拥有14个高一教学班共700多名学生。在2004学年入学初期学生们参加了一次书面无记名的调查活动。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调查他们在初中时的英语学习方式。调查表内容与结果如下: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们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的普通中学(94.2%)。由于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非常喜欢的只占30%),而且学习英语的途径单一(98%的学生只能通过课堂学习掌握英语),加上老师所采取的课堂教学手段单调(83.69%的老师以教授语言点与语法知识为主)等种种的原因造成了农村中学生习惯于采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去学习英语。他们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语言知识,不善于主动发现问题,也不懂得如何去探究、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学习。所以对于农村中学英语老师来说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转变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让他们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二、改革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问题一:学生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来自农村的中学生一般比较胆小、害羞、内敛、被动,所以要培养他们学会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去学习英语是比较困难的。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中学生还背有很多思想包袱。例如,他们认为老师永远都是对的,质疑老师是不尊敬老师的表现;他们认为当众主动讲出自己的想法的做法是一种“好出风头”的表现。此外,他们的依赖性还比较强,他们认为老师会把所有的知识灌输给他们,用不着他们自己去探索;他们还有那么一点点小农意识,他们认为如果把自己知道的告诉了别人,别人就会超越自己,很有一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观念。所以,农村的中学生在学习中普遍不主动,不探索,不合作,不分享。这样的思想观念很不利于新型的学习方式的发展。

解决方法一:挖掘学习乐趣,打开学生的心靠。

对于内向的和表现欲不强的学生来说,强迫他们在英语课堂中使用肢体语言无异于让他们出丑,这样会使他们厌恶英语课堂。而且北京外国语大学刘国清教授也曾经讲过,“人是智能动物,在智力上。得不到满足时,学习者很快产生厌倦感。”(引自《外语教学科研的发展趋势》)。所以,高中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应该以动脑筋为主,因为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思维的活跃比肢体的活跃更重要,在智力上满足他们才能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培养学生在文字中寻找乐趣的能力是挖掘学习乐趣的最好的办法之一。高中英语教学的其中一项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而所谓的信息主要是通过文字表现出来的,所以高中课堂的活动设计既要有趣味性也要兼顾文字理解的深度性。

案例一:在讲授Module 3 unit1 Reading A Sod Love Story时,笔者设计了一个“续故事”的活动。首先,让学生阅读理解整个故事,然后,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把故事接龙出来,规定每人最多只能讲两句话。如果故事在谁手上断开了或结束了,谁就输了。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学生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而且这些学习力,是他们在无意中掌握的。他们自己主动地去探究文章的故事情节,互相合作把理解整个故事的任务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就因为他们可以感受到文字中的乐趣,也就是说这个设计满足了他们的智力水平需要,所以他们才能卸掉包袱、解放思想。

问题二:求知欲保持不长久,学习三分钟热度。

农村中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在刚上课的一分钟之内,他们绝对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很想知道老师今天会教他们一些什么。但是,如果老师一开口就让他们知道老师这堂课所要教给他们的是一些他们力所不能及的东西时,他们仅有的一点点求知欲和好奇心就会荡然无存了。本校的现状是学生们在学习每个单元的warming up部分时都很感兴趣很有学习热情,但到了学习阅读部分时,如果老师坚持用灌输式教学的话,一大部分学生就会睡倒了,原因是文章新单词太多,句子太复杂,学习方式单一使他们丧失了求知欲,就会出现学习三分钟热度的情况。

解决方法二:强化成功感,稳保求知欲。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引导他们去尝试用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去学习。笔者的经验是不断地强化他们的学习成功感,从而稳保他们的求知欲。

强化成功感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老师恰当的鼓励,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老师最好的奖励不是一些实物奖励,而是让他们把他们所学到的东西表现出来。但是农村中学生不善言辞,就算他们心中明白,也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根据实际情况笔者采用了能力分步到位法来一点一滴地强化他们的成功感。

案例二:如果我们要求学生以how to make a good friend为题写一篇作文,我们不能一开始就让学生独立作文,这样一步到位会打击了很多学生。相反,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来进行。首先叫学生每人写出与题目有关的自己认为最好的一个句子,接着,小组之内讨论选出最好的一句用于小组之间的讨论,然后,挑出一些好的句子写在黑板上,最后,让学生独自完成整篇作文。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感,整堂课下来他们根本没有睡觉的机会。

案例四:在练习题的讲解课中,让学生独自一个人去完成所有试题的探究任务是不可能的。老师可以要求每一组的同学找出一道自己组最感兴趣或最擅长的题目去进行探究总结,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由于每一小组只负责一道题目,而且是他们最感兴趣或最擅长的题目,他们肯定会很深入地探讨该题的解题思路,从而可以充分地把自己的强项表现出来,成功感一定很高。有了成功感,他们才会关心其他题目的解题方法,求知欲才得以持续下去。

问题三:农村中学生不善于口头表达而且表达思想的手段单一。

农村中学生由于缺乏锻炼机会,不善于用言语表现自己的观点,而且怯场心理非常严重。更糟糕的是,他们误认为言语是唯一可以表达思想的手段,所以他们宁愿沉默寡言,即使有很多好的想法,苦于表达能力有限,只能让其烂于腹中。

解决方法三:多种表达手段,激发更强的表现欲。

让学生懂得多种表达思想的手段,包括使用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图画和图表等,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案例五:在语法专题的讲授课中,学生自主去观察,感悟然后归纳总结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问题是由于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有限,即使他们对所学的语法知识有所发现也很难有条不紊地把复杂的语法规则表达清楚。这个时候老师可以教会他们设计一些简单的表格,这些表格可以把口头表达任务简单化和条理化。当然,还可以教会学生们在发言前先列发言提纲,尽量使自己的发言完整无缺。鼓励善于画画的同学借助图画来充实他们的发言。通过这些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段,学生可以更多地利用和发掘自己的优点,并能自主运用新型的英语学习方式。

问题四:厌倦心理的产生。

农村高中学生跟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有喜新厌旧的心理特征。刚开始接受新型的学习方式时,学生们肯定饱含热情,但如果长期不变化,他们也会对新的学习方式产生厌倦心理。所以新型的学习方式需要“保鲜”。

解决方法四:常变化,保成果。

常变化是保成果的法宝。发展变化是世界万物得以更新延续的根本原因。为了巩固改革成果,老师要花点心思。笔者的探索所得是:一、经常重新组合学习小组。二、经常变化小组内的角色分工。三、经常变化活动形式。学生在变换的团体中、角色中和活动形式中才能长久保持学习热情,从而使科学的学习方式成为习惯。

三、探索的成果

笔者的学生经过三年的新型学习方式的磨练,变得活泼开朗,勇于创新,敢于质疑。新型的学习方式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深深地唤醒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现在笔者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彻底的解放,焕发出中学生应有的风貌。笔者本人经过新课程改革的洗礼,成为一个成熟的新课程改革一线工作者,更加坚定了改革的信心。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农村普通高中学生以及对一线教师的意义非常重大,改革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虽然对于我们来说还有不少方面需要努力,但展望未来,改革将进一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槁)[M].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王之江,沈昌洪,程亮.探究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5年1月

3.蔡慧萍,蔡明德,罗毅.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5年1月

4.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5.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一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欧阳影蓝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数字信号处理个性化教学论文下一篇:检验质量控制下临床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