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制免费师范生中职阶段教师口语训练的技术与艺术

2022-09-12

自2006年湖南省在全国率先恢复免费师范生教育, 迄今已有3700多名免费师范生走上农村小学教师岗位, 目前在校免费师范生近11000名。2010年, 在总结小学教师培养多种模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承担了湖南省“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 (简称“六年制”) , 为农村乡镇及以下小学免费定向培养本科学历的多科型小学教师。

去年, 第一批六年制免费师范毕业生从学校走向了工作岗位, 他们走到湖南省的广大农村小学, 为农村小学教育事业增加新鲜血液。农村教育始终是我们整个国家的痛点, 很多老师不愿意留在农村, 使得很多农民的孩子无法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六年制师范生不仅专业课扎实, 更注重全面发展。在六年制的中职阶段, 除去必要的语数英政物化外, 学校还开展钢琴、舞蹈、美术、书法和教师口语等技能课程, 为的就是培养更全面的教师人才, 能够给农村带去更优质的教育。

在教师口语表达方面, “普通话”作为基础和前提, 在湖南省的普及程度还有待加强, 尤其在一些农村地区, 很多学生只有在电视里才听到过标准的普通话。在此基础上, 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技巧尤为重要,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影响可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 特别是小学, 更是启蒙和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所以, 对于六年制免费师范生教师口语的训练至关重要。

一、六年制免费师范生中职阶段错误口语表达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

1、方言语调导致普通话不标准

国务院于1956年2月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由于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 湖南省作为南方地区完全不占优势, 又由于湖南地区地形复杂, 方言种类繁多, 导致整体普通话不标准。而六年制学生均来自农村, 由于山区交通不便, 相对比较闭塞, 学校教师的普通话带有浓重的乡音。在很多湖南的方言中, 声母的平翘舌 (zh ch sh和z c s) 不分, 鼻边音 (n和l) 不分, 唇齿音与舌根音 (h和f) 不分, 前后鼻音 (in和ing) 不分, 如“湖南“húnán”经常被错误发音为“fúlán”, “耐力nài lì”则发成“lài lì”。除去声母韵母外, 湖南方言和普通话的声调差别较大, 例如, 就调类来说, 常德、吉首等西南官话有4个调类, 益阳、双峰等湘方言有5个调类, 长沙、衡阳等湘方言有6个调类, 平江、祁东等方言有7个调类。[3]曾经有一位学生告诉我, 她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之前始终不知道n和l是两个不同发音, 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却真实存在, 所以大多数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方言语调较严重, 形成了错误的发音习惯。

2、方言词语导致口语表达失误

普通话和湖南方言有些词语的词形相同、发音相同, 但表达出来的意思却完全不同。方言中有一些词的词义与普通话词义差别很大, 如“作家”益阳话指种田的行家, 普通话指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世界”一氧化指农作物的收成, 普通话指自人皆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家务”益阳话指家庭财产, 普通话指家庭事物。类似这样词语就会给口语表达带来很多不明确的信息。如在一次课前讲话中, 一位学生说到“我的婆婆对我非常好”。在湖南方言中, “婆婆”指的是奶奶, 而在普通话中“婆婆”指的是丈夫的妈妈, 这就使口语表达上产生了很大的歧义。还有, 一些学生习惯在句尾加上“什么的”, 如“我的家乡是蔡锷的故乡, 每逢节假日就会有很多人来参观什么的”。这句话除去“什么的”, 在口语表达上完全不受影响, 但因为自己的语言习惯, 却无形中为自己的话语加上了多余的小尾巴。

3、吐字归音不到位导致涵意混淆

所谓吐字归音理论, 就是立足于汉语音节自身特点, 对汉字音节发音过程进行分解, 从而得到字头、字腹以及字尾三阶段, 与之对应的称呼分别是出字、立字以及归音。按照传统的分析法, 汉字读音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声母对于发音的准确度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短, 但却是吐字清晰度的基础。湖南方言中声母错误发音非常普遍, 在六年制学生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鼻边音n、l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有的是把n说成l, 有的是把l说成n, 有的是n和l完全弄混, 更有甚者会把n和l“完美”互换, 完全说颠倒。如一位学生经常说“我真的很无赖”, 其实他说的是“我真的很无奈”, 这里的奈 (nài) 说成了 (lài) , 也就是把n说成了l。这样的错误发音给口语表达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很多时候意思全变了, 甚至会产生很多的笑话。所以说吐字的标准程度直接影响到口语表达的准确度, 只有当我们字音说对了, 才能够进一步的谈到口语表达上的连贯性。

4、调值不到位导致表达效果缺失

字音的准确度和声母的关联性较大, 而声音的优美悦耳, 就要看我们的发音是否到位, 这和字腹、语流音变、情感运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鸟儿在天上飞”, 这一句在口语表达中语调是一路升高, 而“飞”字需要调值挑高, 语速较快的完成, 能够让受众感受到确实是飞过去的。再如“鱼儿在水里游”, 这一句就会相对上一句语速上慢很多, 我们知道小鱼在水里游的速度比小鸟飞的速度慢很多, 而且鱼儿在水中也是很惬意的, 这里的表达就会相对较缓, “游”字在发音时会稍微拉长体现出游动的感觉。吐字和发音是口语表达的两项重要内容, 它和口语表达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所有吐字发音的练习都要根据口语表达的需要进行变化, 包括轻声、重音、儿化等语流音变。当我们知道语言想表达什么, 吐字发音才能到位。真正的吐字发音需做到“字正腔圆”, 所谓归音圆润, 干净利落, 擒字入擒虎, 吐字如吐珠。

二、教师口语的表达技巧与技能训练

教师口语不同于一般的口语表达, 教师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 说出的每一个字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 而教师的语言能力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质量都有着很大的关联。

首先, 口语表达要准确, 要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说, 说了以后会怎么样。并且要有正确的语言选择能力, 指向性明确才能够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做出快速反应, 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其次, 口语表达要有“影像”, 这也是情景再现的方式运用。情景再现是播音员主持人以语言内容为依据展开再造想象, 使其中的人物, 事物, 情节, 场面, 景物, 情绪等在自己的脑海里不断浮现, 形成连续的活动画面, 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的过程。情景再现的使用能够让我们更加容易掌控自己在口语表达中的语音变化以及感情投入, 使得感情更加饱满。

再次, 精彩的口语表达离不开语气、语调、重音、停连、节奏以及表情、手势、身姿动作、行姿等态势语的运用。在教学中发现, 大部分学生可以注意到语气语调等, 但在态势语上非常欠缺。学生可以模仿老师的语言面貌, 但却忽视了除去声音以外的表达。在口语表达中态势语这种“无声的语言”能够使我们的语言活也能让我们的语言死。表情、手势等态势语能够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并使话语更具感染力, 而学生接收知识也会更加直接快速。

最后, 需要特别注意六年制师范生针对小学教育, 更加注重在教学中充满激情。随着学生年龄的不同变化, 对于教师的口语表达要求也会不同。对于小学生, 教学口语的表达需要更具感染力, 在语音和声调上要高昂一些。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 充满活力并且想象力丰富, 他们更喜欢高调值、声音洪亮、感情饱满和抑扬顿挫更加明显的口语表达方式。有的教师一天下来要重复上几节课, 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会有些疲惫,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给自己“打鸡血”, 始终保持以最佳状态迎接学生的每一节课。

三、教师口语的艺术和心理

1、技术和艺术的和谐统一

教师口语要求在口语表达上注重科学性、艺术性和教育性。教学既是一门学科, 又是一门艺术。因此, 教师职业口语除要求符合科学性外, 还应具有艺术性。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难发现, 其中艺术技巧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如王崧舟老师在《圆明园的会毁灭》这堂课的开头, 非常生动形象的介绍了圆明园。他是这样说的, “圆, 圆满无缺的圆;明, 光明普照的明;园, 皇家园林的园”。三个短句子由21个字构成。从句式来说, 三个排比句首先起到了调节音律的作用, 每一小句的结尾都扣在开头的字上, 每一句都是通俗明了的短句, 这对于小学生来说, 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并且方便记忆,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句式美。针对性强更偏重小学教育。小学生年龄小, 知识水平有限, 往往很多成人觉得简单易懂的词语对于小学生却是无法理解。如窦桂梅老师在说到“五十米”的时候, 会再解释到“就是从我们教室走啊走, 走啊走, 走到大礼堂的距离”。因为小学生还无法判断五十米到底是多远的距离, 这时老师就会用学生熟悉的地方做比喻, 而这样的比喻在校学生中利用率较高, 需要转化为学生易懂的词语进行表达。还有机智、聪敏的教师更能够与学生融洽相处, 无形中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有的教师在评价语上只有“很好”、“不错”、“非常好”, 这对于鼓励学生起到的作用不大,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鼓励、表扬要因人而异, 不能千篇一律, 如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不同情况, 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鼓励, 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这就是所谓的激励性评价。

2、教师口语训练中的语言心理学

六年制免费师范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第一, 他们都来自湖南地区, 语言大环境不是很好, 整体普通话水平较弱。第二, 学生都来自农村地区, 有些是大山里的孩子, 农村与城市相比和外界交流少, 方言语调更为严重。第三, 初中毕业就离开家乡来到长沙, 这一年龄层也正是生理和心理经历巨大变化的时期, 这阶段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 在意别人的看法, 这都给口语表达造成了障碍。

在六年制学生中, 除去体育专业外, 大部分专业班级五十人左右, 只有五到十名男生, 有的班级甚至只有两三位男同学, 而男同学的普通话又相对偏差, 这就使男生在口语表达上从开始的说不好到不好说再到不敢说。我曾经的一个班只有四位男生, 他们很喜欢坐在最后一排, 每次提问时, 还没等来口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已经笑成一片, 这就使这位男同学心理压力很大, 不敢开口。这时走到学生的身边, 一个字一个字示范, 并纠正其发音, 鼓励他开口, 并且在回答后给予表扬, 这对学生信心的建立起到了关键作用。

学生期间最在乎的是自己分数, 这对于他们来说最实惠的, 抓住学生心理对于口语提高有很大帮助。有些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课, 其他课程没有太大的用处, 所以就会有些松懈, 但我们知道教师口语对于教师来讲是门面是影响学生的第一要素, 而普通话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语言的美丑。大多数学生除去声母的问题, 也无法区分前后鼻音, 尤其是in和ing。有些学生觉得太难, 就放弃练习。在讲完前后鼻音我会留下小作业, 如果下次上课全班同学一起读三遍in和ing, 全部正确就会给每个人期末考试加一分, 虽然只有一分, 但是效果非常好, 课后学生会主动练习并且让课代表纠正自己的发音, 下次上课时, 他们会提醒我还有这样的“小游戏”, 大大提高了学习主动性。

教师口语作为师范生的终身学习内容, 其“学业”好坏直接影响其在教师岗位上的授课水平。“口语”水平既可以为教学加分, 也可能会“拖后腿”。我们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 不断创新, 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等个体差异进行及时调整, 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 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摘要:教师口语表达的优劣不仅表现着教学水平, 并且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加强口语表达训练是六年制免费师范生中职阶段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教师口语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入手, 从技术与艺术两个维度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教师口语,普通话,口语训练,六年制师范生

参考文献

[1] 红网, http://hn.rednet.cn/c/2016/06/16/4009292.htm

[2] 蒋蓉、李晖旭等.《口语》上册,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3] 刘桂芳, 湖南人学习普通话语音难点分析,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1)

[4] 崔振华, 益阳方言研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99.

[5] 于俊英, 《浅谈普通话教学中的吐字发音要领》,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2012.

[6] 蒋蓉、李晖旭等.《口语》下册,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0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探索社会实践工作思路,实现实践育人功能下一篇: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PICC置管并发症的护理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