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设计

2023-02-06

第一篇: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教师课程设计实施办法

按照《***二级教学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基层教学组织管理办法(修订)》等规定要求,在贯彻总院关于教学管理及课程建设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特制订本办法。

专业在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础上需根据《***课程标准制订实施细则》规定完成相关课程的课程标准制订,对于每一门独立设置并由分院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课程,在专业教学研讨和交流的基础上在开课前两周需完成课程的整体设计和至少两周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一、课程整体设计实施办法

1.课程整体设计应择优选择并确定首席教师。每门独立设置的课程,应有一份整体教学设计。一门课程的设计和讲授,原则上应由至少两位以上教师承担(任课教师允许部分交叉)。多人执教的同一门课程,应由课程组集体承担设计任务,共同研讨,各自完成课程整体设计,并在专业范围内邀请课程专家依据《***课程整体设计评分表》(附件3)对同一门课程不同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依据评审结果成绩最优的教师作为该课程的首席教师,课程整体设计方案上报分院审批备案。课程首席教师对本课程的开发、教学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考核、效果反馈、教学改进、教材与课件开发建设的全过程负责,首席教师依据本规定获得课程开设的优先选择权。

2. 课程具体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形式要求。根据课程整体设计的要求,同一门课程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应主要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思路组织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鼓励百花齐放。从有利于“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设计学生学习训练的组织形式,体现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渗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英语水平。

二、课程单元设计实施办法

1.课程单元设计是教师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文件。编写单元设计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中的一项主要工作,是教师按照课程整体设计要求,对每堂课的教学活动所做的设计蓝图,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教师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按照基本格式要求提交单元设计教案稿和课件稿,至少有提前两周的单元教学设计准备稿,课程单元设计材料须经专业主任审核、督导审查并报分院备案。

2.单元教学设计的内容与要求。照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要求,教师要按照“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理论知识与实践一体化”的指导思想来设计每一堂课,要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所以,教案中应有明确而具体的能力(技能)目标和素质(态度)目标,并与知识目标分开来写。

单元教学设计教案要以课程的控制安排为主要内容,不要以教学资料为主要内容,不能以教科书的目录或章节内容的节录摘抄当作教案。所以教案中要着重写明的是教学的引导、启发、转折等要素,突出教学的过程设计和步骤安排,而且这个过程应该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和小步快进的原则,将经过精心挑选、有实用性、针对性的职业岗位任务、项目、案例等实例,精心编排,精心设计,从初步掌握到深化拓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全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和训练过程。

3.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的格式与编写。教案编写一般以连续上课的一个时间段(通常为2学时,至多不超过4学时)为一个单元。每个教师都应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教案是教学风格的体现。“教无定法”,说明教案不宜使用同一模式的格式。教师应根据总院提供的模板基础上,在符合规定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充分发扬自己的长处和创新精神,在教案上体现自己的特色。同一个教师,针对不同的类型的课、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有不同格式的单元设计教案。

4.正确处理教案与课件的关系。教师要明确教案与课件的区别,正确处理教案与课件的关系。教师既要做好课件,更要写好教案。单元设计教案是一堂课的设计蓝图,是实施教学的方案,是课程控制的纲领性文件。多媒体课件是增强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辅助手段之一,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而非唯一载体。课件是对平面教案的补充,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及能力的工具和手段。因此,课件并不是教案,教案中的有些内容是不能或无法在课件中表现出来的。把长篇累牍的教学内容搬上屏幕,并不是课件。

多媒体课件应该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精选内容,精心设计,图文并茂,声像聚齐,利用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录像、视频剪辑等形式,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功能和视觉、听觉效果,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演示,才能增强教学效果,达到目的。

5.教师单元教学设计效果评价。教师单元教学设计实施效果依据其提交的教学资料、分院及总院督导推门听课现场评价、教师互评、学时评教等几个方面共同确定。听课评价依据《***课程单元设计评分表》(附件4)。

第二篇:高职院校装饰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思考

摘要:本文是针对高职院校装饰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装饰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中部分课程设置及学生学习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释装饰专业美术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探讨课程改革的思路,以期培养出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装饰专业

美术基础

教学思考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学校对企业及往届毕业生的回访调查发现,大部分往届毕业生存在工作能力平平,上升能力和后劲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在专业课程设置的讨论会议上,企业表示应加强装饰专业美术课程的改革,重视专业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以利于为社会输送更优秀的,出类拔萃的室内设计师。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装饰专业基础课程结构,提升其教学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能力,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解决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

1 装饰美术课程简介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装饰专业美术基础课程名称经专业老师及企业专家反复讨论修改,最终确定课程名称为《装饰美术》。该课程是装饰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特点。因此,在进行授课时,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学方案,以保证各项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提升其授课效率和质量。

1.1 课程教学单元及学时安排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概括整合为 “三大阶段、六个部分”。“三大阶段”指第一阶段:形体认识;第二阶段:色彩认识;第三阶段:构成表现。“六个部分”指由易到难的素描、色彩、手绘效果图、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六部分学习模块,其中素描与手绘效果图所占课时比例稍多,六个部分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每个大学习模块分为2~3个子学习单元,每个子学习单元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工作法组织教学的模式。

1.2 装饰美术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建筑装饰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其后置课程为《建筑装饰构造与制图》、《建筑装饰材料》、《室内设计原理》。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学生的系统训练及相关知识的拓展,提高其审美能力、美术表达能力,侧重于增强其美学修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建筑室内外手绘技艺,了解室内设计的风格、流派知识,了解色彩调配等知识,具有敏锐的色彩感觉、正确的观察和表达色彩的能力;能够与客户进行沟通并按客户需求手绘设计方案,具有建筑室内装饰设计创新设计基础能力,具有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装饰专业美术课程学生学习现状及问题分析

由于大多数学生为非艺体生源,在装饰美术课程学习前普遍不具备美术基础能力,审美能力也参差不齐,初学时普遍感觉非常吃力,找不到学习方向。然而美术基础能力的锻炼是个长期持久的过程,短暂的练习往往看不到明显的效果,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得到很大的提高仅仅依靠课堂练习难以实现,班上学生美术基础水平参差不齐,通过多年教学发现,零基础的学生容易造成急功近利的心态,缺乏耐性,继而学习兴趣不高,对课程的心理重视程度会下降,长此以往不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历届学生的信息反馈也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装饰美术课程课时安排重心不突出,不能明确体现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部分课时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课程使用的教材老旧,难以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实践环节仅仅拘泥于课堂作业的形式来体现,缺乏直观性和实用性;课程的考核形式比较单一且无法全面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考试评分标准也无具体的量化标准,教师难免出现主观武断的情况,有失偏颇;另外,课程授课教师大多毕业于高校,理论知识储备丰富但缺少企业实践经历,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因此,授课教师自身能力有待提高。综上反映出的问题,可见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及课程考核方式的合理改革迫在眉睫。

同时,各企业及行业专家普遍认为该课程的绘画、设计能力培养在装饰专业能力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手绘能力的高低作为优秀设计师与普通设计师的重要区别之一,因此,手绘能力的提高应作为课程技能培养重点。

3 装饰美术课程教学的实施策略

为进一步推进专业课程体制改革,保证装饰美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因势利导,积极提升其专业授课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3.1 更新并完善教学相关资料 教学大纲是指导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制定授课计划、授课内容及课程考核评分标准的依据,在大纲中,必须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因此教学大纲中的课程定位和课程培养目标等还需细化。另外,还要注重老教材的创生,挖掘老教材的创新点,运用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进行大量的手绘临摹与写生练习,在写生中触发学生思想的灵感,通过反复练习总结学习经验,提升技能并激发求知欲。

3.2 强化实践教学,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需从教师抓起,只有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了,才能把更多实用的实践技能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本文列举以下实践锻炼方式以供参考:其一,通过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去锻炼,鼓励师生通过假期和课余时间在各种装饰设计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比如墙绘设计工作室,装饰设计事务所等,对于学生而言,实践锻炼的时段不应仅仅局限于毕业实践,在新生入校时就应灌输相关思想,强化动手能力,通过企业渠道带领学生参观装饰装修工地,在实践中老师、学生都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装饰专业,认识当前装饰装修设计趋势,明确学习目标;其二,在学院成立专门的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对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通过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这一平台实现学校对外服务的同时,也能锻炼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三,从企业引进优秀设计师作为兼职教师,或者不定期聘请装饰专业专家举办讲座,都可以作为很好的专业学习交流渠道。

综上所述,学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3.3 因材施教,互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装饰专业的美术课程和纯艺术专业的美术基础教学内容在重心上应有所区别,比如素描教学部分,就应把重点放在表现比例和透视结构的结构素描上。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师生之间的真诚互动,针对后进生要了解其学习心理,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引导合作学习,营造民主、合作的氛围。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切实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其表现欲。同时教师在评价方式上也要有观念的转变,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鼓励赞扬,给予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还应提供多种渠道的艺术鉴赏课程以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4 小结

随着高职教育的逐步发展成熟,专业课程体制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各高职院校必须找准时机,迎难而上,积极发挥其人才和技术优势做好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保证其课程改革圆满完成。本文以高职院校装饰专业美术基础课程为例,系统地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课程教学实施策略。

总而言之,装饰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是装饰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认准了课程培养目标,找到课程教学中不合理的方面并积极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妮媛.建筑学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4(02).

[2]彭锦.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的美术教学[J].四川建筑,2007(04).

[3]王健民.对建筑美术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S2).

[4]张霞.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美术教学改革之探索[J].美术大观,2011(04).

[5]史瑞英,杨涛.高职建筑装饰专业CDIO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2(38).

[6]孙成东.明之以理 授之以法――对建筑装饰专业素描基础课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24).

作者简介:卢艳(1981-),女,讲师,专业方向:建筑装饰工程技术;邓亚娟(1985-),女,助讲,专业方向: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余(1987-),女,助讲,专业方向: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第三篇:关于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策略

[摘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将近二十多年的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止2015年底,全国高职院校有1000多所,在校学生超过1000万.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之路”,高等职业教育结合当代社会实践,以自己动手能力为主,理论为辅,培养出了许许多多为当今世界创造财富的使用型技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得到了国家,各地政府公司企业,用人单位以及学生的广泛支持和认可.但是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也有自身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高职院校舞蹈课程,问题比较多,比如: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和舞蹈实践性差,舞蹈课程教学质量效率低。

[关键词]舞蹈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9-011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9.052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制定舞蹈整体改革的长远目标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都不能漫无目标的这里改改,那里修修,学院需要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和教学改革方案。特别是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一个整体方案,改革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性

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改革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制定整体方案,要成立舞蹈课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对舞蹈课程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对舞蹈教育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确定阶段性,长远性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目标,制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整体方案;其中包括舞蹈课程基础教学设计改革,舞蹈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舞蹈课程教育改革以及相关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包括对舞蹈课程进行督导,舞蹈教师课程评价体系,以及对学院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系统改革等等。

(二)舞蹈课程教学改革主体的变更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一般都是领导制定相关改革方案,对学院舞蹈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这种改革方式一般脱离社会实践和具体情况,学院的官味浓厚,不能和社会有效结合起来,我们要制定长远的符合社会实践的舞蹈课程教学体系,就必须改革以往的以学院领导为主体,要充分调动广大学生,一线舞蹈教师,社会用人单位为舞蹈课程改革主体,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部门为辅的舞蹈教育教学改革机构,结合学生,社会实践,一线教师,对舞蹈课程进行系统的综合改革。

(三)舞蹈课程改革必须教学观念观念先行

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改革不是某个具体教学改革环节的改革比如舞蹈教材,单个的教学单元进行改革,首先是舞蹈教师的观念和能力进行改革,更新。许多高职院校舞蹈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陈旧,啃老,没有进行舞蹈能力的提升,特别是缺乏和当代社会接轨的思想观念所以,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从舞蹈教师的观念人手,以正确的先进的舞蹈职业教育观念为指导,改造每个舞蹈教师的传统陈旧的舞蹈职业教育观念,从而提升高职院校舞蹈教育水平。

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改革应该以提高学生舞蹈职业能力为目标,与时俱进,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舞蹈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教学,教师示范教学,讲授教学等方法,采用舞蹈项目方式推进,让每个舞蹈学生都有学习任务。舞蹈效果有测评。舞蹈教学改革的每个子项目的目标要明确,效果要明显。

二、舞蹈整体教学改革的实施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学院新的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现在分为三个舞蹈课程教学改革子项目实施的方案,对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教学进行整体改革讲解。

子项目1:舞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教学改革。

舞蹈课程专业建设是学院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同样的舞蹈课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也是舞蹈整体改革的龙头,舞蹈课程专业改革,必须以工学结合职业活动为内容导向,按照舞蹈职业的社会需求设置舞蹈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按照项目导向来设置新型舞蹈教学方法,把舞蹈职业技能证书纳入到舞蹈课程体系教学中。

舞蹈教学改革的目的一定要明确:就是要解决舞蹈课程教学和??践衔接的问题,解决舞蹈课程相关培训机构演艺公司的社会相融问题,解决各机构用人标准和学生课堂之间差距的问题,解决如何强化舞蹈实践能力,解决如何将德育融入舞蹈课程体系,解决舞蹈盲目传授,盲目积累的弊端。

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建设改革的核心仍然是如何根据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来制定相关的教学任务,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舞蹈教学。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依照课程改革要求,提升舞蹈实践教学条件,实现舞蹈教学场所和实践场所一体化

(2)依照课程改革要求,改造舞蹈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提升舞蹈教师职业教育能力,建立健全舞蹈双师型结构队伍。

(3)依照课程改革要求,改革管理政策,对不适应的行政法规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包括教师评价体系,舞蹈学生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4)依照课程改革要求,改造舞蹈教学大纲建立舞蹈优质核心课程,在舞蹈课程的设计,教研方面下大工夫。大力气。

子项目2: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舞蹈课程评价体系。

舞蹈课程评价体系就像一根“指挥棒”一样,起着导向作用。舞蹈课程评价可以诊断现有课程与正在开发的课程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的问题,舞蹈教师的问题,教学方法的问题,舞蹈教材的问题等等。可以发现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舞蹈课程评价体系所收集的许多资料与信息都来至真实的显存具体情况,专家们依据这些问题信息,能够很快地发现并迅速、及时地解决问题,使舞蹈课程教学尽可能地达到完善的程度,也为矫正舞蹈课堂教学提供相应的依据,从而保证舞蹈教学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

舞蹈课程评价的决策功能包括三项内容:一是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决策提供依据,二是给学生个人学习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三是给学校行政规程的决策提供依据。新一轮课程改革旨在建立发展性评价新体系,发挥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改进舞蹈教学实践的功能。

舞蹈课程诊断性评价:是对特定事物进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互有关联的一些问题做出的评价诊断,也是在事物进行之前或事物进展到某一阶段的时候所做的评判,以求发现问题所在并且确定下一阶段的任务。

舞蹈课程形成性评价:是指为改进现行课程计划或为正在进行的课程与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而从事的评价,它是一种过程式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探明计划的失当之处,以便为修订或改进提供证据,着重于分析、比较、诊断、改进。

舞蹈教学目标本位评价是以目标为基础进行评价,其目的在于测定通过课程实施学生的行为到底发生了什么程度的变化,也就是评判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目标本位评价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学者泰勒提出的评价模式和美国学者布卢姆提出的评价体系。

舞蹈目标游离评价:它要求脱离预定目标,重视课程与教学的所有结果。目标游离评价事先不把课程的目的、目标告诉评价者,而让评价者收集关于课程实际结果的各种信息,不管这些结果是预期的还是非预期的,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样才能真正对课程做出正确的判断。目标游离评价的评价者可以在没有偏见的情况下自由地肯定其优点,不受预期目标的限制。

子项目3: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职业教育课程新模式。

高职院校舞蹈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多渠道、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标志着高职舞蹈教育的振兴与普及。社会的需要、政府的支持给舞蹈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舞蹈教育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备受青睐,其特点是:专业理论丰富、表演能力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掌握了这些实际情况后就可以按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安排训练内容。相反,急于求成强拉硬搬是很容易受伤的,舞蹈动作难度大,而且需要很长的训练时间,还不能为了掌握某一个高难度动作而失去了对更多知识的学习。可能有个别的学生从小就接受了舞蹈的基本训练,有一定的功底,也可能有个别学生天生的身体柔软度就好,横向对比遥遥领先,对此另当别论。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对于高难度动作不求做到位,力求方法对,要淡化局部、优化整体、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并且要求有广泛性、实用性。

三、结束语

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在学校创造企业环境和企业氛围,以企业为理念,企业文化需求来定制舞蹈课程教学内容,以企业文化改造舞蹈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以企业的文化背景来要求学院进行教学管理改革。这个子项目的特点就是以极大的强化学生第二课堂教学为理念,重点解决学生自主实践学习基地急需的舞蹈实践教学条件问题。项目完成后,建设一批以学生自主管理为特色的舞蹈实训中心,舞蹈创业中心,舞蹈编排中心更新舞蹈教学设备,增加舞蹈专业模拟实训室,建设舞蹈职业仿真实训条件,建设与企业工作环境一直的实习室,这样将极大地改善学院舞蹈整体教学质量。

三个子项目完成之后,一所高校的舞蹈专业将成为实力强大,位居中??高职院校前列的,当之无愧的示范性舞蹈专业。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在广大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对现有的高职院校舞蹈课程进行深入改革,使高职舞蹈课程教学与工学结合从理念转化为实际的轨道上,并且对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四篇: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探讨

摘 要: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开展教学改革以来,教学模式由以往 “教师为主”转变为“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下,怎样实施课程的引导学习以及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很值得进一步思索。通过分析“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现状与存在问题,找到适合现阶段的教学设计模式与实施过程。

关键词: 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10-0076-01

一、前言

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教育的地位愈发的重要了。作为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计算机操作技能作为现代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早已被明确地列为教学的重点。怎样依据目前高职院校人才方案中规定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是摆在全体高职院校计算机教研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我国高职院校应加快计算教学改革的进程。

二、教改设计

1.教学目标分析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现阶段,必须先要明确改革的目的进而确定改革的目标。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要适应社会对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要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要使学生能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利用计算机作为现代化工具进行日常办公和数据处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确定

伴随社会各界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基本操作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催使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具体分为计算机相关知识、Windows7操作系统操作、文档编辑处理、电子表格运用、演示文稿搭建以及网络基本概念六部分。在授课过程中受到课时少的制约,理论部分内容不全讲授,实操性较强的部分全部在多媒体教室或校内实训室进行。

3.学生初始情况分析

我们对 2010 级非计算机专业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目的是得到大部分高职学生使用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最初水平。统计结果显示随着初高中对计算机课程投入的加大,有 89.5%的学生在上学期间已经接触过计算机基本知识与简单操作。对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Windows操作系统、文档编辑、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网络基础5部分的统计分析,汇总得到学生掌握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初始情况如表 1 所示。

表1 学生学习课程之前对各操作技能的熟练度

由此可见,学生对 Windows操作系统部分最为熟悉,76%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其中熟练掌握的达 15.3%,基本掌握的达 60.7%),所有学生对该部分都有过接触。其次过半的学生掌握了文档编辑的操作技能(其中熟练掌握的达 15.8%,基本掌握的达 47%)。相对而言,电子表格部分是学生的软肋,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该部分知识技能的学生累计占 37.9%。同时演示文稿部分学生掌握的也不够理想。由此,授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以及提供学习资料时就要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加强电子表格与演示文稿两部分的相关知识点和操作技能。

4.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要根据学生已经对所有讲授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的。例如从上述调查结果中可知,基本掌握文档处理的学生达 60.7%。如此,我们就可以选择“探索式”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文档处理部分的内容的讲授。下面是文档处理部分的教学设计,授课时间为100分钟。

4.1教学场所设计

该课程较为适合在校内实训机房或是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实施教学。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室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料,学生不但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校园网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获得学习资源,而且还能进行自主探索式学习。其次多媒体网络教室或实训机房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利用交流平台进行形式多样的讨论与作品展示,共享学习经验。这种教学场所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老旧式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场所运用,能极大地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更好地完成“探索式”教学。

4.2教学情境设计

首先由任课教师提出“学习情境”:假如学生是一名即将毕业的高职学生,现在要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按照要求进行编辑和排版,最终形成一份符合答辩规范的文档。毕业论文中可能存在一些格式错误、编辑有问题的部分。作为一名参加答辩的毕业生,请你使用 Microsoft Word2010来完成毕业论文的编辑、修订和排版工作。由于该情境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密切相关,学生立刻会被此任务吸引住,同时产生浓厚兴趣、跃跃欲试,希望能成功地完成任务。

4.3辅助资料设计

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任课教师要向学生发放与学习任务有关的一些学习资料。包括原始文档与编辑排版后的示范效果文档截图。分发给学生的资料数量不能过多,以几篇未编辑的毕业论文初稿为宜。于此同时,任课教师还要向学生说明课程的自主学习平台相关学习资料的使用方法,例如教师教学视频、PPT与教案、学习引导等。学生对照老师提供的素材和效果文档截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进一步得到激发,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式地完成学习任务。

4.4自主与协作学习设计

学生在开始完成任务时,任课教师就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包括了基本编辑、字符格式排版、段落格式排版、插入对象及图文混排、页面格式排版等几个子任务。对于一些简单的子任务,例如文本的编辑、段落的删除与合并操作等可由学生独立探索完成;但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时,如样式的设置、目录的自动生成、奇偶页页眉不同设置等要通过分组协作形式来完成。利用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每个小组可以展开组内学习,如遇到问题也能及时与教师交流、讨论。通过协作学习,所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可以被整个班级学生所共享,从而实现共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4.5评价考核设计

在完成探索式学习任务之后,接下来就要求对自己完成的文档进行相互评价,做到取长补短;同时也可以开展学习小组之间的评价,由各学习小组展示各自的最终编辑文档,共同探讨完成任务的不同方法和策略;最终由教师进行评价,选择好的作品使用“网络教室软件”进行广播教学,归纳和总结。

4.6迁移知识设计

教学最终的环节是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地迁移。我们要求学生掌握文档处理基本操作的技能时不能就此结束,而是要继续下去、勇于发现 Word文档编辑更广泛的应用,发掘更多操作技巧。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计算机方面的技能大赛,在大赛的不断历练中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中,从而有效地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结束语

本文以Word文档处理的讲授过程为例,探究了目前教学改革阶段如何进行合理教学设计的一些想法。文中所采用学习案例的授课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任课教师采用“任务驱动”与“探索式”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开始要建立情境,提出任务,进一步展示任务的最终效果,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其次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思考操作的要点,发现知识点之问的联系,从而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通过教学过程的改革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提高,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叶惠文,杜炫杰. 华南师范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思路与实施方案[J]. 计算机教育,2008(2):12-16.

[2]何克抗,李文光. 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7-188.

[3]钟志贤. 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05-208.

[4]陈国强.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析[J].职业教育信息,2010,9.

[5]刘忠伟,邓英剑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其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阴职教论坛,2007,(12)

[6]卞维新,许勇,陈传明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思考日〕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 (25) 7157一7159.

第五篇:浅谈高职院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研究

张媛媛

摘要: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使一种新的重要的动画表现形式——三维动画得以大量运用于动画片的创作之中。该文结合实践教学,对三维动画的教学进行一些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三维动画课程 教学研究

在高职院校中,三维动画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和其它所有学科一样,是以培养高素质的设计创作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培养三维动画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手段而应当具有的个性的艺术语言的问题。二是针对不同设计领域,三维动画应当具有的专业设计手法。在三维动画的教学改革、教学实践上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培养学生独立的创造力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

1高职院校三维动画教学的内容

1.1动画构成

这门课程是作为我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来设定的。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方法在设计造形的过程中,主动地把握限制的条件,有意识的去组织与创造以获得一种“造形”的创造力。形态、材质、灯光是三维动画最重要的三大审美要素。首先,动画构成的学习应当从探索三维造型形态语义开始通过象征法、显微法、仿生法、解构法等造型的构成方法,从单体造型、组合造型、群体造型等各个刀‘面进行练习,以获得对造型手法的理解。其次,在虚拟的三维世界中,材质是一种重要的视觉形象,如何充分发挥材质在立体和运动形态中的强大表现力,是材质构成训练的一个重要课题。另外.灯光也是三维动画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 1.2动画短片设计制作的教学

1)剧本写作。角色动画的最基本形式就是讲故事,好的故事赋予角色动机、冲突和行动的路线。2)故事板。动画是一个视觉性很强的媒体,因此需要设计影片中的每一个镜头。将这些镜头用图画的方法表示出来,这就是故事板。3)动画美术设计。动画短片首先应确定他的整体美术风格,美术设计在动画制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动画艺术观感。4)动画制作。三维动画的教学不应孤立地安排,而应该和动画制作的大流程结合起来,依据前面工作的内容,在进行三维动画制作时应尽量表达出美术设计的特色与风格。

2高职院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的几点经验

2.1课程定位要明晰准确

高职院校在开设此课程之前一定要作好前期调研。不同的三维动画专业方向对三维课程的要求差别很大,在课程设置上要有针对性,不能一概而论。具体的说,高职三维动画课程设置主要有三个针对方向:一是影视动画方向,二是游戏动画方向;三是卡通动画方向。三维动画的教学设施普遍比较昂贵,影视方向的教学,需要配置高端工作站级的硬件设施,甚至需要引进价值数百万的大型动态捕捉设备,更需要教师有很强的专业性。游戏方向与卡通动画方向在教学内容上又有很大区别,游戏方向要培养学生的设计团队合作能力,能准确地领悟到整个团队任务的性质,卡通动画方向则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剧情创意能力、角色造型能力、动作卡通化艺术处理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尤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技术能力。 2.2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上,首先要建立主动思维的互动平台。采用新颖的课堂互动,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的主动思维。三维动画教学内容不应只是单一的软件操作学习。根据三维动画的制作流程,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教学模块,在三维动画制作的综合性课程中按模块分解进行教学。建议采用实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教师在分模块进行教学时,要根据不同模块设置教学实例和学习任务,将对软件的应用学习融入到实例的讲解中,强调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任务中,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三维动画课程综合性很强,关系到美感、技术、创意等多方面修养的训练,因此任课教师一定要把握住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特性,要研究课程特色,采用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以求最好的教学效果。 2.3合理设置三维动画课程

课程的设置将更有助于学生把基础理论同技术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j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将得到全面提高,使学生成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针对专业的特点进行合理科学的课程安排,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我们将重点调整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课程比例,并调整专业课程的针对性,使课程更具有专业方向。技术性课程应成为基础课而非专业课,相关专业软件尽量在一年级就要求学生掌握,这样二年级才能有个熟悉的过程,三年级便可自如地应用,并进行创作。这样方可将动画作为一种艺术素质教育,通过加强学生的艺术底蕴,培养通用型人才,适应数字化的要求,适应社会对实践性人才的要求。

2.4培养学生良好的动画制作习惯

三维动画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软件,利用它完成一个完整的动画制作是一个极其细琐、繁芜的工作。三维动画教学中光注重技法的传授是不够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动画制作习惯。1)作图前先做好整体规划,构思组成场景的每个元素,如何建模,选择的材质等,这样在动手之前充分设计蓝图,才能在制作时有的放矢。2)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场景创建,同时挑选好视角,对于不可视的面或较远的物体,建模时不必考虑细节,以节省工作量。3)尽量不要在总场景内直接建模。在独立的场景中为不同的物体建模,然后再用合并命令将不同的子场景进行合并,从而合理利用计算机资源,提高作图效率。4)几何元素的命名。建模时,软件会提供物体的默认名,很容易造成混淆,所以当建立了一个几何元素后要及时地进行命名,也要及时的为材质进行命名,以免混乱。 2.5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维动画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补充,不断充实知识的过程,要与社会接触,不断了解公司对于岗位的需求,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公司的制作。调整自身的学习重点和知识结构。当前一些高校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仅仅停留在软件学习上面,方不知三维动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从事动画设计与制作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在理论学习和创作实践过程中进行.把理论教学和实践真正地结合起来。同时。三维动画课程教学又需要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绘画基础、图像处理实用技术、动画实用技术、二维动画等课程为依托。需要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为此,高等学校要加强与动画制作企业的合作,把企业里一些有丰富经验的实践者请进校门,结合具体的实践进行三维动画教学,或者把直接把企业的动画设计项目引入到教学中,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要强化实践技能训练的教学环节与课后实践训练,比如举办动画创作大赛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技能。三维动画课程的学习注重实践,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经过一段长时间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了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三维动画工作室,并将学生在三维动画工作室的实践课程纳入三维动画教学体系里.分阶段与理论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程结合起来教学:

参考文献:

[1]吴冠英.动画美术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韩大勇.高职三维动画专业教育的实践探索[J].职业圈.2007(13).

[3]熊亚蒙.关于高职院校动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2006(6).

选自:<<电脑于知识>> 2010年6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中作文怎样写才感人下一篇:环安大队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