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公共服务

2022-07-24

第一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论文(大全)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

——以湖南某农村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社区公共服务的综合概述,引出现有农村所提供的社区公共服务,通过对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分析,找出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在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对策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农村社区的蓝图。

关键字: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建议对策

一、社区服务的概述

社区作为“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以一定规范和制度将隔热、群体、组织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由于长久生活在特定的区域,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和心理认同。社区公共服务是“现在社会为了社区的需求而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以及社区本身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自行安排的共有服务。”20实际80年代中期,我国民政部在推动城市福利社会改革的进程中,将发动“社会力量”办社会福利事业冠以“社区服务”的曾发,以示与民政部门经办的传统社会福利事业相区别,社区公共服务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社区公共服务,简单地说,可以定义为以社区为单位提供的服务,它是用服务形式满足社区居民共用性消费需要的社会公益产品。社区公共服务是社会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个公共服务的载体是社区。在现代社会,有相当一些社会公共服务只能由社会组织而不是社区组织提供,例如城市工程、城市交通、邮电、通讯、铁路、航空等服务。不过,也有一些公共服务属于社会组织和社区组织都可以提供的,例如老人福利、医疗、卫生健康、信息咨询、图书阅览等服务。在发达国家,大学、医院、图书馆、博物馆、公园、剧院等公共设施既有社会提供的,也有社区自己建设的,而且有社区组织规划和兴办的社区公共设施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从而使社会依托这些社会公共设施和社区组织,广乏普及了公共服务。

二、农村社区所提供的公共服务

农村社区,顾名思义,即农村的社区,是以传统的村为单位划分的地域性的社区。农村社区现存提供的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面向全体社区公民的具有便民利民性质的社区服务,他与社区居民联系最为密切,最能体现社区一般居民的一般需要,同时也是最能反应社区经济广度和深度的服务。他可以分为为:(1)一般家居生活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用品的购置与配送,家用电器维修,卫生清理,服装制作,代收公用事业费,主要有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和药品超市,道路、电信电网等基础设施等;(2)社区环境综合治理服务,包括绿化面积的维护与扩大,“四害”治理,环境噪音的控制,民事纠纷的调解,火灾隐患的消除等;(3)社区以来哦卫生服务,具体可以开发的项目包括疾病预防、医疗诊断、病人护理、健康咨询、卫生宣传与防疫等;(4)社区少年儿童服务,包括各类活动的“宫”、“家”“站”等基础设施,以及青少年教育基地,兴办幼儿园(4)社区生活服务,包括文化、教育、咨询、培训、科普、体育、娱乐、健身服务等,如农家书屋、棋牌健身活动室、村民学校、科普学校等(5)农业生产服务,包括大型水利设施修建、禽蛋、水产、蔬菜、猪肉、粮油等销售,农机具、农资的供应与维修,农贸市场等

另一种是面向特殊群体,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社区服务。她尽管是针对社区少数人员,却能直接反映社区服务的质量,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广乏内涵。这些服务有:(1)为社区老年人服务,如兴办敬老院、养老院、老年人联谊会等;(2)为社区残疾人服务,如针对残疾人的各种生活补贴等;(3)为社区优抚对象服务。如对因伤退伍的军人提供补助;(4)为特困家庭服务,如响应国家政策,为特困家庭提供低保,在农业生产成本上给予宽容政策,提供贷款等

三、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村社区在近年来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很多优惠的社区服务,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严重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系农村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短缺,如农村的教育、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

这些公共服务是农民作为一个公民应该享有的基本服务,出现供给严重不足,严重违背了公平公正这个对于公共服务而言的基本价值诉求。二是农村发展急需的生产性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如大型水利设施、道路、电信电网等基础设施严重短缺,这些无不使农业生产发展受阻,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2.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即公共服务投入和产出之比。当前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村民自治组织和民间机构等公共服务资源未被充分调动,政府直接掌握的公共资源被用于行政控制和各类达标活动或政绩工程,有限的农村公共服务得不到合理利用,达不到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3、对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认识不明。大多数社区工作者对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认识,都只停留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就是政府部门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所履行的职能与职责,狭隘片面的理解忽略了社区成员、社会各类组织、社区公共意识等物质性或意识形态因素来增强社区凝聚力的重要作用。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商业性操作多、公益性操作少,物质生活服务项目多、文化生活服务项目少,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思路不清晰,缺乏长远规划和科学指导。

4、社区公共服务载体不活。一方面,由于受基层干部人员偏少、工作能力偏低的限制,社区没有过多的精力来专门研究和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对社区公共服务人力资源、设施资源、项目资源不能有效整合,难以创新社区公共服务载体。另一方面,社区民间组织数量少,发育程度低,基础条件薄弱,资源不足,能力不足,行政依赖性依然较强,社区民间组织服务的范围和领域还比较狭窄,社区民间力量兴办的社区服务大都是一些便民利民服务网点,专业性的社区民间非营利机构数量较少。

5、社区公共服务参与率不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各类公益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驻社区单位共驻共建意识不强,不积极支持配合社区工作,甚至存在一些矛盾。同时,由于种种原因,社区公共服务难以覆盖东风公司移交给地方的社区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导致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参与率与满意度很低。

四、进一步改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农村社区,使农村社区能够提供更多的的、更好的优质社区服务,农村社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

(一) 提升功能 发挥作用 办好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是基层党组织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更是为农服务,助农增收的重要载体。各地各村按照社区自筹、社会共建、政府扶持的基本原则,采取整合改造和新建联建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发动,多方筹集资金,形成强大合力,在实施富民强村计划,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不断增加经营性服务功能。农资、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和药品等项目要由供销社、医药公司为主的龙头企业实行连锁配送经营,开辟农副产品收购和废旧物资回收业务,增设庄稼医院、配备专职或兼职农技人员,提供农业科技知识等咨询服务。不断增加代办服务项目,如代收水电费、电话费等,代办劳务输出、保险、旅游等,代办信件、报刊收发等。经营业主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并上交一定数额的资产租赁费或管理费。

2、不断拓宽公益性服务功能。组织、人口、劳动、卫生、文化、体育、农技、司法、公安、宣传等有关部门或行业,要将它们的服务项目延伸到服务中心来,综合利用服务中心资源,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3、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采取竞争方式吸引投资者进入服务中心,不断改善服务中心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有条件的服务中心要动员老板投资兴办幼儿园、敬老院、浴室、饭店、农贸市场等项目,提高服务中心社会化服务水平。

(二)积极完善各种公共服务机制

1、积极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多元化提供机制。在社区公共服务提供主体上,应形成政府、居委会、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的格局,建立有效的公共服务提供体系,充分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在继续加大政府对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基础上,以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生产,扩大公共服务的提供规模,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同时,加强政府与社区民间组织合作互动,培育和发展社区服务民间组织,建立政府、市场、社会民间组织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社区服务供给模式,充分发挥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志愿和互助机制等各自优势,共同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2、加快探索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激励机制和扶持机制。在社区公共服务资金方面,应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的资金激励机制,同时实行对社会力量、民间组织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的激励和扶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社区公共服务上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在公共服务领域有目的地引入一定的市场机制,积极扶植民间组织,

充分发挥他们在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

3、努力形成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参与机制。通过开展“楼宇自治”、社区建设规划决策听证等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自治事务和公共事务的参与率。通过大力培育和引导与政府社区服务管理关联度较高的民间组织发展,以居民利益需求为导向,使其成为政府服务居民、引领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平台,变政府要居民参与为居民自觉参与。

4、加大政府投入,整合投入渠道,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这是由政府的职能所决定的。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村委应该运用调控手段,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县和乡镇给予资金支持和倾斜,以促进公共服务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建立一种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投入协调机制,整合各方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各种职能配置

社区公共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贫困居民、老年人、残疾人、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为服务重点。主要职责:

1、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负责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协助做好信访、监察工作。

2、社区社会救助服务。负责社区内农民低保、低收入家庭认定、医疗救助、精神病药物救助、五保供养、救灾救济、临时救助等各类社会救助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了解社区内困难群众状况,建立困难群众信息数据库,完善社会救助信息网络平台,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做好社会救助金发放认证工作;协助有关部门落实社会救助的优惠配套救助政策;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面向社会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做好双拥优抚、残疾人服务、殡葬服务等社会事务工作。

3、社区综合治理和安全管理服务。维护社区社会治安秩序,调处矛盾纠纷,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信访维稳、禁毒宣传、消防、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做好社区娇正、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协同有关部门对刑释解教人员、闲散青少年、留守儿童、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吸毒人员进行教育管理。

(五)重点强化养老、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职能。

1.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

在城市化的拉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农村形成了老人、妇女、儿童留守的现状,即弱势群体成为农村人口的主体,这部分群体对于养老服务、卫生服务、文化教育服务等公共服务的需求十分强烈。对农村的贫困老人、“空巢”老人,要通过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来给予他们应有的社会救助和提供生活照料。针对不同经济状况的老年人,可以实行经济救助、集中供养、社区居家照料等多种救助和服务方式,为农村老人提供活动场所和各种服务,保障农村老人基本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2.完善社区文化教育服务

建立县有图书馆、乡(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中心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在农村社区建立健全包括农民活动中心、老年学校、图书室、体育健身活动场地等在内的各种文化、教育、体育设施和活动场所,鼓励将闲置校舍、旧礼堂、旧宗祠等改建为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设立健身路径、篮球场、乒乓球台,让农村村民就近享受体育的乐趣。鼓励农民组织各样文化活动协会,传承、保护民间特色文化、艺术,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农村社区建设到底应该建什么

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必须在党组织和村委会的领导下,组织和依靠社区居民群众的力量,整合社区各方资源,深化村民自治,促进农村社区各项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一)建立社区组织

1、建立社区党组织。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建立农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2、建立社区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下设村民小组(社区居民小组),建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3、建立群团组织和社区民间组织。建立老龄协会等公益性的社会团体,倡导良好、文明的道德风尚。建立文化、体育等社区民间组织、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积极培育农村专业性经济协会,不断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应付市场风险的能力。

4、建立社区服务组织。以服务农村社区居民为重点,建设卫生服务、农技服务、治安巡逻服务、志愿者服务等组织,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二)开展社区服务

农村社区服务既要满足农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又要满足农民群众的生产需求。一方面要为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和农民群众开展自我服务搭建社区平台。另一方面要组织农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农村志愿服务、群众性互助服务。尤其要帮助解决农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低收入家庭、外出务工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重点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社区服务。

1、为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服务。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确定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重点要推行“四通四改一化”进村入户,即路通、水通、电通、信息通,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形式和绿化。

2、为农村社区文化服务。搭建农村社区文化、体育、广播、信息等服务平台,逐步建立方便农民群众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要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科普长廊、图书阅览室、学校、公开栏等场所的作用,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普及农村法律常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3、为农村社区社会保障服务。

(1)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村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集中供养、灾民救助、教育救助、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等制度的农村社区救助体系建设。

(2)加快建立以农村社区卫生室为主体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解决农民群众就医费用难的问题。

(3)要加快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一步重视农村乡镇敬老院建设,农村五保老人基本实现集中供养。

4、为农村社区平安服务。建立农村社区警务室,长效警民联系制度。每个农村社区要派一名民警长期联系。积极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活动。建立社区治安联防组织,实行群防群治,创建农村社区安全环境。

参考书目:

① 吴新叶主编《社区管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② 龙兴海,曾福秋.农村公共服务研究[M].长沙:湖南人出版社,2009.

③ 贺雪峰. 中国农村发展的中长期前景及目前的对策[EB/OL].中国农村研究

网,2003

④ 关信平:论我国农村救助制度的目的、原因及模式选择[J],人大复印资料《社

会保障制度》2007年第2期。

⑤ 李云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什么[M].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6 ⑥ 句华.公共服务中的市场机制[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⑦ 廖奕.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变迁的宏观观察与求解[J].理论观察, 2002,

第二篇:创新农村服务社区化管理模式

王传雄

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中,我们就农村服务社区化问题开展了调研,摸索了一些方式方法。深入开展“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工作,要以转变乡镇工作职能、强化服务功能为主题,以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构建和谐新农村、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为目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党建工作要在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中发挥作用。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是保障民生、推进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是在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到一定基础上的新举措。根本的出发点和宗旨,就是把社区的民生为本、服务为要、成果共享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延伸、拓展、嫁接到农村,努力推进农村服务工作的优化升级,使更多的群体参与改革建设、享受发展成果,从而进一步保障民生、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凝聚社会建设力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具体举措。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及居民生活方式等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必然的历史转变进程。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广大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最大机遇期已经来临。从农村建设社区化切入,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推进农村社区化服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科学技术向农村扩散、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顺应了服务“三农”、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方向,从而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全国各地农村城镇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是改进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有益探索。当前,我国农村的发展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又一个最佳时期,“三农”工作的发展,使得农村的工作水平整体提升,在新的基础上,迫切要求基层党组织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由传统的领导管理方式向现代化优质服务转变,领导好、组织好、服务好新农村的改革和建设。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忠实践行,也是党在农村的领导体制、执政方式、组织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革创新。

二、深入探索农村服务社区化的有效形式。农村服务社区化,主要内涵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其中核心是服务,关键是管理。关于农村服务社区化的具体目标、职责、机制,根据各地的实践探索,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农村服务社区化。就是要保障农民可以享受到像城市社区居民一样快捷高效、周到全面的服务。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农村产权清晰、村级规划科学、村民办事便利、网络广电互通、文体设施健全、社会保障无忧、医疗站所联网、垃圾处理及时、集市交易方便、服务网点便利、中小超市惠民、公交联通集镇。其他还有道路通户、饮水卫生、路灯亮村等等。实现这些目标,要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新趋势,把城市社区服务理念引入农村,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树立社区理念,营造“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氛围,为新农村建设搭建服务平台。要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向各村延伸,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完善服务制度,构建社区化的服务体系,保障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支部服务社会化。就是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优势,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一方面,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适度规模经营、弘扬文明新风、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共驻共建,共同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另一方面,围绕新农村建设,协调涉农部门、结对帮扶单位、经济实体、中介组织等各种社会资源,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将救助低保、计生医疗、文体教育、治安环保、便民服务等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延伸和引导到农村社区,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助服务。探索构建政府公共服务、村民自我服务与市场化商业服务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社区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服务,发挥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支部服务社会化”,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党员服务具体化。就是要以农村支部为核心,以建立党员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网点和民情接待室为载体,以党员为主体,以“富民、便民、亲民、安民”为目标,广泛开展党员示范工程、党员创业基地、党员联户、党员承诺、结对帮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主题实践活动,以党员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来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健全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工作机制。要立足实际,科学谋划。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际、分类指导、科学谋划的原则。要将社区化服务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紧密衔接,梯次推进,基础好的起点一定要高,推进硬件建设再提高,软件建设上水平。对于在城市周边地区和农村城镇的中心村,应引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方式方法,推进城镇城市化。对于相对偏远的农村,在农民居住相对集中的中心村或者自然村落,应逐步引进城市社区化管理服务方式,提高村级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要强化保障,建章立制。要保障农村服务社区化有序推进,必须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原有制度进行整合、完善、规范,通过借鉴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构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社区服务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服务群众接待制度、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工作制度,但要注意不能繁琐,要管用、有效、高效,推进农村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形成充满活力的农村社区长效管理机制。

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要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严格实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成立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理财小组、监管小组,严格执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要抓住村委换届选举的契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农村党政“一肩挑”的成果,进一步完善村委会选举制度,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证村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要整合资源,多元投入。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两委”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社区化服务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开展城市社区、单位帮扶活动,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领导和动员共青团、妇女、民兵等村级组织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参与农村社区的服务和建设;广泛发动村民积极参与,以专业合作、义务劳动、互帮互助等形式参与农村社区服务。通过共同努力,真正让社区化服务在农村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供销社

第三篇:发挥乡镇纪委职能 服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镇纪律检查委员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是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需要各行各业的关心与支持、参与和服务。作为乡镇纪委,应立足发挥自身的教育、监督、惩处、保护职能,把纪检监察工作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营造氛围、创造环境。下面,笔者结合我镇纪委工作开展实际,谈谈自己对乡镇纪委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教育职能,打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想基础

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为切入点,充分发挥乡镇纪委的廉政教育职能,着力在全社会营造“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一是强化荣辱观教育。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大力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继续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切实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感召力和亲和力,倡导以实干为贵、以奉献为美、以廉洁为荣的党风政风,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二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理想的动摇是最大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大的滑坡。要坚持不懈地教育和引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决不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三是强化党纪法纪教育。围绕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切实加强党纪政纪法纪教育,教育广大乡镇干部自觉增强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带头遵纪守法,严格依纪依法办事,决不胡乱决策、盲目蛮干。四是强化优良传统教育。围绕“两个务必”,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做到办一切事情都精打细算、讲求实效,决不好大喜功、奢侈浪费。

二、强化监督职能,夯实新型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

以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的乡村治理机制为切入点,坚持监督检查与建章立制并重,以监督促落实,以落实促发展。一是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行监察和跟踪督察,促进和保障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增速、提质、保廉。二是加强对涉农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采用“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评估”的办法,重点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社会事业经费等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止贪污、挪用等现象发生。三是加强对惠农支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四是加强对民主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政务、村务、财务公开、民主议事制度。以健全的制度引导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三、强化惩处职能,扫清新型农村建设的不良障碍

以维护群众利益,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惩处职能,坚决惩处影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人和事。一是以纠风治乱为重点,维护群众利益。深入治理各类隐性增加农民负担的违纪行为,有效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巩固和发展农村改革成果。以政风行风评议为手段,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开展纠风治乱专项活动,切实解决“上学难”和“看病难”的问题,调控和引导各部门切实把各项工作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服务上倾斜。二是以提高行政效能为重点,促进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察,推进廉政建设,坚决纠正该作为不作为、不该作为乱作为等不良行政行为和滥用职权的行为。大力开展行政效能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打造“服务型”政府。三是以转变作风为重点,提高服务质效。督促基层涉农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建立健全各种便农、利农的服务措施,建立和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导办服务、限时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承诺服务等措施,不断提高为农民服务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农村投诉受理工作,在乡村和社会各个层面,设立农村发展环境监控点,变等待农民投诉为主动上门听取意见,变事后纠正为事前防范。对不自觉接受教育和监督、无视党纪法纪、严重违法乱纪、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农村党员领导干部,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四、强化保护职能,营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干事环境

以维护干部合法权益、澄清是非丑恶为切入点,充分发挥保护职能,切实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要求,把保护工作贯穿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案件和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三项格局当中。综合考虑纪检监察工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旗帜鲜明地支持和保护自觉遵纪守法、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党员干部。对那些肯干事、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干部,要为他们撑腰,做好后盾;对那些因经验不足或政策界线不清而出现工作上的偏差和失误的干部,要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坚持教育在先的原则,主动热情的予以提醒和帮助;尤其是对那些在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敢干敢为,勇挑重担而受到不实举报甚至诬陷的干部,更要及时为他们澄清事实,还其清白,真正做到支持实干者、帮助失误者、处置腐败者、保护受诬陷者,确保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顺利进行。要通过充分履行保护职能,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创造意识和进取意识,大胆改革,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建设新农村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四篇: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 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

——合力打造开放富裕文明的新丁岗

我们丁岗镇位于镇江东郊,东临新区姚桥镇,南靠丹阳埤城镇,西接京口谏壁镇,北倚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港片区。总面积40平方公里,集镇面积2平方公里,辖丁岗、章村、华墅、留村、葛村、纪庄6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193个村民小组,2007年末总人口20637人,总户数7660户。2006年1月,丁岗镇由丹徒区划入镇江新区。三年来,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又快又好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别是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预计2008年底,全镇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0.84亿元、销售10.12亿元、利税3962万元、利润1650万元,分别较05年增长409%、408%、304%、392%;农民人均纯收入8200元;财税总收入3000万元,同比增长5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12万元,同比增长63%。

三年来,我镇社区教育工作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配合下,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全面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立足改革和创新,建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终身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功能,着眼于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着力于加强农民的强体健身、着重于富民强镇,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抓手,不断完善社区居民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推进农村科技进步,逐步建立了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农民需求的社区教育管理服务体系。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镇党委、镇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工作,把社区教育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社区教育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活动有安排、年终有总结。我们成立了由党政领导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丁岗镇社区教育管理协调委员会”,负责社区教育的组织、管理和协调,统筹各部门工作,对需要共同参与的教育和专题培训及时协商、落实安排。下设“社区教育管理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社区教育的实施、联络和各项内容的开展。先后下发了《关于成立丁岗镇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的通知》、《关于成立丁岗镇教育现代化推进领导小组的通知》等文件,制定了《丁岗镇社区教育中心章程》、《丁岗镇开展社区教育实验方案》。6个村级社区教育站也制定了自己的社区教育活动计划,做到年初有计划、活动有安排、资料有积累、年终有总结。社区教育经费纳入财政统一的教育经费预算,并按照0.5元/人下拨。三年来,我镇通过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逐步建立了“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经费保证落实”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社区教育工作运行机制不断规范,并逐步向其他领域渗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效应。

二、实行规范管理,发挥功能作用

我镇社区教育工作起步较早,管理逐步规范标准。下辖的成教中心创办于1985年5月,1989年成立了丁岗镇社会自学考试服务站;1998年9月创办少儿书法培训班,按低、中、高三个等级办班,形成教学特色;1998年10月20日经丹徒县外语和计算机考核领导小组审核,批准设立英语培训中心;1999年通过市教委验收评估为市重点成人学校,同年,“丁岗镇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学校”揭牌开学;2003年创办了丁岗立新培训中心(颁发了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30多个,并结合双休日、暑期为中小学生举办综合素质教育、课外兴趣辅导班,社会教育硕果累累,因此获得的集体和个人荣誉不胜枚举。

我镇社区教育中心的建设,立足于高规格、现代化。拥有全区唯一的大型现代化文体活动中心1个,于2007年12月落成启用,集文化、体育、娱乐为一体,占地面积4535.6㎡,室内建筑面积为3600㎡,室外活动场地达800㎡,绿化面积300㎡。建有一个标准型篮球场和农民健身广场。登记注册市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1个,区级篮球俱乐部1个。中心内设有:老年活动室、少儿培训室、书画培训室、电子培训室(30台电脑)、远程教育培训室、图书室(8300余册)、阅览室、体育健身室、科普培训室、多功能厅、综合报告厅(可容纳近700人)等10个功能室,其中专用培训室7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报告厅配有先进的专业舞台灯光、机械、音响等演出设备,可作为剧院演出和大型培训使用。

我镇社区教育以“快乐的学堂,学习的乐园,成长的助跑”为中心的办学目标,有机整合了镇党校、成教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劳动力资源市场、翟洪开烈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口学校等教育资源,下设6个基层社区教育站,社区教育全覆盖的三级网络和“全员、全程、全方位”格局已基本形成,能基本满足全民学习和社区活动的需求,社区教育现代化建设逐步完善。

三、整合社教资源,提升全民素质

近几年来,我镇社区教育中心有机整合了镇党校、成教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等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社区教育活动,并以其为载体,按计划举办法律、计生、科普、农业实用技术、职工技能培训等专业知识培训、讲座,同时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教职工师技能、青少年素质教育、农民创业、全民健身等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提升村民文明素质。

我镇社区教育中心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区。重点是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实施“三个延

伸”。一是向团队延伸,借助社区教育中心的载体作用和资源优势,培育了文艺、健身、书画等群众性学习团队,建立市级社区健身俱乐部1个、区级篮球俱乐部1个、区级村社区健身俱乐部6个,拥有社区健身广场7个,村级中老年文艺宣传队14个。二是向社区延伸,全面实施以“爱丁岗、讲道德、守秩序、树新风”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一方面以社区教育培训来促进社区文化和生活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挖掘、整合、宏扬社区特色文化,激发村民积极向上。例如,镇人口学校举办的计生婚育培训、农科站举办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引导农民健康生活的方法;留村老年文艺宣传队充分挖掘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新人新事,针对存在的社会现象等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贴近百姓生活,寓教于乐,走村串巷巡演,深受农民群众欢迎。三是向家庭延伸,通过开展“文明进万家”、“终身教育社区行”、“万户家庭网上行”等文明教育系列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村民的文明素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应。

2.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升村民致富技能。

我镇社区教育围绕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近年来,通过培训,我镇的农民培训和下岗(失业)职工培训率达达到了95%以上,社区居民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总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50%以上,外来流动人员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100%。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是党的农村政策的执行者,是农民致富的领头人。因此,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基层干部的培训,每年通过定期开展集中培训、党课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村基层干部掌握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巧,学习党在农村的富民惠民方针、政策,使他们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骨干和科技致富的带头人,成为农村基层“双强”型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培训,基层党员干部对当前我国农村政策有了较深的理解,理清了开展农村工作的思路,领富帮富的本领明显提升,双强型村干部达到了85%以上。

举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我镇注重实用、实效、服务“三农”、 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展高效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训。镇农经中心多次聘请相关专家为菜农作技术培训、指导菜农提高栽培技术、改良品种结构,菜农增产增效,大大提高了菜农们的积极性;推行“水稻免耕直播新技术”,组织各村村长、农业技术员、种田大户等参加培训,并到村民学校开展实地指导活动;聘请温氏养鸡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在搭建鸡棚、饲料配制、鸡苗挑选和养鸡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还组织农户参观养鸡示范户,现场观摩。我们通过讲课、示范、印发资料、结对服务等形式,帮助农民科学种田,勤劳致富,增加农

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农民致富的积极性,深受农户欢迎。

3.注重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提升村民文化素质

为切实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我镇十分重视农民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一是组织农民参加社会自学,二是组织农民参加成人高考,三是组织农民参加应用计算机技能培训。镇党委政府在镇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增加社区教育资金投入,更新了30台电脑和座椅,接入了宽带,农民群众只要办理简单的登记手续,就能上网看世界,共向网络资源。四是组织农村党员参加远程教育。定期组织集中收看远程教育网,开拓农村党员思维,更新发展观念,引导发展新理念。

4.举行文化体育活动,提升农民人文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我镇农民的人文素质,近年来,我镇社区教育中心发挥出“三个平台”作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娱乐健身、文化教育活动。一是教学服务平台。二是村民活动平台。三是人际沟通平台。我镇社区教育资源十分丰富,社区教育活动因此而丰富多彩,“三个平台”作用发挥明显,镇人口学校、家长学校、各村社区教育站、老年学校等都开展了有声有色的教育培训活动。镇人口学校每年都均结合本镇实际开展纪念“5·29”、“9·25”的宣传教育活动;我镇的文昌书苑除每年举行主题书画展外,还免费为群众送春联;各村老年文艺宣传队的文艺演出走村串户巡演等活动,丰富了全镇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老年人接受教育比例达70%以上;重视特殊群众的教育,成立了镇社区矫正办;建立市级优质幼儿园1所,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接受教育的比例达60%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惠及全镇各个年龄层次的群众,为推进我镇的社区教育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7年12月,我镇已邀请南京的艺术团体来镇举行了一场高规格的大型的文艺演出。2008年以来已经组织大型文艺演出3场,2008年底前,还将至少筹划2—3场文艺演出。2008年上半年,我镇还成立了市级社区健身俱乐部1个,建立了以村社区站为单位组建的村老年腰鼓队、秧歌队、演唱队、象棋社、书画社等特色团队,旨在搭建全民健身活动平台,构筑“亲民、爱民、便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2008年4月26日、27日,镇文体活动中心还承办了新区“三人制”男子篮球比赛,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观者如堵,场面热烈,洋溢着“参与奥运、共享快乐”的浓郁氛围。2008年12月4日,晚,为了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讴歌新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新区“银山艺术团”创作了一台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来我镇社区教育中心演出,观众座无虚席。此外,“我健身,我健康,我快乐”的全民健身运动氛围日益浓厚,在我镇晨练、晚舞身影到处可见。

5、实施社区青少年教育方案,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

青少年才艺教育:为拓展青少年的才艺、兴趣,锻炼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我们利用双休日、暑假开设了青少年书法、绘画、乐器、舞蹈、奥数等青少年喜爱的培训项目,吸引了较多的青少年参加,受到家长的好评,得到社会的肯定。

青少年德育教育: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充分利用翟洪开烈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聘请我镇老党员、老革命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激励青少年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励志图强。

6.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增强群众就业能力。

我镇社区教育中心十分重视在职人员岗职培训、下岗转岗人员的就业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向

二、三产业有序转移,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各类企业职工的技能培训,培训项目有服装、电子装配、砌筑工、化工分析、车工操作等,我们把镇江市丹高电器有限公司作为职工的培训、实践基地,为丁岗镇的中小企业输送了很多技术骨干人才,丹高电器也被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评为高新技术企业。近日,为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给企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我镇还专题为民营骨干企业(丹高电器、宝兰鞋厂)开办了职工职业道德与技能知识讲座,引导企业与员工互动,换位思考、同舟共济,增强社会责任感,恪守社会和职业道德,积极进行知识技能储备,应对市场挑战。全镇200多名企业员工参加了这次培训,受到参训单位的欢迎。

四、社区教育工作体会

1.领导重视是关键。社区教育作为一种全民教育,是一种“大教育”的范畴,如果没有政府的统筹协调,是不能得以开展和深化的,只有领导重视了,才能统筹协调社区内的人力、物力、财力,实施全民教育计划,才能真正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

2.志愿者队伍是主流。作为社区,其成员的教育需求是多种多样的,社区教育就是要满足社区内成员各种层次的教育需求,实行全覆盖,光靠几个社区教育工作者是不可能的,只有建立一支社区教育的志愿者队伍,而这支志愿者队伍是自愿为社区成员服务的,这支队伍是社区教育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是社区教育的主流,由社区教育办公室实行统一管理。目前,我镇先后建立了6支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各类志愿者人数达600余人,人员实行网络管理。

3.加强培训是手段。社区教育是“大教育”,只有加强对社区内成员的培训教育,才能真正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我们要加强社区教育的新阵地建设,在加强社区教育中心培训的同时,重视各基层社区

教育站的建设和培训,委派专职教师到基层指导协调社区的教育工作,并出台社区教育评估标准,实行年终考核。只有基层社区加大了培训力度,才能真正提高全镇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

4、网络教学是辅助。现代社会,网络作为强势媒体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们能更多地从网络上得到信息,为此,我镇社区教育中心从2008年开通了“丁岗镇社区教育网”,网站内容有农民关心的种植养殖信息、致富信息、社会服务信息、招工就业信息、政策法规等,也有社区志愿者资料,供社区居民点击。

5.创建活动是抓手。我镇把创建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江苏省省级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作为工作重点来抓,要求全镇上下一致,群策群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同时在辖区内开展创建丁岗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等主题活动,推进创建活动在社区内全面展开,最终达到全面提升的总体目标。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镇社区教育中心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是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在创新社区教育的工作机制上,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紧紧依靠并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扎实奋进、热忱服务,不断提高社区教育工作水平,不断丰富社区教育内容、不断拓宽社区教育渠道,不断延伸社区教育的空间,使我们的教育活动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使我们的社区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当前农村社区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农村社区已经在全国各地逐步铺开,虽然在农村社区建设管理上取得的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但是由于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各地在推进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问题,比如,重启动轻推进、重建设轻管理、重示范轻服务、重形式轻效果等。

一、存在的问题

(一)设施不配套。农村社区管理服务的经费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和村原始积累,经费数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不少地方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社区建设上,对后续完善社区管理与服务设施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群众入住后各项服务跟不上,群众意见比较大,也延缓了其他社区建设步伐。

(二)机制不顺畅。社区建成后,由于合并村财产、债权、债务的不同,传统的行政村建制没有打破,影响了社区的统一管理和整体运作。

(三)人才不够用。社区管理服务缺乏人才补充。由于农村社区是一个新生事物,存在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新的挑战,部分农村社区干部还很不适应,缺乏社区管理经验,服务意识不强。一些优秀人才不能及时充实到社区干部队伍中。

二、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各级财政补助力度,制定财政奖补政策,拿出一定财力以奖代补,调动镇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加快基础设施向社区延伸、公共服务向社区配套、管理职能向社区下移,让农民不出社区就能办成事、过的好,真正享受到与城市均等的公共服务。 二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只有解决农民后顾之忧,才能真正释放农村消费潜能。加快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探索适合农民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不断提高对各类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解决养儿防老、靠地保障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让农民群众共享农村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加快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继续加大对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投入力度,搭建好社区管理服务平台,打造一批设施配套、管理有序、服务规范的社区服务中心示范点。对已竣工社区,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社区功能,逐步实现以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的农村社区服务全覆盖。

四是积极探索农村社区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调查研究,重点对农村社区管理体制、设置模式、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等方面加强探索,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自治为基础、合作经济组织为利益纽带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结构。对于多个村庄合并建成的农村社区,可以采取先组建社区党组织,再合并村组织的办法,逐步建设新的社区基层组织。建立集体资产管理监事会,做好清产核资、股东资格认定、股权设置等工作,推进社企分离,使封闭的集体经济成为开放的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五是优化社区服务工作者队伍结构。结合新一届村“两委”换届,建立健全下属委员会,不断充实社区工作力量,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同时,通过考选大学生、镇机关工作人员下移等方式充实社区服务中心人员队伍。不断加强对社区养老、医疗、文化、教育、体育、家政等专业服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积极探索实行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加快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步伐,推动社区服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村工作存在问题下一篇:宁波五号地铁规划